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那有芥川龙之介的《鼻》那篇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2:43:08
谁那有芥川龙之介的《鼻》那篇文章?
谁那有芥川龙之介的《鼻》那篇文章?
谁那有芥川龙之介的《鼻》那篇文章?
鼻子
芥川龙之介
鲁迅译
《现代日本小说集》(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十九年四月初版,二十三年七月再版)
一说起禅智内供的鼻子,池尾地方是没一个不知道的.长有五六寸,从上唇的上面直拖到下颏的下面去.形状是从顶到底,一样的粗细.简捷说,便是一条细长的香肠似的东西,在脸中央拖着罢了.
五十多岁的内供是从还做沙弥的往昔以来,一直到升了内道场供奉的现在为止,心底里始终苦着这鼻子.这也不单因为自己是应该一心渴仰着将来的净土的和尚,于鼻子的烦恼,不很相宜;其实倒在不愿意有人知道他介意于鼻子的事.内供在平时的谈话里,也最怕说出鼻子这一句话来.
内供之所以烦腻那鼻子的理由,大概有二:——其一,因为鼻子之长,在实际上很不便.第一是吃饭时候,独自不能吃.倘若独自吃时,鼻子便达到碗里的饭上面去了.于是内供叫一个弟子坐在正对面,当吃饭时,使他用一条广一寸长二尺的木板,掀起鼻子来.但是这样的吃饭法,在能掀的弟子和所掀的内供,都不是容易的事.有一回,替代这弟子的中童子打了一个喷嚏,因而手一抖,那鼻子便落到粥里去了的故事,那时是连京都都传遍的.——然而这事,却还不是内供之所以以鼻子为苦的重大的理由.内供之所以为苦者,其实却在乎因这鼻子而伤了自尊心这一点.
池尾的百姓们,替有着这样鼻子的内供设想,说内供幸而是出家人;因为都以为这样的鼻子,是没有女人肯嫁的,其中甚而至于还有这样的批评,说是正因为这样的鼻子,所以才来做和尚.然而内供自己,却并不觉得做了和尚,便减了几分鼻子的烦恼去.内供的自尊心,较之为娶妻这类结果的事实所左右的东西,微妙得多多了,因此内供在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要将这自尊心的毁损恢复过来.
第一,内供所苦心经营的,是想将这长鼻子使人看得比实际较短的方法.每当没有人的时候,对了镜,用各种的角度照着脸,热心的揣摩.不知怎么一来,觉得单变换了脸的位置,是没有把握的了,于是常常用手托了颊,或者用指押了颐,坚忍不拔的看镜.但看见鼻子较短到自己满意的程度的事,是从来没有的.内供际此,便将镜收在箱子里,叹一口气,勉勉强强的又向那先前的经几上唪《观世音经》去.
而且内供又始终留心着别人的鼻子.池尾的寺本来是常有僧供和讲论的伽蓝.寺里面,僧坊建到没有空隙,浴室里是寺僧每日烧着水的,所以在此出入的僧俗之类也很多.内供便坚忍的物色着这类人们的脸,因为想发见一个和自己一样的鼻子,来安安自己的心.所以乌的绢衣,白的单衫,都不进内供的眼里去;而况橙黄的帽子,坏色的僧衣,更是生平见惯,虽有若无了.内供不看人,只看鼻子——然而竹节鼻虽然还有,却寻不出内供一样的鼻子来.愈是寻不出,内供的心便渐渐的愈加不快了.内供和人说话时候,无意中扯下那拖下的鼻端来一看,立刻不称年纪的脸红起来,便正是为这不快所动的缘故.
到最后,内供竟想在内典外典里寻出一个和自己一样的鼻子的人物,来宽解几分自己的心.然而无论什么经典上,都不说目犍连和舍利弗的鼻子是长的.龙树和马鸣,自然也只是鼻子平常的菩萨.内供听人讲些震旦的事情,带出了蜀汉的刘玄德的长耳来,便想道,假使是鼻子,真不知使我多少胆壮哩.
内供一面既然消极的用了这样的苦心,别一面也积极的试用些缩短鼻子的方法,在这里是无须乎特地声明的了.内供在这一方面几乎做尽了可能的事,也喝过老鸦脚爪煎出的汤,鼻子上也擦过老鼠的溺.然而无论怎么办,鼻子不依然五六寸长的拖在嘴上么?
但是有一年的秋天,内供的因事上京的弟子,从一个知己的医士那里,得了缩短那长鼻子的方法来了.这医士,是从震旦渡来的人,那时供养在长乐寺的.
内供仍然照例,装着对于鼻子毫不介意似的模样,偏不说便来试用这方法;一面微微露出口风,说每吃一回饭,都要劳弟子费手,实在是于心不安的事.至于心里,自然是专等那弟子和尚来说服自己,使他试用这方法的.弟子和尚也未必不明白内供的这策略,但内供用这策略的苦衷,却似乎动了那弟子和尚的同情,驾反感而上之了.那弟子和尚果然适如所期,极口的来劝试用这方法;内供自己也适如所期,终于依了那弟子和尚的热心的劝告了.
所谓方法者,只是用热汤浸了鼻子,然后使人用脚来踏这鼻子,非常简单的.
汤是寺的浴室里每日都烧着,于是这弟子和尚立刻用一个提桶,从浴室里汲了连手指都伸不下去的热水来.但若直接的浸,蒸汽吹着脸,怕要烫坏的.于是又在一个板盘上开一个窟窿,当作桶盖,鼻子便从这窟窿中浸到水里去.单是鼻子浸着热汤,是不觉得烫的,过了片时,弟子和尚说:
“浸够了罢……”
内供苦笑了,因为以为单听这话,是谁也想不到说着鼻子的.鼻子被汤蒸热了,蚤咬似的发痒.
内供一从板盘窟窿里抽出鼻子来,弟子和尚便将这热气蒸腾的鼻子,两脚用力的踏.内供躺着,鼻子伸在地板上,看那弟子和尚的两脚一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