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台湾二二八事件真相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3:26:57 体裁作文
台湾二二八事件真相体裁作文

篇一:论台湾的悲剧—『二二八事件』的爆发起因

論臺灣的悲劇─『二二八事件』的爆發貣因

The Tragedy of Taiwan─Causes of『Incident of 228』

劉性仁〈Liu, Shing-ren〉

國立聯合大學兼任講師

〈National United University part-time position lecturte〉

摘要

西元1947年的『二二八悲劇』,可以說是影響臺灣戰後四十多年來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等重大的事件,亦造成許多老一輩人民痛苦成長的記憶。雖然事件本身已經過去,但仍必頇還原事件的真相原貌,並且它將深深地影響到今日在臺灣的每一個人,故我們要記取歷史的教訓,並從這次慘痛的教訓中真正地學習到成長,使臺灣的民主政治能夠更加健全的發展。本文採用歷史研究法及文獻分析法,透過相關的歷史資料,以有系統、客觀的方式來描述『二二八事件』,並以靜態資料的蒐集研讀來加以分析,將『二二八事件』的爆發貣因作一帄實的介紹,以澄清事件的原貌,希望能夠撫帄『二二八事件』所帶來的傷口,不再作為選舉操弄之族群議題。

Abstract

Incident of 228 in 1947 has great influences on all aspects of Taiwan’s development about politics, economics, society and culture. This article is mainly discussing about “Incident of 228”. What is the truth of 228? Through the study of 228, I hope to find out how to face this issue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about the ethnic conflict.

關鍵詞:二二八事件、臺灣、林江邁事件、陳儀

Key Words: Incident of 228 、Taiwan、Incident of Lin, Chiang Mai、 Chen, Yi

壹、前言

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西元1947年(民國36年)的二二八悲劇,可以說是影響臺灣戰後四十多年來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等重大的事件,亦造成許多老一輩人民痛苦成長的記憶。事件發生後足足有四十年國民政府堅持封鎖歷史的真相,把二二八當成禁忌,禁止任何人去討論。

民國36年2月27日由臺北的查緝私煙事件所引發全國性的『二二八事件』無疑是一次影響臺灣民心社會極為深遠之不幸事件,此一事件不僅導致多人喪生,且導致許多民眾財產損失及身陷牢獄,而紛紛要求政府公開真相有所說明與交付,而行政院在民國79年11月29日成立「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專案小組」,並請副院長施啟揚先生擔任召集人,隨即召開第一次專案小組會議,會中議決為了撫帄歷史傷痕,消弭省籍間誤會,宜另成立「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邀請社會公正人士及學者專家,根據國內外有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公諸於世1。

民國36年發生的『二二八事件』是臺灣人民心中永遠的傷痛,雖然事件過去將近六十年,但是對於此一事件的真相,各方說法多有不却,仍頇鼓勵後學者關心此一事件的來龍去脈與影響意義,以促使後付子孫能記取歷史的教訓,並從慘痛的教訓中真正地學習到尊重與寬容,而使臺灣的民主政治能夠更加健全的發展,此為本文研究之首要動機。其次,2004年2月28日臺灣發生了空前未見的「手牽手護臺灣」,其目的是為了團結臺灣人心凝聚內部的共識,此活動除了係執政黨〈民進黨〉為了當年的總統大選營造人氣外,『二二八事件』成了島內週期性的政治圖騰,引發作者想要探討其原因。其後2006年的3月6日「二二八事件」當事人林江邁女士之女兒林明珠小姐接受聯合報專訪談228衝突2,認為二二八根本不是從查緝私菸而貣,更非「外省人欺壓本省人」,純粹是出自語言溝通不良所產生的糾紛。當事人的說法與許多流行已久的看法有所出入,更增添作者撰寫本文之動機。由此,作者希望本文能夠以帄實的觀點釐清此一歷史事件1

2 賴澤涵總主筆,《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文化,民國83年初版,頁9。 參見聯合報,2006年3月6日,〈林江邁之女原爆人物談228衝突〉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3196932.shtml

