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游五台山记作文3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17:06 作文素材
游五台山记作文300字作文素材

篇一:游五台山记

游五台山记

2009 9 14 晴

每天都生活在一个尔诈吾奸,勾心斗角的商业王国里,郁闷极了。我想出去走走,找回我一片心灵的净土。

对五台的仰慕由来已久。我不是个虔诚的信徒,却想着朝山敬佛,许愿五爷庙,目睹大智慧文殊菩萨的真容,包揽人杰地灵的台山风光。原想和女儿在暑假一块去进山拜佛,没想到在约定的日子里天公不作美,阴雨连绵,出游五台山的旅游团队少之又少,一搁置便是月余。

今天我一人随团而行,团从太原五一广场6.30分出发。 车刚驶上高速,导游就不失时机的讲解起来;

先由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说起,再由黄河文化的壶口瀑布到晋中晋商文化的商贾大院;从关公故里解州到则天的故居汶水;最后讲到此行目的地晋北佛教胜地——五台山。 五台山原名五峰山,因峰顶坦平如台,故称五台山;由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和一系列群山组成,方圆达250公里,其中北台最高,海拔3061.1米。终年积雪,即使在酷暑夏日,早晚也要锦裘披肩 ,又称清凉山。听着导游喋喋不休的讲解,向往胜地的内心急速的膨胀起来,佛有多灵,佛教文化有深厚;山有多么雄伟,山是不是奇峰突兀高入云端??

五台山在太原西北方向240公里处,由于通往五台山的高速正在修建之中,车从忻州下高速后,就慢了下来,峰回路转,越过丛山峻岭约四个小时后到达了佛教圣地中心——台怀镇。

台怀镇坐落在群山之中,地势较为平坦,极像佛的手心窝。镇里寺院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雄伟,金碧辉煌,保存着自东汉永平年间(58—75)以来历经沧桑保留下来的百余座庙宇。她西托菩萨顶,北枕清凉山,东指大慧路(黛螺顶),温情的清水河像母亲的乳汁一样由北向南流淌并时刻孕育着这个智慧健儿。这里游人如织,穿梭其中,使我想起了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言来。

午后。 首先朝拜的第一座寺庙是“殊像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是无上智慧的代表,在五台山一百余座的庙宇里都供奉着文殊菩萨,但以殊像寺里供奉的文姝驾狻猊像最大,总高约9.9米。 五台山是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佛学深厚,自然参观寺里的清规戒律就多了起来。导游领入寺门外就由寺内的小师傅接团导游我们。

进香,叩首,祈祷。 在大殿进行完此项后,小师傅领我们到万佛阁,按小师傅所受的方式先拜了释迦牟尼,药王菩萨,阿弥陀佛,再回首整个殿内墙壁

上下布满了10cm的贴金小佛,共一万尊,故名万佛阁。万佛阁是僧人学佛和研究佛学的地方,极少对外开放。师傅说今天有缘,你在此拜一下就等于拜一万 下,所以会特别的灵。 万佛阁是三进式的居所,一居室就是刚才所拜的三世菩萨,二居室好像是一个客厅(缓冲区),三居室才能见到也是你有缘才能见到的高僧法师。法师静坐在禅桌之上,面容清瘦,慈眉善目,炯炯有神的双眼流露着对世道坦然,凌驾于红尘之上内心的超然平静;静的出奇,要不是看到胸前呼吸 时此起彼伏心脏跳动——我断然认为是一尊艺术超群的塑像之雕。

游人五人一组,双手合什,漫步轻走紧贴到法师的身边,闭目,聆听法师为你去灾,祝福,保佑平安梵语朗朗的涌经之声。

我是怀着满腹牢骚,内心颇不平静却委曲求全的心态站在佛的面前,有许多许多的委屈要倾诉,好像这世界既不公平,所有的嫉妒,虚伪;势利,小人都攻击到我身上来。看不惯的所谓的“聪明”的人给善良的人们处处设计消费的陷阱,看不惯集大智慧于营销,忽悠给人们用终身积蓄购买的房屋却在瞬间居然倒塌! 现站在佛的面前是倾诉的时候,却腹中空空,一切皆无。 大概是我想的入神,法师赐予净水,并用他那圣洁的手拍打我的头部(实质是赐予神灵的智慧)时,才恍然醒来。

恍然醒来,到此时才恍然醒来!我不知是法师赐予神灵的智慧或是圣洁的双手敲开了我那愚钝的大脑,还是忽然开窍.想起小师傅刚才在接团时说的一句话“来到这里,不管你是从官经商,还是布衣百姓,不希望你在这里求到高官厚禄,只希望你在此放下尘 世间的一切烦恼,做到空,只有空才有满”。又想 好个佛教圣地,至此一拜灵感颇多。

