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关于叛逆时期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8 09:26:09 字数作文
关于叛逆时期的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作文:叛逆与束缚

作文:叛逆与束缚(2013年3月厦门市高三质检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真正成功的人,本质上流着叛逆的血,摆脱一切限制。

也有人说:一支笔,可以画,可以写,但必须让一只手握住。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范文示例

叛逆不是狂欢

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越来越多呼吁言说的声音出现,人们不再屈从于懦弱,而是在叛逆中获取精神的满足于愉悦。于是有人说:“真正成功的人,本质上留着叛逆的血,摆脱一切限制。”然而,这般不受任何限制的叛逆真的对吗?克尔凯郭尔曾叹:“人们最大的悲哀不是软弱,而是过于强大,乃至于漠视上帝。”诚然,叛逆是一个时代进步的必须条件。正如《家》中觉慧的叛逆,让他走出封建礼教的罪恶,走向新生。社会更需要这样不合时宜的举措,来抨击那些隐藏在面具之下的罪恶。

只是,当叛逆之声愈演愈烈,演变成全民的狂欢盛宴,当摆脱限制被当成漠视一切秩序,这样的叛逆,便偏离了社会需要的轨迹,倒成了一场空喊口号的闹剧。

叛逆少年们自认为活得精彩而轻视法律,落得终生悔恨的下场;网络愤青们自视时代的新声音,毫无理智只知以为抨击,当期待异声成了只余骂声,把叛逆当做狂欢的人们,正如伏尔泰所言,“手持圣旗,满面红光走向罪恶。”相比之下,新诺奖得主莫言,便获得了一场“沉默着的胜利”,许多人不满他的极少反抗,不似鲁迅等所谓爱国志士们在世界面前扬眉吐气。但难道莫言不是叛逆的吗?他的作品中充斥着太多对社会现象的无情揭露,而在生活中却谨遵叛逆精神的实质吗,不让其失去控制,只剩下狂欢般热闹过后的一片空白。因此,于我,叛逆是可以的,甚至是必须的,但不受限制、漠视秩序的一类却不再有益。“一支笔,可以画,可以写,但必须让一只手握住。”我们可以言说己见,可以身体力行斥责不公,但这一切都应有理智,有公德,而不是一味随波逐流,而不是一味哗众取宠。

面对国王的仪仗队,贝多芬站在路边不屑一顾,歌德却毕恭毕敬施礼。叛逆者们自是无尽推崇贝多芬,咬牙切齿对歌德,却未曾想过全社会都无视礼法只知忤逆,那么倒真是天下大乱一片灾祸了。从这个层面来说,时代需要贝多芬,时代更需要歌德。

1

篇二:关于记忆的作文十五篇

关于记忆的作文十五篇

黑板上的记忆

一根彩色的粉笔,把曾经写进往事。

这时依然是如此熟悉,我还能找到曾坐过的位置,时光匆匆,那时我们还都是孩子,笑容灿烂的孩子,无忧无虑的孩子,不知时日一晃而过,不懂珍惜,只晓和小伙伴无牵无绊的快活玩耍,只看今日此刻,不记昨日,不思明天,可是,小学六年的快乐日子,就好似流水一般,一点一分的从我们的指缝中悄悄溜走,滑落向时光老人的背包,等着把时间又一次“送”给下一轮的孩子们。 直到真正毕业那天,我们甚至可能以后终身不再相见的时候,我们才匆匆意识到了所有小学六年的生活已经没有了,时光老师已经把它收走了。那一刹那间,我止不住的泪珠似断了线的珍珠,啪啦啪啦地从脸庞滑落下来,掉在地上,其他同学也不知不觉流泪了,就连平日严厉的班主任的眼眶也红了起来,但她马上转过身去,在黑板上板书,那板书再也不是曾经上课时密密麻麻,令人“头晕目眩”的作文佳句好段,也不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数学概念公式,更不是老师“腹黑”布置的那多的不能再多的寒暑假作业,那只是老师最后最后写给我们的毕业赠言,其中有这样的一两句:“孩子们,从今天起,你们将去追逐自己的最美梦想??”看到老师那略微颤抖的手腕,那似乎用尽了自己最大的力气,一笔一划写下的美丽语言,我的心不由得颤抖了一下,眼泪像脱缰的马群以飞弛的速度,也像一次突如其来煌大雪崩止不住的“喷”了出来。老师转身过来,她那秀丽的脸庞,还带着明显的泪痕,可是她却强忍着,可是,一开口,便哭了起来,我们也哭了起来—

