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多一份关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9:39:38 作文素材
多一份关爱作文素材

篇一:多一份关爱 多一份收获

多一份关爱 多一份收获

【摘 要】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风吹遍了每个教师的心田,在教育教学中更加重视人文性教育,注重符合幼儿的心理、生理的发展。“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面对的孩子更是千差万别,必须发挥他们的优点,张扬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的教育成为扬长的教育而不是辟短的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颗宽大的爱心面对每一个孩子,让教育成为一种幸福的事业。

【关键词】“爱”;点燃;情境

记得叶圣陶爷爷有这样一句话,教育好比一个大池塘,如果没有爱,就像池塘里没有水。不论传统教育还是现代教育,“爱”贯穿了全部过程。传统教育中,注重教师教学技能和幼儿发展,很少关注师幼之间的沟通和幼儿自身的感受。幼儿教育的重视与进步,师爱越来越重视,师幼之间的关系由尊敬、恐惧变得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爱”谱写了新型的师幼关系。

1 用“爱”点燃孩子的心灵

幼儿园是孩子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幼儿的指导者、领路人,也可以说是孩子的心灵启蒙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被孩子们关注、模仿、影响他们心灵的发展。教师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言行给幼儿表率、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公平、真诚的心面对每一个孩子。刚刚步入幼儿园大门的孩子,对一切都是陌生、好奇和恐惧,教师是他们唯一可以依赖的人,在这种条件下,教师

对待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每天要处理他们的是是非非,听他们无休无止的小报告,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面对这种情况,左右为难。中国有句俗语“十个指头有长短”,每个孩子由于遗传、疾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影响,他们的能力千差万别,在他们心中对教师的期待和感情也不相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我们蹲下来聆听孩子的心声,并且停下手中的工作认真的聆听,用一颗慈母般宽大的爱心,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苛求;多一份关爱,少一份责骂。我们班有几名幼儿都是单亲家庭,靠爷爷奶奶抚养。有一名小女孩,经常是蓬头垢面、鼻涕不断,小朋友也不愿和她做游戏。针对这个现象,我在平时活动中经常给她梳洗,并鼓励她提高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小女孩的面貌变了,心情也好了。这个过程,即有我的强烈要求,又与她的自愿相结合,点点滴滴的工作,将我与孩子们融在一起,将爱融入他们的心田,将丰收的喜悦留给我。“我以我心付童心,笑看花苑映照阳”,让他们健康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希望。

2 用“爱”获取新型的师生关系

几千年师道尊严的传统,高高在上的心理,使师幼的心理距离非常大。但是孩子具有“亲师”的天性,在他们的内心里,时刻在期待老师的关注与赞扬。在活动中我们应该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并且关心、帮助能力差的孩子,让每个孩子受到同样的关注。由于班额大,幼儿的差距大,座位也是插秧式排列,面对全体幼儿,我总有一种顾此失彼的感觉。为调动能力较弱的孩子参加活动的兴

趣,更多的将目光与时间留给他们,让他们参与并帮助其他小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久而久之,每个幼儿都有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这一变化,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受益匪浅。

幼儿园的孩子自制力不强,纪律性极差,教师必须时时跟在他们的身边,教师前脚刚出门,教室里就乱成一团,回去大吼几声,批评淘气的孩子,但效果甚微,而且幼儿对这样的的老师是“恨之入骨”。在幼儿一日常规管理中,我觉得他们完全符合“吃软不吃硬”这句话。我将管理的权利交给幼儿,让他们制定纪律条约,并推选一个纪律管理员,表现好的奖励小红花;如果有一个人违反了纪律,则每人都不得分。这样,即让他们懂得个人在班级中的作用,懂得团结才能获胜。当然,在他们遵守的同时,我必须遵守他们给我制定的条约,师幼互相监督,共同履行我们的职责。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和带来的效果,我为我的“骗术”而得意。这种“哄”的办法,煅炼了幼儿的管理能力、自制力、凝聚力。

3 用“爱”激起孩子的求知欲

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所以培养乐学、爱学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幼儿教育的重点不是教给孩子多少知道,而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幼儿对事物的持久性不强,好玩、好动、长时间进行同一活动,就会失去兴趣。所以,在活动中注意学、玩、思、动相结合,让他们在快乐的活动、相互交流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当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并能把知识讲解给其他幼儿时,他们的脸上有自毫的笑容。

