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陶渊明对话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9:41:13 高中作文
篇一:我和陶渊明的对话
(原文)
我和陶渊明的对话
时空穿梭到大约公元400年,在庐山我和陶渊明相遇了,陶渊明很热情,邀我到她的茅屋去喝茶。
走进茅屋里,我快速扫视了一下: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透风的窗户,冰冷的床,上面铺的芦苇席,不过正值夏天,也无所谓。凌乱的板凳与陈旧的大床,摆在屋中间,屋顶之上也不过是茅草而已,长短不一的蜡烛,放在了衣柜之上,虽是如此,但墙上挂了一首诗不过两句:“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看来他是多么眷恋田园生活。但我忍不住问了一句:“陶先生,读书人那么刻苦,读书不就是为了当官吗?可是你为什么放着官不做呢?”
陶渊明提起水壶倒满了茶杯,不紧不慢地端到我桌前:“你不要以为当官就很好,官场如同战场,稍有不慎就会陷下去,再说我也不愿披着官服为了那几斗米阿谀奉承。”我坐在那里望着屋顶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是陶渊明可不知道这句名言,“陶先生,听说你很喜欢菊花,菊花和你的性格十分相似,但是你不觉得荷花更可贵吗?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话音刚落,只见陶渊明走出门外,看着他辛苦的成果一言不发,我轻轻地走到陶渊明身旁,似乎领悟到了陶渊明的感受,看着绿油油的菜,我寻找着话题,“这菜长得真好啊!”陶渊明笑了,仿佛这句话里饱含了什么。
我一直以为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强,但和陶渊明聊了这么多,
居然分不清是否应该当官了,仔细回想起来,恍然大悟:不做贪官污吏是好事,但是隐蔽山林并不是好方法,只是身在官场为国而不为钱财,这才是最好的。
(改文)
我和陶渊明的对话
时空穿梭到大约公元400年,在庐山我和陶渊明相遇了,陶渊明本来就是好客的人,邀我到他的茅屋去喝茶。
走进茅屋里,我快速扫视了一下: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透风的窗户,床上面铺的是芦苇席,不过正值秋初,也无所谓。凌乱的板凳与破旧的八仙桌,摆在屋中间,屋顶之上也不过是茅草而已,一个浑身油腻的灯盏,放在了衣柜之上,虽是如此,但墙上挂了一首诗不过两句:“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看来一直做着学文的他是多么眷恋田园生活。但我忍不住问了一句:“陶先生,读书人那么刻苦,读书不就是为了当官吗?可是你为什么放着官不做呢?”
陶渊明提起水壶倒满了茶杯,不紧不慢地端到我桌前:“孩子,你年龄还小,不要以为当官就很好,当官表面上很风光,但官场的腐败黑暗远远超出人的想象,官场如同战场,稍有不慎就会陷下去,甚至粉身碎骨,再说官场充满了小人,我也不愿披着官服为了那几斗米阿谀奉承那些人。”我坐在那里望着屋顶想起很多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渴望有一个能造福一方的清官,一时又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是陶渊明可不知道这句名言,“陶先生,听说你很喜欢菊花,菊花和你的性格十分相似,但是你不
觉得荷花更可贵吗?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陶渊明长叹一声:“唉,屈原出淤泥而不染却被流放,范蠡泛舟西湖而成富贾,文种伴勾践不得善终,司马迁说忠言而受腐刑,这样的事很多啊。”
话音刚落,只见陶渊明走出门外,看着他辛苦种下的蔬菜一言不发,我轻轻地走到陶渊明身旁,菊花在阳光下分外灿烂,田埂上篱笆边,星星点点,菜园里几个妇女边干活边笑着呼唤身边的孩子,从菜园的篱笆看过去,农民悠扬的号子传了过来,青色的南山蜿蜒伸展到远方。我似乎领悟到了陶渊明的感受,但我又想起在南山的那边,我遇见的乞讨的老人和孩子,他们等待着拯救。看着绿油油的菜,我寻找着话题,“这菜长得真好啊!这儿的人真安逸!”陶渊明随手采一朵菊花笑了,仿佛这笑里饱含了什么??,在陶渊明怡然自得的神情中,我离开了庐山。
我一直以为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强,但和陶渊明聊了这么多,看到他虽然清贫却很悠闲的田园生活,居然分不清是否应该当官了,仔细回想起来,恍然大悟:不想做贪官污吏是好事,但是隐蔽山林并不是好方法,身在官场为国为民而不为钱财,这才是最好的。
(许老师修改文)
我和陶渊明的对话
荆襄中学 张柳亭
时空穿梭到大约公元400年,在庐山我和陶渊明相遇了,陶渊明本来就是好客的人,邀我到他的茅屋去喝茶。
走进茅屋里,我快速扫视了一下: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透风
的窗户,木板床上面铺的是芦苇席,不过正值秋初,也无所谓。凌乱的板凳与破旧的八仙桌,摆在屋中间,屋顶之上也不过是茅草而已,一个浑身油腻的灯盏,放在了衣柜之上。虽是如此,但墙上挂的“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却给这简陋的小屋增色不少。看来一直做着学问的他是多么眷恋田园生活。我忍不住问了一句:“陶先生,读书人那么刻苦,十年寒窗不就是为了当官吗?可是你为什么放着官不做呢?”
