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富阳山水的明珠(10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11 07:29:56 字数作文
富阳山水的明珠(1000字)作文字数作文

精选作文:富阳山水的明珠(1000字)作文

  你们猜猜富阳山水最璀璨的明珠是哪儿吗?是——鹳山。鹳山古色古香,是游玩的好地方。

  来到鹳山大门,迎面就是宽阔的大门,两只威武的狮子蹲在门口,像是保护鹳山的守护神。在大门口那就对不会不盯着守护鹳山的守护是看一会儿。

  沿着用石块铺的石径小路往里走,两傍的树木像一位位哨兵挺着身子,欢迎我们进入美丽的鹳山。走着,走着,看见一座亭子,亭子的屋顶不是圆的,而是长方形的。再看亭子下面,有几块石头,每块石头上都有数不清的小洞。当然,这是人工的,因为石头也需要美呀!旁边的树郁郁葱葱,后面紧靠着大山,看起来一片绿色。可以说亭子已淹没在绿色之中。

  从这头宽阔的路向前走,路显然越来越窄。走着走着,马上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场而宽的——长廊。坐在长廊的休息座上。看着那波光粼粼的江水,江面上好想罩上了一层轻纱,可以隐隐约约地看见远方的新沙岛。还可以呼吸一下新鲜而又甜润的空气。一阵微风吹过来,脑子里的烦恼,已跟着风不知吹到了那儿了。

  从长廊走出,你看见的一定会很兴奋。一节节楼梯,都是用条石所铺成的楼阶。铺得那么均匀,没有凸出来的,也没有凹进去的,看着非常舒服。真想上去踩几脚。站上来虽说有些陡峭,但还是很开心!

  顺着石条阶梯走着,还真是有些不习惯呀!走上来正是春江第一楼。春江第一楼只有两层。红瓦黑门绿墙,门口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四个金灿灿的大字——春江第一楼。听说大楼原有三层。清朝的时候毁于战火的时候,倒塌。建为两层,现在的阁楼是1964年改的,楼前正中所悬的“春江第一楼”匾额,出自当时的着名书法家沙孟海手笔。楼后有一题为“太液池”的窟,洞中有一泓碧水,清澈见底,山泉徐溢,叮咚有声。

  看完春江第一楼,顺着用青板铺成的楼梯,想着:哎!我们人类一次次破坏大自然,一次次修建大自然,大自然都不像大自然了嘛!我们都保护这里的古色古香啊!想着,想着,我来到了一个绿树成荫,安安静静的树的世界,可是有几只快乐的鸟儿和松鼠,为安静的树林增添了欢乐。这里的一颗颗树生机勃勃,好像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鹳山的树!一棵棵树不仅有绿色,还有黄色红色。使人的心也飞进了树丛中。

  再走过去,一个高大的纪念碑掩映在树丛中,上面写着“毛泽东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伟大的领袖和导师。”

  看完了这么多的风景,让我大吃一惊。当然还有很多的景色,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啊!

  看这就是富阳最灿烂的明珠——古色古香的鹳山。

    四年级:小蝴蝶4138

篇一:富阳山水的明珠

富阳山水的明珠

你们猜猜富阳山水最璀璨的明珠是哪儿吗?是 鹳山。鹳山古色古香,是游玩的好地方。

来到鹳山大门,迎面就是宽阔的大门,两只威武的狮子蹲在门口,像是保护鹳山的守护神。在大门口那就对不会不盯着守护鹳山的守护是看一会儿。

沿着用石块铺的石径小路往里走,两傍的树木像一位位哨兵挺着身子,欢迎我们进入美丽的鹳山。走着,走着,看见一座亭子,亭子的屋顶不是圆的,而是长方形的。再看亭子下面,有几块石头,每块石头上都有数不清的小洞。当然,这是人工的,因为石头也需要美呀!旁边的树郁郁葱葱,后面紧靠着大山,看起来一片绿色。可以说亭子已淹没在绿色之中。

从这头宽阔的路向前走,路显然越来越窄。走着走着,马上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场而宽的 长廊。坐在长廊的休息座上。看着那波光粼粼的江水,江面上好想罩上了一层轻纱,可以隐隐约约地看见远方的新沙岛。还可以呼吸一下新鲜而又甜润的空气。一阵微风吹过来,脑子里的烦恼,已跟着风不知吹到了那儿了。

从长廊走出,你看见的一定会很兴奋。一节节楼梯,都是用条石所铺成的楼阶。铺得那么均匀,没有凸出来的,也没有凹进去的,看着非常舒服。真想上去踩几脚。站上来虽说有些陡峭,但还是很开心!

