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我儿是朵奇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1:19:46 字数作文
我儿是朵奇葩字数作文

篇一:看我的儿子是奇葩

看《我的儿子是奇葩》心得

首先,不要馓慌,因为这跟借高利贷一样,若果你借高利贷那么你还的钱会越来越多 撒慌也一样,如果你想瞒住这个谎言,就必须撒一个更大的来掩盖他,你不是亚里士 多德,所以谎言迟早是要穿帮的,与其这样还不如坦白,实话实说。

有这样一种可能,就如同孙妙雪爱上江波一样,明明是不熟的人但江波有着对工作的 直着,对兄弟的忠诚,信赖。最重要的一点,当他知道被孙妙雪宰(吃贵餐)时,时 显出如无其事,虽然是吃饭贵点,但是也没什么,在这种豪爽女生面前低调,或许是 他的毫不在乎的心态这种生活方式获得了妙雪的芳心

当一个东西有竞争力时,才能体现出它的珍贵,好的东西固然是多人竞争,但多人竞 争后的东西,赢得一方才会更加的珍惜,何花同时被两个男人爱着,他们之间的斗争 越激烈那么胜利的不管是谁荷花的日子都不会太难过。有竞争的东西发能激发人的潜 质能够用细的去对待他当得到的时候才会更加的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不一定失去 了才懂得珍惜,当你认真、用心去做时那他就会被赋予额外的价值,你会更加的珍惜 保护、呵护她的。

篇二:让汉字这朵奇葩开得更加绚丽

让汉字这朵奇葩开得更加绚丽

摘 要:汉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中国的汉字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存在着难认、难写等问题。无论是识字的儿童,还是学有所长的成年人,都难免写错别字。作为教师,有责任去教育学生认识正确使用汉字的重要性,明白一些产生错别字的原因,养成正确使用汉字的习惯。本人从平时的积累探索中,找到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错别字;门框;分类;口诀;巩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2-222-01

汉字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份非常重要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但是目前,文字使用之混乱,令人担忧。仙湖路上一家服饰店店牌,把“一网情深”改成了“衣网情深”。里坂村口一家理发店店牌,把“胡思乱想”改成了“胡丝乱想”。

大到社会,小到学校。我们学校是城乡结合的郊区学校,外来民工子女占到了全校学生的三分之一,流动性大。再加上学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成绩不是很理想,写错别字的人更是比比皆是。每天批改学生们的作业,错别字的现象让人忧心。下面是几则学生作业的摘录:

1、体育委员报(抱)着球,用熟练的技巧躲过对方的攻击,把球运到蓝(篮)球架下??

2、经过这件事后,爸爸不在(再)骂我了,我也能体谅父母的苦

心,因为我以(已)经长大了??

3、妈妈的嘴角右上方有一颗黑志(痣),浓浓的眉毛下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显出忧郁的样子,但不管怎样,她深遂(邃)的目光中仍然有一份慈爱??

错别字的存在,不仅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而且对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带来极大的障碍。试想,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答出来的卷面题错别字连篇,那么他的阅读、写作水平也高不了多少。针对这种情况,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找到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门框正字法

“框”,即凡是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教师先把错别字圈出来,然后在该行旁边空白的地方画上一个“冂”,督促学生自己去订正,并把更正的字写在“冂”里。如果更正正确了,教师就在“冂”的下面画上一条横线,把“冂”关起来,变成“□”,就像把门关上一样。如果更正还是错误,那么教师就不要画上下面那一条横线,让学生继续去订正,直到正确为止。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学生的正字意识,提高学生书写的正确率,而且,在更正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通过查字典等途径找到正确的字,可以起到强化的作用,比起那种教师辛辛苦苦的帮学生改正错别字,学生却从不过目的教学方式,这种方法实际且有效。

二、分类辨字法

1、根据字音记字形

如,“琴”字,学生往往把下面部分写成“令”,有时候写错了也

没发觉。根据这一点,我进行了归纳:“今—令”,从“令”字的读音,如:邻lín、冷lěng、怜lián等,它们的声母却几乎全是“l”,而从“今” 字的读音,声母就多样化了,如:念niàn、琴qín、含hán等,所以,在写的时候,只要在脑中想着,声母非“l”的字不加点,这样,就不必为到底该不该加一点而烦恼了,从而也可以提高书写的正确率。