陶渊明提起水壶倒满了茶杯,端到我桌前,不紧不慢地说:“孩子,你年龄还小,不要以为当官就很好。当官表面上很风光,但官场的腐败黑暗远远超出人的想象,官场如同战场,稍有不慎就会陷下去,甚至粉身碎骨。再说官场充满了小人,我也不愿披着官服为了那几斗米阿谀奉承那些人。”我坐在那里,望着屋顶,想起很多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渴望能有一个造福一方的清官;而陶渊明这样的读书人又不愿意被官场玷污。一时又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是陶渊明可不知道这句名言)。“陶先生,听说你很喜欢菊花,菊花和你的性格十分相似,但是你不觉得荷花更可贵吗?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陶渊明长叹一声:“唉,屈原一心向楚却被流放,范蠡急流勇退而流落江湖,文种辅佐勾践不得善终,司马迁说忠言而受腐刑,这样的事很多啊。”
陶渊明边说边踱出门外,我轻轻地走到陶渊明身旁。只见菊花在阳光下分外灿烂,田埂上,篱笆边,星星点点。远处菜园里,几个妇女边干活边笑着呼唤身边的孩子,农民悠扬的劳动号子传了过来,
青色的南山蜿蜒伸展到远方。我似乎领悟到了陶渊明的感受,但我更多地想起在南山的那边,我遇见的乞讨的老人和孩子,他们等待着拯救。看着绿油油的菜,我寻找着话题,“这菜长得真好啊!这儿的人真安逸!”陶渊明随手采一朵菊花笑了,仿佛这笑里包含了什么??在陶渊明怡然自得的神情中,我离开了庐山。
我一直以为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强,但和陶渊明聊了这么多,看到他虽然清贫却很悠闲的田园生活,居然分不清该入世还是出世了。仔细回想起来,恍然大悟:不想做贪官污吏固然是好事,但是隐居山林并不是好方法,身在官场为国为民而不为钱财,这才是最好的。
篇二:与陶渊明的对话
与陶渊明的对话
与陶渊明的对话
落英缤纷,桃源深处。
一个衣着朴素、气宇不凡的人,缓缓地走着。一阵风袭过,满树的桃花,飘摇着。顷刻间,摇落了一树的芳华,遍地凄凉。就像昙花盛开那么的短暂,抓不住的虚幻流浪在天上地下,剌痛着心,就那么损落了啊!伤逝。你渴望着像桃花源里的人一样,过着平静详和的生活。
但是,你好傻啊,陶渊明!
你有出众的才华、挺立的傲骨,更有想实现自己志向的远大抱负,却选择退隐;你曾多次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却不愿去奋斗,而选择退缩,渴望过着平谈的日子,我心中有了不解的疑惑!
菊花绽放,南山底下。
我穿过世事浮华,来到了南山底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好奇地回过头,见到一个身材高大却看似弱不禁风的老人,手里端着一壶美酒,与菊对饮,与菊为友,与菊为伴。他就是——陶渊明。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径直走到他的面前,望着他那历尽沧桑的脸庞:“你既然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就不要借酒消愁了,你还是安心地去归隐吧!”陶渊明笑了笑,三分的愉悦,七分的苦涩:“你以为我不想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吗?你以为我不想拯救天下苍生吗?你以为我不想拥有不畏强暴、为民做主的高尚情操吗?”
“我——陶渊明,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本想凭着自己的才华在黑暗的官场中闪现出一丝光芒,让他们那些人觉醒!但是,他们已经陷入的太深了,官场里有太多的尔虞我诈,让我也渐渐地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让我觉得眼前一片迷雾。我在尘世中翻滚了半生,我看透了官场的污秽与庸俗,正因为如此,我才选择归隐的!”
我顿时明白了,他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不能拯救天下苍生。为了自己不被污浊,才会选择归隐的。我又问:“你在归隐的日子里,你快乐吗?”
“归隐的生活,不用去看官场里的勾心斗角,即便再苦,我也觉得十分的快乐!况
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个平民百姓不都是这样生活的吗?我是一个诗人,没有他们那样强壮的身体,劳作会比较劳累,但每刻都十分的充实而快乐。没有了功名利禄的烦扰,我多了一份清净和祥和,劳作之余,欣赏自己种的菊花,品尝着自己酿的美酒,与菊对饮,与菊为友,与菊为伴,我找到了正确的人生方向!”
