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素材:活用语文教材成素材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05:22:51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素材:活用语文教材成素材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高考作文素材:活用语文教材成素材作文

  • 高考作文素材:活用语文教材成素材

     

    一、素材集成

    1.《蜀道难》

    (1)素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适用话题:面对困境

    阐释:蜀道虽难,又怎比得上仕途之险恶。人们说李白豪放洒脱,赐金放还后游于名山大川,诗酒一生。他失意中发豪放之音,抑郁中唱洒脱之歌,终成就一代“诗仙”的美名。一生的游历,半个盛唐都有阴郁的灰色。

    2.《杜甫诗三首》

    (1)素材: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适用话题:正直

    阐释:汉元帝按图招幸宫人,宫人都贿赂画工。王昭君自恃美貌,不肯行贿,被画工丑化,不得皇帝召见。后汉与匈奴和亲,王昭君远嫁塞北,为汉朝和匈奴的和平作出了贡献。

    (2)素材: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适用话题: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阐释:纵然被画工丑化的苦楚和不得皇帝召见的伤感依旧萦绕于心,但昭君在个人幸福和国家安定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她离开汉宫,远嫁极北荒漠之地。昭君墓穿越千年时空向我们展示着这个温柔女子的无悔选择。

    3.《琵琶行》

    (1)素材: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适用话题:给人生“留白”

    阐释:这句话表现了这位演奏琵琶的少妇技艺是如此的高超,在乐曲高潮后留一段曲调空白。这样一段空白,却使诗人对曲子意境的理解更加深刻。高超的山水画家在画山水画时也会留下空白。它们不仅不会影响画作的品质,反而会增加其价值。生活也是如此,留一点空白将会更加精彩。

    (2)素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适用话题:沟通与理解

    阐释:江州司马,出官二年,依然恬然自安;但听到琵琶女用真情弹奏出的仙乐后,也不禁感迁谪之意,泪湿青衫。真情是事物的灵魂,有了它,琵琶音才能打开白乐天的心扉,触动他心中那根绷紧的弦;有了它,《琵琶行》才能穿越历史的天空,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4.《李商隐诗两首》

    (1)素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适用范围:理想类话题

    阐释:中唐诗人戴叙伦曾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商隐化用其意,表示美好愿望终如蓝田之烟云,可望而不可即。

    (2)素材: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适用话题:逸豫可以亡身

    阐释:唐玄宗晚年沉迷于享乐,“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于是渔阳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在马嵬坡“空闻虎旅传宵柝”。

     

    二、素材集成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适用话题:“看问题抓事物本质,不能仅停留表面”“对人与对己”“谦虚”

    精彩运用:其实“五十步笑百步”是一般人的通病,他们往往只看到別人的缺点和短处,却不明白自己也犯了相同的错误和毛病,还一味批评別人,而不会检讨自己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实在是标准的“五十步笑百步”。朋友,当你想取笑别人的错误时,先要扪心自问,这样的错误,我犯了吗?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时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今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

    适用话题:“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人与自然的和谐”

    精彩运用:近百年来,不和谐的场景一幕幕在加速上演着。当蒸汽机代替了手工作业,当电能、核能代替了煤炭石油时,人们逐渐破坏了自然的和谐。不知道多少黑烟毒气排入了原本湛蓝的天空,不知多少农药灰尘在大地肆意飞舞。而一次性餐具、不可降解的塑料袋、电池等产品也正在不断地破坏着生态的和谐,破坏着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和谐。或许几十年、几百年后我们将没有了赖以生存的淡水,也许石油等一次性能源也将很快被用尽,届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生态的和谐是多么的重要啊!听听孟子的呼声吧!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适用话题:“学习”“超越”“进步”

    精彩运用:这句话的原意是指靛青染料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用在此处其意是强调学习的功效。是的,学习者不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知识,每个人都要善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人只有不断学习,改造自己,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后世一般把“青出于蓝胜于蓝”用来形容学生胜过老师,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思相似。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适用话题:“学习与思考”“反思与进步”

    精彩运用: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染上一些灰尘——诸如懒惰、自卑等等。而这些灰尘虽然用肉眼不能看清,却会让我们的大脑运转不灵,直接影响我们的前程。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时时反省,就像曾子那样每日多次反省:“为人家办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适用话题:“坚持积累”“量变与质变”