2、根据字义记字形

如:“亻”旁多与人有关;“讠”旁的字多与说话有关;“艹”旁的字多与花草有关;“扌”旁的字多与手有关;“口”旁的字多与嘴有关;“犭”旁的字多与兽类有关;“饣”旁的字多与粮食有关;“忄”旁的字多与心情有关等等。如有人经常把“袖”写成了“衤”,就可以抓住偏旁的含义,因为“衤”旁的字多与衣物有关,袖子是衣服的一部分,就不会把“袖”写成“礻”了。

三、口诀记字法

有些字,笔画较多,比较难写,学生往往只记得一部分,忘了另一部分,这时候,给这些字编个口诀,就容易记住了。如:“赢”字,笔画较多,我们可以把它拆开来,拆成“亡、口、月、贝、凡”等几个简单的部件,这样记忆就比较容易了。

又如:在写“溪”这个字的时候,学生往往把下面的“大”字写成“小”字,针对这种现在,我给“溪”字变了一个口诀,“三点水,撇一撇,三只麻雀歇一歇,奇古怪,奇古怪,下面一个八脚大”,学生遇到这个字的时候,想起这句口诀,就不太会写错了。

四、车轮巩固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在教学中不管我们运用多少方法,最重要的还是及时复习。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有先快后慢的规律,复习必须及时,不要等已经遗忘了才复习。及时复习比不及时复习要节约成倍的时间。因此,每学一些生字后,我们都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我觉得车轮式的复习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巩固办法。实验证明,一般一个字平均练习3次,在默写中就足以使错误率降低到7%以下,与练习抄8遍的效果基本相同。可以以一周,一个月,一个单元为单位一轮一轮进行巩固复习。下周复习上周的,下个月复习上个月的,一个单元教完了,就把整个单元的字复习一次,经过三轮的复习,能大大减少学生写错别字,并能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

以上是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消灭错别字的队伍中,让“汉字”这朵奇葩开得更加绚丽。

篇三:平凡世界的两朵奇葩

平凡世界里的两朵奇葩

陕西咸阳中学高一语文组 姚棉莉

《平凡的世界》里作者精心塑造了许多令人喜欢的形象,孙玉厚父子自不必说,田家、金家的大多数人各有所长,都本本分分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下种、除草辛勤劳作,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庄稼。其中也有几个另类,他们犹如这个平凡世界里的几朵奇葩,形状怪异、颜色刺眼、气味刺鼻。不过,这些奇葩形象和主要人物一起立体地表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众生相,为读者(或观众)带来了不同的阅读(或观赏)感受,为当代文学画廊增添了别样的风景。

奇葩一:逛鬼王满银。“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句俗语好像就是专门说这个逛鬼的。年轻轻地就没了父母,成了孤儿,没人管束的他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浪子。当他意识到自己要结婚时,盘算来盘算去最后瞄上了老实憨厚的兰花,于是常常堵在双水村路口和出山回来的兰花套近乎。没想到,浪子几句耳热的话语竟然唤醒了兰花心中沉睡的少女的感情,一向“羔羊般温顺的兰花”坚决要嫁给罐子村这个“坏怂”,父亲拗不过,无奈地同意了!这样,王满银如愿娶来长相俊美、心地善良的兰花。后来,头脑灵活、脚野嘴能的他成了共和国第一代生意人。卖老鼠药,倒卖木耳,倒卖电子产品。逛鬼最奇葩的买卖是倒回一个“说话像绵羊叫唤”的“南洋女人”。逆来顺受的兰花发怒了,坚决要与这个让她牵心了半辈子的奇葩男人离婚;走南闯北、能说会道的逛鬼吓呆了,可怜兮兮地跪在孙家的脚底上向孙家人求情;沉默寡言的老丈人发威了,一把菜刀“咣当”一声扔在这个“心野眼花”的逛鬼面前,让他兑现誓

