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京唐高铁与津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9:19:13 体裁作文
京唐高铁与津秦体裁作文

篇一:走进津秦高铁“动车驿站”

走进津秦高铁“动车驿站”

“它就像一条上接东北、下连华南的纽带,将天津‘串’入了全国高铁路网。”12月1日,津秦高铁正式开通,向北连接京哈线、哈大高铁,向西连接京津城际铁路,向南连接京沪高铁,将东北、华北、华东地区的高铁线路连接成网,大大缩短了东北到关内地区的铁路交通时间。那么,津秦高铁、京沪高铁整天在外“跑”,它的安全如何保障呢?靠“动车驿站”。

为保障津秦高铁线上大量动车的安全运营,北京铁路局在天津设立了一个被称为津秦高铁“动车驿站”的曹庄动车运用所。运用所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占地2059亩,主要作业场所包括:一座10条股道、20个检修台位的检修库;两个双线洗车库;一个三线临修库,配备了三层作业平台、轨道桥、轮对故障动态检测系统、受电弓动态检测系统、洗车机、真空卸污系统、配件立体库等先进设备。

每天20时左右,该所工作人员会对白天高速运行、晚上入所的动车组进行包括高压受电系统、旅客服务设施、车下走行系统等各个部位的保养和检修。“一整夜,我们可以完成10组动车的检修。通常,一组动车供、断电的检查时间是近两个小时。转天天亮,经‘查体’的动车就可以继续运营。第一阶段,每晚要检修10组动车,今后,随着动车开行数量的增加,来这里‘查体’的动车会继续增加。”该负责人说。

“对动车‘查体’,其实就是对列车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这项工作是‘全天候’的。白天,我们所也会检修动车,基本是专项检修的一些项目。”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天津动车运用所约有340人,他们就是动车的“保健医生”。

目前,天津曹庄动车运用所日检修动车约10个编组。随着津秦高铁客流量的攀升,越来越多过往津秦线的动车将路过天津这个“动车驿站”,进行长途旅行后的“充电”和“休息”,以更好地服务旅客。

篇二:津秦高铁滨海站及周边地区的整合规划

津秦高铁滨海站及周边地区的整合规划

杨 宏

【摘要】中国的快速城市建设成果举世瞩目,但同时也带来诸多新的城市问题,空间社会分离就是其中之一。简单说,空间社会分离就是城市地区与其使用人群缺乏相互作用关系。在全球化与地方性冲突愈发突出的今天,它通常表现为区域化大型建设项目与对本地居民、工作人群的需求脱节。这种无意识的忽略将区域建设与本地人群放置在了对立面上,加重了本地人群的生活负担,增加了社会矛盾,也给大型建设项目带来了一定的实施阻力。

国际规划界近年来提出整合规划的概念,旨在将区域建设与本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在规划中统一考虑,在建设项目中兼顾两者的利益,充分挖掘大型建设项目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不同层面上对城市环境可能带来的改善,使其满足不同层面上群体的需求;同时将本地人口对大型项目的直接、间接使用纳入规划考虑范畴,更好地推动大型项目建设。

本文以津秦高铁滨海车站这一区域化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按照研究背景、潜在问题及机遇、整合规划实践、结论几部分阐述了整合规划的必要性及其实施的可能性。

本研究旨在为目前中国城市化建设中显现的空间社会分离及其带来的问题唤起更为广泛的关注,同时,为其他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整合规划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空间社会分离;整合规划;津秦高铁滨海站;城市设计

1.研究背景

笔者不久前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完成了硕士课程的学习。与大家所熟知的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或城市设计(Urban Design)专业略有不同,笔者所读的专业叫做“Urbanism”。如果直译过来,应称为“城市生活研究”,英文维基百科给出的解释是“将城市社会学与空间规划有机整合的一门学科”。课程的教学,除了传统的空间探讨外,更加强调对现代城市发展、社会结构的辩证思考,以及如何将思考所得的结论在空间层面付诸实施。 在一个小学期的课程中,笔者选择了“全球化与地方性”视角,为鹿特丹这个知名的国际海港城市寻找新的城市发展方向。在笔者参与的研究中,涉及“区域网络”[1]“区域化与地方性”、“城市规划与利益群体”等国际热点议题,并且,最终笔者和团队成员一起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在提升鹿特丹城市形象的同时,也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这次研究给

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笔者对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意义产生了极大兴趣。于是,一个有趣的念头浮现脑海:为什么不尝试把这种探索,引入到中国的城市中?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是否也能达到与鹿特丹研究同样的结果?

