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怀念故乡的春天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17:17 字数作文
怀念故乡的春天赏析字数作文

篇一:故乡的春

故乡的春

下雨了,是绵绵的春雨,无声无悉滋润着大地,透过玻璃窗一眼望到的是绿的世界,属于春天的绿,此时城市的喧闹在绿的海洋里格外的平静,仿佛在倾听春的倾诉……偶尔看到几个孩子在路边玩耍,尽管雨丝缠在他们身上,却一点也淡化不了他们天真可爱的童趣,这是属于他们的天地。

我心里突然竟有一丝惆怅,难以名状的惆怅,不是平淡琐碎的生活原由,也非奔波的劳累所致,到底是什么让我顿生愁绪,我不得而知……,我不由的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故乡的春。

最美故乡的春天。故乡没有高山秀水,不过一片看似荒芜的平原之地。春风袭来,银灰色的柳毛毛便迫不及待的探出头,拥拥挤挤的在枝头享受春天的温暖。它们努力的从柳皮里钻出来,毛融融的象一条条小虫子。一点点随风摇摆,越摇越长,直到随风飘落。 河畔柳堤上,满地都是青草,铺成绿油油的一张毯。大有野火烧不尽的傲气。你都不知道,塌上去软绵绵的,扑鼻而来阵阵清香,闻的人如醉如痴。那是春天的味道。还有许多红色的草毛毛针一样的扎出来,趁着嫩的时候撕开吃白白的芯。我们常争先恐后的抢,仿佛在品尝的是春的味道,故乡的甜蜜

我记忆中的故乡象是清秋天上的星空,湛蓝而宁静。天那样蓝,星那样亮。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发生的一切就象昨天的事一样,只是桑田沧海物是人非罢了。慨叹这世界变化的太快,无以阻挡岁月的变迁。人总是越长大越爱回忆,怀念童年时候的故乡,亲切如归。那些无法保留的昨日印象就只有在记忆里浮现出来,尽管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遥远。常常想回头找寻那些旧日痕迹,虽然星星点点,虽然略显稀疏,想念的心痛。多希望再重复一次那些不能重复的岁月啊,哪怕一会儿也好

喜欢挖野菜,拎着小筐拿把挖菜刀。约几个伙伴或者一个人也去。其实没有人特别想吃,享受的只是那种挖菜的过程。、毛毛穗、大头菜,什么都要。回来时候还要采一大把野花,那时候野花好多,遍地都是。黄色、粉色、白色、紫色……犹如一个天然的大花园。没事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总喜欢爬上村口的那棵大柳树,因为我们知道,春天到了,柳树要发新枝了,最得意的事情就是折几只够大够粗的枝条,然后在中间掰断,通过手拧把其中的白色的内枝取出,只留外部的一层皮,拿来做喇叭。小伙伴们最喜欢看谁做的喇叭好,声音响,往往爬到树的顶端去勾那些最大最嫩的柳枝,吓的爷爷在下面大声的叫我的名字叫我下来,直到我从树上爬下来,爷爷才会走开。有时候大的柳枝我是拧不动的,这时候我就会把它交给爷爷,爷爷还是很乐意帮我拧开的,看着我吹响后的作品,爷爷笑了……

我家房后不远的地方是一片绿幽幽的麦田,每到春天自然也成了我和伙伴们的乐园,我们在麦田里比赛跑,谁输了就缕一撮麦苗吃掉。跑累了我们就会躺在麦田里,呼吸泥土和麦苗的芬芳,这个时候我们一般会比赛讲故事,看谁讲的故事好,听到兴头之处,禁不住在麦田里打滚翻几个来回。偶尔下雨的时候,爷爷总是打起那把旧的不能再旧的老黄伞来接我们回去,看到我们把片片的麦苗弄的平坦的一片,他总要说上我们一通,要我们爱惜庄稼,谁要顶嘴的话,爷爷保准会表面上鼓起劲,用手指头轻轻的在谁的头上弹上一下。

