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吧黄河教学实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7:15:34 小学作文
篇一: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县二等奖)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创作大型名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及首次演出的成功,表现了他们旺盛的革命激情和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文章先写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转战各地,来到梁山抗战根据地,经过黄河时,产生创作的热情。
接着讲1939年3月11日晚上,他创作完成并为大家朗诵他刚完成的《黄河大合唱》歌词。然后与冼星海合作,作曲完成。 最后讲4月13日晚上,他们的首次演出获得成功的情景。 设计理念:
1、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角度切入,以“设疑激趣”导学。教学开始时,播放《怒吼吧,黄河》合唱曲,让学生的身心融入到这个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
2、真正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学生参与的全面性,创造更多空间让学生“读”中实践。如小组交流朗读时,明确任务,“读”的认真,“听”的专心且要帮助同学读中有所提高。
3、注意引导学生有创造性地阅读,在读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验,学会发现问题。如学习生字中,让学生们找一找,辨一辨,有
哪些生字需要“我给同学提个醒”;精读课文时,“你认为可以设计哪些问题,最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吕、滔、涛、骇、禹、挚、窑”7个生字,会写“阶、陕、壶、赴、吕、滔、涛、骇、啸、窑、浊”11个生字,掌握“阶段、陕西、惊涛、骇浪、虎啸龙吟、大禹、滔天巨浪、窑洞、浊浪、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激情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
教学难点:
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以情激情,“未成曲调先有情”;以读为本,实施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以导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
教具准备:
1、《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视频录像;
2、搜集到的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3、电脑制作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习动机
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播放《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的视频录像),试着用你的语言说一说你此时的感受好吗?(学生也许不懂欣赏这一段音乐,可是这一设计却可促进学生形成阅读期待.)
2、《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是谁,作词者是谁?又是如何作成的?来,我们一起学习《怒吼吧,黄河》(板书课题)同学们要想真正欣赏这首名作的丰富内涵,必须深刻理解乐章背后的故事。(这一悬念让学生阅读的愿望蠢蠢欲动。)
二、交流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练习读通读顺,朗读长句怎样停顿,请用记号“/”标记。(对读的要求很明确,让学生明白读什么,怎样读,读成什么样。)
(2)小组合作读,把自己喜欢的或自认为难读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其他组员专心听,注意给朗读者正音、评价、鼓励。(朗读的同学固然有任务,听的同学更要专心,且有听的任务;达到全员互动的目的。)
2、默读课文,要求:
(1)找一找,辨一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中,你认为有哪些生
字的读音、字形需要“我给同学提个醒”并写到黑板上提醒同学们注意。(高年级同学识字讲究的是方法,这一设计无疑是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想一想,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选一选,下面哪个表述符合文章的意思:(课堂上,我们还需要让学生多动手,注意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和概括能力。)
A、课文讲述了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
B、课文讲述了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首次演出的成功。
C、课文讲述了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和首次演出的成功。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你认为可以设计什么问题最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
(筛选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确定一两个问题重点探究;这一设计重在培养学生提出探究话题、便于进行选择性学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2、切入重点,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⑴(出示课件)问题一:光未然和冼星海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这首名曲的?(课件中有一黄河滔滔大浪的情景录像。)
(2)(出示课件)《黄河大合唱》表现了怎样的内容和情感?它是怎样创作成功的?(《黄河大合唱》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东西,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必须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
3、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重点探究。
a\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表现了《黄河大合唱》内容的句子,找出写出他创作经过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在课文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学习批注,是我一向对学生的训练要求,也是读书的一种最好的方法。)
b\交流深化理解。
3、正确流利地读一读上面的句子。(学生的朗读,要求的是循序渐进。)
四、研读课文,感悟爱国激情
1、(出示课件)为什么取名为《黄河大合唱》?(这是帮助学生解读《黄河大合唱》,了解其中意义的一个重点教学环节。)
2、再读一读他们演出成功的语句,想想为什么他们演出能成功?说明什么?(“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希望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突破这个难点。)
3、再读一读反映《黄河大合唱》内容的语句,想象意境。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
篇二: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 说课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
伏红彦
一、导课
1、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了惨烈的相持阶段。我们一起通过 画面来了解这段历史。(课件出示武汉会战画面)
2、华东、华北沦陷、上海失守、南京沦陷、武汉沦陷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节节 败退,一座又一座城市被日本人攻占,此时,所有的情感化为一个字:怒。板书:怒。齐读。补充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怒吼吧,黄河》。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质疑课题:谁在怒吼?单单黄河吗?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他们是怎样怒吼的?