最后,我们在走出教室之前,每个人在黑板上都用彩色粉笔“刻画”出了自己的名字。

时光匆匆,其实我知道,但却依然像个小孩企盼时光能停留一刹,也祈求那留在黑板上的记忆永不消失,永留痕迹。

留在微笑中的记忆

生活因记忆而美好。

每个人的过去不同,所经历的(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关于叛逆时期的作文)不同,所感受的不同。

当然,每个人的记忆也不同。有的孩子是留在舞蹈房里的记忆,有的孩子是

留在美术班里的记忆,有的孩子是留在压力中的记忆,还有的是在花香中的记忆。可我不同,我记忆里的主人是微笑,一种神圣而伟大的微笑。

回忆美好童年。在这个漫长而又幸福的“连续剧”中,有一个非常耀眼的情书,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很严厉。

但他又是最关心我的,是那种默默的,是那种无声的。他对我最大的鼓励只是一个笑容而已。但这个笑容却隐藏着无比强大的力量还有无限的希望。9岁那年,我因生病而休了一个很长的假期。在那段时间,我真的很快乐。不用学习,不用写作业,只是好好的养病。生活上的满足使我完全忘记了生病中的痛苦。可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休假过后,我开始迈入正轨。又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活。

休假过后的第一天,我就发现我已落下了同学们的步伐。我要开始恶补我落下的知识。每天早晨比平常早起半小时,晚上晚睡半小时。这样每天就有一小时的补习时间。爸爸陪我一起。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成功。每天解决一个知识点,我都很高兴,我要大声喊出来,表现出来。而父亲却相反,他很淡定。每当我疑惑地问父亲为什么不替我高兴时,他的回应只是一个微笑。

后来,我长大了,我也明白了那个笑容的不一般,不简单。它所表示的是父亲对我的肯定,对我的认可以及父亲对我的爱。此时,我已沉浸在父亲的微笑中......

记忆里的时光

记忆何时美好?何时真实?何时苍白?何时忘却?又何时遗落?

顺着手指,轻轻滑过,走廊扶手,课桌,黑板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想一想,曾经我们的嬉笑声,听一听那书声朗朗的早上,每一刻,都不能够去忘记,又如何能忘记呢?

记忆里,每个人都是单纯且其善良,即使有那么些个毒舌,又何尝没去怀念那些个日子。日子缓缓的流逝着,从我的手中溜去,我又能如何?掀开钢琴盖,清风轻轻吹过,哦?风儿啊,将琴声带到曾经的我们的心中吧!琴声落,对一切过去,说美好的再见,记忆里有你们就够了,就够了!

落叶悄悄的落着,亲爱的叶儿啊,你也在察觉时间流逝的快,你的记忆里可曾有你曾经的朋友呀!

哦!落单的大雁,请快快飞吧,你的朋友在等着你!记忆里他们何曾丢弃过

你呢?到处都是时光这个狡猾丫头的踪影,哎!

丫头啊!把时间还给我们吧,时光流动太快了。朋友,时光里,她又何尝慢下来过,她不曾为了谁,而赞同下来,我又何必固执的让她慢下来呢?

哦,我的记忆呀,不要去删除那些对我好的人的事好吗?将他们对我的坏,删去了吧!这样才能活得更加快乐,让我们认为美好的记忆会更好吧,起码,不会那么的难过了!

哦,我亲爱的记忆呀!记忆,美好些吧!