顺着石条阶梯走着,还真是有些不习惯呀!走上来正是春江

再走过去,一个高大的纪念碑掩映在树丛中,上面写着 毛泽东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伟大的领袖和导师。

看完了这么多的风景,让我大吃一惊。当然还有很多的景色,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啊!

看这就是富阳最灿烂的明珠 古色古香的鹳山。

四年级:小蝴蝶4138

你們猜猜富陽山水最璀璨的明珠是哪兒嗎?是 鸛山。鸛山古色古香,是遊玩的好地方。

來到鸛山大門,迎面就是寬闊的大門,兩隻威武的獅子蹲在門口,像是保護鸛山的守護神。在大門口那就對不會不盯著守護鸛山的守護是看一會兒。

沿著用石塊鋪的石徑小路往裡走,兩傍的樹木像一位位哨兵挺著身子,歡迎我們進入美麗的鸛山。走著,走著,看見一座亭子,亭子的屋頂不是圓的,而是長方形的。再看亭子下面,有幾塊石頭,每塊石頭上都有數不清的小洞。當然,這是人工的,因為石頭也需要美呀!旁邊的樹鬱鬱蔥蔥,後面緊靠著大山,看起來一片綠色。可以說亭子已淹沒在綠色之中。

從這頭寬闊的路向前走,路顯然越來越窄。走著走著,馬上映入眼簾的就是那場而寬的 長廊。坐在長廊的休息座上。看著那波光粼粼的江水,江面上好想罩上瞭一層輕紗,可以隱隱約約地看見遠方的新沙島。還可以呼吸一下新鮮而又甜潤的空氣。一陣微風吹過來,腦子裡的煩惱,已跟著風不知吹到瞭那兒瞭。

從長廊走出,你看見的一定會很興奮。一節節樓梯,都是用條石所鋪成的樓階。鋪得那麼均勻,沒有凸出來的,也沒有凹進去的,看著非常舒服。真想上去踩幾

腳。站上來雖說有些陡峭,但還是很開心!

順著石條階梯走著,還真是有些不習慣呀!走上來正是春江

篇二:富阳的明珠鹳山

富阳的明珠鹳山

古人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你知道富春山水的明珠是什么吗,是依山傍水的鹳山,下面我就来做做你的导游,带你游一游这景色秀丽的鹳山。

来到鹳山门口,一块醒人耳目的门匾扑入眼帘,走进大门哇景色好美。

七小四年级:罗心怡

篇三:我眼中的富阳

我眼中的富阳

走过许多的地方,参观过许多的旅游景点,游玩过许多的名胜古迹。可是最让我魂牵梦萦的还是我的家乡—富阳。我的家乡富阳坐落在一座座缠绵的大山中,如同一颗璀璨明珠即使沉落在山里之间,也不甘于世。它没有杭州西湖那么闻名遐迩,也没有北京故宫雄伟庄严。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即使在漫漫的历史长虹,时光都无法将它泯灭。作为杭州的毗邻,犹如小家碧玉,自有独特的清丽。而富阳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它孕育一批批天地灵杰,如孙权,黄公望,郁达夫等等,这些文人豪杰更是为富阳添上一丝光彩。

有着“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盛誉的富阳是一个拥有70多万人口的市级别的城市。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水路交通便利,大大促进了富阳市的经济发展,从一个小小集镇发展到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这巨大的变化带给了富阳人极大的骄傲。

