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科学家用放射性物质中产生的a离子轰击铍原子时,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不带电粒子.为了弄清楚这是一种什么粒子,人们用它分别去轰击氢原子和氮原子,结果从中打出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20:35:39
1930年,科学家用放射性物质中产生的a离子轰击铍原子时,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不带电粒子.为了弄清楚这是一种什么粒子,人们用它分别去轰击氢原子和氮原子,结果从中打出了
1930年,科学家用放射性物质中产生的a离子轰击铍原子时,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不带电粒子.为了弄清楚这是一种什么粒子,人们用它分别去轰击氢原子和氮原子,结果从中打出了氢核和氮核,以此推算出该粒子的质量,从而确定该粒子为中子.设氢核的质量为mH,打出后速度为vH,氮核的质量为氢核的14倍,打出后速度为vN.假设中字与它们的碰撞为弹性碰撞,请根据这些可测量的量,推算中子的质量.
您好 看了解答很明了 唯一的不明之处是为什么判断中子撞击氢原子或氦原子后与氢核或氦核一同运动?(既末状态是拥有共同速度)但是题目都没有说明……如果分别撞击后的速度不同还能否解题?
1930年,科学家用放射性物质中产生的a离子轰击铍原子时,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不带电粒子.为了弄清楚这是一种什么粒子,人们用它分别去轰击氢原子和氮原子,结果从中打出了
可以运用动能守恒、动量守恒定律进行列式计算:
设中子的质量为m,初速度都为v,其与氢原子碰撞后的速度为v1,与后的速度为v2,则
与氢原子碰撞:
(1)1/2mv^2=1/2mv1^2+1/2mH*vH^2 (动能守恒)
(2)mv=mv1+mH*vH
由(1)(2)可得 v=(mHvH+mvH ) / (2m) …… (A)
与氦原子碰撞:
(3)1/2mv^2=1/2mv2^2+1/2*14*mH*vN^2 (动能守恒)
(4)mv=mv1+14*mH*vN
由(3)(4)可得 v=(14mHvN+mvN ) / (2m) ……(B)
再由(A)=(B)
即(mHvH+mvH ) / (2m) = (14mHvN+mvN ) / (2m)
就可以算出中子的质量:
m=(14mHvN-mHvH) / (vH-vN)
看看是否正确,毕竟我也是非物理专业的,有些东西都忘了
学习物理就应该这样,及时的发现问题。学习物理,就是学习一种理论,平常做练习是验证自己的理论,而考试则是根据自己的理论去做题。出题人同样是这样,但是他的理论有可能是错的,也就是试题本身就有问题,你又何必去追究呢!!你只要知道本题的考点是动量守恒定理就足够快了。不要把老师当成神。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关于本题,我个人认为,题出错了。...
全部展开
学习物理就应该这样,及时的发现问题。学习物理,就是学习一种理论,平常做练习是验证自己的理论,而考试则是根据自己的理论去做题。出题人同样是这样,但是他的理论有可能是错的,也就是试题本身就有问题,你又何必去追究呢!!你只要知道本题的考点是动量守恒定理就足够快了。不要把老师当成神。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关于本题,我个人认为,题出错了。
收起
这个末速度是观测结果,否则根据理论是无法推测它的末状态是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