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典故和来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14:32:57

酒的典故和来历!
酒的典故和来历!

酒的典故和来历!
【酒的起源 】
  中国酒的历史,可以上朔到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上古时期.《史记.殷本纪》中便有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酒春,以介眉寿”的诗句,都以人类不同的社会活动表明中国酒的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另据考古学家证明,在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中,已有了专用的酒器,这说明,在原始社会,中国酿酒已很盛行.有关酒的起源,历史文献记述有四种各据理论的说法.
  上天造酒说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轩辕,中国古称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颗星.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
  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于《周礼》一书中,据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二十八宿的廉洁,始于殷代而确立于周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发现之一.在当时天文科学仪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能在浩焱的星汉中观察到这几颗并不怎样明亮的“酒旗星”,给予命名并留下关于酒旗星的种种记载与传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猿猴造酒说
  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一书,对人类如何捕捉聪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极精彩的记载.
  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野林中,出没无常,很难捉到,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猿猴“嗜酒”.于是,人们便在猿猴出没的地方,摆上香甜浓郁的美酒.猿猴闻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流连不前,接着便小心翼翼地蘸酒吮尝.时间一久,终因经受不住美酒的诱惑,而畅饮起来,直到酩酊大醉而被人捉住.这种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中国独有,东南亚一带的群众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类似的方法.
  猿猴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这在中国历史的典籍中都有记载.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述中有“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酒以稻米与百花所造,一百六轧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的记载;清代的一本笔记小说中也道:“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百.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无独有偶,早在明朝时期,这类猿猴“造”酒的传说就有过记载.明代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昔年,《安徽日报》曾刊登老画家程啸天先生在黄山险峰深谷觅得“猴儿酒”的事情.这些不同时代人的记载,都证明在猿猴的聚居处,常常有类似“酒”的东西发现.由此也可推论酒的起源,当由果发酵开始,因为它比粮谷发酵容易得多.
  酒是一种由发酵所得的食品,是由一咱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酵母菌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菌类,在广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一些含糖分较高的水果中,这种酵母菌更容易繁衍滋长.山林中野生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物.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一种被后人称为“酒”的液体析出,因此,猿猴在不自觉中“造”出酒来,是合乎逻辑与情理的.
  仪狄造酒说
  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
  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拨,杜康作秣酒”.由字面看,是讲他们在作不同的酒.“拨”,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加工而成的“酪糟儿”.性温软,其味甜,多座于江浙一带.现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醒糟儿.醋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林”,高梁的别称.杜康作林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由此看来,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可能是高梁酒创始人.
  另一种说法是“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起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
  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比起杜康来,古籍中关於仪狄的记载比较一致.例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部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那么,仪狄是不是酿酒的“始祖”呢?此说自古看法就不一致,甚至有与《世本》相矛盾的说法.例如孔子八世孙孔驸,说帝尧、帝舜部是饮酒量很大的君王.黄帝、尧、舜,部早于夏禹,早于夏禹的尧舜部善饮酒,他们饮的是推人制造的酒呢?可见,说夏禹的臣属仪狄“始作酒醪”并不确切.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件程序、工艺都很难的事,单凭一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杜康造酒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意思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祖.
  魏武帝乐府诗曰:“何以解夏,惟有杜康”.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部有过记载.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题志》中,对杜康也有过姣详的描述.白水盟,位于陕北高原南录与开中平原交界处,因流经显治的一条河水底多白色头而得名.白水县,系“古雍州之域,周末为彭戏,春秋为彭衙”.“汉景帝建栗邑衙盟”,“唐建白水县於今治”,可见白水鼯历史的悠久.相传这里曾出过“四大贤人”:一是黄帝的史官、创造文字的仓颉,出生于本县阳武村;一是死后被封为彭衙土神的雷徉,生前善削瓷器;一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发明者束汉人蔡伦,不知缘何因由也在此地留有坟墓;此外就是相传为酿酒的鼻祖杜康的遗址了.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小听城,一下子拥有仓领、雷徉、蔡伦、杜康这四大贤人的遗址,页可谓“人杰地灵”了.