富阳最有名的是贯穿整个城市的河流,也是我们的母亲河—富春江。作为钱塘江的分支,富春江悠长而又急湍,它丰富的水流量灌溉着两岸的田野,促成了富春江两岸农业发达的景象,到了春天,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的盛开,与江水呼应相称,形成了极为壮丽的景象。许多的游客都慕名而来就是为了看这美景。而到了秋天,行龙舟是我们在端午这天一大特色。到了这个江边两岸挤满了人,欢呼声不断,给富春江带来一丝生动。冬天,就是冬泳的开始,你漫步在江边时不时能看到一些人在冰冷的江河中游泳。随着富春江沿岸下去时你会看一栋栋类似电影中三国建筑物,这个就是我们富阳最大的文化公园—东吴公园。看到公园的名字你就能猜到,这个公园的最大特色就是仿照三国的模式来构建的。东吴公园占地20万多平方米,是以古城门,东吴街肆,鹿山书院和茶苑古建筑形成四个主题区块,园内有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的人工湖泊。东吴公园在设计,建筑风格都体现了吴大帝孙权故里厚重的"三国"文化。从公园的大门的进入,映入眼帘就是寓意三国鼎立的巨大古鼎,此鼎竖立在广场的中央,让人感觉到三国时期的庄严肃穆。而在大鼎的后面是身高数米的古城门,往城门进去就是高耸的山峦。由于公园是免费对外开放的,因此每天的人流量特别多。春节,公园到处都是放风筝,钓鱼的人。夏季,晚上爬山的数不胜数。秋季,展览会是一个接一个的开。而到了冬季,元宵的灯会更是络绎不绝。

沿富春江而下,是我们富阳著名的山峦,天钟山。顾名思义,就是形似古钟的山。曾有诗人称赞道:天钟高峰捕云,深涧夹雪,山花红然。在山上有着“小竺”之称的千年观音古刹,每到一月的二十二号是人们还愿的时间,这时候山间烟雾袅袅,古钟的钟声不断在山间扩散。天钟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秀丽多姿,还有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以及优美,神奇的传说。据《志书宗谱》记载,吴帝孙权曾在此地操练过。而且有苏东坡,朱熹,刘基,黄公望等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众多的诗画佳作。

曾人有说过家乡是灵魂的深沉的慰藉。富阳,每一棵树,每一草都深深印在我的心里,无论我漂泊在何方,我都不会忘记。

雨·杜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谁,凭栏远眺,锦官城内繁花似锦,好雨啊好雨,是你昨夜踏着轻快的步伐,唤醒了沉睡一冬的生灵么?

是的,春风和着细雨,对杨柳耳语一阵,杨柳就抽出了嫩芽;轻轻抚着小草嫩嫩的发梢,小草就轻轻地抽出了身子,抖一抖泥土,绿得那么羞涩;轻吻着花儿的脸,花儿的脸就红了。

这一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而这一切都细细无声。

雨·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是谁,仰卧在潮湿冰冷的土炕上,身上搭着一条破败的棉絮,老朽之年,尚有一股豪气,为国家愿意付出一切。

那场雨,成就了他的梦,风雨交加,雷声轰鸣。睡眼朦胧中,仿佛回到了沙场,金戈铁马驰骋杀敌,冰冷的雨中仿佛带着敌人温热的血。他从梦中醒来才发现,雨还是雨,梦还是梦。

于是,他又翻过身去,在梦中继续他的金戈铁马。那场雨见证了一颗炽热的心。

“我(雨)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雨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文人墨客的心田。

