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校园之路断想6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7 22:26:15 体裁作文
校园之路断想600字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校园之路断想600字作文

不知不觉中我走到了校园,校园中永远充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 “等等,等等,今天有雷阵雨把雨伞拿去,不然你会被淋感冒的。”身后传来了妈妈的声音,原来早上我出门是太匆忙竟然忘记带雨伞了,妈妈给我送到了学校,这是妈妈对我的爱,每当来到学校的校门口我总能感受到这份浓浓的爱。 “吱”我推开了校门旁的小门走了进去,保安室在晨光的照耀下显得与平时全然不同。“你是谁?你怎么到这来了。”保安叔叔的声音响起,“保安叔叔,我是六一班的夏悦,今天我有事才会来着的。”“原来是这样你进去吧!”校门右侧的操场上空无一人,我想起去年的运动会却是热闹非凡。跑道上周欣茹已经做好准备,她身穿一套运动服,背上别着号码牌:6103,“砰”400米的女子比赛开始了,周欣茹脚下像踩着风火轮远远超过了其他人,快到终点了可是后面的运动员们快要追上她了,大家一起为她大声加油,她在我们的加油声中冲过了终点,大家一起欢呼拥抱,笑声久久回荡在校园中。 校园是我们拥有欢声笑语最多的地方,想起那次我值日,“今天我值日,我要擦黑板。”又有人说他扫地。不知是谁说了一声:“我们开始劳动吧!”看看擦黑板的同学,他的脸上像是刚去过挖煤矿的地方,被弄上了粉笔灰。扫地的同学辛勤劳动,额头上流下了一颗颗汗珠。终于在同学们的劳动下教室终于变得整洁,同学们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又推开了校门,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校园,夕阳洒满了校园,使校园显得那样熠熠生辉。

中心不突出,语言太平淡

篇一:校园之路断想

校园之路断想

少艺校六(班)陈镜

下午四点半,学校里的同学陆续回家了。微风轻轻地拂过我的脸颊,我独自走在校园的小径上,只听见两旁的树木“沙沙沙”作响,这种冷冷清清的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我漫步到了后花园,一条用石子铺成的小路,路旁有几个座椅,一旁的夹竹桃树随风摇摆,前面的假山上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苔,再前面有一座小亭,红色的瓦片闪闪发亮。茅竹排排正,“站”在小亭的后面,仿佛一排排威武的士兵,好有气势。

“一、一、一二一、一、一、一二一……”脑子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训练的场景。

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操场,红色的塑胶跑道和白色的线条天衣无缝,边上的树木落下了枯黄的叶子,红色绿色的灌木围绕着整个操场,两个篮球架上被包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花。

一年一度的校跳绳比赛开始了,请跳双飞的同学入场。望着操场,我又想起了过去的很多事情。双飞是我比较拿手的一项比赛,我带着绳子走进运动场,“预备!开始!”随着一声令下,我们急速狂跳,只听见“呼呼呼”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的心也砰砰直跳,转头一看,只见几个高年级同学像飞人一般快速跳着双飞,我也不甘示弱。“停!裁判员一声令下,我们便停了下来。这时每位同学的表情不一,有的人满面笑容,仿佛中了彩票一样,有的却低着头愁眉苦脸,我猜想一定不理想,

篇二: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创新断想(四)满分完满

作文创新断想㈣

四、满分·完满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写作能力的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在语文高考中,甚至在整个高考中,就单题而论,写作题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试题。在高考考场上,作文获得满分,是每位考生追求的理想;作文获得满分,将是考生终生铭记的光荣。“创新”思维,正是开创满分作文的必由之路。

但是,对“作文满分”,还存在一些歧见,有必要说上两句。

有一种说法是“作文无满分”。2003年初夏,《北京日报》曾发表了某大学一位教授这样一段论断:(高考)命题的随意性导致学生写作的随意性,同时导致阅卷者评分的随意性。连续几年高考作文都出现了满分现象,这是不很正常的,是这三个随意性造成的。??笔者近年致力于探讨语文教学与备考的“自觉意识”,反对的就是“随意”行为,因此,这位教授的高论格外引起我的兴趣。读后,疑窦丛生。