小时侯上学要经过一条杨树林。中间一条宽土路,两面一排排笔直的大叶杨,特别漂亮。春天,你会先从杨树梢上看见春的脚。杨花先红了树的头,红的惹眼。一开始杨花如蛹,胖乎乎的。偶尔有摔下来的,在地上打滚。我们一天天走过,它们一天天的长大,我们也一天天的长。越长越瘦、越长颜色越浅,最后随风飘落了。象蛹羽化成蝶,飞满地。我非常喜欢花落时候,满地的捡,那时侯不懂花落的哀伤。还不懂得人情世故,总以为自己长不大,家里的人也不会老。

爷爷是前年春天离开我们的,当我接到爸爸打给我爷爷病危的电话时,我和姐姐分别从上海和北京直接飞回去的,到家的时候,爷爷已经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了,后来听我爸讲,在我们回来的几个小时前,爷爷好几次就差点断气,此时的他眼睛已经睁不开了,当我摸到他的手的时候,我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但是我克制住了自己没有出声,。爷爷走的很安详,听家里人讲,老人在去世的时候,临终最想见到的就是自己最亲的人,在大去之时还凭借那几乎怠尽的意念,等到了我,原来爷爷一直放不下心的,是我啊…… 唯一保存很好的是河套那片最爱的芦苇,和从前一样茂盛。春天来时,我常去拾羽毛,特别喜欢那种蓝绿的,闪着磷粉的光泽有遥远的神秘。你还能听见各种各样的鸟鸣,如同有人在吹奏仙乐。也许爷爷在上面的世界里,天天可以听到这动人的乐曲。

我最留恋故乡的蛙声。春天的夜晚,有桃花的香气从窗子飘进来。春夜的暖是温柔的,软绵绵的拥你入睡。你会枕在枕上看外面的灯火听此起彼浮的蛙声。闲里有种恬静。多年后桑梓阔别,常常怀念故乡的蛙声,尤其在深夜里。怀念故乡、童年以及旧日的心情。

窗外孩子们的笑声把我的思绪从二十年前拉回到了现在,原来内心深处阵阵隐痛的,那种酸酸的感觉,是对故乡春天的怀念啊,这么多年来难以释怀的是那一丝丝难以割舍的亲情和乡情啊!

篇二:语文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语文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注重以“春天”为话题,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春天的俗语、谚语、成语和诗词名句,注重学生的文化积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通过寻觅春天,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与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感情。

3、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与艺术欣赏能力。

4、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课时:

四课时,第1、2课时学生集中活动。第3、4课时学生自由作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

引导学生诵读写春天的名篇;

朱自清的《春》;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总给人带来许多希望、生机,古往今来,许多画家、散文家、诗人都会用自己的传神之笔,去描写春天的景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去感受春天的 美景吧!

(二)学生分组活动:

A成语中的“春天”

B、诗文中的“春天”

C、绘画中的“春天”

D、现实中的“春天”

E、我心中的“春天”

活动要求:

A组:收集能够描写春天成语的,不少于10个,请选择其中6—8个写一段话,描绘春天。 B组:收集诗词中写“春天”的名篇名句,写一段赏析的文字。

C组:创作一幅“诗画”。给一幅有关春天的画题诗或者为诗配画。

D组:现实中“春天”:春天自然风光在变,人也在变,同学们的目光脚步乃至整个心态是不是因为沐浴了春天的春风、春雨和春光变的更加明澈,矫健和朝气蓬勃了?请描写春天的风景画和人情画。

E组:春天到了,一定会引发你很多思绪和感触,请用优美抒情的语句写出来。

(三)活动成果展示

(四)学生作文

题目:“我心目中的春天”

参考资料:

关于春天的成语:

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满面春风,春光无限,四季回春 绿草如荫,春风和气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春兰秋菊 春暖花开 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杀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笋怒发 春蛙秋蝉 春意盎然 春意阑珊 红

