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老北京儿时趣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30:41 作文素材
老北京儿时趣事作文素材

篇一:老北京童谣

老北京童谣,听起来是那么有辙有韵,有滋有味。

1、“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干吗呀?点灯,说话儿;吹灯,做伴儿;明天早晨给你梳小辫儿”

2、“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儿吱儿叫奶奶,奶奶拿个包子哄下来。

3、“小板凳儿,四条腿儿,我给奶奶嗑瓜子儿。奶奶嫌我嗑得慢,我给奶奶煮碗面;奶奶嫌我没搁油,我给奶奶磕仨头。”

4、“槐树槐,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人家的闺女儿都来了,我家的闺女儿还不来,说着说着就来了,骑着驴,打着伞,光着屁股挽着纂儿”。

5、“二月二,接宝贝儿,走路浑身不得劲儿,搬个板凳儿我坐会儿。点个火,抽袋烟,问你婆婆住几天?多了一个月,少了二十天”。

6、“丫头丫,会看家;偷老米,换芝麻;芝麻细,油炸蜜;枣儿糕,热火烧,撑着丫头叫姥姥。”

篇二:读后感

读《老北京儿时趣事》有感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老北京儿时趣事》,了解到几十年前的北京风俗和趣事,大概老爷爷老奶奶才知道呢。

在这本书里,我发现很多新名词,不时向妈妈提问“你喝过大碗茶吗?”、“什么是特务?”、“弹弓危险吗?”等等。我也找到了熟悉的词,比如炸酱面、元宵、糖炒栗子、打枪、跳房子、竹蜻蜓。 作者介绍了一些老节日,比如填仓节、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中元节等等,含义包括太阳生日、钟馗生日、王母生日、动人传说、祭拜亲人。活动包括烧香许愿、挂画像、燃放河灯、花会等等,想想都过瘾啊。

看完书后,我脑子里的疑问就更多了,“这些为什么消失了?”、“现在的产品是怎么来的?”。书里说的“破四旧”没搞明白,妈妈说社会发展了,新产品逐渐取代老产品,比如常见的汉堡、薯片、乐高玩具、电动枪、Ipad等。

我明白了北京的变化有多种原因。北京是我心中最美的家乡,我希望它越来越美好。

篇三:老北京的小胡同

篇四:老北京的传统风味儿

老北京的传统风味儿“炙子烤肉”

提起北京烤肉,很多老北京人都爱吃。过去,在北京吃“烤肉”,在那些众多的北京老字号中,最有名的就属“烤肉季”、“烤肉宛”和“烤肉王”了,现在只剩下了“烤肉季”和“烤肉宛”两家老店,而烤肉王早已不存在了。

京味儿的烤肉有别于西方的烤肉,它是经过改良的,但也不同于内蒙和新疆的烤肉。过去,在北京的烤肉馆大多属于满族风味儿的烤肉,一般也都是清真馆。在制作时,把羊肉先用葱姜和调料腌制好,然后放在炙子上边炒边烤,食客们围在炙子炉四周,边欣赏边吃,还可以随自己的喜好,再撒一些干的调料。

现在,去北京的老店吃烤肉都要提前预定,很是不爽!我家里有烤肉用的铸铁炙盘,架在火上自己就可以烤,做了几回,味道还不错,只是自己又放了些蚝油,腌过的羊肉味道更加鲜美,特拿来和大家分享。做法如下。

原料:

羔羊肉片500克、大葱马蹄丝150克、香菜段35克、姜丝20克。

腌料:

酱油20克、白糖10克、味精2克、胡椒粉0.5克、香油20克、花椒粉1克、蚝油20克、黄酒15克、香醋10克、甜面酱20克、卤虾油15克。

做法:

