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撒哈拉王国里的“娃娃新娘”(10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2 22:30:59 字数作文
撒哈拉王国里的“娃娃新娘”(1000字)作文字数作文

精选作文:撒哈拉王国里的“娃娃新娘”(1000字)作文

  我不知道十岁的年纪是不是在父母怀抱里甜蜜的撒娇,享受疼爱的时候。反正对于一般人来说毋庸置疑。姑卡是一个着名作家三毛在撒哈拉的时候遇到的小女孩。

  她有着乌黑的麻花辫,赤足,不用面纱,是一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孩子。当她跟着三毛念书的时候,三毛问她年龄,她说她不知道。她说:“我们撒哈拉女人是不知道自己的年龄的。”于是三毛去问她的父亲罕地。知道了姑卡只有十岁。阴差阳错的三毛和他们一家成为了朋友。

  罕地说姑卡要结婚了。相当于一个还在玩世不恭的孩子要找到身体的宿主了。我当时不知道姑卡怎么想的,但是我知道她一定不开心也不难过,因为她是是非非都搞不清楚。和姑卡成婚的是一个英俊的男子。但一定不会好到哪里去。就这样草草了了结婚。结婚那天,姑卡没有洗澡,本来就臃肿的身体裹着一身大白布,更加胖了。头上披金戴银,没有洗澡的体臭和香料的味道大概使房间里的空气很浑浊。

  然后阿布弟,就是姑卡的未婚夫。强行将姑卡拖入吉普车里,姑卡声嘶力竭的叫着,如果我在场,肯定会大声哭起来,更何况是姑卡。三毛到场的时候,发现一群撒哈拉男人正在聚集起来抽烟,烟气缭绕,一点也没有婚礼的庄重。中间有一个女人,是雇来打鼓的。那种场景,是个人都会唾弃恶心。过了一会儿,大家挑弄着阿布第,眼神中充满了暧昧。阿布第进到婚房里,拉上帘子,很久不出来。过了好一会儿,姑卡发出了一声哀怨的惨叫,三毛大概是恐慌的吧。我这个局外人也深陷其中。然后阿布第拿出了一块沾染血迹的白布。三毛说,结婚初夜,原来是把一个小孩子的贞操夺去。

  等到三毛去找姑卡的时候。姑卡问三毛自己是不是会有孩子?三毛无奈,不知道怎么回答。姑卡祈求三毛给自己堕胎的药,三毛说好,这是他们的秘密。

  这个故事在撒哈拉是家常便饭的事情。撒哈拉里的女人,面带头巾,不让男人们知道自己的模样。就算是自己病死,也不愿意去医院让男医生给自己诊病。她们最多三四年洗一次澡。她们的婚姻就是一场游戏,父母掌控,结婚的时候,都不知晓自己的未婚夫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傻傻的把自己的第一次交给男人。那里的女人是不是很卑微我也不知道。

  女孩的心灵是美好,向往阳光的。如果雾霾天气到达她们的心灵深处,她们可能还会憧憬晴天。对于大部分女人来说,相夫教子,安贫乐道就是很荣幸的事情了。男人可以随意的发疯,用战斗证明一切。可残局最后还不是女人收拾。你可以嫌弃自己家中的糟糠之妻,你可以出去挥霍,可家中的妻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做饭洗衣。幸福没有那么容易,才会特别让人着迷。

  关爱女孩,疼爱女人,照顾好家中的老妈妈。

    初二:李丹丹

篇一:撒哈拉里的身影

撒哈拉里的身影

太多的人认为海子的死是一种果敢,是一种浪漫,因为谁也想不到奔驰的火车从身上飞驰而过的感觉。而三毛用丝袜吊死自己,则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种丑陋的死亡。

每次读起《撒哈拉的故事》总让我被三毛的坚强,被撒哈拉的苍凉,被她和荷西的洒脱所折服。我无法想象一个十岁的女孩如何成为别人的妻子,我无法想象奴隶是怎样的卑贱,更无法想象他们是凭介怎样的思想和生活态度继续那种生活的。

