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绅的故事和传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9:49:39

和绅的故事和传说
和绅的故事和传说

和绅的故事和传说
和绅求匾
乾隆年间,纪晓岚被推为一代文宗,人们都以能得其墨宝为荣.和珅也附庸风雅,请其为自己新建的宅第题写匾额.纪晓岚郑重其事地为其题写两个大字:“竹苞”.并说是取自《诗·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以“竹苞松茂”喻根基稳固,枝叶繁荣,以贺其豪宅落成,同时祝其家族兴旺.和珅大喜过望,精心装
裱,并把它挂在最显眼之处,以示炫耀.乾隆帝某日大驾光临和府,看到“竹苞”二字,开始颇为不解,继而忍俊不禁,这才揭开其中奥秘:所谓“竹苞”者,“个个草包也”.
对联
有一次乾隆出巡,和绅等大小官员伴驾.在中午用膳的时候,乾隆忽然来了灵感,说:"现在朕出个上联,哪位爱卿能对的上下联,有赏.乾隆看了看饭桌,想了想,用手敲着桌子说:"朕的上联是---两蝶逗."这时候,一个小太监眼睛尖,看到皇上说上联的时候是手敲桌子来着,而离乾隆的手很近的地方有两碟黄豆.以为乾隆刚才说的是-- 两碟豆,于是就说:"奴才有下联了--- 一瓯油.""大胆!"乾隆大喊到.乾隆心想:大胆狗奴才,你以为朕是拿那些小豆来做上联吗?那也太土了吧.于是很生气的说:"朕说的是那个."说完用手指着天上,原来有两只蝴蝶在一边飞舞,一边追逐,嬉戏.
这时候和绅说:"圣上息怒,那小奴才说的并非是一坛子油(瓯是坛子的意思),而是指的那个."说完,也用手指着天空,在高空中正有一只鸟在飞翔,"他说的是 一鸥游 啊,皇上."
这时候乾隆心想,好小子,够机灵的.因此重赏了和绅和小太监.
大贪官和绅
乾隆帝做了六十年皇帝,在文治武功方面,取得了胜利.他志满意得,骄傲起来,把自己称做“十全老人”.他越来越喜欢听颂扬的话,于是,就有人用讨好奉承的手段取得他的宠信,掌握了大权.
有一次,乾隆帝准备出外巡视,叫侍从官员准备仪仗.官员一下子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急得不知怎么才好.乾隆帝十分恼火,问:“这是谁干的好事?”官员们听到皇帝责问,吓得张口结舌.有一个青年校尉在旁从容不迫地说:“管事的人不能推卸责任.”乾隆帝侧过脸一看,那个校尉眉目清秀,态度镇静,乾隆帝心里高兴,把追问黄盖的事也忘了,问他叫什么名字.那青年校尉回答,名叫和绅(音shēn).乾隆帝又问他的家庭情况,读过哪些书,和绅也无不对答如流.
乾隆帝十分赞赏和绅,马上宣布他总管仪仗,以后又派他当御前侍卫.和绅是个非常伶俐的人,乾隆帝要什么,他件件都办得十分称心;乾隆帝爱听好话,和绅就尽说顺耳的.日子一久,乾隆帝把和绅当作亲信,和绅也步步高升.不出十年,从一个侍卫提升到了大学士.后来,乾隆帝还把他女儿和孝公主嫁给和绅的儿子.和绅跟皇帝攀上了亲家,那权势更别提有多大了.再加上乾隆帝年老力衰,朝政大事,就自然落在和绅手里.
和绅掌了大权,别的大事他没心思管,却一味搜刮财富.他不但接受贿赂,而且公开勒索;不但暗中贪污,而且明里掠夺.地方官员献给皇帝的贡品,都要经过和绅的手.和绅挑最精致希罕的留给自己,挑剩下来再送到宫里去.好在乾隆帝不查问,别人也不敢告发,他的贪心就越来越大了.
有一回,有个大臣叫孙士毅,从南方回到北京,准备朝见乾隆帝,正巧在宫门口遇到了和绅.和绅一见孙士毅手里拿着一只盒子,就问:“你手里是什么东西?”孙士毅说:“没什么,是一只鼻烟壶.”和绅走上前去,不客气地把盒子抓在手里.打开一看,那只鼻烟壶竟是用一颗大珠子雕刻出来的.和绅拿在手里,看了又看,嘴里连声啧啧称赞,涎(音xián)皮赖脸地说:“好宝贝!就送给我,怎么样?”孙士毅慌忙说:“哎,不行了.这件宝贝是准备献给皇上的,昨天已经奏明皇上了.”和绅脸色一沉,把珠壶往孙士毅手里一塞,冷笑着说:“我不过眼你开个玩笑,何必那样寒酸相!”
孙士毅把那只珠壶献给了乾隆帝.过了几天,他又跟和绅碰在一起,只见和绅得意扬扬地说:“我昨天也弄到一件宝贝,您看看,能不能跟您上次进贡的那只比?”孙士毅走过去一看,原来就是他献给乾隆帝的那只珠壶.孙士毅嘴里随口应付了几句,心里想,这件宝贝怎么会落到和绅手里,一定是乾隆帝赏给他了.后来,他偷偷打听,才知道和绅是买通太监从宫里偷出来的.
和绅利用他的地位权力,千方百计搜刮财富,一些朝臣和地方官员,知道他的脾气,就尽量搜刮珍贵的珠宝去讨好和绅|.大官压小吏,小吏又向百姓层层压榨,百姓的日子自然越来越难过了.
乾隆帝在做满六十年皇帝后,传位给了太子(音yóngyǎn),即位,就是清仁宗,又叫嘉庆帝.嘉庆帝早知道和绅贪赃枉法的情况.过了三年,乾隆帝一死,嘉庆帝马上把和绅逮捕起来,叫他自杀;并且派官员查抄和绅的家产.
和绅的豪富,本来是出了名的,但是抄家的结果,还是让大家大吃一惊.长长的一张抄家清单里,记载着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希奇古董,多得数都数不清,粗粗估算一下,大约值白银八亿两之多,抵得上朝廷十年的收入.后来听说,那查抄出来的大批财宝,都让嘉庆帝派人运到宫里去了.于是,民间就有人编了两句顺口溜讽刺说:“和绅跌倒,嘉庆吃饱.”

