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的解释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02:32:28

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的解释急
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的解释

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的解释急
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战战兢兢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解释〗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示例〗那小孩~地走着,唯恐摔倒。
如履薄冰
rú lǚ bó bīng
〖解释〗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

全部展开

战战兢兢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解释〗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示例〗那小孩~地走着,唯恐摔倒。
如履薄冰
rú lǚ bó bīng
〖解释〗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参考资料:中华在线词典

收起

☆词目
战战兢兢
☆拼音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解释
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使用示例
那小孩~地走着,唯恐摔倒。

全部展开

☆词目
战战兢兢
☆拼音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解释
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使用示例
那小孩~地走着,唯恐摔倒。
☆词目
如履薄冰
☆拼音
rú lǚ bó bīng
☆解释
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成语出处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收起

战战兢兢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解释〗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示例〗那小孩~地走着,唯恐摔倒。
如临深渊 ...

全部展开

战战兢兢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解释〗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示例〗那小孩~地走着,唯恐摔倒。
如临深渊
rú lín shēn yuān
〖解释〗临:靠近;渊:深水坑。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示例〗黄帝居人上,惴惴~。 ★明·李贽《初潭集·君臣一》
如履薄冰
rú lǚ bó bīng
〖解释〗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注疏: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郑曰:“启,开也。曾子以为受身体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使弟子开衾而视之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孔曰:“言此《诗》者,喻已常戒慎,恐有所毁伤。”)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周曰:“乃今日后,我自知免于患难矣。小子,弟子也。呼之者,欲使听识其言。” )
[疏]“曾子”至“小子”。○正义曰:此章言曾子之孝,不敢毁伤也。“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者,启,开也。曾子以为受身体于父母,不敢毁伤,故有疾恐死,召其门弟子,使开衾而视之,以明无毁伤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者,《小雅·小旻篇》文也。战战,恐惧。兢兢,戒慎。临深,恐坠。履薄,恐陷。曾子言此诗者,喻己常戒慎,恐有所毁伤也。“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者,小子,弟子也。言乃今日后,自知免于患难矣。呼弟子者,欲使听识其言也。
集注:
夫,音扶。启,开也。曾子平日以为身体受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于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诗小旻之篇。战战,恐惧。兢兢,戒谨。临渊,恐坠;履冰,恐陷也。曾子以其所保之全示门人,而言其所以保之之难如此;至于将死,而后知其得免于毁伤也。小子,门人也。语毕而又呼之,以致反复丁宁之意,其警之也深矣。程子曰:「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君子保其身以没,为终其事也,故曾子以全归为免矣。」尹氏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曾子临终而启手足,为是故也。非有得于道,能如是乎?」范氏曰:「身体犹不可亏也,况亏其行以辱其亲乎?」
按,诸家解“启予足启予手”,多谓此乃令门人弟子视其身体发肤之完好,而幸戒慎终生可以保全身体矣。杨伯峻氏引王念孙《广雅疏证》以启为{晵,日字改作目字}之误,解作视,然至下句仍谓身体幸得保全,从此则可以免于刑戮也。此说颇有扞格之处,想贤如曾子者,一生之戒慎恐惧,岂特为保全身体哉?《泰伯》此章所记乃曾子临没时事(由下章“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云云可推知),与《礼记》所记曾子易箦事正可相互发明。《礼记·檀弓上》: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曾子非大夫而席季孙氏所赠大夫之箦,非礼也。虽病革临没仍不得违礼,故命子弟“举扶而易之”,此或即《论语》所谓“启予足,启予手”,欲门人弟子举其首足以易箦也。其谨于礼法如此。至“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数句,略谓予一生敬慎戒惧(易箦亦其事,非仅为保全发肤身体而言),此后始得免之矣。此乃曾子临终遗言,自道平生行事大节如此,虽临终亦当“得正而毙”,小子须为效法,“死而后已”(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此章或亦遗训欤?)。
附朱熹评易箦事:
易箦结缨,未须论优劣,但看古人谨于礼法,不以生死之变易其所守如此,便使人有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之心,此是紧要处。
又曰:季孙之赐,曾子之受,皆为非礼,或有因仍习俗,尝有是事而未能正耳。但及其疾病不可以变之时,一闻人言,而必举扶以易之,则非大贤不能矣。此事切要处,正在此毫厘顷刻之间。(陈澔《礼记集说》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