我不敢苟同。

首先,高考满分作文和完美无缺的文章是不同概念。在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从来就没有“必须十全十美才可评满分”的规定。高考是一种选拔考试,基本使命是“区分”,与其他题目一样,作文评分,也依据标准进行区分。在一个阅卷点标准一致,就能实现公平选拔的区分。设若北京评出20篇最高分100分的作文,西京没有评出100分的,只评出20篇最高分90分的作文----那么,西京的90分,就等同北京的100分;或者,北京的100分,就等同西京的90分。再“深入浅出”一下,设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要从北京、西京各招20名新生,设若他们只考一篇作文,那么,北京20名100分的学生和西京20名90分的学生,会同样荣幸地被选中,成为教授的学生。问题原本就是这样简单。

我们再回到“随意”的话题,这位教授认为打出100分是“随意性”所致,那么,“最好的作文应该在80分至90分之间,中等的在70分左右,差的在50分到60分之间”,根据又何在呢?又有什么调查、实证的依据?依这位教授的标准,一篇“最好的作文”总要在“80分至90分之间”找一个位置,姑且算它85分吧,那么又是依据什么量出它与“没有缺憾的作品”15分,而不是14分或16分的差距?或者,再依教授的标准,最最好的作文应是90分了,它与那理想中“没有缺憾的作品”之间10分的差距,又是怎么丈量出来的?或者,再依教授的标准,中等的(作文)与最好的作文和差的(作文)之间,势必出现评分自然数列的空白,难道作文的客观,会有这样的空白吗?对不起,我都觉得自己过于挑剔了,这位教授无非是出于好意,顺口一说而已。可惜啊,教授偏偏选择了一个关于“随意”的话题,顺口一说,是不是更其“随意”呢?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评分标准,只是一把用来选拔、区分的尺子。全国600多万考生,靠这把有100个刻度的尺子来区分,每一刻度里原本已经相当密集。这可好,“出师未捷身先死”,尺子先被教授撅掉了10几20个刻度,600多万人只好再侧侧身、憋憋气,再拥挤、压缩一下了----“满分无理”的论调,公然在挑战高考的区分、选拔功能!

至于“没有缺憾的作品是不存在的”,这肯定是这位教授学术研究的成果了。这倒真令我寄予期望。常识告诉我,凡属“缺憾”,总是可以弥补的,不能完全弥补,总能补上一些,缩小一点的。是不是请教授不吝赐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或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缺憾在哪里?弥补一下好吗?把我闹糊涂的还有这位教授作文命题的理想:“我一直主张出一篇短文作为材料,像小小说、寓言、童话等,这个文本是学生没有见过的、很陌生的,所有考生面对这样一个文本,然后

来解读。在这里你首先要看懂文本,然后要分析梳理,还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学生各自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高下,就在这个解读中分出来了。”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承担600万考生,不胜重负的高考作文总算见了一线曙光。可是,偏另有教授反对,反对的教授说:“学生如果在审题上没有对准命题者和阅卷者的思路,出现了偏离或者漏洞,或者在其它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被判低分,其实这不一定能反映学生原有的水平,这样对学生不公平”。也是啊,按那位教授的理想命题,写作要取决于审读文本,这有什么新鲜的吗?这不是又回归到1998年以前的“材料作文”了吗?那么究竟是在考写作,还是在考阅读?想知道后面这位反对的教授是谁吗?匪夷所思,反对的意见竟出于同一位教授的同一篇议论。

“休休,这回去也!”我们还是拨开“随意”的迷雾,走自己的路吧!让我们经由创新思维之路,把高考作文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向着满分作文的理想高度,攀登。

篇三: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创新断想(四)满分完满

作文创新断想㈣

四、满分·完满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写作能力的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在语文高考中,甚至在整个高考中,就单题而论,写作题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试题。在高考考场上,作文获得满分,是每位考生追求的理想;作文获得满分,将是考生终生铭记的光荣。“创新”思维,正是开创满分作文的必由之路。

但是,对“作文满分”,还存在一些歧见,有必要说上两句。

有一种说法是“作文无满分”。2003年初夏,《北京日报》曾发表了某大学一位教授这样一段论断:(高考)命题的随意性导致学生写作的随意性,同时导致阅卷者评分的随意性。连续几年高考作文都出现了满分现象,这是不很正常的,是这三个随意性造成的。??

