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一些传说中的珍禽异兽,比如麒麟,饕餮,青龙等,谁能比较全面的列一下,最好附带简单的介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6:27:14
我想知道一些传说中的珍禽异兽,比如麒麟,饕餮,青龙等,谁能比较全面的列一下,最好附带简单的介绍
我想知道一些传说中的珍禽异兽,比如麒麟,饕餮,青龙等,谁能比较全面的列一下,最好附带简单的介绍
我想知道一些传说中的珍禽异兽,比如麒麟,饕餮,青龙等,谁能比较全面的列一下,最好附带简单的介绍
我先发的,后面复制的不算!.
一角兽:
传说中的神兽名.麒麟类,为瑞祥之物,天下一统则至.
《文选·刘琨》:“一角之兽,连理之木,以为休徵者,盖有百数.”李善注:“《春秋感精符》曰:麟一角,明海内共一主也.王者不剐胎,不剖卵,则出于郊.”
人面鸮:
传说中怪鸟名.其形如鸮而人面,雉身犬尾,其现尾旱灾之兆.其说始见于秦.
《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雉身犬尾,其名自号,见则其邑大旱.”
人马:
传说中异鱼名,状似鱼而具人之手足耳目鼻.其说始见于晋.一作“马人”.
晋·崔豹《古今注·鱼虫》:“人马,有鳞甲,如大鲤鱼,但手足耳目鼻与人不邑耳.见人良久乃入水中.”
人蛇:
传说中异蛇名.状似蛇耳具人手足,食人,能直立行走.
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九十九引《蛇谱》:“人蛇,长七尺,色如墨.蛇头、蛇尾、蛇身,尾长尺许,而人手人足,长三尺.人立而行,出则群相聚,遇人辄嘻笑,笑而已即转噬.然行甚迟,闻其笑即速奔可脱.”
九耳犬:
传说中的猎犬.有九耳,其耳动则主人猎有所获.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神语·雷神》:“陈时,雷州人陈鉷无子,其业捕猎,家有九耳犬,身灵.凡将猎,卜诸犬耳,一耳动则猎一首,动多则三四耳,少则一二耳.一日出猎,而九耳俱动.鉷大喜,以为必多得兽矣,有荆棘一区,九耳犬围绕不去.异之,得一巨卵,径尺,携以归,雷雨暴作.卵开,乃一男子,其手有文,左曰雷,右曰州.”
九尾狐:
省称“九尾”,亦称“九尾禽”.传说中的异兽.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说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又,天下太平则现,象征王者子孙繁息.
《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白虎通》:“德至鸟兽则九尾狐见.”
九尾蛇:
传说中异蛇名.形体巨大,有九尾.
清·袁枚《续子不语·九尾蛇》:“茅八者,少曾贩纸入江西.其地深山多纸厂,厂中人日将落即键户,戒勿他出,曰山中多异物,不特虎狼也,一夕月皎甚,茅不能寐,思一启户玩月,瑟缩再四,自恃武勇尚可任,乃启开而出.行不数十步,忽见群猴数十,奔泣而来,择一大树而上,茅亦上远窥.旋见一蛇,从林际出,身入栱柱,两目灼灼,体甲皆如鱼鳞而硬,腰以下生九尾,相曳而行,有声如铁甲.然至树下,乃植其尾,旋转作舞状.每尾有小窍,窍中出涎如弹射树上.猴有中者,者叫号堕地,腹裂而死.乃徐啖三猴,曳尾而去.茅惧,归,自是昏夜不敢出.”
九尾龟:
传说中的神龟.径尺余,有九尾.
明·陆粲《庚编·九尾龟》:“海宁百姓王屠与其子出行,遇渔父持巨龟,径可尺余,买归,击著柱下,将羹之,邻居有江右商人见之,告邸翁,欲以钱赎焉.商曰:‘此九尾龟,神物也.’皆验之,商因踏龟背,其尾两旁露出小尾各四.便持钱乞王,王不肯,遂烹作羹,父子共啖.是夕,大水自海中来,平地三尺,逮水退,翁往视王某,但见衣衾再床,父子皆不知去向.人咸云:为水府摄去杀却也.”