的相關原因與過程,並提出個人的反省建議,其有思慮未周之處,尚祁學界先進不吝指教,以匡不迨。

本文的研究目的希望儘可能還原『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原貌,透過帄實的敘述,避免流於情緒性的指摘;至於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乃係歷史研究法及文獻分析法,本文透過相關的歷史資料,以有系統、客觀的方式來描述『二二八事件』;却時筆者亦透過文獻、學術著作等文獻資料的研讀,以靜態資料的蒐集研讀來加以分析,基本上,透過正確、持帄、詳實的文獻蒐集分析,進一步來研究『二二八事件』的爆發貣因。至於本文的研究途徑乃係採取「歷史研究途徑」〈historical approach〉。關於本文之文獻回顧有系統之學術研究並不多見,李筱峰在其《臺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付表》一書中列有專章討論二二八;賴澤涵、馬若孟及魏萼合著之《悲劇性開端:臺灣的二二八事變》一書算是較有系統探討之學術著作3,在紀略及回憶錄中計有何漢文,《臺灣二二八事件見聞紀略》、陳炳基,《紀念臺灣人民二二八貣義四十週年》、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下》;而關於記述二二八事件之專書文章方面計有張德水,《激動!臺灣的歷史》等,關於二二八事件中的日文書籍亦可為參考之用。

另外本文之研究架構,乃是針對二二八事件之爆發說法,乃至於各界對於這些爆發因素之看法,最後得到結論與現在啟示。

這麼多年來,由於臺灣的民主開放,使『二二八事件』已經可以公開地討論,政府亦很努力在弭帄歷史的傷口,臺灣人民亦已經學會了尊重與包容,筆者深信臺灣將走出『二二八事件』的陰影,積極邁向更民主的道路。

『二二八事件』常久以來都被視為是敏感、禁忌的話題,事實上這種心態是不健全的,在選舉期間或許還情有可原,但筆者在從事學術的研究上應該並無存在此種問題。這麼多年來,隨時光雖然沖淡許多悲憤與誤解,但深烙下的傷痕直至今日仍未完全癒合,過去的爭議如何以坦誠的態度來撫帄歷史的情緒,如何以更寬闊的胸襟來包容社會的不幸,實有賴於朝野上下發揮愛心與智慧,這也是筆者研究本文衷心期盼能夠還原二二八的原貌,能夠以理性來處理本文。 貳、關於『二二八事件』爆發的說法論述

『二二八事件』發生在臺灣剛從日本手中光復不久以及大陸勦共戰事逆轉的背景下,故造成二二八事件的爆發原因,眾說紛紜。一般而言,由於當時國民政府官即貪贓枉法的現象所在多有,對比日本統治時期的法治與紀律,仙臺灣人民期望過高,因而使得一件單純的緝私行動,演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二二八事件,甚至釀成人民對政府長期不信任之重大歷史事件4。

關於『二二八事件』爆發的說法眾多,一般說法整理如下:

一、 政治腐敗

在日據時付及之前的清朝統治時期,臺灣並沒有所謂的省籍問題,孫中山先生來臺未受到民眾排斥,梁啟超來臺亦是如此。在日本投降之時,臺籍人民張燈結彩,夾道歡迎國民政府,這是眾人皆知的事實。然曾幾何時,從34年10月至36年2月,不到一年半的時間,竟然爆發震撼全臺的『二二八事件』,真仙人感到無奈。5這主要的關鍵便是國民政府的政治腐敗。

在老一輩的臺灣人民心中,日本人在過去五十年的殖民政策,有其殖民長處:

1.日本的法仙簡單明瞭2.日本辦事態度認真,分層負責,做事務實等,而國民黨政府自來到臺灣後,與日本政府相比,顯然許多臺灣人民認為國民黨政府不如日本政府,故心生怨懟與不滿,這種怨懟與不滿的情緒便種下『二二八事件』爆發的重要原因。6 4

5 王曉波,《走出臺灣歷史的陰影》,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75年11月初版,頁162-163。 《中華雜誌》, 1986年3月號。

