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上海世博公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1:16:20 体裁作文
上海世博公园体裁作文

篇一:上海世博公园

上海世博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摘要:为了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绿地建设已开始重视景观和生态理论的综合应用,并进行积极的探索。上海世博公园绿地植物规划设计更是将群落作为主要的构建途径,使群落绿量普遍提高,植物景观大为改善。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植物群落,生态系统

Abstract: In order to welcome the Shanghai World Expo in 2010 by the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Shanghai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has started to take the landscape and the ecology theory synthesis application, and carries on the positive exploration. The planting design of Shanghai World Expo park took the community as the main construction way, causes the community green quantity universal enhancement, and the plant landscape is greatly the improvement.

Keyword: Shanghai ,World Expo, plant community, Ecosystem

1 项目背景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公园的规划用地,北临黄浦江、南至浦明路,西起打浦路隧道,东至世博园区东部水门,规划用地面积约29公顷,另外相关设计用地包括公共活动中心用地和演艺中心用地,总面积约42公顷。基地中无系统、连续的绿化景观,滨江生态系统均被破坏,环境污染、废水及码头的堆场使整个滨江原始的生态系统不复存在,基地西端有部分湿地生态群落。基于此种立地条件,该设计注重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和塑造,充分考虑会间高容量集散停留空间和会后城市休闲公园绿地双重功能的相互冲突,建立集生态、展示、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园林景观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公园绿地生态系统。

2 系统布局

2.1 系统的形成

在整体骨架设计中,设计者以滩的形式及扇骨形状均匀分布于基地的乔木林为主体结构,,以人工的植栽方式,巧妙的创造了上海世博会南园规划景区-公园-黄浦江心-北园规划景区的序列性景观(如图1),由南到北自然过渡,起到系统与外环境骨架衔接的作用。

图1

设计构思中,由防洪堤和交通网络引发创作灵感,进一步联想到山水自然线条的构图形式,最终确立中国扇的上层植物结构形式配以流畅的地被网络,形成一轮黄埔江边亮丽的植物虹。横向上强调布局的弧线分区与直线守边相结合,竖向上通过对风向、遮荫及视线等因素的综合考虑,穿插形成整齐的南北向条状林地。抬升的扇形基地比拟为折扇的扇面,按风向走势而特意设置的乔木引风林比拟为扇骨,这样整个滩的景观构成了一幅生动而赋有韵味的中国水墨山水画。(如图2)

图2

2.2 系统的渐变

纵观上海世博会公园绿地分区,由西向东依次为生态湿地区、休闲游艺区、公共活动中心区、世博中心轴、演艺中心区、工业文明展示区(如图3),与此功能结构相吻合的植物规划分别为:西部以湿地水岸植物景观为主,中部一轴两心区域突出了世博园特有的林地、草坪及屋顶花园景观,东部开创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空中立体花园的新地带。由西向东无不透漏出自然向人工渐变的痕迹。

图3

西端后滩基地保留着原生的滨江湿地,能在黄浦江边创造一段生态湿地,展现自然的水陆交界景观,有着特殊的示范意义。因此设计中选取了较为生态的滩的自然结构模式,局部设置生态湿地展示区,以保证与基地西端生态湿地的联接,达到滨江景观带的整体延续性,形成一个自然循环的微生态环境。

特色林地景观模拟自然界森林、花岛等景观,结合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植物景观,体现植物自然的个体美及群体美。在具体组织中做到疏密有序,在大面积的林木种植中结合花灌木及地被的综合设置,模拟自然界的植物形成态势。

中部区域主要人流出入口地段、高架立交体系周围以及与城市道路相邻的开放绿地内,主要以植物结合地形起伏分隔空间,并利用大片草坪及地被植物。从空间上给人以宽敞舒适的视觉享

受,同时也有利于世博会节日气氛的营造。在人流聚集较多的场所,如庆典广场等大型集散场地周围解决处理好场地透水技术的同时,将部分草地种植为耐践踏草坪保证人流在高密度时可在草坪上休憩等候。