你用五斗米铸造了你的铮铮铁骨,用你的傲骨洗涤着世间的污浊。正因为你高尚的情操,你的美名流传百世。
梦醒了,回味着千姿百态的陶渊明。
篇三:陶渊明与高考满分作文
陶渊明与高考满分作文
陶渊明
【人物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但家庭教育很好,读了《老子》、《庄子》和“六经”。不少文、史、神话、小说等“异书”,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读的。少年时代志趣未定,或性爱丘山、委怀琴书,或志在四海,向往着胡马铁蹄下的张掖与幽州。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义熙元年(405)41岁。他因“亲老家贫”,离家为江州祭酒。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在家闲居了五、六年。晋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任刺史桓玄属吏,职务不明。曾奉命使都。隆安五年(401)他就因母丧辞职归家。晋元兴三年(404)陶渊明离家东下,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义熙元年(405),他转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8月,他出任彭泽令。在官80余日。11月,辞官回家。这一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等。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义熙二年(406)至宋元嘉四年(427)病故。归田之初,家有僮仆,虽然他和妻子也参与耕作,但劳动余闲时间较多,温饱亦无忧虑。可惜好景不长,义熙四年六月,他家遭大火,林室尽焚,宅无遗宇。此后,生活日益贫困。躬耕未废,饥寒不免。义熙七年,他移居浔阳负郭之南村,结识了不少新的邻居,其中既有共话桑麻的农民,也有共赏奇文、共赋新诗的文人。晋义熙末年,朝廷又征他为著作郎,被他拒绝。宋元嘉三年,檀道济作江州刺史,亲自到他家访问,馈以粱肉,被他挥而去之。元嘉四年冬天,终于在贫病交攻之下去世。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记》、《读山海经十三首》、《咏荆轲》、《感士不遇赋》、《与子俨等疏》等篇。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描写乡村风光与田园劳动生活,以及在此生活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理想。《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尤为世人传诵。他的诗歌,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在艺术风格上,他的诗自然真朴,言近旨遥,平淡而有思致。这些都使陶渊明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陶渊明现存文12篇,计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但是,陶渊明的诗文在南北朝并不很受重视。到了唐代,他才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元明清三代,注陶、评陶风气大开。注本、评本之多,几与注杜、评杜相埒。
【人物事略】
1、投军未成
陶渊明出生于东晋与宋刘交替的大动乱年代。从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而且性格沉稳,遇事不慌,双亲视为掌上明珠,亲自对他加以指导,在八、九岁时,就已能诵读诗书,通晓《论语》。晋废帝太和五年(公元370年),渊明6岁时,父亲陶敏被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为掾属,他和妹妹就跟随父母来到桓温征西府驻地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后来又迁往父亲所任的安成(今江西安福)太守任上,读书习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孝
武帝太元六年(公元367年) ,渊明十二岁时,父亲因操劳过度,一病不起。父亲过世后,母亲孟氏即带着渊明兄妹二人,扶丧回到了寻阳柴桑,靠仅有的一二百亩田租维持家庭生计。陶渊明在少年时代就“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常以曾祖陶侃自强不息,终于建立功勋,成为国家栋梁的事例来勉励自己,暗自发奋,努力学习。每日清晨,鸡鸣即起,习武练剑,晚上则常常秉烛夜读,直到夜半之时。到了十七八岁,已是文韬武略,多所通晓。太元七年(公元382年)渊明十八岁时,孟夫人见爱子已经长大成人,于是遵照先夫临终遗言,命渊明北上广陵,前去投奔陶敏生前的挚友谢玄。
谢玄其时正担任兖州刺史要职。当年渊明父亲陶敏被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为掾属时,谢玄也被桓温召入幕府,二人性格相合,互相倾慕,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时隔不久遂成莫逆之交。渊明按照父亲的遗愿,千里迢迢来到广陵,受到了谢玄的热情款待和欢迎,让他先与其子谢焕一起读书习武,准备过段时间正式聘请他到自己军中帮助参谋军事。不料,时过一个多月,突然接到家中来信,说母体欠安,嘱其速回。渊明还来不及接受军中任职,就告别了谢玄一家,踏上了回乡的路途,这一别竟成了陶渊明的终生遗憾。太元十年(公元385年) 八月,陶渊明接到了谢焕的来信,报知其父谢玄因招致当时专权的皇族会稽王司马道子等人的猜忌和攻击,抑郁成疾,溘然长世。这一天他大声地吟咏起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吟后,他大碗喝酒,以酒浇愁。从此渊明再也离不开酒了,只要一天不喝他就感到四肢无力,浑身不自在,而且每次喝酒总是一醉方休,有时家中无酒,但凡亲朋邻居相邀,他也都欣然前往,大醉方回。醉后,他就坐在宅树之下或吟诗作赋,或放声长啸,以慢慢化解心中的怨愤,常年如此,遂成癖好。这就是陶渊明第一次投军未成,转而嗜酒的一段经历。