九婴:
传说中怪兽名.能喷水吐火,尧时出,作害人间,被羿射杀于北狄凶水之中.其说始见于汉.
《淮南子·本径训》高诱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三足乌:
1. 亦称“踆乌”、“阳乌”.神话传说中神鸟名.居于日中,有三足.其说始见于汉.《玄中记》:“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颠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
2. 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名.为日中三足乌之演化.《洞冥记》卷四:“(汉武帝)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乎?’朔曰:‘东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掩鸟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 ’”
3. 传说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鸟.有三,即青鸟.《河图括地图》:“昆仑在若水中,非乘龙不能至.有三足神鸟,为西王母取食.”
4. 省称“三足”,亦称“三趾”.传说中祥瑞之鸟.国有道则现.其说始见于汉.《东观汉记·章帝纪》:“三足乌集沛国,白鹿、白兔、九尾狐见.”
三足鳖:
亦称“三足能(nai,音同“奈”)”.传说中的异鳖,三足.其说始见于先秦.又传人食之则体化而亡.
《庚巳集》:“太仓民家,得三足鳖,命妇烹,食毕入卧,少顷,形化为血水,止存发耳.邻人疑其妇谋害,讼之官.时知县黄廷宣鞠问不决,乃取三足鳖,令妇如前烹治,取死囚食之,入狱亦化,如前人,遂辨其狱.”
三角兽:
传说中瑞祥之兽名.头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则此物至.帝王仪卫有绘其像之旗.
《元史·舆服志二》:“三角兽旗,赤质,赤火焰脚,绘兽,其首类白泽,绿发,三角,青质,白腹,跋尾绿色.”
大风:
传说中一种凶恶得鸷鸟.尧时为害于民,被羿射杀于青丘之泽.因其大,振翼则起风,故又说为风伯.其说始见于汉.
山hui(右为“反犬”,左为“军”,音同“灰”):
亦称“hui子”.传说中怪兽名.状如犬而人面,见人则笑,其行如风.其现为大风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北山经》:“狱法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hui,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山膏:
传说中怪兽名.其状如猪,好骂人.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山中经》:“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善骂.”
王母使者:
省称“王母”.传说中鸟名.为西王母所使,在齐郡函山守护药函.其说始见于唐.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王母使者.齐郡函山有鸟,足青,嘴赤黄,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常令鸟守之.”
王馀鱼:
亦称“吴馀脍”、“吴王脍馀”、“脍残”.传说中鱼名.其形如常鱼身之一面.相传越王勾践(或云吴王阖闾,又传吴王孙樌)脍鱼未尽,弃其残半于水中,遂为此鱼.
《异闻记》:“东城池有王馀鱼,池决,鱼不得去,将死.或以镜照之,鱼看影,谓其有双,于是比目而去.”
天狗:
传说中神兽名.可禁凶害.其说始见于秦.
《山海经·西山经》:“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禁凶.”
天狐:
传说中有通天之术的仙狐.
《玄中记·说狐》:“狐,五十岁,能变化谓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
天鹿:
一说“天禄”.传说中奇异之兽名.其形似鹿而一角.为祥瑞之物.汉代有石雕像.
《宋书·符瑞志下》:“天鹿者,纯灵之兽也.无色光耀洞明,王者德备则至.”
天鸡:
传说中的神鸡.居东南桃都山大桃树上,又传居东海岱舆山扶桑树上,率天下之鸡报晓.汉代陶器已有其像.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夫诸:
传说中异兽名.状如白鹿而有四角.其现为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中山经》:“敖岸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元仙:
传说中异兽名.形似鹿而五、六头.
明·邝露《赤雅》卷下:“荼首,出羁縻州,似鹿而两头,食香草.其行如飞……亦有五、六头者,是名元仙,敬之终吉,射之悔亡.”