羊肉片腌制;里面放入黄酒、酱油、香醋和蚝油。再放入花椒面、香油、卤虾油、白糖、味精和胡椒粉。最后放入甜面酱、葱丝、姜丝拌匀,腌制5分钟。炙盘上火烧热,上面撒上葱丝姜丝垫底,然后放上腌制好的羊肉片开始进行炙烤,此时要用筷子勤翻动,把肉片尽快打散,使之受热均匀。当羊肉片用筷子打散后烤至外带微微焦香时,再次撒上适量的葱丝和香菜段,大火翻烤数下使葱和香菜断生便可关火。此时在炙盘下垫一只瓷盘便可连同炙盘一同上桌。由于炙盘是很厚的铸铁,因此可保温半小时,吱吱啦啦的肉吃起来焦香,非常棒。

烤肉特点:

肉质干松、肉香四溢、入口焦香、味美可口。北京烤肉可做佐酒佳肴,亦可用烧饼夹肉食用。

温馨提示:

1、烤肉选择上脑、羊腿、腰窝等均可,最好略带稍许肥的为好,吃起来才香。如使用羔羊肉会更好,不要卖羊肉片,卖精选好的羊肉自己切的为最佳,这样可一目了然,吃起来口感也好。

2、卤虾油超市一般就有出售,如买不到可用鱼露代替,只放少许起到提味儿的作用即可。蚝油可放可不放,因为传统的北京烤肉不放蚝油,我放了些蚝油味道也很好。腌肉时用少许甜面酱或稀黄酱都可以,主要是为了提味,烤出的肉会更香。

3、腌肉时也可使用花椒水和葱姜汁等,我为了图省事放的花椒粉葱姜丝等。

4、没有炙子或炙盘,可用西餐的铁板代替,一般厨具店就有出售。还可以用饼铛烤肉,烤好后盛入盘中食用,但气氛没有炙盘好,保温性能也会差一些,而炙盘很厚大约有一厘米厚,即可保温又可保持烤肉的味道和质量。

过去吃烤肉时都带一种"野气",吸引着各界和各阶层的食客。一般店内,都设有铁炙子,下面燃旺着大盆的松柴,气味芳香。吃烤肉时,众人围炉而立,一脚踏在长板凳上,一脚踩地。一手托佐料碗,碗内是酱油、醋、姜末、料酒、卤虾油、葱丝、香菜叶混成的调料。另一手拿长竿竹或筷子,将切成薄片的羊肉,蘸饱调料,放于火炙子上翻烤。待肉烤熟,就着糖蒜、黄瓜条、热烧饼吃,也可佐酒喝。特别是寒秋冷冬,用火一烤,呵呵,吃得大汗淋漓,浑身通泰。烤肉本是游牧人的美食,随着满族入关,传入城市,满汉一结合,烤法也变了。清朝的王爷们在家也常吃烤肉,家家都有炙子炉,但那要小多了,摆在桌子中间,底下是炭盆,四周再配些小菜。

过去,大的炙子炉足有桌面那么大,可供十几人围坐在一起享用一个炙子炉。肉在炙子上吱吱的冒着香味儿,很远便能使你闻香而来!十分招揽顾客。吃的时候,再喝上二两小酒,那才叫美!你也可以用烧饼夹着吃。一般吃烤肉,店家都会给客人上几个香喷喷的热烧饼和一盘儿爽口的黄瓜条。这种吃法,就连老外也喜欢那种大家围在一起的热闹气氛。

