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小石潭记伐竹取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9 07:25:12 作文素材
小石潭记伐竹取道作文素材

篇一:小石潭记 练习题

《小石潭记》练习题

1.“伐竹取道”与上文的哪句话呼应,又为下文的哪句话埋下伏笔?

2.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哪一句?

3.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哪两个句子可以得到印证?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5.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6.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7.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8.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案:

1.伐竹取道"与上文的"隔篁竹"呼应,又为后文的"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设下伏笔.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4.《小石潭记》按浏览的先后顺序来写,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5.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6.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7.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8.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小石潭的全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游鱼和潭水的特点(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布石影上,怡然不动,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写游鱼动态的句子:(叔尔远逝,往来翕忽)

4、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写潭水源头神秘莫测的句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文章正面写石潭特征的语句是“全石以为底为岩”照应此特征的语句是“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其岸势犬牙差互。)

五、阅读分析类:

1、本文是作者被贬以后写的山水游记,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请结合课文,评论一下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柳宗元在游记中,并非纯客观地描绘自然景物,而是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被贬后的心情,借景抒情,反映他心情寂寞、心境凄怆,因而在欣赏小石

潭优美景致后,便认为“不可久居”,这是由于他身世遭遇造成的复杂变异的心理反映。)

2、请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翻译过来)

3、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B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文章第一段“全为岩”句有什么作用?

(交代小石潭“全石以为底”的特点,说明小石潭命名的缘由。

5、文章开篇落笔不凡,未见其景先闻其声,把水声写得清脆悦耳,不同凡响,文中哪一句清楚地表明了产生了这种效果的原因?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因其结构全为石质,水中、水边无泥土杂质,所以清水流入小潭,水流冲击硬石,才会“如鸣佩环”。)

6、作者由“闻水声”到“伐竹取道”,才“下见小潭”,其中的“闻”“伐”“见”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既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又表现了作者探幽、访奇的情趣。)

8、“伐竹取道”说明什么?

(一方面说明作者的游兴之盛,另一方面说明小石潭环境寂静,人迹罕至。)

9、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水“清”的特点的?你还能联想到哪些与此有关的古诗

文?

(以水底的形貌清晰可见来写水的清澈;借游鱼写水清,“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时,鱼“布石影上”,都很好地突出了水清的特点。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油鱼细石,直视无碍”。

10、二段写潭中的游鱼生活灵动,情趣盎然,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既表现河水的清澈,更传达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11、作者游览西山,在西山之巅观赏自然景物时曾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体验,“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你认为作者在游小石潭时是否有物我两忘的体验?为什么他在这里匆匆记之而去?

(欣赏潭中游鱼时有过。想到自己寂寞的处境,渺茫的前途,忍受不了眼前这份空寂,故匆匆记之而去。)

12、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A抓住了溪流的斗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B比喻。C形象写出小溪流的曲折,岸势参差不齐的特点,展现出小潭源的神秘和莫测。) 怎样理解文中小溪的“明灭可见”的?

(小溪曲折,可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写出来了看到的小溪特征。)

1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写出了潭水源头的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受贬谪的处境来理解,作者这样写可能有怎样的寄寓?

篇二:《小石潭记》小测(含答案)

《小石潭记》的堂上小测100分(答案)

姓名 学号

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huáng )竹 卷( quán )石底以出 佁 ( yí ) 然不动 翕( xī )忽 幽 遂.....( shuì ) 犬牙差( cī )互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水尤清冽 尤: 格外 (2)佁然不动 佁然: 呆呆的样子 ...(3)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大约 许: 来 ..(4)斗折蛇行 斗: 像北斗星那样 蛇: 像蛇那样 ..(5)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像狗的牙齿那样 (6)不可久居 居: 停留 ...(7)悄怆幽邃 悄怆: 忧伤的样子 (8)以其境过清 以: 因为 清: 凄清 ....

三、重点句子翻译。(一定要直译,抓住重点词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翻译:青色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交错,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翻译: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布满在石上,呆呆的一动也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轻快敏捷地游来游去。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翻译:向潭的西南面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翻译:寂静寥落没有一个人,让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令人感到忧伤,悲凉。

四、一词多义(为、环、而、可、隶、清、以、参) 全石以为底( 作为 )如鸣珮环( 玉环 ) ..为坻,为屿( 变为 )面竹树环合( 围绕 ) ...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无义 )百许头( 大约 ) ..乃记之而去( 就 )明灭可见( 可以 ) ..隶而从者 ( 跟着 )水尤清冽( 清澈 ) ..世隶耕 ( 属于 )以其境过清( 凄清 ) ..卷石底以出( 表修饰,相当于而 )参差披拂( 不整齐 ) ..以其境过清( 因为 )犬牙差互( 交错 ) ..

