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道是无情最动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7:20:19 作文素材
篇一:论薛宝钗之冷——任是无情也动人
论薛宝钗之“冷”—任是无情也动人
光芒四射的伟大古典名著《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她卓然屹立于世界古典文学之巅,使一切古典文学名著相形见绌。《红楼梦》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它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在曹雪芹的笔下,有孤高傲视的林黛玉,也有豪放才女史湘云;有机关算尽的泼辣女将王熙凤,也有德才兼备的能干女郎贾探春。然而,《红楼梦》中的众多人物中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冷美人”薛宝钗。
薛宝钗的“冷”在书中是有根据的。首先,她住的是蘅芜苑。“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进了房屋,雪洞一般”。我们一到这里,首先感觉到的就是冰冷,令人颤栗的冰冷。其次,她吃的是癞头和尚送给她的“冷香丸”,治的是“胎里带来的热毒”。就连抽的花签诗也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可见,作者是要有意塑造一个薛宝钗“冷美人”的形象。那么,薛宝钗的“冷”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外貌之冷—朴素、淡雅、本色
宝钗的美是显而易见的,“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人人都说黛玉所不及”。而曹雪芹在描述宝钗的外貌时,没有一丝修饰的意思,也没有一丝情感露于表面。我想作者之所以这样,是为了给她的“冷”打基础。
宝钗是《红楼梦》中有名的“冷美人”,她在外貌上的冷体现在她的朴素、淡雅、本色上。薛宝钗出身于“皇商”之家,“书香继世”、“家中
有百万之富”,但衣服却“一字儿半新不旧”,房间也如“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始终保持着一种“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朴素、淡雅、本色的美。她穿的并不是什么特别华丽的衣服,但无论什么样的衣服,只要穿在她的身上,都会变得分外出色。她并没有戴任何首饰,脸上更没有擦脂粉,因为对她来说,珠宝和脂粉都是多余的。无论多珍贵的珠宝都不能分去她本身的光彩,无论多高贵的脂粉也不能再增加她一分美丽。这样的赞美加于《红楼梦》任何一个人物身上,都未免夸张。然而,平凡朴实的衣饰不但藏不住宝钗的美艳,反而使它更引人注目,这确是事实,也是作者高超的技巧所达到的效果。这表现出的不仅仅是生活态度,更是宝钗的精神状态。
(二)性格之冷—罕言寡语、随时从分
宝钗的性格含蓄内敛,罕言寡语,她的喜怒哀乐不像晴雯那样锋芒毕露,也不像尤三姐那样痛快淋漓。在不同的场合,她总在控制着自己的情感,不曾当众宣泄,表现出含蓄的特点。《红楼梦》里有一个写笑的情节是很有名的。第四十回,当刘姥姥在大观园的宴席上说了“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时,众人“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吆;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
了座位,拉着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在这场大笑里,在场的主要人物都写到了,作者写的真可谓人人皆到,处处都活。只唯独没有写薛宝钗。是薛宝钗不在场吗?不是,前面已有交代,“贾母带着宝玉、湘云、宝钗一桌”。那作者何以没写薛宝钗呢?她笑了还是没笑,曹雪芹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读者可以凭着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去想象。笔者的理解她应该是没笑,要是像其他人一样笑了,作者肯定不会放过对她笑的描写。那作者为何不写她没笑呢?这正是作者惯用的“不写而写”的写法,是曲笔,是曲折地传达出作者对这一人物的态度。我们去想,这一个大笑的场面里,就连平时不苟言笑的王夫人都笑的说不出话来,而薛宝钗却没笑,其为人的含蓄、少言寡语就凸现出来了。
又如《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贾琏偷娶尤二姐之后,凤姐生气,莺儿向宝钗汇报:“刚才我到琏二奶奶那边,看见二奶奶一脸的怒气。我送下东西出来时,悄悄的问小红,说刚才二奶奶从老太太屋里回来,不似往日欢天喜地的,叫了平儿去,唧唧咕咕的不知说了些什么。看那个光景,倒象有什么大事的似的。姑娘没听见那边老太太有什么事?”宝钗听了,也自己纳闷,想不出凤姐是为什么有气,便道:“各人家有各人的事,咱们那里管得。”宝钗的“哪里管得”、“不便多事”, 虽然体现出的是宝钗的冷漠,但也正是她既保持自己的清高、洁身自好,又冷眼旁观世道人心,不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是非之中的清醒的处
世之道。