为了使研究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我选择了中国当时的热点话题——高铁及高铁车站作为研究对象,将具体位置选在天津的津秦高铁滨海站及其周边地区(大部分为工业区),并且选取了当地主要的社会群体——郊区产业工人作为社会研究对象。

图1:津秦高铁滨海站选址:津

滨走廊的中间地带,周边是大量

的郊区工厂。

2.快速城市化进程:问题与机遇并存

2.1 时空重叠带来的机遇——郊区工业区与高铁车站

郊区工业区与高铁车站,在大多数人来看,十有八九会被认作两个毫不相关的名词。即使在津秦高铁站确定选址郊区距工业区仅仅5千米的范围内,相信仍有不少人认为这不过是二者偶然的时空重叠。但或许,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天津——一个以双核模式发展的城市,随着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各自的产业职能升级,低密度、低地价回报、高污染的工业必然让位于服务业和其他新兴产业,向双核各自的外围地区疏散,而两核间已有的交通连接,使得中间地带较其他外围地区更具竞争力,大批的工业企业在此聚集。这种聚集也将会带动相关服务业在此聚集,进而逐渐发展成为功能完善的城市地区,但是,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已建、在建的中国高铁车站,在选址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多选在郊外。揣度个中原因,除了地价低廉、便于征地、施工迅速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策略性考虑是,即政府希望借由高铁车站的建设刺激城市空间外延,以高铁车站为强力的城市增长催化剂空投入郊区,加快郊区城市化进程。而这时,为确保策略的成功,高铁车站的选址也自然会选择那些已有一定功能、人口聚集的地区。那么,上文所述的已成规模的郊区工业区,就是最为理想

的选择。因此,津秦高铁车站,于天津—滨海的中间地带,紧邻工业区选址绝非偶然,也不会是个案。仅京沪高铁就有8个车站设在郊区,对津秦高铁的研究,对数目众多的中国高铁郊区车站,有普遍的参考意义。

图2 中国的高铁建设怪相:车站多选址于郊外。以京沪线为例,车站与市中心的距离近10千米。

2.2空间社会分离——城市化进程中的郊区产业工人

“区域网络”与“网络化的区域”:参与全球活动的单位——区域,不再以接壤、连续的城市空间的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不同职能的城市空间,不同层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借由有形、无形的网络(交通网络、虚拟网络等)联系在一起。通常情况下,网络的高层级总是被系统优先考虑[2],为了满足有快速区域交通需求的个人、企业、商业活动(金融、贸易、艺术等)的高铁建设就是最突出的例子。在这一例子中,网络的较低层级,也是郊区的主要群体,从事低附加值劳动的产业工人,他们的生存状况、需求、高铁建设的潜在影响,在高铁规划时并未纳入考虑。

“弱势群体”,其概念不等同于贫困群体,它是指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郊区产业工人,由于自身的低学历、低技术和低收入,无法及时地随着工厂向外疏散,转变工作地点、居住地点或是重新择业,只得被动地接受每日超长的通勤时间和极低的社会生活参与度,从而成为郊区城市化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其更深层次的影响,是限制了工人自身和下一代的人力资源提升(接受教育、培训,获得高技能、高收入)[3]。他们终日在郊区,却与工厂外的郊区没有任何交集,他们不被各种郊区的规划所考虑,当然也包括高铁车站建设。但是,他们绝非没有意义,作为中国GDP的主要贡献者,他们能否稳定、是否能完成自身人力资本的提升,关系到天津的工业繁荣、

