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勤学故事有哪些?越多越好中国历史上的勤学故事有哪些?当然了,不包括"孙权劝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6:18:25

中国历史上的勤学故事有哪些?越多越好中国历史上的勤学故事有哪些?当然了,不包括"孙权劝学"
中国历史上的勤学故事有哪些?越多越好
中国历史上的勤学故事有哪些?当然了,不包括"孙权劝学"

中国历史上的勤学故事有哪些?越多越好中国历史上的勤学故事有哪些?当然了,不包括"孙权劝学"
悬梁刺骨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古人勤学小故事二则 一、师旷论学 春秋时期的晋国,有一位瞎子叫师旷,他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很深.有一天,晋平公问师旷:我七十岁了,很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师旷回答道:既然晚了,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晋平公认为他答非所问,很不高兴.就说:我和你讲的是正经事,你却在开玩笑.哪有做臣子跟君王开玩笑的道理呢?师旷回答道:我这个瞎了眼的臣子哪敢跟君王开玩笑呢?我听人说过:少年时好学,象旭日东升,光芒万丈;壮年时好学;象烈日当空,光焰夺目;到了老年时才想到学习,那光亮只是象晚上点的蜡烛,蜡烛的光亮的确远远比不上太阳.但是,有了这点光亮,总比在黑暗中摸索强得多吧?晋平公听了,点头称赞道:你说得真好!二、郑虔柿叶练字 郑虔,唐代郑州荥阳人,是杜甫的好朋友.天宝初年做协律郎时,他搜集当代史实,写成一部包括八十多篇文章的历史著作.有人看见后告他私写国史.他吓慌了,赶忙将全部书稿烧掉.为了这事,他受到贬官的处罚.这种打击并没有使他意志消沉,他又精心研究地理,他把全国的山水险要、地方物产、要塞驻军等重要问题弄得一清二楚,终于写成一部语言简练、叙述详细的《天宝军防录》.他还是一位博学的艺术家,在诗歌、绘画、书法等许多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他每天坚持练字,却苦于没有那么多的纸.他听说长安城南的慈恩寺里贮存了几屋子柿叶,便搬到那里去住.他每天取出若干,写了正面又写反面.几年下来,几屋子的柿叶差不多写完了.他为了书法,就付出这么多的精力.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就不难想象了.他曾画了一幅画,题上自作诗献给唐玄宗.唐玄宗看了之后拍案叫好,亲自写了跋语;“郑虔三绝”.直到今天,人们仍借用“郑虔三绝”典故,来称赞诗、书、画兼长的艺术家.和“囊萤”并传的是“映雪”的故事.孙康,晋代京兆人.他和车胤一样,酷爱学习,常常感到白天的时间不够用,很想以夜继日,却点不起灯.特别是冬季,昼短夜长,让黑夜的时间浪费掉,实在太可惜.有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看见窗户缝里透进白光,还以为已经天明了;及至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大雪,山、水、树木、屋宇,无一不银装素裹,闪闪发亮.他欣赏了一会雪景,忽然灵机一动:映着雪光,不是可以读书吗?从此以后,他每夜都映雪读书,不觉得天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读到鸡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