(三)为人处事之冷—“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宝钗在为人处事态度是“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儿被王夫人打了撵出去后含辱跳井而死,宝钗听到后,就赶忙去王夫人处安慰王夫人。她说“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跳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很多人说,这里的宝钗看起来很冷酷,丝毫没有恻隐之心。可是在我看来,宝钗这样做是有她的道理的。首先,人死不能复生,向来处事冷静和聪明的宝钗,不可能为了一个已经不能再复生的人,而让自己陷于伤感之中,自寻烦恼,无多实际补益。再次,宝钗如果这样做了,只会火上浇油,让王夫人更加难过和自责。与其这样,还不如好好的安慰王夫人。第三,宝钗在这件事上,也没有完全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她很主动的拿出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死者装裹,丝毫没有犹豫和不情愿,也毫不忌讳,还很贴心的跟王夫人说“反正自己也用不着”。这些都说明,宝钗并不是冷酷,而是冷静。而她的冷静,当然来自于她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四十七回,薛姨妈见薛蟠被柳湘莲痛打,又是心疼,又是发恨,骂一回薛蟠,又骂一回柳湘莲,意欲告诉王夫人,遣人寻拿柳湘莲。宝钗劝道:“这不是什么大事,是咱们家的无法无天,当件大事告诉众人,倒显得妈偏心溺爱,纵容他生事招人,今儿偶然吃了一次亏,妈就这样兴师动众,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虽然宝钗说话的口气还是
“冷”的,但说话的心却是“热”的。一席话劝醒了薛姨妈,躺在病榻上的薛蟠还在大嚷大叫,命人报复柳湘莲,,也被软言劝住。正是薛宝钗的宽厚豁达、冷静理智,警醒了薛姨妈,制止了不义的报复行动。化解了一场冲突。其结果,不仅没有使泛交变为仇家,而且当薛蟠生意途中遭遇劫匪时,柳湘莲拔刀相助,二人结为生死弟兄。
至于后面宝钗对柳湘莲的遭遇表现出冷淡的态度,这是跟她的人生观有关系的。“分离聚合皆前定”,“何必枉悲伤”,这是宝钗的人生态度,不能作为用来说明宝钗冷酷、无情的证据。
更加可贵的是薛宝钗遇事不是千篇一律都用冷处理的办法。例如对被她嫂子夏金桂虐待的香菱,她就果断地将其要到自己的身边,给予温暖照顾。对贫寒的邢岫烟,也给予实际资助的暖意。史湘云因为婶子当家,自己做不得主,没有经济能力,但又想在大观园设东邀社举办诗会;宝钗拿出丰厚的实物帮助她圆梦如愿。
(四)对待感情之冷—深爱宝玉却能深藏心中
宝钗对待爱情的极其理智的思路和态度也令人肃然起敬。宝钗对宝玉的感情复杂,她对宝玉是有爱意的,且时有流露。
第八回描写“比通灵金莺微露意”,宝钗拿着“宝玉”反复念叨“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玉又念金锁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说明正好是一对儿。这种爱意,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第二十八回,宝钗戴着贵妃所赐的红庸串去王夫人与贾母处,表示自己对贵妃赐物的感激,偏又在路上看见宝玉与黛玉在一起。宝钗分明看见,只装作看不见,低着头过去了。宝玉挨打后,宝钗来探伤,在安慰他时说:“早听
篇二:任是无情也动人——十二金钗之薛宝钗
任是无情也动人——十二金钗之薛宝钗
顾颉刚先生在给俞平伯的书信里说写过过“剧谈红楼乃消夏良方的话”,酷暑又至,今天我们继续“附庸风雅”聊聊《红楼梦》。
上一次讲袭人时记得提到过晚清有位叫王希廉的文人特别喜欢袭人遂自号“
护花主人”。无独有偶,有位喜欢林黛玉的晚清文人邹弢则自号 “潇湘馆侍者”。看他是怎么写自己替黛玉辩护而和老朋友“钗粉”许伯谦闹翻的?(许伯谦)尊薛而抑林,谓黛玉尖酸,宝钗端重。直被作者瞒过。夫黛玉尖酸,固也,而天真烂漫,相见以天,宝玉岂有第二人知己哉!况黛玉以宝钗之奸,郁未得志,口头吐露,事或有之……,书中讥宝钗处,如丸曰冷香,言非热人心也;水亭扑蝶,欲下之结怨于林也;借衣金钏,欲上之疑忌于林也;此皆其大作用处。况杨国忠三字明明从自己口中说出,此皆作者弄狡狯处,不可为其所欺。况宝钗在人前必故意装乔,若幽寂无人,如观金一段,则真情毕露矣。 己卯春,余与伯谦论此书,一言不合,遂相龌龊,几挥老拳,而毓仙排解之,于是两人誓不谈《红楼》。秋试同舟,伯谦谓余曰:“君何为泥而不化耶?”余曰:“子亦何为窒而不通耶?”一笑而罢。嗣后放谈,终不及此。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全书最受争议的人物形象之
一。单看出场率来说,在前八十回仅次于男一号贾宝玉,和另一位女主角林黛玉则在仲伯之间。
第八回 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
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馀香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
从字面即可看出这几回都为宝钗小传。 林黛玉作为贾宝玉情感的知音,和贾宝玉的交集也最多,不可否认是理所当然的女一号,但我们千万不可认为薛宝钗就是无足轻重的角色,更不可简单把她当做心怀鬼胎的“第三者”。被作者不齿的传统才子佳人戏本才这么写,当然破坏别人爱情的多数是男性小丑,比如《梁祝》中的马文才,比如《西厢》中的孙飞虎(未遂)。薛宝钗绝对是作者呕心塑造的可以看作和林妹妹并列的一个人物形象。两个人优点缺点暇瑜互见,宝钗的主要缺点是情感不外露,大贤大德近乎虚伪,黛玉则是率性所为,尖酸刻薄令人难以接受,从从性上讲,放大宝钗的缺点则为袭人,放大黛玉的缺点则为晴雯。才思敏捷钗不如黛,学识渊博黛不及钗。在诗社几次活动中,《咏海棠》《咏螃蟹》都是薛宝钗胜出,黛玉只有在《咏菊花》胜出,但从庐雪亭即景联诗看出黛玉更具急智。书中写黛玉私下的诗作不少,比如《题帕三绝》《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等,可是作者没有写宝钗任何此类展示个人性格心情的作品,只是不惜笔墨在多次列举了宝钗的种种博学,比如论大观园的画法,(42回)让黛玉服用冰糖燕窝粥(45回)以禅宗故事点化宝玉并为之介绍《寄生草》,以“绿蜡”典故为宝玉引为“一字师”,给湘云讲解“棔”字,和探春讨论朱熹的《不自弃文》,同一回也写了宝钗在管理上的超人之处。引为时间原因我只能简单的提一下,大家有兴趣可以再看看文本。文中分别写了黛玉宝钗模仿先人的两首作品很能反映她们各自的性格,一首是林黛玉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格做的《秋窗风雨夕》,此处不讲,另一首就是宝钗翻宋朝词人侯蒙的那首《临江仙》