和 绅 逸 事
乡试未中(学而优未仕)
八旗科举:科举取士制度创始于隋唐时期,至明初形成以八股文应试的制度。清王朝入关以前,即已对科举取士的做法进行尝试,天聪三年(1629)九月举行“考取生员”的考试:“诸贝勒以下及满汉蒙古家所有生员,俱令考试,家主不得阻挠。”,凡考中者得脱奴籍(清开国时大量掠夺汉人为奴),“俱免二丁差役,并候录用。”天聪八年(1634)三月再次考取22...

全部展开

和 绅 逸 事
乡试未中(学而优未仕)
八旗科举:科举取士制度创始于隋唐时期,至明初形成以八股文应试的制度。清王朝入关以前,即已对科举取士的做法进行尝试,天聪三年(1629)九月举行“考取生员”的考试:“诸贝勒以下及满汉蒙古家所有生员,俱令考试,家主不得阻挠。”,凡考中者得脱奴籍(清开国时大量掠夺汉人为奴),“俱免二丁差役,并候录用。”天聪八年(1634)三月再次考取228名。同年四月又进行举人选拔,满洲八旗之刚林、敦多惠、查布海、恩格德。汉人之齐国如、宣成格、朱灿然、罗绣锦、梁正大、雷兴、马国柱、王来用。蒙古人俄博特、苏鲁木等16人成为清王朝第一批举人,“各赐衣一袭,免四丁,宴于礼部”成为八旗科举之始。顺治元年(1644)十月三十日,顺治帝在皇极门颁诏,表示要沿用明代科举取士之制,每三年开科举一次,于辰、戊、丑、末年举行乡试,子、午、卯、酉举行会试,选拔进士。对于以骑射为本的旗人,直到顺治八年(1651)才开始实行乡、会试之制。由于尚未实现统一,八旗子弟无暇文治,应试者寥寥无几,录取名额比应试人有时还要多,故八旗科举时举时停,直至康熙十五年(1676)才开始步入正轨。
八旗科举同一般科举不同,无论乡试还是会试,第一场要先考骑射,而且要加试满文或蒙古文。乡试录取名额屡有变化,顺治八年定为满军、汉军各50名、蒙军20名。乾隆九年(1744)定为满、蒙各27名,汉军12名,遂成定例。会试录取名额降至各4名(满、汉、原为25名,蒙为10名),八旗兵额基本保持在10万左右,而人口激增所造成的压力使越来越多的旗人子弟得不到当兵的机会,他们中相当部分涉入考场,尤以入学咸安宫官学和八旗官学者为甚。顺治八年至康熙三十三年,旗人子弟中举75名,如:范承漠(隶汉军镶黄旗,顺治八年进士,曾任福建总督,死于三藩之乱)、阿克敦(隶满洲正蓝旗,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曾任《大清一统志》、《大清会典》、《八旗通志》等著作的副总裁)、尹继善(隶满洲镶黄旗,雍正元年进士,历任两江总督、陕甘总督、军机处大臣)。
八旗子弟,目不识丁者比比皆是,许多人既不识汉文,亦不会说满语,不学无术,自顺治入关以来(顺治元年清军入关),汉语在交往中显示出重要地位,满语则因其使用机会较少而渐被废弃,尽管清王朝竭力提倡使用本民族语言,但在实际上仍无法改变满语日渐衰亡的局面。乾隆时宗室贵族多不会满语,一次乾隆“召见宗室公,宁盛额不以国语应对”,“因增应封宗室及近支宗室十岁以下者以小考”。每年“十月宗室视其父爵,列次考试。其优者,带领引见,上每赐花翎,缎匹以奖励之;其劣者,停其应封之爵以耻之。”------清礼亲王昭琏在《啸亭杂录》。把是否掌握本民族语言,作为能否袭爵的条件,反映出问题的严重性。
本来,和绅掌握满、蒙、汉、藏四种文字,四书五经能倒背如流,八股文亦能轻车熟路,却在戌子科乡试中名落孙山。------八旗科举中试名额逐渐减少,对官方来说,总是要把有限的名额“纳接权贵”,“其间未必尽纳贿”,但在权衡取舍时,“爵高而党羽少者乙之,财丰而名不素著者又乙之”。和绅之等轻车都尉的进职,在权贵云集的帝都实在多如牛毛,这或许正是和绅乡试不中的原因。
“翻悔归来增怅怏,人间谁是知音”
下面这个地址里有一些