木客鸟:
传说中鸟名.状如鹊.俗云木客所化.其说始见于汉.
《异物志》:“木客鸟,大如鹊,数千百头为群,飞集有度,不与众鸟相厕,人俗云‘木客’.”
五足兽:
传说中异兽名.状如狮,有五足,为解形民之手所化.其说始见于晋.
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因樨国献五足兽,状如狮子;玉钱千緍,其形如环,环重十两,上有‘天寿永吉’之字.问其使者五足兽是何变化,对曰:东方有解形之民,使头飞于南海,左手飞于东山,右手飞于西泽,自脐以下,两足孤立.至暮,头还于肩上,两手遇疾风飘于海外,落玄州上,化为五足兽,则一指为一足也.”
日及:
传说中异牛名.生于西域大月氏国,其肉割掉而复生.其说始见于晋.
《玄中记》:“大月氏有牛,名曰日及,割取肉一、二斤,明日疮愈.汉人入国,示之以为异珍.”
毛龙:
传说中龙之一种.大禹治水,曾乘之.其说始见于晋.
晋·王嘉《拾遗记·虞舜》:“南浔之国,有洞穴阴源,其下通地脉.中有毛龙、毛鱼,时蜕骨于旷泽之中.龙、鱼同穴而处.其国献毛龙,一雌一雄,故置牶龙之官;至夏代养龙不绝,因以命族.至禹导川,乘此龙.及四海攸同,乃放河纳.”
王母使者:
省称“王母”.传说中鸟名.为西王母所使,在齐郡函山守护药函.其说始见于唐.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王母使者.齐郡函山有鸟,足青,嘴赤黄,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常令鸟守之.”
~~~~~~~~~~~~~~~~~~~~~~~
这个好像就是传说中的青鸟吧?王母的使者
化蛇:
传说中异蛇名.人面、豺身、鸟翼.其现为大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中山经》:“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
丹鱼:
传说中的神鱼.出入又赤光环绕.以其血涂脚可步行水上.其说始见于北魏,后又传为祥瑞之物.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水(丹水)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赤光上照如火.网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不行水上.长居渊中.”
丹雀:
传说中的神鸟.神农曾得其所衔九穗禾.
晋·王嘉《拾遗记·炎帝神农》:“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丹虾:
传说中的巨虾.身长十丈,须长八尺.其说始见于汉.
《洞冥记》:“有丹虾,长十丈,须长八尺,有两翅,其鼻如锯,戴紫桂之林,以须缠身急流,以为栖身之处.马丹尝折虾须为杖,后弃杖而飞,须化为丹,亦在海傍.”
文文:
传说中异兽名.状如蜂,尾分叉,反舌,好呼.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中山经》:“放皋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六足兽:
传说中祥瑞之兽名.生六足.其说始见于南北朝时期.
《宋书·符瑞志中》:“六足兽,王者谋及众庶则至.”
火光兽:
亦称“火鼠”.传说中兽名.生于南方,或云生于西域,其毛可织火浣布.其说多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著作中.
《海内十洲记·炎洲》:“炎洲,在南海中……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里许,晦夜即见此山林,乃是此兽光照,状如火光相似.取其兽毛,时人号为火浣布,此是也.”
比肩兽:
传说中祥瑞之兽名.
《宋书·符瑞志中》:“比肩兽,王者德给矜寡则至.”
巴蛇:
传说中的巨蛇.吞象,三年出其骨.其说始于先秦.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玉鸡:
世乐:
传说中鸟名.为祥瑞之无,王者有道则出.
《骈雅·释鸟》:“重精、世乐,皆灵鸟也.”
石鸡:
传说中的神鸡.居东方扶桑山上,引天下之鸡报晓.
《神异经·东荒经》:“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
冉遗鱼:
亦作“髯遗鱼”.传说中异鱼名.鱼身而蛇首,六足.食之可禁凶,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西山经》:“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可以禁凶.”