《临江仙》【原文】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天。临江仙_古诗文网
作者:侯蒙 (宋代)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
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俞平伯先生认为“作者的态度不偏不倚”,对钗黛“无褒无贬,无左无右”, 他说:“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妙莫能相下。
我很赞同俞平伯先生的说法。
在书中有若干处两人都是放在一起对比着写的。下面简单列举一些:贾雨村寓居葫芦庙时曾吟过一联: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此处玉即黛玉,钗为宝钗。求善价(价)也就是说黛玉注重本心追求心仪的贾人宝玉,待时飞是指宝钗注重纲常,因时就势。体现了两个女主角不同的人生观。有人因为贾雨村字时飞而推断宝钗在贾府败落之后嫁给了贾雨村我表示怀疑,因为薛宝钗的《咏螃蟹》很明显是讥讽贾雨村那样无肠横行热衷政治的野心家。
从家世相貌品德才华命运结局上写薛林也是 一一比较着写的。林黛玉是列侯后裔探花(全国高校统招第三名)之女,宝钗是紫薇舍人(国务院机关办公室处级秘书)之后皇商之女,林黛玉是病比西施,薛宝钗是腴
如杨妃。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指的是东汉河南郡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的故事。 咏絮才是指谢道韫咏雪的故事。写两个人结局是“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写宝玉的情感所属和最终结局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另外还通过贾琏的小厮兴儿和尤二姐对话描述了宝钗黛玉:我们家的姑娘不算,另外有两个姑娘,真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每常出门或上车,或一时院子里瞥见一眼,我们鬼使神差,见了他两个,不敢出气儿。”尤二姐笑道:“你们大家规矩,虽然你们小孩子进的去,然遇见小姐们,原该远远藏开。”兴儿摇手道:“不是,不是。那正经大礼,自然远远的藏开,自不必说。就藏开了,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潇湘翠竹,蘅芜香草, 就连林薛二人所住的居所作者也刻意做了比较,可谓匠心独运,处处机锋。
从性格上讲薛宝钗是温柔敦厚,庄重典雅。“怒于中而不形于外”。正如王熙凤说她的那样拿定注意“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正因为 这样“藏愚守拙”“随分从时”才深得上下欢心,人谓“黛玉有所不如”。
纵观前八十回夸赞宝钗的人远比欣赏黛玉的人多。袭人说宝钗是“真正心地宽大”“真正有涵养”,湘云说“还是宝姐姐知道得多”,探春说“贾母说宝钗是“家里的四个丫头(迎,探,黛,惜)一个也跟不上她”,香菱说“姨姥爷都夸我们小姐的学问深”,探春说宝钗是“你这样一个通人”,元妃也把宝钗当做弟媳的第一人选(花潊便好,何必蓼汀,给宝玉宝钗的礼物也是一样,黛玉和三春一样)花潊是“薛”的反切,蓼汀是“林”的反切。潊X花UE蓼L汀IN就连颟顸愚笨的赵姨娘都说宝钗待人是没说的。但作者是不是把薛宝钗当完人来塑造的呢?答案是否定的。誉满则毁,过犹不及。熟读文本的人肯定能看出宝钗某些不对劲的地方。比起黛玉
的率直,湘云的旷达,宝钗确实算是城府很深的人。宝钗的居所是“雪洞”一般,宝钗为了压制胎里带来的热毒要常年服用“冷香丸”,这两处看似不起眼的文字其实是暗示宝钗性格中“冷”的一面且机心很深,我们从宝钗对待金钏之死尤三姐之死的漠然可窥一斑。不知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就是贾母带领刘姥姥游大观园那一回写到她们一行人来到薛宝钗居住的“蘅芜苑”,说宝钗的闺房似“雪洞”一般很不开心,雪洞当然是既深且冷了,加以对外面“花潊”一代的环境描写,就更能体会作者的此处笔墨的“良苦用心”了。字数不多,我复制一下。 (贾母等人)说着已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 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40回)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就连自称“槛外人”的妙玉对宝玉也曾动过心(赠梅花,把自己的杯子让宝玉吃茶,写帖祝宝玉生辰 )对大观园中唯一活宝贾宝玉我想宝钗不可能没动过心。
在《红楼梦》中,王夫人把男女厮混视为有违封建礼法之大忌,金钏晴雯为此而死,芳官四儿为此被逐薛宝钗在王夫人面前总是装做和宝玉保持一定距离的样子,而林黛玉总是给人以整天和贾宝玉厮混的印象。明哲保身,这是薛宝钗的精明之处。滴翠亭戏蝶使“金蝉脱壳”计骗过小红坠儿,也是写她的精明圆滑,是否真的有嫁祸林黛玉之心到也未必,情急之下保护自己做出的行为和早有预谋的伤害他人有本质的不同。对于贾母对宝琴的偏爱宝钗是确实心怀妒忌,这是人之常情,自己先于宝琴进贾府老太太从来没有拿她给宝玉提过亲, 哪怕她心里不在乎宝玉对宝琴的后来居上获此殊荣也会心存芥蒂。
还有进宫选秀不成也是薛宝钗的一大心病,否则他不会因为贾宝玉的一句“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贵妃,原也体胖怯热”而耿耿于怀。