收起

嘉庆四年(公元1800年),清高宗驾崩,清仁宗亲政掌权,宣部了和绅20大罪状:
大罪一: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於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
大罪二:骑马直进圆明园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
大罪三:乘椅桥入大内,肩舆直入神武门。
大罪四:取出宫女子为次妻。
大罪五:於各路军报任意压搁,有心欺蔽。
大罪六:...

全部展开

嘉庆四年(公元1800年),清高宗驾崩,清仁宗亲政掌权,宣部了和绅20大罪状:
大罪一: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於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
大罪二:骑马直进圆明园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
大罪三:乘椅桥入大内,肩舆直入神武门。
大罪四:取出宫女子为次妻。
大罪五:於各路军报任意压搁,有心欺蔽。
大罪六:皇考圣躬不豫,和珅毫无忧戚,谈笑如常。
大罪七:皇考力疾批答章奏,字迹间有未真,和珅辄谓不如撕去另拟。
大罪八:兼管户部报销,竟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
大罪九:上年奎舒奏循化、贵德二?贼番肆劫青海,和珅驳回原摺,隐匿不办。
大罪十:皇考升遐后,朕谕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擅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来。
大罪十一:大学士苏凌阿重听衰迈,因与其弟和琳姻亲,隐匿不奏;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在其家教读,保列卿阶,兼任学政。
大罪十二:军机处记名人员任意撤去。
大罪十三:所钞家产,楠木房屋僭侈逾制,仿照宁寿宫制度,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
大罪十四:蓟州坟茔设享殿,置隧道,居民称和陵。
大罪十五: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馀,多於大内数倍,大珠大於御用冠顶。
大罪十六:宝石顶非所应用,乃有数十,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胜於大内。
大罪十七:藏银、衣服数逾千万。
大罪十八:夹墙藏金二万六千馀两,私库藏金六千馀两,地窖埋银三百馀万两。
大罪十九:通州、蓟州当铺、钱店赀本十馀万,与民争利。
大罪二十:家奴刘全家产至二十馀万,并有大珍珠手串。
=========================================================

收起

大贪官和绅
乾隆帝做了六十年皇帝,在文治武功方面,取得了胜利。他志满意得,骄傲起来,把自己称做“十全老人”。他越来越喜欢听颂扬的话,于是,就有人用讨好奉承的手段取得他的宠信,掌握了大权。
有一次,乾隆帝准备出外巡视,叫侍从官员准备仪仗。官员一下子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急得不知怎么才好。乾隆帝十分恼火,问:“这是谁干的好事?”官员们听到皇帝责问,吓得张口结舌。有一个青年校尉在旁从容...