    精彩运用:“泰山不择细壤故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成其深”,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应加强积累,注重积累的重要性。法国作家大仲马说:“生活是由无数个烦恼组成的念珠,你必须微笑着数完它”。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只有在积累中走完人生这个过程,才能体会生活的真谛。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适用话题:“持之以恒”“执著”

    精彩运用:执著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执著是坚守,在纷至沓来的诱惑面前,如锚碇般坚强稳定,稳住左顾右盼,游离不定的心思;执著是忘情是专注,是一心一意的全神贯注的追寻、探索,是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探求;执著是热情的投入,是一份深深的眷恋;执著也是给予是付出,是全副身心的追求。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适用话题:“恒心”“浮躁”“毅力”

    精彩运用:蚯蚓的体内是没有骨头的,可偏偏就是这么一种无骨的动物,身上却具有比那些有骨者更多的坚强与韧性。一辈子锲而不舍地躬行,用柔弱的躯体,在漆黑的无路的地下,开辟出一条生之路来。

    8.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适用话题:“各有所长”“自信”

    精彩运用: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古人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作为师长,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着“礼贤下士”的原则,真诚地、虚心地向每一个孩子们请教,哪怕是一个很不起眼的问题,孩子们也耐心地、认真地、幸福地告诉我《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主要内容,《哈里•波特》怎么怎么好玩,他们还会告诉我新建的儿童公园在哪……

    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适用话题:“真理”“盲从”“赏识”“学习”“合作”“帮助”

    精彩运用: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当年就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使自己提高。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每一个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都有他光彩夺目的一面,作为教师,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让孩子在赏识中点燃生命的理想,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素材集成

    曹雪芹与《红楼梦》素材与话题:

    “字字看来皆是血”

    曹雪芹晚年贫病交加,在北京西村时,“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仍然勤奋写作《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问世已两百余年,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光辉巨著,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

    适用话题:人生的困境与奋斗、逆境与成才、正确对待困境、勤奋与成功、坚守等。

    生成与运用:

    ●逆境能摧毁人,也能锻炼人。对于有坚强意志的人来说,逆境只不过是展示其毅力的一个平台,是其奋斗的一个缩影。面对逆境,努力者成功,畏缩者失败。晚年的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红楼梦》被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因为如此,《红楼梦》问世两百余年来,一直雄踞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峰。

    ●溶溶月,淡淡风,曹雪芹的名字留在了弥留花香的空气里,没有随世俗之波而逐流,于是有了如今众多致力于红学的学者。做自己,才有了红楼叠梦,做自己,才有了万古流芳。

    心境似云,有聚的浓烈,也有散的寡落;心境似水,有静的轻柔,也有动的汹涌。我们不做别人的模板,要做就做那参天直立的大树,根深深地扎进黑暗的泥土,树高高地伸进光明的苍穹。做高大的自己,每一片叶子都是一首欢歌。我们要时时保持心的洁净,不让雨下进真实的灵魂里。

    ●何必要穷根究底,去争论红楼中的花魁呢?不正是有了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熙凤的泼辣,还有那晴雯的俏丽,紫鹃的聪慧,平儿的细致,大观园才得以流光、《红楼梦》才得以溢彩吗?不正是有了这么多性格迥异的人,才构成了这个多元丰富的社会大舞台的吗?所以,我们所提倡的“个性张扬”必须是针对自我的内在潜能。只有真诚、诚实地秀出自我,张扬个性,才能变成一颗耀眼璀璨的星星,升起在人生大舞台上。

    《林黛玉进贾府》素材与话题: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提示:这是《红楼梦》全书首先进行的自我总评。整部小说也确然如此,写尽荒唐之事,然情节最是牵动人情,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恩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意义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表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

    生成与运用:

    ●大观园是作者精心虚构的一座人间仙境,是宝玉和少男少女的人间乐园。这座花园寄寓了作者的人生和社会理想,它干净、闲雅、脱俗,人与人间相亲相爱,主仆间没有差别。这里面没有功名利禄世俗干扰,也没有外界污浊恶臭。但大观园毕竟是作者理想的存在,它依托贾府现实环境而存在,不可避免地受世俗侵扰,大观园的命运最终是归于毁灭。这是《红楼梦》小说悲剧精神的核心之所在。抄检大观园总体上是一场悲剧。小人之得逞,无辜之受害,探春之悲愤,王夫人之刚愎,凤姐之无奈,以及从总体上看贾府之走向败落,俱足以悲。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读《红楼梦》的次数多起来。我逐渐懂得颦儿“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背后的无奈,渐渐了解贾宝玉“富贵闲人”中隐藏的叛逆精神,慢慢明白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的世故冷漠,我会为金钏儿的投井身亡洒一掬同情之泪,我会为晴雯的反抗拍案叫绝,我会为袭人的谨小慎微而悠然叹息……

    吟着“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峰兮,鸿蒙太空,吾维于是逝,谁与吾从,渺渺茫茫,归彼大荒”,我不再只醉心于词句的优美,而是对那个时代的悲哀与无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如今,我再次阅读《红楼梦》,得出新的认识:《红楼梦》中的“千红一哭(窟),万艳同悲(杯)”昭示着封建制度的必然灭亡。《红楼梦》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文学价值,更在于其社会意义。

    《祝福》素材与话题:

    反对封建,提倡民主;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了,然而,在今天,受迫害的“祥林嫂”时有所闻,满脑子牛鬼蛇神轮回报应的“柳妈”更随处可见,而且,“柳妈”更是年轻化、低龄化,这难道不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吗?

    适用话题: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老人与海》素材与话题: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提示:桑地亚哥是个可怜的老渔夫——看上去似乎是的。海明威以自己精炼的语言塑造了这个形象,可以说,海明威并没有给予老人成功,却赋予老人在压力下优雅而坚韧的形象。

    老渔夫在海上一无所获地漂流了84天后捕到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马林鱼,这是一条比他的渔船还长的鱼,是在拖着渔船三天两夜之后才被刺死的。但老人的归途并不顺利,他又遭遇了鲨鱼,经过殊死的搏斗,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骨架。

    骨骼是精神的支柱,海明威看似没有让老人桑地亚哥成功,却以光秃秃的骨骼奏出了老人生命的硬度。

    适用话题:人生意义类、培养坚强品质类。

    生成与运用:

    ●“我要跟它们斗到死”——这个硬汉面对挑战如是说。他自身的英雄主义,还有他趋向坚韧的力量咄咄逼人。老人是孤独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独的,因为他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副铮铮铁骨难道不为我们所崇敬、所供奉、所学习吗?年轻,象征着力量和希望。我们怎么去面对生、老、病、死,我们的心该有多宽?

    一个真正的强者,只能被摧毁而不能被击败。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被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篇一:高考作文素材:活用语文教材成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活用语文教材成素材

    高考作文

    2014-02-102036

    高考作文素材:活用语文教材成素材

    一、素材集成

    1.《蜀道难》

    (1)素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适用话题:面对困境

    阐释:蜀道虽难,又怎比得上仕途之险恶。人们说李白豪放洒脱,赐金放还后游于名山大川,诗酒一生。他失意中发豪放之音,抑郁中唱洒脱之歌,终成就一代“诗仙”的美名。一生的游历,半个盛唐都有阴郁的灰色。

    2.《杜甫诗三首》

    (1)素材: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适用话题:正直

    阐释:汉元帝按图招幸宫人,宫人都贿赂画工。王昭君自恃美貌,不肯行贿,被画工丑化,不得皇帝召见。后汉与匈奴和亲,王昭君远嫁塞北,为汉朝和匈奴的和平作出了贡献。

    (2)素材: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适用话题: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阐释:纵然被画工丑化的苦楚和不得皇帝召见的伤感依旧萦绕于心,但昭君在个人幸福和国家安定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她离开汉宫,远嫁极北荒漠之地。昭君墓穿越千年时空向我们展示着这个温柔女子的无悔选择。

    3.《琵琶行》

    (1)素材: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适用话题:给人生“留白”

    阐释:这句话表现了这位演奏琵琶的少妇技艺是如此的高超,在乐曲高潮后留一段曲调空白。这样一段空白,却使诗人对曲子意境的理解更加深刻。高超的山水画家在画山水画时也会留下空白。它们不仅不会影响画作的品质,反而会增加其价值。生活也是如此,留一点空白将会更加精彩。

