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蔚蓝的天空诗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7:22:10 作文素材
蔚蓝的天空诗词作文素材

篇一:蔚蓝的天空

蔚蓝的王国

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欧洲俄罗斯的第一位小说家”之称。成名作《猎人笔记》,《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屠格涅夫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小说创作占着首要地位。但他在散文上的成就,也是无与伦比的。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擅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他习惯在散文中用虚拟情景来抒写他的美妙理想与抽象理念,让他的散文显现出一种虚幻而又明丽的美。

托尔斯泰称赞屠格涅夫的风景描写,“这是他的拿手本领,以致在他之后,没有人敢下手碰这样的对象——大自然。他三两笔一勾,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

(旖旎:yǐ nǐ ,柔美、婀娜多姿的样子。)

知识积累 1本文的体裁是。散文诗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个独立的文学样式,它有点像诗,具有诗的特质和神韵;又有散文的灵便和自由,是诗歌与散文相互渗透,巧妙结合。它既具有散文那种抒写自由,形式活泼,逻辑分明的特点,同时又具有语言简洁、音韵悦耳、描写集中的特点。

(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

2什么是象征手法?

象征是根据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散文中成为常见的手法之一。

(通俗一点说,为了要说抽象的乙,因为形象具体的甲跟乙有联系,所以只说甲不说乙,却让读者通过形象具体的去领会抽象乙。)

例如:鸳鸯是爱情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莲花是高洁正直的的象征;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将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文章表达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导入:

有人说: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那么,同学们,把大地,海洋,天空,人的心灵结合起来,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一个美妙的梦境——《蔚蓝的王国》.

注音

注释

蔚蓝:类似晴朗天空的颜色的一种蓝色。

和煦:温暖。也形容音调平和。

酬唱:指用诗词互相赠答唱和。

颤栗:发抖;哆嗦。也可写成“战栗”。

璧玉:上等美玉。( 璧 : 璧 bì 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古代在典礼时用作礼器,亦可作饰物。)

船舷:指船的两旁。

明澈:明亮而清澈。

潺潺:拟声词。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咫:古代的一种测量单位。

情不自禁 :形容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禁:抑制;忍住。

感人肺腑:形容人内心深深地受到了感动。肺腑:指内心深处。

整体感知,走进梦境

1通读全文,找出屠格涅夫的梦中有哪些人,有哪些景,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蔚蓝的王国

梦中人:“我” 伙伴 女人

梦中景:海洋、小船、天空、仙岛、花、鸟

梦中情:热爱蔚蓝、光明、青春、幸福、年轻、快乐、自由、爱情

3 作者乘梦之舟、游梦之海,文章的2-6段和7-11段描述的这两个场景具体有什么内容?

场景一:

“我”和伙伴在大海上的的快乐行为(乘船、观海、朗笑、吟诗)

场景二:

大海上见到海上仙境(仙岛、动植物等)如天堂一般。

4 第一个场景

文章描绘的第一个场景中,大海的特点是什么?人的特点又是什么? 大海: 平静、安详、美丽。(第四段)

人: 年轻、快乐、幸福。 (第三段)

第一个场景中,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详写:人的青春、快乐、幸福感受。

略写:写大海,是简笔勾勒。(第四段)

“或者,突然会有人吟诵精美绝伦、感人肺腑的诗句??”,(第6段)为什么要用“精美绝伦”“感人肺腑”修饰“诗句”?

“精美绝伦”赞美的是诗形式上的优美,“感人肺腑”则是赞美诗内容上强烈的感染力。两个修饰词各有侧重点,组合在一起,体现了诗句的完美。 完美的诗句衬托出想象中的美好世界,体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5 第二个场景

在第二个场景中,作者从人的感官入手,细致的描绘了仙岛上的美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是如何描述的?

视觉:岛屿,岛上的璧玉宝石、白玫瑰花、铃兰花、鸟儿,天空,海洋,小船。

嗅觉:醉人的芳香

听觉:甜滋滋的声音。

作者是如何描写海上仙境般的的岛屿的?

(总结第九段内容:在花和鸟的簇拥下,在海上漂游。)

文章第7段写“用心灵驾驶小船”,心灵怎么可以驾驶小船呢?你怎样理解这种现象?

