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怎样收集资料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20:01 体裁作文
怎样收集资料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中学生怎样搜集作文素材

中学生怎样搜集作文素材

作者:邬晗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11期

摘 要:现在不少中学生写作文成了他们最痛恨的事情,每到作文课,无不抓耳挠腮、左顾右盼而不知要怎么动笔。归根结底,无外乎腹内空空,对作文素材的积累太少了。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词直义畅、妙语连珠、行云流水。

关键词:中学生;搜集;作文素材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眼球经济的时代,中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接受信息途径日益扩大。那么,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学生该如何搜集作文素材呢?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每天我们的身边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小见大,身边熟悉、理解、体验的生活处处都是作文素材。

二、报纸杂志

作文素材的来源相当广泛,只是平时有的学生课文读得不熟,课外书也不看,能供写作的材料不多,这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文章当然就是一件难事了。现在大多教室都设有报纸杂志架,摆放着诸如《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此举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大家的阅读兴趣。阅读时若能做个有心人,搜集里面有价值的文章、事

件,特别是对议论文的论据的积累尤为有用,久之必能使自己的作文有较大进步。

三、教材及辅导资料

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经典名篇,文质兼美。许多辅导资料的页脚处也会辑录大量的名言警句,虽藏在角落,却字字珠玑,令人感受良多。刘勰说过:“入妙文章本平常,等闲言语变瑰奇。”只要我们在平时阅读积累的同时,能善于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写作材料,就不会为材料的贫乏而苦

恼了。

四、电影经典台词

很多时候,能使我们记起一些电影的方式,往往是由某一句经典的台词而想起的,搞笑的、浪漫的、激情的,各种各样耳熟能详的台词,被人争相效仿,广为流传。盘点中外电影中的经典台词,你会发现台词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正是这些手法的运用,才使得电影的表现力大大增强,从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仿造电影的叙事技巧或者里面的优秀语句进行创作,必然不会缺乏作文素材。

五、学校宣传窗和展板

校园的橱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弘扬了校园文化,宣传了校园生活。学校展板一般收录的是本校名人故事、名言警句、古代文化以及优秀古文,观看橱窗和展板内容时可随时记录下精彩的句子,为议论文所用。

六、他人的摘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人摘抄时都有自己的角度和韵味,可借阅同学的摘抄本,互通有无,发现亮点。

世上不是缺少作文素材,只是缺少发现作文素材的眼睛。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做个有心人,有意识地搜集积累,写作文一定会成为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

编辑 司 楠

篇二:怎样指导学生收集作文材料、解决写作文

怎样指导学生收集作文材料、解决写作文 有些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原因是手里没有素材,写出的文章要么内容空洞,中心不突出,要么材料不新颖,立意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并通过多种感官获取作文材料。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作文材料,有事可叙,有事可写,有人可赞,有情可抒,学生自然就喜欢作文。下面谈谈我指导学生搜集作文材料的几种方法以下的方法。

一、留心观察,积累素材。

观察是积累素材的最常用的方法。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可以供我们写作的材料。如:我们每天接触许多人。对这些人我们有的尊重,有的喜欢,有的厌恶,有的憎恨;我们也天天看到许多的事,这些事我们有深受感动,有的感到快乐,有非常烦恼,有的无比愤怒;在自然界中,有好多景物让我们陶醉,使我们流连;好多的动、植物让我们增添乐趣,增长知识。如果我们能对这些人、景、物带着感情,用我们学过的观察方法,用心听,细心看,动脑想,动手记。作文时我们就不会因无事可写而犯愁了。

二、 走出课堂,寻找素材。

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有目的地观察,收集素材。每学期,我都组织学生去参观农场的文化广场、工人文化宫、水上公园、青山湖公园、青山大街、集贸市场、商贸大厦、自由市场等,还要求学生随时留心周围的动物生活习性、植物生长过程。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事先要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同时把有意观察和无意观察结合起来,让学生写下观察到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素材。

三、参与生活,积累素材。

作文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有丰富的生活储备,作文时才能有话可说。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作文,我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变无心为有心,变无序为有序,变用眼为用脑,养成对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思、多问、多记的良好习惯。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在参与生活的过程中,储备丰富的作文素材,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作文,写作时才能有内容可写。

