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日食和月食示意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4:21:38 体裁作文
日食和月食示意图体裁作文

篇一:日食月食形成示意图

日食的形成原因示意图:

太阳

月食形成示意图:

篇二: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5、加强科学思想教育,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日食的成因和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月食的成因。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地球仪,乒乓球 便携式幻灯机、三球仪、利用实验室窗帘控制实验室光线以模拟太空环境。

学生准备:小弹珠、半球面地球仪、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播放日食和月食的动画。(动画片《海尔兄弟》“河神遮住太阳”片段和《宝莲灯》片段中关于“天狗吃月亮”的片段。)

2、提问:刚才大家在动画片中都看到了什么现象,你怎么知道这就是日食和月食的? 有关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他们是怎么认为的?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3、提问:你认为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板书课题“日食和月食”)

二、新知探索

1.对日食发生的过程和特点作出假设

1.提问:刚次啊很多同学都知道日食和月食,但不一定能科学地说出他们的成因,要知道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我们最好怎样啊?对了,我们最好先观察到这种现象。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次美丽而又壮观的日全食全景。请大家根据这段录像观察日食发生时有哪些特点?(播放录像)

2.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似乎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4)推测挡光的物体应该是月球。

3.提问:作出进一步推测:日食是怎样发生的?

2.分组模拟日食的发生验证假设。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告诉大家这种实验我们可以称为模拟实验。这个实验我们怎么设计呢?

3、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 三球的距离应怎样来模拟?(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5)观察时我们应处在什么位置?

4、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半球面地球仪代表地球,一生手持小弹珠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小弹珠绕半球面地球仪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会看不见太阳。

请大家模拟出发生日食时的场景。

5.请三位同学到讲台上模拟演示天体的运动。要求:

当你认为发生日食时就停止运动。(情境设置:利用实验室窗帘控制实验室光线以模拟太空环境,扮演太阳的同学用幻灯机对扮演地球、月球的同学打光。)

学生分别带上模型上讲台演示。

6、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

(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5)日食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

3、复述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图并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2、播放日食成因的录像以验证学生的推测。

3、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2、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朔)。)

5、过渡:那么月食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四、学生自主探究月食的成因。

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思考推测。

(预设: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3、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4、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5、出示月食成因示意图。

6、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7、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

(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望))

五、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比如对模拟实验有何认识? 对于日食和月食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模拟场景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发生日食和月食的位置,思考: 边模拟边提问:月球围绕地球一圈,是多长时间?在这一个月里发生了日食和月食了吗?实际情况是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呢?

3、出示我国近几年(2012-2020)能观察到的月日食情况表。

2012年:

5月21日日环食。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台湾等省部分地区可见环食,其他地区可见偏食。主要城市广州.福州.台北.香港.澳门可见环食。

6月4日月偏食(初亏18:01,食甚19:03,复圆20:07)

2013年:4月26日月偏食(初亏3:52,食甚4:08,复圆4:25) 2014年:10月8日月全食(初亏17:14,食甚18:54,复圆20:34) 2015年:

3月20日日全食。新疆部分地区可见偏食。

4月4日月全食。(初亏18:16,食甚20:01,复圆21:46)

2016年:3月9日日全食。我国南部地区见偏食。

2017年:

8月8日月偏食(初亏1:23,食甚2:21,复圆3:19)

2018年:

1月31日月全食(初亏19:48,食甚21:30,复圆23:11)

7月28日月全食(初亏2:25,食甚4:22,复圆6:20)

8月11日日偏食。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南昌只见初亏,大部分地区带食日落,西部可见偏食全过程。

2019年:

1月6日日偏食。北京.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西安.兰州.西宁.银川等地带食日出,不见初亏,其他地点可见偏食全过程。

7月17日月偏食(初亏4:02,食甚5:31,复圆7:01)

12月26日日环食。我国可见偏食。

2020年:

6月21日日环食。四川.西藏.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部分地区可见环食,其他地区可见偏食

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上述表格得出结论:日食和月食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天文现象,不是每个月都发生的。

让学生了解全食、偏食、环食;了解月食为什么不可能发生环食。以及今年能观察到得一次日全食。

板书设计:

4、日食和月食

(学生画的日食示意图)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 地球 月球 太阳

(学生画的月食示意图)

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 月球 地球 太阳

篇三:日食和月食

巧用多媒体手段,优化科学课堂教学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案例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的必要条件。只有恰当地应用电教手段,才能发挥其在教与学中的媒介作用,化难为易,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电教艺术的关键在于巧用电教手段。教学中不注意电化教学的特点,不考虑选择运用电教手段的时机,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恰当运用 优化课堂

教学设计理念:

《日食和月食》是在学生学习了《月球》与《月相的成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在教学中,我将重点放在了日食成因的探索上,月食的成因则是让学生在日食成因的基础上进行推想。日食成因的教学又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用故事引入激趣,课件演示日食的过程,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及日食的过程,为学生认识日食成因提供必需的事实材料;

