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中写景状物散文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23:12:17 高中作文
高中写景状物散文作文高中作文

篇一:写景状物类散文考点归纳1

写景状物类散文复习 写景状物类散文考点:

1、梳理文章思路

2、分析景物(事物)特点 3、把握关键词句

4、评析写作(表现)手法 5、赏析优美语言 6、体会作者情感 7、把握文章主旨

中考试题:

西城三年试题:

一、梳理文章思路:

考题形式:表格填空居多 答题方法:

1、 通读文章,确定答题范围。

2、 在答题范围内,按试题提示,分出层次,确定题目已给范围和未知范围。 3、 筛选并提取有效答题信息。(许多信息点可在原文中找到,特别是“情感”) 4、 一般需要仿照已知信息的句式特点作答。 (一) 思路: 1、 整体思路:

A、《乡村的灯火》2010昌平一模: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补充完整。(11个字以内)

①明亮的月亮灯下欢声不断 ②耀眼的电灯光下彻夜狂欢 ③辉煌的霓虹灯下惆怅思归 B、《天上的那件事》2011丰台一模:

阅读全文,说出本文围绕“鸽哨”行文的思路。(每空须有“鸽哨”二字)

1、魂牵梦萦的鸽哨;2、难以寻觅的鸽哨;3、令人遗憾的鸽哨;4、引人深思的鸽哨

2、局部思路:

A、《听雨》2011大兴二模

作者在写听雨的过程中,既写了眼前的雨景,又写了想象的雨景。阅读文章③-⑨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 → 评价雅人听雨 → ② → ③ → ④ → 盼望雨声长响

1、喜听雨滴妙音2、叙述喜雨原因3、神驰雨中麦田4、欣赏雨中荷花

B、《芦芽山记》2012九上海淀: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芦芽山的经过。请阅读②—⑤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①山高谷深,奇石林立②感受生命力的旺盛

③领悟到生命的完结与更生④云雾雄奇,峡梯险要,孤石奇特,云蒸雾裹。要点:云雾多,险

(二)内容(景物)或情感、认识、心理、特点: 1、内容+情感:

A、《病槐树》宣武2010一模

文中多次以鸟儿的行为和母亲的心理,折射出槐树的命运变化。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每空4个字。(4分)

喜爱自豪 遭遇劫难(失去生机)惋惜无奈 重返树蓬(飞回来了)

B、《雄关赋》2010 崇文一模:

“好一座威武的雄关!”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体现了不同的内容与感情。阅读全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C、《一日的春光》2010石景山一模:根据行文思路,将文中描摹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补充完整。

景象:黄尘漠漠 → ① → 海棠怒放 情感:盼望、失落 → ② → ③

①杏花残败;②悼惜、憎嫌;③欣喜、满足

D、《草是怎样一点点绿的》2010丰台二模

阅读文章相关段落,仿照示例概括春天到来的经过及其表现

E、《蝴蝶树》2010海淀二模:阅读文章第○

2—○16段,补全下面表格。

1、 因被明信片上美丽的玛瑙蝶打动,开始寻找蝴蝶树。 2、动 3、找到了蝴蝶树,看到了美丽的玛瑙蝶。4、激动(惊喜) F、《泉》2010九上顺义

家乡的老槐树时时牵动着作者的情思,仔细阅读文章,根据作者描写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1、伤感 2、回忆儿时老槐树下的生活

3、亲眼见到老槐树遭雷击后的碎片4、崇拜与敬仰 G、《秦淮河上闻浆声》2011昌平一模

作者在写对秦淮河认识的过程中,主要写了对秦淮河的印象及感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1、读《泊秦淮》2、古韵消失,歌声缺乏情韵。秦淮河的风月变成了“汩——汩的桨声” 3、走近秦淮河4、清韵诗韵全无,“汩——汩”桨声消失。秦淮河是厚重的、静谧的、自然的。

H、《岁月河流上的码头》2011房山二模

在众多的民俗节日中,作者只选取四个节日重点描写。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1、丰收的期盼2、温柔旖旎3、传情达意4、对丰收的庆祝、祖先的感谢(健康的祈求)

I、《怀念一种声音》2011平谷二模

文章记叙了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听雨的经历和感受,阅读全文填写表格。

1、老屋的台阶上 2、雨声美妙,充满音乐美

3、雨声中听爹和挚友的交流 4、雨声呈现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而压抑 J、《时间怎样地行走》2011西城二模

作者写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时间不同的栖身之处,以及时间带给她的不同感受。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1、严厉而古板 2、鬼鬼祟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 3、越来越显得匆匆 4、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

篇二:怎样写写景状物文章

怎样写写景状物文章

状物,是指以描写物体或景色为主的文章。有描写动物的,如《燕子》;有描写植物的,如《荷花》;有描写建筑物的,如《长城》;有描写景物的,如《梅雨潭》等。

一般说来,写状物类文章重在突出描写对象的形状、姿态、色彩以及其动静变化等,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认真观察

二、抓住特点

自然界中,各种动、植物,各处景色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类物、同一处景,也都因各种原因和时令变化而各不相同,各具特点。所以,我们在写状物类文章时,务必抓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特点,文章才能具体、真切,使人印象鲜明。例如《燕子》一文,作者是这样描写小燕子的外形的:“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作者抓住了燕子羽毛“乌黑”、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这三个特点,把“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写得栩栩如生。我们有的同学在描写猪时往往写它“撅起的大嘴巴”、“耷拉着的大耳朵”;写公鸡时便写它“大红冠子长尾巴”的特点。这样写当然可以,我们还可以抓住其他特点写。总之,要想把状物文章写得生动、真切,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

