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石灰吟,于谦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14:22 字数作文
石灰吟,于谦的意思字数作文

篇一:于谦《石灰吟》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评析]

这是明朝大臣于谦所做的一首诗。诗人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石灰看似寻常,却蕴藏着高尚的品格。它要经过“千锤万击”才能自深山采出,经过“烈火焚烧”变成石灰后,虽已“粉身碎骨”,却欣然以自己的清白,来服务于人们的生活。“诗言志”,大概只有自身高洁的人,才能独具慧眼,在寻常之物中发现其中的不寻常。

[作者介绍]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古文论今,韵味无穷】

精炼的语言,就是指用小量的文字就能表达出深层的意思。 古文是中国文学的骨髓,文字的运用在古文中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在古文中的语言是相当的精炼的。 就让我们一同去品评吧!

篇二:石灰吟 于谦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竹 石① 清

咬定②青山不放松, 立根③原④在破岩⑤中。

千磨⑥万击⑦还坚劲⑧, 任⑨尔⑩东西南北风。

古诗释义

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③立根:扎根,生根。 ④原:本来,原本,原来。 ⑤破岩:破裂的岩石。 ⑥磨:折磨,挫折,磨炼。 ⑦击:打击。 ⑧坚劲:坚韧、刚劲。 ⑨任:任凭。 ⑩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名句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 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雪雨霜的击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的顽强。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夏日绝句[1]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①, 死亦②为鬼雄。

[2]

作品译文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作品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亦:也。 ③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④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

,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⑤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全文赏析:

活着的时候应该作为人中豪杰, 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念项羽, 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逃回江东。

夏日绝句[1]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①, 死亦②为鬼雄。

[2]

作品译文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作品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亦:也。 ③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④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

,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⑤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全文赏析:

活着的时候应该作为人中豪杰, 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念项羽, 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逃回江东。

篇三:于谦 石灰吟

《石灰吟》

【译文】经历千锤万凿而出了深山,经历烈火焚烧也如同平常一样。 即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要留下清清白白在人间。

【词释】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锤:捶打,敲击。 击:撞击。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若等闲:似乎平常事一样。 若:似乎; 等闲:平常,随便 清白:指高尚节操。千锤万击: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人间:人世间。

【简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

石灰吟 于谦的意思

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作家】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6日)号节庵,字廷益,浙江钱塘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汉族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他是永乐年间进士。

于谦少年时十分仰慕文天祥,除了习读八股制艺,还努力研讨古今治乱兴衰的道理,“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

于谦相貌英伟,善谈吐,声音宏亮,每次奏对,极有条理,引起了明宣宗的注意。他又淳朴忠厚过人,忘身忧国,性格刚强,才思的畅通敏捷,考虑的周到仔细,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又看不起怯懦无能之辈,在朝中颇遭忌妒。但很受英宗器重,大小事情均按于谦意思办理。主持兵部工作时,正值明朝四面内忧外困之时,他采取正确方针,号令严明,化解了危机。

《墨梅》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花开朵朵,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是多么的好,只要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词释】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头 :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作家】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中国绍兴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篇四: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

课前背古诗

一、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2、记得以前老师是怎样带着大家学习古诗的?(出示:a、知诗人 解诗题b、读诗句 明诗意 c、想意境 悟诗情 d、诵诗句 背诗文)

3、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二、知诗人 解课题

1、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知道于谦吗?

补充出示: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公元1457年,被诬陷杀害,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

2、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石灰吟就是吟诵石灰,大家了解石灰吗?简单交流对石灰的认识。

4、质疑:“唐诗宋词”,诗在唐代是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诗至明代,已经开始走向了衰落。我们今天学的于谦的《石灰吟》恰恰相反,和我们另外一首诗《墨梅》却成了明朝的奇迹,于谦12岁就写出《石灰吟》,十二岁的于谦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

三、读诗句 明诗意

(一)初读古诗

1、出示古诗自学,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学习生字“焚”,描红。

3、范读,明确节奏。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4、指名读,推荐度,齐读。要读出节奏感、韵律美。

(二)了解古诗大意

过渡:会读了,下面该干嘛了?你当小老师,帮老师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对了,要了解诗意了。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大家对石灰是怎样产生的应该不是很清楚,请同学们浏览《石灰的自述》,体会石灰的制作过程,看着这份材料你读懂了诗中

的哪些词语?用笔圈出来,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石灰,可以在旁边写点批注。

石灰自述: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勤奋的工匠经过多次的敲打撞击把我与大山分离。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人们把我涂抹树干、粉刷墙壁,留下清白在人间。

2、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说说古诗的大意

(1)对着材料,你读懂了古诗中的哪个词语?(根据学生回答叫学生板书: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2)“若等闲”什么意思?“全不怕”什么意思?连起来说说诗意

四、想意境 悟诗情

想意境

过渡:到这儿,诗意弄懂了,该下课了吗?对,发挥想象,

1、石灰石变成石灰容易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吗?