工业文明展示区中将部分用于码头货物运输的工业吊塔进行功能转换,形成多层次的空中立体绿化展示。

在公共演艺中心与空中立体花园之间,以硬地树阵的方式保证游人的停留与休憩。在改造时保留原工业时代的烙印,使用先进的垂直绿化科技,进行绿化城市的展示。

2.3 系统色彩的退晕

上海世博公园绿地植物设计以绿色深浅不一的常绿树、落叶树、针叶树、阔叶树配以按冷暖色调组合出美丽色彩图案的地被植物,呈现出赋有渐变退晕效果的韵律景观。

植物美最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叶色,绝大多数植物叶的叶片是绿色的,但植物叶片的绿色在色度上有深浅不同,在 色调上也有明暗、偏色之异。这种色度和色调同时又随着一年四季变化而不同。如垂柳的初发叶时 由黄绿逐渐变为淡绿,夏秋季为浓绿。春季银杏叶子为绿色,到了秋季则变为黄色。五角枫叶子在春天先红后绿,到秋季又变成红色。公园上层乔木林正是运用叶色的变化组合成多变而有趣味的园林景观。(如图5)

篇二: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节约型景观设计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节约型景观设计

摘要:本文对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节约型设计进行分析,分别从节土型景观、节水型景观、植物景观、节材型景观、节能型景观,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为我国公园节约型景观设计提供很好参考的价值。

关键词:世博会; 后滩公园; 节约型景观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hanghai world expo park after the economical design of analysis, separately from the quarter of landscape, soil, and plant landscape, water-saving landscape material saving type landscape, energy-saving landscape,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everal aspects, for our country park economical landscape design to provide very good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world expo; Beach park after; Economical landscape

引言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位于世博园区西南角,黄浦江东岸与浦明路之间,西至倪家浜,北望卢浦大桥,占地14公顷,场地内部主要为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污染较为严重,是典型的工业棕地。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作为上海世博园得核心绿地景观之一,它既是2010上海世博期间的绿地,会后也将进行保留,成为未来上海市的公共绿地。

世博后滩公园荣获了201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最高荣誉奖——杰出奖,因为世博公园的设计“显示出对于低成本维护和高效运营的景观设计的崇拜”。通过设计以节约后期运营管理费用这也是节约型景观设计的目标。(图1)

图1:上海世博后滩公园平面图

1.节土型景观设计

规划区域内土壤以潮泥为主,其超过80%面积为硬质铺装所覆盖,土壤结构差,养分匮乏的同时也有部分土壤受到严重的油污污染,是典型的后工业棕地。在设计中通过对硬质铺装的清除、污染土壤的处理、清理基地内的生活和工业垃圾、对土壤进行疏松和养分的补给以及适地适树和透水性铺装在设计中的运用等处理手段,成功的将后工业棕地改造成上海世博园中心绿地。由于公园内土壤修复时间的紧迫,而生物修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对于土壤的污染处理是采用物理、化学和植物修复等多管齐下的方法,进行原位、异位处理。

为了使得土壤更适宜种植,添加土壤改良剂是一种必要手段。土壤改良剂包括天然土壤改良剂和人工合成的土壤改良剂。天然土壤改良剂包括植物遗

体、褐煤、泥炭等。一般人工改良剂价格较高,常利用厚20-25cm的黄壤和红壤作为种植土方式。在世博公园主要采用添加天然改良剂并局部覆盖优质的红壤种植土的方式。

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对土壤污染的处理,使用较少的花费,将土壤改良成为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同时减少了环境的污染。

同时场地在竖向和地形塑造的过程中,利用人工内河湿地的挖方形成的土壤对场地内进行竖向调整,开挖内河湿地的土方量大约为10.3万m3,在场地内的竖向调整需要的土方量大约为3.4万m3,同时由于浦明路的建设大致需要

6.7万m3的土方量,因此能大致实现场地内土方量的平衡。同时,在场地内部对污染严重的土壤进行换土的工作也结合场地内的挖填方一并进行,进一步的节约资金。

2.节水型景观设计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中使用的是黄浦江水,使用过的水经过净化后再流回黄浦江,做到循环使用。水体净化总的策略分为两部分:控制直排入水的外部污染物,建立后滩公园内部的生态水净化系统。对于现状直接排入黄浦江的工业污水及生活废水进行截流,阻隔外部污染源。同时,对规划后的后滩公园内产生的污水进行截流,一部分污水通过建立污水管道连通城市污水管网排出,同时后滩公园内部建立的净化系统对一部分中水进行水净化处理,从而达到灌溉用水的标准。

后滩公园内部的生态水净化系统包括建立水处理站,以及利用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和水体的跌落以改善水质。后滩公园中的污水站是在原有污水泵站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位于清潭粉荷景点以南,他将对世博园区内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然后再排入到人工内河湿地中或者直接供给世博园区内的植物灌溉以及硬质铺装的清洗用水。