五.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 )

A为 为坻为屿 为宫室器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余闻之也久

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答:清澈、清冽。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8.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答: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9.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篇三:《小石潭记》练习

一、 填空题:本文作者 , 代 家、 家,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所作八篇山水游记,合称《 》。

二、解释下面加粗的单音节词

①鱼可百许头________ ②空游无所依________ ③影布石上________ ...

④斗折蛇行______ __ ⑤凄神寒骨_____ ___ ⑥以其境过清________ ....

三、下列句中的(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小石潭记伐竹取道)古今异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可:古义:可以;今义:副词。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布:古义:映照;今义:用棉麻等织成的可做衣服和其他物件的料。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居:古义:停留;今义:住。

D.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

(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

六、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文中总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既写鱼又写出了水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 。

(3)说明小石潭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写潭中静态的几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岸势峭拔多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与“伐竹取道”上下文相呼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小石潭的环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问答题:

(1)概括第一段文字的大意

(2)第二段写潭水有什么特点?为突出这一特点使用了什么方法?

(3)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和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4)本文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5)这篇游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文章前面的“心乐之”和后面的“悄怆幽邃”是否矛盾?

八、下列对课文中一些事的陈述和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与韩愈、欧阳修齐名,同为杰出的散文家。

B.《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写。这八记分别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碣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和《小石潭记》。

C.本文所描写的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者在写景状物中寄寓了凄苦忧伤之情。

D.作者写小石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九、选文写景但又处处融入了作者的感情。文中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有哪些?作者寄情山水感受到自然的乐趣,这和全文的感情基调是统一的吗?请谈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二、2007四川省内江市卷(10分)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记 乃记之而 去岳阳楼记 B.见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以 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 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

4.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三.2008年通辽等四市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 1)水尤清冽 (2)悄怆幽邃 悄怆: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 (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 ..

B.去 (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 ..

C.其 (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 ..

D.以 (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 ..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

答:

五、2008年上海市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文学家____(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

6.节选部分的景色按照作者的游踪来写,在游历山水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____的。(将节选文字中的关键字组成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语来回答)(2分)

(三)2007年北京市模拟题

10.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潭中鱼可神寒骨 .百许头 凄.

11.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2.请用一个成语或四字词语概括作者游历小石潭时天气的特点。

13.文章前面写小石潭景色优美,后面为什么却说“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1.与“伐竹取道”中“道”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尊师重道 B. 得道多助 C.咨诹善道 D. 道听途说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佁然: 悄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4.(1)“伐竹取道”跟上下文中的哪些文字相呼应?(2分)

答:

(2)作者主要是站在潭的哪一边来观赏景物的?依据是什么?(2分)

答:

四、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1—14题。(2007年崇文二模)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B 隶而从者 从容不迫 C 影布石上 星罗棋布 D 斗折蛇行 不折不扣 ........

12.翻译下列词句。(2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3.文中画线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写出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3分)

14.以小石潭为中心,说说作者的观察视角。(3分)

(四)、2008年北京市一二模试题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水尤清冽 尤: .

(2)可百许头 可: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1)如鸣珮环。

(2)斗折蛇行。

13.请你根据选文第①②段的描述,说说“小石潭”的特点。(2分)

14.根据第④段的内容,请你说出小石潭“不可久居”的原因。(2分)

二、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完成15——18题。(2008平谷二模)

15、选出和“闻水声”的“闻”意思相同的一项( )

A、骇人听闻 B、闻鸡起舞 C、默默无闻 D、足获有所闻

16、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佁然 ②俶尔

17、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① ②

18、选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小石潭的?

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2008门头沟区二模)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 伐竹取道 B. 参差披拂 ...

十年春,齐师伐我 参差不齐 ...

C. 全石以为底 D. 乃记之而去 ...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以其境过清 (2)可百许头 可: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3.初见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写了潭边的哪些实景?(3分) ..

答案

小石潭记

一、柳宗元;唐;文学;思想;永州八记

二、1大约 2依靠 3映 4像北斗星一样 5使??凄凉、使??寒冷 6凄清

三、A

四、(1)西:向西 ,名词作状语(2)斗、蛇: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名词作状语(3)凄、寒: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4)乐:意动用法 ,认为?快乐 。

五、略,

六、(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2)潭中鱼可百许头??与游者相

乐(本段内容) (3)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4)怡然不动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 可知其源 (6)上文: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下文: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7)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

七、(1)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2)清 、侧面描写 (3)溪身的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 ,比喻

(4)采用移步换景法: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5)作者借被遗弃于荒远地 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了他怨愤抑郁的心情 (6)不矛盾乐是忧的另一种表 现形式,乐是寄情山水摆脱抑郁,但这种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就会流露出来。