6 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下》,台北:三民書局, 1967年2月,頁365。

此外,部份軍警不遵守紀律是二二八事件的另一導火線,臺灣新生報曾報導:「陳儀長官曾履次下仙警察出勤不得帶槍,可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警察和專賣局的查緝人員,不但隨便帶槍,而且隨便開槍,這次延帄路不幸事件的發生,顯然是他們違反陳長官帄日不准他們帶槍指示的後果。」7

政治腐敗是臺灣所有人民所共却感受的,戰後初期的臺灣,貪官污即們整天花天酒地,部份軍警蠻橫無理8,政風腐敗軍紀太差,却時,『臺灣省行政長官公述設置的不當』、『官員的貪汙腐化』等,亦是政治上的重要因素。 二、 政治歧視

根據當時擔任國民黨臺灣省黨部執行委員的丘念臺,曾到重慶向蔣介石先生說情,丘認為:「臺民原係中國國民,只因滿清戰敗割讓臺灣,才取得日本國籍,而成為日本的臣民,投降後既然對日軍日僑都已經寬待,為何對自己的却胞不予寬待呢?」至後來中央才於西元1946年11月正式通仙對日本人征服的臺民不能以漢奸罪來論處。9

陳儀集立法、行政及司法三權於一身,再加上當時政府的高級官員中很少有臺籍人士,這種用人的不當皆使當時的民心感到不滿,醞釀後來所發生的『二二八事件』。此外,部份外省籍人士的優越感,亦形成一種政治歧視。 三、 經濟困難

34年10月國民黨政府接收臺灣時,臺灣的生產關係和生產力比當時的中國大陸要來得資本主義化,工業化程度和生活水準亦比中國大陸高出許多,而陳儀在1944年兼任中央設計局臺灣調查委員會主任委員後,即確立了他的治臺理念,在陳上臺後,並無法從臺灣的立場來瞭解臺灣的經濟問題,因此許多臺灣人民都對陳感到不滿與失望,當時的專賣與貿易設局與民爭利,通貨膨脹問題嚴重,幣值不穩等因素,皆促使民變事件隨時可能爆發。總之,『糧食缺乏』、『通貨膨賬10』、『金融市場的獨占與壟斷』、『失業率嚴重』、『生產指數低』、『日產處理不當』、『專賣制度』等,皆是促使二二八事件的引發的背景因素。11 四、 社會問題

當時的社會,治安甚亂,流氓宵小橫行霸道,失業問題嚴重,整個社會處於失序的狀態中,而『二二八事件』有人認為就是中上階層的臺民士紳,為了要爭民權和政經雙方面的參與權及要求民主自治,而下層階層的臺民為了就是要生存。12在社會方面,語言隔閡是最直接的問題,其次,『臺籍原日本兵瞧不貣國7 臺灣新生報, 1947年3月1日,第2版。

8 陳炳基,《紀念臺灣人民二二八貣義四十週年》,臺灣民主自治却盟編, 1987年,頁18。 9 丘念臺,《嶺海微飆》,臺北:中華日報社, 1962年12月,頁246。

10 臺灣經濟危機的造成主要是源於短期內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所造成的。

11 聯合報,民國79年2月29日。

12 戴國煇,〈丘念臺與二二八前後〉,《人間》第十八期, 1947年4月,頁75。

篇二:二二八事件始末及评析

?二二八事件?始末及评析

首先做一个二二八事件概述:?1947年发生在台湾的‘二二八事件’,为台湾光复之后发生的大规模流血事件,也在台湾和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沉重的一页。二二八事件的导火线是1947年2月27日,台北市的一件私烟查缉血案。此事件触发2月28日台北市民的请愿、示威、罢工和罢市。同日,包围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的请愿市民遭驻署的卫兵攻击,事件因此由请愿转变而为对抗公署的政治性运动,进而激化为省籍、族群冲突。抗争与冲突在数日内蔓延全台湾,最终导致国军镇压。此事件中,造成许多台湾平民伤亡;而死亡人数有少于一千人至万余人的概估。? ------摘自百度百科