刻在心上的记忆

关爱,像一盏明灯,伴随我们左右,替我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关爱,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烈火,驱走了冬日的寒冷,温暖了你我的心灵;关爱,像无数水滴,汇成了条条水流,流进我们的心田,滋润了我们。

花儿受到了太阳的关爱,因此世间有了万紫千红、百花竞相开放的美景;鹰儿得到了蓝天的关爱,因此有了自由翱翔,利锋直刺云霄的豪情;水儿有了大地的关爱,因此有了滴水穿石,百川东流的奇景。这一次,我又感受到了关爱的强大力量:

一天,风和日丽,天高云淡。我乘着公交车正准备去

姥姥家玩。“呀,怎么都到秋天了,天气还这么热呀,真讨厌!”我一边撅着嘴一边说。

“请让一让!”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说着走了上来。可能是人太多了,没地方坐,她迷茫地在车里扫了几眼,呆呆的站着。这时,一位长相甜美的女孩跑了上来,说:“奶奶,你等等我呀”老太太急忙回过头来,看看她说:“你看,这,这没有地方坐了呀!”说着又往车里扫了几眼,好像希望有人让座,可是车里的人似乎都无动于衷。我看出了她们的急切和焦虑,站了起来说:“呃,老奶奶,你们都来这里坐吧!”她有些高兴,却也有些说不出的感觉。“可是你就没有地方坐了啊!”“没事,我喜欢站着。”我装作无所谓地耸了耸肩。果然,她不再犹豫了,招呼自己的孙女坐下来,说:“来,快谢谢姐姐!”女孩并没有道谢,只是对着我甜美的一笑,这美丽的笑容犹如甘甜的雨露般滋润着我的心田,我顿时觉得不那么炎热了,浑身清凉。我静静地站着,没有说话,心里有了一种特殊的感觉。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

我常常以为,记忆是最容易模糊的东西,在时间的流逝里,它会一团团的淡去。刻骨的,只有那么几个回眸,像花儿一样开在了心中,绽放在了记忆里。

花苞

此时,花儿含苞待放。我们在这个春天相遇,相识。我们的友谊自此开始。我转入这个学校与你们相遇,相识。刚开始我们都非常羞涩,懵懵懂懂。小时候的我们都无比天真,单纯。没过多久,我们便玩的很好了。

花开

夏天,这是花儿一生中最美的时节。也是我们最快乐的童年。犹记得那次——“拔人”。不知为何,那天的我们一时兴起,竟玩起了“拔人”,楼道里满是人,男生一队,女生一队,拉着手,互相拔来拔去,那场面,别提有多壮观了。那天,似乎是我记忆中最快乐的一天。几年过去了,依然记忆犹新。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去教训欺负你们的人??

花落

秋天,花儿落了。我们终将分别。

花儿再美终会落,但它曾绽放过它最美的那一瞬。正如相聚的人始终会分离,但友谊是长存的,那快乐的时光会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中,像花儿一样开在记忆深处。

四年了,我们相识了四年,也一起玩耍了四年,最终还是要分别。爸爸说,另一个学校更好,要我转学。我并不想。我们一起笑过,一起哭过,一起闹过??如果我离开了,这一切都将不再有。那里不会再有你们,不会再有你们的笑,不会再有你们的闹??最后,我还是离开了。你们不知我在家里哭了多久。听说,你们在我离开之后也都哭了??

离别是为了下一次更美好的相逢。

这美好的记忆也如花朵般开在我记忆的深处,直到永远。

花有重开

夏天再次来临,花儿又开了,还是一如既往的美。我们再次相逢。 说着童年的那些事,眼睛模糊了,眼泪滴落了下来??

花儿再美终会落,但总会有重开;相聚总会有分离,但终将相逢。记忆,深

沉而又深邃。

记忆,美好而又痛心。

友谊,如同一朵朵花开在心中,绽放在记忆里。

她留在我记忆深处

她留在我记忆深处

有一个人,她不仅是我的同学,朋友,还是我的导师.是她,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乐于助人,让我懂得了朋友之间的友谊.

那是二年级的下午.那节是大课间,我们自由活动.我和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在操场上玩耍.突然,站在我身后的同学不知道怎么了,她把我推到地板上,我擦到了地上的石头,脚划伤了,出了很多血.