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不应也不能被规划忽略。

图3 长时间的通勤和工作地点城市的功能缺失,是郊区产业工人每天面对的最大生活困扰。

3.整合规划——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大型公共设施建设

有人难免会问,既然郊区产业工人的困境是超长的通勤时间,那么产住平衡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但天津—滨海中间地带的工业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帮助人数众多的低收入的产业工人实现在工厂周边居住,不但需要政府的巨额财政资助,也需要等待郊区工业区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政府保障房政策的完善。因此,产住平衡或许是良方,但绝非朝夕可待。 如果我们尝试换个思路,尽管我们不能在短期内消灭工人工作地与居住地间的距离,不能缩短工人通勤时间,但是或许有办法降低现有通勤模式对郊区工人带来的不利影响。简单地说,就是把工人因为长时间困在班车里,不能及时得到的城市生活服务和不能参与的城市生活在旅途中找回来,即:在工人的通勤路程中植入社会生活。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将枯燥的直达变成有吸引力的换乘,在每一级换乘站提供丰富的城市生活设施,营造人与人交流的场所。

图4 笔者的规划,试图借高铁车站建设的机

遇,将便捷的交通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引入工业

区。[4]

3.1“向高铁借力,四两拨千斤”——“网络”的规划

正如我上文提到的,区域的网络化已经帮助城市冲破了时空的樊篱,城市地区的活力与否不再取决于其与“城市中心”的距离远近,而是取决于这个地区是否被纳入网络之中,这点从各个地铁站周边的高昂房价就可以窥见一斑。荷兰规划学者博特里尼在1996年提出的火车站“点、地区”二重性理论中描述道,火车站既可被看做是一个区域的交通节点,促使本地交通体系(尤其是本地公交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并作为强有力的区域性标志吸引周边建设;同时火车站又是城市空间,汇集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全部功能。[5]在这一理论中,火车站同时作为区域级网络的节点和城市的地区级中心,本身就完成了城市生活从区域级网络向本地网络的传递和整合。津秦高铁站的建设在即,本地网络如何才能成功地将城市生活递与郊区产业工人?笔者通过对高铁车站周边地区的整合规划,回答了这个问题。

3.1.1由何构成的网络?

网络由中心——高铁车站、主网络——本地快速公交系统、次中心(本地公交站及周边商业设施)、次网络——本地慢速交通系统(自行车道、步道)构成。

篇三:京津冀协同发展

习主席在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

三地汇报

北京要克服行政辖区惯性思维的束缚

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首先汇报。他表示,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使北京的同志豁然开朗,北京要克服行政辖区惯性思维的束缚,自觉把工作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谈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审时度势、深谋远虑作出的重大部署,适应国家改革发展要求,回应社会各界关切,恰逢其时,水到渠成,天津要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多赢之举,条件得天独厚,时机已经成熟,河北要把握好战略定位和历史机遇,在区域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

三地汇报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开展的工作。

习近平讲话

京津冀完全能够融合发展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

推进京津双城联动发展,要加快破解双城联动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原则,以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为优先领域,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合作重点,把合作发展的功夫主要下在联动上,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习近平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要继续研究、明确思路、制定方案、加快推进。

■ 背景

解决北京问题须纳入京津冀

习近平一直十分关心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2013年5月,他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3年8月,习近平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又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此后,习近平多次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必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以打通发展的大动脉,更有力地彰显北京优势,更广泛地激活北京要素资源,同时天津、河北要实现更好发展也需要连同北京发展一起来考虑。

如何使京津冀协同发展建立起科学长效的机制,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习近平牵挂于心。他在对三地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专门主持召开了这次座谈会进行研究和推动。据新华社

■ 讲话要求

“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

习近平要求,加快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综合交通网络

习近平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7点要求。

一是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

二是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

三是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四是要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提高其综合承载能力和内涵发展水平。

五是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

六是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七是要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

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据新华社

【交通】曾提地铁延至河北

2010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代表、时任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表示,北京的地铁线路将有望延伸至周边河北的城镇。这是北京市首次明确表示地铁将出界。

张工表示,将推进京张、京承、京唐、京石客运专线高铁的建设,打造“一小时都市圈”,从人流、物流支撑区域发展。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着力推进京石二通道合作,这些交通通道将直接为“十二五”期间两地合作“铺路”。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河北更应大气包容,寻找“共振点”、“共赢点”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强调这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并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破解难题,鲜明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路径和重点任务。这一战略决策,必将载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史册,释放巨大的发展能量。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正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在服务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借势发展自己,改变首都“周边塌陷”的局面,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统一全省上下的认识和行动,第一位的是强化协同发展的理念。京津冀一体化需要河北扮演什么角色,河北就演好什么角色。无论是城镇布局、产业布局,还是基础设施、环境建设,都必须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不利于京津城市功能疏解的项目一个不能上,不利于改善京津生态环境的项目一个不能进。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河北更应大气包容,寻找“共振点”“共赢点”,不能打小算盘,以一地之小私而损三地之大公。严格执行“区域规划一张图”,对首都功能疏解不讲价钱,不挑肥拣瘦,规划不能开发的地方绝对不开发。