三、注重顺序

我们写文章不但要做到“言之有物”,同时还要做到“言之有序”。如果顺序安排得不妥,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会给人以繁杂凌乱的感觉。写景状物的文章,顺序种种,有按时间先后顺序写的;有按空间转换顺序写的;有按事物内部结构顺序写的;还有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写的:春季写“溪水、木排、小鹿……”;夏季写“森林、花草、浓雾……”;秋季写“枫叶、野果、药材……”;冬季写“风雪和动物冬眠”。这样按季节顺序用具体。事物来说明小兴安岭是“巨大的宝库”,是“美丽的花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我们写状物类文章时,究竟按哪种顺序写,可根据内容,灵活安排。只有注重了顺序的安排,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四、静动结合

有两句古诗:“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诗上句是静中有动,下句是动中有静。写诗能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写状物类文章更应注意静与动的变化。如《猫》这篇文章,先写猫的生活习性,是侧重于静态描写的。写猫“老实”,“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什么事也不过问”;写猫捕捉老鼠时“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接着,作者连用几个动词,写猫可亲可爱,“蹭你的腿,”、“跳上桌来”、“踩印几朵小梅花”,通过这一静一动,静动结合的描写,把猫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写得淋漓尽致。我们写状物类文章时,在观察的基础上,力求把那些静态的物品、楼房、树木,动态的行云流水、飞禽走兽等写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除上述几点外,写状物类文章和写人记事的文章一样,首先必须突出中心,只有中心思想明确,读者才能领会你的写作意图。同时,写这类文章还应适当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产生联想和想象,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力求语言生动,文笔流畅。

篇三:高中作文训练之四写景状物类记叙文

高中作文训练之四写景状物类记叙文

上传: 邹进 更新时间:2012-5-16 16:41:37

高考作文专题训练之四

写景状物类记叙文

【景、物之别及其联系】

景物本是一个词,而实际上是两个词。“景”偏重于各种事物及其事物之间的关系,而“物”偏重于一个个具体实在的事物。可见“景色”往往指多种事物及其状态,而“物”往往指单个的事物。这是景、物之别。其实二者之间联系紧密,往往很难分清。有时候一个单个的事物也可能成为景物。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文学词汇中的“景”,是包括“物”在内的。这是二者之间的联系。

所谓“写景”“状物”,就是运用语言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对眼中的各种事物(当然了,一个事物也可能成为“景物”)进行描摹刻画,绘其声,描其色,摹其状,勾其态,观其光,映其明,触其热,感其寒……凡此种种,就是要对事物的声、光、色、态、貌、形等等方面做精细的描摹,力求穷形尽相,抓住事物特征,“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情景。中国传统文章、文学中的“情景”一语,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概念。所谓“情景”者,不单单是“情”与“景”的简单相加,两者合为一个词语的时候,“情”已经占了上风,从词序来看也是如此,难道这还不足以证明“情景”一词中“情”的份额多么?古代文论说得好:“情景名为二,实为一,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清代吴乔的《围炉诗话》)其实,写景状物之文,总在寄托人的情感、胸臆、德操、精神等等,景物仅仅是表情达意的载体而已。

【写作知识及能力要点】

要写好写景状物类记叙文(散文),要注意以下四点:

1.要有强烈的感情。强烈的情感是打动人的最好方法,文章只要有了情,就会自然成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山要深谙山的胸怀、山的灵性,写水要写出水的清纯、水的深刻,只有物人合一,感情奔放,才能打动别人。

2.要有深刻的寓意。写景写物重在言情言志,也可以借助自然景物来喻指生活。阳光、绿叶、山川、峭壁、青松、石级等等,都可为我所用,以表现深刻的主题。

3.要有优美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是最美的,是最富有张力和蕴含力的。它可以借助修辞以及其它各种表现手段来表现内容。仅仅一个词,就可以提升整个文章的境界,做到传神贴切,成为不可替代的唯一。

4.要放得开收得拢。散文讲究“形散神聚”,所谓“形散”,就是指材料要充实,内容要丰富,要进行联想和想象,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因到果;要纵穿天地,横贯古今。所谓“神聚”,是说无论材料多少,选择面多杂,都要围绕一个中心,一个主题,不可写成一盘散沙。

5、综合运用表达方式。写景类记叙文(散文),往往以描写为主,但并非只用描写这一种表达方式,往往还要综合运用记叙、说明(物的特征、使用、功能等情况)、议论、抒情等。有些文章不一定以描写为主,可能以记叙为主,比如以怀念寄托为主、以抒情为主的文章。

【行文思路及文章结构类型】

写景状物类记叙文(散文)的一般结构形式有如下五种:

怀念寄托式:睹眼前景(物) 思从前景(物) 抒怀念情。其中,要详写“思从前景”的部分。这一类文章,更多的情况,是把情感聚集在某一具体的景物或者物件上,内容上往往涉及一些人、事,表达方式上往往以叙述为主,描写次之,抒情贯穿全文。

参观游览式:参游起因 参游见闻 参游收获。其中,“参观游览见闻”的部分要详写,要注意移步换景,

讲究方法,要注意虚实相间,适当联想。

静观欣赏式:景点概述 景点静赏 景点联想。其中,“景点静赏”的部分要多角度、或并列式或层进式地展开充分描写。

象征比喻式:引出象征、比喻之物 展开“物”的描写 扣住相似点,转入写人

综合抒情言志。

情感线索式:所谓“情感线索式”,就是以情感为线索来连缀内容。一般结构形式为:情的缘起 情的积蓄(由情到人再到理) 情的归结。

【范文展示】注意:加黑的词语、句子,都是值得玩味的!