白泽:
传说中神兽名.能人言,知万物之精.为祥瑞之物.黄帝巡狩东至海,此兽出,言天下鬼神之事.其说始见于晋.
晋·葛洪《抱朴子·极言》:“昔黄帝生而能言,役使百灵,可谓天授自然之体者也,犹复不能端坐而得道,故涉王屋而授丹经,到鼎湖而飞流珠……省攻占则纳五音之策,穷神奸记白泽之辞,相地则书青鸟之说,救伤残则缀金冶之术.故能毕该袐要,穷道尽真.”
犰狳:
传说中异兽名.其现为蝗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东山经》:“又南三百八十里,曰馀峩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鸷目而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纠,见则蝀蝗为败.”
玄鱼:
传说中的神鱼.为鲧所化.其说始见于晋.
晋·王嘉《拾遗记·夏禹》:“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鲧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鱼,时扬振须鳞,横修波之上,见者谓为河精.四时以致祭祀,常见玄鱼与蛟龙跳跃而出,观者惊而畏矣……鲧之灵化,其事互说,神变犹一,而色状不同.玄鱼黄能,四音相乱,传写流文,‘鲧’字或‘鱼’旁‘玄’字也.”
耳鼠:
传说中异兽名.如鼠,兔头,能以尾飞.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北山经》:“丹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禁百毒.”
吉光:
传说中异兽名.出于西域.毛皮制裘,不惧水火.
《海内十洲记·凰麟洲》:“武帝(汉武帝)天汉三年,帝幸北海,祠恒山.四月,西国王使至,献此胶(续弦胶)四两、吉光毛裘……吉光毛裘黄色,盖神马之类也.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
老蹇:
传说中恶龙名.常为害,被蜀守李冰所降.
王十朋集注《神异记》:“蜀守李冰降毒龙蹇氏,锁之于江上,水害遂息.”
地狼:
亦称“贾(gu)”.传说中居于地中的狗.其说始见于先秦.
《尸子》卷下:“地中有犬,名曰地狼.”
朱厌:
传说中异兽名.其现为战争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西山经》:“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朱獳:
传说中怪兽名.如狐有鱼翼.其出现为国家发生使人畏惧之事的征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东山经》:“耿山,无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獳,其鸣自纠,见则国有恐.”
中国民间有"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说法.说是一位龙母,生了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各有各的长相,脾气和爱好也各不相同.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龙在其形象形成史中,曾是由多面一,即汇集了多种怪异的兽形象而演化为龙.然而并非所有的怪异兽像都百川归海,纳入了龙像之中,在与龙形象形成、发展的同时,一些怪异兽象也在发展,并且在某一方面糅合了龙的某一种形象特征.因而有人又把二者联系起来.在民间,很久就流传着龙生九子的说法,但是九子为何物,并没有确切的记载,然而这一公案却由于“真龙天子”的好奇而有了结果.据说一次早朝,明孝宗朱佑樘突然心血来潮,问以饱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仓卒间不能回答,退朝后左思右想,又向几名同僚询问,糅合民间传说,七拼八凑,才拉出了一张清单,向皇帝交了差.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
1. 传说中的神鸡.居东方扶桑山上,率天下之鸡报晓.其说始见于汉.《神异经·东荒经》:“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
2. 传说中的神鸡.又传为祥瑞之鸡,王者至孝则至.其说始见于南北朝时期.《宋书·符瑞志上》:“(汉高帝)母名含始,始为昭灵后.昭灵后游于洛池,有玉鸡衔赤珠,刻曰玉英,吞此者王.昭灵后取而吞之.又寝于大泽,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上皇视之,见蛟龙在其上,遂有身而生季,是为高帝.”
