魏晋风骨的风格及代表人物的对应篇目.不少于6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21:34:54

魏晋风骨的风格及代表人物的对应篇目.不少于600字
魏晋风骨
的风格及代表人物的对应篇目.不少于600字

魏晋风骨的风格及代表人物的对应篇目.不少于600字
风骨最早用于品评人物,有人认为风骨即风格,也有人认为风骨即形式、文辞与内容、思想的关系.《解说》中的“风清骨骏”即“文情并茂的、结构严密的、刚健朗畅的美”,这才是后世人所乐道的魏晋风骨.
自古来,诗便有“言志”之说.所谓的“志”从《尚书》的实际讲应“是指作者的志向抱负”(朱自清《诗言志辩》),也就是一种个性的主张.而在后世的社会实践中,“志”的内涵逐渐开始包含有儒家的道德内涵,而个性化的含义越来越少.
魏晋之前的诗歌特点.从诗的起源上讲我比较倾向于“诗起于乐”.这一点从诗的节律特点就可以看出来.而歌、乐府诗则从实物的角度提供了明证.正因为如此诗歌的音乐性就成了诗的先天特点.而中国诗的发展也一直在遵循着这条暗线.看一看诗、词、曲的发展过程,哪一个不与音乐有关呢?
西汉初,五言不盛,止于民间,士大夫多视作民间俚曲,不甚重视.后进于乐府,这才渐为吸纳.也正因为如此,乐府诗中包含了许多民歌的气息.其诗,天真率洁,不尚雕琢.辞风上自然古朴,保留了大量的民间语言.这对后世的诗歌影响颇大.
魏晋诗歌承接乐府余脉,但又独有新意.首先是乐府风格的文人化,使五言由民歌向文人诗转变.另一方面,文人诗由于吸收了民歌的精华,也开始摆脱汉赋的浮华气,形成了一种自然天成,个性飞张的风格.这方面成就较高,具有代表性,众耳能详的莫过于“三曹”父子.关于“三曹”其它文章说的很多,这里不再多说.我只有一点想说明一下.曹氏父子不同于其它建安文.“三曹”是诗人,但更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角.这种显而易见的主角意识是旁人所不能比的.也正是这种主角意识使他们可以说旁人所不能说,想旁人所不能想.曹操的率直从里到外都透着大气.他的“悲凉”、“古直”(锺嵘语)不是一般文人的感叹人生短促,而是包含了深刻的政治眼光(如《蒿里行》、《短歌行》等).再有,曹植的《白马篇》中的游侠与一般文士的游侠也大不相同,没有忠君的包袱,“思想感情高迈不凡”(见《汉魏六朝诗鉴赏大辞典》).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主角意识的深刻表现.在他们看来他们不只是在评说历史,创造历史的主体就是他们自己.
至于正始文学,则明显具有文人气的特征,但在表现个性上却与建安一脉相承.至若入晋之后,则渐少爽朗刚健的风骨.
魏晋风骨对后世影响,特别是唐代诸公大声疾呼提倡“汉魏风骨”.李白的诗个性之强,近于魏晋,思想上也近于玄老.后人说李白有清谈迹象,是有一定道理的.杜甫被称为“诗史”,在内容上更近于魏晋.而白居易文辞浅白、直率更是与魏晋有不解之缘.
再者,魏晋在形式上的发展也不容忽视.五言诗的形式扩大了诗的容量,使得诗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同时,五言诗也为诗的音乐化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尽管这在当时还并不成熟,但却给后世提供了思路.五言诗的形式,使平仄音韵的变化更为丰富,也更具规律性.从更深层意义讲可以说是直接导致了后世七言、律诗的产生,进而影响到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