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参加公益劳动、家务劳动、自我服务、庆祝活动等,品尝劳动的艰辛,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把握素材,能使文章的主题得升华。 只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注意积累,做生活中有心人,不愁写不出好作文。

四、广泛阅读,收集素材。

指导学生从课内外阅读中搜集和积累作文素材。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是培养阅读兴趣,自觉阅读,勤于动笔,指导学生从课内外阅读中摘录材料,写阅读笔记,把阅读所得、所感记录下来,积累起来,就有了作文材料。要指导学生熟读背诵,这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读而不诵,往往使所学知识成为过眼云烟。学生没有材料积累,写起作文自然感到笔力不足,词语贫乏,因此,必须要求学生熟读名家名篇,课文中的精彩的细节描写。这样经过日久天长的背诵训练,学生心中有了“样板”,笔下有词汇,就不再害怕作文了。

怎样收集资料作文

五、拓宽视野,获取素材。

指导学生通过视听途径,获取作文材料。由于电脑、电视、电影、VCD等现代媒体的传播媒介,是学生间接观察,获取作文材料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有目的,有选择,有指导地组织学生收听和观看,从中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例如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少儿节目、《新闻联播》、《动物世界》、《地球的故事》等,有些动人的场面和感人的事例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并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下观后感。同时又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写作的材料就更丰富了。

六、 在玩中学,提炼素材。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留心搜集有意义的作文素材,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和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各种活动。通过活动的实践,指导学生用幼小的心灵去感受生活,获取真实感人的作文材料。为使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可以指导学生在活动前明确这次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中要捕捉有意义的素材仔细观察;活动后要回顾总结,进行梳理。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文娱活动、科技制作、鼓号队、美术组,让他们写活动中苦与乐、得与失。例如: 通过实践他们掌握了一手好材料,将这些宝贵的素材真实地记录下来,习作时只需润润色就是一篇佳作。学生只要是切身经历体验的,自然就能表达其真情实感。

七、 经常练笔,积攒素材。

要指导学生勤练笔,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经常练笔,这是有形的文字积累,所以这也是搜集作文素材的又一环节。

总之,学生掌握了收集和积累素材的方法,就突破了习作的难点。有了新颖的素材,学生才有话可写,才能写出优秀习作。

篇三:如何收集占有作文材料论文

如何收集占有作文材料

摘要:在收集占有作文材料时,要注意从现实生活,中学教材,报刊、影视、网络和优秀作文中收集占有,这样才能引来源头活水,浇灌出绚丽的作文之花。

关键词:收集占有、现实生活、教材、报刊影视网络、优秀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201-02

我认为收集占有材料是作文成功的关键。高考是竞争激烈的选拔考试,就语文学科而言,要得高分,必须要提高考生的写作水平。如果没有材料,即使写作水平很高,也很容易使文章干瘪空洞,无病呻吟;收集占有材料,形成“材料根据地”,写作时恰当地引述、包装,就有可能写出内容充实的作文。

一、从现实生活中收集占有材料

有的学生总抱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其实,你的家人,你的同学和朋友,每天的所见所闻都是作文的材料,只不过你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罢了。关键是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体味,勤于思考联想,就会发现现实生活是你材料仓库取之不尽的源泉。

如2007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于是,无数个炊烟袅袅的时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毕毕剥剥声响的灶堂里看到奶奶通红的笑脸。特别是在冬日,爷爷烧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则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

冬日的温暖。”此文通过叙述农村家庭平凡生活的小事表现家庭的和睦与温情,诠释生活的诗意,表达自己对诗意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文章写的是身边小事,表达的是真情实感,说者诚恳,读来亲切。 处处留心皆语文,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生活的溪流,一旦撞上礁石,就会激起令人心动的浪花,我们应鼓励学生善于捕捉这种“浪花”。