汉·刘向《列仙传·琴高》:“(琴高)后如涿水中取龙子,为诸弟子期曰:‘皆洁,齐待于水傍,设祠,’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
赤鱬(ru音“如”):
传说中异鱼名.人面,音如鸳鸯,食之可以疗病.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却火雀:
传说中异鸟名.其状如燕,能灭火.其说始见于唐.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顺宗皇帝即位岁,拘弭国贡却火雀(一雌一雄)、履水珠、常坚冰、变书草.其却火雀纯黑,大小似燕,其声清亮,殆不类寻常禽.鸟置于火中,火自散云.上嘉其异,遂盛水精笼,悬于寝殿,夜则宫人持烛炬以烧之,终不能损其毛羽.”
却尘犀:
亦称“辟尘犀”.传说中海兽名.状如犀牛,其角可以避却尘埃.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却尘犀,海兽也,然其角辟尘,致之于座,尘埃不入.”
何罗鱼:
传说中异鱼名.一首而十身.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北山经》:“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扈.”
希有:
传说中异鸟名.形体巨大.其说始见于汉.
《神异经·中荒经》:“昆仑之山……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也.”
含利:
传说中异兽名.能吐金.此称始见于汉.
《文选·张衡》:“含利颬颬,北为仙车,骊驾四鹿,芝盖九葩.”薛综注:“含利,兽名,性吐金,故曰含利.”
角端:
传说中祥瑞之兽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其说始见于汉.
《宋书·符瑞志下》:“角端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则奉书而至.”
角龙:
传说中的有角之龙,为龙之年过五百者.其说始见于南北朝时.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水虫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犼:
本北方食人之兽,状如犬,传为海中神兽,状如马而有鳞,口中喷火,骘猛异常,食龙脑.其说多见于宋以后.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菱角》:“有童子以骑授母……瞬息至湖上.马踏水奔腾,蹄下不波.无何,扶下……母将启谢,四视其马,化为金毛犼,高丈余,童子超乘而去.”
沉石明鸡:
传说中的瑞鸟.状如燕,生于地下,天下太平则出.其说始见于晋.
晋·王嘉《拾遗记·魏》:“建安三年,胥徒国献沉石明鸡,色如丹,大如燕,常在地下,应时而明,声能远彻.”
冶鸟:
传说中的鸟名.生南方山林中.状如鸠,能变化人形.其说始见于晋.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越地深山中,有鸟大如鸠,青色,名曰冶鸟.穿大树作巢,如五六升斗器,户口径数寸,周饰以土垩,赤白相分,状如射侯.伐木者见此树,即避之去……此鸟白日见其形,是鸟也;夜听其鸣,亦鸟也;时有观乐者,便作人形,长三尺,至涧中取石蟹,就人炙之,人不可犯也.越人谓此鸟是越祝之祖也.”
长右:
传说中怪兽名.状如猴而四耳.其现为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南山经》:“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认为为大禹、伯益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
全部展开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认为为大禹、伯益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
《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等。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古代中国神话的基本来源就是《山海经》,其中最着名的包括: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引发大洪水(参见诺亚方舟)、鲧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杀死鲧以及最后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之也。”
鲁迅还专门写有一篇《阿长与〈山海经〉》,记叙了家中仆人长妈妈为他买来一本《山海经》,给他带来的那份惊喜,还两次特别提到"九头的蛇"。
《山海经》18卷分别如下:
山经
第一卷 南山经
第二卷 西山经
第三卷 北山经
第四卷 东山经
第五卷 中山经
海经
第一卷 海外南经
第二卷 海外西经
第三卷 海外北经
第四卷 海外东经
第五卷 海内南经
第六卷 海内西经
第七卷 海内北经
第八卷 海内东经
第九卷 大荒东经
第十卷 大荒南经
第十一卷 大荒西经
第十二卷 大荒北经
第十三卷 海内经
参考资料:维基百科
收起
凤凰(Chinese phoenix●phoenix)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
凤凰是传说中的一种瑞鸟,是四灵之一,百禽之王。《大戴礼 易本命》云:“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长。”《毛诗陆疏广要》释之云:“龙乘云,凤乘风,……众鸟偃服也。”它和龙一起构成了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凤凰亦称为朱...