走进古诗中的雨,欣赏雨的诗情画意。

走进古诗中的雨,感悟雨的自古多娇。

走进古诗中的雨,品味雨的百年沧桑。

古诗中的作文之道

在中国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长河中,诗歌无疑是最璀璨瑰丽的一颗明珠。其涉及的社会生活之广泛、深入,对国家民族影响之深远、巨大,恐怕是世界其他民族所无法睥睨的。它为后世的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可资借鉴学习的知识,其中不乏作文之道。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宋代陆游告诫自己儿子的肺腑之言。无论作诗、写文章,若要笔底生花、文采斐然,没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是行不通的。他还明确地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这更是对自己文学创作活动的生动总结。想写什么事情,想抒什么情感,想议什么问题,缺乏实践的态度,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研究过程,纸上谈兵,常常只会打擦边球。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宋朝陈与义的这两句诗,形象反映了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捕捉灵感?着名作家莫言说,我始终保持着一个好习惯,就是随身总带着一个小本和一支笔,随时把想到的、见到的可写的东西记下来。是呀,常常积累,时时做有准备的头脑,何须等到“安排句法”时的苦思冥想呢?朱熹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实生活的积累是灵感不竭的源泉,是创作活动的土壤。要随时积累,做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准备的人!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有了好的材料、好的题旨,还须有好的语言来表达。炼字的功夫,一向为中国文人注重,更有甚者“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如此煞费苦心,怎不令人感动!那么炼字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不是生僻怪诞的才叫好?元好问说得好:“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表达写作意趣的,即是最好的字眼。但生活语言与写作语言毕竟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语体,如实辑录生活语言,那只是一种记录而非艺术,对生活语言加以适当的再创作才是艺术。因此写作须讲求炼字,但也须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要善于炼字,做一个对语言精益求精的人!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清代的龚自珍不愧是文章大家,他善于从宏观上总结作文之道,明确要求写文章要结构明晰,主线分明,如秋天的乔树,枝是枝叶是叶;文章的主旨要鲜明有个性,充分表现自己的主张,不可穿新鞋走旧路、取新瓶装陈酒,人云亦云。他的文章就很好地反映了他的创作主张,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因此,要讲究谋篇布局表达个性,做一个独立思考、有大写人格的人!

艺术都有其相通之处,古诗中的这些道理,虽多就诗而言,但对于我们的作文同样有启

示作用。把每一篇文章都当做诗一样作,那么每一篇文章便都会有一颗诗的灵魂!

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下面就古诗的“炼字”艺术作一点简要介绍。

1、一字传情。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尽:都。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人数之多,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

2、以动衬静。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过了滤似的,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更加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清幽。

3、化静为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这个“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4、以动写静。如“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5、以实显虚。以有形显无形。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6、以乐衬哀。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7、一语显旨。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林升《题临安邸》)这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这些人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炼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的是选择最恰当的字眼来表情达意,鉴赏时须根据诗意仔细琢磨体会,体会诗人的“炼字”艺术。

古诗中的秋

翻开诗集,我在里面寻找秋的影子,寻找那张熟悉的面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在夕阳夕下的时候,落日的余辉照射在山坡上,世界是那么的宁静,张开双臂,吸一口秋天的气息,凉凉的,很舒畅,使人忘却了夏的炎热。坐在树下,任凭秋风吹拂过脸颊,我仿佛看到秋天的银杏树,叶子就象一把把小玉扇,扇哪扇哪,扇走夏天的炎热,带来秋天的凉爽。眨一下眼睛,秋天的枫树便在眼前,叶子像似熊熊烈火,慢慢地从树上飘落下来,就像一枚枚邮票,一枚枚给大家送来秋的信息的邮票。

刷刷——刷,秋风吹着枯黄枯黄的树叶,把叶子吹得满天飞舞,它们落到地面上,埋进土里,漂浮在水面,落到屋顶上??看到这,不禁想起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秋天的风也蛮调皮的嘛!

抬起头望着被秋风刷洗过的蓝天,一只只张翅飞翔的秋雁鸣叫着飞往南方,一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诗句便浮现在脑海中,秋天的风多么善良,她告诉秋雁“秋天到了——秋天到了!”还亲自送它飞向南方,让它在残酷的严冬前逃过冬的扼杀。

秋,一个金黄的季节,但我却把“秋”认为是她的名字,“秋”她是一个小孩,一个淘气而又善良的小孩,她驱走夏,让人们脱离夏的煎熬;她埋葬落叶,让土地肥沃,让生命得

到滋润;她送走雁,让它逃离冬的魔掌。

古诗中的四季

有诗曰:“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初春时节,细雨在夜里静悄悄的降落,睡梦中的人儿无知无觉。次日出门,惊喜地发现地上已长出绿茸茸的细草。描写的是大自然的无言独化,表现的却是诗人心灵无所牵挂的安详与淡泊,暗喻着这世间的不求名利从容宁静的那一群体。