2、东园菊圃
陶渊明原藉鄱阳人,西晋平吴之后,迁徒到庐江的浔阳 (时治江北古兰城,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后来由于曾祖陶侃在平定杜韬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被朝廷封为柴桑县候,食邑四千户,于是将家迁到了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从此陶氏世代居此,享名远近。陶氏旧宅,在柴桑城西五里之处,地名上京里。陶宅正门的东侧大约十丈以外是一个有着数亩水面的大池塘,池塘靠近住宅的一边有一棵青松和五棵合抱的倒垂杨柳,前方则是一片平整的农田。这五棵垂柳本为渊明父亲陶敏年轻时所栽,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长得枝繁叶茂,浓荫蔽地。陶渊明从第一次投军未成,从广陵回到上京里后,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可他仍然没有找到出仕的机会,为了排解心中的烦闷,他在柳树下修整出七八丈见方的平地,安置了一张石桌,外加几张石凳,每每晨曦初出,斜阳将倾,他总爱在此闲坐,或观赏景致,或开卷读书,或即兴赋诗,或弹琴抒情。一天因好友庞遵来访称为“五柳先生”,从此渊明就自号“五柳先生”。
东园菊圃始建于渊明前妻陈氏逝世之后。渊明的前妻陈氏,知书达礼,温柔贤淑,而且肤色白皙,面貌姣美。他与渊明结婚六年,育有四子(其中有一对双胞胎),由于生育过密,加之平日操劳过度,身体虚弱不堪而早逝。中年丧妻的陶渊明,悲痛得几乎难以自制,他迈着沉重的步履,漫无目的地来到东园。秋意已经很浓,一阵西风吹来,使他感到了些许寒意,他下意识地走到青松之下,猛然间,他见西侧院墙的一角,有一棵盛开的菊花,花枝上缀着三、四朵硕大的花朵,几只色白背青的凤蝶正在花朵周围飞舞盘旋,菊花与飞蝶,相映成趣,组成了一幅颇为自然和谐的图案。这景象使他想起了前妻。从此,陶渊明迷上了菊花,在东园辟了个花圃,专门用来栽培菊花。凡经过渊明亲手莳弄过的菊花,株株壮健,枝枝挺拨,花色艳丽,更奇妙的是一般菊花通常是春生夏长,秋季开花,而渊明的菊圃之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菊花在盛开,一茬接着一茬,可以说是常盛不衰,四季如秋。每当秋风一起,东园中的菊花竞相开放,花朵黄白相间,青红错杂,引得满园蜂蝶纷飞。一些倾慕者又给渊明加了一个雅号,尊称他为“菊仙”,也有人暗地里称他为“菊痴”。
3、三出三归
太元18年(公元393年) ,陶渊明时年已经29岁,受江洲刺史王凝之之聘,担任了洲府别驾祭酒。王凝聘用陶渊明的用意并非看重他的才能,以治理好江洲的事务,而是将他当成一块金字招牌,想利用他的声名以抬高自己的威望,从而博得求贤若渴的美誉。所以,陶渊明名义上虽然是洲府的首席幕僚,实际并未握有实权,更使他不能容忍的是,王凝之还诱迫他参加五斗米道,陶渊明执意不从,只勉强度过了一个多月,就自愿离任。
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 ,庞遵带着荆洲刺史桓玄的亲笔信,来到上京里,礼聘渊明到桓玄军中任职。在庞遵的再三劝说下,在荆洲府地江陵,陶渊明接受了桓玄任命他为军府参军,并在这里供职一年多时间。后来由于上京面见堂叔,通过分析桓玄的篡权野心,使他认识到屈身桓玄,有悖他复兴晋室、重正朝纲的愿望,而恰在这时,又传来了老母病逝的噩耗,于是他递上辞呈,迅即回到了家乡上京里。
元兴三年(公元404年) ,建威将军、江洲刺史刘敬宣突然来访,他带来了驻扎建康城北石头城的镇军将军、南徐洲刺史、八洲都督刘裕的亲笔信,礼聘陶渊明到京就职。在担任了几个月镇军参军之后,他又被派回到寻阳,担任了刘敬宣的建威参军,成了刘敬宣可以信任和出谋划策的得力助手,时间有2年多。晋安帝义熙元年二月,刘敬宣被免去宣江洲刺史前,任命渊明为彭泽县令。一个月后,渊明辞别家人,来到了彭泽做了八十多天的县令,后来由于督邮发难,愤然挂印彭泽,回乡隐居。
4、彭泽挂印
当时彭泽县,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一般农民的负担大大增加,农民们不愿意更多的拥有土地。一些荒芜的山林沼泽地也无人愿意开垦,甚至有的农户还将一些贫瘠的土地丢弃,抛荒不种。二是隐匿人口情况严重,出现了在藉人口远远少于实际人口的怪现象,导致了政府税收减少,官府负担转嫁到了普通农民身上。面临这种情况,陶渊明上任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查户口。
清查户口在彭泽县已有十几年没有开展过了,原因是前几任的地方官员,有的不深入民间探访民情,对其中内情不甚了解,故而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有的是看出了问题,也抓了,但由于种种干扰而中途夭折。其主要干扰者有两种人,一是财大气粗的大地主,因为有钱,就用钱贿赂清查的衙役,帮他们隐瞒人口;二是当地的土豪劣绅,或与执法人员胡搅蛮缠,使其无法清查,或利用家族中有人在洲衙做官,以势压人,使清查人员不敢进行正常工作,只是象征性的登记完事。例如城北的何泰,有良田数百顷,家中成年奴仆有几百人。因为何泰的弟弟何隆长期担任寻阳郡的郡丞,是太守的副职,所以历任县令都对何家格外优待,只登记在藉男丁20名,与实际数字悬殊很大。所以其它大地主也效而仿之,清查人口工作只能半途而废。而陶渊明在这次清查人口工作中,却是“擒贼先擒王”,敢啃硬骨头,第一下子就从何家开刀,他通过突然拜会何泰,带领衙役进何府,当场责成何泰管家拿出花名册,逐一核对,共查出何泰家隐瞒成年男丁200余名,一举震动了全县,仅半个月的时间就清查出被财主豪绅隐瞒的成年男丁3000多名。初战告捷之后,他又布告周知各地,宣布从次年开始,每个成年男丁所缴纳的税米由原来的五石减少为三石,县民齐声欢呼,纷纷赞扬新县令的英明和爱民如子的美德。而陶渊明就因为这次清查户口,得罪了寻阳郡丞何隆。何隆为出胸中一口恶气,便设计利用督邮刘云的手去惩戒陶渊明。