这时,我的好友们都被吓坏了,个个都害怕被;老师批评,全都跑了.没办法,我只好自己一个人去办公室擦药.可是,腿伤的痛苦使我没办法前行,我只好坐在原地.这时,我的好朋友走过来了,她看到我坐在原地,感到很奇怪,但她看到我腿上的伤后,二话不说,立马把我扶起来,小心翼翼地往办公室走去.但是,在上楼梯时,我根本上不去.于是,她把我背起来.一步一步的上台阶.走到办公室里,班主任让我坐好,帮我拿药.我坐在椅子上,想着刚才她做的一切,我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刚好滴在我的伤口上.老师转过身来,我连忙用手擦去眼泪,幸好老师没有发现.老师边帮我擦药边问:“还痛吗?”我轻轻地摇摇头,说:“谢谢老师,不痛了.”“你不用谢谢我,你应该谢谢晓琰.哎,晓琰呢?”这时我才发现,晓琰已经不见了.老师四处张望,过了一会儿,老师说:“待会你要向晓琰说谢谢.”嗯,我点点头,脸上浮起了笑容.晓琰,你让我懂得了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不应该视而不见,而是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你也让我懂得了朋友,是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爱护!

那目光我永远的记忆

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在我成功时,用审视的目光来警示我:不要让骄傲遮蔽了双眼。在我失败的时候,用怜悯的目光来劝慰我:不要灰心,下次继续努力。这个用眼来传递给我信息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我的父亲。

每次考试的前夕,父亲总是拿着他那一双带有一丝担忧的水灵灵的大眼睛看着我,生怕我还没有复习好。而我每次都不厌其烦的对爸爸说:“放心吧!我已

篇三:关于中考的作文:中考的时光

关于中考的作文:中考的时光

关于中考的作文:中考的时光

离中考的日子不远了,我在奋斗的同时,抬头看了黑板,终于明白,日历带着我的青春溜走了。

以前觉得每天的校园生活都是度日如年的煎熬。可是,现在黑眼圈和干燥的皮肤告诉我,事实不是这样的。

时间他快的太离谱了。于是冥冥之中就用一些爱的情节来弥补。

我记得咋爱熟悉的呼唤声中睁开眼,第一眼看见的就是母亲。

他小巧精致的脸庞,在我眼前似乎放大了一倍,久违了的饭香弥漫在我的身旁。

母亲不语,只是微笑着领我去吃饭。记忆中诸如此类的美好画面只在电视剧或者小说中出现,而今却真正发生在我身上,确实令人内心震撼。

再也不会嫌弃饭菜难吃了,或与是爱上了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饭菜,几分钟就可以一干二净。

偶尔抬头,会撞上母亲明亮有神的双眼,既而低头,掩去这无端的尴尬。内心欣喜若狂。

很久没有仔细观察母亲了,数十年来,母亲似乎没什么变化,简洁,朴素依旧是她的风格。只是隐约的皱纹后围绕了一些慈祥的光环。有些像奶奶。

母亲一早上并没有什么话,知识往我的书包里塞了些吃的,然后叮嘱我要记得吃药,上课认真,仅此而已。

抬头看天,天蓝的很纯,容不得一丝杂质,像我的心,彼时,一块冰雪在融化。我想,我少年时代的叛逆时期已经过去了,就像这天,让我以纯洁的心面对母爱。

从楼梯口走出时,会看见母亲在朝我挥手,笑容依旧灿烂。于是带上了一份好心情,冲刺在中考的路上。

这些天,似乎都是这样度过的,或许正是这母爱的力量,伴随我走过这人生中最重要的

时光。

篇四:作文:叛逆与束缚

作文:叛逆与束缚(2013年3月厦门市高三质检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真正成功的人,本质上流着叛逆的血,摆脱一切限制。

也有人说:一支笔,可以画,可以写,但必须让一只手握住。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范文示例

叛逆不是狂欢

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越来越多呼吁言说的声音出现,人们不再屈从于懦弱,而是在叛逆中获取精神的满足于愉悦。于是有人说:“真正成功的人,本质上留着叛逆的血,摆脱一切限制。”然而,这般不受任何限制的叛逆真的对吗?克尔凯郭尔曾叹:“人们最大的悲哀不是软弱,而是过于强大,乃至于漠视上帝。” 诚然,叛逆是一个时代进步的必须条件。正如《家》中觉慧的叛逆,让他走出封建礼教的罪恶,走向新生。社会更需要这样不合时宜的举措,来抨击那些隐藏在面具之下的罪恶。

