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被后人称之为奸雄?谁能给我解释出这个“奸”我把所有积分给他!我不要你解释“奸”的意思,我说的是为什么说他“奸”!有什么具体事例,请过脑子之后再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3 04:36:40
曹操为什么被后人称之为奸雄?谁能给我解释出这个“奸”我把所有积分给他!我不要你解释“奸”的意思,我说的是为什么说他“奸”!有什么具体事例,请过脑子之后再说!
曹操为什么被后人称之为奸雄?谁能给我解释出这个“奸”我把所有积分给他!
我不要你解释“奸”的意思,我说的是为什么说他“奸”!有什么具体事例,请过脑子之后再说!
曹操为什么被后人称之为奸雄?谁能给我解释出这个“奸”我把所有积分给他!我不要你解释“奸”的意思,我说的是为什么说他“奸”!有什么具体事例,请过脑子之后再说!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三国演义》中,有一位奸诈的,残暴的、阴险的、狡猾的,性格与刘备相反的奸雄.他就是曹操.罗贯中对曹操这一形象是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种种恶德的代表,如“说曹操,曹操到”表现出他的阴险,防不胜防.近代有人把曹操的形象做出了平反,如:郭沫若认为曹操是东汉末年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有志于除残秽定乱扶衰、统一中国北部的英雄.这是第一次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有了改变.
《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多是杀贤人,不听贤臣进谏的等,其实,如果他真是一位如此残暴的君主,怎能统治中国北方呢?所以,曹操应是有眼光、有见地、善于识人、用人,同时又带一点奸诈,多疑而已.郭嘉、张辽、荀或、张郃等都是当时的英雄好汉,良禽择木而栖.曹操如果没有其优点,他们哪肯替他卖命吗?大家之所以说曹操奸诈、多疑,其主要是因为罗贯中写他杀了吕伯奢一家.
当年曹操逃难时,曾到一个朋友家,朋友及朋友的家人都很热情,准备杀猪来招待他,一天晚上,主人在院子里磨刀,因为这家人不会太说话,隔着墙大声吼:“是直接杀还是绑起来再杀?”这时曹操以为他们要杀他,于是,就把朋友的家人给杀了.你可知道这时的曹操可是丧家之犬啊,后面数千追兵,他这时只好宁可错杀一千,也得保住自己的性命呀,所以只好杀了朋友的家人,慌忙逃窜.在路上遇见了他的这位朋友,他朋友问他:“为什么走呀?我们正准备杀猪来招待你呢?”这是曹操后悔不已,但水都已经泼出去了,想要收也收不回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他们全杀了,免得他回去看见家人惨死之后伤心,于是干脆把他的这位朋友也杀了.看到这个故
有时,我们会认为曹操这种做法太分过了.可让我们仔细想想,他这种做法是情有可原的,毕竟他是在逃难啊,是处在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悲惨境地,防人之心不可无嘛.
想想刘备逃跑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他想逃命,可是还得死撑“仁者”的幌子,带了几十万百姓一起逃,当到了湘水时,他自己却先上船溜走了,留下那么多的百姓在那里抢船,那死的人恐怕不止上万吧?刘备要真是个仁者,就应该让百姓先上舱,然后自己再去江里把脖子洗干净,对着曹兵说:“你们也甭抢,百姓正渡河呢,让他们先走完,我就在这等着,啥时候他们走完了,你们一起上来把我杀了好了.”可惜他根本没敢那么做. 但是,许多人都是这样看待曹操杀吕伯奢这件事的:做了这等十恶不赦的坏事之后,曹操不仅不知改悔,反而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种自私自利的话.
面对满屋尸体,他凄怆道:“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是自责和无奈,是解释也是发了狠,险恶
世情使他走上一条先发制人、刚勇坚决的不归路.从此他狡诈、狠毒、善变,他举兵报复杀父之仇,所过之处不分青红皂白的屠戮;他无情杀害伏皇后及她的家族,只因为皇后抱怨;他借粮官的人头平息士卒对自己的不满,杀无辜的近侍、姬妾来恐吓谋杀的异心……处在风口浪尖的曹操,为了保命,不放过任何风吹草动的疑点,无所不用其极,人称“酷虐变诈”.