新世纪的人才不是抱着理论去工作,而是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创造型的解决问题。学习是一项终生性的活动,不仅仅是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我们知道“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幼儿对一门功课的喜爱与教师对待他的态度密切相关,培养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他们少点责备,多一点鼓励,让他们想学、爱学。

4 联系生活,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孩子们讲到我们父辈们度过的日子,他们都会开怀大笑,好像我在给他们编故事。有时候走进活动室,吃的东西会丢在垃圾筒中。其实这种现象我们成人也是如此,对每个人来说,倒掉一点剩余的饭菜,扔掉一个馒头都是一件极平常的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看到孩子们的这种行为,我是又气又心痛,我知道这不能完全怪他们,这里面有社会、家庭的影响。但可以给他们另一种方式的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租借有关红军万里长征时期的碟片,让他们重温革命的历程,让他们自己体会和感悟。当他们看到一个苹果几个人转一圈还有许多;看到八路军叔叔穿着破烂的草鞋和补了多次的衣服过雪山,过草地;看到他们吃着树皮和树叶;看到一个小八路军在攻打敌人时,要在战争胜利后吃一碗白米饭,结果战争是胜利了,可他却牺牲了,当他的班长给他端来一碗白米饭时,他已经不会再醒来时,孩子们都哭了??太多的故事,太多的镜头,孩子们深受感动,他们也知道一切来之不易,并且回家后讲给家长和其他的小

朋友听,让大家行动起来珍惜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成果。从此活动室再也没有食品满地丢的现象。

爱是人生的和弦,而不是孤单的独奏曲。当我把爱心送给他们的时候,我也得到他们无私的爱,点点滴滴,刻在我心中。用一颗宽大的爱心面对每一个孩子,发挥孩子的优点,张扬孩子的个性,还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当我们不再以长者自居,当我们潜心教诲,奉献爱心时,我们会惊喜的发现他们的思维是那么广阔,他们是那么可爱。只要我们献出一点点的爱,我们就会收获精彩的课堂。

[责任编辑:王迎迎]

篇二:多一份关爱就少一份冷淡

多一份关爱就少一份冷淡;

多一份宽容就少一份对抗;

多一份理解就少一份争吵;

多一份理解多一分信任就少一份猜疑;

多一份了解就少一份误会;

多一份关爱就少一份冷淡;

多一份宽容就少一份对抗;

多一份理解就少一份争吵

多一份理解就少一份摩擦.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

我不可以决定生命的的长度, 但可以控制生命的深度;

我不能左右天气, 但可以改变心情;

我不能改变容貌, 但可以展现笑容;

我不能控制他人, 但可以把握自己;

我不能预知明天, 但一定要利用好今天;

我不一定每战必胜, 但可以尽心尽力。

生活就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么,就能收获什么。播下一种心态,就能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就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 ,就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播下你的梦想,无路也有希望;播下你的梦想,有路就是一路风光!

我们何必事事与别人比呢,

何况处处拿已短较人长呢,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让自已心走在阳光里,

让灵魂沐浴在春风中,

干自己想干,做自己能做的

再现实点儿,就与自己比

人,相互依靠才脚踏实地;

事,共同努力才简单容易;

路,共同行走才风景秀丽;

朋友,相互关注才分外惦记。

新的一年,有你我同步一定不再孤单;

新的一年,有你激励我会更加努力;

新的一一份相识,来自天意,

一段友情,来自诚意,

一份美丽,来自惦记,

一句祝福,来自心底;

祝你一年都是幸福快乐的生活!!

每天都是精彩纷呈的记意!!

.不求一日就到达巅峰,但求一路观赏风景.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成功的快乐,快乐的意义在于分享的群落就是成长的路。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淡望天空云卷云舒.