只是,当叛逆之声愈演愈烈,演变成全民的狂欢盛宴,当摆脱限制被当成漠视一切秩序,这样的叛逆,便偏离了社会需要的轨迹,倒成了一场空喊口号的闹剧。

叛逆少年们自认为活得精彩而轻视法律,落得终生悔恨的下场;网络愤青们自视时代的新声音,毫无理智只知以为抨击,当期待异声成了只余骂声,把叛逆当做狂欢的人们,正如伏尔泰所言,“手持圣旗,满面红光走向罪恶。” 相比之下,新诺奖得主莫言,便获得了一场“沉默着的胜利”,许多人不满他的极少反抗,不似鲁迅等所谓爱国志士们在世界面前扬眉吐气。但难道莫言不是叛逆的吗?他的作品中充斥着太多对社会现象的无情揭露,而在生活中却谨遵叛逆精神的实质吗,不让其失去控制,只剩下狂欢般热闹过后的一片空白。 因此,于我,叛逆是可以的,甚至是必须的,但不受限制、漠视秩序的一类却不再有益。“一支笔,可以画,可以写,但必须让一只手握住。”我们可以言说己见,可以身体力行斥责不公,但这一切都应有理智,有公德,而不是一味随波逐流,而不是一味哗众取宠。

面对国王的仪仗队,贝多芬站在路边不屑一顾,歌德却毕恭毕敬施礼。叛逆者们自是无尽推崇贝多芬,咬牙切齿对歌德,却未曾想过全社会都无视礼法只知忤逆,那么倒真是天下大乱一片灾祸了。从这个层面来说,时代需要贝多芬,时代更需要歌德。

1

所以当辜鸿铭留着辫子上课被北大学子斥责时,他一番“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在头上;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在心里。”不应只让当场学生沉默,我们更应该意会到叛逆的意义正是在于由内而外、勇敢而不失理智的反抗。

切不可拿叛逆做狂欢,让珍贵的异声成为一场空娱乐。

随心到达,一江清明

哲学先贤尼采在超人论中提到人生三境界:骆驼狮子婴孩。骆驼忍辱负重,埋头前行有如握在手中的笔;狮子不惧艰辛咆哮着挣扎铁链,流着叛逆的血;婴孩以黑白眼辨浑浊世界最难得。我并不想评出此三者的上中下等,人们或匍匐于世,或仰头望天,都只是匆匆的行者,到达本就是一种姿态。

叛逆,不应是作秀,不应是为博人眼球,而是太过空灵与世难容的玻璃球;束缚也应是为自己画下的牢笼,它活血是橡树杆上的铁圈,你层层撕扯着皮肉包裹它,又因为与它的抗争得到更强大的免疫能力,在杀死同伴的病魔手中活下。

对于中国人,是不缺只看见鞭影的老马的,或许是两千年的封建帝制,或许是国民从众的劣根性,我们习惯了对异类的围堵。然而,那被世人热捧的乔布斯、扎克伯格,哪一个不是曾经叛逆的异类。他们中途辍学,不顾他人阻挠,疯狂地追逐一个“乌托邦”时,我们可曾流露出一丝对如此叛逆的赞赏?再看才女张爱玲繁华前世寂寞后生,男人们是不敢靠近,甚至不喜欢她的。她的叛逆冷冽尖锐,已经“虚无到了边缘”,她是成熟的叛逆,却因褪去中国人以为女子该有的委婉与天真的愚蠢不为平凡的世界所挽留。首先,中国人该有叛逆的骨气。

不过时下也有一些年轻人,提倡“裸游”这一理念,即没有工作没有家庭,抛去一切经济与时间限制,游遍大江南北。似乎是个美好的词语可惜对现实的这点反抗太过苍白。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无业后的空虚与不安,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马良神笔天马行空,你有资格“裸游”吗?如果不能,何方暂时做根被握住的笔,至少在方格与宣纸间留下墨痕。由此可见,任何叛逆都该有底气,如果只是一把笔,便该积蓄力量,同时在一方天地里努力精彩。

其实回到起点,成功并不是一身轻松,更不是肆意妄为,也不意味着只能屈居人下,悲凄地取暖,每一个真正成功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意义,他们将生命融入追求的过程,并让这意义与个性共放异彩。

事实上幼年时读到孔子“随心所欲”总是不解,长大了我看到于丹的“所谓局限,是格局大小,为其所限。”便突然明白,成功不可定义,生命自有长短,那么一个在地狱中可以创造天堂的人,对他来说,无所谓挣脱束缚,佛曰,心之所向,便已到达。月影支离,一江清明。