二、从中学教材中收集占有材料

学以致用,熟而生巧。熟读教材除了可以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染,从范文中学习写作方法外,还可以从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并且在作文时熟练地加以运用。如果学生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能有意识地、积极地从教材中取材,那么经过三年的练习,学生应该可以熟练地运用这些从教材积累的素材了。从近年高考中许多考生作文实践来看,很多高分考生都大量引用教材中所涉及的事例或典故,有的甚至是直接以教材中的文章或故事为蓝本进行改写的。 如2007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请让我们“摔跤”吧!》中的一段:前人由败而胜,由逆境而到胜利的顶峰者,往往不胜枚举。越王勾践可属一成功的范例。春秋之时,列国征伐不已,烽烟不断。孱弱的越国在勾践的带领下,与气势正盛的吴国交锋,结果损兵折将,臣服于吴国,勾践本人也充当了吴国的奴仆。这一跤对于越王来说,可谓沉痛不已。心怀大志的越王,数十年如一日,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奋发进取,积蓄力量,在二十年的生死教训中,勾践没有温情的关照,没有舒适的环境,但雄心却在日益增长,宏图在不断扩

展着,越国的金戈终于冲进了吴国的都城。假如没有那一场亡国的惨祸,勾践将如何,谁也难以预料,历史最终多添几个平庸的姓名而已。这段文字中的典型举例的素材源于课文《勾践灭吴》。原文较长,聪明的小作者,紧扣话题“摔跤”,舍去了“勾践灭吴”中的许多“细节”,“凝缩”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又如2006年高考湖南一考生的作文《谈意气》: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熎叻只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文中所用的大量事例、典故对高中生来说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这个考生之所以能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显然和他熟读教材以及平时习作中有意识地常常运用这些素材有很大的关系。

三、从报刊、影视、网络中收集占有材料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指出:“教

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在闲暇时间上网或浏览报刊杂志,搜集典型、新颖的写作素材。高三学生学习紧张,不可能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不妨订一份报纸,如《中国青年报》《语文学习报》,天天坚持抽看。或者天天坚持看“新闻联播”“法律在线”等电视节目,关注一些当今的社会事件、现象及社会舆论,把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概括地记下来,丰富写作内容,以提高写作的现实意义。

如2001年高考海南某考生在《什么声音在风中回响》一文中写到:“《南方周末》最近用大幅版面报道,汕头市为‘恢复信用’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签名活动,他们坚决表明:一旦签了名,便将尽最大的努力维护个人的信用。”可以看出这一材料是从报刊中收集来的,其新鲜度可见一斑。

又如2003年高考广东省优秀作文《跨越情感的感知》一文中写到: “在非典肆虐的今天,我们的医务人员为世人注入了一股暖流。她们有的主动请缨去前线。有的放下新婚燕尔的伴侣,待哺的婴儿,义无反顾地与病魔战斗,直到筋疲力尽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叶欣不止一个。她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继续与逆镜拼搏。白衣天使们并非至亲情于不顾,而是在神圣的使命之前,以正义为准绳来衡量自己的人生。跨越了情感,为世人无私的奉献。”像这样的文字及事例,在“非典”期间,各报刊、网络中到处都是。 再如“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中“邰丽华”这则素材,在2007年

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成长路上的跌倒》中被用来阐述苦难中的成长。“还记得那个让整个中华为之感动的邰丽华吗?对于她来说,生活是苦的,苦不堪言,但她从容面对,她将痛苦掩埋,掩埋在无声的世界里,然后用微笑去面对苦难,用坚强去追求梦想。舞台在佛光之中绽放美丽,一个无声的女子,将生命舞到了极致。面对困难,我们要拥有邰丽华一样的从容不迫,让成功之花在困苦的土壤上绽放光彩!”

在有限的备考时间里阅读大量的报纸或是长时间上网阅读显然不可能,如何在短时间内筛选出信息中的“热点”呢?一般地,每份报纸在年终时都会对该年所发生的轰动新闻、热点信息作一总结,因此,购买或借阅一两份报纸的年终版就可以将一年来的新闻热点尽收眼底。

四、从优秀作文中收集占有材料

把别人的优秀作文集中到一起,分析总结,并作好必要的记录,也是获取材料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许多同学不屑做些项工作,把优秀作文抛在一边,这是很不划算的。欣赏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我们蓦然发现,一些中外名人如屈原、曹操、李白、杜甫、苏轼、鲁迅、霍金、贝多芬、罗丹等人的诗词,典故一次次在高考作文中出现。这些的名人出现,既厚实了作文的文化底蕴,美化了作文的语言,巧妙的提升了作文的档次。