情绿意 花红柳绿 花香鸟语 枯木逢春 柳暗花明 漏泄春光 满园春色 柳绿花红 鸟语花香 双柑斗酒 寻花问柳 雨丝风片 莺歌燕舞 雨后春笋 有脚阳春 暗香疏影 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 倡条冶叶 尺树寸泓 出水芙蓉 摧兰折玉 繁花似锦 凡桃俗李 纷纷扬扬 纷红骇绿 风吹雨打 风花雪月 浮花浪蕊 孤标傲世 桂馥兰香 桂林一枝 桂子飘香 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 红衰翠减 鸟语花香

有关春天的诗歌

1、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7、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9、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1、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3、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4、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5、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6、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7、早春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8、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9、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关于春天的散文:

心 灵 的 春 天

祝成明

故乡还没有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广州已是万花争艳。我带着渴望来到广州,带着一支笔和一沓文稿,最大限度地承受生命的轻与重。一支笔已经锈迹斑斑,古典情怀在红尘中找不到方向,我躲在春天的深处仰望天空。

赏花花城,这是一桩很美妙的事。我一直在构思我和广州的关系。半年以前,我辞去工作,在南昌念了半年的英语,投考华南师大的研究生。现在,我就租住在华南师大的围墙外,坐在四楼的阳台上,晒着太阳,喝茶,眼前就是空旷的运动场,红色的环形塑胶跑道,足球场上绿草如茵,令人浮想翩翩。临近黄昏,跑步的人渐渐多了,汇成一条流动的河流,奔向没有终点的终点。一向喜欢运动的我,做了一回旁观者。旁观者有旁观者的悠闲,表演者有表演者的精彩。在广州,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宁静的房间,从此就可以栖息漂泊的心灵。 所有的忙碌结束后,生活卸去了过多的重量,在过年的热闹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干杯,酒气弥漫了我所有的日子。青春的背影已渐行渐远,突围的狂热让我脚步踉跄。一个丢掉一切的人,是不容易醉的。酒精中我可能淡忘了一些熟稔的古文名篇,唐诗宋词,还有曾经朝吟暮诵的英语单词,对于这些东西的失去我一直耿耿于怀,似乎更加平添了一份人生的沧桑。酒和人生一样都是值得品味的。在广州,我学会了优雅地喝着啤酒和红酒,所有的怀旧在杯子中荡漾,热情的语言穿上漂亮的修辞,似乎光艳照人。渐渐的,我已开始删除生活中不健康的章节,比如酒,重新寻找心灵的归宿和家园。春天,没有观众。春天,让我用完最后一笔的构思,让我穿好最后一件衣裳,让我从无数的等待中苏醒,让我从遥远的希望中回来。在春天,我不能沉睡。

广州的春天令人陶醉,我开始发芽。

怀念家乡的春天

祝成明

世界繁华,我选择了寂寞的内心居住。

在广州幽僻的一角,我静静地守候在思维的边缘,怀念家乡的春天。

因为一场追赶,我离开家乡。白天和晚上的寻找,让我充实。闲着的日子,我的左手握着右手,就好像抚摸着家乡的春天。我从容地喝着家乡的味道,那从茶杯中飘出的芳香,热情的温度让诗歌开始沸腾,一片片碧绿的意象,鲜翠如初,追逐着记忆中的山野田园。我怀念与家乡与诗歌与人生有关的一切,怀想白雪盖住了我们的屋顶,春天的上游,母亲正在小溪边濯洗萝卜,她总想把日子喂肥养大。透过母亲佝偻的身影,我看到天空其实并不开阔,它只比我们的村庄宽一点点而已。当冬天的柴薪燃尽,春天也该出锅了,就像我的笔尖,总是构思家门口桃花盛开的速度,如何追赶天空中飞翔的燕子,如何迅速地占领这个季节的版面,让花朵从此成为春天的主题。故乡的炊烟也许在风中变弯了,我无法纠正。任我怎样竖起耳朵也无法听到家乡的春天,她的沉默与我有几千里的距离。

谁的手编织着家乡的春天?谁让我离开又不断地回望?美是一个人内心深处隐藏的爱,爱是一个人内心深处隐藏的美。一个人其实是一个大瓶子,贮满了友爱和关怀,只是坚硬的世俗,让我们时刻小心翼翼,生怕一旦失手,这样的伤害甚于一场旱灾。一个人其实也就是一个大瓶子,里面装填着水、食物和日子,假如还需要什么的话,那一定是朝霞中我们披衣起床,推开门扉时的眺望和夕阳里我们的安详。心系一处,守口如瓶,我们一生要承载这么沉重的