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意思是小船似乎完全理解人的心灵,随着人的心意前进。这是因为作者在梦中不受拘束,自由地畅游在自己想象天地之中。这时,船已成了心灵思绪的化身。

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的“女人”是指谁?可以有不同的观点。

(先找出描写女人的句子、段落)

? 这里的“她”并不是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化身,是青春、快乐、幸福、美好的化身,同时也是作者理想的化身,代表的是作者对美好青春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女人的声音”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召唤。

而“蔚蓝的王国”则是天堂。

正是在这种化身的引领下,正是理想拉着你的手,人们才能走向永不衰败的天堂。

(精当 jīng dàng) (象征)

? “她”是人们心中美丽的爱神,心中充满着爱,而这里的“爱情”不仅仅指男女之间狭义的爱情,它还包含着人们对青春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正是在爱神的带领下,我们才能走进幸福美好的生活。

总之,“她”是一切美好的象征。

第十段第一句“随同花儿和鸟儿一起飘来一阵甜滋滋的声音”,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甜滋滋”是指味觉,“声音”是指听觉,用味觉来修饰听觉,将两种感觉互通,写出了声音的甜美。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

(通感:就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交错, 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手法。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通感运用的作用:

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6文章最后一段与开头是间隔(jiàn g?

7 从段的结构上看,文章第七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过渡作用

综合思考

1 散文诗中描绘的“蔚蓝的王国”仅仅指的是大海吗?

不是

作者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这里的大海象征着一个充满蔚蓝、光明、青春、幸福的如同天堂一般的美好世界,是作者心中所向往的世界。

2 作者通过对“蔚蓝的王国”的描写表达了这样的感情?

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赞美美好的青春生活;

歌颂爱情的美好。

3 作者除了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外,还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请找来并进行赏析。

?“白色的风帆鼓了起来,宛似天鹅的胸膛,帆的上面挂着几面随风轻扬的小旗。”

比喻

使风帆形神立现(既有外形,又有神韵),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风帆洁白无瑕的颜色和丰满的样子,并且具有动态美的神韵。

比喻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波浪的形状及色彩,衬托了大海的平静安详。 拟人

将太阳人格化,写出了阳光的明媚及温暖,衬托了人们心情的轻快、明朗、愉悦。

拟人 将天空、大海人格化,天空、大海也被“我们”所吟诵的诗句打动了,和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天空的“酬唱”和海洋的“战栗”(都是因为感受到了我们的快乐与幸福)更衬托出了“我们”的快乐、幸福。

⑤“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

拟人 表现了大海的可爱与青春的魅力,带给人无限的幸福和快乐,也表现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和陶醉。

篇二:描写天空的好词好句好段(转)

描写天空的好词好句好段(转)

1.天蓝湛蓝湛的,那种蓝色,我在画家的笔下都不曾见过,仿佛是梦中的海洋;那几朵白云淡淡的,却异常素净,就像是在大海飘动的叶叶白帆;一片白云飘去,太阳露出来了,它显得十分辉煌,却并不灼热——这倒是刚下过几场大雨的好处了——灿烂的光芒,给万物披上了金色的轻纱。

2.东方越来越亮,整个天空都由灰色变成了蓝色,又变成了蔚蓝色,纯净似水。 天空纯净得如一潭清水,清澈得诱人,偶尔款款流过几缕白云,令人心矿神怡。 高高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几朵棉絮似的白云,轻轻地飘着,显得蓝白分明,使天地间的一切那样透明纯净。

3.电闪着,雷轰着,风卷着云,雨乘着风,整个天空呀,就像唱戏的大舞台。 天渐渐破晓,淡清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

4.天蓝湛蓝湛的,那种蓝色,我在画家的笔下都不曾见过,仿佛是梦中的海洋;那几朵白云淡淡的,却异常素净,就像是在大海飘动的叶叶白帆;一片白云飘去,太阳露出来了,它显得十分辉煌,却并不灼热——这倒是刚下过几场大雨的好处了——灿烂的光芒,给万物披上了金色的轻纱。

