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随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5:31:17 体裁作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随笔体裁作文

篇一: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中心小学 黄海健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农村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课外活动,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如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

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篇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随笔

如果把学生比喻为一条鱼,那么兴趣环境就像是大海,能使学生如“鱼”得“水”般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学生的兴趣就会进一步发展,学生学习写作的信心和毅力就会增强。小学习作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运用兴趣效应,就能解决学生怕写习作,或习作写不好的问题。我们知道,习作兴趣不会在学生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尤其在小学阶段,它需要教师去组织、调动和引导。以下我就习作教学中的兴趣效应谈一些自己在实践中的途径和方法。

一、从生活中开掘源泉,启迪兴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可见,生活,是习作取之不尽的创作之源。生活实践多了,感触多了,学生才有所悟,才有所写。可是,众所周知,今天的小学生是家长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可谓少矣!没有经历,就谈不上感受。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开掘源泉,鼓励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如在母亲节或“三、八妇女节时”,为妈妈做上一道香喷喷的菜肴或献上一支康乃馨;在爸爸妈妈下班回来的时候,给他们沏上一杯热腾腾的茶;利用节假日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我又与家长取得联系和配合,让家长鼓励和适当安排学生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如:烧菜、煮饭、洗衣服、拖地板、整理房间等等,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丰富情感,为学生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有趣,而且有真情实感。

二、从阅读中获得感悟,培养兴趣。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阅读则是习作的基础。老师要鼓励学生课余多阅览各类书籍,在校安排时间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摘抄、讲演、交流等,让学生学习书中准确、简练、丰富的语言,锤炼学生的思想,扩充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如果说丰富生活,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为此,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五要”:

一要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如:阿拉伯故事集《天方夜谭》,叶圣陶的《稻草人》,福笛的《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的《童年》,朱自清的《背影》《春》《春天的故事》等等,让他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乐趣。

二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影视节目,如《西游记》、《少年包青天》、《舒特和贝塔》、《动物世界》、《东方儿童》,以达到开阔视野、陶冶心灵、启迪思想的作用。 三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前就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既是学生对所读读物产生感受和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认真积累好词好句,名人名言,优秀片段,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成立办报小组,定期出版手抄报,展示风采,激发兴趣。

四要在正常的教学程序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作为语文科任,我利用课前的三至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向同学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天天如此,月月如此,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交流了感受,而且锻炼了学生胆量,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当然,如果是班主任则还可利用班会、晨会进行读书活动的交流。 五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在课内课外读物中积累写作材料。入选语文课本内的课文大都是名篇佳作。学习时,除了要求学生向作者学习怎样观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外,更重要的是

向作者学习怎样运用语言来表达,做好语言的积累工作。我在这方面要求学生做到两点:一是每人备一本读书笔记,随身携带,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等分别整理并在班内定期交流,相互观察;二是要求背诵精彩片段和名言警句,这样,背的多了,作者的语言就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时就得心应手。

三、从活动中开拓思维,激发兴趣。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捉迷藏、跳皮筋、踢足球??在玩耍中,让孩子们学会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学会观察、学会分析。著名作家孙梨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真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激发习作兴趣,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祖国壮丽的河山,奇特的风俗人情,观之不完,赏之不尽。教师要尽量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如节假日,组织学生去郊外春游、秋游、夏令营等,让学生观看波澜的大海,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攀登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红叶似火的香山;观察蚂蚁搬家、日出日落;倾听鸟语虫鸣、细雨缠绵;感受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绚丽;赞美叶落归根的悲壮、皑皑白雪的纯洁无暇。其次还可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种花栽草,游园踏青,参观访问,义务清扫街道卫生,为贫苦山区的小朋友奉献爱心——捐物捐款,替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筹划活泼生动的主题班会等等。这样,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既开拓了思维,又陶冶了情操,自然就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