    (2)素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适用话题:沟通与理解

    阐释:江州司马,出官二年,依然恬然自安;但听到琵琶女用真情弹奏出的仙乐后,也不禁感迁谪之意,泪湿青衫。真情是事物的灵魂,有了它,琵琶音才能打开白乐天的心扉,触动他心中那根绷紧的弦;有了它,《琵琶行》才能穿越历史的天空,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4.《李商隐诗两首》

    (1)素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适用范围:理想类话题

    阐释:中唐诗人戴叙伦曾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臵于眉睫之前也。”李商隐化用其意,表示美好愿望终如蓝田之烟云,可望而不可即。

    (2)素材: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适用话题:逸豫可以亡身

    阐释:唐玄宗晚年沉迷于享乐,“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于是渔阳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在马嵬坡“空闻虎旅传宵柝”。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素材集成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适用话题:“看问题抓事物本质,不能仅停留表面”“对人与对己”“谦虚”

    精彩运用:其实“五十步笑百步”是一般人的通病,他们往往只看到別人的缺点和短处,却不明白自己也犯了相同的错误和毛病,还一味批评別人,而

    不会检讨自己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实在是标准的“五十步笑百步”。朋友,当你想取笑别人的错误时,先要扪心自问,这样的错误,我犯了吗?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时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今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

    适用话题:“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人与自然的和谐”

    精彩运用:近百年来,不和谐的场景一幕幕在加速上演着。当蒸汽机代替了手工作业,当电能、核能代替了煤炭石油时,人们逐渐破坏了自然的和谐。不知道多少黑烟毒气排入了原本湛蓝的天空,不知多少农药灰尘在大地肆意飞舞。而一次性餐具、不可降解的塑料袋、电池等产品也正在不断地破坏着生态的和谐,破坏着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和谐。或许几十年、几百年后我们将没有了赖以生存的淡水,也许石油等一次性能源也将很快被用尽,届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生态的和谐是多么的重要啊!听听孟子的呼声吧!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适用话题:“学习”“超越”“进步”

    精彩运用:这句话的原意是指靛青染料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用在此处其意是强调学习的功效。是的,学习者不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知识,每个人都要善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人只有不断学习,改造自己,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后世一般把“青出于蓝胜于蓝”用来形容学生胜过老师,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思相似。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适用话题:“学习与思考”“反思与进步”

    精彩运用: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染上一些灰尘——诸如懒惰、自卑等等。而这些灰尘虽然用肉眼不能看清,却会让我们的大脑运转不灵,直接影响我们的前程。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时时反省,就像曾子那样每日多次反省:“为人家办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适用话题:“坚持积累”“量变与质变”

    精彩运用:“泰山不择细壤故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成其深”,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应加强积累,注重积累的重要性。法国作家大仲马说“生活是由无数个烦恼组成的念珠,你必须微笑着数完它”。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只有在积累中走完人生这个过程,才能体会生活的真谛。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适用话题:“持之以恒”“执著”

    精彩运用:执著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执著是坚守,在纷至沓来的诱惑面前,如锚碇般坚强稳定,稳住左顾右盼,游离不定的心思;执著是忘情是专注,是一心一意的全神贯注的追寻、探索,是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探求;执著是热情的投入,是一份深深的眷恋;执著也是给予是付出,是全副身心的追求。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适用话题:“恒心”“浮躁”“毅力”

    精彩运用:蚯蚓的体内是没有骨头的,可偏偏就是这么一种无骨的动物,身上却具有比那些有骨者更多的坚强与韧性。一辈子锲而不舍地躬行,用柔弱的躯体,在漆黑的无路的地下,开辟出一条生之路来。

    8.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适用话题:“各有所长”“自信”

    精彩运用: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古人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作为师长,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着“礼贤下士”的原则,真诚地、虚心地向每一个孩子们请教,哪怕是一个很不起眼的问题,孩子们也耐心地、认真地、幸福地告诉我《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主要内容,《哈里?波特》怎么怎么好玩,他们还会告诉我新建的儿童公园在哪……

    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适用话题:“真理”“盲从”“赏识”“学习”“合作”“帮助”

    精彩运用: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当年就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使自己提高。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每一个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都有他光彩夺目的一面,作为教师,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让孩子在赏识中点燃生命的理想,实现生命的价值。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三、素材集成