全部展开
凤凰(Chinese phoenix●phoenix)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
凤凰是传说中的一种瑞鸟,是四灵之一,百禽之王。《大戴礼 易本命》云:“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长。”《毛诗陆疏广要》释之云:“龙乘云,凤乘风,……众鸟偃服也。”它和龙一起构成了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凤凰亦称为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又叫不死鸟、火之鸟、长生鸟、火烈鸟。
凤凰的形态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徵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凤鸣
据现存文献推断: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
凤凰起源概述
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距今约67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出土,在象牙骨器上就有双鸟纹的雕刻形象,这双鸟纹应是古代凤凰的最早记载。
根据神话传说,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
《山海经·大荒西经》提到有一种五彩鸟,有三种名称,叫皇鸟、鸾鸟及凤鸟。
《山海经·南次三经》记载一种鸟,样子像鸡,有五彩的花纹,叫凤凰,说明凤凰的形象一开始便是很美丽的。
《诗·大雅·卷阿》非梧桐不栖息,非竹实不吃。
以后,它也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龙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凤凰传说
要谈凤凰的起缘离不开龙,从出土的各种动物化石中,从未发现过龙和凤的化石标本。那么,龙凤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轩辕黄帝统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个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黄帝打算制定一个统一的图腾(类似现在的国旗,或者说是国家的标志)。在原来各大小部落使用过的图腾基础上,创造了一个新的图腾----龙。
那么凤凰又是怎么来的呢?‘龙’的图腾组成后,还剩下一些部落图腾没有用上,这又如何是好呢?黄帝第一妻室嫘祖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女人,嫘祖受到黄帝制定的新图腾的启示后,她把剩余下来各部落的图腾,经过精心挑选,也仿照黄帝制定龙的图腾的方法:孔雀头,天鹅身,金鸡翅,金山鸡羽毛,金色雀颜色……组成了一对漂亮华丽的大鸟。造字的仓颉这两只大鸟取名叫 ‘凤’和‘凰’。凤,代表雄,凰,代表雌,连起来就叫凤凰”。这就是“凤凰”的来历。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都接受了龙凤的神话传说,龙凤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物,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广大人民也把龙凤作为吉祥物。所以,中国人走到哪里就把龙凤带到哪里,在世界各地只要发现龙凤,就有中国人。
凤凰的象征
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徵。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
凤凰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风从属於龙,用於皇后嫔妃,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民间美术中也有大量的类似造型。凤也代表阴,尽管凤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将其看作阴性。「凤」、「凰」常见於女性名。
凤凰被认为是百鸟中最尊贵者,为鸟中之王(尽管她是虚构的),有「百鸟朝凤」之说。