春来草自青,与人无关。春天来了,草儿就葱茏起来,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世间万物,自生自长,循环往复,与人毫不相干。重要的是人心也不会执着于草青不青,草何时青。草,该青时自然便青了;春,该来时自然便来了,这一切都有造物主的安排。

其实,只要人们能以寻常无事的恬淡之心关照生机盎然的自然之景,就能从“春来草自青”中体会出人生的情趣,心灵境界一经拓展,整个人便极具诗意地栖居于世了。就不会睡时不肯睡,吃时不肯吃,百般需索了。

人既然能领悟时序代换万物荣枯的道理,那么又有什么放不下甩不脱的呢?一切都不系于心的人,又怎会固执拘泥,胸襟狭窄呢?只不过是一个物我两忘的境界罢了。

人要做的,无非就是在春天来临的时候,享受春光,沐浴春色,在顺应季节的变化中编织梦想的花篮,在淡淡的日子里以宁静的心灵领略生命的灿烂。

人这一生,就是自然界中一个生命的流程,无论愿意的还是不愿意的都得经历。哪怕你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里,哪怕你走着一段寸草不生的路,那也没关系,就当是在走一段夜路,拐弯时亮着的路灯突然灭了,你的眼前一片昏暗。此时你可以短暂停留,闭眼片刻,让你的眼睛做好暗适应的准备,当你睁开眼睛的时候,黑暗中的一切依然清晰可辨。你是不是就不会再感到慌张无助了呢?那就继续走吧!

当日子钻出黑漆漆的时空隧道,阳光依旧明媚,而你对生命充满了热爱。此时,你哪有时间去在意那些对你生活意义不大的东西?你哪有精力去管顾那些你势必要经历的苦痛和磨难?该来的就来,想去的就去,任由一切严寒霜雪奔生命而来,也任凭所有的和风细雨离生命而去。你只顾去快乐地读书,开心地助人,去把微笑送给爱你的每一个人吧!

嫩色宜新雨,春来草自青。平静地接受生命的赐予,一定会有什么融入你的内心,一定会有什么在滋润你的生命,也一定没有什么能再次挡住你的去路。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不用刻意安排,不要执意等待,也如春暖花开一般,春的温馨会暖人的心,让爱在春天延续??

古诗中的思乡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谁不思念自己的故乡?中国人的乡土情结特别浓厚。上下几千年,从屈原的“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到余光中的悠悠“乡愁”,思乡始终是中国诗歌的一大主题。到了南朝隋唐时代,诗歌形式日臻完善,思乡诗更层出不穷。其中,南朝江总的微山亭赋韵,唐代王维的杂诗和岑参的逢入京使特别有代表性。

微山亭赋韵中写道:“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这首诗的特色是“大中融小”而又“以小见大”。作者首先展开一片宏大的秋日清朗的天空来:但见南天一抹白云经不住带着丝丝凉意的北风的撩拨,悄然北逝;而一群北雁却为避寒秋而翩然南来。睹物生情,作者联想到自己。自己的故乡在辽远的北方,却为躲避战乱,寄居南朝,正如这南飞之雁;然游子思乡之情却因此而愈笃,如同北逝之云,可谓“身在南朝心在北”矣。一个“逐”字,说明思乡之切,欲逐南云而飞去,是主观上强烈的愿望,与下句“随”字相对照:“随”有被动无奈之意,写出他避乱南方的无可奈何。作者写的是秋景,南云飞逝,北雁南飞,都暗示北风已起,是“不写之写”,更写不尽凄凉。接着,笔锋一转,由大入小,写故乡篱下之菊,暗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写出对故乡闲适生活的眷恋。民间又有“重阳把酒就菊花”之俗,而今诗人却只能寄身天涯,两相对照,好不凄凉。“今日几花开?”一问将思恋情结发挥至极,将意象浓缩到极小,着意于花,实是于极小中见极大。一问之中饱含不尽情思,使小诗戛然而止,但余韵无穷。