河北是首都功能疏解和战略展开的腹地,必须把握好在京津冀一体化大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切实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生态压力,河北就要强化生态保障功能;京津冀城市群的最大短板是京津周边城市不发育,河北就要改善城镇层级结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难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河北就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京津冀一体化的基本条件是交通一体化,河北就要承担交通疏解功能。

抓住重大机遇

积极主动作为

孙春兰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

要树立全局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积极参与,主动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在天津调研时要求我们,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最近又主持召开座谈会,确定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双城联动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对天津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我们要树立全局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积极参与,主动作为。

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已经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环渤海经济区共同发展中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初步形成由京津城际、津秦高铁和京津塘高速公路等构成的交通网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探索社保、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的合作;大气、水污染治理联防联控,京津冀三省市建立交流协商机制。最近,天津依法划定全市国土面积25%为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改善环境,永续发展。

我们认为,承接北京功能性的转移,必须在京津之间建设高水平的城市群,因此,加强了武清、宝坻等地城市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重点发展科技创新、金融及电子商务等产业,推进与北京、河北的深入合作,吸引人才集聚。 我们还积极推进资源要素对接对流,产业发展互补互促。在金融资源配置、要素市场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信息人才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截至2013年底,北京中关村企业在津设立分支机构269家。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的河北省企业达到77家,累计融资23.9亿元。我们也加大了在京冀的投资,同时对京冀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在海港和空港实施费率优惠、作业优先、便捷通关,力求营造最好的发展环境。

天津将着眼于城市定位,发挥港口、制造业、滨海新区综合改革先行先试等比较优势,在联动发展、差别化发展、特色发展、共赢发展上下功夫,全面加强区域发展规划编制、高端制造业分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推进市场一体化等合作,努力形成新的体制机制,京津冀共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着眼协同发展大局 切实承担责任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重大国家战略

习近平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展。

此后,习近平多次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必须纳

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以打通发展的大动脉,更有力地彰显北京优势,更广泛地激活北京要素资源,同时天津、河北要实现更好发展也需要连同北京发展一起来考虑。

习近平的重要指示,让北京、天津、河北的广大干部群众倍感兴奋。一石激起千层浪,三地加快了推动协同发展的步伐。

如何使京津冀协同发展,建立起科学长效的机制,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习近平牵挂于心。他在对三地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专门主持召开了这次座谈会进行研究和推动。

京津双城联动 要破解体制障碍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

推进京津双城联动发展,要加快破解双城联动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原则,将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为优先领域,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合作重点,把合作发展的工夫主要下在联动上,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习近平最后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家一定要增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的勇气,继续研究、明确思路,制定方案,加快推进。

一是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

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

二是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

三是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

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篇四:津秦高铁滨海站施工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说明 ........................................................................................ 6

1.1 编制依据 ........................................................................................ 6

1.2 编制原则 ........................................................................................ 6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施工环境 .................................................................... 7

2.1 工程概况 ........................................................................................ 7

2.2 设计概况 ...................................................................................... 10

2.2.1 平面设计 .......................................................................... 10

2.2.2 横断面设计 ...................................................................... 10

2.2.3 纵断面设计 ...................................................................... 13

2.2.4 路基设计 .......................................................................... 14

2.2.5 封闭式路堑U型槽 ........................................................... 17

2.2.6 路基挡土墙 ...................................................................... 18

2.2.7 路面结构设计 .................................................................. 19

2.2.8 桥梁设计 .......................................................................... 20

2.2.9 交通工程 .......................................................................... 21

2.3 施工环境 ...................................................................................... 21

2.3.1 周边环境 .......................................................................... 21

2.3.2 水文、地质条件 ............................................................... 22

第三章 施工部署 ........................................................................................ 23

3.1 项目组织机构及项目管理模式 ................................................... 23

1

3.2 机械设备投入 .............................................................................. 24