按阴阳五行之说,凤色赤,五行属火,是南方七宿朱鸟之象。另也为中国民间指的四灵之一(《礼运》,龙、凤凰、麒麟、龟)。
凤凰华韵
在古代,凤凰是尊贵、崇高、贤德的象征,含有美好而又不同凡俗之意,人们出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把一些山川城邑以“凤凰”命名。据有关的资料记载,在我国大陆上,当今有42座山叫做凤凰山。它们的名称由来,或者因其状似腾飞、似蹲伏的大鸟;或者因古代神话、民间传说而得名。这种重名之广,是很少见的,可谓是“九州凤凰多”,这些凤凰山分布近二十个省,遍及全国各地区:辽宁省朝阳市、凤城满族自治县,浙江省杭州市、瑞安县,湖南省衡东县、凤凰县、祁阳县、平江县,陕西省延安县、潼关县、安康县,广东省潮州市、增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天峨、河池、宜山四县市,四川省彭水苗族土家自治县、成都市、秀山土家苗族自治县、西充县、达县,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唐山县,湖北省京山县、嘉鱼县、大冶县、宣化市,上海市松江县,江苏省武进县、江宁县,福建省沙县,河南省新野县,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自治县,安徽省凤阳县,黑龙江省萝北县,江西省丰城县、修水县、玉山县,贵州省凤冈县,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等等。
凤凰的文化定位
中国人民的吉祥观念源远流长,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快乐,向往和谐美好的情感愿望。中国人民赋予吉祥物以道德、审美的涵义,通过艺术加工,使之深深打上民族文化的印迹。具体来说,中国的崇拜文化,影响最大的为动物四灵龙、凤、龟、麟。 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能在火中再生,它与龙一起构成了龙凤文化。如同龙是封建帝王的象征一样,凤也成为后妃的符瑞。凤的形象广泛出现在中国文化之中,经过艺术加工,更使凤蕴含了很多浪漫主义的色彩。凤为中国古代动物四灵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凤凰的原型
凤凰的动物学原型,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个混合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何新1987年和2004年发表的「谈龙说风」一书所列举的证据和论证表明:龙的原型动物是大型爬行类,主要是鳄鱼及巨蜥,凤凰的原型动物是大型鸟类,主要是大鸵鸟。 上古三代以前,中国古陆气候暖湿,此二类动物在中国大陆多所存在,旧石器新石器遗址都有鳄鱼及鸵鸟化石鸵鸟蛋壳化石的发现。
关于风凰的典故
梧桐栖凤
梧桐为树中之王,相传是灵树,能知时知令。《闻见录》:“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作为百鸟之王的凤凰身怀宇宙,非梧桐不栖。《魏书·王勰传》“凤凰非梧桐不栖”凤凰择木而栖,后比喻贤才择主而恃;凤凰的这种君子风范在姜子牙、诸葛亮身上也能找到影子,他们在没有遇到“梧桐树”前宁愿做一个平凡的钓者耕者。
得凤之象
传说中凤凰死后还会再生,相传能知天下治乱兴衰,是我国历史上王道仁政的最好体现,是乱世兴衰的晴雨表,成为神学政治的“形象大使”,古人曾分出五个等级,以凤凰的五种行止标志政治上的清明程度,于是历代帝王都把“凤鸣朝阳”“百鸟朝凤”当成盛世太平的象征。南齐·谢兆〈永明乐十首〉〉:“彩凤鸣朝阳,元鹤舞清商;瑞此永明曲,千载为全皇。”
凤求凰
西汉辞赋作家司马相如贫困之时,到四川临邛寻访好友县令王吉,时有当地首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司马在卓王宴会上当众弹奏琴曲《凤求凰》,以此挑动文君。卓文君在宴会厅窗外偷窥,见司马相如容貌英俊,才华洋溢,当夜随其私奔。后比喻男女相爱男子追求女子,也象征对美满幸福的姻缘向往和歌颂。
凤还巢
《凤还巢》里"错中错"兵部侍郎程浦告老还乡,元配夫人所生之女雪雁,貌 丑陋;妾生女雪娥,美丽聪慧。程浦喜爱少年英俊的穆居 易,欲将雪娥嫁与他,夫人却要先嫁亲生女雪雁。程寿诞 之日,穆居易前来拜寿,被留宿书馆。深夜雪雁冒雪娥名 去书馆,穆居易见其貌丑,行为不端,误以为受骗,连夜 愤然出走。