四、从习作中真情表达,实践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体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它在人的生活中的意义是巨大的,是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强有力的活动之一。为学生创造兴趣环境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性格特点,酿造了不同的认识及感受。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创造宽松的习作环境,才会激发他们的真情表达,使他们言之有物。为此,我认为教师应做到:

一要拓宽习作题目的范围。如果说为学生提供的习作题目远离学生所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符合他们的表达愿望,他们便寻找不到习作的源头。为此,教师在拟定习作题目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习作的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拓展题目范围,让题目与他们的生活接轨、与他们的思维碰撞。例如《-------,我想对你说》为学生创造了任意倾诉的自由,生活中最熟悉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面之交的警察叔叔、护士阿姨,经常见面但并不熟悉的卖菜的老伯、捡破烂的老奶奶等等,只要有话想说,谁都可以成为他倾诉的对象。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感情自然会得到更好的真实流露。其次还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就是老师提出一个范围,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选择自己想要写的,自己确定一个题目来写,也可以同时出几个题目让学生选择,喜欢哪个就写哪个,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见。

二、要创设新颖、生动的习作形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教学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适时的进行续写作文、想象作文、童话作文等多种形式。只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面对习作训练《我想克隆——》,同学们则一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说要克隆一个地球,有的说要克隆一个自己,让它专门为爸爸妈妈做事,减轻爸妈的负担,有的说要克隆许多树木,让鸟儿们能安居乐业,让绿色常伴我们??每一句稚嫩的话语都是纯真心灵淋漓尽致的体现。同时,在生活中可以鼓励学生为班级编写班歌歌词,为老师谱写美丽的赞歌等等;针对班级或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可以鼓励学生写一写表扬稿;针对同学们往校园里带进塑料袋影响校园环境卫生,可写一则倡议书,号召同学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卫生;针对学校里的不良现象,向主管老师和校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把生活中存在着却又远离身边的人、事、景、物等通过录象得以直观再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仔细观

察,认真思考,进而进行习作。

总之,指导学生参与生活,参与活动,积极阅读,就是指导他们实践,指导他们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感知、认识,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用自己的笔去赞美生活的强烈兴趣和欲望,使他们能真正地在习作的天地中尽情畅游。

篇三:作文教学随笔

作文教学灵活多样

作文教学灵活多样,因人而异,不能死板教条的非有一个模式,然后往上套,这样弄得老师疲惫不堪,学生也不知该如何去做。老师教是为了不教,老师教是为了教给学生会作文,学生学是学人家写作文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会写作文,喜欢写作文。最后达到离开老师,不用老师指导就能写出水平比较高的作文。

这需要老师进行训练,这个训练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当然学习的人家的先进的作文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好处,更关键的是,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有更适合自己的,独到的作文教学方法,以便能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各地的情况不同,学生的实际也不一样,所以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灵活多样 ,不一定非得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进行。就拿我教的三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来说,三年级学生才刚开始学写作文,我个人认为:老师面对面的批改作文效果会更好些,如果老师在作文本上写上批语,对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可能有用,但对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效果一般,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根本看不懂老师的批语是什么意思,那对提高作文水平还有什么意义呢?一旦学生对作文失去了信心,不感兴趣了,还怎么谈得上写好作文呢?如果老师面对面的批改,一来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灵活机动的进行,二来因为学生在老师的身边,他们心理上也会很重视。老师指导完了,可以让学生再写,写完了再改,正如有些专家说的,作文是改出

来的。这样反复修改几篇,每篇都要力求修改到满意为止。并要求学生把自己每一篇文章(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很整齐的贴到作文栏上。这样反复进行,学生的写作水平(特别是中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做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

当然作文教学好的方法很多,灵活多样,我们应根具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走出自己独特的路子。