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就是觥筹交错的身影,就是左右逢源的迎合,就是上窜下跳的恭维。就像狗失去了狼的野性和捕食能力,从战士变成为唯命是从的畸形的令人做呕的傀儡和宠臣,还有人不停的美其名曰:看看,狗是我们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人其实也在不断的改变人:将美貌女子的脚裹成三寸金莲,仅为了满足某些人把玩的欲望;一位老总总是要求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机灵,善学,多思,可这位刚进社会的学生就再一次次的多思和善学中渐渐迷失了自己。

要进入社会,要长大,似乎就意味着要失去年轻时的梦想和性格。因此我毫无理由的爱上撒哈拉,爱上三毛。她所经所感不知要比我们丰富多少,可她一直按她自己所惯有的方式和习惯生活,从未试图改变。因此在漫天黄沙的沙漠她活得洒脱,真实而自由。《哭泣的骆驼》《沙巴军曹》《娃娃新娘》每一篇,每一句,每一字都来得那么真实而自然,并且给你一种震撼心灵的苍凉。

三毛死了,死的那么丑。可你看见了吗,在每个温柔的夜,都有一个坚强而洒脱的身影在撒哈拉踽踽独行。

篇二:《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三毛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她是中国80年代著名作家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台湾著名学者柏杨先生也曾公开推崇三毛的文学作品。三毛的作品通俗易懂,文字深入人心,她以其明朗的写作风格风靡一时,是中国文学史上成就突出的一位女作家。

三毛一生坎坷波折。她少年时叛逆不拘泥于世俗,曾一度退学,在母亲的教导下熟读了中国古代诸多文学著作,奠定了扎实的文学基础。25岁漫游欧洲、巴黎、慕尼黑等地。

1974 七月,与荷西在沙漠小镇阿雍结婚,生活稳定下来并开始大量的文学创作。1979年,荷西意外去世,给三毛造成了极大的心灵创伤。后游历了中南美洲。1991年因病去世,年仅49岁。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与荷西结婚初期进行创作的作品,作品风格明朗欢快,她以生活为创作源泉,内容平实不浮夸,且耐人寻味,让人不得不佩服三毛的写作功底之深厚,虽是单调艰苦的生活环境,在三毛笔下栩栩如生,趣味横生,不得让人产生向往之情。

因为本书是三毛前期的作品,风格与《雨季不再来》、《万水千山走遍》等后期作品截然不同。因为丈夫的去世,三毛受到巨大的伤害,对万事冷漠淡然。读后期作品时,书中撕心裂肺之声不断,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只能阅读着她的痛楚,却无法体会了解三毛内心与世界的决裂。三毛亦是孤独的,她清高自傲,唯有荷西能读懂她的世界,可上天却硬生生的抢走了荷西,这对她是何其残忍!

《撒哈拉沙漠》由18篇独立文章组成。《结婚记》描写的是她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时的趣事。由于他们分属异国,结婚手续相当繁琐,在漫长的三个月的等待后,他们在法院众人的祝福下简单成婚。沙漠条件相当疾苦,他们的新婚礼物就是一个奶油大蛋糕,三毛为此还惊喜不已。我们不禁要佩服三毛的勇气,对物质生活无欲无求,只愿按着自己的愿望自由生活。我不禁反思,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如何能保持一份对生活平静的心态呢?所有的道理我们明了,但却很难做到那份淡然,也许只有在岁月的历练下,我们才会慢慢明白生活给予我们的超然于物质的意义。

《娃娃新娘》是一篇描述沙漠婚礼的、具有对野蛮文化强烈控诉的文章。姑卡是警官汗地的女儿,刚满十岁却是已经快结婚的人了。婚礼共举行六天六夜,虽然是重视的,但因为他们无知落后,家里仍旧是肮脏混乱的,姑卡也没有洗澡(撒哈拉威人基本都是几年不洗澡的),装扮了一身的假珠宝。迎亲开始了,新郎和一群年轻朋友冲进房间,上去抓住姑卡的手臂往外拖,姑卡拼命的挣扎哭泣,却没有帮助她。当然这只是习俗,反抗越厉害的女人才是好女人。婚礼的高潮就是洞房了,房间里不断传出姑卡的哭叫声,直到新郎拿着一块染着血迹的白布出来时,大家就开始欢呼起来,在他们看来,结婚初夜只是公然用暴力去夺取一个小女孩的贞操而已。看得出来,这儿的习俗落后野蛮,却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去改变它,想来这是件多么悲凉的事情啊!