独立与良知,乃铸大师

《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说:“我把独立分为两种,学术上的独立和人格上的独立。”无论何种独立,都必须摆脱一切限制,并且真正的大师还不仅在学术领域卓有成就,更需要有精神体积和生命业绩的综合考量。为此,一个成功者,须以叛逆的鲜血摆脱诸身心的限制,以独立与良知开拓境界。

2

反抗强权的限制与守卫良知是并行不悖的,大师身上的强权首先是权威、政治,而良知则是为人类幸福所负的责任。梁漱溟在一次政协会议上为农民的艰苦境况提出“九天九地”说,公然顶撞毛泽东,他为人民出声音而义无反顾。索尔仁尼琴更是左右开弓,用《古拉格群岛》揭露斯大林体制的黑暗,还攻击美国虚伪的民主。这些在权力者眼中的“叛逆者”,以其超越政治眼光的文化眼光,超越民族思维的普世思维,成为人格上的独立为人和人类的良心。

荣格说过:“学术的最高成就就是人格成就。”而独立的人格便是打破一切不合理、非理性的因素,特别是成为不被某一只手握住的人。那么,难道今天就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心怀民族命运的大师吗?

随着社会浮躁化与功利化,知识分子中除了极少数之外纷纷甘于沦为“犬儒主义者”和政治的服用。钱理群笔下的“于丹现象”便是一例。《<论语>心得》忽略了儒家批评者的一面,在社会现实巨大矛盾中避而不谈政府责任,弱化社会与政治承诺的重要性。这种甘于被权势收编,对人民现状坐而不理,“倒挂式的修身”心态,又如何成就大师?

由此观之,所谓大师者,首先要有浩瀚的精神世界,丰富的生命行为,和摆脱束缚的勇气。尼采曾言:“一切文化都是非政治的。”因而在这个时代,铸就独立人格的大师首先必须“去政治化”、“去体制话”。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于社会毫无约束,而是开放一个空间使之看清人民、社会,成为真正的社会的风向标。

黑格尔曾言:“一个民族有些关注天空的人,才有希望;一个民族若只是关注脚下,注定没有未来。”把握住大师的手放开,使之超越束缚二独立,不仅是人民的福祉,更是一个社会走向理性的标志。

怀律己之心,修独立之思

有人说:成功的人本质上流着叛逆的血;也有人说:成功的人是真正守住规则的人;而我认为,一面追求一面哭泣,背叛的是陈规陋习,紧握的是人类与自由签下的契约,这才是真正成功的人。

“心中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英国诗人所言极是。“猛虎”是对于墨守成规的离弃,而细处的“蔷薇”则是成功的人超越世俗时不可违背的边境。试想当传承千年的礼义之规逐渐消散,传统美德和人类规则底线无人问津,空余为名为利不断破坏自由契约而潜心经营的蝇营狗苟,那么这个民族真正的自由又有意?试想当条条框框圈住欲腾飞的独立思想,世俗的压迫已成为人类灵魂的桎梏,那么这个民族离明哲保身的苟且偷生还有多远?

且看梵高为艺术挣脱世俗的禁锢,血一般的玫瑰红,浓郁的钴蓝,耀眼的柠檬黄,一一直指灵魂深处,破处心灵枷锁。梵高对世俗的背叛,冲破艺术的陈规,追求自由艺术之巅不正是超越一切的桎梏从而获得灵魂高度的背叛吗? 3

再看左拉当国家聚集起的乌云笼罩着一百多年前法国人权的天空,一句掷地有声的“我控诉”摆脱漠视人权的法国大地。左拉的身上流着叛逆的血,这是对陈规的叛逆,是对陋习的挣脱。

是的,若无这些在枪林弹雨中致力于摆脱框条桎梏的仁人志士,那么那些“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胆怯者还将退在角隅里瑟瑟发抖至何时?然而,挣脱一切限制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肆意妄为,而是在撕裂陋习的同时,与自由签下契约,有所节制有所约束。