北京烤肉还有一种吃法,叫做“爆糊”。说来爆糊这种吃法也很有意思。据说,这是当年京剧大师马连良老先生最为青睐的一种吃法,听老人们讲,马先生在上台演戏前一般都不是吃的很多,过去北京有句俗话,叫做“饱吹饿唱”,呵呵,但每次演完戏马先生都要去吃宵夜。一次,在长安大戏院演完戏加牌,也就是为了答谢戏迷的热情和请求多唱了一段折子戏,落幕后便去前门附近的烤肉馆吃宵夜。由于马先生常去,店家同往常一样算计好时间便提前为马先生开始烤肉。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等马先生的黄包车到了以后已近晚了将近半个小时。伙计把肉已经烤的过火了,炙炉上冒出了吱吱啦啦的焦香,老板赶紧让伙计换肉从烤。可马先生用筷子夹起来尝了尝,入口后一种干香的感觉非常棒,大加赞赏!还让老板烫了壶酒美美的吃了起来。老板作陪,马先生让老板也尝了尝,那味道确实与往时不同,浓香的味道焦香的口感老板也很高兴,便给起名叫做“马先生烤肉”。马先生听了笑了笑,就叫做“爆糊”吧。后来,这道马连良先生命名的烤肉“爆糊”就出了名。因此,现在凡是讲究吃北京烤肉的客人都会点这道“爆糊”,伙计有时也会问,您是要嫩烤还是爆糊。爆糊要比烤肉贵一些,因为出成率较低所以要贵一些,但是味道和口感要大大赛过烤肉。

制作北京烤肉的原料,传统上使用的是羊肉和牛肉,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冬季客人最多,而夏季人也不少,也可能是被那香飘数里的诱人的烤肉味儿吸引来的吧。总之,我小时候看到夏季在烤肉季的店外露天摆了很多桌子和炙炉,人们吆五喝六的热闹的吃着,呵呵,当年,可真称得上是北京的一景!

篇五:老北京的小胡同优秀教案

老北京的小胡同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中的字词:褡裢 萦绕 转悠 黏糊糊 徐缓 饽饽 逮蛐蛐 狮城等;

2、 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选材的角度,了解作者回忆中老北京小胡同生活的特点;

3、 把握作者对老北京小胡同难以割舍的恋乡情怀以及保护胡同、保护文化传统的愿望,养

成对于胡同等传统物质文化的科学的价值观;

4、 培养学生在散文中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抒发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对老北京小胡同难以割舍的恋乡情怀以及保护胡同、保护文化传统的愿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散文中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抒发情感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

褡裢 萦绕 转悠 黏糊糊 徐缓 饽饽 逮蛐蛐 狮城 仲夏

二、交流与指导

1、导入

播放视频《北京胡同水墨画》,营造理解课文感情的情境;

胡同是北京城的一大特色,它形成于元朝。北京胡同绝不仅是交通的街道,它更是北京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变的大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蕴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生活的印记。那么作家萧乾笔下的北京胡同是怎样的,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北京的小胡同》

2、交流与指导具体过程。

请同学默读文章,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

(生大部分找到胡同叫卖声或儿时游戏的部分。)

师:(以叫卖声为例)说说你喜欢的这个句子说的是什么内容?

——夜乞者的乞讨声。

师:夜乞者是在哪里乞讨?——小胡同里。

作者还有没有写小胡同里的其他声音?请找出来。

——各种叫卖声。

师:生齐读5到8段的内容,那么这几段的内容我们可以怎样概括?——胡同里的各种声音。(板书)

作者在写胡同里的声音时第一句话写了“胡同里从早到晚都是一阕动人的交响乐”,这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胡同什么特点?

——这句话把胡同里的叫卖声比作交响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交响乐具有声音宏大、演奏乐器多,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但又悦耳动听,此起彼伏的特点,小胡同里的叫卖声从早到晚此起彼伏不间断,各种叫卖声融汇在一起,声音丰富,并且听起来和谐动听,因此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来小胡同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丰富和谐的特点。

师:作者写小胡同的声音是怎样的方式来记叙的?——回忆。

除了回忆小胡同的里各种声音,作者还回忆了什么事情?

——玩具、捉蛐蛐、放风筝等。

玩具、捉蛐、放风筝都是小孩子的什么生活?——游戏生活、

因此这几段我们可以概括为?

——回忆儿时的游戏生活。(板书)

师:第10段最后一句话“穷孩子也能用秫秸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这句话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大摇大摆”使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筝飞起时摇摇晃晃的样子,也表现出了作者兴奋与满足的心情。

师:齐读9、10段内容,体会作者回忆中儿时的游戏生活是怎样的?