如:2001年高考“诚信”话题,有位考生,在文章中举了三个例子:一是商鞅变法在咸阳南门立木为信;二是音乐家舒曼英年早逝,

篇四:怎样搜集高考作文素材

怎样搜集高考作文素材

怎样搜集高考作文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写作文才会得心应手。

1、处处留心生活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家里留心发生的或听父母讲过的一些趣事、伤心的事;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留心看到的景物和遇到的事情;在学校,留心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等景物的变化,学校和班内发生的事情;双休日或节假日,留心到过的地方,遇到的人和事。弄清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人们的所言所行,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些新鲜的人和事都会成为作文中丰富而生动的写作材料。

2、坚持写日记

写日记是练习文笔、积累素材、丰富语言的极好方法,也是记录生活、陶冶情操、加强自我修养的良好方式。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常常会触动我们,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这些材料就会从我们身边溜走,等到要用的时候却记不清楚了。

每天晚上写日记时,可以先回顾当天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然后有重点地从当天的记忆中选取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有意义的片断记下来,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大胆而自由地写出自己的观点,作为日后写作文的素材。也可以写观察大自然的日记,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江河湖海、亭台楼阁等,都可以收入笔端。

这样长期坚持不懈积累素材,写作文的时候遇到某一主题,就可以从自己的日记素材库中提取到最新鲜的材料。

3、善于体验生活

唐朝诗人李贺,七岁能赋诗,人们称他为神童。其实他的成就除了天赋之外,主要得益于他平时的勤奋和积累。他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背上饭兜、锦囊,骑上一匹瘦马出门漫游。一路上,他细心观察和了解自然风物,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

妈妈看着儿子那记满诗句纸条的锦囊,十分心疼地说:“唉呀!孩子啊,你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吗?”正因为李贺不辞辛劳,精雕细琢,他的诗篇才千年传诵。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想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善于体验生活,只有通过亲自实践,亲自体验,才能写出真实生动的文章,才能避免文章空洞无物。因此,同学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养花、饲养小动物、到菜场买菜、帮助家长做家务等,都能为写作积累一手材料。这样写作文时不仅有内容可写,还会写得生动、感人、真实、具体。

搜集高考作文素材心得体会:

我觉得可以对过去的阅读、观察及头脑中的有关积累做如下梳理: 一是认真研究、熟悉至少一个人物。这个人物,既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也就是说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当然,如果是现实中的人物那就更好,特别是新近为大家所熟知的公众人物,那更新鲜、醒目。比如,金晶。我们要研究她的性格、成长、重要事迹,记住她说过的经典的话、经典的行为,要从中有所启示。 其次要有两本书垫底。实在读得少,课本熟悉了也行。比如我们如果把苏轼选入高、初中的诗文汇集在一块儿,就可以大致把握住了他的一生。再思索他的一生、他的诗文对我们当代人有什么启示。比如《前赤壁赋》,它实际上展示了苏轼拯救自我的一次努力。文章通过主客问答,最后说服自己虽遭贬斥但拥有了“山间之清风、江上之明月”,重新发现了自我的价值,于是“相与枕藉,不知东方之既白”。这对我

们现代人应该也是具有相当大的启示意义的。如果实在都不熟悉,我劝你踏踏实实看几个电视专栏节目,也算是“亡羊补牢”之举。比如东方台的“可凡倾听”,一期一个人物,我们如果认认真真地看几期,记下了嘉宾的重要言论、重要事件特别是独特的细节,再加上我们自己的理解、思考,完全可以成为我们考场上的新鲜素材。 同时,还要回顾、积贮至少三个生活细节,家庭一个、校园一个、社会一个。光记住这些感人的瞬间还不够,还需要反复玩味其中感人的“点”在哪里,揣摩触动你的原因,挖出其中包裹的核心价值(历史的、社会的、哲学的甚至是伦理的),反思自身与当下社会的麻木、无奈、缺失、困境及潜藏的危机,从而引出更深刻的东西来。比如,这几天我们守望着四川大地震的点点滴滴,被一个个细节感动着,但流泪之余、感慨之余,我们是不是思考得更深了一些?好在我们读到了这样的文章—— 《朱少华:一次灾难就是一次人性的涅槃》