全部展开

大贪官和绅
乾隆帝做了六十年皇帝,在文治武功方面,取得了胜利。他志满意得,骄傲起来,把自己称做“十全老人”。他越来越喜欢听颂扬的话,于是,就有人用讨好奉承的手段取得他的宠信,掌握了大权。
有一次,乾隆帝准备出外巡视,叫侍从官员准备仪仗。官员一下子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急得不知怎么才好。乾隆帝十分恼火,问:“这是谁干的好事?”官员们听到皇帝责问,吓得张口结舌。有一个青年校尉在旁从容不迫地说:“管事的人不能推卸责任。”乾隆帝侧过脸一看,那个校尉眉目清秀,态度镇静,乾隆帝心里高兴,把追问黄盖的事也忘了,问他叫什么名字。那青年校尉回答,名叫和绅(音shēn)。乾隆帝又问他的家庭情况,读过哪些书,和绅也无不对答如流。
乾隆帝十分赞赏和绅,马上宣布他总管仪仗,以后又派他当御前侍卫。和绅是个非常伶俐的人,乾隆帝要什么,他件件都办得十分称心;乾隆帝爱听好话,和绅就尽说顺耳的。日子一久,乾隆帝把和绅当作亲信,和绅也步步高升。不出十年,从一个侍卫提升到了大学士。后来,乾隆帝还把他女儿和孝公主嫁给和绅的儿子。和绅跟皇帝攀上了亲家,那权势更别提有多大了。再加上乾隆帝年老力衰,朝政大事,就自然落在和绅手里。
和绅掌了大权,别的大事他没心思管,却一味搜刮财富。他不但接受贿赂,而且公开勒索;不但暗中贪污,而且明里掠夺。地方官员献给皇帝的贡品,都要经过和绅的手。和绅挑最精致希罕的留给自己,挑剩下来再送到宫里去。好在乾隆帝不查问,别人也不敢告发,他的贪心就越来越大了。
有一回,有个大臣叫孙士毅,从南方回到北京,准备朝见乾隆帝,正巧在宫门口遇到了和绅。和绅一见孙士毅手里拿着一只盒子,就问:“你手里是什么东西?”孙士毅说:“没什么,是一只鼻烟壶。”和绅走上前去,不客气地把盒子抓在手里。打开一看,那只鼻烟壶竟是用一颗大珠子雕刻出来的。和绅拿在手里,看了又看,嘴里连声啧啧称赞,涎(音xián)皮赖脸地说:“好宝贝!就送给我,怎么样?”孙士毅慌忙说:“哎,不行了。这件宝贝是准备献给皇上的,昨天已经奏明皇上了。”和绅脸色一沉,把珠壶往孙士毅手里一塞,冷笑着说:“我不过眼你开个玩笑,何必那样寒酸相!”
孙士毅把那只珠壶献给了乾隆帝。过了几天,他又跟和绅碰在一起,只见和绅得意扬扬地说:“我昨天也弄到一件宝贝,您看看,能不能跟您上次进贡的那只比?”孙士毅走过去一看,原来就是他献给乾隆帝的那只珠壶。孙士毅嘴里随口应付了几句,心里想,这件宝贝怎么会落到和绅手里,一定是乾隆帝赏给他了。后来,他偷偷打听,才知道和绅是买通太监从宫里偷出来的。
和绅利用他的地位权力,千方百计搜刮财富,一些朝臣和地方官员,知道他的脾气,就尽量搜刮珍贵的珠宝去讨好和绅|。大官压小吏,小吏又向百姓层层压榨,百姓的日子自然越来越难过了。
乾隆帝在做满六十年皇帝后,传位给了太子(音yóngyǎn),即位,就是清仁宗,又叫嘉庆帝。嘉庆帝早知道和绅贪赃枉法的情况。过了三年,乾隆帝一死,嘉庆帝马上把和绅逮捕起来,叫他自杀;并且派官员查抄和绅的家产。
和绅的豪富,本来是出了名的,但是抄家的结果,还是让大家大吃一惊。长长的一张抄家清单里,记载着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希奇古董,多得数都数不清,粗粗估算一下,大约值白银八亿两之多,抵得上朝廷十年的收入。后来听说,那查抄出来的大批财宝,都让嘉庆帝派人运到宫里去了。于是,民间就有人编了两句顺口溜讽刺说:“和绅跌倒,嘉庆吃饱。”

收起

乾隆做太子的时候,一次因事进宫,看到父王雍正的一个妃子娇艳无比,正对镜梳妆,不禁想和她开个玩笑,于是就从后面用双手捂住了那个妃子的眼睛,妃子不知就里,遂用梳子往后击打,正好打到了乾隆的额头上。乾隆的母后见了,就说那个妃子调戏太子,将她赐帛自尽。乾隆觉得对不住这个妃子,就用朱砂在妃子的颈上点了一下,悲痛地说:“我害尔矣,魂而有灵,俟二十年后,其复与吾相聚乎?”
后来,和绅入宫侍驾,乾隆越看...