一、怀念寄托式:

1、枣 树

文 / 佚名

外公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枣树。

它不是很直挺,也谈不上粗壮,更不用说“秀颀”了。树干上面还有一些歪歪扭扭的树疤,好像前世被人砍了几刀似的。但它并不显得落魄,从远处一看,反而觉得它苍劲有力——不是那种笔直向上,直冲云天的力量,而是一种向外扩张的,一圈一圈的,龙卷风般的力量,用力旋转出生命年轮般的漩涡,仿佛正在攀登生命的巅峰。它的树皮很粗糙,还有一些不易让人察觉的小刺。或许正因为这样,它才从不把晕圈穿在身上,它要的是原色,不加改变的色。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枣树的果。极甜,极脆,就算用力把它砸到地上,也不会被摔碎,照样硬梆梆的。别的地方好像都没有尝到过它,所以我至今不知道它的品种。以前暑假一回去,外公就让我和他一起上房顶摘枣。在微醺的夕阳下,承着斑驳的树影,品尝着仙露琼浆的味道,聆听着爽朗的笑声,真是一种美好的滋味。

有一年,因为事情太多,没顾得上回家。后来听说外公硬留了一树枣,说要让我摘。我没回去,枣自然就熟透了,掉落在薄薄的、寂静的、孤单的秋叶上。

好像就在这一年年底,外公搬家了,搬到了一座楼房里,旧房子也租给别人了。新的房子着实不错,但那墙上,地板上,台阶上,处处都好像染着,染着遗忘了的牵挂。

从那时起,由于功课忙,我和外公的联系也明显少了。对于外公偶尔打过来的电话,我也只是草草回应几句,后来觉得有点对不住外公,不知道外公会怎么想。一堆又一堆的事情像大海的波浪,把我脑子里这一点小小的,沙粒般的疑惑冲刷得无影无踪。

多年后的今天,我冒着风雪,回到了旧院子,想看看那儿的枣树。

枣树已不像枣树,它的枝干横七竖八地支棱着,像个无助的老人,被风雪肆虐,痛苦好像都深深烙在了充满白雪的树疤里。没有了昔日龙卷风般的气势,没有了昔日生命的年轮,存在着的,也只有那些摇摇欲坠的木头罢了。

我心中的那棵枣树呢?闭上眼,思绪徜徉在回忆的路上。

风雪声突然停了,我猛然睁开眼,看到了泛黄的天空下,我和外公在房顶摘枣。微醺的阳光洒在我额头,斑驳的树影搭在我肩上,胸中荡漾着仙露琼浆的味道,耳中萦绕着爽朗的笑声。忽然不小心的,我没抓住的一颗枣砸到了地上。

迟疑中,我拾起来,咬了一口。

真甜。(880字)

【赏析】人的感情总是寄托在与所怀念的人有联系的事物上,一颗普普通通的枣树成了作者思念、怀念外公的载体,或者说,这可枣树就是外公。它“用力旋转出生命年轮般的漩涡,仿佛正在攀登生命的巅峰”,作者在描写枣树的过程中,赋予它以生命的吟唱,这不就是外公对我的启示吗?读完文章了,“我和外公上房顶摘枣”的情景,还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文章写景(对枣树的刻画描写)、叙事、抒情,都紧扣外公这一怀念的对象,不枝不蔓,情思摇曳,收到了感人至深的效果。(王满仓)

2、烟 斗

文 / 辩中灵

夕阳西下,一抹斜阳奋力挤过浓密的树叶,于杂货店的烟斗柜台上投下斑驳而殷红的残影。每次下班我都会经过这里,驻足良久,我不吸烟,却对烟斗情有独钟。

那还是我小时候,记得村子的东头有一片小树林,空闲时父亲带领我们在那里开辟了一片空地,洒下旱烟子,浇水,施肥,看着烟一天天的不断长高,父亲总会凝望着远方,脸上充满温馨的笑容。父亲并不缺烟吸,我经常看到有人送他烟,父亲是一概不收的:“你们不懂得烟的秉性,还是自己种的烟提神。”

父亲是乡里的中医,每晚伴随父亲到深夜的总是那一盏孤灯,一袋旱烟,几卷医书。屋内灯光昏暗,烟雾缭绕,那书是古版竖排繁体字的,父亲的眼神淡定刚毅,炯炯有神;面容时而舒展,时而凝重;时而忘神,挂满微笑;时而哀叹,满面愁思。那时,我是不懂个中意味的,更不懂乡亲们为什么对他那样尊重,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从乡亲们那满面愁容而来,轻松满意而去的脸上,懂得了他们如此尊重父亲的原因。

我是从姑妈那里听到关于父亲得了癌症的噩耗的,懵懂的我第一次对“癌症”一词有了初步的印象。那些日子天是灰的,父亲不久将要离开我们的阴霾笼罩着全家。父亲的烟吸得更加频繁了,母亲望着父亲那日渐消瘦的脸庞,不止一次去劝父亲:“把烟戒了吧!”每当这时,父亲都会用他那爬满老茧的双手反复擦拭烟斗,铜质烟斗显得越发锃亮。父亲深情地回望着母亲,眼神依然那样淡定,刚毅,坚强:“让我再吸一袋吧,反正这也于事无补!”母亲知道他是拗不过父亲的。父亲一生没什么嗜好,可这烟却是他的命根子,这时母亲就会接过烟袋,为父亲精心地装上一袋他亲手种的旱烟,点燃。父亲每次吸过烟后,都会引发一阵阵剧烈的咳嗽,母亲这时就会悄悄地低下头,眼里满含了泪水:“娃,你长大后会吸烟吗?”“不!”我斩钉截铁的回答到。