    曹雪芹与《红楼梦》素材与话题:

    “字字看来皆是血”

    曹雪芹晚年贫病交加,在北京西村时,“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仍然勤奋写作《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问世已两百余年,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光辉巨著,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

    适用话题:人生的困境与奋斗、逆境与成才、正确对待困境、勤奋与成功、坚守等。

    生成与运用:

    ●逆境能摧毁人,也能锻炼人。对于有坚强意志的人来说,逆境只不过是展示其毅力的一个平台,是其奋斗的一个缩影。面对逆境,努力者成功,畏缩者失败。晚年的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

    粥”。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红楼梦》被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因为如此,《红楼梦》问世两百余年来,一直雄踞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峰。

    ●溶溶月,淡淡风,曹雪芹的名字留在了弥留花香的空气里,没有随世俗之波而逐流,于是有了如今众多致力于红学的学者。做自己,才有了红楼叠梦,做自己,才有了万古流芳。

    心境似云,有聚的浓烈,也有散的寡落;心境似水,有静的轻柔,也有动的汹涌。我们不做别人的模板,要做就做那参天直立的大树,根深深地扎进黑暗的泥土,树高高地伸进光明的苍穹。做高大的自己,每一片叶子都是一首欢歌。我们要时时保持心的洁净,不让雨下进真实的灵魂里。

    ●何必要穷根究底,去争论红楼中的花魁呢?不正是有了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熙凤的泼辣,还有那晴雯的俏丽,紫鹃的聪慧,平儿的细致,大观园才得以流光、《红楼梦》才得以溢彩吗?不正是有了这么多性格迥异的人,才构成了这个多元丰富的社会大舞台的吗?所以,我们所提倡的“个性张扬”必须是针对自我的内在潜能。只有真诚、诚实地秀出自我,张扬个性,才能变成一颗耀眼璀璨的星星,升起在人生大舞台上。

    《林黛玉进贾府》素材与话题: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痴,谁解其中味!

    提示:这是《红楼梦》全书首先进行的自我总评。整部小说也确然如此,写尽荒唐之事,然情节最是牵动人情,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从封

    下页余下全文

    篇二: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妙用课本素材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妙用课本素材

    还在为处处苦寻作文素材而烦恼吗?还在为找不到新鲜视觉而挠头吗?原来,素材最多最全的竟是我们相伴三年的语文课本。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过空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作为高中生,写作的“优美的原料”来自何处,很大程度来自于所学过的高中课本。

    下面以高中语文部分篇目为例,谈谈如何积累课内写作素材并运用。

    课内素材一、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我们学过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答案。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烛之武的闪光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这样一个才华长久没显示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象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有一则寓言故事这样说:太阳和北风比赛,看谁能让一个过路人脱掉衣服。北风刮起刺骨的寒风,企图刮掉人们身上的衣服,但人们却将衣服裹得越来越紧。太阳用柔和的阳光温暖人,天气渐渐暖和了。人们也就把衣服脱了。批评也要像太阳那样,用温和的态度、暖心的话语,让对方心悦诚服,而不应用强制的手段,生硬的话语,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言一句六月寒。”讲究点说话的艺术,让话语像三春的太阳温暖人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评说烛之武、邹忌、触龙的游说艺术——烛之武,郑国之“老”百姓也,其挑拨离间的游说艺术在晋秦围郑的危急存亡之秋大派用场。邹忌,齐国之美男子也,其“美”仅次于城北徐公,假此以己推人说服齐王广纳群谏名扬天下。触龙,老朽矣,世间皆知老妇人因唠叨而著名,不料触龙爷爷竟也大发唠叨,迂回包抄,晓之以理,使得赵太后将其爱子长安君“恣触龙之所使之”。

    课内素材二、《鸿门宴》(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然垓下一战他却一败涂地,终酿千古遗恨,何也?这是“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是因为没有夺取天下的深谋远虑。