躯体。春天像一条河流,从远处来,到远处去,来来去去之间,一切仿佛轮回。只是缘,也需要心灵的虔诚。最美丽的春天在家乡,最美丽的春天是一位三十岁的男人拽住春天的尾巴,一遍又一遍地怀念。最美丽的生命是这么普通,我们只有尽可能慢地行走在世上。

我常常想,风是没有家的,随风而奔,不如逐水而居,心灵如舟,泊在宁静的水面,渐渐隐入暮色的苍茫里。“春潮带雨晚来急”,哪一场爱情带给我今夜的思念?那一定是在家乡的春天里拈花微笑。

窗外是春天

祝成明

每年春天,我都会将书桌搬到靠窗户的角落。这样,我的眼光透过窗户,便可观赏到田野里大片大片的紫云英,倾听到那还等不及夜色弥漫便迫不及待奏响的蛙鼓。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蕴的事。我的读书和写作便有了一缕诗意。

我一直在寻找春天,从书本里,从生活中,从自我营造的氛围里。我企图将春天绣进人生的画卷里,像永开不败的鲜花一样。这个美丽的错误蛊惑着我,我选择了坚持,坚守乡村,坚守小屋,为生命编织一个绚丽的光环。

生命是我们在尘世上的最后一次努力。这就决定,我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只是一枝媚春的幽花。有阳光的日子,通过开放的窗户,书房里便有了另一种的花朵。春天多雨,我怕这淘气的精灵尿湿心爱的书本,我关起窗户,将雨关在外面,檐水击打泥土的声音,绵绵不绝地飘进来,一点一滴地啄掉这个季节的喧嚣,一声一声地唤起这个季节的宁静。风中,雨中,倒有一方博大的宁静。入夜,淅淅沥沥的雨水淋着起起伏伏的蛙声,我总是有点害怕,这乍暖还寒季节,无情的雨水会浇灭多情的蛙声,亦如唐诗所言,“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二十一世纪的春天大概比千余年前的春天更温暖些吧!时代的发展令人惊叹,气温越来越高了,诗歌越来越少了。春雨绵绵好读书,在孤独和寂寞中倒觉得美丽更是达到了至高的境界。这实在是因为心里有一个春天。

在春天,各种事物都忙着赶着出发。蝶儿翻飞,蜂儿授粉,燕子从另一个世界赶来奔赴一个不聚不散的约会。正如这样一则手机短信,“鸟儿恋爱了,蚂蚁同居了,蝴蝶离婚了,毛毛虫改嫁了,聪明的你,还等什么呢?”百花竞艳,万木争秀,流水以更欢快的旋律奔向远方。农民兄弟们又播下了一年的希望。

春天,没有观众。在春天,沉睡便是死亡。

坐在窗前,我将心中的歌谣唱响,一个直奔三十的男人,也要安安静静地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春蛙第一声

祝成明

我还没从正月的酒席中退出,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生活总是这样周而复始,在这个僻静的乡村中学,我已生活近七年,一直从不自卑地努力着。夜晚总是能给我的心灵一些宁静,我靠在床上背诵着英语单词,准备一个新的开始。突然,我听见蛙的叫声,从窗外的田野传来,撞击着我的心扉。这是比摇滚更能震憾我的心灵的微弱声音,让我开始遐想。

又是一年春天!尽管天气还很寒冷,田野还在沉睡中,青蛙却醒来了。她们是不是会感到孤独?一个冬天的沉寂,一片田野的荒芜,我可是越来越孤独,但还是自信而执着,像这些青蛙一样。在这样宁静的夜晚,黑夜照亮了我们的梦想。有时候,并不是光明照亮了一切,而恰恰是黑夜照亮了事物,正是黑夜的到来使我们看见了无穷的星空,白昼将我们锁在有限的空间里。春天的第一声蛙鸣,引领着我的热爱上升。我看到了世界的生气。我听到了人生的真切。那一声声脆弱的蛙鸣,将她们坚持的信仰点燃。