《爱的寻求》是一段催人泪下、发人深省的一个人的爱情故事。主人公是老实巴交、心地善良的沙仑。他在阿尔及利亚认识了一个女骗子,却疯狂的爱上了她,女人以结婚为缘由骗去了他全部的财产并失踪不见,可沙仑仍在小镇阿雍苦苦等待她的到来,直到沙仑收到她的来信,要他速速汇去十万西币才能与他会合,所有人都知道她是个骗子,可沙仑一心等待他心爱的“妻”。他为了凑齐这十万块,白天在商店帮忙,晚上到面包店打工,每天只能休息三小时,一个月下来,他瘦的只剩下皮包骨头,最后沙仑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他选择了飞蛾扑火式的坚持,他偷走了商店的钱财离开了沙漠彻底失踪了。也许他是寻他的妻子去了,也许他去了一个让他不再伤心的地方,只是不管怎样,我们都希望他幸福,因为他真诚的对待自己的爱情,即使很迂腐,很可笑,更多的是我对他的敬佩。

对于咒语、巫术这些我是不太相信的,但读完《死果》,我不得不敬畏这些我一直认为是“荒谬”的巫术。三毛因为无意中捡到了一条项链,她以为是别人丢掉的,于是打理一番戴在身上,仅仅是半个小时后,三毛身体出现了巨大的不适,疼痛侵蚀着她生存的意

念,荷西将她送至医院,医生却未发现异样,直到邻居汗地偶然看见她脖子上佩戴的项链,他惊恐的让荷西将那项链扔掉后,道出其中缘由,原来那项链不是普通的项链,它被下了最毒的巫术,它的特点就是拿人本身健康上的缺点在做攻击,直到取了性命。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对于这种诡异的古老巫术咒语我们这些现代人还真的一无所知,科学广博无边,却也解释不了这奇怪的现象。于人类来讲,自然本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我们要做的探寻永无止境,有时候会因为无知亵渎了神明,那必然打破某种生存自然规律,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哑奴》讲述的是奴隶的故事。三毛被邀请到撒哈拉威一个极有钱的财主家做客,席间她注意到帮他们烤肉的小男孩,小男孩聪明能干,当三毛得知那是财主家的奴隶时,她留下200块给小男孩。几日后,男孩父亲来到三毛家感谢她,虽然父亲是个哑巴,但非常谦卑懂礼貌,懂得一些星象知识,三毛非常友好,和哑巴交了朋友。在以后的日子里,三毛和荷西总是帮助哑巴一家的生活。直到一天,哑巴要被主人卖给其他人。临走前,人群中三毛塞给哑巴一条毛毯,哑巴疯了似的冲回家里,大家都以为他要逃跑,可他只是将毯子盖在妻子和三个孩子身上。望着哑巴远去的车,三毛的泪无声的流了下来。三毛她非常同情劳苦人,所以这些人在她的作品中常出现。在三毛的眼中,他们贫苦但不低贱、无知但不愚昧。相比较于那些富裕、自以为是的撒哈拉威人,他们有太多值得我们尊敬的地方。