可以说,二二八事件是了解和认知1949年以后台湾历史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给广大台湾同胞心灵上造成的创伤至今尚完全愈合,这一事件也给祖国的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几十年来,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关于二二八事件的解释经历了极其曲折的发展历程,台湾当局(包括国民党和民进党)、中共、台独分子、受害者、加害者和学术界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事件进行各种各样的解读与定性,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不同的看法又会因各种原因而发生改变,所以不能十分肯的给这一历史事件下定论。

对于这样的?敏感的?历史事件,人身处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会对这样的历史事件有着不同的看法,?二二八事件?的直接导因虽较为简单,但背景因素却极其复杂,不仅国民党、中共和其他各方看法歧异,各界人士也因秉持的政治立场和现实关怀不同而观点杂陈。总体上看,大多人士认为事件的发生与台湾当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面临的深刻危机大有关系,既有远因的铺垫,又有近因的挤压;既有客观因素的厚积薄发,又有人为因素的推波助澜;既有当局措置失当之弊,又有民众失望愤懑之误。但在具体问题上,每一立场的看法,显出了不同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的分化。以下列举几点:

(一)关于事件的起因

1, 从政治经济发面看(以下是参考资料中列举出的部分观点)

一种看法是:(1)政治上的失误,这首先表现在人事上,即台省籍人士和外省籍人士待遇不平等,而外省籍人士的腐败给台湾同胞留下了极为恶劣的印象;(2)经济上的失策,造成整个台湾经济呈现一片萧条凄凉景象,使得台湾同胞长期受到经济上的压迫;(3)文化上的差异所产生的心理隔阂,使得台湾同胞有理由觉得幻灭,甚至有一种被出卖了的感觉。 另一种看法是出自亲身参与过此事件的人士,?完全是被国民党的恶政激发起来的,任何个人、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短的两个小时内动员这么多的群众。国民党说这是‘奸党和少数野心份子有计划、有组织地煽动起来的’,完全是为了镇压制造借口。?

还有一种看法从3个方面分析事件的背景:(1)殖民地统治的延续,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制度与日据时期的总督制同样专制;(2)专卖、掠夺以及与民争利的经济体制与政策;(3)贪污、腐败和无能的政府。

我认为总的来说,是由于不当的治台政策→高度极权→行政腐败→经济萧条民不聊生,

从而激起民愤。

2, 文化冲突

有学者从台湾人自主性立场看问题,认为二二八是两个族群文化冲突的结果。他们认为事件 ?是体质与中国社会迥异的台湾?在回归祖国后?所造成的社会文化的冲突与摩擦所致?。从文化的意义看,?二二八事件?是战后来自大陆与本地之间文化摩擦与冲突的总爆发?,是台湾光复后两岸统一的?后遗症?,而?引起这个后遗症的主要症结,在于当时海峡两岸社会的生活水平及观点价值差距太大,体质不同,彼此隔阂太深而适应不良?。?台海两岸隔绝太久,双方意识形态相差太远,而主政当局并未完全洞悉此点,而做有效的施政所致。?

3, 日本治台的?遗毒?

?在日本统治时代成长的台湾人,尤其是受过日本教育的人,从启蒙期就接受亲日反华的奴化教育,再加上皇民化的脱胎换骨,亲日反华的意识在许多台湾青年中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的。?皇民意识?一直潜存在皇民化台湾人的心中,由于不满国民党的统治,以至于余毒未消,自觉或不自觉地浮到表面而已。?二二八事件?所以发生得既速且烈,皇民化的台湾人在当中起的激化矛盾,升高抗争的作用,是难辞其咎的。? ?台湾人在日本统治下的经历,导致许多台湾人在想法上与世界观的意识上,和一般日本人的想法十分类似,而和1945年以后来台的外籍人士所持的世界观互相冲突。

实际上我个人对此观点持认同态度,这源于我所认知的当代台湾年轻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抱有亲日态度,从整个历史来看,这一态度由来已久,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4, 社会期望理论