5、东流艺菊
东流,在东晋时是隶属彭泽的一个黄菊乡,因邑中土地遍开菊花而得名。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时,在清查过城北何泰家户口后,又获知黄菊乡有七户大地主,雇佣农工开垦七里湖的湖田,其中有很多男丁未报户口,据说都是眼睛看着何泰,现在何泰问题解决了,渊明带着衙役从彭泽乘船到东流,督促办理登记事项。陶渊明早闻东流的菊花远近闻名,而过去几次乘船到建康路过这里,都因公务紧急,未能登岸观尝。这次他登上江岸,放眼望去,牛头山上满目皆菊,黄澄澄,金灿灿的一片,空气中也氤氲着浓郁的清香。陶渊明爱菊成癖,见了
这一片菊海,竟高兴得像小孩一样,在菊丛中穿行奔跑,又喊衙役将随身带来的酒拿来,坐在一块山岩上,边渴酒边赏菊,乐不开支,简直到了忘我的程度。衙役见此,悄悄把乡长叫来牛头山,乡长见过彭县令,请他到乡中议事。陶渊明边渴酒边说:“好一片黄菊啊!”他一望,江边有座凉亭正好在牛头山尽头,就说:“你去把那几位财主领到亭子上来,我与他们谈谈登记户口的事。”乡长诺诺而去,不一会七个大财主都来了,见县令亲自驾到,事先又听说何泰家也核实了人口,就一五一十将隐瞒的户口如实上报了。 这次到东流,陶渊明又查出隐瞒人口500多人。清查户口工作告一段落,渊明感到浑身一阵轻松,心中好不高兴。从此他一有闲空,就到东流赏菊,并发动衙役砌石为墙,辟了一块菊圃,自己荷锄植菊,用瓦罐从江中吸水浇菊,渐渐与东流的名人雅士熟悉了,常常在一起饮酒赋诗,乐不思返。陶渊明从东流艺菊中,进一步得到了启发,悟到了人生真谛,促使他最终下了归隐田园的决心。因此,东流也可以称得上是陶渊明仕途中的最后一站,也是他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地方。
6、改名陶潜
渊明彭泽挂印,后被新任江洲刺史何无忌知道,大为恼火,立即派人把浔阳太守传去,命令他罢免了刘云督邮的职务,第二年春天,又派人到上京里,希望渊明继续担任彭泽县令,或是由他自己在江洲境内另外选择一个新的县赴任。但都被渊明婉言谢绝了。然而,何隆、刘云这帮小人,却贼心不死,伺机报复,义熙四年(公元408年) 六月中旬,他们雇请帮凶,潜入上京里,一把火烧毁了陶氏旧宅,逼得渊明将家迁往西庐,以避开何隆和刘云的纠缠,也避开了随之而来的一场残酷的战争,直到战争过后,他又在南里建了十几间房子,重新定居下来。
义熙九年(公元413年) ,刘裕在平定叛乱,统掌朝政之后,派遣专使来到寻阳,以东晋政府名义,征命陶渊明等庐山三隐士入京,担任著作郎之职,陶渊明以身体不适为由,婉言谢绝了。义熙11年(公元415年),刘裕又派渊明好友庞遵回乡说服渊明出仕,又一次被渊明谢绝。接着江洲刺史王弘又传出请其出山和有意结识的信息,而渊明却利用遍游庐山的时间差,躲开了王弘的造访。在刘裕篡权称帝时,陶渊明终于发出了冲天之怒,他的曾祖父为之付出毕生精力,自己多年来一直梦寐以求为之竭力的晋王朝从此在历史上彻底消失了。它的灭亡,带走了渊明的最后一点梦想和希望,他想痛痛快快大哭一场,却欲哭无泪,他想对着苍天大喊,却无法喊出声音,他紧闭双目,静静地坐着,像是一个痴呆者。第二天一早,就向家人和村人宣布,从今开始,改名陶潜,拒绝任何官方来往。
7、无弦琴
陶渊明好琴而不谙音律,在家中备有“素琴”一张。这素琴与唐朝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所称“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之“素琴”并非一种。刘之素琴应指“素雅之琴”,或作“不奏尘俗之音”解。但既可“调”,则是应有琴弦的。而陶渊明的“素琴”是一张“无弦琴”,即仅有其形而不能发其音者。然而陶渊明却常常独自在家“抚琴自娱”,煞有介事而又自得其乐。每当朋友们携琴饮酒聚会时,他更是要取出无弦琴和着大家的琴声作抚弄状,十分悠然自得。别人甚为不解,而陶渊明却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张随《无弦琴赋》:“陶先生解印彭泽??适性者以琴,怡神者以酒。酒兮无量,琴也无弦。”宋祁《无弦琴赋》:“欲琴理之常在,宜弦声之一空。隐六律于自然,视之不见;备五音于无响,乐在其中。”“琴翁之意不在弦”,“琴虽无弦意有余”,其高士雅风,可谓超凡脱俗,故为后人所传颂、景仰。
8、教写作
一天,一少年向大诗人陶渊明求教写诗作文有没有什么妙法。
陶渊明一听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天下文章哪有妙法可言?想得太天真了!”他又补充说:“写诗作文 和学习其他知识一样,绝无妙法可寻,只有一条办法,那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拉着少年来到自己亲手耕种的那块稻田旁边,指着已经长到一尺多高的禾苗说:“你蹲在这棵禾苗旁,仔细瞧瞧,看它是不是在一点一点地长高?”
少年对陶渊明说:“我看不到它正在生长!”
陶渊明没有马上回答,反问道:“真没见长吗?那么,春天只是稻芽,现在怎么就变得一尺多高呢?”
少年无话回答。陶渊明进一步说:“田里的禾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可是长得很慢,在短的时间内是看不到的。学习写作也是这样,需一天一天地进步,一点一滴地积累。这进步,这积累,甚至连自己也觉察不出来。但只要持之以恒,勤学不止,勤写不已,写作经验便会越积越多,文章也会越写越好。‘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接着,陶渊明又领着那少年来到溪边,指着溪边的那块磨刀石问:“为什么会出现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
少年回答说:“是刀刃磨损的。”
“那你可曾见过,是哪一次磨损的呢?”
少年摇摇头回答:“不曾见过。”陶渊明又说:“这是农民们天天在上面磨镰,磨锄,日久天长,年复一年磨损的,并非一次磨的呀!”他又接着说:“通过这块磨刀石,我们又可以悟出另一个道理:‘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练习写文章如果写写停停,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退步!”