  “杜康,字仲宇,相传为鼯康家卫人,善造酒.”康家卫是一个至今尚在的小村庄,西距孙城七八公里.村逞有一道大沟,长约十公里,最宽处一百多米,最深处也近百米,人们叫它“杜康沟”.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四周绿树环绕,草木丛生,名一“杜康泉”.盟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有酒味故然不确,但此泉水质情冽甘墩却是事实.清流从泉眼中汨汨涌出,沿著沟底流消,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它为“杜康河”.杜康泉旁边的土大土包,以砖培围护著,传说是杜康埋骸之所.杜康庙就在坟墓左侧,凿壁为室,供奉杜康造象.可惜庙与象均毁于一“十年浩劫”丁.据县志记裁,往日,乡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组织“赛享”活动.这一天热闹非常,措喜演戏,商贩云集,熙熙德接,直至日落西山人们方盍兴而散.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庙均已修整,杜康泉上已建好一座凉亨.亭呈六角形,红柱录瓦,五彩飞檐,楣上绘著“杜康醉刘伶”、“青梅煮酒论英雄”等故事图画.尽管杜康的出生地等均系“相传”.但据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带发现的残砖断瓦考定,商、周之时,此地确有建筑物.这里产酒的历史也颇为悠久.唐代大诗人杜南于安史之乱时,曾挈家来此依其男氏崔少府,写下了《白水舅宅喜两》等诗多首,诗句中有“今日醉弦歌”、“生开桑落酒”等饮酒的记载.酿酒专家们对杜康泉水也作过化验,认为水质适于造酒.一九七六年,白水鼯人在杜康泉附近建立了一家现代化酒厂,定名为“杜康酒厂”,用该泉之水酿酒,产品名“杜康酒”,曾获得国家轻工业部全国酒类大害的铜杯奖.
  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阳显志》和道光二十年修的《汝州全志)中,也都有关于杜康遗址的记载.《伊阳县志》中《水》条里,有“杜水河”一语,释曰“俗传杜康造酒于此”.《汝州志》中说“杜康,在城北五十里,俗传杜康造酒处”.《汝州全志》还裁有:“俗传杜康造酒处”叫“杜康促”,“在城北五十里”的地方.今天,这里尚有一个叫“杜康仙庄”的小村,人们说这里就是杜康促.“促”,本义是指石头的破裂声,而杜康仙庄一带的土壤又正是山石风化而成的.从地限中涌出许多股清冽的泉水,汇入旁村流过的一道小河中,人们说这段河就是杜水河.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傍村这段河道中,生长著一种长约一厘米的小虾,全身澄黄,蜷腰横行,为别处所罕见.此外,生长在这段河套上的鸭子生的蛋,蛋黄泛红.此地村民由于饮用河水,竟没有患胃病的人.在距杜康仙庄北约十多公里的伊川显境内,有一眼名叫《上皇古泉》的泉眼,相传也是杜康取过水的泉子.如今在伊川县和汝阳县,已分别建立丁颇具规模的杜康酒厂,产品都叫杜康酒.伊川的产品、汝阳的产品座同白水的产品合在一起,年产量已达数万吨之多,这恐怕是当年的杜康所无法想象的.
  【酒之典故 】
  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之为欢伯.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其后,许多人便以此为典,作诗撰文.如宋代杨万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诗之四中写道:“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又,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杯中物: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陶潜在《责子》诗中写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杜甫在《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中写道,“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动如波而得名.张养浩在《普天乐·大明湖泛舟》中写道,“杯斟的金浓滟滟”.
  秬鬯: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据《诗经.大雅·江汉》记载,“秬鬯一卣”.〔传〕:黑黍也.鬯,香草也,筑煮合而郁之曰“鬯”.「笺」:秬鬯,黑黍酒也,谓之鬯者,芬香条畅也.王赐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庙,告其先祖.
  白堕:这是一个善酿者的名字.据北魏《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中记载,“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羲,以罂贮酒,暴于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曰骑驴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路逢盗贼,饮之即醉,皆被擒.时人语曰,‘不畏张弓拨刀,唯畏白堕春醪’”.因此,后人便以“白堕”作为酒的代称.苏辙在《次韵子瞻病中大雪》诗中写道,“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冻醪:即春酒.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据《诗·豳风·七月》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传】:春酒,冻醪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经》写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中写道,“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
  壶觞:本来是盛酒的器皿,后来亦用作酒的代称,陶潜在《归去来辞》中写道,“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白居易在《将至东都寄令孤留守》诗中写道,“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
  壶中物:因酒大都盛于壶中而得名.张祜在《题上饶亭》诗中写道,“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醇酎这是上等酒的代称.据《文选·左思》记载,“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张载在《酃酒赋》中写道,“中山冬启,醇酎秋发”.
  酌:本意为斟酒、饮酒,后引申为酒的代称;’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独酌》一诗中写道,“花问、壶酒,独酌无相亲”
  酤:据《诗·商颂·烈祖》记载,“既载清酤,赍我思成”.〔传」:酤,酒.醑:本意为滤酒去滓,后用作美酒代称.李白在《送别》诗中写道,“借别倾壶醑,临分赠鞭”.杨万里在《小蓬莱酌酒》诗中写道,”餐菊为粮露为醑”.
  醍醐:特指美酒.白居易在《将归一绝》诗中写道,“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归”.
  黄封:这是指皇帝所赐的酒,也叫宫酒.苏轼在《与欧育等六人饮酒》诗中写道,“苦战知君便白羽,倦游怜我忆黄封”.又据《书言故事·酒类》记载,“御赐酒曰黄封”.
  清酌:古代称祭祀用的酒.据《礼·曲礼》记载,“凡祭宗庙之礼,……酒曰清酌”.