“烈火焚烧”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

“粉骨碎身”是怎样的一种感觉,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有了想象,诗句就有了形象,有了情感,有了分量。作者连用了三个四字词语,写出了石灰所经受的考验。

2、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与崇高的气节。

4、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板书: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5、指名朗读,这次我们读书的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相机评价——敬佩之情早已在你的朗读中流溢了出来

悟诗情

1、你们经过一座石灰窑,会不会想到要去赞颂石灰?十二岁的于谦为什么去吟诵石灰呢?石灰和于谦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2、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间隐隐的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诗言志、歌咏言”,于谦借石灰来表达自己做人的志向和高尚的情操,这种写法叫——(板书:托物言志)

3、后来的于谦是真的如他诗里所写的那样留清白在人间吗?

教师出示材料:配乐

(1)(出示)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救济灾荒,关心百姓,深受人民爱戴。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

(2)(出示)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导致英宗被俘,震动朝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

(3)(出示)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才发现于谦家里什

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齐声为他呼冤。于谦的一生正像他诗中写的那样——引读全诗

4、石灰如人,人如石灰。看着一段段让人感动的文字,你们看出十二岁的于谦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操了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课题旁写几个形容他的词语,挑学生板书板书

五、诵诗句 背诗文

通过石灰,大家已体会到诗人的无限情怀,配乐

一诵――少年抒怀 于谦十二岁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扬的诗,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学生诵读)——教师评价:好一个志存高远的于谦。

二诵――为官感悟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我于谦一生清清白白,为国为民,总算无愧于自己年少时的誓言。他再次吟诵起这首诗——你的朗读道出了于谦的心声,真是于谦的知音。 三诵――临刑陈词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会怎样吟诵这首少年的诗作——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这是于谦最后的深情呐喊;铮铮铁骨,浩气长存。

四诵――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评价他:(媒体出示)“有巍巍定难之功,有侃侃立朝之节,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贪之洁。”今天我们学习他的《石灰吟》,就是学习他的崇高精神。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一起背诵——

六、迁移拓展。

过渡:学完了吗?刚才我们分几步来学习的,老师再次总结,你们会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古诗了吗?

1、用刚刚我们学习《石灰吟》的方法学习于谦的《入京》。

入京

[明] 于谦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注释:①绢帕、麻菇、线香:这些都是当时比较稀缺的土特产,通常是官员送给权贵们的。 ②闾(lǘ):古代以25户为1闾, 阎:里巷的门。“闾阎”指老百姓。

写作背景: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一年,于谦由山西、河南调任入京,有人劝他也带些礼物去,哪怕是土特产,但于谦坚决不做,他举起两手笑道:“我带有两袖清风。”还特意写了这首《入京》诗以明志。这便是“两袖清风”典故的来历,也是于谦一生廉洁的写照。

2、学习这篇课文你对于谦有了什么样的认识?(清正廉洁 为民着想)

3、于谦真正做到了他年少时的誓言,清清白白,永留人间。

小练笔:现代文版《石灰吟》石灰啊,你 我看到你便想起吟诵你的诗人于谦,他

板书设计

石灰吟

石灰 于谦

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 坚强不屈(不畏权贵)

粉骨碎身

清白留世 洁身自好(清白高洁)

篇五:古诗《石灰吟》练习题

古诗《石灰吟》练习题——发表在全国发行的《学苑

新报》第7期

作者:黄春燕 来源:隆安教育信息网 发表:2008-11-15 21:06 我要评论

“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意思是( )。《石灰吟》就是赞颂( )。

1、我能在《石灰吟》这首诗中最少能找出3个体现石灰坚

强不屈、洁身自好精神的词,并用横线划出来。

千锤万凿 出深山, 烈火焚烧 若等闲。

粉骨碎身 全不怕, 要留 清白 在人间。

2、“若等闲”的意思是( ), 清白指石灰的( )。

3、我知道是中( )和( )是一对同义词,( )和( )是描写动作的词,我还能写出“若”的同义词是 ( )。

1、《石灰吟》这首诗中最有名的诗句是( ),

意思是( )。

2、在《石灰吟》这首诗中我最喜欢的诗句还有( ), 意思是说( )。

这首诗通过赞颂石灰( )的精神,表达了于谦也要像( )一样,

任凭千( )万( )、( )焚烧,哪?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酃牵? ),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石灰吟》就是于谦自己一生的写照啊!这是用了( )的手法。“千锤万凿”这个词用了( )手法。

学完《石灰吟》这首诗,我想对诗人于谦说:

1、课外去收集阅读于谦托物言志的古诗。

2、课外去了解诗人于谦的有关故事。

1、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

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感情操。)

2、诗人用哪些方法来描写和赞美石灰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3、“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关健词: 故事 追求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