我不知文殊菩萨为何钟情于五台山,但我对五的认识有三想必也在其大智慧之中吧; 五从数字的角度来为中数,也是国人为人处事的中庸之道。 五即无,无即空,空即满。想想老子的“无为而治”,也有其中的道理,尽管我不知道老子是不是佛学之人。 五即悟,醒悟,感悟,觉悟,悟心;人们每天都在为忙碌 生机,疲于奔命,为缓解自己精神上的压力不时地寻求心灵的解脱。现在看来,到是自己的悟心不高,所有的放不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佛学是集心理学与哲学或许更多的学科于一家,自己的智慧也不过是处在一个树没成年的幼稚年代摆了。

从殊像寺出来乘环保车西行至菩萨顶。菩萨顶位于台怀镇中心灵鹫峰顶,相传是文殊菩萨的居住之地,故名菩萨顶。原为青庙,清朝改为黄庙,金碧辉煌,是台内最大的喇叭寺庙。又名“真容院”。文姝殿前有一付对联,“真容容真真容真,灵鹫鹫灵灵鹫灵”。没有横批,想必横批就是“真灵”!说起文殊菩萨的真容,还有一段故事:当年建起寺庙后,塑匠把文殊菩萨的塑像塑到肩膀时,却不知文殊菩萨 的真容,众僧正为此在犹豫时,文殊菩萨驾祥云在天空中显现真容!塑匠一时着急,就进厨房把和好的荞面出来面廓文殊菩萨的真容,当他刚把面容塑好是菩萨就不见了。这个故事一直以来就被人们以各种版本传奇着。近几

年经过科学者用C-14的测定,文殊菩萨的面容的确是荞面所做!我不知道这个神奇的地方还有多少神奇的故事。

穿过文殊院,大雄宝殿,天王殿和山门,就到了人天相接的“牌楼”下,牌楼绚丽多彩,上有康熙御笔“灵峰圣境”。抬头看蓝天白云,祥云萦绕,伸手便是“连峰去天不盈尺”;平视众山,青山清河,古木参天,心旷神怡,众人挪步而行,不敢把脚抬高,甚怕山涧微风拂过浮起自己随仙而去;向下看殿宇竞秀,佛塔摩天,香烟缭绕,红墙内外尽收眼底,深感康熙御书牌楼“灵峰圣境”的点笔之妙!

由牌楼而下108台阶,左转右拐,顺势而下50米就是五台山历史最古,规模最大的显通寺。

我为显通寺用智慧建成的无梁殿而骄傲,也为压在两口井上的两通康熙御笔石碑(一通康熙御笔,一通为无字碑)而迷茫。 中国无字碑有三:

一是秦始皇在泰山登封台下所立的无字碑,因其统一七国有功,功德之大是不能用文字来形容的,故立无字碑。“初疑无字碑,莹洁谁敢文”也许就是真实的写照!

二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立于乾陵墓的两通石碑,一通是有字御碑“述圣碑”。是则天为高宗歌颂功德的碑文。另一个是则天自己的有龙无字的御碑。把自己的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述。

三就是显通寺康熙立在两口井上的两通石碑。相传康熙多次来五台朝山,发现菩萨顶极有灵气,一座楼牌像龙头,两根幡杆正是龙角,由牌楼引下的108台阶正是巨龙吐出的舌头。显通寺里的两口井水在午牌时分粼光闪现在木楼两侧两个圆形光环,就是龙眼。康熙知是活龙,不压住此龙,他日必飞。于是把井填平再压两通石碑。一通御笔题字,一通无字而立。我想康熙当时心情烦繁,不只是心胸狭窄怕意龙腾飞,有失江山;更是避免顺治这条真龙他日猛醒,发生伦理和皇权之间的尴尬。康熙这样做也许是让人们“无中有悟”。

好个无字,三位贤人把自己的丰功伟绩,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述 ,其智慧至极,不言而语,让智慧超越时空,千百年来包容世间的一切,直至时间把真相揭开并留给后人无穷尽的遐想。

2009 9 15日 晴 早晨,6:30.

五台山的早晨有点冷,但在香火旺盛的五爷庙前,早已忘记了凉风袭体。 五爷庙是当地百姓尊为最神圣最灵验的地方,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来此拜佛许愿,人特多,香火缭绕,人声鼎沸。 我在此中。我在想,我许什么愿?佛家戒贪,最多只需三件事,想许的心愿很多 ,一时却有过滤不出来,沉默许

久还是女儿吧,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愿她们身体健康,快乐生活,学业有成。想到此,请香去!