二、简要复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小结:中华民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此时此刻,我们需要的是团结,是坚持,是决不屈服的精神。为了激励人民的抗日斗志,光未然、冼星海创作出了《黄河大合唱》。那这部举世名作是怎样创作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习文章第二自然段。)
三、自主阅读
(一)、武汉沦陷后,第二年初春,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来到了黄河壶口附近,他看到了黄的在怒吼,被黄河的气势所深深震撼,请同学们自读第二自然段,并根据以下提示对这段文字进行批注。(批注时语言应简练)
1、用横线勾画出文中描写黄河的句子。
2、读一读自己所勾画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3、面对怒吼的黄河,诗人心中在想些什么?
(二)、反馈交流
1、指名说:文中是怎样描写黄河的?
2、读了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3、指导朗读: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读的时候这些词语就应该重读,期待着你们能将黄河磅礴、不屈不挠的气势读出来。“骇”字的意思是什么?
4、(课件出示黄河画面)这里,我把这大得使人害怕的黄河壶口瀑布也带来了,请看:
5、面对着怒吼的黄河,诗人心中在想些什么?(①、想到了轩辕、想到了大禹,想到了他们身上不屈不挠的精神。②、想写一首长诗,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
三、读到这儿,你体会到了光未然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其他人经过黄河时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甚至有人去当了汉奸?)——心怀祖国、热爱祖国、有炽热的爱国之情……
四、品读感悟
过渡语:当光未然见到老朋友冼星海时,两位挚友同诉心曲,激情碰撞,他们碰出了什么火花呢?(创作了《黄河大合唱》)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光未然朗诵歌词的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我看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画出了这个句子,请画了这个句子
的同学站起来,不错,从修辞角度来说,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男生回答,请坐)在这个句子中有几个分句?(女生回答,请坐)每个分句之间用了一个什么符号?(全班一起说)那分号的作用就是?
3、请同学们在这组句子中找出表现人物心情的词语,在下面用三角符号标出。
4、指名说。能找出来不错,不知你们能不能把诗人的不同心情通过声音给朗读
出来。请大家试着自己大声朗读。
5、多种方式朗读分句。(齐读第一分句;大组读第二分句;女生读第三分句;男
生读第四分句)(大家读得不错,掌声送给自己。)
6、像这样声音有高有低,有起有落,就是文中所说的哪个词?
7、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读呢?从这些分句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小结:中华民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国家的命运牵动着诗人光未然的心,使他创作出了这样感人的歌词,使他这样充满激情的朗诵,他的朗诵震撼了在坐每一个人的心,有一个人,他更是激动地站起来,他是怎么做的? 8、自己读第五自然段。
9、掌声中,一直坐在门边的冼星海激动地站起来,他怎么做的?(请学生表演)
10、那他是怎么谱曲的?请同学们读第六自然段,并结合第六自然段的内容,虽
然但是说一句话。
11、是什么力量使他在这么短的时间、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创作出了举世瞩目的《黄
河大合唱》?(板书:爱国)
12、小结:从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这两件事中我们体会到了作为艺术家的爱
国情怀,反之,我们在习作时,为了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得通过什么来体现?(板书:具体事例)这样,才能把人物写的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思想。
五、略读演出成功部分
1、过渡语:《黄河大合唱》终于谱好了,那演出时的盛况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
来看看:(课件出示)
2、意气风发的光未然站在舞台中央,充满激情地挥舞着右臂,向黄河倾诉者我
们民族的灾难:(齐读)
3、演出一结束,台下立即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因为这部作品,表达了大家共同的心声:(齐读)
六、总结本课
再来看课题,谁在怒吼?黄河就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怒”字为心上一个“奴”,正是因为我们心中不愿成为亡国奴,所以发出了怒吼。就让我们一光未然、冼星海为榜样,带着黄河,带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向着全世界发出咱们中国的怒吼。最后,再让我们饱含深情地齐读课题,结束今天的学习。
《怒吼吧,黄河》说课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S版六年级语文第19课《怒吼吧,黄河.》。本文是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讲述了诗人光未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并演出成功。
教学课时分为两课时,今天所呈现的是第二课时,本课时的目标有两点,第一: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的爱国情怀;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第二: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在理解文本、语言表达上存在困难;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高年级学生不善于表现自我。
根据这一学情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从学生需要出发,播放图像、音乐,让学生真切感受民族的苦,黄河的怒;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在阅读中不仅动口,而且动笔,在阅读中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以“怒”字入手,引导学生一步步感悟黄河的怒,诗人、作曲家的怒,全中国人民的怒,又以怒字收尾,激发学生与文本共鸣。