    至垓下被围,乌江亭长劝项王渡江东称王,以期卷土重来,然项羽却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最终“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真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史记》作者司马迁说“自衿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指出项羽缺乏政治家的谋略,只依赖武力。毛泽东则说“不可沽名学霸王”。而项羽呢?他在惨败的局面下还不能正确反思自己一溃千里的原因,还以炫耀武力为荣事,两次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上天。如此糊涂岂非败情之悲吗?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项伯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他就立即改变了“击沛公军”的主张,樊哙指责他“欲诛有功之臣,此亡秦之续也”,虽然语言尖锐,他却“未有以应”。可见他虽然武力上是绝对优势,心理上却不堪一击。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违背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作为楚国贵族的后裔,项羽却有许多缺点错误,甚至有不可饶恕之处,这是必然的。但他毕竟为推翻暴秦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性格上也有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用阴谋等等,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以肯定。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点拨】杜诗认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或许可以东山再起,在雄浑的历史画卷中抒写属于自己的一页。王诗在客观分析项羽兵败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大胆地设想,即便江东才俊如今还在,他们是不愿与项羽从头再来的。认为项羽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李诗洋溢着对项羽的赞美与敬仰,褒赞其为“人杰”“鬼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毛诗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颈联运用项羽这一典故,勉励全党全军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不能学习楚霸王项羽沽名

    钓誉的做法。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黥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并组织妇女参加抗日斗争。

    【写作应用】一个人的命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个人的性格、性情的影响。以下素材,可以作为“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人生”“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精神(心灵)枷锁”“生命的尊严”等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应用时要注意使用的角度。

    课内素材四、经典故事

    《边城》中渡口撑船老人与他的外孙女翠翠相依相伴。掌水码头团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爱上了翠翠,一个大度成全,外出闯滩,因意外而死;一个内心有愧,抛下翠翠出走他乡。故事展现了宁静和谐的边城生活,以及爱情悲喜的真善美。

    【写作应用】这则材料可应用于“和谐”“亲情”“爱心”等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我们国家正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和谐的社会需要的正是人性中的真善美,而《边城》中体现的这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吗?使用这则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从不同的话题角度或命题意图出发,灵活使用。

    课内素材五、经典言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以用于“师道”“尊师”“敢为人师”“教学相长”“合作”等有关的话题、材料或命题作文中,具体写作运用时,要注意变换角度,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扣住话题,合理地确定文体。如写“教学相长”,既可以写成议论文,引用众多材料围绕师生关系,阐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来让读者思考,受到教育。

    课内素材五、经典话语

    鲁迅先生在谈到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时说:“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用于“对待民族文化遗产”“鲁迅伟大的贡献”“选择”等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是我们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事物时必须恪守的准则。使用这则材料,应该紧扣作文要求进行合理引申,并适当剖析。应用时注意变换角度。

    课内素材六、经典事例

    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用于“权力与责任”“歧视”“平等待人”等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权力是社会赋予的,权力与责任、义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该素材是违背此规律的反面典型,事虽小,折射出的问题却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的,使用时注意小中见大,论述不可过激。

    课内素材七、博物学家的小故事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

    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

    下页余下全文

    篇三: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妙用课本素材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妙用课本素材

    还在为处处苦寻作文素材而烦恼吗?还在为找不到新鲜视觉而挠头吗?原来,素材最多最全的竟是我们相伴三年的语文课本。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过空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作为高中生,写作的“优美的原料”来自何处,很大程度来自于所学过的高中课本。

    下面以高中语文部分篇目为例,谈谈如何积累课内写作素材并运用。

    课内素材一、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我们学过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答案。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烛之武的闪光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这样一个才华长久没显示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象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有一则寓言故事这样说:太阳和北风比赛,看谁能让一个过路人脱掉衣服。北风刮起刺骨的寒风,企图刮掉人们身上的衣服,但人们却将衣服裹得越来越紧。太阳用柔和的阳光温暖人,天气渐渐暖和了。人们也就把衣服脱了。批评也要像太阳那样,用温和的态度、暖心的话语,让对方心悦诚服,而不应用强制的手段,生硬的话语,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言一句六月寒。”讲究点说话的艺术,让话语像三春的太阳温暖人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评说烛之武、邹忌、触龙的游说艺术——烛之武,郑国之“老”百姓也,其挑拨离间的游说艺术在晋秦围郑的危急存亡之秋大派用场。邹忌,齐国之美男子也,其“美”仅次于城北徐公,假此以己推人说服齐王广纳群谏名扬天下。触龙,老朽矣,世间皆知老妇人因唠叨而著名,不料触龙爷爷竟也大发唠叨,迂回包抄,晓之以理,使得赵太后将其爱子长安君“恣触龙之所使之”。