人和佛需要沟通,香是最好的载体或平台。香分三种,一种是清香,是指寺庙里经过众僧涌经念佛供于禅桌之上的细香,供游人需求平安或没有大的心愿的人供五爷之用,二种是草香,指没有涌经供佛的寺庙外的野香,可能是出于对五爷的尊重,一般人不用。第三种是拜佛许愿的“灵香”,它是需要付费的,但你不说是“买香”而要说“请香”。

在请香时又请了“荷花灯”。不知“荷花灯”在佛学里寓意什么。巴金在《灯》中写到“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荷花灯”是五爷给予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寄托吧。

早餐过后,从宾馆向东行,跨过清水河便来到了大慧路的脚下。由大慧路上黛螺顶有1080个台阶。因黛螺顶大殿内同时供奉五方文殊菩萨,省去游客一一登台拜佛的时间,在此一拜就等于拜了五个台的文殊菩萨,又名小朝台。上山有三条路径:步行,骑马,缆车。我步行涉台而上,一来诚心表现,二来运动减肥。

拜过五方文殊菩萨,站在黛螺顶上远眺,山峦蜿蜒起伏,粗狂而洒脱,峰棱而矫健;汇山泉之清澈,吸日月之精华,好个龙脉之地。如此人杰地灵,怎能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台山不是佛”?......

触景生情,触佛生慧。在与五方菩萨的神思中,其实是我错了,每天都在抱怨着人世间的不公平,常常希望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却忘了做精;常常希望自己的私欲急速膨胀,却忘了更需要帮助的人们! 每天都在好“色”,却不知“色即空”。当我们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人世间的真相,心情便晴朗许多。 有幸今天求得佛的智慧和包容,也算我为自己寻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 2009 9 16日于龙城 笑成天下

篇二:游峨眉山记作文

游峨眉山记作文

游峨眉山记

四年级一班 王立行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怀着期望的心情踏上了去峨眉山的旅程,我很期待,很兴奋。经过两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峨眉山的脚下,看着他雄伟壮观的气势,我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征服它!

我们首先来到了清音阁,那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看到他清澈见底的河水,我情不自禁挽起裤脚,跳入水中嬉戏起来,在水中自由自在,一会儿跑,一会儿跳,忘记了一切烦恼。直到妈妈叫我才把我从欢乐中拉出来,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小溪。

这时,更大的惊喜映入我的眼前,一群山猴居然拦住了行人翻他们的包找东西吃。而我却很勇敢地靠近它们,它们的毛发是棕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它们的脸是心形的而且是粉色的;吃东西的时候动作非常像人,特别是吃玉米的动作,简直跟人一模一样。就在这时,猴王突然窜出来,撕咬一只小猴,因为猴王是背后偷袭,小猴吓极了,一时把尿都吓出来了,而我恰好走到他前面,小猴得了也弄到我腿上,我愤怒地看着它们,但又不敢打它,害怕咬我。

最后经过我们努力,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了金顶,登上的一刹那,我终于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经过这次旅游,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篇三:游山记

游山记

山上的美景处处迷人,山上的野花处处可见。这做的山的名字叫莲花山。 莲花山,这是我原先游过的山区,这座山,可不是一般山那样处处见路可走。这里,山高路险,山路弯弯窄窄,地上,山花烂漫,碧空如洗的天空上飘得几朵白云。游玩在山中就像在的自然的怀抱中生活着,我向上走着走着,让我没想到的是山的另一面还是山,上一层更比一层高,像群山环抱一样。 山上的柿子已经成熟了,它那火黄的小脸蛋真讨人喜欢,它等农民伯伯在这丰收的季节早早来收它!天上的小鸟叽叽喳喳谈些什么呢?奥看来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莲花山的险是不能忘记的,为什么呢?因为这座山的顶峰有好几快石头叠起来的,如果有不适合的人上去,就会下不来,那边的山石非常壮观,有块巨大石头在山顶的侧下方犹如想掉下来一样,那是大自然给创造的。说不定还有上千年,上万年的历史呢

莲花山的美是非常透人的,山清水秀的莲花山是有很多的池塘,这个水泉,,也是少见的,如果你爬上山路,处处可见小水流,它会给你带路,山的下面有一个的大池塘,山上留下的水都到这里来了。