15日,汶川强震已进入第四天,德阳市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的遗体被找到时,是“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的。通常灾难来临人会躲在课桌下,双手护头,而谭老师在那一瞬作出如此反应让人惊叹和感动。正是这个特殊的“姿势”令四名学生在他的身体和课桌的共同护卫下“死里逃生”。而在灾区,还涌现出了数不清的可歌可泣的故事。重庆市两个共有55名游客的旅游团队行进在距汶川50多公里处,地震到来,庞大的队伍在两名不足1米6的小女子的指挥下迅速集中到了公路边的平坝上。在倾盆大雨和大地的颤抖中,这支特殊的队伍互相扶持、互相鼓励。男人们找来一片塑料胶袋,拆开摊平顶在头上,大家围成一圈,女人和小孩在里面。走走停停5个多小时后,这支队伍终于见到了救援者。“一起活下去是唯一的信念,我们从彼此的依赖、信任、扶持中获取动力。”

许多在平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情景,也是我们苦苦追求的人性光辉,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没有事先宣传提倡,也不可能进行发动,但老师舍命保护学生,幼儿园的阿姨牺牲自己护着孩子,年长的护着年幼的,男人保护女人,这在地震灾害到来之后几乎成为天经地义的规则,那么自然。而全国各地救助者的表现同样让人感动:全国各地踊跃捐款,献血者几乎把每一处血站“挤爆”;成都数百位“的哥”自发前往都江堰抢救伤员;南京一名约60岁的乞丐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脚上一双破烂的凉鞋,手中还拿着一个讨饭碗,却把乞讨来的一角两角零钱换成百元钞票塞进了募捐箱??这样感天动地的场景,在这场大灾难的背景下,发生在人们普遍感到社会“变冷了”的现实中。

近几年来,社会很多人都感到我们的道德在“滑坡”,人性变得自私。现在看来,这种感觉其实是被一些表象所蒙蔽了。我们的道德、我们的人性不仅没有缺失,还异常的丰富,异常的火热,它的蛰伏其实是在等待“时机”。而当社会最需要的时候,这种无限美好的品德和人性就会自然暴发出来,成为拯救生命、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现在这场灾难恰恰检验和诠释了这个规律。我们为在灾难中失去的同胞痛哭,同时也为四川和全国各地的父老兄弟在灾害中涌现出这么高尚的品格而欣慰,更为我们的道德和人性在这场灾害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考验而自豪和骄傲。

一次灾难就是一次人性的“涅槃”,也是一次巨大的转变和进步。现在抗震救灾还在继续,我们还在和死神争分夺秒抢时间。在往后的日子里,必将还会发现并涌现出更多的人性光辉,这就是我们的精神、信心和勇气,有了这种精神、信心和勇气,我们必将战胜灾害,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我们更希望在夺取抗震救灾最后胜利的时候,人们能擦干眼泪,把在这场灾难中暴发出来的人性光辉继续发扬,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因为,这不仅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是我们每一个个体最迫切的需要。

篇五:谈谈如何教农村学生收集作文素材

谈谈如何教农村学生收集作文素材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多数农村小学生害怕作文,甚至讨厌作文。究其原因,他们没有生活材料,习作时不知从何下笔。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亦如此,作文要做到内容充实,有意蕴,就离不开一定的材料支撑。如果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手中的材料陈旧、贫乏,作文则不能给人新颖而充实的感觉。那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帮助学生收集作文素材呢?