少年得到陶渊明的指教,恍然大悟,连忙上前叩头再拜说:“多谢先生指教,小辈一定牢牢记住,不忘勤学苦练,不再妄想寻求什么灵丹妙法了。”
【名家点评】
1、李白《戏赠郑溧阳》:“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2、苏轼《与苏辙书》:“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3、辛弃疾《贺新郎》:“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4、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5、元好问《论诗绝句》:“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6、鲁迅:“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7、梁启超:“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素材运用】
1、话题“自我”:即使世俗的围墙挡住你万丈豪情,但挡不住你铿锵的步伐。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云伴着坎坷,来到美丽的桃花源;风雨带着憧憬,来到清幽的山涧;万丈红光透过云雾,照射在晋代的山乡小巷??做真正的自我,不为五斗米折腰,你放弃了污浊尘世和荣华富贵,只为做真正的自我,远离勾心斗角的官场。江岸边,菊花旁,你陶然其间,这是飘逸洒脱,这是自由不羁。快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出自2006年高考全国卷一满分作文《做真正的自我》)
2、话题“距离”:周敦颐有诗文:“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中国人关于距离美的含蓄表达。难道称不上精吗?绝世的美人难道非要放大到毛孔可见才看得见美?五彩的油画难道必须被肢解为一块块的色斑才能体味?精妙的诗句一定要把一个字扩成一段话才能欣赏?这个世界已经够烦琐了,一定要将细节一一展现吗?滚滚红尘,不尽爱恨情愁,芸芸众生,谁能乘云归去?与其在世间滚打,不若畅饮山巅,共红日沉浮。南山下的名菊,映着一张沧桑而同样有花般笑容的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污浊的尘世,无尽的诱惑,金钱、爵位、
篇四:陶渊明作文素材
陶渊明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归园,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一)高考作文优秀片段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2.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3.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4.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5.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6.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
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7.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
8.背负了太多岁月的阴影,真的让他好累。沉溺于过去,也必将让他丧失了现在和未来,于是,他选择了离开。酣眠的午夜,他一个人,随着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乡的小船。月光还是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他的衣袖随风飘摇,但此时,他却拥有几分坦然,几分欢喜。全新的生活随着初升的太阳,就要开始了,他与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归享受着田园之乐,他与他们一起品尝着粗茶淡饭,享受着那一分简单无忧的友情以及难得的亲情。(这段小文为我们点染了陶渊明的远离官场的轻松、归途之乐和田园之致,在叙述中不乏精美、自然的语言点缀。)
9.小船在水面轻轻摇荡、漂浮着,微风飘飘柔柔地吹拂我的衣衫,轻轻暧暧地爱抚我的面颊,踏着山雀的歌韵,我醉饮船前船后的山泉。青山回响着船桨的激水,将我所有的乡愁揉碎。眼前是一帧浓浓淡淡的黑白照片,两岸静卧的野草是它的背景。我倾听鸟的对唱,虫的独吟。阳光斜洒,洒满我回家的路。远远的,能看见那个宁静而温馨的茅屋,笼罩在淡烟里,飘渺虚无??(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最好体现的作品。那种无忧的恬淡如闲适的中国画,一缕一缕向我们走来,小船、微风、歌韵、阳光组合成了一幅似静又动的画面。陶渊明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我们才知道,距离我们那么遥远的五柳先生竟是这样的洒脱、无羁。)
10.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陶渊明大约是很寂寞的,把他引为知己者应该已经很少。人们要关心收入、职称、住房,关心孩子的学习、就业、婚姻,关心上司的意图甚至神情,关心自己的仕途升迁??心被各种现实问题塞满的现代人,哪里有闲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样去观松赏菊,引酒赋诗呢?特别是在某些以所谓弘道济世、气干青云自诩的人的心中,这“中国第一大隐”官场失意便避世无为的态度更让他们不屑,比起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来,那不啻有霄壤之别。
11.我们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穿越时间隧道,在陶渊明的南野田园中飘荡,与寂寞的诗魂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且让我们想像一下陶夫子归家时的情景。宽袍大袖,迎着轻爽的河风,立于船头的陶公,在这样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居。他的神态是那样的幸福、轻松、安详、超脱,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呢!
12.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要做到这一个真字,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随波逐流之间,在现实利益和神圣价值发生冲突时,选择的天平最终将偏向哪一端?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问题。“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现代人,守住内心的寂寞,别让心灵蒙尘,因为寂寞是一种美丽,寂寞使人诗意地安居!
(二)写陶渊明的对联。昔我曾眠三径菊;今谁又抱一山诗?
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
(三)重点人物素材陶渊明在各种话题中的灵活应用
上帝的账单:站在历史的河畔,漫瞅那一道道鸿梁,翻阅素养的楷模: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而不悔;霸王泪洒江东岸,一瞬成鬼雄;虞姬心随项王去,化作矛尖花;张骞扶着驼铃走,一心向天山;卫将军旌旗飞舞,奔向大沙漠;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能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与采菊;唐太宗载舟为民,创贞观之治;南唐后主伴寂寥,佳作不间断;康熙帝英明神武,亘古永铭记??回眸历史沧桑,掩卷长思,荡气回肠。三分啸成剑气,无处不散发着素养的光芒。
穷则独善其身:因为我知道,中国的文人总是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犹豫、徘徊。苏子想到了出世,就会增加犹豫与徘徊的痛苦。你想那陶渊明,我从来都质疑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来都质疑于他的“欲辩已忘言”,我总想在那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后面,加上一句,你会不为六斗米折腰吗?六斗不够,八斗呢?这总是有种酸溜溜的意味。我所钟爱的苏子啊!你怎能以此为效呢?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晋陶渊明,大家是顶熟悉的了,他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而不黑的代表,在官场腐朽,民怨载道的封建社会里,陶渊明能自守清节、出而不染,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同志在未参加革命之前,也是“军阀”出身,但他也能入能出,不忘高风亮节,而始终为中国革命事业奔走不息,亦为当世万流景仰。由此可见,近墨者完全可以不黑甚而至于更红。
镜:镜乃一种品格,既然是品格,则有高尚与低劣之分。陶渊明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自尊;李白选择“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自强;苏轼选择“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豁达。他们各有所爱的“镜”,他们各自选择自己所坚持的秉性。然而选择“低劣镜”的人亦有之,“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太宰嚭便在吴王面前为越国求情,是奸臣,是越国的叛徒;“张昌宗恐太后—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私议”,是小人的行为,是遭人唾弃的国贼。然人各有“志”,我们无法改变他人对镜子品格的选择。
走近陶渊明
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以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题记
夕阳西下,留下一片执著的余辉也渐渐隐去,皎洁的月光升上枝头,落在书页,泻在笔尖,日复一日的循环使生活变得不像样子,天地间的真善美都消失了吗?无奈的回响又一圈圈的荡漾开去,投入历史的波流激起阵阵涟漪??