第二步是结合课件动画的演示,启发学生在事实的基础上思考日食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逐步演示是学生推想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

第三步,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日食成因的实验,证明上面的推想,同时明确日食时,地、日、月的位置关系;

第四步,启发学生根据以上研究推想日食成因,并用课件动画反复演示,讲解日食的成因。

在学生认识了日食的成因后,我便放手让学生大胆推想月食的成因,并用课件演示辅助教学。这样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教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四课。日食和月食是两种有规律的天文现象,它们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日食和月食的出现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它们同月球和地球的影子有直接的关系。本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从认识日食、月

食发生的特点基础上进行合理推测并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推测,从而认识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学情分析:

日食和月食这两个天文现象作为学生学习主题,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很有趣也很有吸引力的。但学生对日食和月食这两种天文现象发生的原因其实是根本不了解的,如何把学生这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是要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课重在逻辑推理,因而如何在课堂中应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建构起新的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课中对日食现象的描述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引导学生在这里进行详细的描述,学生才能进行合理的推断,才能在模拟实验中清晰地再现日食的发生,从而认识日食发生的原因并举一反三认识月食,并有效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观察、分析推理、合作探究等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的录像资料、课件(①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情境动画;②日食和月食发生时三球位置示意图。)

学生准备: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同学们,你知道吗?在很久以前,在小亚细亚有两个部落已经交战了5年,但谁也不肯善罢干休,直到有一天,一个名叫泰理士的人,他向这两个部落说:“上天对于你们的互相残杀很生气,如果再不停战,那么太阳就会熄灭。”过了不久,两军正在交战中,太阳突然真的“熄灭”了,顿时大白天变成了黑夜。双方的战士们惊恐万分,都认为是上天在惩罚他们,便纷纷丢下武器逃命去了。不久,太阳又从黑暗中慢慢地出现了。

听完这故事,你认为当时的的太阳会“熄灭”吗?谁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2、师:泰理士利用日食这一现象,使两个部落停止了战争,同学们看见过日食吗?你想知道日食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揭开日食的神秘面纱。(板书:日食)

【评析:故事导入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由此提问设疑开始本课的活动,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二、探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大家观察过日食吗?

2、课件演示:日食发生的现象

3、通过观看,你发现什么? 那么你认为是什么挡住了太阳呢?(云、树、飞机、太空船、人造卫星、水星、金星??)

4、好,请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日食的过程,看遮着太阳光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课件演示:日食的过程

5、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6、你认为是什么?根据什么来判断。

【评析:在学生已经推断出来后或者真的不能推断的时候这里可以用电脑课件分成三步逐一推断——降低难度】

生逐步演示:

①从太阳遮挡的部分边缘来看是圆形的,即挡住的是球体。

②从太阳的整个面被遮住成黑色,即挡住太阳的球体大小和太阳接近。 ③挡光的物体从屏幕看是从右向左的。 那么,挡住的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

综合以上,我推断出挡住太阳光的天体是月球。

7、通过分析,大家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的,那么月球又是怎样挡住太阳的光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实验来证实我们的推测吧。

三、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你想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呢?

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

(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

【评析:模拟实验要注意所用的挡光物体要比被挡光物体小;挡光物体是运动的;挡光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这一过程中,并不一定就会发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和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

4、学生讨论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评析:利用实验模拟日食发生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起到巩固知识,同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总结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2、电脑课件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①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②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

【评价:利用图解的直观展示和课件的动态显示体现了日、地、月三个天体间的相互运动情况,弥补了日食现象缺少可视性的缺陷,使学生顺利突破教学难点,掌握了教学重点,学生学得活,学得好。】

五、研究月食的成因。

1、谈话:现在我们知道日食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在晚上也会发生另一种现象(播放月食的录像资料),古代的人们认为是天狗把月亮吃掉了,真的吗?

2、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3、学生思考推测。

4、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5、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6、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7、大家的推想是否正确呢,我们来看屏幕,课件演示:月食的成因

8、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

篇四:日食和月食

篇五: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

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这一单元的第四节,本课内容分为:日食和月食两个部分

日食和月食,是同学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同学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同学们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同学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同学们从现象到实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节课是同学们在认识了地球和月球这两个我们熟悉的星球以后必知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局部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部分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而教材对月食形成的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没有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

三、设计理念

《科学(3~6年级)课程规范(实验稿)》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教学此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探索的:

1、从旧知入手,因势利导。同学已经在前面的一课中学习到了月相的知识,并联想到日食和月食的的概念。从这里开始本课的教学,既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也使同学学得自然。在教学中,我把日食的形成的原理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月食的形成原理,作为一个探索作业的形式,既倡议了同学自主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同学的类比推理能力。

2、以图解为载体,促进理解。天文知识的学习,一般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所以,我就利用图解来让同学初步认识发生日食和月食的条件。这也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法。