社会期望理论认为,当社会福利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持续提高,继而因某种原因急转直下,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遭受挫折时,可能形成攻击和忿恨的情绪,从而引发社会暴动。日据时代后期的工业化、皇民化和南进化运动,使台湾人的生活水平、教育水平、文化素养等得到很大提高,但他们仍然受到日本人的歧视,被当作二流国民看待。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给台湾人,尤其是台湾的知识分子带来很大希望,以为从此可以消除歧视,过上更好的生活。然而,在台湾长官公署的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凋敝、通货膨胀、失业增加、政治和文化歧视等种种弊端丛生,使台湾的社会成就指数(经济成就指数和教育文化指数的平均数)急转直下,从而导致台湾的社会期望指数与社会成就之间形成巨大反差,?二二八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

(二)关于事件的性质

1,革命

?全民?性的、以?民族自决?的形式爆发的革命。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人民革命运动的一个部分,也是全国人民革命运动的一部分?。它是?全民?性的,是以?民族自决?的形式爆发出来的,?它继承并发扬了台湾人民三百年来的革命传统,尤其是近五十年来的反日本帝国主义异民族统治的斗争传统,并进而结束了三百年来旧的革命史,把民族运动的

传统与全中国人民解放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结合起来,开辟了新的斗争的道路,展开了台湾史的新页。

革命性的起义。有人称事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起义??充分表现了台湾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为了反对美帝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卖国政策,反对血腥的法西斯统治,为了要建设富强、民主的中国。

2,自治运动

?台湾人民自发的、全民性的民主自治运动。从阶级属性和政治倾向看,当时参与此事的大致有三个层次的人:一是统治阶级中的民主人士,如议员、国大代表、国民参政员、工商知识界名流、国民党和三青团的干部等;二是原台湾共产党和一些进步团体的成员;三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提出的政治目标和要求大致也可分三个层次:(1)不反对国民党的中央政府,但强烈要求在台湾进行政治改革,要求铲除专制和腐败现象;(2)要求推翻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建立人民的政权;(3)极少数人提出‘台湾独立’和‘国际托管’的主张。但主流是‘民主和地方自治’。?

以上的看法大部分是正面评述,我就个人对?二二八事件?的了解来说,我认同此事件是为了取得在台湾政治上进行改革的运动,是为了达到根除极权、专制、腐败的目的。

(三)关于事件的影响

二二八事件对

台湾二二八事件真相

台湾历史及台湾人的影响既深且巨大,正如有学者所言:?在台湾四百年的历史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政治事件,对台湾人民的价值观念、思想方式、生活态度,产生如此巨大的冲击。无可否认的,二二八事件的影响,已经变成台湾文化深层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台湾人民对政治的畏惧,对现实的疏离,对历史的逃避,都可以在1974年的流血经验中找到原因。? ?二二八以后的历史是一部压制、反抗、扭曲和重建的历史,充满台湾人的悲情,却洋溢着台湾人的理想追求?。

政治层面,事件对台湾和台湾人民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对台湾政治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影响:(1)大批本地精英受到残害,?大大削弱了台人参政力量,台人视政治为畏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政治持?不关心和淡漠的态度?;(2)一些流亡海外的人觉得台湾的和平政治改革没有希望,?要追求台湾人的自由和幸福,唯有推翻国民党?,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因而走上台独运动之路?,我认为第二点,很值得关注。

文化层面。有学者从文化层面观察二二八事件对台湾人的影响:(1)由于二二八事件,台湾人对民族与国家产生根本的迷惑;(2)台湾人的?文化祖国?虚位化了;(3)严重扭曲了台湾人的族性,使台湾人尊严受伤,信心受损,内聚力涣散,理想性丧失。较高层次的心灵活动、精神世界的创造等一律大受打击而消沉停滞很长时间;

台独层面。有学者明确指出,二二八事件的后果极为严重,一方面?使部分台湾本省民众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产生了危机,成为‘台独’运动的温床?,另一方面则?使原本错综复杂的省籍矛盾简化为本省人,即1945年之前移民台湾的大陆人与外省人,与1945年后移民台湾的大陆人之间的矛盾?,其消极影响迄今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当前的台湾政

局及两岸统一。?事件使得台人对中央政府逐渐离心,从而酝酿出态度一时,影响社会和谐甚至省籍情节亦进一步加重。?但我认为,将原本并无独立诉求的?二二八事件?及其带来的影响,和台独主张联结在一起,是不是对历史真相不公平?是不是曲解了当时一干进步人士单纯想要改变当时台湾执政现状的夙求?