竹篱密密,杨柳依依,烟云舒展,菊点宁静。您就居于这里。每日耕田,饮酒,吟诗,享乐,无时无刻不在表露着您的真,真性情,真言语,生活中要想做到这样一个“真”字倒还是真需要些勇气与智慧。您在随波逐流与矢志不移之间终是选择了您的真理:宁静,和谐。在政治权利沉重,却又无比黑暗的时候,您硬是放弃了不易得来的彭泽县令,归隐田园,您带着与众不同的清新与旷达,寻回一方心灵净土。这是您的生活,您的追求,滚滚红尘的阵阵厮杀,只不过是您窗前的一阵风.一串雨罢了。在最昏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阳光。这就无愧于您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清明!
现在您的生活已经很接近于您的理想了:在这个远离尘世的村落,每日的耕田劳作,自得其乐,又有香菊清酒于您相伴,那高洁品行的菊花不正如您吗?祥和幽静,纤尘不染。那诠释情怀的酒不也是您的最爱吗?与生和谐,远离凡尘。伴着它们,您可以真真正正地享受生活。
您的生活抑或说您的归宿就是归隐,那是最清逸.最高上.最自由的人生,那也是您的人生。做一个无忧无虑.心地向善.智慧而又快乐的老人,您一生无憾。因为您的心界即是幽静的,高洁的,政事的污浊必定无法搅扰您的生之和谐。
面对南山,您似乎彻底忘记了那些不快,选择了坦然淡泊的心态。您可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自己心境的了解与共鸣才是真正的天籁之声,琴上无弦又何妨?您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己生活闲适,而不必“心为行役”,自然游目骋怀,参透自然。
您告诉我,在污浊社会也不能随波逐流;您告诉我,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您告诉我,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做那个自然.完整的自己;您告诉我,“真”,永生不灭??
仿佛是灵魂回到内心,我猛地惊醒,窗外还是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而我心中,却多了几分坦然,几分宁静??
隐者颂
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引两怀清风,拂醒南山的曙光\穿过东篱的栏栅,你认清斗米中的昏浊\背负荷月的草锄,你遗忘沾露后的衣裳\踏着落英缤纷,你寻寻觅觅桃源梦境\追着尧舜足迹,你隐隐匿匿南山菊影\没了罗绮华服,你披起晚霞织就的布衣更显高贵\没了轻车香马,你踩着泪光延伸的路途更觉舒畅\勇于放弃\敢于清高\于是你笑了,笑声中你双眸闪亮,眼神滑过一丝哀伤\隐者,不就是一个隐匿疼痛,愿意被遗忘的勇者吗
舞一曲淡泊,遗万世芬芳
一位老者,在落英缤纷的桃源深处,用人生舞着一曲淡泊,却在进退间遗万世芬芳。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无奈望着家徒四壁,望着操劳的妻,望着渴求的儿,迫于生活,他怀抱满腹经纶,依依惜别了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奔走仕途??
他曾在满朝文武勾心斗角的风口浪尖,舞着一曲对名利地位的淡泊,以坚守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遗万世的芬芳。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愤怒地望着钱财万贯,望着昏暗的官场,望着佳肴美人的颓废,迫于不满,他怀抱满心厌恶,毅然告别了江城的深府,江城的大殿,上任参军??
他曾在市俗纷乱歌舞升平的纸醉金迷里,舞着一曲对荣华享乐的淡泊,以轻蔑的步伐,踏出桀傲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满足地望着春色满园,望着倦飞知返的鸟,望着涓涓细流的泉,为免于玷污,他怀抱满心悔恨,匆匆回到了故乡的田园,故乡的山水,远离尘市??
他曾在硕果累累田间丰收的满目金色中,舞着对谷物满仓的淡泊,以轻盈的步伐,踏出悠然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
“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一位老者感慨着,田园都将荒芜了,以心为形役的自己怎能不归?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一位老者决然脱掉华丽的官袍,那些华丽如何比得上朴素?那些贪图如何比得上淡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位老者就这样断绝了世俗,归居田园,以山为钵,以水为酒,饮着归真返璞,饮尽一生。
历史的诗坛多少次风起云涌,诗坛的天空多少次云卷云舒,天空又多少次变幻无穷??