用博客整理思想,

用交流整理心情,

用日记管理工作

如果生命注定你要经受磨砺,你接受灵魂的洗礼

最大成功就是帮助孩子成功,因为成功需要继承

生活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感觉,寻找幸福的感觉吧

女人的心在家里,男人的心在外面;女人的心埋在月亮里,男人的心却永远追逐辉煌的太阳

生活本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不求一日就到达巅峰,但求一路观赏风景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 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夜,

再深,

黎明总会划破黑暗;

泪,

再咸,

笑脸总会放飞灿烂;

路,

再长,

脚步总会走向终点;

距离,

再远,

总有我的祝福与你相伴;

祝你和你的家人幸福安康,快乐每一天

用行动可以书写美丽的人生,

用改变可以重塑全新的自我,

用学习可以加速成长的步伐,

用规划可以实现自我的价值。

新年了,

让我们都能拥有自己的梦,

用行动体会快乐,

用灵魂感觉温暖!

生活是一本书,

要用心去读。

生活是一首歌,

要用心去唱。

宽容是一种气度,是一种胸襟,是一种修养。

人世纷纭复杂,坎坷曲折.人生是一种艰难跋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于我们这些纭纭众生,凡夫俗子。

学会宽容,就是要学会尊重别人,也就是要学会尊重自己。

学会宽容,就是要学会原谅自己,也就是要认清自己。

学会宽容,也就学会了人生注定离不开奋斗, 充满艰辛,

人生之路也会荆棘遍布。

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只不过是人们美好的愿望罢了。

人们 总是幻想着征服世界,

但是我们要知道,

欲征服世界,

首先要征服自己。

与其感叹人生苦短,

不如在奋斗中延长生命。

天地虽宽,莫如心宽,

心宽就有梦想,有梦想就会成功走好自己的人

篇三:多一份关爱 多一份收获

多一份关爱 多一份收获

【摘 要】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风吹遍了每个教师的心田,在教育教学中更加重视人文性教育,注重符合幼儿的心理、生理的发展。“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面对的孩子更是千差万别,必须发挥他们的优点,张扬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的教育成为扬长的教育而不是辟短的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颗宽大的爱心面对每一个孩子,让教育成为一种幸福的事业。

【关键词】“爱”;点燃;情境

记得叶圣陶爷爷有这样一句话,教育好比一个大池塘,如果没有爱,就像池塘里没有水。不论传统教育还是现代教育,“爱”贯穿了全部过程。传统教育中,注重教师教学技能和幼儿发展,很少关注师幼之间的沟通和幼儿自身的感受。幼儿教育的重视与进步,师爱越来越重视,师幼之间的关系由尊敬、恐惧变得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爱”谱写了新型的师幼关系。

1 用“爱”点燃孩子的心灵

幼儿园是孩子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幼儿的指导者、领路人,也可以说是孩子的心灵启蒙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被孩子们关注、模仿、影响他们心灵的发展。教师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言行给幼儿表率、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公平、真诚的心面对每一个孩子。刚刚步入幼儿园大门的孩子,对一切都是陌生、好奇和恐惧,教师是他们唯一可以依赖的人,在这种条件下,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每天要处理他们的是是非非,听他们无休无止的小报告,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面对这种情况,左右为难。中国有句俗语“十个指头有长短”,每个孩子由于遗传、疾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影响,他们的能力千差万别,在他们心中对教师的期待和感情也不相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我们蹲下来聆听孩子的心声,并且停下手中的工作认真的聆听,用一颗慈母般宽大的爱心,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苛求;多一份关爱,少一份责骂。我们班有几名幼儿都是单亲家庭,靠爷爷奶奶抚养。有一名小女孩,经常是蓬头垢面、鼻涕不断,小朋友也不愿和她做游戏。针对这个现象,我在平时活动中经常给她梳洗,并鼓励她提高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小女孩的面貌变了,心情也好了。这个过程,即有我的强烈要求,又与她的自愿相结合,点点滴滴的工作,将我与孩子们融在一起,将爱融入他们的心田,将丰收的喜悦留给我。“我以我心付童心,笑看花苑映照阳”,让他们健康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希望。

2 用“爱”获取新型的师生关系

几千年师道尊严的传统,高高在上的心理,使师幼的心理距离非常大。但是孩子具有“亲师”的天性,在他们的内心里,时刻在期待老师的关注与赞扬。在活动中我们应该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并且关心、帮助能力差的孩子,让每个孩子受到同样的关注。由于班额大,幼儿的差距大,座位也是插秧式排列,

面对全体幼儿,我总有一种顾此失彼的感觉。为调动能力较弱的孩子参加活动的兴趣,更多的将目光与时间留给他们,让他们参与并帮助其他小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久而久之,每个幼儿都有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这一变化,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受益匪浅。