  昔酒:这是指久酿的酒.据《周礼·天宫酒正》记载,“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贾公彦注释说:“昔酒者,久酿乃孰,故以昔酒为名,酌无事之人饮之”.
  缥酒:这是指绿色微白的酒.曹植在《七启》中写道,“乃有春清缥酒,康狄所营”.李善注:缥,绿色而微白也.
  青州从事、平原督邮:“青州从事”是美酒的隐语.“平原督邮”是坏酒的隐语.据南朝宋国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术解》记载,“桓公(桓温)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从事”、“督邮”,原为官名.宋代苏轼在《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中,写有“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的诗句.
  曲生、曲秀才:这是酒的拟称.据郑棨在《开天传信记》中记载,“唐代道士叶法善,居玄真观.有朝客十余人来访,解带淹留,满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称曲秀才,吭声谈论,一座皆惊.良久暂起,如风旋转.法善以为是妖魅,俟曲生复至,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榼,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饮之,其味甚佳”.后来就以“曲生”或“曲秀才”作为酒的别称.明代清雪居士有“曲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诗句.清代北轩主人写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馆难忘曲秀才”的诗句.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八大王》一节中,也写有“故曲生频来,则骚客之金兰友”的词句.
  曲道士、曲居士:这是对酒的戏称.宋代陆游在《初夏幽居》诗中写道,“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黄庭坚在《杂诗》之五中写道,“万事尽还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宫”.
  曲蘖:本意指酒母.据《尚书·说命》记载,“著作酒醴,尔惟曲蘖”.据《礼记·月令》记载,“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后来也作为酒的代称.杜甫在《归来》诗中写道,“凭谁给曲蘖,细酌老江干”.苏拭在《浊醪有妙理赋》中写道,“曲蘖有毒,安能发性”.
  春:在《诗经·豳风·七月》中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故人们常以“春”为酒的代称.杜甫在《拨闷》诗中写道,“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苏拭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茅柴:这本来是对劣质酒的贬称.冯时化在《酒史·酒品》中指出了,“恶酒曰茅柴”.亦是对市沽薄酒的特称.吴聿在《观林诗话》中写道,“东坡‘几思压茅柴,禁纲日夜急’,盖世号市沽为茅柴,以其易著易过”.在明代冯梦龙著的《警世通言》中,有“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的记载.
  香蚁、浮蚁:酒的别名.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蚁而得名.韦庄在《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韵》诗中写道,“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华咏散盐”.
  绿蚁、碧蚁:酒面上的绿色泡沫,也被作为酒的代称.白居易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谢眺《在郡卧病呈沈尚书》中写道,“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吴文英在《催雪》中写道,“歌丽泛碧蚁,放绣箔半钩”.
  天禄:这是酒的别称.语出《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子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相传,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对诸臣说,“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因此,酒就又被称为“天禄大夫”.
  椒浆:即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浆,故称椒酒为椒浆.《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写道,“奠桂酒兮椒浆”.李嘉**在《夜闻江南人家赛神》诗中写道,“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浆本来是指淡酒而说的,后来亦作为酒的代称.据《周礼.天官,浆人》记载,“掌共主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入于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忘忧物:因为酒可以使人忘掉忧愁,所以就借此意而取名.晋代陶潜在《饮酒》诗之七中,就有这样的称谓,“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犹进,杯尽壶自倾”.
  扫愁帚、钓诗钩:宋代大文豪苏拭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因酒能扫除忧愁,且能钩起诗兴,使人产生灵感,所以苏轼就这样称呼它.后来就以“扫愁帚”、“钓诗钩”作为酒的代称.元代乔吉在《金钱记》中也写道,“在了这扫愁帚、钓诗钩”.
  狂药:因酒能乱性,饮后辄能使人狂放下羁而得名.唐代房玄龄在《晋书·裴楷传》有这样的记载,“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石崇)酣宴,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唐代李群玉在《索曲送酒》诗中也写到了“廉外春风正落梅,须求狂药解愁回”的涉及酒的诗句.
  酒兵: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敌一样而得名.唐代李延寿撰的《南史·陈庆之传》附《陈暄与兄子秀书》有此称谓,“故江谘议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唐代张彦谦在《无题》诗之八也有此称谓“忆别悠悠岁月长,酒兵无计敌愁肠”的诗句.
  般若汤:这是和尚称呼酒的隐语.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才有这样的称谓.苏轼在《东坡志林·道释》中有,“僧谓酒为般若汤”的记载.窦革在《酒谱·异域九》中也有“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瘦词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的记载.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对甘肃皇台酒的题词“香醇般若汤”,可知其意.
  清圣、浊贤:东汉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在北宋时期李昉等撰写的《太平御览》引《魏略》中有这样的记载,“太祖(曹操)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晋代陈寿在《三国志·徐邈传》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渡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因此,后人就称白酒或浊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唐代季适在《罢相作》中写有“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的诗句.宋代陆游在《溯溪》诗中写有“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的诗句.参考资料: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