《红楼梦》描写人物的角度是不断转换的,而不同角度的描写所表现的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感情也是很不相同的。第五回的林黛玉和薛宝钗以及林薛两类不同女性在作者的笔下都是命运不能自主任人选择的可怜人,作者正是从这个角度同情她们,“无所爱憎”,“无所褒贬”,“一视同仁”,“悲金悼玉”。在以后各回的描写中,角度不尽相同,对她们各自处世的态度也就不是“无所爱憎,无所褒贬”,“一视同仁”了,而是有褒有贬,有爱有憎,并非一视同仁。这就需要我们阅读时细心体味。
从贾宝玉的梦中之言”都说是金玉良缘我却认定木石前盟“和贾宝玉看着宝钗的胳臂想”如果是长在林妹妹身上就好了“尤其是在宝钗给宝玉讲仕途经济宝玉拂袖而走可以看出他们不可能是知己。就连和宝钗是亲表姐们的王熙凤和她走得也不是太近,(凤姐和黛玉倒是有很多话说)宝钗自己也说过“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辞者嗜其利”的话,黛玉可以成为香菱的知音,但宝钗不会。黛玉可以在中秋夜和同是孤女的史湘云联诗遣兴,宝钗也不会。才德具备,众口称赞的薛宝钗其实是孤独的。虽然和林黛玉的的率直本真不同,城府很深心机内掩的薛宝钗同样是不能左右自己命运的可怜人。六十二回红香圃射覆那段故事分别提到郑毁的“敲断玉钗红烛冷”和李商隐的“宝钗无日不生尘”,
(〖残花〗 《全唐诗》 作者:李商隐 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意在暗示宝玉和宝钗结合不久即出家。宝玉出家可以从若干次的“做和尚”和“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即五十回宝玉做的》《红梅诗》皆可看出。(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在饮酒做诗之前,来到栊翠庵寻求美好的东西。不是要得到观音大士的甘露,而是要得到妙玉佛院中的红梅。扛着红梅进入尘世之中,离开红尘正是为了割取红梅。没有人怜惜诗人因冷而耸起的肩膀,而我还留恋佛院之清幽呢。从表面上看是贾宝玉去佛院
取红梅,但实质讲的却是“入世”、“离尘”的大事。)书中薛宝钗对应的是牡丹花,而牡丹花在种种传说中偏偏是悲情的。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作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可以结合22回薛宝钗元宵节做的谜语看。(有眼无珠腹内空
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纷离别
恩爱夫妻不到冬 )谜底是竹夫人。“千红一窟,万艳同悲”,作为花神的林黛玉泪尽而亡,作为“艳冠群芳”的花王薛宝钗最终也不会有好的结局。
当然我也不赞同黑钗的红学爱好者诸种耸人听闻的“阴谋说”,什么为配合金玉良缘而打金锁,什么为“洑上水”讨好贾母才给湘云操办螃蟹宴,什么给林黛玉送的燕窝里投毒,统统都是站不住脚的,都是有违背曹雪芹先生“为闺阁昭传”本衷的。
“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
抛开一起附会的探轶,《红楼梦》本来就是作者因为“绮梦既散,穷愁毕世”而倾心打造的一段“怀金悼玉”的故事。
宝钗正如她在“海棠诗”中写的“淡级始知花更艳”和牡丹花签上那句“任是无情也动人”那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艺术价值。
篇三:任是无情也动人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公选课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任是无情也动人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论文成绩:
教师评语:
任是无情也动人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我是高中的时候才看的《红楼梦》,在小说里最喜欢的人物是薛宝钗。宝钗是以一名候选入宫的少女身份进入我们的视线的,薛宝钗,又叫“蘅芜君”(横无君),“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深谙世态,八面玲珑。为登上“宝二奶奶”的位子煞费苦心,但就当时那个人人自危的社会环境,她的所作所为又无可厚非。 所以,我没有办法像对其他小说人物那样简单的把她归入“好人”或“坏人”之列。一方面,她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而且稳重温柔,识大体顾大局,是完美无瑕的大家闺秀的典范;另一方面,她在骨子里是一个追求现实功利的现实主义者,并且她的现实主义价值观又不象王熙凤那样赤裸裸地暴露在人们面前,而是深深地隐藏在封建淑女的外衣之下,具有极大的迷惑性。
《红楼梦》中,“世外仙姝寂寞林”与“山中高士晶莹雪”是美的双璧。黛玉的美是一种感性而诗意的存在,宝钗的美则一种理性的世俗的存在。长期以来,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中,宝钗既是“无情”的,也是“动人”的。从“人”的角度讲,她遵从着她认可的道德、信念、理想,与时俯仰地活着。从艺术魅力上说,她性格的多面性引起了从未停止的争论,成为文学史上“反角正写”的经典。从思想意义上看,宝钗的形象对作品主题的表现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宝钗动人的一面代表着封建礼教“温情”、“美好”的表象,是极具诱惑力的。但读者可以通过宝玉对她由昵而敬之到弃之而去的过程,领悟到了所谓世俗理想的本质,在令人目眩神迷的表象背后,竟是如此的庸俗和冷酷。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是相当耐人寻味的一节。占花名儿抽签时,黛玉抽得一支“风露清愁”的芙蓉花签,芙蓉花也即莲花。宝钗掣得的是牡丹花签,诗云:“任是无情也动人”。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两种花来分别比喻两人呢?我们可以从宋代周敦颐所写的影响深远的《爱莲说》中找到答案:“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花与牡丹的这种对比正契合了作者对世俗理想的叛逆之心。宝钗代表着那个时代备受推崇的