幼儿园的孩子自制力不强,纪律性极差,教师必须时时跟在他们的身边,教师前脚刚出门,教室里就乱成一团,回去大吼几声,批评淘气的孩子,但效果甚微,而且幼儿对这样的的老师是“恨之入骨”。在幼儿一日常规管理中,我觉得他们完全符合“吃软不吃硬”这句话。我将管理的权利交给幼儿,让他们制定纪律条约,并推选一个纪律管理员,表现好的奖励小红花;如果有一个人违反了纪律,则每人都不得分。这样,即让他们懂得个人在班级中的作用,懂得团结才能获胜。当然,在他们遵守的同时,我必须遵守他们给我制定的条约,师幼互相监督,共同履行我们的职责。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和带来的效果,我为我的“骗术”而得意。这种“哄”的办法,煅炼了幼儿的管理能力、自制力、凝聚力。

3 用“爱”激起孩子的求知欲

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所以培养乐学、爱学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幼儿教育的重点不是教给孩子多少知道,而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幼儿对事物的持久性不强,好玩、好动、长时间进行同一活动,就会失去兴趣。所以,在活动中注意学、玩、思、动相结合,让他们在快乐的活动、相互交流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当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并能把知识讲解给其他幼儿时,他们的脸上有自毫的笑容。

新世纪的人才不是抱着理论去工作,而是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创造型的解决问题。学习是一项终生性的活动,不仅仅是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我们知道“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幼儿对一门功课的喜爱与教师对待他的态度密切相关,培养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他们少点责备,多一点鼓励,让他们想学、爱学。

4 联系生活,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孩子们讲到我们父辈们度过的日子,他们都会开怀大笑,好像我在给他们编故事。有时候走进活动室,吃的东西会丢在垃圾筒中。其实这种现象我们成人也是如此,对每个人来说,倒掉一点剩余的饭菜,扔掉一个馒头都是一件极平常的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看到孩子们的这种行为,我是又气又心痛,我知道这不能完全怪他们,这里面有社会、家庭的影响。但可以给他们另一种方式的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租借有关红军万里长征时期的碟片,让他们重温革命的历程,让他们自己体会和感悟。当他们看到一个苹果几个人转一圈还有许多;看到八路军叔叔穿着破烂的草鞋和补了多次的衣服过雪山,过草地;看到他们吃着树皮和树叶;看到一个小八路军在攻打敌人时,要在战争胜利后吃一碗白米饭,结果战争是胜利了,可他却牺牲了,当他的班长给他端来一碗白米饭时,他已经不会再醒来时,孩子们都哭了……太多的故事,太多的镜头,孩子们深受感动,他们也知道一切

来之不易,并且回家后讲给家长和其他的小朋友听,让大家行动起来珍惜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成果。从此活动室再也没有食品满地丢的现象。

爱是人生的和弦,而不是孤单的独奏曲。当我把爱心送给他们的时候,我也得到他们无私的爱,点点滴滴,刻在我心中。用一颗宽大的爱心面对每一个孩子,发挥孩子的优点,张扬孩子的个性,还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当我们不再以长者自居,当我们潜心教诲,奉献爱心时,我们会惊喜的发现他们的思维是那么广阔,他们是那么可爱。只要我们献出一点点的爱,我们就会收获精彩的课堂。

篇四:多一份温暖 多一份关爱

多一份温暖 多一份关爱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邹城市香城中学 吕斌

近年来,随着大量民工纷纷外出务工,他们的子女大多都留在家乡,产生了一大批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家中的学生——“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少年儿童能否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将来的人口素质,思考并探寻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刻不容缓的一个重要任务。

当前“留守孩子”的教育状况如何呢?先看看我校“留守学生”现状分析:

1.“留守学生”数量较多。我校共有八百多名学生,其中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就有五百三十多个,约占学生总数66%。父母一方外出务工有六百二十多个,约占学生总数78%。“留守学生”成为我校新的学生群体。

2.家庭环境不利于学生成长。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承担监护孙子(女)的祖辈文化水平低,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思想教育、人格培养等。有的长辈管教不严、一味纵容,有的长辈不辩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无形中滋长了“留守学生”骄横跋扈的气焰,“骄”、“娇”二气十分严重。有的监护人甚至认为孩子的成长主要靠学校,说:“孩子在学校,自己还操什么心?”