通过以上对此事件的几个方面阐述说明,我认为二二八事件牵涉甚广,其背景、过程以及事后的处理都极其复杂,又与后来各党各派的立场、海峡两岸的关系、台独意识、受害者的冤屈与悲情等诸多因素纠结在一起,超出了历史本身的范畴,表现出泛政治化和泛道德化的倾向。使得事件的研究就趋于多元化,所系要的知识网络是十分庞大的,也是需要对此事件的客观态度。

一部分学术研究认为台独运动始于?二二八事件?,此事件对于台湾政局及祖国统一大业影响十分巨大且深远,所以对于此事件的深入研究,也许能对两岸统一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凡是都有因果联系,凡事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我想今日两岸关系也可以得到解释,那么也许可以从?二二八事件?开始。

文中引号部分出自:

张旭成:《二二八事件的政治背景及其影响》

陈晓清:《陈仪治台与台湾?二·二八?起义》

其他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简述》---佚名

篇三:“二二八”惨案美国也有责任

“二二八”惨案美国也有责任

政客愿意操弄“历史创伤”,从来远甚于披露“历史真相”。故1947年发生于台湾的“二二八事件”,学界研究虽已较为充分,现实传播却仍是一团迷雾,乃至衍生出种种无稽之“反思”。 所谓“二二八事件”,简言之,即:1947年2月27日,政府缉私人员,在台北打伤一卖烟妇女,引起民众骚乱,并发生枪击血案。主政台湾之行政长官陈仪,未能妥善处理,致骚乱蔓延全岛。3月8日,国军登陆台湾,实施武力镇压。

事件具体死亡人数,因政治立场不同,有数百至数十万等多种说法。据亲历事件之台湾本省精英丘念台的说法:

“地方当局透露,外省籍同胞被暴民杀死几千人;而民间却说事变期中,台民死伤近万。根据我的调查访问,双方实际伤亡数字,不及上列传说的十分之一,乃至不及百分之几。”

台湾当局近年来订出赔偿“二二八”罹难家属办法后,迄今申领赔偿者,不过数百人而已。此一数据,可与丘念台之调查相互佐证,大致可以反映惨案之实际规模。

惨案之大背景,乃在陈仪接收台湾举措失当、贪腐严重。最直接因素,乃在大陆籍官僚垄断台湾政权,使台籍精英有参政无门之失望感;同时,陈仪接收日产所建立之公营经济体系,效率不佳,有损台湾民生,加之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怨甚多。

此外,因原材料匮乏,及日本技术人员撤离等客观因素,工厂开工率不足,失业率激增。加之不少台籍浪人及“台籍日本兵”,在日本投降时,曾被大陆视作汉奸战犯,没收财产并入狱,后因人数太多而绝大多数从宽释放。涌回台湾后找不到工作,遂借“二二八事件”之机,煽动骚乱,乃至抢夺军械进攻政府。

《恐怖的检查———台湾二二八事件》,木刻版画,黄荣灿作

上述背景之外,尚有一激发当局动用军队武力镇压之关键因素,即美国曾深度介入事件,拟火中取栗,借机造成台湾脱离中国,由美国全面控制之结果。

按事件发生当天,蒋介石即电话陈仪,指示事件处理之原则。具体有四:

1、查缉案应交由司法机关公平审讯,不得宽纵;

2、台北可即日局部戒严,希迅速平息暴乱;

3、政治上可尽量退让,以商谈解决纠纷;4、军事不能介入此次事件,但暴徒亦不得干涉军事。

但到3月5日,蒋已改变主意,决定派军队赴台解决事件。次日,再致电陈仪,“指示处理事变的方针,政治上可以退让,尽可能的采纳民意,但军事上则权属中央,一切要求均不得接受,这是最高的指导方针。”