——有趣、安宁。

师:文中5至10节是作者在回忆小胡同生活的两个方面,各种声音和儿时游戏,那么作者与小胡同有怎样的关系?请大家自读课文1至4节。

师:作者为何对小胡同生活的这些细节如此熟悉?

——作者在这里出生、长大并认识世界。

师:课文1至4节是怎样的结构关系?

——总分。第一小节总写作者与小胡同的关系——在这儿出生、长大并认识世界。第2、3、4小节分别分写我出生的地方、长大的地方和开始走南闯北。

师:现在我们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内容。文章1-4节写了“我”与小胡同的关系,在5-10节分别回忆了小胡同里的各种声音和儿时游戏生活,文章似乎已经完整,那11 、12和13节在写什么内容呢?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把北京的小胡同与其他城市类似的建筑作比较。在“边吃边想着老北京的豆浆油炸果”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老北京小胡同的想念和留恋。(学生第一次一般读不出来保护北京胡同的这层

老北京儿时趣事

情感,在梳理完写作角度与抒情方式后再来点拨。)

师:文章最后这三段可以说是作者在直接抒发感情,从“想”、“舍不得”这些字词上就可以看出来。那文章中有没有其他地方也有这样直接抒情的句子?抒发的又是怎样的感情?请找出来。

——(1)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

——(2)??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3)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萦绕着那几条小胡同转悠。

这三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老北京小胡同的思念、怀念,体现出了作者难以割舍的恋乡情怀。

师:再来看文章的写作思路。作者在前4节叙述了与小胡同的关系,在叙述中又有直接抒情的句子,接下来5至10节选取两个角度回忆了小胡同的生活,回忆的内容与前面抒发的思乡、恋乡感情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作者用细致入微的观察选取了两个胡同生活常见的内容,选材的细致与角度体现了作者对小胡同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他把平凡的叫卖声、儿时游戏生活描写得丰富又有趣,足见他对故乡小胡同的感情之深。回忆的内容是对前面直接抒情的延续和深入,通过细致的描写让读者对作者的这种感情体会更加深刻。因此,在抒发感情的作文中,除了直接抒

情外,深入细致地描写更能表达出作者的感情,使读者的印象更深刻。

师:现在我们再来整理一下全文的脉络,1-4节写作者与小胡同的关系同时抒发恋乡之情,5-10回忆小胡同里的生活,11-13节通过对比抒发对故乡的怀念、留恋。再仔细读11-13节,看看是否只是表达了思念留恋之情。

生:从最后一段“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可以看出还表达了作者希望保留北京胡同。

师:只是保留北京的胡同吗?看看12段“伦敦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如果只是希望能保留北京胡同,那作者说“伦敦舍不得拆‘针鼻巷’”,评价新加坡城市现代化搞猛了又有什么用意呢?

——以“胡同”为代表的城市传统建筑是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重要的传统文化,作者希望这种传统文化能得到保护而不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味地加以拆除。文章最后两段除了抒发作者的恋乡情怀以外还表达了对北京大肆拆除胡同做法的遗憾和希望保留传统文化的愿望。

三、课堂反馈

说说我国还有哪些传统物质文化,你认识应该怎样对待它们?

四、小结

本文通过叙述与老北京小胡同的关系,回忆了小胡同里的各种声音和儿时的游戏生活,表达了作者难以割舍的恋乡情怀,以及希望保留以胡同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愿望。

教学反思:

在新杨中学任教几个星期以来,在了解了学情和教材的基础上经过摸索找到了一些教学规律,能够更多地将自己的教学想法融入到课堂中去。本课教学的设计是在阅读教参了解重难点之后完全独立设计的,当自己一字一句打完这篇教案时颇有成就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推进比较顺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重点。不足之处在于难点的教学时间分配不够,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没能真正体会。本课将教学的难点设计为“培养学生在散文中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抒发情感的能力”,初衷是出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懂得如何通过描写来抒发情感,希望能以阅读带动写作,但没有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下次上这篇课文我会增加课堂仿写的环节,甚至作为一个课时的安排。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