世人称曹操为奸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们反过来想一下,在中外历史上,误杀可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曹操以其大文学家的才能,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说服实心眼儿陈宫,应如“探囊取物耳”.曹操却选择了说实话,把自己内心最肮脏、最见不得人的东西全盘摊在了世人面前,这难道不是一种大家风范的作为吗? 在世界文学史上,有三个人写过《忏悔录》的书.他们分别是古罗马的奥古斯丁;法国的大思想家卢梭和俄国的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卢梭的“忏悔录”写的最深刻,成了经典著作.所谓“忏悔录”
,就是把自己以前做的见不得人的事公告天下.决心不再做伪君子,宁肯当个真小人.对世间几乎所有的人来讲,走出这一步,都要经过极艰难的心路历程.这三本《忏悔录》感动了世人,因此流传至今.我们的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却有着比以上三人大得多的勇气.他从来就敢于以自己真小人的面孔示众,决不拖泥带水!他在这一点上,是值得我们世人佩服的.
在历史上,先杀吕伯奢一家,再杀吕伯奢的大有人在,但有曹操般的勇气讲真话的人却寥寥无几.俗话说,只要是人都具有自私自利的特点,这使得人往往表现为只顾个人利益而忽视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曹操也是人,他当然也要先为自己着想了. 曹操有许多条罪名,滥杀无辜就是其中一条.
是的,曹操是杀过不少人.这里不说一般人物,仅大人物就有伏皇后、董贵妃、孔融、崔琰等.
杀伏皇后,是因为汉献帝刘协发出衣带诏,要国丈伏完、皇叔刘备寻机诛杀曹操.期间,伏皇后积极活动,网罗将士.
伏皇后的行动虽然秘密,还是被狡猾的曹操看出,曹操审问一名将士,这名将士全盘道出真相,曹操恼怒,一举杀掉伏皇后及其家人.聪明的刘备,提前从许都逃往徐州,逃过了这一劫. 杀董贵妃,是因为汉献帝刘协密令董贵妃之兄——车骑将军董承起兵围剿曹操.期间,董承行动失密,因为董承的一名手下背叛于他,把消息告诉了曹操,曹操怒而杀死董承.
因为董贵妃是董承之妹,也参与了此事,虽然其当时怀有身孕,曹操还是从后宫把她拖出杀了.
杀孔融,是因为孔融太为狂傲.其身为朝廷命官,是曹操属下,却不服曹操管制.除此,他还经常谩骂曹操是卖姓之人、阉党之后、有篡位之心、盗国之念……曹操曾多次对他进行规劝,求他不要对其敌视.但孔融不仅不听,还变本加厉地与曹操作对,曹操只好把他杀掉.
不可否认,崔琰是一位非常值得爱戴的名士,事实上也曾得到曹操的敬重.当年曹操初得冀州,将崔琰救出袁绍大牢
时,《三国志-崔琰传》云:“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好个曹操,不仅全无怒意,反而堆下笑脸,当面向崔琰赔礼道歉.
出于对崔琰道德力量的敬仰,曹操甚至将太子曹丕的教育之职也托付给他.《三国志-崔琰传》记“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崔琰不辱使命,把曹丕调教得唯唯诺诺. 别看把教子之事托付给他,但曹操还是对崔琰有点放心,对他曹操还是提高警惕:曹操曾因衣着花哨而“赐死”曹植的妻子,而这位薄命女正是崔琰的亲侄女.曹操决定立曹丕为太子时,知道崔琰平素更喜欢曹植,他担心崔琰从中起不良作用,尽管崔琰当时明确表示:自己坚决站在曹丕一边,并认为只有立曹丕为太子,才能保证政权的稳定.但,曹操还是对他很小心.