全部展开

乾隆做太子的时候,一次因事进宫,看到父王雍正的一个妃子娇艳无比,正对镜梳妆,不禁想和她开个玩笑,于是就从后面用双手捂住了那个妃子的眼睛,妃子不知就里,遂用梳子往后击打,正好打到了乾隆的额头上。乾隆的母后见了,就说那个妃子调戏太子,将她赐帛自尽。乾隆觉得对不住这个妃子,就用朱砂在妃子的颈上点了一下,悲痛地说:“我害尔矣,魂而有灵,俟二十年后,其复与吾相聚乎?”
后来,和绅入宫侍驾,乾隆越看和绅越像那个冤死的妃子,验其项颈,果见其颈上有一红色胎记。叩其年龄,也与那妃子死去的时间相合,正是25年。乾隆愈发吃惊,遂认为和绅就是那冤死的妃子之后身所化。为偿还年轻时的“孽债”,乾隆对和绅关爱由加,处处袒护,致使和绅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以至权倾朝野,作威作福长达二十余年而不倒。直到后来乾隆死后,嘉庆皇帝才将他扳倒,死时居然也是白绫赐死,与那妃子一般无二,真是历史的巧合。
乾隆宠爱和绅,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还债说”载于野史,不足全信之外,其中有和绅自身的原因,也有乾隆的原因,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封建官场的专制机制,三者互起作用,才成就了这一对令人难解的君臣之缘。
和绅生于钮牯禄氏旗,属于满洲正红旗,幼时丧父,家境贫寒,使他过早的尝尽了人间世态的炎凉,同时也使他对金钱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他认为:只有有了钱,才能被人尊重;只有有了钱,才能做人上人。这一认识,为后来他疯狂敛财打上了深深的印记。为了出人头地,还在咸阳宫官学读书时,他就奋发努力,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为他日后进入清朝政坛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
据说和绅身材忻长,眉清目秀,不仅是个标准的美男子,而且还是一个聪明绝顶、出口成章、处事机敏的干练之材,而且以最会理财、敛财专长。例如:在他任内务府总管之前,这个主管皇家事务的机构经常入不敷出,常常亏空,和绅做了总管之后,内务府不仅不亏空,而且还略有赢余;他不仅善于从各省封疆大吏、盐政织造、及富商大贾那里聚敛钱财献给皇上,而且还首倡在朝廷施行“议罪银”,收入所得,全部并入内务府特别收入,以满足乾隆骄奢淫逸和好事铺张的生活需要,这点深得乾隆皇帝嘉许。
乾隆自称儒雅皇帝,和绅相貌俊俏且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文,平时巧答应对、处理政务干练决断,都甚和乾隆心思,是乾隆晚年不可多得的助手。从这一点上看,和绅受宠不仅仅是靠溜须拍马,而且是确实也有一些真本事,不然他也不会做到清朝的文武兼备的一等侯爵。当然,只靠本事还是不行的,和绅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对乾隆的耿耿忠心和善于揣摩乾隆的思想意图,他“以帝心为心”,处处变着法儿哄乾隆高兴,可谓乾隆的心腹密臣。

收起

和 绅 逸 事
乡试未中(学而优未仕)
八旗科举:科举取士制度创始于隋唐时期,至明初形成以八股文应试的制度。清王朝入关以前,即已对科举取士的做法进行尝试,天聪三年(1629)九月举行“考取生员”的考试:“诸贝勒以下及满汉蒙古家所有生员,俱令考试,家主不得阻挠。”,凡考中者得脱奴籍(清开国时大量掠夺汉人为奴),“俱免二丁差役,并候录用。”天聪八年(1634)三月再次考取228名。...