篇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随笔

新北区泰山小学 万蓉

如果把学生比喻为一条鱼,那么兴趣环境就像是大海,能使学生如“鱼”得“水”般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学生的兴趣就会进一步发展,学生学习写作的信心和毅力就会增强。小学习作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运用兴趣效应,就能解决学生怕写习作,或习作写不好的问题。我们知道,习作兴趣不会在学生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尤其在小学阶段,它需要教师去组织、调动和引导。以下我就习作教学中的兴趣效应谈一些自己在实践中的途径和方法。

一、从生活中开掘源泉,启迪兴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可见,生活,是习作取之不尽的创作之源。生活实践多了,感触多了,学生才有所悟,才有所写。可是,众所周知,今天的小学生是家长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可谓少矣!没有经历,就谈不上感受。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开掘源泉,鼓励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如在母亲节或“三、八妇女节时”,为妈妈做上一道香喷喷的菜肴或献上一支康乃馨;在爸爸妈妈下班回来的时候,给他们沏上一杯热腾腾的茶;利用节假日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我又与家长取得联系和配合,让家长鼓励和适当安排学生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如:烧菜、煮饭、洗衣服、拖地板、整理房间等等,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丰富情感,为学生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有趣,而且有真情实感。

二、从阅读中获得感悟,培养兴趣。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阅读则是习作的基础。老师要鼓励学生课余多阅览各类书籍,在校安排时间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摘抄、讲演、交流等,让学生学习书中准确、简练、丰富的语言,锤炼学生的思想,扩充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如果说丰富生活,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随笔)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为此,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五要”:

一要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如:阿拉伯故事集《天方夜谭》,叶圣陶的《稻草人》,福笛的《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的《童年》,朱自清的《背影》《春》《春天的故事》等等,让他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乐趣。

二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影视节目,如《西游记》、《少年包青天》、《舒特和贝塔》、《动物世界》、《东方儿童》,以达到开阔视野、陶冶心灵、启迪思想的作用。

三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前就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既是学生对所读读物产生感受和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认真积累好词好句,名人名言,优秀片段,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成立办报小组,定期出版手抄报,展示风采,激发兴趣。

四要在正常的教学程序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作为语文科任,我利用课前的三至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向同学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天天如此,月月如此,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交流了感受,而且锻炼了学生胆量,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取得

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当然,如果是班主任则还可利用班会、晨会进行读书活动的交流。

五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在课内课外读物中积累写作材料。入选语文课本内的课文大都是名篇佳作。学习时,除了要求学生向作者学习怎样观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外,更重要的是向作者学习怎样运用语言来表达,做好语言的积累工作。我在这方面要求学生做到两点:一是每人备一本读书笔记,随身携带,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等分别整理并在班内定期交流,相互观察;二是要求背诵精彩片段和名言警句,这样,背的多了,作者的语言就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时就得心应手。

三、从活动中开拓思维,激发兴趣。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捉迷藏、跳皮筋、踢足球??在玩耍中,让孩子们学会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学会观察、学会分析。著名作家孙梨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真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激发习作兴趣,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祖国壮丽的河山,奇特的风俗人情,观之不完,赏之不尽。教师要尽量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如节假日,组织学生去郊外春游、秋游、夏令营等,让学生观看波澜的大海,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攀登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红叶似火的香山;观察蚂蚁搬家、日出日落;倾听鸟语虫鸣、细雨缠绵;感受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绚丽;赞美叶落归根的悲壮、皑皑白雪的纯洁无暇。其次还可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种花栽草,游园踏青,参观访问,义务清扫街道卫生,为贫苦山区的小朋友奉献爱心——捐物捐款,替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筹划活泼生动的主题班会等等。这样,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既开拓了思维,又陶冶了情操,自然就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

四、从习作中真情表达,实践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体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它在人的生活中的意义是巨大的,是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强有力的活动之一。为学生创造兴趣环境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性格特点,酿造了不同的认识及感受。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创造宽松的习作环境,才会激发他们的真情表达,使他们言之有物。为此,我认为教师应做到:

一要拓宽习作题目的范围。如果说为学生提供的习作题目远离学生所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符合他们的表达愿望,他们便寻找不到习作的源头。为此,教师在拟定习作题目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习作的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拓展题目范围,让题目与他们的生活接轨、与他们的思维碰撞。例如《-------,我想对你说》为学生创造了任意倾诉的自由,生活中最熟悉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面之交的警察叔叔、护士阿姨,经常见面但并不熟悉的卖菜的老伯、捡破烂的老奶奶等等,只要有话想说,谁都可以成为他倾诉的对象。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感情自然会得到更好的真实流露。其次还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就是老师提出一个范围,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选择自己想要写的,自己确定一个题目来写,也可以同时出几个题目让学生选择,喜欢哪个就写哪个,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见。

二、要创设新颖、生动的习作形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教学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适时的进行续写作文、想象作文、童话作文等多种形式。只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面对习作训练《我想克隆——》,同学们则一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说要克隆一个地球,有的说要克隆一个自己,让它专门为爸爸妈妈做事,减轻爸妈的负担,有的说要克隆许多树木,让鸟儿们能安居乐业,让绿色常伴我们??每一句稚嫩的话语都是纯真心灵淋漓尽致的体现。同时,在生活中可以鼓励学生为班级编写班歌歌词,为老师谱写美丽的赞歌等等;针对班级或校园里的好人好

事,可以鼓励学生写一写表扬稿;针对同学们往校园里带进塑料袋影响校园环境卫生,可写一则倡议书,号召同学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卫生;针对学校里的不良现象,向主管老师和校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把生活中存在着却又远离身边的人、事、景、物等通过录象得以直观再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进而进行习作。

总之,指导学生参与生活,参与活动,积极阅读,就是指导他们实践,指导他们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感知、认识,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用自己的笔去赞美生活的强烈兴趣和欲望,使他们能真正地在习作的天地中尽情畅游。

篇五: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随笔

新北区泰山小学 万蓉

如果把学生比喻为一条鱼,那么兴趣环境就像是大海,能使学生如“鱼”得“水”般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学生的兴趣就会进一步发展,学生学习写作的信心和毅力就会增强。小学习作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运用兴趣效应,就能解决学生怕写习作,或习作写不好的问题。我们知道,习作兴趣不会在学生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尤其在小学阶段,它需要教师去组织、调动和引导。以下我就习作教学中的兴趣效应谈一些自己在实践中的途径和方法。

一、从生活中开掘源泉,启迪兴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可见,生活,是习作取之不尽的创作之源。生活实践多了,感触多了,学生才有所悟,才有所写。可是,众所周知,今天的小学生是家长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可谓少矣!没有经历,就谈不上感受。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开掘源泉,鼓励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如在母亲节或“三、八妇女节时”,为妈妈做上一道香喷喷的菜肴或献上一支康乃馨;在爸爸妈妈下班回来的时候,给他们沏上一杯热腾腾的茶;利用节假日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我又与家长取得联系和配合,让家长鼓励和适当安排学生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如:烧菜、煮饭、洗衣服、拖地板、整理房间等等,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丰富情感,为学生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有趣,而且有真情实感。

二、从阅读中获得感悟,培养兴趣。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阅读则是习作的基础。老师要鼓励学生课余多阅览各类书籍,在校安排时间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摘抄、讲演、交流等,让学生学习书中准确、简练、丰富的语言,锤炼学生的思想,扩充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如果说丰富生活,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为此,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五要”:

一要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如:阿拉伯故事集《天方夜谭》,叶圣陶的《稻草人》,福笛的《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的《童年》,朱自清的《背影》《春》《春天的故事》等等,让他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乐趣。

二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影视节目,如《西游记》、《少年包青天》、《舒特和贝塔》、《动物世界》、《东方儿童》,以达到开阔视野、陶冶心灵、启迪思想的作用。