言。从此,他见了孙家爷几个犹如老鼠见了猫,老远就两腿发抖,神色慌张。不过,令人高兴的是善良的兰花最终原谅了他,他也幡然醒悟,改邪归正,正正经经地做起生意,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天生的机灵头脑最后也算是给兰花和孩子创造了好的生活条件,不枉兰花对他的痴情,不枉孙家父子给他的帮助,不枉两个优秀的孩子对他的依恋。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歪花结了个好果子。

奇葩二:孙玉亭夫妇。俗语曰: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孙玉亭和贺风英真是一对绝配,两个狂热的激进分子因为单纯盲目的信仰走到一起,打理琐碎的家务事成了他们面临的大问题。纯粹的革命者应该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但他们不是,充其量算个半拉子革命者吧,所以还得食人间烟火。可是,为了伟大的集体事业,他们顾不上油盐酱醋这类生活中的芝麻琐事。于是,想抽口烟时,只能常常到老哥哥的烟袋里踅摸一点;招待头一回来家里的秀莲时,只能腆着脸去老哥哥家要白面;玉米成熟了没人掰,只好让少安、秀莲招呼村里人帮忙??

后来,风英算是觉悟了,意识到形势变了,该务一下自家地里的庄稼了。可是,我们可爱的双水村支委孙玉亭同志还是不能接受现实,不明白什么叫民以食为天,不能自私地只顾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而忘记一名支委的神圣职责――开会和读报,了解上面信息。甚至双水村老革命家田福堂同志都已经从昔日的辉煌中走出来了,亲自下地劳动了,我们可爱的孙玉亭同志依然做着白日梦――梦想回到从前,继续过着集体生活。“如同一次大爆炸的农村改革,把我们的玉亭同志震成了严重

我儿是朵奇葩

的脑震荡”。他一下子成了病人,而且病得不轻,这个病一般人治不了。对病情熟悉的路遥给他下了两付药:第一付叫“少平发怒埋玉亭”,第二付叫“少

安设计救玉亭”。少平的药是猛药,在村人给玉亭家帮忙掰玉米时大闹一场,一下子让这一对把自家庄稼扔给别人而要去开会的革命夫妻傻眼了,自尊心受挫的玉亭摆出一幅无赖架势,寻死觅活,想给少平示威。没想到,年轻气盛的少平不但不吃他那一套,还趁机给他开了个方子:按他的意愿活埋他。这个方子连精明强盛的孙少安都震惊了,玉亭同志估计也吓懵了,给一万个理由他也想不到这个亲侄子会来这一招。虽然当时玉亭同志不想服输,但我想到历史课本上的一句话:“起义虽然失败了,对统治者却是沉重的打击。”少安给玉亭的药则和缓一些,在玉亭同志发高烧似的革命热情丝毫不减时,在他家的庄稼不能按时收种时,在贺风英为收种庄稼急得团团转时,他出面了。他找到双水村第一领导人田福堂同志,商量着用玉亭同志喜欢的会议形式给他治病。没想到,少安失算,会没开完,革命警觉性很高的玉亭发现了他的用意,趿拉着没后帮的烂鞋骂骂咧咧地走了??

当时看来,这两付药好像对玉亭没起什么作用,当我们在车站看到同志玉亭开始做小生意时,我们明白:少安兄弟的药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他的病情开始好转。

读完小说(或看完电视),我们高兴地看到,在这平凡的世界里,虽然长了几朵奇葩,但是他们并没有奇葩到底,最后,都开出了属于自己的花朵。

欣喜之余,我们不得不思考他们当初的行为:王满银为什么要抛下妻子儿女满世界去逛?在逛世界的时候,他到底在寻找什么?孙玉亭每天到学校看报纸,他到底想从中了解什么?其中的奥秘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逛鬼之所以满世界跑,该是想找一条发家的捷径,想花最少的力气赚取