全部展开

和 绅 逸 事
乡试未中(学而优未仕)
八旗科举:科举取士制度创始于隋唐时期,至明初形成以八股文应试的制度。清王朝入关以前,即已对科举取士的做法进行尝试,天聪三年(1629)九月举行“考取生员”的考试:“诸贝勒以下及满汉蒙古家所有生员,俱令考试,家主不得阻挠。”,凡考中者得脱奴籍(清开国时大量掠夺汉人为奴),“俱免二丁差役,并候录用。”天聪八年(1634)三月再次考取228名。同年四月又进行举人选拔,满洲八旗之刚林、敦多惠、查布海、恩格德。汉人之齐国如、宣成格、朱灿然、罗绣锦、梁正大、雷兴、马国柱、王来用。蒙古人俄博特、苏鲁木等16人成为清王朝第一批举人,“各赐衣一袭,免四丁,宴于礼部”成为八旗科举之始。顺治元年(1644)十月三十日,顺治帝在皇极门颁诏,表示要沿用明代科举取士之制,每三年开科举一次,于辰、戊、丑、末年举行乡试,子、午、卯、酉举行会试,选拔进士。对于以骑射为本的旗人,直到顺治八年(1651)才开始实行乡、会试之制。由于尚未实现统一,八旗子弟无暇文治,应试者寥寥无几,录取名额比应试人有时还要多,故八旗科举时举时停,直至康熙十五年(1676)才开始步入正轨。
八旗科举同一般科举不同,无论乡试还是会试,第一场要先考骑射,而且要加试满文或蒙古文。乡试录取名额屡有变化,顺治八年定为满军、汉军各50名、蒙军20名。乾隆九年(1744)定为满、蒙各27名,汉军12名,遂成定例。会试录取名额降至各4名(满、汉、原为25名,蒙为10名),八旗兵额基本保持在10万左右,而人口激增所造成的压力使越来越多的旗人子弟得不到当兵的机会,他们中相当部分涉入考场,尤以入学咸安宫官学和八旗官学者为甚。顺治八年至康熙三十三年,旗人子弟中举75名,如:范承漠(隶汉军镶黄旗,顺治八年进士,曾任福建总督,死于三藩之乱)、阿克敦(隶满洲正蓝旗,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曾任《大清一统志》、《大清会典》、《八旗通志》等著作的副总裁)、尹继善(隶满洲镶黄旗,雍正元年进士,历任两江总督、陕甘总督、军机处大臣)。
八旗子弟,目不识丁者比比皆是,许多人既不识汉文,亦不会说满语,不学无术,自顺治入关以来(顺治元年清军入关),汉语在交往中显示出重要地位,满语则因其使用机会较少而渐被废弃,尽管清王朝竭力提倡使用本民族语言,但在实际上仍无法改变满语日渐衰亡的局面。乾隆时宗室贵族多不会满语,一次乾隆“召见宗室公,宁盛额不以国语应对”,“因增应封宗室及近支宗室十岁以下者以小考”。每年“十月宗室视其父爵,列次考试。其优者,带领引见,上每赐花翎,缎匹以奖励之;其劣者,停其应封之爵以耻之。”------清礼亲王昭琏在《啸亭杂录》。把是否掌握本民族语言,作为能否袭爵的条件,反映出问题的严重性。
本来,和绅掌握满、蒙、汉、藏四种文字,四书五经能倒背如流,八股文亦能轻车熟路,却在戌子科乡试中名落孙山。------八旗科举中试名额逐渐减少,对官方来说,总是要把有限的名额“纳接权贵”,“其间未必尽纳贿”,但在权衡取舍时,“爵高而党羽少者乙之,财丰而名不素著者又乙之”。和绅之等轻车都尉的进职,在权贵云集的帝都实在多如牛毛,这或许正是和绅乡试不中的原因。
“翻悔归来增怅怏,人间谁是知音”
和绅临死前做了一首诗,诗的大意是我有来生的话,一定会在黄河发大水时再世,像褒姒一样用一个女身来报复清朝!事实也证明,有名的叶赫拉拉氏—慈禧太后,就像和绅一样骄奢淫逸,甚至变本加厉,最终把三百多年的大清皇朝弄得风雨飘摇,也应验了和绅临死前的那首诗!

收起

和珅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名善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住西直门内的驴肉胡同。《清史稿》等书载称,和珅“少贫无籍”,即贫穷低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与历史实际相差太远。
和珅的先祖,居住在英额峪,与同一姓氏的清开国元勋私毅公额亦都同居一地。英额峪离清太祖努尔哈赤居住的赫图阿拉不远,努尔哈赤起兵以后,和珅的九世祖噶哈察鸾及其子达古山巴颜等弟...