    课内素材二、《鸿门宴》(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然垓下一战他却一败涂地,终酿千古遗恨,何也?这是“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是因为没有夺取天下的深谋远虑。

    至垓下被围,乌江亭长劝项王渡江东称王,以期卷土重来,然项羽却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最终“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真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史记》作者司马迁说“自衿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指出项羽缺乏政治家的谋略,只依赖武力。毛泽东则说“不可沽名学霸王”。而项羽呢?他在惨败的局面下还不能正确反思自己一溃千里的原因,还以炫耀武力为荣事,两次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上天。如此糊涂岂非败情之悲吗?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项伯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他就立即改变了“击沛公军”的主张,樊哙指责他“欲诛有功之臣,此亡秦之续也”,虽然语言尖锐,他却“未有以应”。可见他虽然武力上是绝对优势,心理上却不堪一击。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违背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作为楚国贵族的后裔,项羽却有许多缺点错误,甚至有不可饶恕之处,这是必然的。但他毕竟为推翻暴秦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性格上也有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用阴谋等等,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以肯定。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点拨】杜诗认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或许可以东山再起,在雄浑的历史画卷中抒写属于自己的一页。王诗在客观分析项羽兵败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大胆地设想,即便江东才俊如今还在,他们是不愿与项羽从头再来的。认为项羽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李诗洋溢着对项羽的赞美与敬仰,褒赞其为“人杰”“鬼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毛诗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颈联运用项羽这一典故,勉励全党全军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不能学习楚霸王项羽沽名

    钓誉的做法。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黥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并组织妇女参加抗日斗争。

    【写作应用】一个人的命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个人的性格、性情的影响。以下素材,可以作为“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人生”“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精神(心灵)枷锁”“生命的尊严”等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应用时要注意使用的角度。

    课内素材四、经典故事

    《边城》中渡口撑船老人与他的外孙女翠翠相依相伴。掌水码头团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爱上了翠翠,一个大度成全,外出闯滩,因意外而死;一个内心有愧,抛下翠翠出走他乡。故事展现了宁静和谐的边城生活,以及爱情悲喜的真善美。

    【写作应用】这则材料可应用于“和谐”“亲情”“爱心”等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我们国家正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和谐的社会需要的正是人性中的真善美,而《边城》中体现的这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吗?使用这则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从不同的话题角度或命题意图出发,灵活使用。

    课内素材五、经典言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以用于“师道”“尊师”“敢为人师”“教学相长”“合作”等有关的话题、材料或命题作文中,具体写作运用时,要注意变换角度,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扣住话题,合理地确定文体。如写“教学相长”,既可以写成议论文,引用众多材料围绕师生关系,阐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来让读者思考,受到教育。

    课内素材五、经典话语

    鲁迅先生在谈到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时说:“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用于“对待民族文化遗产”“鲁迅伟大的贡献”“选择”等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是我们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事物时必须恪守的准则。使用这则材料,应该紧扣作文要求进行合理引申,并适当剖析。应用时注意变换角度。

    课内素材六、经典事例

    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用于“权力与责任”“歧视”“平等待人”等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权力是社会赋予的,权力与责任、义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该素材是违背此规律的反面典型,事虽小,折射出的问题却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的,使用时注意小中见大,论述不可过激。

    课内素材七、博物学家的小故事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

    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

    下页余下全文

    篇四:2016年高考作文素材:妙用课本素材

    2016年高考作文素材:妙用课本素材

    还在为处处苦寻作文素材而烦恼吗?还在为找不到新鲜视觉而挠头吗?原来,素材最多最全的竟是我们相伴三年的语文课本。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过空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作为高中生,写作的“优美的原料”来自何处,很大程度来自于所学过的高中课本。