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父亲安然地走了,依稀中依然那样淡定,慈祥。后来听母亲说父亲是拒绝治疗的:“不要再给你和娃增加经济负担了,这只会给我带来更多的痛苦,留下钱给娃们买书本,不要让他们因为钱的事而耽误学业。”母亲是幸福的,每次回忆起和父亲一起生活过的日子,她的脸上总会充满温馨的笑容。 两年后,我们全家迁往县城,母亲在收拾杂物时发现了那个烟斗,我顺眼望去,烟斗上赫然刻着“拼搏”二字,我木然,耳边依稀回荡:“娃,你长大后会吸烟吗?”……(945字)

【赏析】小小烟斗寄深情,拳拳思念聚烟斗。作者把对父亲的深深思念托于父亲钟爱的烟斗之上,自然之理也。开篇即入题,“我不吸烟,却对烟斗情有独钟”,何也?作者于开篇之时,便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巧也!接着,作者叙述了关于“烟斗”的几件事,勾画了父亲“一盏孤灯,一袋旱烟,几卷医书”、坚强拼搏的形象,读来感人至深。

文章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在于托物抒情,于小小烟斗上抒写亲情,寄托思念,形散而神聚,不可谓不巧也!(王满仓)

二、参观游览式

1、美丽的张家界

迎着夏日的朝阳,心怀澄澈的梦想,我们一行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张家界。这里风光如画,所到之处,如入仙境,留连往返之际,我们竟有点乐不思蜀了。在众多优美的景色中,让我念念不忘的当属金鞭溪与黄石寨了。

金鞭溪,全长7.5公里,“久旱不断流,久雨水碧清”它没有九寨沟的神秘幽深,也没有黄河长江的博大浩淼,却自有一种小家碧玉的温婉。溪水清凉透彻,毫无城府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透过清亮的水,溪底的鹅卵石和山峰树影相映成趣,真是“奇峰险壑千幅画,鸟语花香一溪诗”。溪水当前,我们个个欢呼雀跃,所有的绅士与淑女风度都顾不得了,纷纷脱下鞋袜,尽情地与山水契合在一起。清冽的溪水涤荡了夏日的闷热,我们这群老大不小的女孩子仿佛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相互嬉戏着,打闹着。漫天撩泼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串串晶莹闪亮的珍珠,我们欢快的笑声沸腾了金鞭溪。此刻,我们心中只有一种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渴盼。我多羡慕水边树荫影里那一棵静谧的小草,它永远温柔而又无怨无悔地感受

着这温润如玉的流水;不远处,一块巨石横卧水中,激起灿烂的水花,那水花光洁如玉,我欣欣然枕着青石,一切尘世间的扰攘、烦恼与忧虑,都似乎随着清泉流远,流远……

沿溪而上,两岸沧桑的绿色将它的曲线刻印在我们的视线中,一直延伸到天尽头。我站在那儿,莫名地为这片深远的绿色感动,它保留着浮躁尘世中多少朴素的温暖?

迎面而来的几名挑山工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那微弯着的肩上压着的是一块约百八十斤重的青砖,直见他挥汗如雨却又健步如飞。我看着脚下的路,全是青砖铺就,一级一级延伸到很远很远……每一块青砖上承载了多少大大小小的脚印?每一块青砖上又蕴含了挑山工多少汗水与辛酸?这样想着,顿觉脚下的青砖不是青砖,而是碑石。

黄石寨的游览又别是一番开阔的境界了。乘坐缆车的惊险与我们的尖叫,还是作为保留版本,让我们这群参与者津津乐道吧。高空鸟瞰别有一种滋味在心头,山是刀劈斧凿铁出的骨铮铮的山;树是岩壁里生长出的坚强傲立的树;天是明朗澄净的一碧如洗的天。一伸手仿佛可以触及的白云在我们头顶悠然飘过,让人引发无限遐思。久居城市的我们好久没见过这么纯净的天空了,不禁张开双臂,与它来了个并不实在的拥抱。登高望远,重峦叠障,绵延起伏,我们陶醉在这片如诗如画的境界里,“沉醉不知归路”了。然而归期已至,心急的同事,赶紧拿起手中的相机,只听见咔嚓咔嚓的按动快门声,留下了一张张小花猫般的笑脸。薄薄的相纸拍下的是刹那,可留在我们记忆里的却是永恒。

旅程很短,三天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回味却很长。当我们打开心灵的窗户,重温张家界的美好时,微笑一定会停留在我们的眼角眉梢。

别了,美丽的张家界,它日有暇,我定当重访,重访你美丽的容颜!(1111字)

【赏析】张家界之绮丽景物,非独金鞭溪、黄石寨者也。然作者铭刻于心者,仅此二处。金鞭溪上欢笑,黄石寨里尖叫。溪水因而欢腾者,作者一行之投身自然也。望碧空之纯净,不禁张臂拥抱,

2、泽雅探幽

闻泽雅地势清幽,境内山清水秀,林郁竹翠,峰险洞幽,岩怪石奇,瀑美潭碧,慕而往。

及目的,未见其景先闻其声。瀑声如雷呼啸,气势磅礴,撼人心魄。想必便是早有所闻之“半岭飞瀑”了。百文不如一见。急至瀑市之前,只见万点水滴纷落,溅在潭上,落在石上,悉悉索索,清脆悦耳,夹杂在自然的大合唱中,听起来别有一种情趣。近而仰视,只见万练倒悬,浪花四溅。那飞瀑,从云崖飞泻而下,象一匹巨大洁白素雅的丝绢,抚崖弄壁;象悬挂在碧水苍山之间的一条宽银幕,佩环埩棕,充盈着力和光;更象一座击碎的珍珠屏风,不断地把碎珠抛到游人的脸上,赠给你不尽的甜丝丝的凉意。那溅起的瀑花,在阳光映照下,如天女散花,似五彩祥云,伴雾霭升腾,随虹霓飞映;再看那蝉翼般的水帘,宛若新娘洁白的面纱,那么透明、柔和、轻盈。