“美德”,她的广受好评,正如人们对牡丹的爱,是“宜乎众矣”。但作者对此却是不屑的,他独爱芙蓉花的真性情。所以,作者撇开了众多称颂牡丹的诗句,单挑了全唐诗中唯一说牡丹无情的诗来配宝钗,无疑是饶有深意的。
一、宝钗的“动人”
在“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的大观园,黛玉、宝钗无疑是美中魁首。相对于“娇袭一身之病”的黛玉来说,宝钗的健康美又要略胜一筹。她“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不画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怪不得宝玉为她的雪白一段酥臂,竟然魂悠悠出窍,被黛玉讥为“呆雁”。曹雪芹把宝钗的美表现为一种雍容娴雅之美,倘以儒家的审美标准看来,代表的是一种温柔敦厚的人格理想,“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正与她的“安分随时”的性格相契合。 论才情,她也堪与黛玉比肩。黛玉是灵气充溢的“仙才”,而宝钗则是“全才”。她经史子集融汇贯通,诗词歌赋博采广收,甚至连《西厢》、《琵琶》“元人百种”也多有涉猎。她能随意道出《唐诗品汇总序》中的“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温八叉之绮靡”来,谈论理财之道时又能顺口道出《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之语。除此之外,她对画论也卓有识见,谈及颜料画具娴熟谙晓;医学药理知之甚笃,经验丰富言之成理,甚至于参禅悟机那一套也是了如指掌,可谓博学杂收无所不能。如此才情卓著,为她的“动人”凭添了优雅智性的神韵。
然而,才、貌并不是宝钗的最动人之出,曹雪芹要表现的,是这位“品格端方”女子的“人情练达”之动人。在这方面,率性而叛逆的黛玉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古语云:“事上谄者,临下必骄”,而宝钗竟可以两全,以至贾府上下,无有不说她好的。连深爱黛玉的作者也忍不住赠了黛玉一句:“莫怨东风当自嗟。”黛玉放纵着闺阁知识分子特有的感情,写诗作画,沉溺情感,一任自然的纾放着她的性灵。而宝钗则秉持世俗的理智,谨守封建妇德,几乎放弃个人的感情和追求,尽心尽力地维持着封建时代贵族女子正统风范,一步一步实现她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理想:夫有治国才,妻有停机德。这也是封建时代女性的最高人生理想。宝钗的所有人情练达都因这个最终理想而带了明显的功利色彩,将纯情少女本该有的朝气和灵性完全掩盖了。但在统治者眼里,宝钗的品行却是最合心意也是最动人的。
二、宝钗的无情
《红楼梦》中,黛玉是最为感性的人物,她游离于世俗之外,只管诗意的活着。而宝钗却是最理性的人物,她是现实的活着,努力于“做人”而非“做诗”。理性的冷静不仅使宝钗在活色生香的大观园兀显了“品格端方”的大家仪态,也给她笼上了“无情”的色彩。
宝钗的无情首先表现在对待自己的情感上。在第三十四回,她去探望受笞的宝玉,情切之下说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了,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得急了,不觉就红了脸。这处描写是最传神的。宝钗毕竟是个怀春少女,但她所接受的教育和行事哲学使她不得不将自然的情感欲望深深地隐藏起来。而潜意识中的至情所在,却不是森严的礼教和严苛的自律能抵制的了得,所以在某些场合,宝钗的真情就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当然这种“失态”会很快被她根深蒂固的理性发觉并制止。她惯于“装愚守拙”,“一问摇头三不知,事不关己不开口”,宁可泯灭自然天性,生生将自己变成一个随时俯仰,随俗媚俗的“木美人”。这般毁心弃性,丧失自我,已不是一句“无情”所能负载。它既是她个人人格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整个人性的悲哀。
在对待他人方面,宝钗的冷静与理智也很令人惊异。“悍妇”如王夫人,尚且对逼死金钏感到不安;无恶不作的“薛呆子”也对好友的“冷遁”感到伤心。而青春年少的宝钗在这两件事上的反应却是无比冷静,她没有表现出一点人性的怜悯和同情,只想着如何安慰王夫人,如何安顿跟随哥哥的家人。滴翠亭外,她以“金蝉脱壳”之计全身而退,远离了祸患,却是以牺牲无辜的黛玉为代价,让黛玉在一众下人中更失人心。如果说明哲保身尚有可原,这等损人利己行径已彻底暴露了她人性中虚伪冷酷的阴影。封建礼教所期望她的以及她自己所追求的“完美人格”,在自欺欺人的鲜美外衣下,掩不住可怜而可卑的本质。
甚至对待至情至性的个人情感,宝钗也能做到“无情”。她的一生并不是为恋爱而来,而是为一场理想的婚姻而来。所以在理智与情感的对峙中,她总能将情感掩藏在理智之下,呈现出“无情”的淑仪风范。世事洞明的她,早已看出宝黛之间的爱情,却仍能置若惘闻。她的确常常巧妙地排挤黛玉,但更多的是出于利益的考虑。在那场轰轰烈烈的骗婚闹剧中,她任由家长将嫁衣披在自己身上,
居然没有发出一点声息。以至当她已身为宝玉的合法妻子,而宝玉却以众所周知的方式怀念黛玉时,她所想到的也只是如何才能使他恢复正常的心智,以考取功名,让她得到梦寐以求的夫贵妻荣的结局。怎奈宝玉是情根深种,“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失去了人生最后的慰籍,他终于也遁却了红尘。留下宝钗,独自品味着“金玉良缘终悲苦,琴边衾里总无缘”的凄凉。
三、宝钗与黛玉、熙凤的对比