3.“真空时段”影响学生成长。双休日或节假日是留守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学生一方面在学习上缺少必要的指导而感到无助,另一方面与祖辈间因认知代沟、心理代沟而缺少沟通,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形成“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真空时段”。

4.亲情缺失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留守学生孤独、自我封闭、情绪异常,甚至产生仇视心理。

5.不良品行危害学生的正常发展。一些常年在外做务工、经商的家长,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钱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玩物丧志。甚至有少数“留守学生”出现厌学、逃学,乱花钱,爱上网等不良行为,成了“问题学生”。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6. 学校教育的“困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周一至周五还好办,但是一到了双休日,老师就感到鞭长莫及。出了问题找不到监护人,许多“留守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逆反心强,加上设在教师面前的“高压线”太多,学校老师不敢采用严厉措施。学校虽对“留守学生”指定老师管理,但是随着“留守学生”队伍的日益庞大,教学竞争日益激烈,老师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该怎样使“留守学生”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使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怎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合力和系统放大效应,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呢?

一、家庭要给“留守学生”多些亲情温暖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少年时期的心理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出现心理发展断层现象,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在这一时期,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首先是家庭。由于“留守学生”突然失去父母的关爱,造成心理伤害,就容易出现心情压抑,沉默孤僻,出现自卑、社交退缩等毛病。一些“留守学生”虽然被托付给亲戚,但往往只能解决孩子的温饱,对出现的心理问题,是很难消除的。父母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最恰当的办法是,如果他们的父母的工作栖息地固定,就不妨将孩子们带到身边,就近入学;如果暂时还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那就要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地消除孩子的心理问题。应经常地保持与孩子及其老师的联系,全面深入地关心孩子在家乡的学习生活,多给予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关注和帮助,使他们一直能生活在父母亲情的关心下,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离开父母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体验亲情的温暖,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使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发展有一个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给孩子自我完善,积极适应与发展的能力与后劲。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家长认为他们在外挣钱,把孩子留在家里送进一所好学校就万事大吉了,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再好的学校教育毕竟也只是学校教育,绝对不能因为家庭教育的不足而降低了家长对学校教育应尽职责和义务的要求,所以,我们应该提醒“留守学生”的家长,要用亲情去温暖孩子的心,这是家庭教育最直接而且最核心的价值追求,也是促进孩子心理发展的亲情教育的价值取向。

我镇香城村有三个这样的孩子,父母都在外从事第三产业,爷爷奶奶服侍他们是无微不至,要吃零食给钱,要打桌球给钱,发展到后来要打游戏机也必须给钱。随着年龄的增大,开支也越来越大,结果在爷爷奶奶不能及时提供经济来源时,只好行窃,2011年8月的一天,三人结伙到镇政府保管室行窃,偷得笔记本、信笺纸等物,折合人民币2000多元。

事情发生后,虽是暑期,我们学校立即会同镇派出所、关工委等相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以及香城村两委会负责人和关工小组负责人,制订出了一套“家长学校”授课计划,针对这个案例,有重点的突出家庭如何选择正确的关心爱护子女的方式方法,明确过分的溺爱是对子女的惯宠,娇生惯养的后果必然是不良的道理,从而达到矫正过分溺爱子女的家长的思想,让其学会选择正确的对子女实施关爱的方式。同时商量出一套对这三个学生的综合关爱方法:一是村关工小组三个组员分别和这三个孩子的法律监护人结成家庭监督教育组,实施对孩子在家庭内的教育和监督,并负责向学校反馈学生在家情况。二是镇、校关工委三个成员分别与这三学生的班主任结成行为矫正组,定期与他们沟通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重新树立理想,远离不规范行为。三是开学后,学校组织这三个学生所在班级的科任老师和优秀学生代表,结成综合能力提升组。老师学生的帮助和辅导,使其成绩不断上升,逐渐产生自豪感;同学之间的团结真诚关爱,使其抛弃孤单感和自卑感。由于关爱工作的细致到位,这三个学生不仅在学校和家庭的各项表现有较大的改变,而且学习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现在都是香城初中比较好的学生。