《哭泣的骆驼》是本书的最后一篇文章。主人公巴西里、鲁阿、沙伊达。巴西里是撒哈拉威游击队领袖,鲁阿是他的弟弟,沙伊达是医院护士,她是巴西里的妻。撒哈拉威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由于摩洛哥要瓜分撒哈拉威,尽管西班牙答应撒哈拉威民族自决,但他们还是坚持要独立。因为巴西里的身份,他和沙伊达的婚姻是个秘密。在那个落后的沙漠里,沙伊达是个遭人歧视的护士,因为她常和男人说话,从来不蒙面。沙伊达的美貌更是遭人妒忌,她一直受到阿吉比等人的骚扰。摩洛哥宣布向撒哈拉威进军,战争紧急关头,巴西里冒着生命危险回到小镇看了沙伊达一眼,却遭奸人告发,在回去的路途中被摩洛哥军队击毙,随后沙伊达被捕,在骆驼屠宰场,阿吉比等人当众撕扯沙伊达的衣服,这时鲁阿像一头愤怒的豹子从人群中冲到沙伊达身旁保护她,沙伊达大叫恳求鲁阿杀死她,就这么混乱的情形下响起了两声枪响,人群沉默了,只见沙伊达和鲁阿的尸体躺在地面上。。。。。。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巴西里和沙伊达忠坚的爱情穿插在战争这条主旋律中,读罢让人荡气回肠。巴西里是个英雄,为了民族的独立放弃了唯一的爱情;沙伊达是个坚强美丽的女人,她不畏世俗偏见,落落大方的举止,最后以一死保住了对巴西里的忠贞;鲁阿亦是条汉子,他勇敢正直,以默默的行动保护着沙伊达。他们都去了,可他们的故事在,他们的精神在,他们的灵魂亦得永存!

篇三:树上花开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树上花开

秋日渐凉,丝丝薄雾模糊了视线。我偏于一隅,怀里捧着《撒哈拉的故事》,思味着那个摇曳着波斯米亚裙袂,如斑斓翩飞彩蝶的女子。心头一热,暖暖地,在心里淌过一丝丝柔软。熹微晨光中,暮白的水气环绕,我不禁裹了裹身上的衣袍,眼神却越到了那一方,看到了那一棵棵隐秘生长的绿树。

他们静静地守候甘霖,感受阳光,滴绿的叶子闪烁着清辉,那是内心的守静安详。

蓦然想起,那位女子——三毛,也曾轻轻地歌咏过。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多好!我仿佛看到你坐在树的枝桠上,伸展到云的那端,浅浅地微笑着,静静地望着尘世。我想,今生,你心里的那一方,那时渡过的细细的光阴,都是永恒吧。

只因了前世今生美丽的乡愁,你便选择踏上了那一片陌生的国度。在那里,没有喧嚣,没有吵闹,没有痛苦。那里有自己率性的自由,有爹爹姆妈的牵肠挂肚,还有心爱的“他”的陪伴。

那时的你,不懂忧伤。和煦的阳光将你满满包围,平安喜乐。你的嘴角有温暖的弧度,你的眉间有盈盈的笑意。沙漠里的贫瘠在你眼里充满勃勃生机。“中国饭店”里你神气活现,一道道,一道道特别的菜脯滋养着荷西的胃;化石的她小乌龟,贝壳,石刻的雕像在你手里活色生香,装点着你的“艺术宫殿”;你把每一个沙漠里认识的朋友珍爱如宝藏,“娃娃新娘”姑卡,爱慕自己的沙伦,你真诚而慷慨,所以你收获了许许多多珍贵的友情。

沙漠就像一座博物馆,所有不期而遇的碰撞交汇,所有轻抚过心灵的温暖交融,粲然微笑,都在你的字里行间生出朵朵明艳的花朵。轻嗅它的芬芳,那是你用力活出美丽姿态的动人。你真诚而热烈,向着阳光恣意地生长,感动了我许久,许久。你注定是一个漂泊的女子,奔放的女子。万水千山走遍,滚滚红尘淌过,你身上流着那向上的屈劲,在缓慢流动的年年岁岁里,都有你闪烁的光芒,很耀眼。

还有生命里的荷西。

那个会含情脉脉抱着你嗔怪地说你是七十二变的猴子,假装咳嗽骗吃猪肉干的荷西,会由着你的性子,配合着你的恶作剧,无条件地爱着你,背井离乡,只为跟随着你的脚步。世上女子风情万种,他唯对你情有独钟,等着你,迁就你,爱着你。所以不管是多么苦,两人在一起的沙漠,也可以是天堂。

所以,当梦里花落时,荷西离世,我想,你的心必定裂开一道无法填补的空缺。漫漫长夜里,独自倚床哭泣,梦醒泪干,依旧是刺骨的寒风和锥心的痛。

亲爱的三毛,多愿你从未被伤害,还是那个天真烂漫,内心澄明的女子。不愿你如此孤苦无依,身世飘零。看着黑白照片里你那落寞的背影,我多想紧紧地抱着你,给你温暖。但是,荷西握过你的温热,我想,你终会穷尽余生来怀念。