大观园里,最“动人”的莫过于钗黛二人。宝钗的美貌多才使人自然而然地将她与黛玉进行对比,但她以自己的“无情”区别于黛玉。如果说林黛玉体现了曹雪芹精神上的理想追求,薛宝钗便是他世俗理想的具体化。这样理解就能明白,宝玉爱黛玉而娶宝钗是必然的。钗黛两人性格的矛盾,实际上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一种彷徨。一方面,他反叛自己出身的阶级,以及这个阶级所代表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他对这个阶级并非没有一点留恋。他在进退之间无法决断。只有当他终于挣脱了宝钗精心编织的温柔乡后,他的理想才能得到最终的升华。所以,宝钗的形象对作品思想意义的深化,起着比黛玉更为重要的作用。换句话来说,宝钗“动人”的一面越突出,宝玉最后取黛舍钗的思想意义就越大。
宝钗对旧式大家庭的管理能力和心计又会使人想到王熙凤。但宝钗又以她的“动人”区别于王熙凤。使宝钗这个形象更具魅力的是,她的无情并没有表现得像王熙凤一样赤裸裸,她的冷酷与势利是完美地掩藏在大家闺秀的优雅中的。因此尽管她与王熙凤有着许多本质相似之处,贾府上下却从来没有人拿她们对比。生长在类似的家庭环境里,使宝钗和凤姐一样,养成了算度精确的习惯。但王熙凤的目光显然要短浅得多,以致给人以吃人不吐骨头的恶劣印象,为自己种下祸根。宝钗是懂得“小惠全大体”的,她不但能确保统治者的利益,而且能使上下人等“欢声鼎沸”。这种精妙的技巧,正是宝钗寓无情于动人中的具体表现。
四、薛宝钗的人生理想
薛宝钗是以一名候选入宫的少女身份进入我们的视线的。薛家是皇商,曾有过“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辉煌历史,堪称“商业帝国”。但到了小说开始的时候,薛家的经济、政治势力却趋于没落了。薛宝钗之父早逝,哥哥薛蟠又是个不成器的,“一应经济之事全然不知”,各省及京中的生意“渐亦消耗”,可见这个商业
篇四:浅析薛宝钗的为人处世
浅析薛宝钗的为人处世
邵阳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级 邓节
摘要:《红楼梦》中,薛宝钗待人和善,性格温柔敦厚,识大体、顾大局,尤其善 于处理各 方面的 人际关系,为人处世时,她对人对事的策略灵活多变,“好 风凭借 力, 送我 上青云”,正因为如此,薛宝钗颇得贾府上下的喜爱和赞誉,她成为大观园中的最深得人心的宠儿。在本次课程论文中,我将浅析薛宝钗为人处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她取得成功的策略这两方面。
关键字:薛宝钗、为人处世、策略、真诚、忍让、关爱
对于薛宝钗这个人物,人们一直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但在《红楼梦》中,比起“娇袭一身之病”的黛玉来说,我更喜欢薛宝钗。
薛宝钗不仅容貌极佳,还博闻强记,多才多艺。她诗词歌赋博采广收,经史子集融汇贯通。对画论也卓有识见的宝钗曾对惜春进行点拨,连画具也较惜春诸人内行得多,谈及颜料画具娴熟谙晓。医学药理知之甚笃,甚至于参禅悟机那一套也是了如指掌,娓娓而谈,滔滔不绝。但最让我对她产生钦佩之情的,是薛宝钗为人处世的学问。 薛宝钗很会做人和处世,刚来到贾府就因其“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她的超凡脱俗与处世圆融,是她的大美之所在,而这也正是我本次课程小论文所要浅析的。
一、薛宝钗为人处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薛宝钗做人的最独特之处在于她对生命无分尊卑,一视同仁地尊重与关爱。她关怀着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把真诚无私的爱给了长辈们,给了兄弟姊妹们,也给了那些身份下贱的奴婢们。
对尊长,薛宝钗甚是孝敬和体贴。宝钗对自己母亲的孝敬和体贴自不必言,对贾府的长辈们如贾母、王夫人等她也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体恤。宝钗在住进大观园后仍“日间至贾母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闲话半时”。在贾母为宝钗举办的生日宴席上,她依照贾
母的喜好点戏、选点心也充分体现出一个晚辈对长辈的尊重与关爱。这也难怪贾母要赞宝钗: “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对湘云、黛玉、邢岫烟等众多的姐妹,宝钗也很是关爱。大观园中最感念宝钗的是史湘云。宝钗凭着敏锐的观察力,感觉到了湘云的难处,因此她曾帮湘云接下袭人拜托的针线活,减轻湘云的负担。史湘云要做东请客,宝钗设身处地地为她着想,资助湘云办了螃蟹宴。邢岫烟来到大观园后,“家常一应需用之物”宝钗都会体贴接济。当宝钗发现这天还冷得很,邢岫烟倒全换了夹的时,特挑了“石壁后”这个避人眼目的地方,问清情况后,知是冬衣当掉了,处境窘迫,便命莺儿瞒住众人取了回来,又悄悄地送去。如此等等,宝钗都给予了及时的关心与帮助。
宝钗的种种好处曾经受到林黛玉的误解,认为她不过是表面应付、“心里藏奸”,还把宝钗视作爱情的威胁。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宝钗对黛玉真诚关爱最终打动了黛玉,令她折服。在第四十二回中,黛玉感叹地说出这么一番话: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黛玉自此之后把宝钗视为知己,情同姐妹,还可以共饮一杯茶。
即使贾府中的丫环,是不得势的赵姨娘母子,宝钗也十分的尊重。宝钗和奴才身份的丫环们相处很好,因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小丫头子们“多喜与宝钗去顽”。王夫人的丫环金钏儿死后,一时来不及准备死人穿的衣服,王夫人正烦恼时,宝钗却说: “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见出宝钗在平时对金钏儿都是有接济照顾的。一般人都忌讳把自己的衣服给死人做殓衣,宝钗却“从来不计较”,可见出宝钗对金钏儿的真情厚意。
贾府中的赵姨娘、贾环母子历来招人嫌恶,宝钗却给予了一视同仁的尊重与礼敬。薛蟠从外地带回来的物品,宝钗各处分送,也没有忘了贾环母子,使赵姨娘心中感服.