王维的《杂诗》也是一首五言:“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这是一个精致的小品,与此类似的还有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等,都是借一事一景的生活片断抒发深沉的情怀。诗人截取了这样一个情景:故人从家乡来,诗人得知,喜不自禁,料他

当知故乡之事,却不问家人,不问亲人,独独问起那窗下寒梅。看似不通,实则正是诗歌艺术剪裁的妙笔。所问琐事,读者自了,惟寒梅着花一事,说尽了诗人的细致,连这样的小事都问到了,可见他思乡之切。而寒梅一枝,暗香浮动,既添小诗之情趣,又表诗人之高洁。可以说“问梅”是一个十分别致的典型情节,成为了这首诗的点睛之笔。“绮窗前”、“着花未”更充满了生活情趣,衬出对故乡的不尽思念,“诗中蕴味,尽在其中”。

岑参的《逢入京使》是首七言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与前两首相比,岑参的这首诗显得悲戚而沉重。诗人已年届风烛,却还得驻守边关,他不再能有问菊问梅的闲情雅致。在一片苍茫的边塞风光下回望故园,但见长路漫漫无尽头,诗人老泪纵横,在泪眼蒙眬中看见京中来使,情不自禁,悲从中来,千言万语,亟须表达,却“马上相逢无纸笔”。“马上相逢”可见相逢之匆匆,“无纸笔”写出不尽的无奈之情,最后只能“传语报平安”。从古至今有多少分离与思念,却也有“鸿雁传书”、“鱼腹报信”之说,然而我们的诗人却为情势所迫,只得言语相传。“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离乡多年,有千言万语,而今却只能报一声平安,显得十分凄楚无奈。岑参是着名的边塞诗人,他将边塞诗的悲凉融入到悠悠乡愁之中,更加感人。

纵观这三首诗,以王维《杂诗》生活情趣最浓,浓浓的乡思中有一种乐观情绪。《微山亭赋韵》写秋意,略显凄凉,然而这两首又有一个共同点,即以花作结,以设问完篇。司马迁曾称赞屈原说: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此处“称物芳”更是为了表现思乡之情的纯洁。最后用设问,更延续了诗的意境神韵于言外,将绝句短小的不足弥补了起来。岑参的《逢入京使》则极写悲戚,以苍凉之泪浇胸中块垒,以平安之语体现思乡之切,一改前两首的含蓄,感情外露而深沉。然而,尽管这三首诗各具特色,却都以思乡这根红线一以贯之,动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是作者们不矫情,不造作,而以真情实意倾心投入的结果。

在古诗中沉醉

那绚丽如彩虹般的,那梦幻如魔术般的,那峻峭如高峰般的,是古诗,是我们身边的古诗,怀着一颗平静的心去细细体味,就会沉醉其中,沉醉于那美妙的古诗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国土遭元军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下岌岌可危,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虏,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军,犹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的遗憾自己没能在军事上获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如今路过了伶仃洋,触景生情,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痛苦和悲愤是难以名状的。最终,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己命运作出了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以死明志,以死报国。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风劲吹,雪花飞舞,忽然间宛如春风一夜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一向迎风招展的红旗却硬硬的垂落着,不能翻动,旗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天气如此寒冷,一切都显示这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诗人和朋友分别时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真是依依不舍,“去时雪满天山路,”只见白茫茫一片,路也看不见,这一路可怎么走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暮春时节,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时候,可是诗人赋予落花以生命和感情,花儿虽凋零但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它还要回到养育过它的泥土中去,化作春天的土壤,来养护来年新开的花朵,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诗人以落花自比,辞官还乡就好像是花朵凋零,但即使牺牲自己,也要为下一代的成长出力。

古诗,是绚丽的,是梦幻的,是深厚的,令人沉醉其中,无尽的沉醉??

古诗中的月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的永恒题材。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有三种。

一、表时间。《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这里的“不

下页 余下全文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