幽暗中,微弱的蛙声鸣叫着,这多么像我在这个村庄的处境:无边的黑夜里,独自亮着的一盏台灯。

一个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白天的忙碌歇下,奏响春天的第一声蛙鸣。

篇三:2009盐城二模诗歌鉴赏《临江仙暮春》赏析

南宋 赵长卿《临江仙暮春》赏析

临江仙〃暮春

宋.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夜,中酒落花夭。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鉴赏】

赵长卿是宋朝宗室,有词集《惜香乐府》,按春、夏、秋、冬四季,编为六卷,体例如同《草堂诗余》,为词家所稀有。这首词被编在“春景”一项内,近人俞陛云称它是“《惜香集》中和雅之音”(《宋词选释》),细审其声情,颇觉所言非虚。

词中写的是乡思。“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定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一带。

有的人苟安一隅,整天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然而也有一些人不忘故国,时时通过他们的诗词抒发怀念故国的感情,表达收复失地的愿望。这首词很可能是在这样的有景下写成的。上阕写念家,起首二句用的是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飘泊异乡的旅客,以归燕兴起思家的情感。在南宋词人心目中,鸿雁似乎具有特定的意义。在它身上不仅具有传统的捎信使者的特征,而且简直就是战乱年头流亡者的形象。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写一群孤雁,饥渴劳累,令仃凄惨,其中体现着作者南渡以后流离失所的苦楚。李清照《声声慢》也说:“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则与此词表达了同样的心情。他们之所以把感情寄托在鸿雁身上,是因为自己的遭遇同鸿雁相似。

然而鸿雁秋去春来,离乡后犹能回到塞北;而这些南来的词人却永远远离故土。因而他们看到北归的鸿雁,总有自叹不如的感觉。此词云“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国消息茫然”,就带有这样的思想因素,它把词人郁结在胸中的思乡之情,一下子倾吐而出,犹如弹丸脱手,自然流畅,精圆迅速,深深地击中读者的心灵。

至第二句便作一顿挫,把起句的迅发之势稍稍收束,使之沉入人们的心底。细玩词意,词人望征鸣,看归燕,可能经历了好长时间。他可能从它们初来时就开始望,不知有多少次片鸿经过,梁燕归来,但词中却把这个长长的过程略去,仅是截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尽情的抒写。这里两个“尽”字用得极好,不

仅表现了生活中这一特定的横断面,而且把词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望眼欲穿的神态概括在内。可以想象,其中有过多少希望与失望,有过多少次翘首云天与茫然四顾。……词笔至此,可称绝妙。第三句表达了惆怅自怜的感情,让人想到宋玉《九辩》中的辞句:“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从章法上讲,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按照常情,鸿雁秋分后由北飞南,春分后由南回北;燕子则是春社时来到,秋社时飞去。这里说“一春憔悴有谁怜”,则总括上文,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因而人也变得消瘦了,憔悴了。在它样凄苦的境遇中,竟然一个理解他的人也没有。一种飘零之感,羁旅之愁,几欲渗透纸背。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推想,其中不无对南实的投降派发出委婉的讥讽。是他们同金人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臵广大离乡背井的人民于不顾。在这样的形势下,还有谁来体谅象赵长卿这样的贵族子弟?寥寥七字,真是意蕴言中,韵流弦外。

四、五两句,愈觉韵味浓醇,思致渺远。“寒食夜”系承以上三句而来。词人怀念家乡,从春分、春社,直到寒食,几乎经历了整个春天,故云“一春”;而词中所截取的生活横断面,恰恰就在这寒食节的夜晚。古代清明寒食,是给祖宗扫墓的时候。赵氏先茔都在河南,此刻已沦入金人之手,欲祭扫而不能,更增添了词人思乡的情怀。这两句是一实一虚。吴可《藏海诗话》:“却扫体,前一句说景,”这里也是前一句叙事,后一句叙事,后一句说景,因而化质实为空灵,造成深邃悠远的意境。值得提出的是“中酒落花天”一句,乃从杜牧《睦州四韵》诗变化而来。小杜原句是“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词人只换其中一字,以“天”代“前”,便发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其实“天”和“前”同属一个韵部,不换亦无妨。那么他为什么要换呢?一是为了对仗工整,上句末字是表示时间的名词“夜”,此句末字也必须用表示时间的名词“天”;二是“天”字境界更为阔大,且能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从而构成一个艺术整体。把思家意绪,中酒情怀,便表现得迷离惝恍,奕奕动人。