在大观园中,宝钗既不因为人的身份尊贵而趋炎附势,也不因为人的身份卑微就鄙夷不屑,正如脂评所说: “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 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
如此一来,在大观园中,宝钗便成了众多人的知已,湘云认为她善解人意,香菱的眼中她是那样善良,黛玉觉得她很大度,王夫人把她看作是宝玉的幸福,众丫头评价她平易近人。薛宝钗之所以能够得到众人的肯定,得益于她在与人交往中灵活多变、重他人的利益和看法,轻自己的喜好和得失等策略、技巧的合理使用,这是薛宝钗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也正是我所难以望其项背的。
二、薛宝钗为人处世成功的策略
《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意思是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本领也是文章。贾府是个数百人口、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贵族大家庭,但薛宝钗却能在此地游刃有余,赢得了众多人的赞叹和拥戴,她到底有着怎样的策略呢?
1.真诚细致,善解人意
以情动人。以诚待 人 ,以礼相待,善于观察,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法宝 ,无疑,薛宝钗是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的。
宝钗的细致观察以及替人着想在大观园中是出了名的。 袭人要湘云替她做针线活,宝钗知道后埋怨道:“你这么个明 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 不 会 体 谅 人 情?我看见云丫头神情儿,再 风 里 言 风 里语 的 听 起 来,那 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作不得主,他 们 家嫌 费 用 大,竟不用那些针 线 上 的 人,差 不 多 的 东 西,多 是
她们娘儿们动手。 ”并主动提出代湘云替她做。
史湘云一时性起要给新起的诗社作东,宝钗对湘云说:“你一个月共那几串钱,你就是全部拿出来做这个东道也是不够 。 难道你为这个去家要不成?”这是对湘云实际情况的分析。 一席话提醒了湘云,正当湘云束手无策时,宝钗才委婉地提出了她的建议。在这过程中,薛宝钗从不居高临下,而是非常谦和温婉 ,不伤人自尊。 帮助史湘云时跟她说:“你千万别多心 ,想着 我小看了你 ,咱们俩个就白好了。 ”
2.公平待人,理智处事
对 待 人 格 低 下 、人人厌恶的贾环和赵姨娘,宝 钗 采取了一视同仁 的 态 度,既 不 排 斥 歧 视 他 们,又 不 拉 拢 纵容他们。 就连送土仪也没有忘记他们,难怪赵姨娘感激地说:“怨不得别人都说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 ”贾环虽是荣国府三公子,但 因 庶 出,为 人 又 最 无 赖,所 以 贾 府上下没人喜欢他。 但薛宝钗素日看他亦如宝玉,并无它意。 对他的不自重行为,也是以姐姐身份规劝:“好兄弟,快别说这话,人家笑话。 ”又在宝玉面前替他掩饰,因为薛宝钗素知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要怕哥哥。宝钗理智的特性,在书中有充分的体现。 她冷静处
事,不轻易动情。 在史湘云要离开贾府时 ,众人皆欲挽留 ,宝 钗 反 而 劝 她 回 家 ,因 为 湘 云 在 这 儿 多 住 几 天 ,回家后可能会受她婶娘的气。 当她哥哥救命恩人失踪,大家都很伤感时,她却想到要为伙计办酒席。 宝钗就这样用她的理智在做人,也在适应社会法则。
3.宽容忍让,钝化矛盾
宝钗能容人,能爱人;处世待人豁达大度,严己宽人;不斤斤计较,不因小失大。 在是非纠葛面前,善于回避矛盾,在寻找合适的时机解决矛盾。 当黛玉借雪雁送手炉一事指桑骂槐之时,宝钗明知是在奚落她和宝玉,但“素知黛玉如此惯了,也不去睬她”。 对 此,她表现得宽厚大度,避免了一次难堪
的冲突。 宝钗对于林黛玉的琐屑繁复 的 猜 疑 中 伤,采取的就是这样一种 “浑 然 不 觉 ”,装 聋作哑、故作糊涂的姿态,钝化了二人之间的矛盾 。 也终于在“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回中,主动以宽容之态使黛玉心悦诚服,追悔不已。
4.勤于走动,情感投资
常言道:“见面三分情”,“相逢一笑泯恩仇”。 直接的交流,容易建立感情,而感情又是人际关系牢靠的纽带。交 往的 时 间 越 长,接 触 的 机 会 越 多,个 体间也越容易形成亲密关系。显然,在这一点上, 薛宝钗发挥到了极致。第 45 回中写到薛宝钗的日常生活 ,“宝 钗 因 见 天气凉爽,夜复渐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些针线来。 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闲话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 ”寄居贾府的薛宝钗正 是 通 过 走 动,增加接触和交流的机会 ,进 行 情 感 和 物质 “投 资 ”,同 时 又 不 急 于 回 报 ,表 现 为 恒 久 的 大 度 、宽厚、助人,并由此赢得了贾府上下的交口称赞,为自己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结语:
《红楼梦》中,毋庸置疑,薛宝钗是才貌双全的,但她最大的闪光点是她卓越的交际才能。正因为薛宝钗熟谙为人处世的学问,即便是在大观园这样一个人物众多、关系复杂的大家庭中,她依然能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以上,我就从薛宝钗为人处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她交际取得成功的策略这两方面对她的为人处世进行了浅析,到此,我的论文就告一段落,有不足之处恳请老师多多批评、指导!