篇五:对话 作文
对话
于南山下,与陶渊明对话,体验 “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自得;于汨罗江畔,与屈原对话,感悟“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尚情操 。
南山。阳光普照,菊花遍野。我与陶渊明一起采菊。天苍苍野茫茫,似乎只有我们两个人,只有我们两个无忧无虑,悠然自得,品味着大自然的宁静。与陶渊明对话,心也宁静,思也纯洁 。
汨罗江。乌云惨淡,波涛汹涌。我与屈原对话。他告诉我“举世混浊”他要独清,“众人皆醉”他要独醒。大厦已倾,我无力挽住他的去志更坚。我知道,人要有自己的志向,更要遵守本心,不与世俗同流。
与陶渊明、屈原对话,我铭记于心:做人要淡泊名利,遵守本心;要有高尚情操 ,不受世俗迷惑 。
东方已白,我来到新世界。这里交通四通八达,车辆行人行色匆匆。他们来不及停留,一切都在快步运转 。
我与一品牌的企业家对话。“您的追求是什么?”企业家一字千钧:“利!”仅此一字而已,我已洞察这个所谓“成功人士”的人生价值所想向。他“利”字当先,竟全然忘却“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了吗?我黯然神伤。
这时,一位叫吴菊萍的女士来到我身边。我问她为什么要救那个非亲非故的孩子。她回答得很淡然:珍视生命,是谁都会这样做的。与她对话,阳光一般温暖。我知道,世界不只是黑暗的,人间处处都有道德散发的光芒。这光芒就是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
与古人对话,我体会到保持一颗淡泊的心才能超脱庸俗,生活才会摇曳芬芳;与现代人对话,我知道,要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生活下去,不许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秉承传统美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多与他人对话,使自己的心灵更纯洁,品德更高尚,生活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对话
燕子对鸣,才能微雨双归;鸳鸯互啼,才能相对浴衣;母牛长哞,才能母子相依。而苍狼厉嗥,才能唤来群狼共御敌;雄鹰尖唳,才能威慑敌胆所猎无失。如果你在人群里失去对话(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与陶渊明对话作文),无可奈何地沉默,那你就是可怜的“落花人独立”。要了解要沟通就需要对话。
袅袅的樟香夹杂着古琴不停的回响。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对话无
须太多言语,几声音符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你懂,我亦懂。深不见底的桃花潭河光幽幽,王伦踏歌,李白留赠。对话无须太多言语,几句诗词,传达了我对你的情意,你懂,我亦懂。
对话在朋友的沟通中,是浪漫神奇的友谊桥;在师生的沟通中,是坚实耐用的阶梯;在父子的沟通中,是朴实无华的船桨。对话是友谊的助推剂,是关爱的爆发器,是亲情的黏合剂!
如果你用对了,对话就是出征将士的倚天长剑,就是匕首,就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杀手锏。对话,让苏秦联合六国,使强秦心惊胆战;对话,让诸葛亮说服东吴,使八十三万曹军葬身火海;是=话,让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一鸣惊人,使亚非各国对中国刮目相看。对话化解争端,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对话赢得和谐,鲜花掌声永远胜过冷漠无情。
如果人人都不正确使用对话,难以想像地球将是怎样一个糟糕的世界,人的心灵是怎样荒芜的一片沙漠。那样的世界,是失去摩天大楼,失去良田好稻,失去四大发明,失去现代文明,失去古代辉煌的洪荒社会。那样的心灵,是失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共鸣,失去“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震撼,失去“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赞赏,失去“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贞,失去“生死契约,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动情的不毛沙漠。对话是何等的重要!
人与人对话,矛盾隔阂涣然冰释;国与国对话,对抗硝烟皆化干戈为玉帛。
有一座桥,连接着希望与辉煌;有一种智慧,化解了矛盾与战争。
它就是对话!
对话
在梦里,我与诺曼底的海岸对话。
她问我:“还记得那个战火照亮黑夜的日子吗?”“怎么不记得。那天凌晨,百万士兵从这个海岸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改变了战争的走向。记得,那是值得纪念的一天。”我说 。
她说:“你看看身后的墓碑,那是多少年轻的灵魂客居他乡。”我回头望去,草地上一个个竖起的白色十字架,好像一群正在吃草的羊。这里没有游人,没有颂歌,没有鲜花,只有斑驳的树影为墓碑镶上花边,只有清冷的海风与墓碑私语,只有澎湃的海浪似是唱响的思乡曲。
她说:“那一块块墓碑下面,沉睡着一个个为战争牺牲的战士。还记得他们被送到这里时年轻的模样,真可惜这副模样却被永远
定格。”“是啊,是战争让他们面朝大海,却看不到春暖花开。”
她说:“还记得八年前的那个六月,那是我一生中最骄傲的时刻。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知道,那是世人在表达他们的敬意。”
我也记得,2004年的6月6日,那是诺曼底登陆六十年纪念日。一群步履蹒跚的老兵迎着法兰西六月海风慢慢走来,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军乐曲奏响了,礼炮鸣响了,女王站起来了,总统站起来了,从全世界赶来的人都站起来了。闪光灯对准这些老人,欢呼声朝向这些老人,掌声送给这些老人——那一刻,他们热泪盈眶。
她继续说:“然而,再多的敬意又能怎样?那些年轻的生命已经凋零,那些年迈的生命已经承受了莫大的痛苦。”“是啊,再崇高的定义也比不上生命本身更有诗意。我们在折下橄榄枝的时候,却已经对它造成了伤害。”我说。
她说:“战争让一部分被纪念,却让更多的人被遗忘,逝去的人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活下来的人成为了深受重创后的英雄,他们付出的又岂是所得到的能来衡量?”我想起了奥斯维辛,曾经的人间地狱,如今却成为旅游胜地。全世界的游客涌向哪里,他们是去悼念死者,还是去满足好奇?那里的导游,是怀着沉重的心情讲述历史,还是怀着麻木的心态只为挣钱?
我说:“无论是被遗忘还是纪念,无论是默默无名还是彪炳千古,这都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因为战争,这种伤害无法避免。”
醒来,听到新闻中说道:“近日,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动荡 ,许多国家发生小规模武装战争??”
我想起了她说的最后一句话:“要和平,不要战争!”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