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姓和它的传说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2:32:27
有关大姓和它的传说故事
有关大姓和它的传说故事
有关大姓和它的传说故事
张氏 024
历史来源 「张」源出 ;
一 ; 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张氏,世代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代仕韩,后渐成望族.
二 ; 改姓,三国魏张辽原姓「聂」,改姓「张」.又三国蜀诸葛亮赐南蛮酋长龙佑那为「张」氏.
三 ; 「张」氏自汉代以后,人数渐多,与当时道教的兴起与流行有关.道教自称源与黄帝,而盛行「黄帝赐姓张氏」的说法,道教领袖如张角,张鲁等.
四 ; 据《元和姓纂》云 ;「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张星,因姓张氏」.
李氏 004
历史来源 「李」源出有四.
一 ;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出自「嬴」姓.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为姓,春秋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李」为氏,称李耳.
二 ; 据「北史」所载,赵郡李氏,为赵将武安君之后,李左车其先也.
三 ; 据「魏书」所载,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叱李」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四 ; 唐朝皇室姓「李」,「李」遂为国姓.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十六姓(其中五家为复姓)赐与国姓「李」.此外还有许多家族改为李氏,由此李氏人丁大增.
家族名人 李耳 (即老子)
春秋末期重要的哲学家,他崇尚自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道家」的创始人.
李世民 (599-649)
李白 (701-762)
中国最伟大的浪漫诗人,祖籍甘肃秦安,他被誉为诗仙.
李自成 (1823-1864)
明末农民?义军领袖,号「闯王」,陕西米脂人.
李鸿章 (1823~1901)
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清代政治家.平定捻匪及太平天国有功,历任直隶、湖广、两广总督.尤善外交,曾多次代表清廷与外国签订条约.后因积劳呕血而死,晋封一等侯,卒谥文忠.
李登辉 (1923~)
台湾省台北县三芝乡人.国立台湾大学毕业,美国康乃尔大学农经博士.历任省农林厅股长、农复会技正、行政院政务委员、台北市市长、台湾省主席.1984年提名当选副总统,1988年一月十三日继任第七任总统.1996年五月就任首位全民直选总统.
地望分布 甘肃陇西郡,河北赵郡,河南顿丘郡,辽宁渤海郡,河北中山郡,河南襄城,湖北江夏,四川梓潼,河北范阳郡,四川广汉郡,安徽梁国,河南南阳郡
王氏 008
历史来源 「王」源出有许多,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孙,遂为氏.
一 ; 出于「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子孙在陈国,齐王田和为其后人.
二 ; 出于「子」姓.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
三 ; 出于「?」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 ; 又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于琅邪 ( 今山东胶南 ) ,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亦为「王」氏.
四 ; 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至汉朝初年纷纷易姓为「王」氏.
五 ; 南北朝时,西魏鲜卑族复姓可颇氏.亦改为王氏.
六 ; 古高丽国君有王氏.
七 ; 钳耳族有王氏.
八 ; 赐姓,如燕王丹的玄孙嘉,在西汉末年王莽当朝时被赐姓「王氏」.
九 ; 冒姓,如隋末王世充本姓支氏.
家族名人 王子乔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亦称为王乔、王子晋.
王翦 (生卒年不详)
战国时秦的名将,频阳(今陕西富平县东北五十里)人.事秦始皇,曾定赵、燕、蓟诸地,后为李信所谗,谢病归里,后信战败,始皇遂用翦策以平荆.
王昭君 ( 王嫱 ) (生卒年不详)
汉秭归人.元帝时选入掖庭,呼韩邪单于入朝,求美人为阏氏,帝以嫱赐之,号宁胡阏氏.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妃.
王莽
王羲之 (321~379)
字逸少,东晋临沂(今属山东)人,后南迁为会稽人.尝为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善书法,所写草隶,冠绝古今,以兰亭集序、乐毅论等为最,后人称为书圣.
王安石 (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宋临川人.博览强记,工书画,尤善诗,而文词简练.神宗时为相,改革政治,锐行新法,因反对者众多,没有成功.封荆国公,卒谥文.着有周官新义、临川集、唐百家诗选等.
王阳明 (1472~1528)
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大儒,弘治进士.正德时巡抚南赣,定宸濠之乱.嘉靖时封新建伯,总督两广,破断藤峡贼,卒谥文成.其学以知行合一为主,发挥致良知之教,反对朱熹格物穷理之说,讲心学渊源于宋之陆九渊,世称姚江学派.尝筑室于阳明洞,学者称「阳明先生」,有王文成公全书.
地望分布 山西太原郡,山东琅邪郡,山东北海郡,河南陈留郡,山东东海郡,山东高平郡,陕西京兆郡,甘肃天水郡,山东东平郡,河南新蔡郡,河南新野郡,江苏山阳郡,河北中山郡,河北章武郡,山东东莱郡,山西河东郡,甘肃金城郡,四川广汉郡,江苏堂邑郡,河南河南郡,河北河间郡,河南汲郡,陕西冯翊郡,辽宁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