3、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能力。模拟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既可以巩固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通过画示意图,巩固知识。学生学完了这一课,真正能在脑海中留下印象的,主要还是示意图;要想真正的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主要还是要借助示意图。所以,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一个练习,就是让同学画示意图。即使有少数的同学在前面的环节中还没有掌握,那么通过画示意图,仍然可以理解形成的原理。

通过以上设计理念,使同学在直观中理解知识,在考虑和讨论中形成知识,在实验练习中巩固知识。这样既体现了同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同学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同学认识日食的成因。

2、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六、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激发兴趣,适时诱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笼统,而同学由于年龄的特点,笼统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笼统为直观,为同学提供丰富的感性资料,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引导同学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做实验验证自己猜想的正确性,破除天狗吃了月亮的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学法:讨论交流(看到的想到的),模拟实验(日食的成因),小组合作,类比推理(月食的成因)。

七、课前准备

强光手电、小皮球,地球仪,日食和月食的课件,板书贴图等

八、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由故事引激发兴趣,再引出课题第一部分—日食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日食和月食示意图)

(二)、推理实验,积极探究。

1、谈自己印象中的日食以及成因

2、观察推理,分析日食原因。

3、实验论证,亲历探究。

首先让学生设计合理的模拟实验,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记录资料,接进行小组汇报,最后,由教师小结,了解日食是怎样发生的。

4、由扶到放,探究月食的成因。

此环节中,教师不再过多引导,而是提供三体图,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从而得出结论,讲解给大家听。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在观察推理中发现问题,在观看中熏陶情感,在动手中探究科学,在验证中收获喜悦。

5、总结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时间

(三)、巩固应用,再现新知。

1、教师讲解:日食和月食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远在三 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的记录。

以前,由于人们不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于日食和月食有各种猜想,其中有不少错误的、迷信的说法;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才认识到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

月球三个天体相对运动的结果。现在,人们不只知道日食月食的原因,而且已经掌握了日食和月食的规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和地区。

2、巩固练习:

本环节我设计了让同桌口述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另一名同学画出日食和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互位置图,并指名上黑板张贴示意图。这个环节既巩固了新知,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课外拓展

我设计了与本课有关的但是却比本课更深一个层次的日食和月食的种类

八、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内容选择

当初选定这篇课文进行教学,主要是觉得:日食和月食是学生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个有趣的天文现象,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对日、月、地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有所了解,加上现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之多。所以我认为本课是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典型课例,课前布置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通过上网或相关书籍查找有关对日食、月食感兴趣的信息。如关于日食、月食的形成、它们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关日食、月食的故事等。

2、小组合作学习落实见效。这个年级是我从三年级开始带上来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我的教学方法和特点。从两年前参加高端培训之后我就在所教班级仿效郭教授的“生本教育”,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相互交流。因而现在学生基本已经习惯了这种方法,教学上真正做到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堂新内容之前,都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让学生回家通过上网等渠道查找资料,来自学生收集的资料内容丰富翔实、精彩;每节课一开始,让学生在4人小组内汇报、交流自己的劳动成果,汇报自己了解到的大家不知道的知识。

3、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有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此刻也有了兴趣和成就感,觉得自己懂的别人不懂,那真是件大好事, 所以会积极的把自己知道的与别人交流。接下来就是让小组向全班汇报,汇报可以是单个人,也可以是小组成员一起。在汇报过程中,下面的学生可以提问,汇报小组成员回答,也可由别的学生解答,还可以是老师的解答,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体会到自信,同时教学互动得到真正的实现。最后,我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画龙点睛地进行了课堂小结。一堂课在孩子们的高昂学习情绪中结束了,学生学得轻松,收获很大。课虽止,趣犹存。

4、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小组进入汇报交流环节,各小组纷纷踊跃举手,争着第一个发言。第一组同学讲自己亲眼所见月食的情景,形象真切;第二组代表重点讲解了日食形成的原因,把太阳、地球、月球形象比喻成集团公司与他公司的关系,生动有趣;第三组同学边讲解月食成因,边在黑板上画图示范;第四组同学用月相变化的原理,说明了为何有时看到的是日全食,有时看到的是日环食;第五组同学找出多条理由证明日食发生,挡在太阳和地球间的一定是月球??可以看出,大家都学有所获。

学生通过自己课前预习所得到的知识,比老师讲授听到的知识困容易记忆,加上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他们更容易接受同学之间所交流的知识;各学生由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结构的差异,他们所获取的信息或信息侧重点的不同,课堂上交流出来的

与课本相关的知识远远超过课本知识或者是老师所能讲授到的知识。同时,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掌握到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

4、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自我得到提高。当然,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学生信息来源之广、信息之多,有些知识是教师也可能不知道的,这对老师来说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也就是说,教师可能在课堂上是轻松了,可在课前要作的准备远远超过以前那种以讲授为主的课前准备。我乐意,因为我在教学的同时也在获取新的知识。

(五)不足之处

1、学生讲述积极性高,但有的学生讲述没有重点。

2、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待教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在模式上更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3、课堂中缺少激情,没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大家,希望得到各位评委和老师指教,鸡川学区许

堡小学赵娟娟。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