那大家会问,崔琰做的这样好,为什么曹操还不放过他呢?其实崔琰的死,是缘于一封信,缘于曹操本人对文字狱的兴趣.崔琰信中有“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之句,生性猜忌的曹操立刻将此理解成变天的征兆,把崔琰投入死牢. 曹操此时的心态,暴烈得近乎失常.他让狱吏暗示崔琰自己了断,没想到崔琰完全理解错了其中的意义,照旧在狱中接待宾客,谈笑如常.曹操心想:“这老不死的难道非要我亲自动手吗?”这时曹操嘴角一撇,狱卒慌不迭地将曹操原话传递给崔琰.“原来曹公是这个意思,好说好说.”崔琰当即从狱卒手中接过钢刀,以一种比今人点一枝烟更潇洒自然的姿势,抹断了自己的脖子.此事见书记载:“琰为徒隶,使人视之,辞色不挠.太祖令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遂赐琰死.
曹操杀伏皇后、董贵妃是不杀不能自保,才这样做的.
曹操杀孔融是为图耳根清净;杀崔琰是因为崔琰太不注意自己的言辞了.这听起来似乎理由不足,其实不然.这里不说古代,就现今而言,谁敢表现得比自己的上司还高人一等的?会看出事的人都知道,事事你都得不要锋芒毕露……否则,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今人尚且如此,何况 1800年前的曹操?所以说,曹操杀人是迫不得已,并非滥杀无辜.他也是为自己着想,正所谓:“人不为已,天诛地灭”.
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年,有几个人可以单纯到为了别人而活,从不为自己着想的?每个人的行为最终在为他的自身利益服务着,当他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人自私的本色就暴露无疑.曹操也是个平常人呀.曹操自己也曾说过,我哪里是先知的圣人,只不过经历的事情多罢了.曹操一生阅历深广,或许是这样的经历才造就出这样的性格吧.
其实,自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私得明目张胆、冠冕堂皇或自私得神不知鬼不觉偷偷摸摸.但是,曹操并没有偷偷摸摸,起码来说,曹操都是一个真小人,不是一个伪君子.
《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可谓家喻户晓,在罗贯中笔下,他是一代奸雄.他扫黄巾、灭董卓,挟天子以令
诸侯,统一了当时中国的北方,奠定了魏国的基矗所以,在世人眼中,十有八九都会认为他是奸雄、狡猾奸诈、谋朝篡位.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是褒刘贬曹的,夸大了刘备及其众将领的人物形象,作为反面衬托的曹操自然而然就成了奸猾之辈.民间的艺术表演又基本取材于《演义》,于是这些人物也就在老百姓的心中以《演义》的形象根深蒂固下来了.
曹操的确有称霸天下的雄心,气吞天地之志.但是,他除了老谋深算、自负不凡、骄傲多疑这些性格特点外,还是一个能以宽容之心对待属下的人.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处于劣势,但他还是凭借自己的智慧,打败了袁绍.在缴获的信件中,曹操发现了自己的属下曾私与袁绍通信,决定向袁绍投降.这使许多浴血奋战的军士、大臣都非常激愤,要求曹操把叛徒处斩.曹操却说:“当时袁绍那么强大,连我这个领头的人都怀疑自己会失败,何况他呢?”这样,使原来私通袁绍的人十分感激、忠诚于曹操,不少天下豪杰也纷纷来投奔曹操.曹操因此团结了文武群臣、力挫群雄,终于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由此可见,宽容是一种大度、豁达,也是一种谅解、尊重,更是一种等待和激励.人生活在世人,在与人交往中,难免会有碰撞、有冲突、矛盾;以宽厚之心处之,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就可以赢得他们更多的信任与爱戴. 曹操对人才的态度是,不管你是怎样对待我个人的;不管你以前如何对不起我;也不管你现在是怎样对我,只要你有本事,能够为我出力,是个人才,一律宽容.最典型的例子是他对待魏仲、张绣、许攸和陈琳的事.