“真正的自由是有边界的自由”,萧翰说道。诚如斯言,摆脱限制争取的自由,是应符合自由法则的自由。反光当今,爱国愤青们为所谓“独立自由国权”而肆意抢砸同胞们的日货车;美国为所谓的“言论自由”开演《穆斯林的无知》而使其中东政策走向迷茫之点;毒奶粉、染色馒头为所谓“自由逐利”竟肆加违禁品??这些都不是真正摆脱限制争自由,反而是对于法规和文明良心的漠视。

常怀律己之心,守住自由的契约;常修独立之思,挣脱灵魂的桎梏。

踽踽而行的溯流者

“生命是对宇宙意识的全然叛离,没有忤逆,生命便不能成其为生命。” 我不知道木心在写这句话时,他见到了哪些踽踽而行的溯流者。历史长河浩浩汤汤,正如《云图》中多个时代的转换拼接中,永远都有身上烙有自由流星的孤独的清醒者,在生存平等、音乐独立、思想自由的召唤之下背离着世界行走。

他们是少数的英雄。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对抗某种不公与谬误甚至愿意站起来与大多数人抗争,而有时甚至是神与信仰。“思想的恶魔”尼采嬉笑于“快乐的科学”对日益空虚的基督信仰进行强烈抨击,他是上帝的叛徒,他敢怀疑本应毋庸置疑的力量。因此当他高喊“上帝死了”时,他正孤独地逆流而上。如今现人崇他赞他,而悲哀的是时间并没有维度。叛逆者因破坏与反传统而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孤独,虽然热爱却无法言说。

圣西门曾在《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中赞扬叛逆者“是人类理性发展的根源”,而从这个层面上看这些思想“叛”者的存在更像是某种意义上的启蒙。当代社会困于意识形态之时他们却同样第一个觉醒。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光亮降临大地。叛逆者很多便像那光,身先士卒,照亮黑暗的一隅一角。

但是,破坏和反传统并不是目的。叛逆的目的是为了挑战传统并加以质问,审视传统中的某些成分是否仍具有其时代意义,与“人”这个名词背道而驰。正像金庸在《神雕侠侣》后记对于杨过的评价,他是一个江湖的叛逆者的形象存在,而其存在并非只是为了赞扬叛逆,而是其对于封建礼教的否定与反叛。真正的英雄逆徒,往往具有高于常人的才华与责任感,他们是“方楔子里的圆木块”,是特立独行的人,是最为真实的人。

但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沉默的大多数,对于这些叛逆,我们始终只能仰望而无法并肩。而社会之所以为社会,却恰是少数与多数的包容体。逆与不逆,叛与不叛,在二者皆有正当性时应得到社会的宽容与善待。

4

踽踽而行的溯流者像是对于集体的反叛。诚然,社会是人的集合,却也因“人”的个体意义而立体可感。现今我想对于叛逆者更多的是一种包容,人类社会,才能在孤独、集群、自由、平等、独立之中,缓缓向前,生生不息。

自由为文,束缚如质

智慧之书《论语》中有一言:文胜于质则过,质胜于文则囿。于是,我们明白,文与质不偏不倚,相辅相成才能使其大放光彩。一如文与质,自由使人冲破心灵的牢框,而束缚令其不致太过锋芒。自由为文,束缚如质,文质相称,相得益彰。

凌波曾言:“若心灵失去根基,心灵虽生犹死。”根之于人一如水之于鱼,在渴望自由之时不忘携束缚上路,让前行的道路上始终有理性的阳光照耀。在《飘》那个动荡的年代,斯嘉丽挺身而出,为自由而搏,为理想而斗,然而“精神的孤独是心灵无处安放的寂寞”,越飘泊越企求心灵的束缚,企求回归大地的怀抱。与斯嘉丽迥异,对于久在飘零的昆德拉而言,这看似无拘无束的游移却是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一如克莱尔所道:“为什么一个人的时候会流泪?为什么脱离人群时会失去思考能力?因为这样我们不必为责任和义务思考和烦忧。”

