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对“忠恕之道”的理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0:58:18

有谁知道对“忠恕之道”的理解?
有谁知道对“忠恕之道”的理解?

有谁知道对“忠恕之道”的理解?
恕之道是孔子认为可以终身行之,又是一以贯之之道.论语卫灵公篇载,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说:「其恕乎.」里仁篇载曾参解释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话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可见忠恕之道,是孔门的至德要道.
然则怎样叫做忠恕之道呢?论语卫灵公篇云:「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雍也篇云:「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说仁之方也已.」大学云:「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中庸云:「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
儒家思想,基於对人类的一些伟大信念.这些信念不但相信人性善,更相信「凡同类者擧相似也.」人与人之间,不独口之於味有同嗜,目之於色有同美,即心之於理义,亦有所同然.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既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则人伦相处,只要反身而诚,能近取譬,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便可「虽蛮貊之邦行矣」.
今人常常强调人之差别性,而否定人於差别性之外,复有共同的好恶,因而怀疑忠恕之道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这好比有人喜欢吃鱼,有人喜欢吃肉;有人喜欢穿丝,有人喜欢穿麻,因而否定人有饥思食、寒思衣的普遍性一样,都是极端之论.
朱子以「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要推己及人,便首当尽己之心.因为恕道是能近取譬之道,而最切近者,莫如近取诸身.心为身之主,仁为心之法,故所谓近取诸身,即是尽己之心,尽己之仁.本於仁而无自欺便是忠,推而行之便是恕.故恕道即行仁的方术.朱注「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云:「近取诸身,以己所欲,譬之他人,知其所欲亦犹是也,然后推其所欲以及於人,则恕之事,而仁之术也.」
一己有欲立欲达之心而著实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