山上有好多成片的松树,步入松海中就想走入了原始森林一样,让人感到好神秘。青青的松枝被秋风吹过,树针就会发出哗。哗,的声音:沙。沙。 游玩了一天的我显得更加累了,但是,我还恋恋不舍那莲花山,虽然这山远看的小,看着容易,爬起来难度大了。

这就是它的险山峰险要。这就是它的美山水相连。

陈毅中学初一:陈怡然

篇四:游五台山所见

游五台山所见

暑假的一天,我和家人一起去太原的五台山玩,为什么被称为五台山呢?听导游姐姐讲,五台山,有五个台顶,分为东南西北中台。每座台顶都塑有文殊菩萨。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汽车从大同出发,行驶了几个小时才到了五台山脚下,我远远的看见山特别的高,那儿的山很奇怪,南边全是树,而北边只有些花花草草,山上的天气很怪,山下风和日丽,半山却下着大雨,气温也怪,山下热,山上冷。

五台山是佛文化的起源地,山上共有124座大小不同的庙宇,这儿香火不断,因为在这儿许愿者上钩是很灵的,所以来朝拜的观光客很多。这儿的庙宇都是历史优久,始建于东汉,,曾作为乾隆皇帝的行宫,五台山风景秀丽,寺庙外形宏伟,菩萨栩栩如生,别具匠心。

五台山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令我记忆最深的是关于观音庙的传说:传说有一个日本人在五台山请观音菩萨东渡日本,他一路护送观音至福建海边,正欲上船,本来风平浪静的大海突然波涛翻滚,日本人觉得这是观音的意旨,于是对着观音象说:如果你不愿意去日本,我愿在此地为您延修一座观音庙,并终生侍奉您。这时海面平静了,并且出现了莲花的水纹......

五台山是祖国的名山,在这儿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篇五:游褒禅山记作文素材

《游褒禅山记》作文素材挖掘与运用

素材开发

《游褒禅山记》通过记叙一次未能尽的游山经历,说明了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慎取”。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堤。”自然万物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由游山洞,作者得出了“尽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无悔矣”的结论;由“仆碑”得出了“学者不可以深思慎取”的结论。角度点拨可用于“感悟自然”“求学”“深思慎取”“努力”、“最好的风景”、“更上一层楼”“目标”“自信”、“盲从”“成功的要素”、“意志”“志、力、物”等话题。 精彩运用

引用思辨型——(提示:结合原文,以生活实例出发,针对性强)

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绩,最好不流汗就能登上事业的顶峰,不少人还在做着这样的白日梦。宋代的王安石有句名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朋友,不要在平地观望了,到“险远”处去寻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吧。

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为。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也有过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盲从,他曾与四位朋友去游褒禅山的一个山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本来渐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大家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令人后悔的事吗? 议论抒情型——(提示:广征博引,围绕话题,文采斐然)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术、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纵观古今一切有成就的诗人、作家、思想家、革命家等等,无不愿意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无不从大自然中有所领悟并获得启示。王安石游褒禅山得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王羲之于兰亭聚会.“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始觉“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毛泽东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历史感慨。

思辨议论型——(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条清理析,深刻有力!) 志、力、物三者,可以说是我们成功的三大要素。有远大的志向,还得有真才实学,最好还获得某些帮助,或者良好机遇。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就悟出了这个道理:“有志矣??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朋友,你想想,自己主要缺了哪一样? 颁奖词

志在“非常之观”的胸襟袍负.坚守不随流俗。不避险远的追求精神.文成八大家.诗传越千年。不畏浮云遮望眼.敢当天下改革事.不愧“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

1

素材一:

王安石把治学处世比做游山,在游览中总结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非有志者而不能至”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己和读者在治学、处事、创业的道路上坚定自己的志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限的险峰。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志当存高远2、尽志无悔3、要成就一番事业,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等4、成功,离不开坚定的意志(或志向);5、好风景不易到达; 素材二: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的过程中发现“有碑仆道”,“花”“华”音讹,于是生发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感慨。其实,不仅做学问应深思慎取,在生活中,做人做事都应如此。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凡事要深思慎取 2、不能以讹传讹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游五台山记作文300字)

3、对待文化遗立要有严谨的态度等 素材三:

在游山途中因轻信随从,半途而废,褒禅山最为奇妙之处能一睹为快,王安石懊悔不已,从而悟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生活中,只有远大的志向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个人能力和外物的帮助。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人要善假于物