所以,最终,当你选择离开,逃离。我想,这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另一种飞翔。你在那个无人认识你的地方并不是孤独的。也许此刻,你就坐在天梯上,看着你的王国,你的沙漠,你的房子,你的树。你紧紧地依偎在荷西的胸口,荷西眼里满是不禁的宠溺。

在那个世界里,你依旧不懂悲伤,多好。

窗外,不知何时起了雨,眼角不知何时起了雾。遥望着那棵树,想着阳光明媚下它何时枝繁叶茂。太阳是明亮的,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一切都是静静的,静静的。那棵永恒的树,三毛的树,也正在静静地生长。也许凉意过去,便是一树一树的花开。繁花似锦,一如你热烈的生命,过去,还有将来。你是不朽的,你是永恒的。

篇四:撒哈拉的流浪

撒哈拉的流浪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学号:090505202 姓名:陈梦丹

前段时间在网上听到三毛生前的一段音频,关于荷西。我从未想过三毛的声音那么纯净,纯净的就像她的文字。不禁的,我又想到她写的那些文字,就像一阵微风吹过,有一种清爽的感觉,却不留痕迹。

有人说,一等女人读哲学,二等女人读张爱玲,三等女人读三毛。现在的我也只能是一个三等女人吧。哲学太晦涩难懂,张爱玲太现实尖刻,她的文字是丝丝忧郁浸入心弦,一种女儿家的心性隐于其中,难见几分飒爽之气。而她就不同了,心宽地也广,仿佛整个天地都在她心中装着。个性的,叛逆的,浪漫的,善良的,敏感的,我爱这样的三毛,同时也会刻意忽略神经质的,悲观的,自卑的三毛。自然地,我也就喜欢上了她的故事----《撒哈拉的故事》。

初读撒哈拉,我只是领略到了大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感觉走进一幅充满异国风情的画卷里。再读撒哈拉,浓情穿梭在三毛清新、细腻而风致的文字里,一种情愫在萦绕,一种爱意在流淌,一种震撼心灵的人性美开始浸润??她鲜活明亮的在那片沙漠里穿行,给了流浪最浪漫的释义。

就像三毛在序里所讲的,很多读者对于“《撒哈拉的故事》里的每一篇,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甚而每一句话,都好似背通过了似的熟悉。”“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在她最平淡的文字里让我感受到了她心中的波澜壮阔。

三毛是个眷恋沙漠生活的女子,贫瘠广漠的大沙漠在她眼中充满了无穷的诱惑。海中时常想象这样的画面:夕阳下壮阔的沙漠里,她穿着一身洁白的连衣裙,一路奔跑,沙粒飞扬,在撒哈拉自由地飞翔。

对于沙漠的热衷其实不难看出,本书开头【妈妈的一封信】中如是写道:“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的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往。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妈妈总是最了解女儿的心思的,一封信,几句话就能点明。对的,“神往”,确能形象地表现出三毛对沙漠的狂热,就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

里,结婚初夜只是公然用暴力去夺取一个小女孩的贞操而已。”“虽然风俗要她叫,但那声音叫得那么的痛,那么的真,那么的无助而悠长,我静静地坐着,眼眶开始湿润起来。”这种习俗简直就是可笑的游戏规则,作为一个女人,三毛只能为她们感到惋惜与怜悯,在这里,她也只是一个无助的弱者,所以,“我对婚礼这样的结束觉得失望而可笑,我站起来没有向任何人告别就大步走出去。”