篇五:薛宝钗人物性格
薛宝钗人物性格
对于薛宝钗这个人物,人们一直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她是金陵十二钗中最让人捉摸不透的一个人物。她学多识广,颇有才华,吟诗作赋在众姐妹中常常独占鳌头,她待人和善,性格温柔敦厚,颇得贾府上下的喜爱和赞誉,成为时代的宠儿。然而她却非常冷漠,有时让人感到冷得让人害怕。她对金钱和权力也有着极度的渴求和欲望。和贾府众姐妹相比,她城府很深,绵里藏针。我们对她既感叹又恼恨:薛宝钗虽然无情,却依然动人。
薛宝钗苦心经营,最终获得贾府高层的青睐,与宝玉喜结连理。但是他们的婚姻让宝玉抱恨终生,让黛玉过早地香消玉殒。尤三姐自刎,即使是呆霸王薛蟠,也不得为之流泪,薛姨妈为之扼腕叹息,潸然泪下。她却“并不在意”,只是劝母亲道:“俗话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一个纯真善良的少女在封建礼教的熏陶下成了封建利己主义的忠实执行者,那样冷酷地看待人间悲剧。这就是薛宝钗,“不干己事不开口”,尤三姐的死与她毫无利害关系,她就没必要难过,她所要做的首要的事情就是去处理好人际关系。金钏儿因被王夫人所逼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不安。她得知后安慰王夫人说:金钏儿不会自杀;就是真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做了糊涂事,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她把所有的过错都归结为金钏儿的糊涂,为王夫人开脱。王夫人说,不想把给林黛玉做生日的衣服拿来给死者妆裹,知她素日性情,怕她忌讳,薛宝钗这时就显得非常的大度,自动把自己的新衣服拿出来。还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她不仅讨好了她的未来的婆婆王夫人,也显示了她对与她无利害关系的下层人士的冷酷无情。但是她对贾宝玉的感情,是那样的真真切切。她是为进宫入选赞善才人来到贾府的,可是入宫之
事从此再未提起,却一心计划起和宝玉的婚姻来(如金锁、冷香丸,并且极力讨好能主宰她婚姻的贾母和王夫人),她对宝玉的感情超过了自己追名逐利的欲望,这也使她那少见的柔情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如宝玉挨打,宝钗前去探望,她“眼圈微红,双腮带赤”。还有她对林黛玉的复杂感情。她们在对宝玉的情感上虽然是站在对立面上的,但在内心里和黛玉还是有一丝惺惺相惜的姐妹之情。黛玉每每感伤自己早年就丧父母,寄人篱下时,是宝钗在旁边耐心地劝说。她的感情可能不那么真实,却也带几分真感情。她虚伪,但还是有一点真性情。她在大观园的名利场上赢了,可是在宝玉的情感世界中却输了。她有着林黛玉的绝色容颜、绝世才情,她对贾宝玉的感情最终得到了封建家长的支持,成为了名正言顺的贾府少奶奶。可是却始终没有换回宝玉的一丝怜爱。她苦心经营的结果却是孤寡一生。她煞费苦心地隐忍、算计,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就是薛宝钗,一个同样苦命的、聪慧的、才华横溢的女子。也许这就是命运,如果当时按照初衷,入宫选赞善才人,那么凭借着她的聪明才智,她有朝一日一定能实现她心中的理想,出人头地,飞上枝头当凤凰,起码不会换得一生孤寡,独守空房这样一个结局,那么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悲欢离合,人间悲剧了。金陵十二钗中做人最成功的,毫无疑问那肯定是薛宝钗。在贾府这样一个尔虞我诈、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薛宝钗赢得了所有人的喜爱,这让我们不得不拍案称奇,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她是四大家族中做人最成功的一个女子。管理贾府上下一大家子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就连一向能干、强势的王熙凤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黯然泪下。但是探春和薛宝钗一起管理的那段时间,探春把自己的生身母亲赵姨娘得罪得个彻彻底底,几乎和她断了关系,薛宝钗却凭借此又一次笼络了人心。“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仅仅是“小惠”,就能“全大体”,这是她的才能,在贾府上下几乎无人能及的才能,我想她的动人之处大约也在此吧。在为人处事方面的聪明、机智真是无人能比。如果我们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宝钗想想, 也许就没那么多咄咄逼人的声讨了。如果换做是你,你会不喜欢宝钗吗?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
人能放下追名逐利的心保持一份清高和纯正呢?林黛玉的清高不俗让我们深深折服,可是她却只能活在理想中,一旦来到纷繁复杂的人间,就会遭人排挤,为世俗所不容。薛宝钗却能在世俗中游刃有余地生存着,并能博得贾府上下的一致喜爱和好评。我们讨厌她的虚伪、媚俗,可是,正因为这样,她才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这也是她存在的意义。像林黛玉这样的人,为世俗所不容,在现实中很难生存,即使活着也会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被排挤到社会边缘。薛宝钗不是天上的“绛珠草”,她是地上的凡夫俗子,她的才华、容貌都是凡人的,她是我们这些凡人中最成功的人,也是我们这些在茫茫人海中为名为利而奔波的象征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