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中国发展变化的资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6 01:25:23 作文素材
中国发展变化的资料作文素材

篇一:中国六十年的发展变化

中国六十年的发展变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2009年我们迎来了她60华诞。这六十年来,她的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工作,使她一直处于史无前例的大变革中。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这是中国社会文明大幅提升的六十年,国际地位提高,科技发展。人们都看到了她的风发意气,昂扬精神。人们被她所折服。

经济体制完善 实力增强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民经济跨苏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展成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了小康社会。

经过不断探索和积极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作出历史性贡献。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加快建设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推进计划,财税,今年光荣体制改革,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的导向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短短60年间,一个农业国家迅速变为一个现代化国家,有无数的中国人怀揣着忠诚,理想、期许,离开了家乡,艰苦奋斗,艰难求生。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这是对中国能力的肯定。中国入世标志着改革开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加入WTO,从改革开放的逻辑上讲,可以借助外资和外在的推动力,促进改革进一步发展,突破改革进程中的瓶颈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成功入世,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入世有助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以一个有巨大潜力和庞大的经济体系的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GATT/WTO这样一个世界性经贸组织,可以在运作规则上发挥影响力,参与规则的制定,而不仅仅是被动地予以执行,从而可以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提高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讨价还价中的分量,促其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参加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和与世界经济的互接互补;与此同时,有助于打破国内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垄断,促进借鉴各成员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经验,加速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法治建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提高综合国力,引进外资和拉动内需。

社会主义新农村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党和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领导农民奋力开拓,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曾今解决温饱是困扰中国的难题。历史上,多少农民因为交不出田赋被逼得卖儿卖女,逃荒要饭。免除田赋,是农民祖祖辈辈的梦想。当袁隆平捧出金灿灿的种子,将我国水稻产量从300多公斤提高到800多公斤,农业科技一马当先;当包产到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亿万农民的生产活力如万马奔腾;60年来,农民的收入增长了100多倍。留乡务农、进城务工,抑或在当地的乡镇企业就业,农民的选择多了、增收致富的渠道也增加了。农民使用先进的设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作物产量。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大力发展畜牧业。许多农民因为畜牧业而发家致富。在农村积极发展水产业,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发展远洋渔业。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得到提高。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使农业发展更有前景。

工业化 信息化迅猛发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绩显著。信息技术在工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应用水平逐步提高,信息化和工业化加速融合。信息技术产业从新兴的工业门类到支柱产业的转变,拓展了电子商务应用空间。电子商务对贸易,金融和产业分工带来了深刻变革。改变了人们的购物生活方式。

当新中国诞生之时,民族工业景象惨淡。洋火、洋灰等这些从旧时代遗留下来的名称,可以说明一个国家的工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1949年前的100年间,中国工业发展积累下来的固定资产只有可怜的100亿元。 从三年恢复,到“一五”计划,中国工业在艰难中起步。而在此后的风雨征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工业始终站在前列,充当着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工业总量规模迅速扩大,工业装备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国有工业面貌一新,乡镇工业异军突起?? 中国经济发展,有赖于工业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惊人的跨越,锻造共和国经济的脊梁:目前中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种。一个曾经连铁锅都要砸掉炼钢的国度,如今正在为无法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而烦恼;一个曾经的“贫油国”,崛起了一座座石油新城;一个曾把轿车当作奢侈品的国家,如今正在为扩大消费而鼓励汽车下乡。数据的对比,让我们自豪:1949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不到世界产量的千分之一,如今粗钢产量突破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近40%。1949年我国原油产量只有12万吨,2008年接近1.9亿吨,是1949年的1500多倍。 “中国轻工产品目前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成为许多轻工商品的国际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成为重要国际贸易集散地和供应地。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正在向工业强国迈进。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1959年,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1960年,物理学家王淦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批学科较齐全、设备较好的研究所,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力量较强的科研队伍。到1965年,全国科学研究机构已达到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是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继续发展的基础

进入太空,是中国人古来就有的梦想。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进入太空,“神七”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

越。

人民生活水平变化

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

结尾

在将来我们的国家将更加繁荣富强,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们的人民将更加昂扬向上,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我们的民族将更加发达兴旺,具有更高的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中华文化更具影响力和亲和力;我们的山川将更加秀美壮丽,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

篇二:浅谈中国的发展变化

浅谈中国的发展变化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以来,她的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工作,使她一直处于史无前例的大变革中。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国际地位提高,科技发展。人们都看到了她的风发意气,昂扬精神。人们被她所折服。下面以我的家乡商丘为例具体谈一下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变化 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

社会主义新农村

曾今解决温饱是困扰中国的难题。农民辛辛苦苦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却连最基础的温饱都无法达到。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党和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领导农民奋力开拓,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曾今解决温饱是困扰中国的难题。历史上,多少农民因为交不出田赋被逼得卖儿卖女,逃荒要饭。免除田赋,是农民祖祖辈辈的梦想。当袁隆平捧出金灿灿的种子,将我国水稻产量从300多公斤提高到800多公斤,农业科技一马当先;当包产到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亿万农民的生产活力如万马奔腾;

经济体制完善

改革开放30年来,国民经济跨苏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展成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了小康社会。