魏仲,原本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张邈反叛时,许多人倒戈跟随了张邈,曹操却十分自信地说:只有魏仲是不会背叛我的.谁知魏仲也跟着张邈跑了,气得曹操咬牙切齿:好你个魏仲!就是跑到天涯海角,我也饶不了你!但是当魏仲果然被俘时,曹操却叹了一口气说:魏仲是个人才啊!又任命他去当河内太守.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被张邈扣押,曹操便
对他说:令堂大人在张邈那里,你还是到他那里去吧!毕谌跪下磕头,说自己没有异心,感动得曹操流下眼泪.谁知毕谌一转身连招呼都没打一个,就背叛曹操投奔了张邈.后来,毕谌被俘,大家都认为他这回必死无疑.谁知曹操却说:尽孝的人能不尽忠吗?这正是我到处要找的人啊!不仅不治毕谌的罪,还让他到孔夫子的老家曲阜去做了鲁国相.
在宛城之战中,曹操的长子曹昂、勇猛过人的贴身保镖典韦、侄子曹安民,都在这一战丧命,使他们过早退出了三国的舞台.回去以后,曹操把所有过失都归结到自己身上,丝毫没有推卸责任.可以说,曹操和他们接下了血海深仇.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这样的仇恨都是不可化解的,但曹操却做到了.当曹操和袁绍都来劝降张绣时,张绣担心自己和曹操有仇,不能相容.当张绣在众人的劝说下,来到许都面见曹操时,心里还忐忑不安.张绣一见曹操,便拜跪于地.
曹操慌忙扶起他,拉着他的手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
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封贾诩为执金吾使.曹操居然一句不提宛城之事,还以礼相待.这需要多大的包容?杀子之仇、夺将之恨、败军之辱,他统统深埋心底,不知道他有没有在深夜里捶胸顿足,誓把张绣千刀万剐,但为了大局,他必须忍辱负重——他周围,还有袁绍、刘表、吕布等等虎狼盯着他.作为一个男人,想哭也只能在夜里悄悄地哭,面对世界,仍要表现出刚毅和顽强! 要是换了其他人,如袁绍、袁术、刘表这些,张绣早被碎尸万段了.包括刘备,死了一个结义的兄弟就劳民伤财、倾全国之兵讨伐曾经交好的盟友.与这些人比起来,曹操有容乃大,具备了一个作为后世传诵千年的领袖的条件.
贾诩后来也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曹操身上,绝对不是一个特殊情况,许攸曾经是袁绍的谋士,因袁绍不能重用自己,便投奔曹操,他设计攻破冀州.当曹操率领众人进入冀州城,在城门边,许攸纵马上前,用马鞭指着城门,喊着曹操的小名说:“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乎?”要知道,曹操当时是朝廷的实际统治者,其他人在他面前说话都要毕恭毕敬,而许攸竟然直呼曹操的小名,即使是喊普通人的小名,都是一种不尊重对方的行为.像许攸这种居功自傲的举动,就算旁边的人听了,也都不会太舒服,“众将闻言,俱怀不平”,但是曹操却哈哈大笑,赤脚步出来迎接,没有一丝不悦的表情.
对自己的部下能够宽容,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最难的是对得罪过自己的人才能够宽容.曹操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文学史上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原来是袁绍的手下,是有名的“笔杆子”.在官渡之战还未开战前,袁绍先让他起草了一份讨伐曹操的战斗宣言.陈琳写得十分精彩,先揭曹操的老底,说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一名“伤化虐民”的宦官,父亲曹嵩是一名“盗窃鼎司,倾覆重器”的奸臣,曹操是“赘阉遗丑,本无懿德”之人.并且还说:“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曹为甚!”曹操被骂得狗血淋头,对于一般人来说,恐怕是难以接受呀!后来袁绍兵败,陈琳归顺了曹操,曹操也没有责怪陈琳那样骂过自己,而且爱惜他是个人才,让他掌管文书等事,成为曹操属下文人集团“建安七子”的重要成员.