从“军事不能介入”,到决定派军队镇压,此种转变之关键,乃在于蒋氏获悉,美国驻台领事馆副领事George H. Kerr,于3月3日向美国驻华大使馆递送了一份所谓的“台湾民众”《致马歇尔将军之陈情书》。其内容,系假借台湾民意,请求美国援助,以“切断与中国之政经关系,假以适当年限迄台湾完全独立”。Kerr其人,至晚自1942年以来,一直在鼓吹并运作台湾脱离中国之事;有学者怀疑该“陈情书”乃Kerr假造。

3月6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致电马歇尔,除告知“陈情书”一事外,并谓:“在严肃考虑后,领事馆认定唯一实际的解决办法是美国自己立即介入,或代表联合国介入。”

马歇尔与蒋介石关系恶劣,对国民政府成见极深。马氏对此事的处理意见如何,虽尚无材料可资说明,但亦不难揣测大概。内战正酣,蒋氏既欲阻止美国策划台湾独立之阴谋,又顾及美援,不欲破坏对美关系,故最终选择派遣国军登陆台湾“武力平乱”,对抓获之“事变幕后策动分子”,亦舍弃司法公开审判,改以秘密处决,故蒙冤者甚多——而若公开审判,势必牵出美国策划台湾“独立”之阴谋。国民政府事后将“二二八”之责任全部归咎于“台共”,目的也在于此。

3月18日,被派往台湾秘密调查“二二八”事件真相的蒋经国,在给乃父之密电中汇报道:“亲美派……请美供给枪支及Money,美允Money。……决定八日夜暴动,……奉主席命,来宣慰,除

C.P.外,一概不追究……”由此电,不难窥见“二二八事件”扩大化之缘由,及政府处理之玄机。

台北

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

篇四:二二八,写给对岸的年轻人 蔡英文

二二八,写给对岸的年轻人

蔡英文

今天是二月二十八日,在这个严肃的日子裡,我想要做一件以往台湾的政治人物未曾想过的事。我要对中国的年轻人,写下我对二二八事件的看法。

我知道这样做有点突兀,台湾的悲剧为什麽要解释给现阶段对岸的年轻人听?我的想法很简单,两岸关係的处理必须建立在对彼此真实的理解上头,而如果不知道二二八对台湾的伤害,对岸人民将永远不会真正理解台湾,如果不理解二二八之后台湾社会的沉默与扭曲,对岸人民将永远不会懂得国民党曾经在台湾使用国家暴力的可怕。诸位年轻的肩膀上承担着未来中国自 由民 主的重担,我由衷希望藉着这篇短短的文章,打开一扇理解的窗,让对岸年轻的心灵感受台湾过去的苦痛,也让台湾的年轻世代衷心的祝福自 由民 主在对岸可以实现,而终究有一天双方可以同理心的看待彼此,不再有偏见和对立。

二二八事件本质上是一件人民的抗议遭遇国家暴力镇压的血腥惨案。1947年的二月二十八日,国民党政府拿着枪管瞄准对政府普遍不满的台湾人民,展开杀戮。惊惶失措的人民在街头上呐喊狂奔。暴力政权不会以和平理性的方式对待抗议的人民,他们心中唯一的想法就是用子弹把抗议的声音抹平。许多手无寸铁的台湾人民死于国家暴力,许多当时的知识菁英被国民党政权有计划的逮捕与屠杀。台湾社会陷入沉默,这种沉默让国民党政权更为所欲为。白色恐怖开始,往后的几十年,绝大数的台湾人民因为恐惧不敢说真话,不敢要权利,人性被扭曲,尊严被搁置。

从那个时候起,二二八变成台湾社会的集体禁忌,没有人敢谈论,人民即使要哭泣,也不能让别人知道他们哭泣的原因。很长的一段时间,它不会出现在教科书,当然也不会出现在媒体,真相被掩盖,这种状态就这样在台湾了持续了几十年。

这样的故事各位一定不会陌生,事实上,类似的情况也在对岸发生过。不过,在那恐怖的国家暴力统治期间,台湾人民并没有灰心丧志。从一开始,我们是很少数的一群人,慢慢的,反对的力量从零星的对抗汇聚成一股团结的政党。这就是民主进步党的起源。透过真相的釐清,透过不懈怠的努力,我们与国民党长期对抗,我们不是洪水猛兽,我们也不是邪魔歪道,我们其实是一群热爱民 主自 由,坚信人有权利与尊严的反对人士。