二、学校要给“留守学生”播洒爱的阳光。

1、感化“留守学生”失落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的负担。”学校和老师要有爱心、信心、细心、耐心、恒心和慧心,用真诚的关爱去感化“留守学生”失落的心灵,积极创造宽容、仁爱、平等、尊重的心理氛围和人际氛围,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受欢迎、受尊重、被接受与被欣赏的,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中去。

我们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学生”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学生见真情”主题班会,开展“为留守学生献爱心”募捐活动,举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等。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学生开展一至二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积极地开展各项活动,有利于消除“留守学生”孤单、悲观的阴影,让他们领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关爱之情,使他们愉快生活,安心学习。

2、给“留守学生”爱的温暖。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没有爱更不会有“留守学生”教育的成功。“留守学生”由于失却了亲情的温暖,更渴望老师的关注和爱的呼唤。我校要求老师要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经常与学生沟通情感。教师对“留守学生”的爱应如绵绵春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润心细无声”,让“期待”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友善的接近、朋友的热情、长辈的爱怜、睿智的严厉走进学生的心灵,在他们失败时给予鼓励,懒惰时给予鞭策,出错时给予点拔,成功时给予喝采,同时发掘他们的学习潜能,鼓起他们扬帆起航的斗志。

3、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的情感交流。学校要求班主任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学校向“留守学生”及其家长公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让家长与他们经常保持联系。同时通过召开家长会、打电话等形式,经常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孩子学习状况,让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校和老师还要经常指导孩子主动写信、打电话向家长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既促进孩子与家长的亲密接触,情感交流,既加深孩子对父母外出打工艰辛的理解,又培养孩子体谅长辈,关爱父母的良好道德品质。

4、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与记录袋。“留守学生”档案和成长记录袋是家校联系的纽带,是家校配合教育的重要一环。开学初,学校对全体新生家庭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了解“留守学生”家庭成员状况、经济状况、父母去向及其他相关情况,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每年还要根据升学及其他情况及时补充、变更档案。

5、实施关爱留守学生的“结对子”帮扶活动。学校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重点对象“结对子”,当起学生的“代管家长”,积极承担“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激活“留守学生”的心灵火花,帮助他们树立做人和学习的信心。有些孩子因为长时间看不到父母,学业和身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性格孤傲,放荡不羁,有的沉默寡言,情绪低落,致使学习成绩波动甚至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通过结对子帮扶活动,让教师、班干部和留守学生结对子,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和生活状况;班主任和结对子的教师经常走访,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帮助临时监护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6、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医治“留守学生”失落扭曲的心灵、获得成功快乐的心理体验、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有效办法。针对留守学生出现的日益突出的心理问题,我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出版心理健康教育专栏,为“留守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多一份关爱)

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身心健康、全面、主动、和谐发展。

三、社会要给“留守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我镇白石村有一位学生智商较高,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父母长期在外经商,对他也就任其自然发展,平时很少过问。结果在去年12月份,孩子几天不见,学校多次派人协助这孩子的爷爷寻找,皆无踪迹,这时孩子的父母也回来了,打开房里抽屉一看,近三千元现金已被这孩子从台板下开洞取出。于是全家人出动,费了九年二虎之力,才在二十五天后于桃园一网吧里找到,当时身上分文没有,面黄肌瘦,全家人后悔不及。

从这个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面对现实,在家庭教育不健全,委托代管难到位,学校教育有缺陷的情况下,政府管理和帮助体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

首先,社会和社区要对临时监护人进行必要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临时监护人的监护和教育能力。并由有关部门组织离退休干部和热心孩子成长教育的人士成立形式多样的留守学生教育网,让他们与外出务工人员结成托管对子,当起留守孩子的“亲情保姆”,用亲人般的关怀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为留守学生营造亲情的港湾。

其次,关工委、妇联、青少年组织和公安机关等要与家庭、学校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内外的表现,对各种各样可能影响孩子成长的不良现象进行监控,尤其是各种娱乐场所、网吧,要为孩子砌起一道成长的防火墙,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学生”问题,政府应当担起更重的责任,真正按中央要求,加大中小学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尽快地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纳入到城市教育的整体布局和规划之中,让当地公办教育资源向外来务工子女开放,让外来人员子女得到更加实在的平等受教育机会,对持有“四证”(户口本、身份证、暂住证、求职证)的农民工,其子女可以到父母工作的就近学校入学,学校一律不得拒收,并免收任何借读费,让“留守学生”能够不留守。