在后滩公园中采用将雨水一部分渗透,一部分收集利用或排放相结合的方式。可先按一定重现期并根据植被、土壤、建筑、广场等周围环境状况设计渗透设施,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通过雨水管道进行收集,经过净化后排放到人工内河中。雨水下渗要求场地的透水性较高,可以先将所有的雨水渗透到地下,在地下某深度铺设盲管集水,然后排放或者循环利用。

3.节约型植物景观设计

在后滩公园的植被设计中,与公园的生态性设计和对水体净化的设计目标一致。采用有效的生态种植方案,从而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更大的效益。基于对规划用地现状的分析,我们建议采取植被立体种植的方案,创造立体的、丰富的植被景观。具体有以下生态种植措施:

3.1植物种类选择

世博后滩公园分为四个功能区,每个功能区的植物种类和种植方式均有所不同,以形成不同的空间特点和景观特色。在芦苇景观区以生态修复为主;在人工内河湿地中植物的选择主要是出于对水体净化的目的;在梯地禾田景观区则主要以展示农耕文明以及建立农耕文化教育展示区。

不同的功能分区具有各自景观关注的重点,对植物的选择需要也有所不同,但是不同的功能区在植物的特性上具有相似性,即集乡土性、生产性和季节性等特点为一体。在滨江芦苇景观带中,大量的使用芦苇、乡土茅草和大量的野花,这些植物在上海容易生长,具有乡土气息,在净化水体的同时营造生态而优美的滨江水岸边际;在内河人工净化湿地,则大量使用漂浮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如水葱、兰草、纸莎草、水生美人蕉、芡实、燕子花、水芋、雨久花、慈姑、茭白、黄鸢尾、芦苇、水烛、芦苇、九节芒、旱伞草等对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重金属以及病原体具有吸附和吸收功能的植物,这些植物大多数为上海的乡土性植物,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体的污染状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梯地禾田农耕文明的回味中,则利用传统农作物、经济作物以及乡土植物等植物,不仅提供生产功能,同时也是反映农耕文明和提供农业科普教育展示场所,对雨水和经过部分净化的黄浦江水进行再次净化也是梯地禾田的重要功能之一,在部分植物的选择上是人工内河湿地系统的延续。

3.2垂直绿化

充分利用部分保留的基址现状旧工业厂房及工业设施已有的垂直绿化基础并进一步运用先进的垂直绿化的技术对规划区域进行垂直绿化。

原浦东钢铁(集团)型钢厂三车间及厚板酸洗房,位于世博后滩公园的南部,临时旅游停车场的北端,在设计中,对原有厂房的钢筋混凝土和刚结构组成的结构体系进行保留,构成了后滩公园综合服务中心“空中花园”的结构主体。攀岩在钢架构上的爬藤植物以及悬挂在空中的绿色植物,以及连同建筑周边的毛竹和从人工内河湿地中延伸过来的湿生植物,构成了“空中花园”的绿色基调。两者共同组成了“空中花园”广场。

爬藤植物主要选择的是爬山虎、五叶地锦等当地植物,悬挂在空中的绿色植物箱,是在木箱中加入人造绿化土壤,能充分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采用景天科易于养护,需水量较少的植物。便于后期的养护管理。

3.3草地的耐践踏技术的运用

运用草地耐践踏技术尽可能解决世博会期间人流量较大对草坪的践踏产生的影响问题。草地在人流较大的时期可以充当铺装的角色,但是与铺装不同,草地具有生命力,当践踏力超过其限度的时候就会草地的生长带来影响。在世博后滩公园中,大量选用耐践踏的早熟禾作为主要的草坪种,早熟禾耐践踏但是不耐旱,在植草前期对土壤进行处理,将植物碎屑和土壤改良剂混合后对土壤进行改良,加强土壤的保水性,确保草地的良好生长。

4.节材型景观设计

4.1对可自然降解材料的运用

根据世博会起和会后对场地功能要求的不同,选择可逐步降解的生态材料,在世博会期间可以提供大面积的活动场所,在会后则对小面积人性化的场所需求度较高,因此,在铺装广场以及道路的设计中,采用弹性路面设计,即会后需要永久性保存的区域利用砾石构建,两边在会后需要拆除以减少使用面积的区域用竹作为铺装,这些竹铺装在会后可以拆除也可以任其自然降解,在降解后作为植物种植区域,作为铺装的竹子也主要是产自于基地内。