漫步石滩,俯身拣一小石,石落浅潭,微波涟漪。波心荡漾。面对此景,心中纵有万般积怨,眉间纵有往日之涅气,在这山水之间,只会洗心驰神,抛却俗尘万物,达以心神合一,心领神会。

踏石径,拾级而上,山陡路窄,台阶跨度高,不觉气喘连连。纵目四望,蜂峦迭蟑,怪石睁蛛;奇峰壁立,峡谷幽深;青山挂翠,陡壁映波。"蘅皋蔚雨生机满;松峰横云画意浓",一路走来,只觉处处别致,步步有景。金坑峡的秀美景色出自朴素,挺拔见于自然,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及至半腰,忽闻山峦背面轰敛作响。那便是有着美妙传说的“仙女浴池”,在这半步之遥,有块怪石,细一打听,是“悟空脸谱”。呵呵,悟空观仙女沐浴?……呃?!看来,这色猴色目之说,也并非危言耸听。池壁曲线极为优美,使水池成为一个个精美绝伦的大盆景。池内哗哗流水,如银铃,似古筝,时缓时骤,叮叮咚咚,清亮悦耳。犹如珠落玉盘,偶或钟鼓齐鸣,或龙宫击鼓,或古刹鸣钟,天籁之音,响于天谷,令人浮想联翩……

继续前行,至高山角景区,岩洞众多。鸳鸯洞,清静幽邃;清风洞,冬暖夏凉。水帘后面,进洞不到十米,地势开阔平坦,四壁有根多曲折孔道,不知深浅,洞顶终年滴水不断。是时大雨刚过,水滴如注。穿越水帘,寒意攻心,不觉打一冷颤。见石壁上有一涓涓细流,绵绵从泉眼冒出,喟然感叹!心有灵犀一点通,心眼与泉眼相视相通,亮澈晶莹,享受到生命的宁静与高远。

一路走走停停,放眼远望,有两峰夹峙,形似屏障,中间一线冲天,这就是主景天门峡谷。顺石道而行,要通过几丈长的古老栈道。栈架设于两山之间,两岸峭壁千屹,谷中溪流雷动,置身栈道,只觉云生脚底,人行其间,更感心惊胆寒。游于此地,权当磨炼意志、壮壮小胆吧!内心吟哦: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下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晕乎!

景各存“我”,人各有嗜。欲探险者,旨在其险峰;欲避暑者,则倾心于这野生的、不见骄阳、但有山风的绿苍穹;而欲纵水者,则偏爱那卷着涛声而毫无污染的涧潭;欲怀古者,则瞩目于其古朴得近乎广博的建筑。于我,则酷爱这洪荒遗韵,幽野之风,如此者,能在天籁之鸣中获得心理的平衡,心灵的涤荡。

欣赏过这些自然景观,(当然也包括一些好玩的景点,只是我一时半刻也回忆不起来,太多,记不住啊!)景区内还有非常丰富的人文景观,有历史悠久的原始村落,有现存的古筒捞纸之术,有那古老的筒车引水,还有逐渐消失了的米碓捣米,等等。丰厚的人文景观与原始野韵的自然山水风光共同构成一幅宁静、古朴、独特的浙南山水画卷。

那秀水壮山,那奇风异俗,假以时日,一定会不断吸引四面八方的旅游者,去领略它的风彩,作难忘的逍遥游。(1405字)

【赏析】探幽泽雅,奇景叠生:听瀑歌唱,观滩荡漾,踏石径则步步有景,观仙女则银铃古筝,高山景区岩洞多而留宁静,天门峡谷两峰耸也若屏风,栈道架于山兮云生脚底,景物各存于我也人各有嗜。秀水壮山,奇风异俗,移步换景,皆诗意之画也,难怪作者难忘到此逍遥游也。字里行间,一片痴情,娴雅之趣厚,浓情之怀幽。状写景物如此者,不能不令人感叹也!

三、静观欣赏式

1、看鸟

在一个晨光熹微的早上,我坐在桌旁静静的看书。不知什么时候,那灵动的天籁之声娓娓而来——鸟儿又来了。抑制不住歌声的诱惑,我放下书来,坐在桌上,趴在窗口观望着。

这次,来客大约有十来只光景,好像还有几只喜鹊。我疑惑它们为什么要落在满是污渍的楼顶上,它们好像很喜欢那平坦而又不受干扰的水泥地,难道那绿叶成荫的怀抱它们不喜欢么?难道空空的水泥楼顶有它们的食物么?也许它们觉得这楼顶新奇罢了,抑或它们飞累了,想在平坦的地上走动走动。它们多自在啊!它们会走,会跳,会飞,一会儿飞到电线杆上,一会儿又跳到围墙上,一会儿又飞到另一栋楼,想到哪就到哪,多令人羡慕啊!

楼顶上到处是密密麻麻的电线,横的,斜的,一条条细细地拉在眼前,像是织布机上的丝线。这对人来说是很危险的,鸟儿却喜欢停憩在上面。你看,那一个个点在细线上的小黑影,整齐的排列着,但绝不是静息的,时而飞走,时而又落在上面,时而又飞到楼顶的水泥板上。它们在这里飞来飞去,啾啾啁啁,唧唧喳喳,叫个不休,细细碎碎的没带一点音尾,把这里闹得简直成了它们的欢乐谷。