在我校八百多名学生中,原在父母身边就读,因学籍和户籍等无法解决而被迫返乡就读的就有近百名学生。我们期望全国各地有更多的“留守学生”早日结束留守的岁月,同城镇的孩子们一道学习交流,融入现代城市社会的五彩生活,让全社会共同为“留守学生”撑起一片蓝天,给他们爱的阳光。

总之,“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既是当今社会一个热门的永恒话题,又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解决好这一棘手难题,是摆在社会、学校面前的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课题组全体老师积极考察研究,努力探索对策,以促进留守子女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

篇五:多一份关爱 多一份希望

多一份关爱 多一份希望 时间:2009-5-11 15:05:17 点击:949

内容导读: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他们的智力发展缓慢,学习上感到吃力,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节奏,只能随班就读。然而,这些学生更需要关怀、更需要理解,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就更应该给予关注。在随班就读学生的问题上,我们都会有许多的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尽管他们在智力方面有所......

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他们的智力发展缓慢,学习上感到吃力,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节奏,只能随班就读。然而,这些学生更需要关怀、更需要理解,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就更应该给予关注。

在随班就读学生的问题上,我们都会有许多的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尽管他们在智力方面有所欠缺,但是,他们还是有着各自不同的长处,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从细微之处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自尊心,在某一方面也像其他的学生一样去发展,享受成功的喜悦,去健康地成长。

董红军是我所任教的2年级(1)班的一名随班就读生,他入学的时候已经9岁了,智力只有5岁小孩的水平。刚入学时,不论是学习还是纪律完全没有章法,上课时随心所欲地下位乱窜,作业字迹很潦草,测试从来都不合格。当时让我大伤脑筋,因为这样经常影响我的正常教学和同学们上课。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中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正视这些学生与正常儿童的差异,因材施教,为这些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这些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的成长。因此,我在课上、课下加大了对董红军的关注,下课的时候专门和他在教室里谈心,问他:“你喜欢学校吗?你喜欢上课吗?”他告诉我,他喜欢和同学们在一起,喜欢听老师上课。而且我翻阅他的数学书的时候,发现在课堂上我所讲的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他居然都是掌握了的,特别是口算,正确率还很高呢!我马上就很高兴地告诉他:“你真棒!你的作业做得真好,只错了一道题,有时候王老师口算的时候都会错呢!”他一听,一下子就兴奋了。有时候他的作业没有完成,我让他放学的时候留下来,重新给他讲一讲,降低难度,不要求他把所有的作业都做完,他能掌握哪些就做哪些,我们知道乐学是古今学者们的优秀传统,孔子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当今知识快速更新的信息时代,乐学的品质更加重要,具备了这种乐学的品质,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兴趣是一种兴奋剂,人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他就不会把学习看成沉重的负担,相反,他将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出现,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愉快的学习中去。

通过一年的训练,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他完全没有问题,在较快的时间里能够正确的完成了。每次测验,他的计算都完成的比较好,每次我都会在全班表扬他,让他觉得学习数学有信心了。

当然,数学课不光是简单的计算,由于随班就读学生身心发育不健全,表现在学习数学时的特点是:感性认识不完全,思维直观、具体、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差;思维迟缓、刻板、理解能力差等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就应该注意培养他的想、说、写、算有机结合。其中说是比较重要的一环,要创造条件让他说,加强说的训练 。

董红军刚入学的时候,从来不在课堂上举手发言,自己玩自己的。有一次我发现其他同学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在旁边轻轻地回答,还回答正确了的。我就在想说不定有些问题他能回答呢。于是下课的时候我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孩子,王老师今天上课的时候发现你在帮同学回答问题呢,答得真不错,以后能不能大胆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呢。如果你上课的时候能够发言的话,王老师会更喜欢你的。”他很高兴地答应了。以后每次上课的时候,一些简单的问题我都鼓励他来回答,虽然开始他没有主动的举手,我会试着让他说一说,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我都会鼓励他,有时我会让他跟着我说一遍,让同学们拍手鼓励他。慢慢地,在上课的时候他有时也能自己悄悄地举起手来,有时候也能正确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了。每次他回答了问题,我和同学们都会鼓励他,对他说:“孩子,你真棒。”通过这两年的训练,董红军上数学课的时候现在都能主动的举手回答他能解决的问题了。