关键词:自主阅读 品读 运用语言文字 爱国 高段
现将教学环节简要归纳为:媒体导课——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批注式自主阅读——品读感悟——总结整堂课
纵观本堂课,我的设计理念为:将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课堂中落到实处;以读为本;解读教材,大胆取舍。
不足之处:本课适合男教师上,由于自身条件不足,可能气场不够,但我已尽力了,希望大家多多包涵,给我点个赞;
篇三:《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四:《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
《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
石嘴山市第九小学 薛琳
由于现在的孩子对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很陌生,所以在讲这节课之前,我先把抗日战争的背景介绍清楚,在教学时,我出示关于黄河的画面,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画面后的感受,让学生感到震撼。从而引入光未然对黄河的灵感。
我从课题中的“怒”字入手,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去感悟黄河的“怒”、诗人的“怒”、作曲家的“怒”、演剧队的“怒”、延安军民的“怒”、全中国人民的“怒”,首先,我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播放了一段奔腾怒吼的黄河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河的怒吼”,紧接着让学生把看录像的感受融入到文字中,激情朗读相关的段落。诗人的激情又触发了作曲家的激情,两位艺术家的激情在碰撞,在升华。我适时启发学生设想两位挚友相见时的心情,推想光未然朗诵时的情绪变化的原因,想象冼星海的激情被触发时的激动,引领孩子们去感悟两位艺术家的旺盛的创作激情和革命激情。《黄河大合唱》诞生了!学生无比激动和自豪。我又让孩子们聆听了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真切地感受其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然后要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联系时代背景来谈《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的重大意义,突破难点。最后又以“怒”字收尾,“怒”字是心上一个奴,正是因为心中不愿意成为亡国奴,所以才发出了怒吼!至此,学生的激情高涨,
热血沸腾,我抓住时机,让学生面对两位民族的骄子,倾诉自己的一腔爱国情,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篇五:怒吼吧黄河说课稿
\ 《 怒吼吧,黄河》说课稿
土城小学:吕慧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出版社S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怒吼吧黄河》。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几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怒吼吧,黄河》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创作大型名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及首次演出的成功,表现了他们旺盛的革命激情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二、说学情分析:
《黄河大合唱》是在抗日战争背景下创作的,与学生的生活有很长的距离,他们对于70年前的这段历史知之甚少,虽然在生活、学习中也有相关内容的呈现,但那也只是一些零散、模糊的片段‘对学生而言,它们只是一页尘封的历史,一部硝烟弥漫的影视作品。所以课前讲述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理解本课的爱国之情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爱国情感的感悟上也要通过多读才能体会。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掌握生字和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
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光未然和冼星海的创作激情,感悟光未然、冼星海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教学难点: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五、说教学理念、教法学法
1、生活的内涵有多深,语文的内涵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宽,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扩展、深化,加大课堂容量。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整个过程中,教者坚持“以读为本”,于读中悟情,读中入情,整体领会文意,培养语感,激发并强化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感。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课堂教学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中应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动态生成课堂,教师参与讨论,帮助学生获得读书技能并让情感得以升华。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1、\创设情境,以情激情
2、“未成曲调先有情”
3、以读为本,实施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 4、以导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
六、说教学策略:
1、从课题中的“怒”字入手,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去感悟黄河的“怒”、诗人的“怒”、作曲家的“怒”、演剧队的“怒”、延安军民的“怒”、全中国人民的“怒”,最后又以“怒”字收尾,课件出示“怒”字:心上一个奴。正是因为心中不愿意成为亡国奴,所以才发出了怒吼!