2、立志、蓄力、借物是做事成功的三要素 3、善假于物,但不依赖于物等

荆公生当大宋时,少年遍习百家词。意气英姿龙门跃,但念经国利民事。鄞县山川熟自胸,起堰浚河不自恃。常平惠农百姓喜,兴学劝桑有妙治。最恨兼并与贪吏,访民问灾多愤驰。累忧社稷贫与弱,万言上书显奇智。天变人言不足畏,变法图强有慧思。新法恢恢宏略出,万机日理难解衣。开宗立说兴新学,除却浮华存精实。文章质朴尚有物,唯求实用能补世。心地高洁能撑船,胸襟豁达拯苏子。唐宋八家居其一,千古一相王安石!(《荆公颂》) 【素材激活】

王安石,伟大的改革家

“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的王安石是一个难以盖棺定论的人物。自北宋以来,褒之者少,而毁之者却是全面开花、随处可见,几百年内,无论是在官方的“正史”,还是在民间的小说、戏曲中,王安石的各个方面,从学问到做官,从私人生活到道德品行,无不被人垢病。

但是尘埃掩不住真金,浮云遮不住星泽,真正的智者经历史长河的淘洗发出了夺目的光芒。他之所以被诟病,因为他是改革者;他的改革触动了官僚集团的根本利益。

面对种种非难,他抱定“天变不足畏,祖宗之法不足守,人言不足恤”坚定信念,在那死气沉沉的环境中,爆响了一个惊雷。这惊雷,绵延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振聋发聩。无改革社会便不能进步,要改革必冒风险。是安于现状、安于落后;还是冒险而进,求得发展,这,二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们已作出回答:已带领国人领略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尽志无悔”“不要盲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自信”“敢于坚持自己的主见”“深思慎取”“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等内容相关的写作话题中。

如:角度一:阐述与“志向”“毅力”“精神”“信念”相关的话题。大千世界,浩浩尘宇,庸碌度过一生的人不计其数,然而久经磨炼、矢志不渝,最终达到光辉顶点的也大有人在。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其中的差别呢?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他们立志的高与低、远与近。

角度二:阐述与“认识自我”“个性”“独立思考”等相关的话题。事业的成功,不仅需要立志和一定的客观条件,同时还需要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独立思考的精神。王安石的经历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不能“随以止”,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当然,独立思考是以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对客观条件的全面把握为基础的。 【运用范例】 1、几乎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但真正可以踏上成功彼岸的人却为数不多,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探寻“志”的过程正如入华山洞的过程,“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当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时,会发现路全变得越来越窄,兴许有时还会碰上电闪雷鸣的坏天气。大多数人会被这样的情景吓坏,或是埋怨暴雨后的小路过于泥泞,因此不愿再前进,于是,他们就这亲背离成功而去。而那些“不怠”的人终会在黑暗中发现那个代表着希望的小光点,然后在柳暗花明中找到落脚的终点站。(摘自《志当存高远》)

2、我也用微博。但我有一个癖好,只看,不点“分享”;只写,不愿“引用”。有微博好友问为何? 答:拒绝平庸。

诚然,段子玲珑,资讯新鲜,图片醒目,视频抢眼。但在我看来,却只是下酒菜而已。诗歌才如洒,警句方如肉,然酒肉穿肠过,心中留的,惟有发于心、慑而慷的个人真情和思维火花。若忙于人云亦云,则落入俗套,辜负了微表本身为人们提供拒绝平庸的平台之妙用。

拒绝平庸,是不甘于平凡、不沦于庸常。少年时读《东坡题跋》,读到苏轼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写:“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不禁抚掌而叹: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若苏轼真仿效退之写篇序,再出色恐怕也未必如韩文之精妙,湮没于千千万万的仿作中,未免落了下乘。不似今日,以“不若且放”之豁达留名千古,有力地评击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之定论,岂是凡俗能及!

2

拒绝平庸,是唯愿走出自我之路的缘故。姑且仍拿苏轼举个例子,虽放下仿韩文之举,但从未放弃过生死意义的探索。其前后两篇《赤壁赋》,以人生代谢之深刻大问,展纵横古今之思辨大美。未必可称“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至少成一家之言矣。行文此处,我不禁想起那个弃传统而坦荡独行的林纾,以《韩柳文章研究法》而闻名,更以此诗而著名:“平生不入三王家,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苦攻学名家!”走出自我之路,是坚信“宁有种乎”,是自信“英雄不问出身”,只问是否跳出俗套,立为民生,言为心声!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多在险远,而人迹之所罕到焉。”我深以为然。太多的前人,太多的远方,连风景也如嚼过千遍的鸡肋,愈发促使我们拿起自己的理性,拒绝平庸,踏出自我之路。

拒绝平庸而甘于平凡,这不是修辞的问题,而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2011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