5.只要不下雨,不下雪,拉萨的天空总是瓦蓝瓦蓝的,那光洁的蓝天,像磨得很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很精致的蓝缎子。看上去,它好象离你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一样,又好象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接近。蓝莹莹的天空陪衬着雪白的云,就是好看。

6.海边的天空很可爱。高高的空中,明丽的蔚蓝色,流动的彩云随着早、中、晚时间的变化,不时变化着颜色,时而金黄,时而洁白,时而像火一样红。我很少见过这么美的天空。

7.天边颜色是朦胧的,淡紫色的,整整一天没有发生变化,而且四周都是一样的:没有一个地方暗沉沉,没有一个地方酝酿着雷雨,只是有的地方挂着浅蓝色的丝线,这便是已在晒着又不易看出的细雨。

8.天上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就如一个女郎,穿了件艳丽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围着一般很细很细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这么美的天空。

9.一天下午,风和日丽,那晴朗的天空,朵朵白云像盛开的大牡丹,含着迷人的微笑,从我们头顶上轻轻滑过。阵阵微风吹来,感到非常凉爽舒适。空中不时掠过一两只鸟雀,看上去很平常,却令人产生一种“天高任鸟飞”的感觉。

10.好词:一碧如洗 云空广漠 夜空灰晓 浩浩长空 碧海苍天 海阔天空 万里无云 阴云蔽日 雨过天晴 天空明朗 江天一色 天阴月朗 晴空万里 天高云淡 烈日当空 彤云密布 天空明净 天高云静 天阴地暗 万里碧空 天似穹庐 晴空一碧 星空皎皎 廖廓江天 朗朗乾坤 辽阔长空 碧天如水 鱼肚白色

另外收集:

天空高远、洁净,由于大地的映照,湛蓝的天空也似乎透出可爱的碧绿,片片白云轻轻飘着,像大海里浮动的白帆。

吴可敬《渭河玉女》

上面是蔚蓝的天。这蓝色的天是怎样的美,我想遍心中,想不出用什么东西来比喻它。柔软的蓝丝巾,没有它这么鲜明。光润的蓝石玉,没有它这么灿烂。它的蓝并不深得变黑,也不淡得发白,只是亮晶晶的,明晃晃的,像一片明静的玻璃挂在天上。

周全平《迷梦》

碧蓝的天空。净如秋水般的天空。在四月阳春里,像透明的翠湖倒转过来弯覆在天顶。 海默《路》

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星便在那后面忽明忽灭的@眼。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全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那一边,却是一个生铁一般的冷而且白的月亮。

鲁迅《补天》

天边的颜色是朦胧的、淡紫色的,整整一天都没有发生变化,而且四周围都是一样的,没有一个地方暗沉沉,没有一个地方酝酿着雷雨;只是有的地方挂着浅蓝色的带子:这便是正在洒着不易看出的细雨。

(俄)屠洛涅夫《白净草原》

晨空

忽然,一切东西都非常清楚了。跟着,东方的朝霞变成一片深红,头上的天显出蓝色。红霞

碎开,金光一道一道的射出,横的是霞,直的是光,在天的东南角织成一部极伟大光华的珠网:绿的田,树,野草,都由暗绿变为发光的翡翠。老松的干上染上了金红,飞鸟的翅儿闪起金光,一切的东西都带出笑意。

老舍《骆驼祥子》

这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如此晴朗,使你几乎不能相信英格兰的夏季的那几个月份已经刚刚过去。篱笆、田野、树木、山和原野,呈现出它们的永远变换着的浓绿的色调;几乎没有一片落叶,几乎没有些微的黄色点缀在夏季的色泽之间,告诉你秋天已经来临。天上明净无云;太阳照得明亮而温暖;鸟的歌声和万千只昆虫的营营声,充满在空中,茅屋旁边的园子里挤满了一切颜色又丰富又美丽的花,在浓露之中闪耀着,像是铺满了灿烂的珠宝的花床。一切都带着夏季的特性,它的美丽的色彩还一点儿没有褪色。

(英)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

夜空

人在旅途上,又是夜航,最容易倦。我睡得迷迷糊糊的,忽然觉得耳朵里像灌满水,铮铮发响,知道飞机正在往下落。一睁眼,只见身边的星星,地面的灯火,密密点点的,恍惚是天上地下撒满珍珠,连成一片。飞机打着旋,我只担心:可别撞碎这些珍珠啊。