3.3 劳动力投入安排 .......................................................................... 26

3.3.1 工种作业分析 .................................................................. 26

3.3.2 劳动力保证措施 ............................................................... 28

3.4 工期目标 ...................................................................................... 29

3.5 工程进度网络图 .......................................................................... 29

3.6 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 31

3.6.1 材料进场计划 .................................................................. 31

3.6.2 材料保障计划 .................................................................. 31

3.7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 32

第四章 施工方案 ........................................................................................ 34

4.1 桥梁结构施工 .............................................................................. 34

4.1.1 钻孔灌注桩施工 ............................................................... 34

4.1.2 承台施工 .......................................................................... 49

4.1.3 墩柱施工 .......................................................................... 51

4.1.4 上系梁施工 ...................................................................... 56

4.1.5 盖梁施工 .......................................................................... 62

4.1.6 现浇实体板梁施工 ........................................................... 65

4.1.7 现浇箱梁施工 .................................................................. 67

4.1.8 混凝土防撞护栏施工 ....................................................... 79

4.1.9 桥头搭板施工 .................................................................. 85

4.2 桥面铺装及伸缩缝安装 ............................................................... 88

2

4.2.1 桥面铺装 .......................................................................... 88

4.2.2 伸缩缝安装 ...................................................................... 95

4.3 道路施工 .................................................................................... 100

4.3.1 路基施工 ........................................................................ 100

4.3.2 基层施工 ........................................................................ 104

4.3.3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 119

4.3.4 路缘石铺设 .................................................................... 123

4.4 路标施工 .................................................................................... 125

4.4.1 施工安排总体原则 ......................................................... 125

4.4.2 施工准备 ........................................................................ 125

4.4.3 交通工程施工 ................................................................ 126

4.5 公交车及社会车场施工 ............................................................. 132

4.5.1 场内地面铺装施工 ......................................................... 132

4.5.2 停车场给排水施工 ......................................................... 136

4.5.3 车站调度室建筑工程施工 ............................................. 141

第五章 质量保证措施 .............................................................................. 181

5.1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 181

5.2 质量保证体系 ............................................................................ 182

5.3 关键技术环节的质量保证措施 ................................................. 185

5.3.1 钻孔桩质量保证措施 ..................................................... 185

5.3.2 钢支撑质量保证措施 ..................................................... 186

5.3.3 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186

3

5.3.4 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188

5.3.5 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195

5.3.6 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195

5.3.7 石材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197

5.3.8 成品保护措施 ................................................................ 198

5.3.9 质量通病的防治 ............................................................. 199

5.3.10 桥面铺装质量保证措施 ............................................... 201

第六章 现场安全与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 204

6.1 安全施工措施 ............................................................................ 204

6.1.1 施工安全综合保证措施 ................................................. 204

6.1.2 施工安全专项技术措施 ................................................. 207

6.2 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 217

6.2.1 文明及环保施工管理体系 ............................................. 217

6.2.2 文明施工的具体措施 ..................................................... 218

6.2.3 环境卫生具体措施 ......................................................... 220

第七章 雨季施工方案 .............................................................................. 225

7.1 雨季施工准备 ............................................................................ 225

7.2 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 226

7.2.1 钢筋施工 ........................................................................ 226

7.2.2 混凝土施工 .................................................................... 226

7.2.3 机电设备及材料的防护 ................................................. 226

7.3 雨季施工的安全措施 ................................................................ 226

4

7.3.1 机械设备 ........................................................................ 226

7.3.2 电气设备 ........................................................................ 227

7.3.3 雨季防汛排洪的管理措施 ............................................. 228

5

篇五:新建京唐城际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新建京唐城际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

一、 概述

(一)研究依据

1.铁道部铁计函[2009]553号《关于新建北京至秦皇岛城际铁路北京至唐山段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 2.铁道部发展计划司生产计划安排。 (二)研究范围 及研究年度 1.研究范围

北京至唐山,含引入北京枢纽、唐山地区工程。 (1)京唐城际正线工程

北京站至唐山站,正线长度160.607km。 (2)引入北京枢纽相关工程 1)北京站东咽喉改建工程

2)北京站客技站改建工程及与北京站出入段线改造工程 3)京唐星火联络线工程 上行联络线:1.101km 下行联络线:2.365km (3)引入唐山地区相关工程 1)京唐津秦联络线工程 上行联络线:7.98km 下行联络线:8.02km 2)津山线改建工程:

唐山站至杨家口站间下行线改建6.318km,上行线改建1.1km;杨家口站改

非官方,车迷总结,请以最后官方公布方案为准。欢迎更正、补充。

☆☆☆☆☆

1

工程 2.研究年度

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

(三)预可行性研究审批意见主要内容及执行情况

????????????? 1.预可行性研究审批意见主要内容

一、建设必要性 ???..