落在楼顶上的小鸟更有意思。那玲珑小巧的身影快速地走动着,走一会儿,停一会儿,又走一会儿,停一会儿,还不住的晃着小脑袋左瞧瞧,右看看的。它们在想什么?它们在寻找什么?你永远都不会知道的。有一只小家伙冒冒失失地在围墙上走动,一不留神,便过了边界,差点掉下去了,接着又急急忙忙地扑腾着翅膀飞了起来,还尖叫着。我看见了,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当我还没回过神时,忽然,那边的两只鸟儿纠缠着跃飞起来,接着闯入了第三者,唧唧喳喳地嚷着。它们在干什么,在争夺食物么?或是在竞争恋人么?我不得而知,我只好奇的看着它们。忽然,纠缠在一起的鸟儿飞走了一只,那只飞上了另一幢高高的楼顶上,稳稳地落在一条电杆上,扭着脑袋用尖尖的小嘴料理颈脖乌黑的羽毛,后面翅膀还半张着,然后那鸟儿又加入了别的鸟群了。鸟儿总是伴着清脆的欢歌,好像永远不会寂寞,好像也拒绝寂寞,天空的怀抱永远都是为它们敞开着,上帝永远都不会遗弃它们,它们是自然的宠儿,它们是来往于天地间的使者。

晨光渐渐变得新亮起来,有些刺眼了,远远近近的楼房被太阳映得金灿灿的,柔和的风依旧徐徐拂来。那一只只飞来飞去小影儿渐渐稀落了,窗外安静了许多。享受了灵动的天籁之音后,我又坐在桌旁,静静地在书的世界里徜徉了。(966字)

篇四: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

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

一、概 念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分析意境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析象征意义

二、要 素

1、景、物:景物的特点 2、情:作者的内在情感 3、意:文章的主旨

三、常见的写法: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借代、引用、设问、反问

3、表现手法:象征、想象、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以小见大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正衬、反衬)、渲染、对比、 铺垫(伏笔)、

欲扬先抑等

4、 谋篇布局 :线索、过渡、照应等

四、阅读鉴赏的步骤

1 读前抓信息,初步感知内容

(1)标节数

(2)研标题、作者、时代背景

(3)抓首尾段

2 通读全文,分析形象(景、物)的特征

(1)找准形象:自然山水、人工场景、风俗民情、特定物件

(2)抓住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

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蕴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柴 达 木 看 山

马 卡 丹

自小生长在山村,日夕与山厮磨,山中四时景致看得都有些麻木了,山的千姿百态也再难引起新奇感。这些年随俗从众走东岳、西岳、黄山、武夷,那些名山奇景在我眼中,也不过就是石奇一点,峰险一点,松怪一点。可再奇再险再怪,古人今人那些佳词丽句早就将其囊括无遗了,反倒是比喻和想象往往比山本身更让人着迷。

但到柴达木看山却是例外。

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像是一群半大的孩子,像如今营养过剩胖得有些规模的独生子女,蹲着坐着,似乎再也挪不动步子,等着你去搀起来,拍拍屁股,拍拍尘土,再撒上一会娇。可仔细一瞧,不对了,胖则胖矣,却无肉,山的表皮不见草木,不见泥土,只突着嶙峋而敦实的骨骼,那是壮士!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力拔山兮气盖世”,不知道纵横秦末的楚霸王项羽,是不是也这副壮墩墩的模样?

山似乎停住步,不再向我靠拢,只是一一端立着,任我以举重运动员的挑剔眼神,从它们身边缓缓经过。说实话,对它们,开初我是没怎么放在眼中的,那么矮,似乎还有些木头

木脑,它不就是东邻老李家那愣小子吗?它不就是西邻老张家那胖妞吗?不过人不可貌相,山也不可貌相,愣小子胖妞后来成了硕士、博士不是让我大吃一惊吗?平心静气想这山,矮虽矮矣,可要论海拔高度,泰山、华山、黄山、庐山,一干名山其实统统只在它屁股下。它其实高耸于群山之上,却又不给你那种高不可近的感觉,这才见胸怀呀!如果你是它,尾巴不早翘到天上了?这样想着,看那愣小子看那胖妞的眼神,不觉多了几分敬意。

怀着敬意看这山,越看越看出了名堂。一墩一墩的山,粗看寻常,可无数墩的集合,汇成一列一列,逶迤连绵直到天的尽头,这寻常可就成了不凡,成了壮观。而细看这每一列每一墩,那充满骨感的山体,尽都是那样的五彩灿然。赤、赭、黄、白、黑,这五彩尽都是从骨子里生出来的,不靠草木的披挂,不靠泥土的涂抹,本自天然。那种嶙峋,那种奇峭,它给你的那种无以言传的震撼,真是让人觉得天地有大美呀!它像什么,什么都不像,什么都不是,就是美,让你呆若木鸡的美。任何比喻其实都是蹩脚的呀,你不禁想起适才把它们比做愣小子胖妞,比做举重选手,比做??多么的浅薄啊!真正的大美是无法比喻的,是无需与任何具象相似的,独特就是美,原初的震撼就是美!

我想起我的为文来了,为什么总在前人今人的文章中讨生活呢?为什么总在那里探求为文的格式呢?为什么总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寻寻觅觅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醉眼看山的时候,想必早已敞开肺腑,把一颗心交给了众鸟,交给了孤云。若不是融入自然,他会厌的,山也会厌的。

其实,所有的山都是看不厌的,只要你的心不再屏蔽。

哦,相看两不厌,柴达木的山14.从全文看,柴达木的山有哪些特点?请分条简要概括。(6分)

15.文章开头写东岳、西岳、黄山、武夷有什么作用?(4分)

16.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1)太多的文化太多的知识太多的套路遮蔽了心智,你看见的不再是山,只是文化。

(2)当我篡改李白名句的时候,我还真有点忐忑:我看山可以不厌,可山看我呢?