八、 A

九、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和全文的感情基调

是一致的,乐是寄情山水摆脱抑郁,但这种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就会流露出来。

二、答案

1.C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斗”“蛇”关键) 3.游鱼清澈的水 4.乐、悲(由乐到悲),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三、答案

5 、 ( 1) 尤:特别(2 )悄怆:优伤的样子

6 、B

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 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 分)

8、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五、答案

(6分)4.(2分,每空1分)唐 柳宗元 5.(2分)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相互交错,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儿。 6.(2分)快乐

一、答案

10.本题2分。 可:大约 凄:使??凄凉(感到??凄凉) 评分说明:每个1分。

11.本题 4分。 译文: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2分)

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2分)

12.本题2分。 答案:风和日丽。

篇四:《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

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三、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 。本文是其中的第 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

四、用原文回答: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③、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五、理解课文

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

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

B.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

C. 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6、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青 树 翠 蔓,蒙 络 摇 缀,参 差 披 拂。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潭 西 南 而 望,斗 折 蛇 行,明 灭 可 见。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坐 潭 上,四 面 竹 树 环 合,寂 寥 无 人,

凄 神 寒 骨,悄 怆 幽 邃。

以 其 境 过 清,不 可 久 居,乃 记 之 而 去。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八、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4、《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6、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7、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

8、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9、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

10、小石潭的主要特征: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2、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

13、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14、对“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进行赏析?

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1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8、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_____

19、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篇五:《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注音:

篁( ) 佩( ) 洌( )

坻( ) 屿( ) 佁( )

翕( ) 邃( ) 寥( )

俶( ) 怆( ) 嵁(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下见小潭 ⑵隔篁竹

⑶如鸣佩环 ⑷心乐之

⑸水尤清洌 ⑹近岸,卷石底以出

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翠蔓: 蒙: 络:

摇: 缀:

⑻参差披拂 ⑼潭中鱼可百许头

⑽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⑾佁然不动 ⑿俶尔远逝

⒀似与游者相乐 ⒁潭西南而望

⒂斗折蛇行

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⒅隶而从者

三、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

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

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

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 。本文是其中的第 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

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四、用原文回答: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③、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五、理解课文

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 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

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

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6、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青 树 翠 蔓,蒙 络 摇 缀,参 差 披 拂。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潭 西 南 而 望,斗 折 蛇 行,明 灭 可 见。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坐 潭 上,四 面 竹 树 环 合,寂 寥 无 人,

凄 神 寒 骨,悄 怆 幽 邃。

以 其 境 过 清,不 可 久 居,乃 记 之 而 去。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八、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4、《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

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9、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

10、小石潭的主要特征: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2、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

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14、对“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进行赏析?

15、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16、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

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

句。(限在40字以内)

1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8、作者抓住小石潭的

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_____

_ 的感受。

19、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

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21、选文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

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

22、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3、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九、对比阅读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与《小石谭记》后答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夜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悄怆幽邃( )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记之而去 而伯乐不常有

B.盖竹柏影也 盖一癞蛤蟆也

C.以其境过清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乃记之而去 冷光之乍出与匣也

3、乙文中与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修辞手法相同

的一句是“ ”。

4、从选文中分别摘抄出最能反映作者心境的语句。结合两文的写作背景,试归纳一下选文

甲、乙中两者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的共同点。

甲: 乙: 共同情感:

《小石潭记》练习题答案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注音:

篁(huáng) 佩(pai) 洌(lia) 坻( chí )

屿( yǔ ) 佁(yǐ) 翕( xī ) 邃( suì)

寥( liáo ) 俶( chù ) 怆( chuàng ) 嵁(kān)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下见小潭 看见 ⑵隔篁竹 竹林

⑶如鸣佩环 好像 ⑷心乐之 以……为乐

⑸水尤清洌 格外 清澈

⑹近岸,卷石底以出 靠近,动词 而 ,表承接,不译

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翠蔓:翠绿的茎蔓 蒙:覆盖 络:缠绕 摇:摇动

缀:连结

⑻参差披拂 高低不平 ⑼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大概 左右

⑽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向下 映

⑾佁然不动 呆呆的样子 ⑿俶尔远逝 忽然

⒀似与游者相乐 嬉戏,逗乐 ⒁潭西南而望 向西南

⒂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 像长蛇爬行那样

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寒:使……寒

悄怆:忧伤的样子 幽: 幽静 邃: 深远

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 凄清,冷清 停留 副

词,就 代词,指小石潭的景物 连词,表顺承,不译 离开

⒅隶而从者 随从 跟随

三、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_《全唐文》,作者_柳宗元_,字__子厚__,唐代__河东 人,著名文学

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山水游记,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

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

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 四 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全石以为底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俶尔远逝 ”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鱼_,实为写__水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抒情、议论,是属于 散文 的范畴。

四、用原文回答: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③、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五、理解课文

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C )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C )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C )

A.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 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