最多的财富,但是,他失算了,跑了好多年也没有找到他要的东西。玉亭同志到学校看报纸说明他还在留恋已经成为历史的集体生活,盼望着重新回到让他风光给他荣耀的集体时代。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玉亭同志还在做梦,还盼望能继续沉浸在特权的幸福里,继续享受特权带给他的方便。他们这些人和本本分分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生活的庄稼人不一样,他们的骨子里存在一种惰性,在这种惰性驱使下,他们整天谋算着怎样走捷径,怎样以最少的付出获取利益的最大化。岂不知,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什么捷径,想想,大凡有所作为的人,哪个没有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哪个是靠捷径走向成功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他们身上有许多令人不齿的毛病,但是,责任也不全在他们,这是短视的国人的劣根性,任何时代都会出现,只是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这些人的缺点完全暴露出来了。况且,他们终究还是有底线、有良知的,当兰花受辱后喝药自杀并坚决要和满银离婚时,当上海小旅馆的镜子照到浪子日渐苍老的脸颊时,他醒悟了,他收心了。当少安少平轮番给革命者叔叔治疗之后,当村人们靠着勤劳的双手日子日益红火之后,狂热的激进分子也有所变化,慢慢务起实来。

可是,如今,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浪子,有多少被扭曲的信仰所俘获的激进分子们还在上演着王满银和孙玉亭的悲剧?奇葩男子扔下结发妻子、父母儿女在外胡逛,竟然一连哄骗好几个女子与他结婚,周旋在几个女子与家庭之间,而单纯的她们还蒙在鼓里,满心欢喜地为人家生儿育女、打理生活。狂热的钱贪权贪们丧尽天良挪用各种款项,变着法儿敛收不义之财,编造各种理由强拆民房,费尽心机为自己谋私利、铺官路。这些,不是浪子王满银和激进分子孙玉亭转世么?平凡人的世

界里,王满银和孙玉亭们最终迷途知返,重新做人了;现实社会里的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收敛手脚、脱胎换骨呢?我们只能怀着极大的耐心期待!

期待奇葩早日消失,期待实干家快些回归!

篇四:《赏金华这朵奇葩 留地方课程芳香

《赏金华这朵奇葩 留地方课程芳香

案例背景:

根据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一基本情况,为了解决各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的矛盾,让地方特色深入人心,永留芳香。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其中,地方课程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发制定,这就需要地方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灵活多样性和实用性。然而,如何让地方课程走进教室,如何上好地方课程,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如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地方课程,这些活生生的问题就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本教学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家乡“名吃”“名地”“名人”的相关资料的查找、采访、调查,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我家乡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名人”观。

新课导入:

(师生互动)

问题:教师用几个词语来描述一种食物的香气,学生猜出相应的食物。(老酒)(苹果)等

品“名吃”: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永康特色小吃)

1.介绍永康的特色小吃。

2.介绍该小吃的起源、制作方式、营养价值。

3.给该小吃取一个“雅名”。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评价)

游“名地”:

1.采取小品的形式,介绍名地。

2.当一回导游,写一段名地解说词。

(重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重视游戏教学)

赏“名人”:

1.收集永康名人的资料:生平、事迹、作品。

2.对“名人”这个词语谈谈自己的看法,话题“我看名人”。 写“名诗”:

话题:歌唱我的家乡

(学生作品展示)

教学反思:

自我分析:

1.新课导入,学生表现很积极很活跃,跟第一个教学环节的联系较

为密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是本堂课的教学亮点,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但是地方课程的导入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名人导入、民间歌谣、猜地点等方式,都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总之,地方课程真实而又亲切,能与学生较快的找到共同的语言,达到更加好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组织者。在这个关系问题上,我觉得自己处理得很好!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了发挥,相互分享、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探究成为了课堂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生分析:

1.学生收集的资料过于单一,基本上来源于网上,没有充分利用身边的人、事、物来整合资源,让地方课程的教学得到更多层面的支援,如:访问家长老前辈、景点实地考察、社区活动、专家学者的借鉴等。

2.地方课程的教材内容大多都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学习素材,内容既有精髓又有糟粕,地方的实际情况又不不断的变化,教师虽然有一定的辨析能力,但是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并不亚于教师,当教师把富有争议性和动向性的问题,抛给学生思考和讨论时,学生在讨论和调查的过程中,学生虽然开动了脑子,处处反思,但是见地不够深厚,创造性思维没有很好的得到很好的发挥。这可能和教师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以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材分析:

我觉得地方课程在稳定的基础上,应该不断加入更多的新鲜内容,尤其是补充改革开放以来,本地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成就,使地方课程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常教常新,不会成为过时的教材。 总之,我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课前学生的充分准备,课中学生的主角展现,课后学生的累累硕果。而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纽带的连接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实验学校