杨朔《印度情思》

蔚蓝的天空诗词

七月的一天晚上,天空铺下一张薛荔青的鸳鸯锦,月儿,绣球似的缀在上面。晚饭后,我独自背着手在院子里蹀来踱去。四周寂无人声,只€€€€的夜蝉高据在柳树上,鸣着。粼粼的风,送来一阵阵院子里的花香,沁入我的鼻观,全身顿觉轻松多了。小星三五,不知是哪位美人卸却的九雏钗?我觑着月光,数着星点,心里暗自忖算:“这样好的月光!……这样体态轻盈的月光!……像披着孔雀翠的泥金绡衣的美人,在瓦尔池舞后,洗去铅华,卸去珠翠,倚着玻璃窗口,抚着€€黑的香发,微倦的惺松的觑着。……可惜€€€€可惜我和她的距离太远了€€€€天上,地下!”

陈炜谟《狼筅将军》

天空好像涂了一层浓墨,只有寥寥几个星子散落地点缀在上面。头上一堆玉兰树的树叶像一顶伞压住了觉新。

巴金《秋》

展现在我面前的天空€€€€一片没一丝云彩的蓝海;月亮正以庄严的步伐登上天空,它从下面很远很远的地方,经过小山后面,抬头仰望着离开山顶,渴望来到深不可测、远不可量的午夜般漆黑的天顶;而尾随着它的熠熠繁星,我望着它们就心儿颤抖,热血沸腾。一些小事就

可以把我们召回大地;大厅里的钟响了,这就够了。我从月亮和星星那儿转过头来,打开边门,走了进去。

(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江空

珠江上空是晶莹的,具有南方独具的特色。那上空,是被骄阳涂满了异样光辉的蓝天。蓝天上,点缀着片片白云,这白云的背上,也涂满了骄阳的光采。

林遐《小镇》

海空

这海边的天空是最可爱的,尤其是春秋的时候,晴天的日子那么多,高高的空中,明丽的蔚蓝色,像一片彩色的蓝宝石将这个海边的都市全罩住,云是常有的,然而是轻松的,片段的,流动的彩云在空中时时作翩翩的摆舞,似乎是微笑,又似乎是微醉的神态。绝少有板起青铅色的面孔要向任何人示威的样儿。而且色彩的变化朝晚不同。如有点稍稍闲暇的工夫,在海边看云,能够平添一个人的许多思感,与难于捉摸的幻想。映着初出海面的太阳淡褐色的微绛色的云片轻轻点缀于太空中。午间,有云,晴天时便如一团团白絮随意流荡。午后到黄昏,如果你是一个风景画家,便可以随时捉到新鲜、奇丽的印象。从云彩从落日的渲染,从海对面的山色上使你的画笔可以有无穷的变化。

王统照《青岛素描》

天是蓝的,像一块刚刚用泉水冲过的玻璃,蓝得透明,蓝得醉人,海是蓝的,似一幅在微风中抖动的绵缎,蓝得晶莹,蓝得活泼。阳光像笼罩着银丝编织的热雾,朵朵发亮的浪花在脚下跳跃。连远方的帆影,近处的礁岩,都泼上了一层淡淡的岚光。

马继红《在海的怀抱》

海水是深蓝色的,在月光下轻轻晃动着。

我们的头顶上,仿佛也是一个海。深蓝色的,遥远而辽阔。月亮像一只弯弯的、银白色的小船,正慢悠悠地在大海上行驶。几片羽毛般的云彩飘起来,给它装上了美丽的白帆。它突然加快了许多。啊,不一会儿,白帆又忽忽悠悠地飘走了。它仍像以前一样,慢慢地、慢慢地行驶着。

程玮《贝壳,那白色的贝壳》

天气晴朗,呈铜青色。在那普遍的蔚蓝色中,海空简直交融在一起,只是凄怆的天际明朗得又清又滑,像个女人的脸,而那个粗犷、男人也似的海洋,却不住地起伏,有力而迟缓,像是熟睡着的参孙的胸脯。