17.本文在描写柴达木山时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并赏析。(6分)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3题。

苍茫云海中秋月

①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之,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②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的。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心思拉得很长很长——“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短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也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甚至想纵身而起,“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千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③因此,中秋这个节日的诞生便顺情合理。“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世界哪里还有如此凝聚人心的节日呢?约定俗成,中秋节不能放鞭炮,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那一轮月亮在白莲花似的云朵里穿行,云动疑是月在行,云破月来花弄。可以有一丝风的清凉,但风不能大。恰恰是中秋这一天,很少有月黑风高夜,这也是天意独怜人间燥热,降下这一片清凉和圆满。最好有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一碟花生米,一罐凤尾鱼,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不求醉饱,但营情调,故万万不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煞了风景。

④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因其圆满,反而倒惹出伤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感怀;“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伤感;“月出惊山鸟”是静谧;“露似珍珠月似弓”是巧喻;只有李白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毫无伤感之意,有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但是不管怎么说,一本唐诗,处处见月,虽说各有各的写法,各有各的寄托,却是各个身上沐浴着月轮的光辉。唐以后,明月愈转华美凄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

⑤中国的古代神话有“射日”之说,后羿射日,可见于日有恨,至少是爱恨交加;还有“逐日”之说,夸父追日,中途渴死,“弃杖化为邓林”;只有月亮的神话是最美的,嫦娥奔月,唯有美丽的嫦娥配得上月亮里的宫殿——广寒宫。她在月光里无翼而翔升,裙袂飘然,兔是玉兔,树是桂树。西方推石不止的西西弗斯神话,在这里变成了吴刚伐桂,东西方神话形不同,神相似。

⑥谁是有心人留意去统计一下呢?千百年以来,有多少古代诗人留下月亮诗篇、明月佳如同宇宙间唯一的一盏华美路灯。光不耀眼而持久,力不扩张而长存。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不是别的,而是对月亮的理解和领悟,是我们独有的中秋节。

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是全人类,千里是全世界。相信中国的月亮文化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因为——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月亮,月亮是人类的共同语言。

(取材于周涛同名散文)

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本文开篇以句号作喻,既形象地写出月亮的圆满,又与后面“宣告结束”呼应。

B.第②段中引用陈子昂和李白的诗句表明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的感伤情怀。

C.作者笔下人与月亮的关系充满诗意,读后使人能够获得“文中有画”的美感。

D.本文结尾处的破折号有解释作用,意在解释月亮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语言。 E.作者在行文中引用的大量古今诗句,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学底蕴。

2.阅读第③段,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煞风景”?(4分)

3. 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1)作者在第⑤段引入有关“射日”“逐日”的神话有什么作用?(4分)

(2)解释第⑥段中划线句子“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的含义。

分) (3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一19题。

巩乃斯的马

周 涛

(1)我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有时候读传记,看到有些了不起的人物以牛或骆驼自喻,就有点替他们惋惜。在我眼里,牛总是有点象征落后的意思,一副安贫知命的样子。骆驼是沙漠的怪胎,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把自己改造得那么丑陋畸形。它们的特性和模样,都清清楚楚地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那些人一定是没见过真正的马。

(2)自古好马生塞北。在伊犁,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便呈现了它的全部魅力。我喜欢看一个马的家族在牧场上游移,散乱而有秩序,首领就是那里面一眼就看得出的公马,它是马群的灵魂。它匀称高大,毛色闪闪发光,最明显的特征是颈上披散着垂也的长鬃,有的浓黑,流泻着力与威严;有的金红,燃烧着火焰般的光彩。它管理着保护着这群马和顽皮的马驹儿,眼光里保持着父爱的尊严。

(3)有一次我碰上巩乃斯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竞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暴雨的豪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牲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地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被不可收拾的潮水裹挟,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喊声像一块小石片跌进奔腾喧嚣的大河。

(4)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的嘶呜、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看不见了。

(5)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6)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高中写景状物散文作文)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它们常和历史上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马的美妙传说??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呵,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呢。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的传统都像黄河之水似地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那种“龙马精神”,就在巩乃斯的马身上。

(9)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的吧。

(取材于周涛同名散文)

篇五: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达标训练: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

第一部分 专题三 [散文阅读卷(一) 写景状物散文]

一、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4题。

高 树 鸣 蝉

①每个季节的到来都是以某种东西为标志的。对夏天来说,是蝉。

②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爱之、咏之者甚众,伤之、厌之者亦不少。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但另一方面,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司空曙的《新蝉》堪为代表:“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谢,能令万感生。”

③蝉声就这样来了,又是一年。初夏的蝉鸣带着一丝燥热,渲染着夏的气息。但这时蝉鸣有一种恬静之愉,无蝉,则如无酒不欢,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几分酣畅与淋漓。当是时也,可以簟枕邀凉,蒲扇把风,绿茶啜口,琴书换日,摆龙门阵,逍遥走过漫长而烦躁的时光。在这样的氛围里,人是闲适而从容的,甚至可带点慵懒或倦怠——炎炎烈日,或许是老天爷赐予人们的礼物呢。消夏,尽可如斯。

④一出《智取生辰纲》把“楼上王孙把扇摇”斥为反角,事实上,若是有条件,农夫何尝不想如此。周邦彦《满庭芳》有云“午阴嘉树清圆”,“人静乌鸢自乐”,“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反映的却正是普通的人性。这首词的主题是“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想来也极富韵味。

⑤蝉有时的确是“无想”的象征。

⑥忽然听见蝉鸣有些异样了。声音不再连在一起,分隔成了数段,也不再嘹亮,有点怯怯的尾巴。这是秋的讯息。记忆中刚上大学那年,在校园里听到的蝉鸣,是最难忘的。黄昏,一个人走在陌生的校园里,听到蝉鸣,就像电影《苔丝》里见过的场景:安吉尔坐在高处,面向四方,吹奏哀怨的长笛。此时方觉蝉声竟是如此凄婉。以前在老家从未有过如此感觉。蝉鸣在一瞬间完成了质变,所有与离别、伤逝有关的情绪便统统指向蝉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怀的种种缘由:寒蝉凄切、冷蝉声残??由夏入秋,原本无辜或者可爱的蝉蒙上了传统的悲秋色彩。如同怕见飞花,此时却是怕听蝉鸣了。怕蝉扰乱了本来平静的心绪,越往后,秋蝉、蟋蟀这些东西,叫一声,也要令人断肠。