追求自由无可厚非,试图挣脱一切限制的勇气值得敬佩,而现实并非理想主义所构的“理想国”,乌托邦的钟声固然诱人,还需有甘于接受束缚之心。

对于少年而言,现实就如同一部魔幻剧,那些血气方刚的少年如何能在现实的委屈和困境中甘心偏安?追寻自由的脚步如何能在荒诞的故事里停歇?自由者如同周云蓬。17岁的他,坐上开往另一座城市的列车开始向世界发出了挑战。这个盲小孩选择依随跳动着的叛逆的鲜血,在无情沧浪之上泛船游移,钓回的不是悠悠似水年华,只是一伤苍凉作伴。当初那个不甘偏安,执意前行的周云蓬才发现世界不容庸人自扰,义无反顾追随自由的心经不起岁月的摧残。于是最终选择被缚于安定,生活也逐渐安心。

我们的时代有太多的附属品,那些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那些从不停歇、追逐名利的人生,都得使我们一步步想要逃离束缚去忠于自由与理想。而若只是金圣叹夏日淤来红盘里切绿沉西瓜的随意和恬淡,切格瓦拉前往古巴去享受他的“百年孤独”,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又何尝不是对自由与束缚的一种深刻理解?

似《隐言经》所启示:“灵性之子啊,我使你来生高贵,你却日趋卑贱。为着你的创生,你要挺身奋起。”我欲与你共勉,以自由为文,束缚为质,习得权衡之心,让自由与束缚并存,大放光彩。

成功源自叛逆

成功有保守的一面也有开创性的元素,我想成功更多源自叛逆,正如罗曼·罗兰所说:“是叛逆激发了人类心中大自然赋予的力量。”

心理学上,叛逆是基于束缚的摆脱,是自我积压的释放。我们一生都处于卢老所言的枷锁之中,然而这些限制都应被冲破才能成功?不可一概而论之。 5

篇五:叛逆的青春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是许多父母面对的难题,一位中年女性向我讲了她的困境――

她拥有安稳的工作,丈夫事业成功,儿子聪明乖巧,特别是从小就很听话,同事、邻居都夸孩子懂事。

变化始于儿子上高中后。曾喜欢腻在父母身边的儿子,变得不那么爱回家了,回了家也往往一头钻进自己房间。以父母的眼光看,儿子学习有些漫不经心,做作业时一定要打开音乐。写完作业后还得开电脑,游戏一打就是两三个小时。父母不免着急,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均无效,急了就呵斥责难。不想一向听话的儿子变得桀骜不驯,从默不作声到公开对抗吵闹,几次深夜从家中跑出,害得夫妻俩大半夜苦苦寻找。

母亲对儿子的变化百思不得其解,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比如敏感多疑,过分警觉,一句话说得不对,会质问什么意思。又比如自我评价过高,高中三年,看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动不动就说:“你信不信我能像X光机一样看透这个人?”再比如攻击和好斗,无论是谁的话,只要不符合他的心思,立刻反击。

我又问了孩子其他方面,比如学习成绩,比如在学校的表现,母亲都说尚好,上学在区重点中学,成绩一直在班级前十几名。

我告诉这位母亲:“你的儿子不过是在经历青春期的叛逆,没什么大不了的。仔细回忆自己的人生,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只是表现的强弱程度和方式不同罢了。只要不是道德问题,不要过分计较孩子的态度――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母亲愣了片刻,问:“照你的说法,孩子有了问题也不该管?”我说:“不计较孩子的态度,并不是不管教孩子,而是要注意方法。在未成年的孩子眼中,父母是强势的。但这种强势是许多人意识不到的。特别是父亲比较成功,更会对儿子造成无法想象的压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是山一样的存在,尚未成年的孩子处于天然弱势,随着一天天长大,孩子的人格也在逐渐形成,他有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爱,他期待得到成年人般的尊重。假如这时父母仍像孩子幼年时那样对待他,处处管束,不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即使父母的指导是正确的,但言语不当,孩子也可能逆反。又因为孩子正值青春期,心智还不够成熟,常常不能正确分辨这种‘感受’,更找不到应对的恰当方法,有时就会变为‘对抗’或‘敌视’。

“这种‘对抗’或‘敌视’,表明孩子要在心理上超越自己过去那种弱小的地位。这种‘超越’是青春期成长的必然冲动。与其说是可忧,不如说是可喜。因为,‘超越’冲动的强弱,有时反映出孩子成长的动能的大小。只要处理对了,就会带来真正‘可喜’的结果。 “正值这个阶段的父母,正确的态度攸关重大。要适应孩子的青春期,理解和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成长。”

【选自天津网】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