(美)麦尔维尔《白鲸》

晴空

十二月二十四日的晓阴,在松木场的山坳里破亮了。空阔的东天,和海湾相接之处,孕怀着一团赭色。微风不起,充塞在天地之间的那层乳样的烟岚,迟迟地,迟迟地,沉淀了下去。大气一澄清,黝苍的天际,便透露出晴冬特有的它那种晨装毕后的娇羞的脸色。深蓝无底的黛眉青,胭脂浴后的红薇晕,更还有几缕,微明细散,薄得如蝉翼似的粉条云。 郁达夫《蜃楼》

天已经放晴了,从窗口望出去,一切透明的蓝天,像一张丝手帕,蓝天上停留一些细碎而洁白的云块,像是绣在纱巾上的花朵。

白岚《前沿》

她抬眼望去,明净如洗的天空下面,一对一双的春燕,呢喃着,嬉戏着,在蓝蓝的天空中滑过来,滑过去;那一片一片洁白的云彩,飘着,飘着,慢慢地被风儿扯成了一丝丝,一缕缕,然后又渐渐地化进了蓝天里面。

姜利国《明朗的天空》

在南方无论如何晴快的日子,天上总有一缕薄薄的纤云飞着,并且天空的蓝色,总带着一道很淡很淡的白味。北京的晴空却不是如此,天色一碧到底,你站在地上对天注视一会,身上好像能生出两翼翅膀来,就要一扬一摆的飞上空中去的样子。

郁达夫《薄奠》

天上没有云,蓝色的穹隆覆盖着一望无际的田野。而天的蓝色又极有层次,从头顶开始,逐渐淡下来,到天边与地平线接壤的部分,就成了一片淡淡的青烟。在天底下,裸露的田野黄得耀眼。

张贤亮《绿化树》

雨空

傍晚时分,天空密布着浓云,闪电像毒蛇吐舌似的时时划破了长空的阴霾。林白霜呆坐在外滩公园浦边的一株榆树下。在他眼前,展布着黄浦的浊浪;在他头上,树叶索索地作声像是鬼爬;在他心里,沸腾着一种不知是什么味儿的感想。……

蓦地一片飚风吹出了悲壮的笳声,闪电就像个大天幕似的往下一落,照得四处通明;跟着就是豁剌剌地一个响雷。粗大的雨点打在树叶子上,错落地可以数得清。林白霜并没有动,他只睁大了眼睛向四面扫视。无名的怅惆逃走了,新精神在他血管里蠢动。

茅盾《色盲》

篇三:美丽的诗文

美丽的诗文

今天,天气特别晴朗,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我和妈妈小路上散步。妈妈说:你看,天空多美啊。我说:是啊,我还想了一首诗呢。妈妈说:说给妈妈听吧。我说:

天空中有动物园吗?

有,是白云。

你看,

小马和羊儿,

在那里吃草。

妈妈说:好诗,真是一首美丽的小诗。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山西省阳城县东冶完小二年级 赵梓如

篇四:美丽的诗文

美丽的诗文

今天,天气特别晴朗,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我和妈妈小路上散步。妈妈说:“你看,天空多美啊。”我说:是啊,我还想了一首诗呢。妈妈说:“说给妈妈听吧。”我说:

天空中有动物园吗?

有,是白云。

你看,

小马和羊儿,

在那里吃草。

妈妈说:“好诗,真是一首美丽的小诗。”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山西省阳城县东冶完小二年级 赵梓如

篇五:古诗知识问答

1、注释

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格调清新健康。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赏析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东汉仍设有乐府。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人采莲的诗。全诗格调轻快。犹如一幅曼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的鱼儿在嬉戏,还有那水上愉快地采莲的男男女女,闭上眼,采莲的女温润柔美的歌声仿佛萦绕耳旁,滑进你的心间。那么秀丽的江南风光!那么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2、解题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

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衰:读"cuī".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ī"这个音。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新乐府诗集》其中包括《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简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3、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

“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 ,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所以我们说,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我们并且认为,这首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这里。