⑦这样的经历多了,直至熟读了姜白石,心中才始告豁然。他说:“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寥寥几句,呼应的是他一贯的清空风格,却耐人寻味。没有过多的情绪寄托,用的是白描,高柳,晚蝉,西风,类似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但妙在前有“岑寂”二字,蝉鸣在耳朵里似乎听不见了,周围唯有清寂一片。

⑧无论赞美,还是愁怨,对蝉的百般情结,都化归原本的自然。蝉声终于渐稀,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作为长达数月的听众,我们准备好了么?一直待在高树枝头的蝉,要说

再见了。在这段有蝉的长长的时光里,我们是否早已宠辱不惊,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

⑨不能因我们的由喜转悲,来苛责这位每年拜访我们的老朋友。还是抛开太多的拟人化因素,以科学精神看待蝉好了。恰如法布尔所说,四年泥土下的黑暗,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蝉是伟大的,它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这种体悟的最佳标本应当是夜蝉之声。暮云四合之时,万籁渐寂,而蝉还在沉吟。在浓密的暗夜中,对那些虫儿来自心灵的呓语也陡然觉得深刻起来,没有在同样的黑色中长时间的涅槃,何来如此持久、坚韧的声音?

⑩周围的高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叶儿无声地诉说着季节的轮回。我们应想念那些餐风饮露、择高而栖的蝉,年复一年,它们与我们同在,一起奏响前方悠远的岁月。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篇直接入题,行文扣住蝉声所包含的无限意蕴来抒发情怀,结尾与题目呼应,含意深远。

B.文中异样的蝉鸣,传达的是秋的讯息,这种讯息凄婉哀怨,让人联想到离别与伤逝,有一种清空风格。

C.作者在文章中把飞花、秋蝉、蟋蟀归为一类,是因为这些事物能够引起人们相似的感受。

D.文中“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这句话,表现了要与蝉说再见时,作者心中难以尽数的悲凉、落寞与惆怅。

E.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抑”,人闻秋蝉之声而生愁怨;“扬”,宠辱不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B项,“有一种清空风格”错。当时作者只是觉得哀怨凄婉,后来经历丰富了,特别是熟读了姜夔的词作后,心中才豁然开朗。D项,心境理解错。认真阅读第⑧段可以看出,此时应该是闲适从容的平常心态,即“禅”境。E项,“先抑后扬”错。文中开篇写了古人对蝉鸣的不同感受,但并不是“抑”,而是为下文写闲适从容的心境作铺垫。

答案:AC

2.第⑤段说:“蝉有时的确是‘无想’的象征。”请解释句中“无想”的含义,并指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以及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考生作答时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无想”就是什么都不想,自然是指淡泊情怀。根据上下文语意,可以看出该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应是“总结上文”。

参考答案:“无想”代表着一种闲适从容或悠闲逍遥的心境。在结构上,这句话对上文

有总结的作用。

3.文中多处引用了古典诗词,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举例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一般说来,散文中引用诗文的作用是:增添文学色彩,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化气息,突出文章主旨。考生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灵活作答。

参考答案:引用古典诗词,可以使文章风格典雅,意蕴深厚。(举例分析略)

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对“它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句意和分析评价的能力。考生在谈感悟时,可以结合“化蛹为蝶”的精神来谈,可从“执著与坚毅”,可从“乐观与豁达”,也可从“生命历程”或“生命的价值”等角度入手。

参考答案:蝉经受了漫长而艰苦的生命历程,完成了生命的蜕变,享受了生命的快乐。 感悟: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沙漠玫瑰的开放

龙应台

①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滥了。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外一个说法。

②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8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的干掉,枯干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③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它把自

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到了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④第八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的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三个疯狂地大叫出来,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⑤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

⑥我愣住了。

⑦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⑧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⑨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

⑩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的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通过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表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价值判断。

B.作者擅长细致描写,在作者笔下,沙漠玫瑰的开放惊天动地。

C.从一蓬干草的枯死到丰润饱满地舒展开放,作者带我们和他一起经历了将信将疑、满怀希望、喜悦万分、深刻思悟的全过程。

D.给一种普通的地衣起一个异常美丽的名字,表明了作者对生命坚韧的礼赞。

E.作者不惜用绝大篇幅描写沙漠玫瑰的开放过程,意在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感悟: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解析:A项作者讲述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应该历史地看待事物;B项应是沙漠玫瑰之美惊天动地;D项沙漠玫瑰之名是原来就有的,不是作者命名的。

答案:CE

6.请根据文意,概括沙漠玫瑰的几个特点。

答:

参考答案:(1)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很难看。(2)形状:是一种地衣,松枝形状。(3)颜色:开放叶绿色,张开有玫瑰形图案。(4)生命力:整个浸泡在水里八天就会复活,干放一两年遇水仍会复活。

7.“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请谈谈此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1)照应开头。“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2)承上启下过渡作用。(3)承接上文沙漠玫瑰的故事。(4)领起下文,由记述转入议论,应历史地看待事物,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8.有人说去掉第⑩段对文章理解也无太大影响,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说明理由。

答: 参考答案:不能删去。因为:(1)结构上首尾呼应,浑然一体。(2)总领全文,卒章显志,点明、深化中心。历史告诉你,应历史地看待事物,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鉴往知来。(3)运用以小见大手法,构思巧妙。由沙漠玫瑰的开放推及应历史地看待事物的深刻哲理。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