词的下阕一转,由思家转入归家。过片二句情略一扬起。词人本已沉醉在思家的境界中,几至不能自拔;然而忽然听说江上春潮高涨,似乎听到了要回故乡的讯息,精神为之一振。这与前片起首二句恰好正反相成,遥为激射。前片说“故园消息茫然”,是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此处则借江头春汛,激起一腔回乡的热望,是一扬。钱塘江上浩渺的春浪,似乎对人有情,主动来献殷勤,要送他回家。江水有情,正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词人曾慨叹“一春憔悴有谁怜”,在人世间无人理解他思乡的痛苦,而江水却能给以深切的同情,两相对照,托讽何其深水!下面“别来”一句,缠绵不尽,撩人无那。春浪来了,船儿靠岸了,词人即将告别临安了,却又舍不得离开。

这种感情是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也是极为矛盾、复杂的。南宋定都临安,经过较长时间的经营,物质上已相当丰裕,生活上也相对地安定下来。

赵长卿作为宗室之一,他的处境自然较好,何况在这里还有许多南下的亲朋友好友,因而临别之时他又依依不舍,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声“别来此处最萦牵”。词人就是在这种欲去又流连、不去更思归的矛盾状态中来刻画内心的痛苦,从中我们窥见到南宋时代上层贵族中一个现实的人,一颗诚挚而又备受折磨的心。

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富有余味。它使读者想起贺铸《横塘路》词中吟愁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然也不尽相同。贺词重在闲愁,赵词重在离情。“短篷南浦雨”,词境似韦庄《菩萨蛮》的“画船听雨眠”,更似蒋捷《虞美人》词的“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南浦乃虚指,暗用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断桥是实指,地处杭州西湖东北角,与白堤相连。词人此时设想,他已登上归船,正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哗哗扑扑敲打着船篷的雨声,其心境之凄凉,令人可以想见。他又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潆潆,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词人不说他的胸中离情万种,而只是通过景物的渲染,来赋诸读的视觉或听觉,让你去体会,去品味。这就叫做含蓄隽永,意在言外,比之用情语,更富有感人的魅力。

篇四:诗歌赏析

2014中考诗歌赏析

【一】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一 整体把握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怀念故乡的春天赏析)。”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

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

“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

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

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

“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1、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像由整体到局部,由混沌到清晰。

3、诗中草木深表面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4、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5、颈联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眷恋之情,也包含了对北方官军消息的关心。

6、从炼字的角度分析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满目是残垣断壁,碎石瓦片。”深”字不仅表明人迹罕至而且荒芜已久,叫人满目凄然,仿佛看到了乱草遍地,树木成林的凄凉萧条景象。首联描写了国都残破,城郭荒芜的凄凉萧条景象。

7、从不同角度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句内容(修辞手法):诗人以花鸟拟人,花因感时而流泪,鸟因恨别而惊心,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抒情方式:诗人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花因为感时而流泪,鸟因恨别而惊心,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结构方式: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8、从不同角度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

内容上:意思是自开春以来安史之乱的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书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

情感上(修辞上):这两句诗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自开春以来安史之乱的战火愈烧愈炽,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书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二】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整体把握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1、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咏史抒怀;诗中前两句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诗中的“东风”指的是火烧赤壁。

2、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

国家的命运——大)

3、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为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铺垫。

4、试从内容、情感、写法上说说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

解。

(内容):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感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写法):以小见大,以两位美女的命运在这里形象的代表了东吴的命运,深刻警策。

【三】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一、整体把握

此诗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作者很自然地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颔联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