近一年来,在对随班就读生的教育、引导中,虽然董红军的学习成绩仍然是在班级的最后,但我已经看到了他在学习上的兴趣高了,劲头比以前足了。四十分钟的课堂学习,他都能专心致志、踊跃发言,作业质量不算高,但能坚持天天完成。在上学期期末考中数学取得了七十几分的好成绩。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风格,我要用我的爱心去拥抱一切孩子,去理解、信任他们,去增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用全身心去拨动每一根琴弦,让他们弹奏出动人的曲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残生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世界上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在教育的百花园里辛勤耕耘,精心浇灌,每一个学生一定会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幅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景。那些随班就读的学生,他们也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有着自己的人格,需要他人的欣赏。我们教师应睁大眼睛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发自内心的欣赏他们,而且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他们!受到赏识与鼓励,他们会更进一步发展自己,形成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我的工作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自信心又称自我效能信念,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是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因素。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一种动力,能推动学生在成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要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都获得成功,让学生拥有自信是关键。

特别是弱智学生,他们智力低下,还伴有各种疾病。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常常被人冷落、歧视、瞧不起,同时伴随他们的是过多的失败的打击。他们享受不到正常学生应有的信心,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了。作为特教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班主任工作中都要有意识地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为他们将来获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采用鼓励赞扬的话语,让弱智学生体验自信。

鼓励赞扬即赏识学生,以真诚的爱心为基础,利用欣赏、激励等良好发情感手段,使弱智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要善于鼓励弱智学生,要对弱智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肯定。这对弱智学生的成长,尤其是自信心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多以肯定的态度来对待弱智学生,全方位地为弱智学生提供支持,让弱智学生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去学习、去生活,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每一件事。

我们的学生大都不灵活,可爱和子聪明与他们无缘,他们有的行动有方便,学习上马马虎虎,生活上丢三落四。当学生失败时,我们要多用微笑来鼓励他们,要有像父母教自己的学生走路那样有耐心。虽然学生一次次摔倒,但我们要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让他们在失败中勇敢地站起来。比如在画磁砖画时,要他们画一个圆圈,他们画不好,我们可以对他们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画好,再来一遍怎么样?”而不要责怪他说:“你怎么这么简单的一个圆圈都不会画?”当我们批评他们时,他会变得自卑,而真的画不好 而当我们鼓励他们时,他们有了信心也许就越画越好,最终获取成功。

二、采用公正客观的评价,让弱智学生树立自信。

要给学生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首先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确立适当的评价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自信是教师和成人树立的。因为教师、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弱智学生更是如此,他们会把老师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评估老师是否喜欢自己,是否相信自己。 我班有一个在学习上极困难、懒惰的学生,但他也会有一些积极地举动,他会抢着扫地,抢着倒垃圾。这时老师可以鼓励他:“你真能干,会扫地倒垃圾,如果你写字读书也这么积极,那小朋友肯定会更喜欢你。”这样扬长避短给予及时的、充分的、肯定的鼓励,学生会觉得老师相信自己,渐渐地他就克服了懒惰,树立了自信心,学习也渐渐有了进步。弱智学生不足地地方太多太多,老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达不到要求的原因,在肯定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去弥补短处,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受肯定的,这样既保护又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体验成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相反,失败地经验则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因此,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较为稳固的自信心。 首先,给每个弱智学生充分的信任。放手让弱智学生试一试,做一做。自信是在裎活动中通

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的教育形成的。在实践活动中,多提供一些机会,可以根据每个弱智学生的不同特点,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吃饭、穿衣、收拾玩具、打扫教室……,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使学生从中获得了自信,确信“我能行”。在教学中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舟舟之所以能得到社会的肯定,参加并指挥国际性的音乐会,关键在于他的父亲还有乐团的成员尊重他的喜好,发现了他的独特之处,并给予正确引导,使他拥有了自信,最终获得了成功。

总之,最大的信任,必要的引导、帮助是培养弱智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方法。让弱智学生拥有自信,将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只要拥有了自信,相信奇迹会出现在每个学生身上,当然包括我们的弱智学生。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