4.2对场地内现有材料的直接利用

在场地内永久性道路上采用可透水的砾石作为铺装,特别是滨江芦苇景观带中的滨江休闲步道,采用的小颗砾石直接铺撒在路面上,与滨江休闲带的自然景观效果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水功能,这些砾石大部分来自场地内原有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在铺设路面也不同于常规路面,用经过素土夯实的地面取代常规路面的基地层,节约资金的同时也更加环保。

场地内原有的厂房,在保留了厂房原有的维护结构后,将厂房的维护结构中可以利用的材料在场地内进行再次利用,这些以红砖为主的维护结构,与场地内其他材料共同组建了后滩公园各种大小不一的广场。

4.3对场地内大量的废弃钢材的回收和再利用

场地原为船舶修理厂,在场地内有大量已经生锈的废弃钢材、零件以及刚构建等工业材料,按照常规的处理手法即使将这些材料进行收集后,进行简单的消毒去污处理,以其本来的面目在公园中国进行呈现,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可以很好的保留场地的历史记忆,但是往往也会使得重构的景观设施与场地内的总体景观不协调的现象发生。自爱后滩公园中采取了将场地内的材料进行再次加工,重新利用的处理的方式。首先将场地内的钢材进行收集,回炉煅烧而成不同的钢板,将这些形状各异的钢板在场地内进行重构,以形成不同的景观小品、铺装路面以及休息设施等。在很好的保留场地的历史记忆以及节约材料资源的同时,也使得新建的设施与场地的环境融为一体。

5.节能型景观设计

在后滩公园中,与世博园其他区域一样,也采用太阳能进行照明。太阳能照明系统以太阳光为能源,白天充电晚上用,无需外接电源,安全可靠,绿色节能,充电及开、关灯过程由微电脑智能控制;天黑自动开灯,天亮自动关灯,无需人工操作,使用寿命长。

在后滩公园中,太阳能照明是与世博园其他区域的照明系统分开的,是

一个独立的照明系统。后滩公园中的太阳能照明系统是一个全自动的工作系统,只要设定该系统的工作模式就能自动工作,在后滩公园中采用光控与计时组合工作模式。灯在光照强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启动灯点亮,同时开始计时,当计时到设定时间时光源关闭。

结束语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成功建设,为节约型景观设计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后滩公园不仅成功建设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处理系统,而且对土壤、植物、材料的节约型处理也是后滩公园建设成一个高效率、低维护公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朱建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景观「.T}.中国园林,2009 (2) 78-82.

[2]王向荣,林誓.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50-155.

篇三: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完整版)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俞孔坚, 凌世红,金圆圆

引言:

2010年上海世博会位于市中心,跨越黄浦江两岸,是上海黄浦江两岸开发、旧区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也是上海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段。属于世博园区的后滩公园地处浦东原后滩地区,滨临黄浦江,是世博园区的核心绿地之一,规划范围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北侧紧临世博公园中心绿地。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后滩湿地公园原有规划用地岸线长约1.7公里,总面积为14.2公顷,经考察,场地边缘有较完好的厂房、码头等工业遗存,建议保留,因此该用地总面积相应扩大为16公顷,围栏区外、防汛墙内、紧贴湿地公园规划的旅游巴士停车场用地面积变为

2.2公顷,会后作为后滩湿地公园二期用地,故会后后滩湿地公园用地总面积为18.2公顷。 后滩湿地公园不仅需要满足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的功能,还承担着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湿地水处理和生态风景观赏的职能。

1、场地秉赋

1.1场地历史沿革:

场地及其周边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从海岸线推移的位置判断,场地所在位置公元8世纪前(唐朝统治时期)已经成陆。从场地曾隶属的南市区区志史料看,大事记的上限也自唐开始,两者基本吻合。按照自然环境变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不同,将场地景观的变迁划分为5个阶段,如表1。场地的变化,讲述着场地发展的故事,记忆着周围人的情感。

表1:场地景观演变

1.2现状概况

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场地东部主要是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南干线1#污水泵站;中部有上海市环境污水处理厂;西南部主要是上海长江轮驳公司航修站、上海后滩船舶修理厂和后滩天然湿地。

基地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场地标高在4米到7米之间。场地西南部的湿地区是天然形成的缓坡,是黄浦江的长滩,平均标高约2米。