全部展开

和珅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名善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住西直门内的驴肉胡同。《清史稿》等书载称,和珅“少贫无籍”,即贫穷低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与历史实际相差太远。
和珅的先祖,居住在英额峪,与同一姓氏的清开国元勋私毅公额亦都同居一地。英额峪离清太祖努尔哈赤居住的赫图阿拉不远,努尔哈赤起兵以后,和珅的九世祖噶哈察鸾及其子达古山巴颜等弟兄子侄,皆投归太祖,此后不少人担任文官武将。和珅的五世祖即高祖父尼雅哈纳,行伍出身,在太宗时从征,“过北京,征山东,梯攻河间府,首先登城,克之,赐巴图鲁号,授三等轻车都尉”。轻车都尉是公、侯、伯、子、男这五等封爵之下的世职,相当于官阶正三品。尼雅哈纳之孙阿哈硕色袭祖世职后,又兼任佐领,并于和通泊征准阵亡,被追赠一云骑尉(官阶正五品)。尼雅哈纳的曾孙也就是噶哈察鸾的九世孙常保(和珅的父亲),袭曾祖父的三等轻车都尉和阿哈硕色的一云骑尉世职,并在八旗军内任职,当上了副都统。副都统,官阶正二品,是军界高级将领,每年俸银155两、米155石,还有养廉银500两。父亲常保袭职后,由于常保堂叔啊哈顿色在跟随康熙皇帝征准噶尔时英勇阵亡,追叙军功,常保受赠一等去骑尉。至乾隆时兼任福建都统。从和珅的高祖父尼雅哈纳起,到父亲常保,皆是有世职的官宦之家,尤其是其父是二品大员副都统,怎能说他是出身低微,“家贫无籍”!
常保中正平和,为官清廉,在京待的极少,多征战 戍边在外,为国而少顾家,因此家里没有什么产业,乾二十五年常保病逝于福建,和珅家境陷于窘迫中。
和珅有弟和琳,小和珅三岁,与和珅是一母同胞,生下不久母亲病逝。和珅兄弟如寒泽孤雁,披风淋雨甚是凄苦。但二人向来和睦、相依为命,更有家人刘多方奔走照应,兄弟二人虽若荒山竹笋,饱受风吹雨打,但却更见茁壮成长。
和珅十多岁后进入皇宫西华门内的咸安宫官学读书,“少小闻诗达礼”。由于与继母的关系不好,少年时期他的经济条件比较差,但是,他18岁与官阶正二品的内务府总管大臣英廉的孙女结婚,20岁时又袭了高祖父尼雅哈纳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处境就显著地好了。因为,三等轻车都尉的岁俸为白银160两,还有80石米,比巡抚、布政使的俸银还多一点。和珅有了这笔可观的固定收入,就可以安享中等以上的生活水平了。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世职给和珅带来政治上的更大好处,为他提供了一条接近万岁爷的捷径,使他于乾隆三十七年,即22岁时,当上了官阶正五品的三等侍卫,并随即充任粘杆处侍卫。粘杆处,即尚虞备用处。清朝制度,“选八旗大员子弟之獧(juàn)捷者为执事人”,负责皇帝巡狩之时扶舆、擎盖、罟雀之事。粘杆处三等侍卫经常随侍皇帝出巡,就有了与皇帝回奏、回答的机会,从而为和珅的飞黄腾达创造了十分有利条件。史籍载称,乾隆四十年的一天,和珅随驾出宫。“上偶于舆中阅边报,有奏要犯脱逃者,上微怒,诵《论语》‘虎兕(sì)出于柙’之语”,扈从校尉不知此系何意,和珅却立即对答说:“爷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乾隆听后很高兴,问和珅:“读过《论语》?”和珅说,读过。“又问家世、年岁,奏对皆称旨”。乾隆“见其仪度俊雅,声音清亮”,“矫捷异常”,十分赞赏,“自是恩礼日隆”。和珅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善于临机应变,博得了皇上的欢心,青云直上,立即于闰十月迁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升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都统。此后,他不断升迁,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等要职,为皇上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他还是皇上的亲家翁,其子丰绅殷德被指定为皇上最宠爱的十公主之额驸。
为什么和珅会受到乾隆帝如此特殊宠信和委以大权,成为主持朝政的宰相?是因为他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文武双全,诸葛孔明再生吗?不是。不错,和珅确实精明能干,敏捷异常,善于临机应变,文化水平也相当高,记忆力特别好,还精通满文汉文,会蒙文和藏文,有处理政务的一定能力,但离真正的善理国政的名相和指挥三军克敌制胜的名帅,还相距甚远。论才学,和珅仅系一个名落孙山的小小文生,谈不上才华横溢,一代才子。谈治政,不管是破除旧的陈规积弊,建立新的重要制度,还是除大奸,荐大贤,他都没有大的建树。讲武略,他的水平更是低下。和珅与阿桂奉旨统军征剿甘肃苏四十三起义,阿桂正在督办河工,和珅先到军前,欲于阿桂到来之前扑灭起义,建立殊功,分兵四路进击,却失败了,勇将总兵图钦保阵亡。和珅不仅没有奏报自己指挥不当以致失利的过错,还隐瞒了图钦保捐躯之事,并颠倒是非,弹劾勇将海兰察、额森特的先战取胜是导致清军受挫的原因,遭乾隆帝严厉斥责,将其降三级留任。阿桂赶到军营后,问失利之因,和珅诿过于“将帅傲慢”,不听调度。阿桂“令将帅于次日晨集辕前”。“每呼一将入,辄命和坐其侧”,阿桂“有所调拨,及命屯戍处,其人辄应如响,如是者数,和坐上甚恚(huì)愤”。阿桂“问和云,诸将初不见其慢,尚方剑不知诛谁之头耶”。和珅“战栗无人色”。阿桂即命和珅离开军营,回到京师。
和珅既在文治方面无甚建树,也无武功,资历又浅,还不是科举出身,威望自然不高,且在大学士、军机大臣中,相当长时间仅只名列第三位第四位,同僚阿桂、嵇璜、王杰、福康安等,皆系多年军国重臣,论军功、政绩、资历、门第、威望、才干和人品,哪一位都比和珅强。尤其是阿桂,文武双全,军功政绩皆有,是当时众所公认的超出任何大臣的名帅名相,乾隆四十一年起任军机大臣,四十二年任大学士,在四十六年至嘉庆二年去世之前,连任16年首席大学士和领班军机大臣。可是,在乾隆四十六年以后,特别是五十一年以后,在宠任和委以大权上,这四位大学士没有一位比得上和珅。出现这种特殊局面,完完全全是因为乾隆中了和珅的圈套,错爱了和珅。
和珅虽不会治国统军,无甚功业,但却特别擅长于揣摩帝意,迎合君旨,玩弄权术,还会为皇上聚敛银钱,供皇上支付各种不便公开动支国库的费用,故能博取皇上欢心。这在乾隆四十六年废除“名粮”,增补绿营兵额,给武职养廉银上,表现得非常清楚。这时,乾隆乾隆八十大寿时以国库充盈,下诏要取消武将“名粮”,改为给与养廉银,增补绿营兵,每年要增加军费白银300万两。乾隆帝询问阿桂有何意见,阿桂奏称,费银太多,不应增补。乾隆不听其言,下谕说,现在国家“财赋充足”,“户部库银尚存七千余万两”,支付这新增的300万两,绰绰有余。著大学士会同九卿科道详议。和珅深知皇上必欲实行此法,故极力赞成。乾隆遂下谕批准大学士九卿等的复议,每年增支军费银300万两。
正因为和珅擅长逢迎,摸透了也迎合了乾隆晚年志得意满、好大喜功、爱听谀言、文过饰非、自诩明君的心理,按其旨意办事,又善于敛财以供皇上享用,所以受到特别宠信,成为乾隆帝的惟一心腹和代理人。
有了皇上的宠信和庇护,和珅身兼多职,位极人臣,基本上掌握了用人、理财、施刑、“抚夷”等方面大权,他便肆无忌惮地揽权索贿,乱政祸国。
和珅聚敛财富的主要方式是任用官员索取贿银。内而九卿,外而督抚司道,不向和珅纳银献宝,不是和珅亲友,是很难当上官的,从而形成了“和相专权,补者皆以赀进”,“政以贿成”,祸国殃民的严重局面。以乾隆最关心的河工而言,就败坏得不像个样子。史称:“乾隆中,自和相秉政后,河防日见疏懈。其任河帅者,皆出其私门,先以巨万纳其帑库,然后许之任视事,故皆利水患充斥,借以侵蚀国帑”,“至竭天下府库之力,尚不足充其用,……而庚午、辛未高家堰、李家楼诸决口,其患尤倍于昔,良可嗟叹”。
和珅聚敛财富之多,在历代文武大臣中当首屈一指,他的确是中国古代最大最富的贪官。关于和珅究竟有多少财产,确实数目是难以知晓了,但从他被嘉庆帝亲政后勒令自尽和抄没家产入官,可以知道大概情形。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帝逝世,初八日嘉庆帝下谕宣布,革和珅职,下狱问罪,抄没家产。正月十一日,嘉庆下谕,定了和珅20条大罪,其中讲道和珅的财产有:夹墙私库有金32000余两,地窖内埋藏银300余万两。另外,档案记载,和珅还有取租之地1260余顷、取租之房1000余间,以及大量珠宝玉器衣服书籍等等,数量之巨大,前所未有。至于私人的笔记和野史,更把抄没和珅的家产说得多得不得了。有的说,抄没清单所列106号中的25号,即折算成银2?2亿余两。有的说,赤金元宝100个,每个重1000两,估银150万两,赤金580万两,估银8700万两,元宝银940万两,白银583万两,苏元银315万两,当铺75座,本银3000万两,玉器库两间,估银7000万两,地亩8000余顷,估银800万两。和珅确实是中国古代最大最富的贪官。
因篇幅过长余下部分请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9534.htm

