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怎样把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目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5:30:16

标题:怎样把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目标
标题:怎样把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目标

标题:怎样把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目标
不同的课文的阅读教学目标应该是不一样的.课程标准当中对四个学段的文体都进行了归类,第一个学段: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成语和格言警句;第二学段:叙事性作品和优秀诗文;第三学段:说明性的文章、叙事性作品、诗歌.从中可以看出前三个阶段,也就是小学六年,课标所给出的阅读的文体,相互之间也有一些交叉,有叙事性的,也有说明性的.到了第四阶段,还有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这是课标中所列出的小学生应该学习的文体.\x0d如何把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目标,关乎到阅读教学的过程和走向,关乎到阅读教学最终去向哪里.有的语文老师习惯于用一种方式来教阅读.所谓的一种方式教阅读是指,习惯于用实用类文本(说明文、新闻报道、日常应用文)的阅读方式教学生,阅读目标始终盯住理解.(认读、理解、分析具体的语句意思……)这种方式如果遇到了文学类文本就脱离了文学文本的特点,文学类文本更加注重的是1、体验、体验情感;2、感受、感受形象;3、品位,品位语言.比如,六年级《白桦林的低语》一课,这是一篇歌颂林业工人的散文.那么,这篇文章到底歌颂了林业工人的怎样一种精神?需要学生去品味语言,比如说,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能体会到什么?(奉献)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除了奉献还能体会到什么?(敬业);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去读、去品,去感受,林业工人的形象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丰满起来.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体会课后思考题:“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学生就会感受到是看林人的敬业、奉献、默默无闻的精神感动了自己、吸引了自己,从而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看林人的深深赞美之情.\x0d在小学阶段的文体里面还有说明性的文章等,说明文里面一般没有生动的形象,这样的文体,我们就要抓住里面的信息要点进行分析理解.诗歌教学的要点是诵读、想象.所以不同的文本,我们要用不同的阅读的方式.另外,还有一个阅读方式就是精读和泛读.精读是要把里面的词句加以认真地推敲,老师要带着学生学会应该怎么样去推敲文本.泛读是专注追求量,有的时候可以不求甚解.\x0d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阅读材料,我们要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阅读的方式.不同类型的课文应该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式和阅读策略.(四年级上册《谁说没有规则》课文讲述的都是反面的事例,如果大声有感情地朗读,会起到强化错误的作用,所以不适合朗读,也不适合齐读,应该多让学生个人小声读.)老师们还经常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对不对?在特定的环境下,应该说这句话是正确的,但是脱离具体的阅读情境,我们想“不动笔墨不读书”不一定妥当.如果孩子在读一本小说的时候,你让他动笔墨的,就破坏了他的阅读兴趣了.\x0d不同的文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我们所给予的教学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凭借文体本身的特点和学生本身的特点来实施我们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了,我们的阅读教学的走向才能够更加丰富、更加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