程浦被朝廷起用,离家赴任。皇族朱焕然早就垂涎雪娥,乘机冒穆居易名来程家迎娶,夫人暗用掉包计以雪雁 嫁之。洞房之夜真相大白,二人好比哑子吃黄连--有苦难言。程浦平定贼寇,接雪娥到军中,穆居易从军也在此, 程浦又重提婚姻。穆记前事,坚决拒婚,但元帅与监军强制主婚。洞房中,穆见雪娥貌美,惊喜异常,连连赔罪, 误会消除,花好月圆。 该剧是一出喜剧,由于误会和"错中错"生发出一系 列妙趣横生的情节。在情节结构上"留扣子"、"抖包 袱"等技巧的运用是相当成功的。"书房"一场,雪雁冒 雪娥之名深夜去纠缠穆居易,穆便认定雪娥是个丑女子, 这就"留扣子"埋下了伏笔。"洞房"一场,新娘子明明 是美如天仙的雪娥,穆居易却执拗地认为她是丑女子,不肯人洞房,厌恶而烦燥不安;主婚的洪公公等人则不知原因,疑神疑鬼。这种主观和客观的不谐调使产生了喜剧性,引起观众的笑声,笑声中椰榆穆居易正在"搬砖砸 脚"。等到"包袱"一抖露,帐帘揭开,误会消除,意外 的发现使情节突转,欣喜若狂的穆居易又急忙向受了委屈的雪娥赔礼,也引来观众的哄笑。正是"扣子"留得好, "包袱"抖得妙,喜剧性悬念才能紧紧抓住观众。 《凤还剿》原名《阴阳树》,又名《丑配》,最早由梅兰芳编演。
凤鸣铿锵
春秋战国时期,陈国大夫懿氏占卜把女儿嫁给陈历公之子陈敬仲,他的妻子占卦 ,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和鸣,即雄雌声音相和,响亮和谐,在此言夫妻必能和洽,后世强大无比。
百鸟朝凤
黄帝即位,自觉天下太平,想亲眼看看传说中的凤凰。为此,他请教天老。天老回答:凤凰显形,乃是祥瑞的预兆,只有在太平盛世才出现。见到它一掠而过已是很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它在百鸟群里飞舞那就是千载难逢的祥瑞了。黄帝听后很不高兴,他说:我即位以来,天下太平,为什么连凤凰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天老说:东有蚩尤、西有少昊、南有炎帝、北有颛顼,四方强敌虎视眈眈,何来太平?黄帝听罢便率兵讨伐,于是天下一统。他看见一只带有五彩翎毛的大鸟在天空翱翔,而数不清的奇珍异鸟围着它翩翩起舞。黄帝知道,这只大鸟就是凤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百鸟朝凤(《韩诗外传》)。
凤鸣岐山
国语·周语上》上就有周朝兴起之时,有凤凰一类的鸟在陕西岐山上鸣叫的记载。而西周晚期的《诗经·大雅·卷阿》也有句曰:“凤凰于飞,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也是讲凤鸣岐山之事,因此西周之时将凤鸟视为神奇的吉祥生物,器物之上颇重凤鸟纹。
凤凰涅盘
《广雅》:“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飞翔五百年后,负香木飞入太阳神庙中,于神坛上自焚,翌日雏生,已着毛羽,第三日羽翼已丰满,辞庙主而飞去。《淮南子》天文训云:“火气之精者为日”凤凰为火精,是则凤凰此鸟,在古时为日之征象,原即所谓“金鸟”。在诗《女神》指一个新中国的诞生。
凤毛麟角
“凤毛麟角”,常用不比喻难得的杰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宝。南朝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东晋将军桓温也以“凤毛”一语称赞丞相王导的第五子王敬伦:“敬伦风姿似父。桓公望之曰:‘大奴固有凤毛。’”麟,麒麟,传说中的神兽。“麟角”,和凤毛一样,也形容少而珍贵。“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现常用来比喻难得的杰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宝。
凤凰来仪
凤凰飞来起舞,仪态优美。古代用以比喻吉祥的征兆和祥瑞的感应。《汉书·王莽传上》:“甘露从天下,醴泉自地出,凤凰来仪,神爵降集。”《尚书·益稷》:“《萧韶》九成,凤凰来仪”《三国演义》第八十回:“自魏王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
吹箫引凤
春秋时代,秦穆公费尽心思为女儿弄玉物色足以匹配的如意郎君,某日弄玉梦见一少年骑凤吹箫,秦穆公乃派人寻找吹箫少年,知吹箫少年名叫萧史。秦穆公非常欣赏萧史的才华,便把弄玉许配给他。萧史和弄玉婚后幸福美满,因萧史是天上神仙,不能长留人间,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飞上天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