篇五:唐代山川行旅诗的两朵奇葩

唐代山川行旅诗的两朵奇葩

摘 要:唐代诗人岑参的《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和李绅的《南梁行》,虽是两首普通的山川行旅诗,但在题材内容、体式特点、艺术手法等方面有独到性,对此予以揭示,不仅有助于认识岑、李二家诗歌创作的前后发展轨迹,也可考察到唐代诗人在诗歌创作艺术上的艰辛探索,认识到唐诗发展的某些内在规律,具有诗史意义。 关键词:《南梁行》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 比较 诗史意义 刘勰《文心雕龙·通变》篇提出:“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堪久,通则不乏。”魏晋时期,谢灵运等人的山水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创了全新的表现领域。至唐代,王维与孟浩然等则将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创作相结合,为山水诗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随着国内交通的开启和文人生活面的拓展,人们又将对自然风光的描写与文人的交通行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山水诗的新品种——山川行旅诗。这种诗歌,由于有旅途心态等主观抒情因素的渗入和纪行叙事等客观因素的加入,内容和主题都复合了多种成分,较之纯粹的模山范水之诗有了明显的区别。诗歌的组合方式不仅仅是“情与境谐”,静态表现,而是动态之景,移步换形,境因行变;诗歌的韵味也不囿于景物与心境的契合所构成的独特美感,而渗入了较多的旅途感遇等个性化成分。这些因创作背景和写作手法的改变而带来的新东西,为唐代山水诗带来了新变,注入了新质,颇有特色,值得探究。盛唐诗人岑参的《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与中唐诗人李绅的《南梁行》,就是此类新变诗歌中的代表。诗歌呈现的是两位诗

人由长安到西南的见闻感受。通过对其写作背景、题材内容、体式特点及艺术手法等方面的比较,可以揭示其诗史意义。

一、二诗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是一首长篇五古,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是岑参与成都少尹成贲的旅途酬答之作。是年,唐朝任命杜鸿渐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成都尹,并为他盛选幕府僚属。杜鸿渐到任后,奏请在京城任官的诗人岑参为使府幕僚,而以左司郎中成贲为成都少尹。两人因一同被召入幕,遂结伴而行,一同入川,取川陕交通的重要谷道——骆谷道南下,经山南西道治所梁州,西南行而入蜀。为了驱遣旅途愁苦,两人一路登山临水,唱和赋咏。在途经骆谷驿道时,成贲率先写下入蜀纪行诗《骆谷行》,并以此诗面呈岑参,邀他唱和,岑遂作此以答。诗歌虽非名作,在岑参诗作中也不算最佳,但却颇具特色,对于我们考察唐代山川行旅诗的发展变化很有意义。该诗既符合山川行旅诗基本的“叙事——写景——抒情”的格套,又有一种平中见奇的独特意蕴:诗歌呈现了山高、谷深、路隘、途曲、林幽的自然风貌,在意境上具有不同寻常的美感,能给读者带来新的审美愉悦,引起新的审美想象。作

为岑参晚年诗歌的代表作,其中的一系列景物描写,也体现了岑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①的一贯风格和艺术特色。在诗歌的最后,岑参还言及畅饮成都的香醇美酒,庆祝旅途的顺利完成,视功名利禄为身外之物,以仙游来比况此行,并表达自己豁达的心境。这与李白式的豪放——“钟鼓馔玉不足贵??惟有饮者留其名”,