笔者近年致力于探讨语文教学与备考的“自觉意识”,反对的就是“随意”行为,因此,这位教授的高论格外引起我的兴趣。读后,疑窦丛生。

作文,西京没有评出100分的,只评出20篇最高分90分的作文----那么,西京的90分,就等同北京的100分;或者,北京的100分,就等同西京的90分。再“深入浅出”一下,设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要从北京、西京各招20名新生,设若他们只考一篇作文,那么,北京20名100分的学生和西京20名90分的学生,会同样荣幸地被选中,成为教授的学生。问题原本就是这样简单。

我们再回到“随意”的话题,这位教授认为打出100分是“随意性”所致,那么,“最好的作文应该在80分至90分之间,中等的在70分左右,差的在50分到60分之间”,根据又何在呢?又有什么调查、实证的依据?依这位教授的标准,一篇“最好的作文”总要在“80分至90分之间”找一个位置,姑且算它85分吧,那么又是依据什么量出它与“没有缺憾的作品”15分,而不是14分或16分的差距?或者,再依教授的标准,最最好的作文应是90分了,它与那理想中“没有缺憾的作品”之间10分的差距,又是怎么丈量出来的?或者,再依教授的标准,中等的(作文)与最好的作文和差的(作文)之间,势必出现评分自然数列的空白,难道作文的客观,会有这样的空白吗?对不起,我都觉得自己过于挑剔了,这位教授无非是出于好意,顺口一说而已。可惜啊,教授偏偏选择了一个关于“随意”的话题,顺口一说,是不是更其“随意”呢?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评分标准,只是一把用来选拔、区分的尺子。全国600多万考生,靠这把有100个刻度的尺子来区分,每一刻度里原本已经相当密集。这可好,“出师未捷身先死”,尺子先被教授撅掉了10几20个刻度,600多万人只好再侧侧身、憋憋气,再拥挤、压缩一下了----“满分无理”的论调,公然在挑战高考的区分、选拔功能!

至于“没有缺憾的作品是不存在的”,这肯定是这位教授学术研究的成果了。这倒真令我寄予期望。常识告诉我,凡属“缺憾”,总是可以弥补的,不能完全弥补,总能补上一些,缩小一点的。是不是请教授不吝赐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或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缺憾在哪里?弥补一下好吗?

把我闹糊涂的还有这位教授作文命题的理想:“我一直主张出一篇短文作为材料,像小小说、寓言、童话等,这个文本是学生没有见过的、很陌生的,所有考生面对这样一个文本,然后来解读。在这里你首先要看懂文本,然后要分析梳理,还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学生各自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高下,就在这个解读中分出来了。”

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承担600万考生,不胜重负的高考作文总算见了一线曙光。可是,偏另有教授反对,反对的教授说:“学生如果在审题上没有对准命题者和阅卷者的思路,出现了偏离或者漏洞,或者在其它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被判低分,其实这不一定能反映学生原有的水平,这样对学生不公平”。也是啊,按那位教授的理想命题,写作要取决于审读文本,这有什么新鲜的吗?这不是又回归到1998年以

前的“材料作文”了吗?那么究竟是在考写作,还是在考阅读?想知道后面这位反对的教授是谁吗?匪夷所思,反对的意见竟出于同一位教授的同一篇议论。

“休休,这回去也!”我们还是拨开“随意”的迷雾,走自己的路吧!让我们经由创新思维之路,把高考作文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向着满分作文的理想高度,攀登。

篇四: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创新断想(四)满分完满

作文创新断想㈣

四、满分·完满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写作能力的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在语文高考中,甚至在整个高考中,就单题而论,写作题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试题。在高考考场上,作文获得满分,是每位考生追求的理想;作文获得满分,将是考生终生铭记的光荣。“创新”思维,正是开创满分作文的必由之路。

但是,对“作文满分”,还存在一些歧见,有必要说上两句。

有一种说法是“作文无满分”。2003年初夏,《北京日报》曾发表了某大学一位教授这样一段论断:(高考)命题的随意性导致学生写作的随意性,同时导致阅卷者评分的随意性。连续几年高考作文都出现了满分现象,这是不很正常的,是这三个随意性造成的。??