我私底下常常跟在台湾的陆生有交换意见的机会,我问他们,在台湾看到了什麽。我最常得到的答案有三个,第一、台湾很自由;第二、台湾人很友善;第三、没有来台湾之前,他们认为国民党就代表整个台湾,但是,来了台湾之后,他们才发现这不是事实。我今天这一篇文章其实就是想告诉各位一种国民党不会告诉大家的真相与史观。

走过二二八,台湾今日有了民 主自 由。现在在台湾,已经没有一个人会认为,政府有权武力镇压人民,也没有一个人会认为,批评政府的思想可以被暴力消音。这一条路我们走的很漫长,很辛苦,今天我们在台湾追思二二八,我相信有一天民主的中国也会用同样慎重的心情来追思**。台湾能,中国没有理由不能。「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都重,一个梦想能让生命迸射光芒」,我希望有一天真话能在对岸被大声说出,中国人民的民主梦想也会在世界上绽放光芒。

(注:本文附图为黄荣灿为二二八事件所做的木刻版画〈恐怖的检查——台湾二二八事件〉,是唯一具体描绘该事件的图像作品,当年以「力军」名义发表在《文汇报》。黄荣灿后来成为白色恐怖受难者,在1952年在马场町遭枪决。图片来源:洪维健工作室。)

篇五:《关键十六天》揭密白崇禧与二二八事件

没有二二八,台湾绝非现在的台湾。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是现代台湾历史上最惨痛的悲剧,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至今仍未消散。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二二八是当代台湾历史的一个起点。事件爆发后,白崇禧受国民政府派遣,前往台湾宣慰,止痛疗伤,抚慰民心,弭平动荡,前后16天,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白崇禧之于二二八事件,甚至对今天台湾的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然而目前两岸关于二二八事件的研究,对白崇禧赴台宣慰这段历史,却仍然没有专门、详尽的讨论。

《关键十六天》是白崇禧将军之子、著名作家白先勇与历史学者廖彦博,共同寻访耆老,搜集湮没的史料,收录历史照片约70幅,还原关键十六天的史实真相。本书抱持“还原历史真相”的态度,运用各项档案、电报、函件,以及相关当事人的日记与口述访谈记录,重建白崇禧奉命赴台宣慰的前因后果,尽量以每个小时作为单位,近距离观察这平抚伤痛的关键十六天。书中回答了诸如“白崇禧作了什么决定?发挥了什么作用?”“期间遭受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阻挠?”“对于二二八事件的发展与善后,还有往后的台湾,又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等等一系列疑问,同时也披露了当时台湾军政当局千方百计想要隐瞒的滥施捕杀的真相,阐明二二八事件背后当时台湾社会“三青团”、CC系、中统、军统等国民党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民间团体、中共的力量等等之间的纠葛。

除了完整收录与白崇禧宣慰台湾相关的函电、讲词之外,为弥补官方档案之不足,更收进白先勇与“二二八”见证人萧锦文、受难家属杨照等人的6篇口述访谈,以最新的史料提供读者来自民间社会的不同观察角度。

这是一段被隐藏湮没多年的故事,也是台湾历史上不可不知的关键十六天。 作者简介

白先勇,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1937 年生,广西桂林人,名将白崇禧之子。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学创作硕士。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树犹如此》、《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舞台剧剧本《游园惊梦》,电影剧本《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孤恋花》、《最后的贵族》等,重新整理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记》,并撰有父亲白崇禧传记《白崇禧将军身影集》。

廖彦博,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硕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博士班。著有《三国和你想的不一样》、《蒋氏家族生活秘史》、《爱新觉罗萠烨》、《一本就懂中国史》等;译有《大清帝国的衰亡》、《中国将称霸21 世纪吗?》、《谎言的年代:萨拉马戈杂文集》、《OK 正传》、《惊悚大师希区考克:重返惊魂记》、《漫游中古英格兰》、《情妇史》等。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