“笔竿子”是陈琳鲜明的专业形象,也是陈琳的职业定位.有真才实学,又遇到了明主,最终有了用武之地! 作为一代英雄,曹操能有如此宽大的心胸和气量来对待人才,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是少见的.但正是这种超乎常人的气量,使他收罗到大量的人才,在他那里,从来不存在人才的青黄不接的情况.像刘备阵营,随着诸葛亮和关、张、赵等人的辞世,便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尴尬局面.只有不从自己的一己私利出发,而是从看重人才的角度出发来对待人才,才能真正做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曹操的宰相肚,还体现在他对不愿用的人才的尊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于比自己厉害的,又不肯为自己所用的人才,就会妒忌,甚至会杀掉.但是,曹操对那些有才华但又不肯为自己所用的人,曹操是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决不强人所难!
当刘备还处于起步阶段时,被吕布击败,不得不投靠曹操.他手下的谋士劝他杀掉刘备,程昱对曹操说:“刘备终不为人之下,不如早图之.”曹操当然知道刘备是一个落魄的英雄,最终会成为自己的敌人,他自己也亲口对刘备说过:“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但是,曹操不愿意采用这种阴险的手段来对付刘备,他说:“方今正用英雄之际,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并任命刘备为豫州牧,送他三千兵马,粮食万斛,让他到豫州赴任.能够这样对待自己的敌手,曹操的胸怀的确是无人能比的. 曹操待人的宽容,最有名也最耳熟能详的即放关羽离开一事.或许有人会认为,按照关羽投降的三个条件,曹操是绝对留不下关羽的.但想想当时关羽要去的地方乃是跟曹操官渡之战打的正酣的袁绍处,而刘备当时算是袁绍麾下.想想若是关羽也帮起袁绍打这场官渡之战,那结果会如何?曹操早知刘备是个危险人物,此放关羽归去,等于使被曹操打败而投靠袁绍的刘备又有了左右手,将来的威胁不可计量.
若是在此时找理由将关羽杀了,或设计让袁绍杀了刘备,等于免去了天下三分,甚至也不会有处处阻碍曹魏霸业的孔明的出场了.因此这一放,虽说有人会认为乃是做做样子让下属对自己也更忠心,但此效果有限,而危害不可计,若是让别人选择或许就会先用计让袁绍杀掉刘备,若不能则暗杀关羽.从此可以见到曹操性格的宽大之处. 曹操打败袁绍后,杀了袁绍的大儿子袁谭,悬首城门,下令敢有哭者斩.青州王修却在城门痛哭,他的一片忠心令曹操有所感动,于是曹操就把他当上宾对待,并任命他为司金中郎将.当曹操诚心询问他怎样才能打败袁绍的两个小儿子时,王修却对曹操不理不睬,曹操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佩服他,说:“忠臣也.”并感叹说:“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只可惜袁氏不能重用!如果能用
,则吾安敢正眼觑此地哉!”
对能够为自己所用的人才珍惜和宽容,不计较他们对自己的态度,也许能够有人做得到.但是,像曹操这样,对自己所不能用的人才也能够尊重他们,甚至把他们纵虎归山的做法,在中国历史上,也只有曹操这样的大英雄才有这样的大气量. 古人云:“将军额前能骑马,宰相肚中可乘船.”正显示了伟人们的宽容之心,正是曹操的容人之量,才使魏国成为北方的霸主.真正君子,真正的大丈夫无不具有大度量,大气量.真正的大丈夫不是以毒铸成的,真正的大丈夫不是以毒昭示天下的!他不戴着面具做人,曹操是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但是就凭这一点,却是很多人不能做到的.
总之,如果曹操如果是小心眼,怎会得到许褚,典韦庞德如此的忠心良将!如果曹操是小人,他就不会让赵子龙活着逃跑,不会让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如果他是小人他就说出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因为如果他是小人,他知道说出来之后的不良影响!)所以总而言之曹操是一个伟大的英雄!一个不可多得的大英雄!
在下自创的诗句,请大家包容…………
自古孟德背奸名,
只因许勋一时言.
曹公一生多壮事,
千古谁堪孟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