2、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播放录像、音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黄河的怒吼”和乐曲的感染力。
3、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从而理解《黄河大合唱》创作的历史意义。
一、巧设情境,激活思维。这篇文章的题目极富震撼力,于是,我从课题中的“怒”字入手,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去感悟黄河的“怒”、诗人的“怒”、作曲家的“怒”、演剧队的“怒”、延安军民的“怒”、全中国人民的“怒”,最后又以“怒”字收尾:心上一个奴!首先,我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播放了一段奔腾怒吼的黄河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河的怒吼”,紧接着让学生把看录像的感受融入到文字中,激情朗读相关的段落。诗人的激情又触发了作曲家的激情,两位艺术家的激情在碰撞,在升华。我适时启发学生设想两位挚友相见时的心情,推想光未然朗诵时的情绪变化的原因,想象冼星海的激情被触发时的激动,引领孩子们去感悟两位艺术家的旺盛的创作激情和革命激情。《黄河大合唱》诞生了!学生无比激动和自豪。我又满足孩子们的要求,聆听了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真切地感受其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然后要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联系时代背景来谈《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的重大意义,突破难点。最后又以“怒”字收尾,“怒”字是心上一个奴,正是因为心中不愿意成为亡国奴,所以才发出了怒吼!至此,学生的激情高涨,热血沸腾,我抓住时机,让学生面对两位民族的骄子,倾诉自己的一腔爱国情,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二、诵读为主,读中熏陶。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熏陶,有所启迪。通过放声地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师生合读,孩子们渐渐地走进了两位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与光未然同“激情”,同“哀伤”,同“欢快”,同“悲壮”,同“怒吼”,与冼星海同心潮澎湃,同乐思如潮,感受《黄河大合唱》的作词家、作曲家的旺盛的革命激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三、课外延伸,加大容量。生活的内涵有多深,语文的内涵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宽。语文教学应当体现实践性这一学科特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更深刻地理解《黄河大合唱》创作的历史意义,我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堂上让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来谈感受。由于有了课前的情感铺垫,学生理解这一难点也就水到渠成。同时,课内的知识自然地向课外延伸,扩展,深化,加大了课堂容量。
四、教学流程
本课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根据这一学情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播放音乐,激趣导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四、课堂小结,拓
展延伸。下面一一做说明。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简要理清课文脉络。
2、本课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但对《黄河大合唱》可能会有所耳闻,保卫黄河就是其中的一个乐章。我选择第一乐章导入,看中的是它强烈的感染力,它表现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精神,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坚强,与课文第二自然段船工喊号子一节相暗合。学生学习兴趣容易被调动,也为深入学习课文进行了很好的感情铺垫。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这一环节我着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并受到感染,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诗人光未然为什么要写《黄河大合唱》歌词?二是光未然是怎样朗诵他的歌词?冼星海又是是怎样谱写出《黄河大合唱》的全曲的?三是《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和成功演出的重大意义和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要解决这三个问题,我设计了三种模式的细读。
1、 诗人光未然为什么要写《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我先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然后进行汇报。由于学生没感受过“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惊涛骇浪扑面而来,虎啸龙吟之声如雷贯耳。船工们光着膀子,在滔天巨浪中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竭尽全力与河水拼搏”的情景,不知道抗日战争进入惨烈
的相持阶段的历史背景。我特意准备了一些图片、声音及历史资料,在学生稍有感悟的时候展出帮助他们理解感悟,然后指导他们有感情朗读重点句段,完成对这一问题的深刻理解。
2、光未然是怎样朗诵他的歌词,冼星海又是怎样谱写出《黄河大合唱》的全曲的?
这一板块的的细读,我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并提供交流平台。具体做法是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动手画一画,写一写。在学生充分读过课文并有所收获时,安排他们做汇报交流。然后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他们深入体会并感情朗读。
汇报交流时,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和体验可能会是多元化的。老师尊重并绝对鼓励他们独特体验,但要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还是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我的方法是让学生品读两个重点句子(两组排比句),深挖内涵,获得读书方法并读出感悟。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碗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
①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读句子的语气、节奏变化)。 ②自由读 ③个别读
④诗人读的时候声音会发生这么丰富的变化,完全因为他对祖国
的热爱,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⑤齐读。
⑥小结
●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但是,就在六天后,冼星海竟然谱出了(黄河大合唱)的全曲,仅仅六天,简直是一个奇迹!就在昏黄的油灯下,就在一孔小小的土窑洞里,就在没有一架钢琴的延安,冼星海谱出了这部让中华儿女骄傲,让世界刮目相看的《黄河大合唱》! ①自由读(看一看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②个别读(相机指导,读出韵味) ③从这四个“就在”可以看出什么?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异常艰苦”
④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创造出这个奇迹? ⑤小结,相机板书 (异常艰苦)
3、《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和成功演出的重大意义和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一个版块内容直白,最好的方式就是再现演出,让学生聆听那激动人心的乐章,然后模拟采访他们的感受,最后以齐读的方式读出激情与豪迈:怒吼吧,黄河!表达抗战必胜的信念,保卫家园的心愿。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个环节符合学生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规律)
2、结合课文具体事例,说一说光未然、冼星海是怎样的人?
五、说作业 1、收集有关黄河的名言警句、格言
2、学了课文后,你一定心潮起伏,一定有许多话要说,那就动笔写一篇读后感吧
六、说板书设计
《怒吼吧黄河》——黄河边 —— 窑洞里—— 礼堂里
心潮澎湃 充满激情 意气风发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