场地内的驳岸现状大体分为东段的桩基防汛墙和西段湿地的无桩基防汛墙两种。东段的桩基防汛墙基本为高程4.30~6.48米不等,与地面有一定高差。较高的防汛墙与人们亲水的需求及城市用地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西段湿地无桩基防汛墙外即是黄浦江的长滩,亲水性较好。

沿黄浦江还有100米长、8米宽的污水处理厂码头和后滩轮渡站轮渡码头。码头的现有功能已取消,可进行改造利用。

场地范围内的建筑主要为工业厂房,有型钢厂三车间和厚板酸洗厂房等。厂房形体巨大,个别质量优良,内部为巨大的炼钢生产机器流水线。场地内有大量的构筑物,包括铁轨、龙门吊及其附属设备,码头场地及设备,高架管道,原料传送高架通道,高架排气管道,罐体等,处处体现着现状场地特征。

场地内的植物主要可分为厂区间植物和湿地类植物两大块。厂区间的植物布局零星,整体绿化覆盖率较低,以香樟、广玉兰、女贞、水杉、雪松、悬铃木、龙柏、棕夹竹桃、棕榈等为主。湿地类植物主要分为标高较高的、以狗尾草为主的滩涂植物和标高较低的、以镳草、芦苇、河柳、构树、女贞构成的滨水植物群落,生态景观良好。

2.问题与挑战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的设计面临六大问题和挑战:

第一大问题,如何遵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脉、满足多重体验需求? 后滩地区保有上海市区、黄浦江边仅有的一块天然湿地,它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目睹着黄浦江畔农耕经济的兴衰起落,见证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注视着上海跃升为世界大都市的步伐,是一处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珍稀绿地。随着城市的发展,它必将成为人们追忆过去、关注现在,展望未来的体验场所。因此如何遵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化脉络、满足多重体验需求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一大问题。

第二大问题,如何保护、恢复与重建生态湿地?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上海,突出的特点就是沿江沿海大面积的滨海湿地、境内众多河流和湖泊等多样的湿地生境。但是上海社会的发展使得湿地生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后滩的原生湿地就是这一现状的直接见证。目前黄浦江水质污染严重,水质在V类左右。严重污染的水质威胁着湿地的动植物生存。现在滩地植物群落较少,标高较高的

滩涂以狗尾草为主,标高较低的湿地以镳草、芦苇、河柳、构树、女贞构成滨水植物群落。

如何保护、恢复、重建湿地生境,充分发挥湿地的自然生产力,实现净化和调节水体等的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实现湿地景观的自然化,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二大问题。

第三大问题,如何解决世博期间人流等候与疏散问题?

世博会期间人流量特大且集中,设计日流量为40万人次,高峰日流量60万人次,极高峰日流量80万人次。而场地内的合理容量在2.66万人,极限容量在3.78万人,且场地南部临接世博园区西入口人流等候广场,场地中部的水门码头是世博园南区唯一的水上门户,场地东部则联系世博园区中心绿地,因此如何合理组织会时人流交通,协调好分流、等候与疏散的关系,成为设计面临的第四大问题。

第四大问题,如何解决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湿地之间的高差问题?

湿地公园内桩基防汛墙约占50%。钢筋混凝土的防汛墙束缚着江河,限制的江河滩地的发展,增加潮洪灾害的风险。依据世博园区总体规划的防汛设计要求,防汛墙的设计标高为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6.7米。而黄浦江的平均潮位为2.24米,平均高潮位3.29米,平均低潮位1.19米,防洪标准与黄浦江水位之间的高差多达5米左右,因此如何解决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湿地之间的高差问题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三大问题。

第五大问题,如何满足会时与会后场地的双重需求?

世博会期间和会后场地的功能定位发生了变化:会时的功能定位偏向于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等功能的世博绿地,会后则突出湿地保护、湿地生态的审美启

上海世博公园

智和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如何在设计时考虑相关弹性措施使其既能满足会时世博绿地的要求,又能方便、经济的转化为会后的城市湿地公园,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五大问题。

第六大问题,如何运用现代理念和先进技术营建后滩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的设计以湿地的自然复兴和恢复湿地的领土特征为指导思想,应将湿地作为生物和能量交换的生态廊道,实现物质的自然循环。在作为探索城市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存课题的后滩湿地公园设计实践中,如何运用现代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营建出这样的湿地公园成为设计面临的第六大问题。

3、设计对策

第一大设计对策:四种文明串写场地脉络

方案采用立体分层布局的方式,以后滩地区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层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四个功能层次,由此叠加形成场地的总体功能布局。