庆幸的是,她无需玩这种游戏,她有一个懂她、爱她、支持她的荷西。在撒哈拉,他们结婚,没有家人,没有朋友,甚至连程序都是那么的简单,没有什么隆重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却是三毛想要的,简简单单,这样就好了。《结婚记》中,两人七年的爱情流浪记,使结婚这码子事变得水到渠成。随性顽皮的二人翻越异国结婚那繁文缛节的最后屏障,竟让“结婚”成了一个偶然的“通知”;一个“我不知道,他也不知道”的戏剧性结局,彻底调侃了“结婚仪式”的神圣性。他也只送了一副骆驼头骨作为聘礼,她只穿了一件蓝棉布裙,往凉帽上插一把香菜就走路去结婚了,在他们看来,所有的一切都弥足珍贵,浪漫万分。再看看《娃娃新娘》中姑卡的婚礼,二十万西币的聘礼,长长的迎亲车队,新娘华美的礼服,繁杂的结婚礼俗,“婚礼的庆祝一共举行了六天,这六天内,每天下午五点开始便有客人去罕地家喝茶吃饭 ,同时唱歌击鼓到半夜。”相比于这样的婚礼,三毛与荷西的婚礼更像一场过家家,可这也正体现出了三毛自由的天性,自然而单纯,也只有一场简约的婚礼才能配得上这位沙漠里的天使,漫漫黄沙能为他们见证真爱的存在。

婚后,更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女人在生活中寻找快乐而忙碌的小幸福。

她的浪漫奇想总是可以为枯燥艰辛的沙漠生活制造无限情趣。在《沙漠中的饭店》一文中,她那几个戏谑荷西的“粉丝”比喻,真叫人捧腹不止:她给荷西煮粉丝鸡汤,称粉丝为“春雨”;她给荷西做“蚂蚁上树”,又忽悠他说那粉丝是钓鱼的尼龙线加工而成;最后,笨笨的荷西自己也忽悠起自己,称“合子饼”里的粉丝是沙鱼的翅膀;更好笑的是,她还骗荷西,寿司外的海苔是复写纸。她的生活就犹如她的文字一般,始终有饱满的真实感,她真的有做到“以我的手,写我的口,以我的口,表的我的心声。”

在那个荒山之夜,荷西深陷泥潭,没有人帮助,反而惹来强盗??愚钝、迂腐、迷信、荒漠将撒哈拉的荒凉推向极点,她在那无边的荒凉面前,如同一粒沙般脆弱而渺小。可是,她依旧用她的慷慨和宽容对待她的“芳邻”,用她的的平等和善良对待“哑奴”,她一面责骂着沙哈拉威妇人为她增添的麻烦,一面却又乐此不疲的忙“悬壶济世”、忙教学课堂、忙解决着那些沙漠人民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这是一个用生命谱写传奇的女子 ,这是一个能用大爱去包容一切的女子。

无论这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只要爱人在,只要信念在,理解、信任、支持都在,那么就是开心的。她可以把沙漠的生活过的如此有生趣,每一个故事,都让人看得很欢喜,那种字里行间里的小惬意,让人很是羡慕,那种自在跟无忧无虑,那样子的生活。她自己也说过“天高地阔,烈日风暴,孤寂的生活,有悲伤,有欢喜,连这些撒哈拉威人,我对他们一样有爱有恨,混淆不清。哎,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在她看来,自由自在地生活,就是精神文明,这是多么大胆且直率的解释,活脱脱展给我一副骄傲不失凌厉的眉眼。

金色松软的沙滩表层上似乎总留有三毛一串吹散不去的足迹,虽只是片浅浅凹陷的足印留痕,却是承起了一位伟大的女性。她就是这样以极大勇气和灵明智慧行走在沙漠里,留下了一个个生动、浪漫、离奇的故事。她犹如开在沙漠里的繁花,到处绽放美丽,将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那份浓浓的爱流淌在沙漠里??

三毛对于沙漠的渴望是内心洋溢而出的一种对生活超逸不俗的情趣,当我们驻足于三毛的撒哈拉世界,鸽灰色的天空,沙丘山峦,风土人情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她超逸豪放的意性勃发飞扬。前世回忆似的乡愁是三毛对撒哈拉神往的最后解释。这样的女子,在何处都能活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想象她浓黑的长卷发,赤着足,指尖夹着烟卷,这般生动女子,让冷峻的沙漠都忍不住拥她入怀。

《撒哈拉的故事》就是三毛的故事,撒哈拉充满情趣是因为三毛自己是一个我行我素独行于江湖追逐着梦想的女人。如今人们的所谓的梦想,如同海市蜃楼般越来越虚无缥缈,流浪,越来越成为只有心灵才能完成的艰辛之旅。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