有异曲同工

之妙。

《南梁行》是中唐诗人李绅写作的七言古体的纪行诗,系为追忆其元和年间出佐山南西道节度使崔从军幕一事而作。根据《唐诗纪事》卷三九及《四库全书总目·追昔游集提要》,诗作于他开成三年(838)官拜宣武节度使,任职汴州,自编《追昔游集》之时。诗歌被列入卷首,视为压卷之作,似乎别有深意。开头八句“江城郁郁春草长,悠悠汉水浮清光。杂英飞尽空昼景,绿杨重阴官舍静。此时醉客纵横书,公言可荐承明庐。青天诏下宠光至,颁籍金闺征石渠”以及“是岁五月蒙恩除右拾遗”的自注,已说明了诗的作年和背景,表明所叙事件发生在汉水旁的梁州兴元府古城,内容是追述他元和十四年五月,自山南西道节度观察判官回京出任右拾遗的旅途经见,其中也渗入了作者当下的某些生活感受,时空交叠,前后映现,结构和意脉富于变化,在叙事上呈现出一种错综之美。李绅因为在穆、敬宗朝卷入大臣党争,被贬端州,饱经忧患。仕途的坎坷让他感受到了世态的无常,产生了生命的幻灭感,当然,这其中也有因蒙受皇恩而产生的报答心。比如诗中“青天诏下宠光至”之类的表达,但这种情感在诗中并不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在诗中占据突出位置的,首先是那些纪述山川风物之异的内容;其次是“愁”、“啼咽”、“悲”等表示旅途心情的词语,这些内容和词语,不仅为诗篇增添了较浓的感情色彩,加强了作品的主观性,也映射出诗人旅途的愁苦寂寞和对沿途恶劣自然环境所产生的恐惧与不安,使得

诗篇的情思和意蕴都较为深沉。

二、二诗的文学价值

(一)题材和表现领域的开拓

我国的山水诗和行旅诗均不始于唐代,但是将此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发为新篇,再现祖国西南地区自然风光,特别是秦巴山区大好河山的壮美,则始于唐代。岑参和李绅以前,并不是没有人做过山水行旅诗,早在刘宋,谢灵运的永嘉山水诗及谢■的出使公行诗,就有一些是有行旅背景和旅况描写的,但是岑、李以前,运用歌行体来表现西南山水,将写作对象锁定在秦岭山脉诸多坡谷驿道的诗篇,却还没有一篇,能够同时满足这几条要求的唐诗,在盛、中唐唯有这两首。唐代以前,长安以南的广大地区都在西魏北周境内,这里经济文化落后,文学长期处于低谷,文学家不仅数量少,作品也不多,诗文创作甚为寥落,诗歌的题材和表现的领域基本局限在京城台阁、贵族官僚生活,而不是江湖草野、旅途跋涉,还没有哪一位诗人,将文学创作的触角伸展到骆谷、子午谷、褒斜道等川陕交通诸多谷道之中,作家表现生活的面远没有这么深入。秦巴山区虽然有众多的奇禽异兽、奇花异草,但是都不为人所知,也未进入文学家的表现领域,成为文人笔下的常见意象。这些都是唐代立国百余年之后的盛中唐才有的事。《南梁行》与《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便是较早地打破这一沉寂局面,实现这一突破的成功之作,就这个意义上说,谓之创新开拓并不为过。

以上是就作品题材而言。至于这两首诗的具体内容,也颇多新意。

《南梁行》向读者展现了别有洞天的一番景象:山路被浩渺的烟岚阻隔;深山老林中,殷红的山花正在绽放;山琵琶树外表明艳,姿态动人,却有剧毒;杜鹃的悲鸣声回荡在整个空谷,在深林密竹的鸟啼花落之间,更显空荡肃杀??回忆曾经亲眼所见的奇特景物,再将自我情绪的今昔对比融入诗中,确实是《南梁行》较之其他纪行诗的亮点。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同样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与众不同的山川画:驿马因栈道萦回、路途险恶而不断地发出惊恐的嘶叫;狭窄的道路蜿蜒伸展于悬崖峭壁之间;路面凝结着厚厚的冰霜,让车轮不断地打滑;陡峻的山峰直立在前面,挡住了太阳的光芒,天空变得格外狭小,只剩下一线天。相对李诗,岑诗对于景物的描写是比较客观的。

虽然两位诗人对于景物的处理各有千秋,但二诗均为川陕交通纪行诗,都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皆有开拓诗歌题材与领域的意义。

(二)体式上的尝试与创新

就诗歌体式而言,两诗同为长篇纪行,同属歌行之体、古体之诗。这种诗歌较之近体而言,在平仄、用韵、字数、句数方面都更加灵活,更加便于作者自由发挥,摹写景物,记叙事件,抒发情感。李绅和岑参都巧妙地运用了这一体式,让诗篇承载了更多的纪行内容,也更好地满足了写景抒情的需要。

二诗虽同为古体,但区别也是明显的。《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一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