二、 研究范围、研究年度及预测运量

1.研究范围:北京站至唐山站,包括北京枢纽、唐山地区配套工程。 2.研究年度: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

3.预测运量:近期最大区段客流密度1234万人/年、客车72对/日,远期最大区段客流密度1761万人/年、客车106对/日。 三、主要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2.正线数目:双线。

3.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350公里/小时。

4.最小曲线半径: 7000米,枢纽地区可适当减小。 5.最大坡度:20?。 6.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 7.牵引种类:电力。

8.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9.调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 四、线路走向方案

非官方,车迷总结,请以最后官方公布方案为准。欢迎更正、补充。

☆☆☆☆☆

2

线路自北京枢纽北京站,经通州、香河、宝坻,至唐山站,正线全长约164公里。北京枢纽配套建设相关联络线及动车运用设施,唐山地区配套建设本线与津秦客运专线间联络线。线路所经地区为冲洪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区内缓岗和洼淀相间分布。存在地震液化、地面沉降、采空区等不良地质。全线桥梁比约为80%。

五、投资预估算及建设安排

工程投资预估算总额为314.2亿元。其中:工程静态投资302亿元,建设期贷款利息12亿元, 铺底流动资金0.2亿元。

本项目工期为4.0年,计划2009年开工,2013年竣工。 六、建设模式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由铁道部商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共同筹资建设。项目资本金按总投资的50%考虑,其中北京市负责本市境内段征地拆迁工作及费用,并以征地拆迁费用经各方认可后计入股份;天津市负责境内段资本金的30%,承担本市境内段征地拆迁工作及费用,征地拆迁费用经各方认可后计入地方股份;河北省负责境内段资本金的40%,承担本省境内段征地拆迁工作及费用,征地拆迁费用经各方认可后计入地方股份;铁道部负责筹集其余资本金。资本金以外资金拟由中国建设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提供贷款。投资各方按《公司法》组建规范合资铁路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和经营管理。 七、经济评价

1.财务评价:根据预测运量、投资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按照现行旅客运价计算,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4.26%,投资回收期20.63年,贷款偿还期24.4年(均包括建设期)。

2.国民经济评价:经济内部收益率10.49%,项目可行。 ”

2.预可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1)关于“预测运量”意见执行情况

非官方,车迷总结,请以最后官方公布方案为准。欢迎更正、补充。

☆☆☆☆☆

3

本次可研结合北京铁路枢纽总图修编,对本项目客运量进行完善。近、远期增加北京开行至唐山的客车对数分别11对、9对,北京至秦皇岛13对、10对,北京至曹妃甸13对、15对,远期增加北京至秦皇岛经由唐山-秦皇岛城际的客车5对,合计较预可研增加37、39对。其他按审批意见执行。 本次研究年度客车对数如下。

京秦城际京唐段可研客车对数表

单位:对

我国目前开行的动车组一般为8辆编组,部分采用8辆联挂16辆编组。本次研究考虑长途列车采用16辆编组,定员1200人;城际列车8辆编组,定员600人。

客座利用率及客流波动系数:客座利用率根据京唐间旅客调查,一般取值在0.7~0.8间。客流波动系数根据近年统计并考虑发展趋势,取1.10。

秦皇岛市作为重要的旅游城市,其客流波动性较大。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按旅游旺季和淡季分别考虑。

非官方,车迷总结,请以最后官方公布方案为准。欢迎更正、补充。

☆☆☆☆☆

4

研究年度旅客列车对数及起讫点,分别见下表。 表1-2-16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旺季)

京唐高铁与津秦

5

非官方,车迷总结,请以最后官方公布方案为准。欢迎更正、补充。

☆☆☆☆☆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