一、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立足课内,面向课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充实学生的语言材料,拓宽学生的写作范围。《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农村的生活说单调却也丰富多彩:山村小路上与牧归的老牛作伴;山里溪边戏水抓鱼;菜园田野嬉耍玩闹;爬山摘果、下河游泳等等,这些都是农村学生宝贵的童年经历,也是最好最真实的写作素材。 教师不可到教学作文时才让学生搜肠刮肚地想素材,而是在平时就要经常留心生活中有趣的事,并以随笔或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丰富、庞大的“素材库”。 这样,学生在习作时便不会感到无话可说,自然会下笔千言,有感而发。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有下列途径。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寻找素材

小学生不善于观察,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细节的观察习惯尚未养成,有时候,问他们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人目睹了哪些事,他们都会面面相觑、哑口无言。事实上往往是“可写的事儿满街跑,瞪着眼睛看不到,竖着耳朵听不着”。其实只要留心观察,材料比比皆是。因而,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 ,让学生带着“观察”的目光去寻觅,就能找到很多新颖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如教师指导写“雨中的校园”,把学生带到校园里,去观察雨中校园的花草、树木、教学楼等景物,与晴天看到的景物进行对比,学生从整体上看到“校园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再观察校园中的景物与平时有何不同,会发表雨中的白杨树更加挺拔,花坛里的月季花叶片上挂满了晶莹的水滴。接下来再观察同学们在雨中的情景,会发现同学们手时拿着各种各样的雨伞,像在雨中盛开的花朵。有的同学在雨中天真地玩耍,享受下雨带来的乐趣。进而引导学生倾听下雨时的声音,学生会说:“小雨沙沙地下,雨水‘哗哗’地流,好像在演奏一组春雨‘交响曲’”。再让同学们体会雨落到身上的感觉,有的说“雨滴像小手轻轻地抚摸着脸”,有的说:“像戴上无数珍珠”。显而易见,这些材料全来自于学生的观察与感受。

2、带领学生在游戏中积累素材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精神是欢乐的,思维是敏捷的,语言是流畅的。玩了游戏之后写作文,学生就不会无话

可写了。比如:课间了,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打沙包,踢踺子,跳方格??游戏过后,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个游戏有趣吗?为什么有趣?你玩得开心吗,怎样开心的?在游戏过程中,他人的动作神态如何?你的心理感受如何?这样,学生不但有事可写,而且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3、给学生讲趣闻帮助积累素材

其实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犹如万花筒,五彩缤纷。在学校里与同学交往,在菜园子里听人们吆喝,在家里听父母讲一天的见闻??这些都不失为作文的好材料。教师不妨给孩子们布置这样的作业:回家和家人聊天,寻长问短,大事小情,左邻右舍的故事等等,再把听来的事带到班级讲述,这样,孩子们知道的就多了。老师也要给学生讲见闻故事,这也是帮助孩子积累素材的重要渠道,一个博学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决不会是孤陋寡闻的孩子。

二、从名篇阅读中汲取素材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只有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吸收,才能有丰富的、自如的写作运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1、让学生学会阅读

凡是有利学生身心健康的古今中外各种文体,各方面内容的报刊书籍,都可以让学生多读、多看。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探究写作方法。因为儿童的心理,天生会模仿。小学生习作有一个从仿写到自创的过程,要借助模仿为“阶梯”,吸取模仿对象的相似因

素和有用经验,作为自己进一步发挥创造的基础。小学生模仿的对象,主要是范文。阅读文章可以仿片断,也可以仿全文;可以仿语言文字,也可以仿结构篇章;还可以仿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做到每读一篇文章,都要学习它的写作方法,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才能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教材和许多小学生课外书籍,有很多文质兼美的名篇,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而且有着生动恰当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通过借鉴、迁移,逐步将思想、感情、语言、表达形式等内化为自己的文学素养。

2、从名篇中汲取营养

叶圣陶说过:“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的确,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紧密相连的,而我们很多老师往往使这它们脱节。在教学一篇课文后,不妨安排一次相关的作文训练,让学生尽情地模仿、借鉴课文中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怎样过度,如何点题等等。甚至可以写一件十分相似的人、事、物,也可以借用文中的好词句。名篇中有很多精彩的语言表达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性地运用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比如《桂林山水》中有“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的句子,写出漓江水的特点。在教学后,可引导学生

模仿这个句子的写法写一种事物的特点。名篇上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围绕名篇的内容或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不仅达到了读的目的,更丰富了写的内涵。

总之,积累素材是写作的前提。要写好一篇作文,不能凭一日一时的功夫。既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平时学习中素材的积累。做一个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就不愁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但愿同学们都做有心人,都能写出自己满意别人欣赏的佳作。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