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这个典故的来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14:36:10

知音这个典故的来历
知音这个典故的来历

知音这个典故的来历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以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你真是我的知音.
  《列子·汤问》
  载: 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琴.   伯牙 琴音志在高山, 子期 说“巍巍乎若 泰山 ”;琴音意在流水, 子期 说“洋洋乎若 江 河 ”. 伯牙 所念, 钟子期 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 徐 、 陈 、 应 、 刘 ,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伯牙 绝弦於 钟期 , 仲尼 覆醢於 子路 ,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明 唐顺之 《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复此别知音.”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 弯弯绕 ﹞可见到‘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去呢?”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筼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