湿地生态景观层是黄浦江滩地景观的回归:保留滩涂、湿地,追忆渔猎文明。

农耕文明景观层是场地农耕文明遗迹的体现:借田园江水,体验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遗存层是场地工业时代文化的见证:保留工业时代遗迹,回顾工业文明。

后工业生态文明体验层是后工业时代特征的反映:建立便捷的、多重体验空间,畅想后工业文明。

第二大设计对策:三带一区建构湿地基底

方案以“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建立湿地体系,共有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滨江芦荻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主要指与黄浦江直接相邻的外水滩地,而内河净化湿地带主要是指场地中部的人工湿地系统。

外水滩地中的原生湿地保护区通过隔离保持其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保护自然湿地免受人为干扰;滨江芦荻带则可大体分为砾石滩湿地和粗沙滩湿地两部分,它们共同完成过滤净化、防潮护坡等功能。

内河净化湿地带和梯地禾田带主要是人工湿地带,整体功能突出湿地作为自然气息地和水生系统净化的功能、湿地生态的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等功能。

外水滩地和内河净化湿地带之间通过潮水涨落、无动力的自然渗滤进行联系,它们息息相关,一同营造着具有地域特征、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后滩湿地生态系统。 设计对策一示意图

设计对策一示意图

第三大设计对策:三场九园、步道网络编织交通体系

方案以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和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共同形成场地的交通网络。

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既确保了场地与外界的便捷联系,又保证了场地内部便利的可达性,很好的解决了世博期间人流的分流问题。

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在形成不同文明景观体验空间的同时,提供了世博期间人流等候、疏散的场地。

设计对策四示意图

设计对策二示意图

第四大设计对策:梯地禾田梳理场地高差

方案利用场地农耕文明景观层的梯地禾田来消解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内河净化湿地之间的高差。

场地农耕文明景观层主要由梯地禾田带构成,它位于场地的南部,是场地与城市的过渡地带。梯地禾田带通过提炼“田”这一特色景观,不仅消解了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内河净化湿地之间的高差,而且反映了场地近千年的农耕文明景观,有利于场地与城市的融合,丰富了场地与城市交接的景观界面。

第五大设计对策:弹性设计满足双重需求

本着节约资源、会后尽量少的改动原则,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会后的利用,在功能建筑体和公共服务设施、铺装场地等相关方面进行会时与会后的弹性设计。 设计对策三示意图

篇四:中国上海世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设计

中国上海世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设计(北京土人)

概要:后滩公园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的生态净化模式,同时创立了新的公园管理模式,它建成后不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护,而是让自然做功,为解决当下中国和世界的环境问题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板;后滩公园深情地回望农业和工业文明的过去,并憧憬于生态文明的未来,放声讴歌生态之美、丰产与健康的大脚之美、蓬勃而烂漫的野草之美;生动地注解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世博后滩公园为上海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位于“2010上海世博园”区之西端,位于黄浦江之东岸之与浦明路之间,南临园区新建浦明路,西至倪家浜,北望卢浦大桥,占地18公顷。场地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2007年初开始,由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领衔“土人设计”团队设计,2009年10月建成。设计者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环境伦理与新美学思想,用当代景观设计手法,显现了场地的四层历史与文明属性:黄浦江滩的回归,农业文明的回味,工业文明的记忆和后工业生态文明的展望。最终在垃圾遍地、污染严重的原工业棕地上,建成了具有水体净化和雨洪调蓄、生物生产、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审美启智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后滩公园不但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得生态净化水系统模式,同时创立了新的公园管理模式,它建成后不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护,而是让自然自我循环净化,让自然做功,为解决当下中

国和世界的环境问题提供一个成功的样板。

公园保留并改善了场地中黄浦边的原有4公顷江滩湿地,在此基础上对原沿江水泥护岸和码头进行生态化改造,恢复自然植被。同时,整个公园的植被选用适应于江滩的乡土物种,芦笛翻飞,乌桕成林,更有群鱼游憩,白鹭照水,一派生机勃勃,实现了“滩”的回归。 在江滩的自然基底上,选用了江南四季作物,并运用梯田营造和灌溉技术解决高差和满足蓄水净化之功效,营造都市田园。春天菜花流金,夏时葵花照耀,秋季稻菽飘香,冬日翘摇铺地,无不唤起大都市对乡土农业文明的回味,是土地的生产功能的以展示,并重建都市人与土地的联系。