收起

我说楼主啊,你有闲分数悬赏还不如送我……想知道和珅的事,去百度知道里搜啊……

乾隆年间,纪晓岚被推为一代文宗,人们都以能得其墨宝为荣。和珅也附庸风雅,请其为自己新建的宅第题写匾额。纪晓岚郑重其事地为其题写两个大字:“竹苞”。并说是取自《诗·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以“竹苞松茂”喻根基稳固,枝叶繁荣,以贺其豪宅落成,同时祝其家族兴旺。和珅大喜过望,精心装
裱,并把它挂在最显眼之处,以示炫耀。乾隆帝某日大驾光临和府,看到“竹苞”二字,开始颇为不解,继而...

全部展开

乾隆年间,纪晓岚被推为一代文宗,人们都以能得其墨宝为荣。和珅也附庸风雅,请其为自己新建的宅第题写匾额。纪晓岚郑重其事地为其题写两个大字:“竹苞”。并说是取自《诗·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以“竹苞松茂”喻根基稳固,枝叶繁荣,以贺其豪宅落成,同时祝其家族兴旺。和珅大喜过望,精心装
裱,并把它挂在最显眼之处,以示炫耀。乾隆帝某日大驾光临和府,看到“竹苞”二字,开始颇为不解,继而忍俊不禁,这才揭开其中奥秘:所谓“竹苞”者,“个个草包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