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夜间的风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云霞飘飞,如

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黄昏的风景。这么美的景色,真让人陶醉!但是“应

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却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

全诗运古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声调格律之中。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时空广阔,写景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

对“送别”的不同理解:这两个字历来解释不一:一说指江水送自己离别

蜀中,一说赠给送别的友人。

1、这是一首送别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发 思乡之情 ,全诗时空广阔,写景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其中最能体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怜”,一句话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颔联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颈联

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 写夜间的风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的风景。尾联“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却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3、颈联中“天镜”“海楼”分别指 水中明月、 海市蜃楼

4、此诗中间两联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简要分析“随”“入”字的表达

效果。 “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臵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了,

给人以空间流动感。 “入”字形象的写出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意境壮阔。

5、从内容上说说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理解。 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

6、谈谈你对“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理解。

(内容):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

(修辞、感情):这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四】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开头 “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

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

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

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

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是用《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

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

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

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从题材、情调和

艺术方面来说它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1、词中“秋”字直接点明了季节,“衡阳雁去”四字间接点明了季节,紧扣题

目。“ 异 ”字统领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

2、上阕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下阙 抒情,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思

念家乡.为国建功.壮志难酬的情感)。

3、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从哪几个方面写异 ? 天冷,声杂,城孤 。

4、上片写“雁去”“长烟”“孤城”等景物有什么作用? 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渲染了边塞荒凉、肃杀的气氛。

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6、“羌管悠悠霜满地”这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

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所以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8、 任选一角度说说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内容上:将军和征夫们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情感上:写出了将军和征夫们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修辞上:“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

“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

泪。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9、《渔家傲》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以及慨叹壮志未酬和怀念家乡的复杂情感。(忧国思乡、壮志难酬的情怀。 )

篇五:经典诗词赏析

经典诗词赏析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作者简介:

注释:1、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月色半人家:月光照到人家庭院的一半。 2、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3、偏知:才知。偏:偏偏,表示出乎意料。

4、新透:第一次透过。 新:初

译文:

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

赏析:《月夜》写得自然流畅,生趣横溢,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展现诗人捕捉物象的敏锐能独特的审美视角,特别是一个“透”字,写出了“感觉”,可谓传神。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1、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2、驿墙:驿站的墙壁。3、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噹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三、四两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南乡子登京口北因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1、兜鍪(móu):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2、坐断:占据,割据。休:停止3、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暗讽今天

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旧历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注释:

1、 黑云:厚厚的乌云。这里指攻城敌军的气势。

2、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3、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译文:敌军似乌云压近,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 夜色中,塞上泥土中鲜血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 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唐军将士寒夜出征解救边境战危的情景,歌颂他们保卫祖国血洒沙场,慷慨赴难的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作者简介:

注释:1、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指白居易。见赠:送给(我)。

2、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译文: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赏析: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感遇十二首(其四)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 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 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 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张九龄诗鉴赏

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专权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创。诗中以孤鸿自比,以双翠鸟喻李林甫、牛仙客,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诗一开始就以孤鸿与大海对比。沧海浩大,鸿雁孤小,足已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的渺小,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居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孤寂不遇的情感。第二句“池潢不敢顾”,笔势陡转,为下文开出局面。这只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为什么见到城墙外的护城河水,竟不敢回顾一下呢?这里是象征诗人在人海中因为经历风浪太多,而格外警惕,同时也反衬出下文的双翠鸟,恍如燕巢幕上自以为安乐,而不知烈火就将焚烧到它们。

这一只孤鸿连双翠鸟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侧见”两字暗示李林甫、牛仙客的气焰熏天,不可一世。他们窃据高位,就如同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可是,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不怕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口吻,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这是正统儒家的修养,也就是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然后很自然地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这两句,点明了全诗的题旨,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外露,只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只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这里“高明”两字是暗用《左传》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但用得很浑然天成,不着痕迹。