笔者近年致力于探讨语文教学与备考的“自觉意识”,反对的就是“随意”行为,因此,这位教授的高论格外引起我的兴趣。读后,疑窦丛生。

作文,西京没有评出100分的,只评出20篇最高分90分的作文----那么,西京的90分,就等同北京的100分;或者,北京的100分,就等同西京的90分。再“深入浅出”一下,设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要从北京、西京各招20名新生,设若他们只考一篇作文,那么,北京20名100分的学生和西京20名90分的学生,会同样荣幸地被选中,成为教授的学生。问题原本就是这样简单。

我们再回到“随意”的话题,这位教授认为打出100分是“随意性”所致,那么,“最好的作文应该在80分至90分之间,中等的在70分左右,差的在50分到60分之间”,根据又何在呢?又有什么调查、实证的依据?依这位教授的标准,一篇“最好的作文”总要在“80分至90分之间”找一个位置,姑且算它85分吧,那么又是依据什么量出它与“没有缺憾的作品”15分,而不是14分或16分的差距?或者,再依教授的标准,最最好的作文应是90分了,它与那理想中“没有缺憾的作品”之间10分的差距,又是怎么丈量出来的?或者,再依教授的标准,中等的(作文)与最好的作文和差的(作文)之间,势必出现评分自然数列的空白,难道作文的客观,会有这样的空白吗?对不起,我都觉得自己过于挑剔了,这位教授无非是出于好意,顺口一说而已。可惜啊,教授偏偏选择了一个关于“随意”的话题,顺口一说,是不是更其“随意”呢?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评分标准,只是一把用来选拔、区分的尺子。全国600多万考生,靠这把有100个刻度的尺子来区分,每一刻度里原本已经相当密集。这可好,“出师未捷身先死”,尺子先被教授撅掉了10几20个刻度,600多万人只好再侧侧身、憋憋气,再拥挤、压缩一下了----“满分无理”的论调,公然在挑战高考的区分、选拔功能!

至于“没有缺憾的作品是不存在的”,这肯定是这位教授学术研究的成果了。这倒真令我寄予期望。常识告诉我,凡属“缺憾”,总是可以弥补的,不能完全弥补,总能补上一些,缩小一点的。是不是请教授不吝赐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或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缺憾在哪里?弥补一下好吗?

把我闹糊涂的还有这位教授作文命题的理想:“我一直主张出一篇短文作为材料,像小小说、寓言、童话等,这个文本是学生没有见过的、很陌生的,所有考生面对这样一个文本,然后来解读。在这里你首先要看懂文本,然后要分析梳理,还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学生各自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高下,就在这个解读中分出来了。”

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承担600万考生,不胜重负的高考作文总算见了一线曙光。可是,偏另有教授反对,反对的教授说:“学生如果在审题上没有对准命题者和阅卷者的思路,出现了偏离或者漏洞,或者在其它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被判低分,其实这不一定能反映学生原有的水平,这样对学生不公平”。也是啊,按那位教授的理想命题,写作要取决于审读文本,这有什么新鲜的吗?这不是又回归到1998年以

前的“材料作文”了吗?那么究竟是在考写作,还是在考阅读?想知道后面这位反对的教授是谁吗?匪夷所思,反对的意见竟出于同一位教授的同一篇议论。

“休休,这回去也!”我们还是拨开“随意”的迷雾,走自己的路吧!让我们经由创新思维之路,把高考作文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向着满分作文的理想高度,攀登。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