在自然江滩与都市田园的基础上,保留、再用和再生了原场地作为钢铁厂的记忆。巨大的工业厂房之钢构得以保留,并演绎为立体花园和酒吧游憩之所;原临江码头被保留,并设计成生态化的水上花园和观景台,遥望浦西高楼林立,仿佛置身尘外世界;一条由钢板折叠而成的锈色长卷,写就无数沧桑记忆。它隐约起伏,漂游于水岸平台之上,或蛰伏于地面而成为铺地,逶迤而远去,或翘首于空中而成为雨棚、景窗,巧取园中美景。

作为工业时代生态文明的展望和实验,公园的核心是一条带状、具有水净化功能人工湿地系统,它将来自黄浦江的劣五类水,通过沉淀池、叠瀑墙、梯田、不同深度和不同群落的湿地净化区,经过长达1公里的流程,而成为三类净水,日净化量为每天2400立方。净化后的三类水不仅可以提供给世博公园做水景循环用水,还能满足世博

公园与后滩公园自身的绿化灌溉及道路冲洗等需要。除大量使用乡土物种以及水体净化等生态措施外,设计充分利用旧材料、节约造价、倡导低成本维护等生态理念,包括旧砖瓦的再用,黄浦江护岸的生态友好型设计、建筑物的节能设计,以及可降解竹材作为会时大面积铺地,以满足同时考虑赛时和赛后的人流需要,等等。

在上述场地的四层含义之上,便是人的休闲、娱乐、审美和启智。设计者在公园布置了一个狭长的幽谷空间,在巧妙地解决了防洪问题的同时,启承开合,委婉流动,长近2公里,其间设计了一系列亲水栈桥、平台和穿梭于植被中的步道网络。始于西端的跌瀑水墙和层层梯田,而止于彩色翻涌的金属帷幔,游走其间,或潜谷底探水,葭蒹苍苍,青蛙绕足;或登高台临渊,芦笛茫茫,彩蝶翻飞;或入山中探路,丛林夹道,竹巷幽深,洞府围合;或上坦荡田野,荷叶田田,稻禾灿灿。。。。。。

后滩公园展示了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指明了建立低碳和负碳城市的一条具体途径;后滩公园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的生态净化模式,为解决当下中国和世界的环境问题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板,同时创立了新的公园管理模式,它建成后不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护,而是让自然做功,利用自然的调节和净化能力来治愈工业时代留下的污染;后滩公园深情地回望农业和工业文明的过去,并憧憬于生态文明的未来,放声讴歌生态之美、丰产与健康的大脚之美、蓬勃而烂漫的野草之美。通过充分发挥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后滩公园生动地注解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篇五:上海世博园内美食大盘点

上海世博园内美食大盘点

世博园区的公共区域内有将近90家餐厅,再加上各展馆自建的餐厅,共有餐位总数是4万个。近90家餐厅中以中餐为主,西餐占了三分之一,日本餐占了16%,还会有一些来自于东南亚等地的风味美食。

1.“八大菜系”最终入选代表“八大菜系”的餐饮企业是:粤菜———潮府酒家,闽菜———南新雅大酒店,鲁菜———齐鲁万怡,川菜———巴国布衣,浙菜———知味观,苏菜———得月楼,湘菜———湖南华天,徽菜———同庆楼。

2.全国其它地方代表美食 除“八大菜系”外,超大美食广场内还有“中华采风”、“海上名店”、“巷里风情”、“世界美食林”等四部分。世博园已遴选出33家国内参营企业入驻“中华美食街”,其中包括北京全聚德、天津狗不理、内蒙古小肥羊等知名品牌。

3.外国美食。另外各国展区也将有美食共享哦。

粤菜:潮府酒家

粤菜是富人菜,所以干净、精致、独特。入选上海世博会的粤菜馆叫“潮府馆”,除了展现纯正粤菜,潮府馆还将呈现广东三大民俗——广府、潮府、客家文化。经广东省世博工作领导小组推荐名单,经上海世博局经过半年多的考察和评审最终本着好中选优的原则确定由上海大宁潮府酒家代表粤菜入驻世博园八大菜系。