三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前就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既是学生对所读读物产生感受和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认真积累好词好句,名人名言,优秀片段,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成立办报小组,定期出版手抄报,展示风采,激发兴趣。

四要在正常的教学程序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作为语文科任,我利用课前的三至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向同学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天天如此,月月如此,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交流了感受,而且锻炼了学生胆量,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当然,如果是班主任则还可利用班会、晨会进行读书活动的交流。

五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在课内课外读物中积累写作材料。入选语文课本内的课文大都是名篇佳作。学习时,除了要求学生向作者学习怎样观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外,更重要的是向作者学习怎样运用语言来表达,做好语言的积累工作。我在这方面要求学生做到两点:一是每人备一本读书笔记,随身携带,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等分别整理并在班内定期交流,相互观察;二是要求背诵精彩片段和名言警句,这样,背的多了,作者的语言就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时就得心应手。

三、从活动中开拓思维,激发兴趣。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捉迷藏、跳皮筋、踢足球??在玩耍中,让孩子们学会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学会观察、学会分析。著名作家孙梨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真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激发习作兴趣,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祖国壮丽的河山,奇特的风俗人情,观之不完,赏之不尽。教师要尽量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如节假日,组织学生去郊外春游、秋游、夏令营等,让学生观看波澜的大海,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攀登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红叶似火的香山;观察蚂蚁搬家、日出日落;倾听鸟语虫鸣、细雨缠绵;感受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绚丽;赞美叶落归根的悲壮、皑皑白雪的纯洁无暇。其次还可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种花栽草,游园踏青,参观访问,义务清扫街道卫生,为贫苦山区的小朋友奉献爱心——捐物捐款,替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筹划活泼生动的主题班会等等。这样,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既开拓了思维,又陶冶了情操,自然就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

四、从习作中真情表达,实践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体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它在人的生活中的意义是巨大的,是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强有力的活动之一。为学生创造兴趣环境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性格特点,酿造了不同的认识及感受。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创造宽松的习作环境,才会激发他们的真情表达,使他们言之有物。为此,我认为教师应做到:

一要拓宽习作题目的范围。如果说为学生提供的习作题目远离学生所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符合他们的表达愿望,他们便寻找不到习作的源头。为此,教师在拟定习作题目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习作的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拓展题目范围,让题目与他们的生活接轨、与他们的思维碰撞。例如《-------,我想对你说》为学生创造了任意倾诉的自由,生活中最熟悉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面之交的警察叔叔、护士阿姨,经常见面但并不熟悉的卖菜的老伯、捡破烂的老奶奶等等,只要有话想说,谁都可以成为他倾诉的对象。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感情自然会得到更好的真实流露。其次还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就是老师提出一个范围,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选择自己想要写的,自己确定一个题目来写,也可以同时出几个题目让学生选择,喜欢哪个就写哪个,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见。

二、要创设新颖、生动的习作形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教学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适时的进行续写作文、想象作文、童话作文等多种形式。只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面对习作训练《我想克隆——》,同学们则一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说要克隆一个地球,有的说要克隆一个自己,让它专门为爸爸妈妈做事,减轻爸妈的负担,有的说要克隆许多树木,让鸟儿们能安居乐业,让绿色常伴我们??每一句稚嫩的话语都是纯真心灵淋漓尽致的体现。同时,在生活中可以鼓励学生为班级编写班歌歌词,为老师谱写美丽的赞歌等等;针对班级或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可以鼓励学生写一写表扬稿;针对同学们往校园里带进塑料袋影响校园环境卫生,可写一则倡议书,号召同学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卫生;针对学校里的不良现象,向主管老师和校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把生活中存在着却又远离身边的人、事、景、物等通过录象得以直观再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进而进行习作。

总之,指导学生参与生活,参与活动,积极阅读,就是指导他们实践,指导他们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感知、认识,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用自己的笔去赞美生活的强烈兴趣和欲望,使他们能真正地在习作的天地中尽情畅游。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