    下面以高中语文部分篇目为例,谈谈如何积累课内写作素材并运用。

    课内素材一、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我们学过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答案。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烛之武的闪光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这样一个才华长久没显示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象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有一则寓言故事这样说:太阳和北风比赛,看谁能让一个过路人脱掉衣服。北风刮起刺骨的寒风,企图刮掉人们身上的衣服,但人们却将衣服裹得越来越紧。太阳用柔和的阳光温暖人,天气渐渐暖和了。人们也就把衣服脱了。批评也要像太阳那样,用温和的态度、暖心的话语,让对方心悦诚服,而不应用强制的手段,生硬的话语,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言一句六月寒。”讲究点说话的艺术,让话语像三春的太阳温暖人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评说烛之武、邹忌、触龙的游说艺术——烛之武,郑国之“老”百姓也,其挑拨离间的游说艺术在晋秦围郑的危急存亡之秋大派用场。邹忌,齐国之美男子也,其“美”仅次于城北徐公,假此以己推人说服齐王广纳群谏名扬天下。触龙,老朽矣,世间皆知老妇人因唠叨而著名,不料触龙爷爷竟也大发唠叨,迂回包抄,晓之以理,使得赵太后将其爱子长安君“恣触龙之所使之”。

    课内素材二、《鸿门宴》(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然垓下一战他却一败涂地,终酿千古遗恨,何也?这是“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是因为没有夺取天下的深谋远虑。

    至垓下被围,乌江亭长劝项王渡江东称王,以期卷土重来,然项羽却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最终“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真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史记》作者司马迁说“自衿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指出项羽缺乏政治家的谋略,只依赖武力。毛泽东则说“不可沽名学霸王”。而项羽呢?他在惨败的局面下还不能正确反思自己一溃千里的原因,还以炫耀武力为荣事,两次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上天。如此糊涂岂非败情之悲吗?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项伯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他就立即改变了“击沛公军”的主张,樊哙指责他“欲诛有功之臣,此亡秦之续也”,虽然语言尖锐,他却“未有以应”。可见他虽然武力上是绝对优势,心理上却不堪一击。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违背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作为楚国贵族的后裔,项羽却有许多缺点错误,甚至有不可饶恕之处,这是必然的。但他毕竟为推翻暴秦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性格上也有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用阴谋等等,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以肯定。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点拨】杜诗认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或许可以东山再起,在雄浑的历史画卷中抒写属于自己的一页。王诗在客观分析项羽兵败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大胆地设想,即便江东才俊如今还在,他们是不愿与项羽从头再来的。认为项羽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李诗洋溢着对项羽的赞美与敬仰,褒赞其为“人杰”“鬼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毛诗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颈联运用项羽这一典故,勉励全党全军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不能学习楚霸王项羽沽名

    钓誉的做法。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黥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并组织妇女参加抗日斗争。

    【写作应用】一个人的命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个人的性格、性情的影响。以下素材,可以作为“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人生”“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精神(心灵)枷锁”“生命的尊严”等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应用时要注意使用的角度。

    课内素材四、经典故事

    《边城》中渡口撑船老人与他的外孙女翠翠相依相伴。掌水码头团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爱上了翠翠,一个大度成全,外出闯滩,因意外而死;一个内心有愧,抛下翠翠出走他乡。故事展现了宁静和谐的边城生活,以及爱情悲喜的真善美。

    【写作应用】这则材料可应用于“和谐”“亲情”“爱心”等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我们国家正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和谐的社会需要的正是人性中的真善美,而《边城》中体现的这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吗?使用这则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从不同的话题角度或命题意图出发,灵活使用。

    课内素材五、经典言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以用于“师道”“尊师”“敢为人师”“教学相长”“合作”等有关的话题、材料或命题作文中,具体写作运用时,要注意变换角度,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扣住话题,合理地确定文体。如写“教学相长”,既可以写成议论文,引用众多材料围绕师生关系,阐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来让读者思考,受到教育。

    课内素材五、经典话语

    鲁迅先生在谈到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时说:“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用于“对待民族文化遗产”“鲁迅伟大的贡献”“选择”等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是我们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事物时必须恪守的准则。使用这则材料,应该紧扣作文要求进行合理引申,并适当剖析。应用时注意变换角度。

    课内素材六、经典事例

    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用于“权力与责任”“歧视”“平等待人”等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权力是社会赋予的,权力与责任、义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该素材是违背此规律的反面典型,事虽小,折射出的问题却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的,使用时注意小中见大,论述不可过激。

    课内素材七、博物学家的小故事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

    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

    下页余下全文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