红烧鱼唇

鱼唇是用深海鲨鱼尾部的皮制成的,鲨鱼尾除了一部分“勾翅”外,剩下的另外一部分就是鲨鱼尾皮,这部分尾皮不含翅针,在经过处理加工之后,便成了金黄色的鱼唇。鱼唇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除了能够强健血管和骨骼之外,还有清润去噪、美容养颜的功效。红烧鱼唇这道菜的特点是必须趁热吃,鱼唇富含胶原蛋白,如果冷了吃起来口感就差很远了,所以这道菜在上的时候,都会配一个加热的点灯炉来保持它的温度;另一个就是这道菜加一点香菜和香醋,吃起来味道就更好。

闽菜:聚春园

“聚多冠盖,春满壶觞”。提起闽菜,经典中的经典就是“佛跳墙”,而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与其说聚春园是代表福建参与上海世博会,还不如说世博会提供了聚春园展现中华美食精华的平台。

聚春园佛跳墙

佛跳墙,它是一种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的名案,要用鱼翅、海参、鸡、鸭、干贝、香菇、鲍鱼、笋尖、鸽蛋等二十多种原料和配料煨制而成的。用火也十分讲究,需选用木质实沉又不冒烟的白炭,先在武火上烧沸,后在文火上慢慢煨炖五六个小时,这才大功告成。曾经是国宴上的佳肴,现在能在世博园里吃到,是美味,也是享受!

鲁菜:齐鲁万怡

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口味偏于咸鲜,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

可惜这次入选的是齐鲁万怡,说实话我对这家还真没什么好感,价格贵,东西一般。蟹黄鱼翅可以一尝,甘香软滑,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宴客雅肴。

川菜:巴国布衣

川菜就一个字,辣!两个字,麻辣!巴国布衣对麻辣有一种全新的演绎,麻辣有度,虽麻但爽口,虽辣但开胃,连辣椒都很有嚼头。如果运气好,在世博会园区里还可以看到川剧变脸和喷火表演。巴国布衣为了世博会做了精心准备,传统老川菜中的回锅肉、宫保鸡丁、麻婆豆腐、豆瓣鱼;巴国布衣经典川菜辣子脆肠、豆腐鲫鱼、干豇豆烧牛肉;日前流行的融合类的川菜黑椒牛仔骨、干锅茶树菇;经典小吃中的抄手、钟水饺、赖汤圆、夫妻肺片、麻婆豆腐都将展现于世界。

推荐菜:三峡石爆脆肠

三峡盛产美食,也盛产美石,正是美食与美石的结合,才有了三峡石爆脆肠这道名菜。首先要用热水把肥肠洗净,加上调料后让它出水,然后再切刀花,上锅翻炒后,把加热好的三峡石一起上锅炒,炒到三峡石被火烧到红热的程度,就可以出锅了。

如同融麻、辣、鲜、香、脆于一身的三峡石爆脆肠,其滚烫的三峡石上倒入满盆红辣椒和脆肠,热油爆出的“呲呲”响声,满屋的辣椒香味,鲜红的、金灿灿的颜色,勾引着食欲。

浙菜:知味观

浙菜富有江南特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著名的地方菜种。这次入选浙菜馆的是杭州著名的知味观。论档次、规模、技术、设备,知味观是现代浙菜中一等一的高手,素有“知味停车,闻香下马”的雅称。在知味观厨师的主理下,八大菜系各领风骚,但是正宗浙菜一直是知味观的特色。

推荐菜:西湖醋鱼、龙井虾仁

西湖醋鱼烹制前,先将草鱼放在水池中饿养两天,使其排除泥土味,鱼肉结实。宰杀后,去掉鳞、鳃和内脏,洗净,从头至尾片成两片,再坡刀剞上刀纹,放入沸水中煮3分钟,用筷子扎鱼的颌下部,能轻轻扎入时即捞出,鱼背相对装入盘内。用煮鱼的汤水250克,加入酱油、醋、绍酒、白糖,烧开后,淋入湿淀粉,推搅成米汤汁,浇在鱼身上。这个菜的特点是不用油,只用白开水加调料,鱼肉以断生为度,讲究食其鲜嫩和本味。

龙井茶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并被清代皇上列为“贡品”。河虾被古人誉为“馔品所珍”,不仅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且有补肾、壮阳、解毒之功效。取用清明前的龙井新茶与时鲜的河虾烹制而成的“龙井虾仁”,集两者之精华,菜品色如白玉翡翠,透出诱人的清香,食之嫩滑鲜美,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杭州名菜。“龙井虾仁”是取用清明节前的西湖龙井新茶与时鲜的河虾烹制而成。菜肴色泽白绿相衬,口味鲜嫩清香,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