作者简介

北朝是指公元4——6世纪,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建立的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五个政权所经历的历史时期的总称。北朝人民主要过着游牧生活,有许多民歌流传下来。这些民歌豪放爽朗、慷慨激昂、语言朴实、极富生活气息,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现存的北朝民歌大约有60多首,大都收录在《乐府诗集》中。

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 ,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所以我们说,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我们并且认为,这首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这里。

4、赏析:

这首诗原题叫“咏鹅”。“咏”,用诗歌等来叙述。这首诗相传是骆宾王府七岁时写的,描写白鹅在绿水中浮游荡漾、快乐呼唤的情景,写得通俗易懂,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不仅写出了鹅的一般特征,而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清新悦人的“鹅戏清波”图。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位天真的小作者欢快的心情。

第一句,选用了三个“鹅”字,运用摹声的手法,把鹅的鸣叫声送到人们的耳朵里,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难想象,小作者听到鹅的叫声,看到鹅在水面上游来游去,心中多么快活,不仅脱口而呼:“鹅、鹅、鹅!”

第二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时的样子:弯曲着长长的脖子,向着蓝天高歌。在孩子的眼中,这样子有多么得意,多么神气!

三、四句描写鹅游动的情态。“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洁白的羽毛,碧绿的春水,鲜红的脚掌,清澈的波纹,白、绿、红互相映衬,色彩鲜艳。鹅在水上是轻轻地“浮”,缓缓地“拨”,动作优美,怡然自得。这情景,当然会使孩子心情愉快,甚至会高兴地手舞足蹈。

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新鲜活泼,明白如话。诗人经过认真观察,从声音、形象、动作、颜色等几个方面抓住特点进行描绘。“曲项”、“白毛”、“红掌”,是白鹅的形体特征;“向天歌”、“浮绿水”、“拨清波”,是白鹅的生活习性和行动特征。诗人抓住这些特征,把白鹅浮水时的形象和神态写得生动、逼真,给人留下了一副富有情趣的、美丽的图画。

骆宾王与《咏鹅》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就作了《咏鹅》一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客人听后,不禁拍手叫绝:好一幅形象、生动、逼真的白鹅戏水图!从此,骆宾王名声大振,「神童」这个美誉也家喻户晓。

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约627—约684李秉乘对谷照月有意思) 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

5、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如果把诗题盖住,这首诗就是一则谜语,这是此诗的一大妙处。风是无形的,风又是实在的,我们看不到风,却能感受到风。秋风能扫尽落叶,春风能催开鲜花,风能激起千层浪,风能吹得万竹斜。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风”在作者笔下,变得形象生动,读后仿佛满纸是飒飒的风声,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闻、耳可以听。[3]

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二十岁时擢进士第。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其诗多为咏风颂物之作,词新典丽,而内容较为贫乏。明人辑有《李峤集》,《全唐诗》存其诗五卷。

6、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

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作者简介]

贺知章(公元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他的写景诗清新通俗。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饮中八仙”之一。

贺知章流传下来的诗不多,收录于《全唐诗》中的只有二十首。其中七首是祭神乐章,三首是应制诗(即按皇帝的要求写的诗),但仅仅在剩下的十首中就至少有三首堪称唐诗精品,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他的《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写柳的精品,特别是“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已成千古名句;他的《回乡偶书二首》,感情真实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发自心底,感人肺腑。特别是其中第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此诗每一个从小学过唐诗的人都能背诵,而其深情厚意却非人人都能完全体味得到。

公元695年,贺知章进士及第,后来官至秘书监。在大约公元706年前后,他与包括张若虚、包融在内的一批江南来京的文人相好,以“文词俊秀,名闻上京”。

天宝元年(公元742)时,李白与道士吴筠一起在剡中隐居。吴筠奉皇上诏书进京,李白也因吴筠举荐而一同前往,后来被授予“翰林供奉”。其间他们拜访了贺知章。李白把自己写的一些诗文给贺知章看。读了李白的《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含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贺知章赞道,“此诗可以泣鬼神矣”。读了李白的名篇《蜀道难》后,贺知章禁不住扬起眉毛对李白说道:“公非人世人,岂非太白星精耶!”读过了李白的诗文后,贺知章感叹地说道,“子,谪仙人也。”(你是从天上贬谪下来的神仙啊。)