忠告双翠鸟的话,一共四句,前两句代它们担忧,后两句正面提出他那个时代的处世真谛。那么,孤鸿自己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它既不重返海面,也不留连池潢,它将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太空之中,猎人们虽然妄想猎取它,可是又将到何处去猎取它呢?”“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纯以鸿雁口吻道出,情趣盎然。全诗就在苍茫幽渺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开始四句叙事,简洁利落,第五句“矫矫珍木巅”句中的“矫矫”两字,上承“翠鸟”,下启“美服”;“珍木巅”三字,上承“三珠树”,下启“高明”。足见诗人行文的缜密。后六句都是孤鸿的独白,其中四句对翠鸟说,二句专说鸿雁自己。“今我游冥冥”句,以“冥冥”两字来应衬上文的“矫矫”两字,迭字的对比呼应,又一次显出了诗人的细针密缕。这首诗劲炼质朴,寄托遥深。它借物喻人,而语意双关,分不出物和人来,同时语含说理和劝诫,颇得诗人敦厚之旨。

《万山潭作》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 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 沿月棹歌还。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又名汉皋山。此地环境清幽,为襄阳名胜,又有神女解佩的传说,更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浩然常游此地,诗集中就有三首于此得题。“万山潭”,指山旁江水深曲处。

首联写诗人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垂钓本身,已乐在其中,何况静坐磐石之上?“坐”字一字,更显安闲。且潭水清澈,与闲适的心境相默契。诗中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融入闲淡之中。

颔联,所谓“鱼行潭树下”,似不合理,盖鱼是水中之物,岂能行之于树下?细细体味,就可理解潭侧之树高于潭中之鱼,且树影映入潭水之中,鱼儿翕翕游动,自由自在。故“鱼行潭树下”。在这里,诗人虽没有正面描写树的倒影,但却可以领悟出树的倒影的荡漾美,与游鱼的动态美相互参差,更显出美的多样性。且“鱼行”与“猿挂”,一低一高,遥相呼应,更拓展出空间的距离美。“潭树下”与“岛藤间”,一潭一岛,一树一藤,一下一上,也显示出对称美。

颈联借本地典故抒发情怀。曹植《洛神赋》中说:

“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意思是郑交甫曾游于万山,巧遇两个游山的神女,羡慕不已,向神女索取佩带上的饰物,游女解佩赠之,但霎时,游女及佩饰均不见。郑交甫怅惘良久。这个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风采,也触动着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尾联写心中向往,求之不得,于是月下放歌,乘舟而返。游女解佩的故事,给诗人以无穷的遐思。诗人不禁悠然神往。“沿”字,用得亦极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儿的动态美,表明不仅仅是一点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满舟,银辉一路,歌声不绝。此情此景,令人向往!

全诗有动有静。首、颔二联,以静为主,寓动于静;颈、尾二联,以动为主,寓静于动。冲淡之风,显隐于动静之中。闻一多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

(《唐诗杂论》)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正是此中境界的写照。

载说:“诗品出于人品”(《艺概·诗概》)。

孟浩然的人品是怎样的呢?王士源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疏艺竹,以全高尚。”(《孟浩然集序》)王维在绢本上绘制的孟浩然肖像“颀而长,峭而瘦,..风仪落落,凛然如生。”

(《韵语阳秋》引张洎题识)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可用风清骨峻四个字来形容。它体现在孟氏诗中,就浇铸出孟浩然的诗品。

正如闻一多所说,《万山潭作》一诗,这是诗的孟浩然,又是孟浩然的诗。诗人的心境是多么悠闲、清静、旷达、淡泊啊!诗人的形象是何其“风神散朗”、“风仪落落”啊!这真是诗如其人、人即其诗了。孟浩然所创造的人入其诗、诗显其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冲淡。

孟浩然和王维,都推崇冲淡,却各有千秋。胡应麟在《诗薮》中说:“ 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

可见,王、孟虽同样具有冲淡中“清”的特点,王维偏重秀字,孟浩然偏重一个旷字。王维的《青谿》,虽然写了素、闲、清、澹,但从“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的诗句中,却可看见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孟浩然的《万山潭作》,虽然也写了清、闲,但从神寄游女、归舟放歌的情境中,我们却可窥见他的旷达情怀。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陈子昂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