贺知章是修道的人,修的是“真”,不能说假话。而且他当时官居高位,诗文也很有名,他不至于、也用不着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李白如此夸奖甚至赞叹。从后来人们对李白及其诗歌的研究所得结论来看,贺知章确实是一个具有“超感”能力的非凡的人。因此他和李白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而从李白这边来说,知音难得,能够在自己成名之前,一眼就看出自己超群出众诗才的人中,贺知章还是第一个。

他和李白都极其喜欢喝酒,都是有名的“酒仙”。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篇《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个就说的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说他喝醉以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的,就象坐在船上一样。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头,他干脆就在井底睡着了。常人哪怕喝得烂醉如泥,冷水一喷也就醒过来了,他喝醉了落到井里也醒不过来,所以够得上头号“酒仙”。这杜甫也真会说话,难怪后来名气很大。

贺知章没有留下足够多的诗文,让人知道他修炼的细节。但从他留下的七首祭神乐章可以看得出来,他不但是个虔诚而严肃的修炼者,而且对修炼理论的钻研也是很深入的。而他最终弃官归隐并且正式成为道士,则是他多年修炼、道心精坚的明证。

贺知章在86岁时得了一场大病,躺在床上已经完全不醒人事了。但后来死里逃生,又回过来了,并且上表奏明皇上,请求恩准他回乡当道士。唐明皇准许了他的请求,并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赠出来作为道观,还特地赐名“千秋”。又下诏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让百官为之饯行。这还不算,唐明皇又亲自写诗为他送行。诗的序言中说:“天宝二年,太子宾客贺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赋诗赠行。”唐明皇在诗中写道:“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大概是意犹未尽,又写了第二首:“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归。仙记题金(竹录),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在那个时代,一个人看淡红尘、转而入道是一件极平常的事。但象贺知章这样由皇帝亲自出面召集百官为之饯行,并且还写诗相赠、以壮行色,就很不一般了。实际上,这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千古奇观。

贺知章回乡后的情况史载不详,甚至他什么时候去世也不知道。其实,他去没去世也没有人知道。听说一个人在某时某地死了,结果许多年后又有人看到他,并且与之交谈,甚至留下诗文,这种例子在历史上还不只一个两个。

7、

作者简介

贺知章(公元659年-公元744年),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公元695年(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作品鉴赏

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8、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排行七,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隆迁居绛州(今山西新绛)。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谤辞官,家居十五年。晚年出任文安县(今禹河北)尉,卒于官舍。为人慷慨有大略,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唱和,名动一时。靳能为作墓志,称其“歌从军,吟出塞,皎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中”。《全唐诗》存绝句六首,皆历代传诵名篇。

《凉州词》赏析

此诗经“孤城”为中心而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首句“黄河直上”,有人认为很费解,故易“黄河”为“黄沙”。然而“黄沙直上”,天昏地暗,那能看见“白云”?其实,“黄河直上”并不难理解。李白与王之涣都写过沿黄河西望的景色,不同点在于:李白的目光由远而近,故创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奇句;王之涣的目光自近及远,故展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奇景。遥望西陲,黄河由东向西,无限延伸,直入白云,这是纵向描写。在水天相接处突起“万仞山”,山天相连,这是竖向描写。就在这水天相接、山天相连处,“一片孤城”,隐约可见。这,就是此诗所展现的独特画面。

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景。“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这“孤城”显然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住在这里的征人,大约正是沿着万里黄河直上白云间,来此戍守边疆的。久住“孤城”,能无思家怀乡之情?这就引出了三四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愁杀行客见”的《折杨柳曲》,其思家怀乡之情已明白可见。妙在不说思家怀乡,而说“怨杨柳”。“怨”甚么呢?从结句看,是怨杨柳尚未发青。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有助于加深对这个“怨”字的理解。诗意很婉曲: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而“孤城”里还看不风一点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诗意如此委婉深厚,而诗人意犹未足,又用“不须”宕开,为结句蓄势,然后以解释“不须”的原因作结。意思是: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又有何用?黄生《唐诗摘抄》云:“王龙标‘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李君虞‘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与此并同一意,然不及此作,以其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