经过不断探索和积极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

对外开放格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作出历史性贡献。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加快建设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推进计划,财税,今年光荣体制改革,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的导向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信息化迅速发展 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大屏幕广告,霓虹灯,足不出户亦可知千家万事,打开手机电脑就可购买生活所需,这一切的一切都表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绩显著。信息技术在工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应用水平逐步提高,信息化和工业化加速融合。信息技术产业从新兴的工业门类到支柱产业的转变,拓展了电子商务应用空间。电子商务对贸易,金融和产业分工带来了深刻变革。改变了人们的购物生活方式。

在将来我们的国家将更加繁荣富强,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们的人民将更加昂扬向上,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我们的民族将更加发达兴旺,具有更高的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中华文化更具影响力和亲和力;我们的山川将更加秀美壮丽,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

篇三:中国的变化与发展

中国的变化与发展

中国,一个充满朝气的国家,是我的祖国。今天我就来讲讲我的祖国是如何从一个“东亚病夫”变成一个“东方巨人”的。

1911年,在孙中山领导下,打响了“武昌起义”,发动了“辛亥革命”使中国走出了封建社会。1945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响应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实现国内和平,促成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停战协定》。但国民党却在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其单方面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1949年月1日,内战结束,新中国成立了!举国上下欢歌劲舞。 但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祖国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直到1976年10月, “文化大革命”结束。在第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兴建深圳、珠海、灿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之后又相继开发了十几座沿海城市,在“长三角”等地开辟经济开发区,大力推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为了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问题,邓小平主席创造性的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设想。1997,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从此以后,中国的GDP开始快速上升,现位居世界第二。国家大力发展便民、惠民措施,

航空、高铁、地铁、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医保系统也更加完善,解决了很多人没钱看病的问题。

此外,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很“给力”:中国的火箭和卫星一次次成功,令人瞩目,也使中国成为真正的航天大国。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氢氧发动机技术的国家。在2003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飞行技术的国家。中国还将在2013年发射火星探测器萤虫一号,2015年发射金星卫星,2030年之前登陆月球等。

再说说我的家乡福州的变化吧,

这就是我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篇四:中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

建国以来中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

通过载体传播信息的历史由来已久。古代有邮政驿站,近代出现了电报(19世纪40年代)和电话(1876年),后来又通过电波和光波等传递文字、数据和活动图像(如电视信号)等。近年来国际互联网(因特网)发展迅速,上网人数和通信量都有大幅度提高。中国通信事业的发展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建国初期,我国通信事业与通信技术都极为落后,自动电话很少,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天津、东北等地区,中国通信业面临着一穷二白的发展起点,同时又受到西方的经济、技术封锁,通信事业发展困难重重。如今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通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通信业与各行各业一样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紧跟国际步伐。

----------前言

一、 中国通信网络及交换技术的发展

建国来中国通信网络及交换技术,都极为落后的,建国后通过购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些装备,初步建立起一个低水平的全国通信网;再小到大,自力更生的发展;再有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初)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继而发展到现在不少领域内已和发达国家达到同步水平。经历了五个重要阶段:1949年之前,以电话经营主权为主,并开始电话网的初步建设;1949年到1958年,以步进制市话交换机和共电式人工长途交换机为主,全面建设国家电话网,并开始关键交换设备的自主研制、生产和应用;1958年到1982年,

以纵横制交换机的科技攻关为龙头,掌握了自动交换机的自主研制技术,构建了网络和交换子学科体系;1982年到1998年,在改革开放国策推动下,程控交换技术、智能网技术和宽带交换技术得到快速发展;1998年之后,以电信改革为契机,在某些方面(如交换机)已经占据了主要地位,中国通信网络快速优化发展。到今天即将进行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等三个网络的融合。即“三网融合“,可使信息产业发展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信息资源整合,为信息共享打造良好的信息平台。目前我国正在通信技术各个领域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支持通信事业和通信装置的发展与壮大。

二、中国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建国来我国有线通信技术经历架空明线传输,电缆载波传输,光纤数字传输,光网络智能化分组化等几次技术革命。建国初期,我国通信网的传输几乎全部是架空明线,少数城市有自动电话,设备是老式旋转制和步进制,多数城市是人工交换,长途电话全部人工,网络容量很小,组网极为简单。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新建一些架空明线和整治旧有线路,研究开发出了明线交叉制式。除购入苏联步进制自动交换机外,还引进了生产设备,并开始自行生产47式步进制交换机装备各大城市。 1958年,我国开始自行研制开发通信装备。60年代初期制出合格的12路载波。600路载波终端到60年代初也做出了样机,后来又经过改进达到960路容量,并建立了600/960路微波系

统网,主要用于传送电视,通达绝大多数省会城市。 同轴电缆传输系统1969年立项时我国跳过真空管系统,直接做成晶体管系统,实现了一大飞跃。经过实验室的反复试验和探索,京-沪-杭1800路中同轴电缆载波通信干线工程1976年竣工,70年代末全线投入运行。系统经过修改以后,又建成了京-汉-广干线。90年代中期。同轴电缆1800路系统的研制成功,使我国通信技术和装备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电话普及率只有0.4%,如何逐步实现自动化需要做出整体上的考虑。数字化问题是相当于模拟信号设备而言的,80年代前期开始大量采用数字设备,同时也因地制宜地采用了一批模拟设备。90年代初期,在传输和交换方面数字装备均已占了99%以上,实现了数字化。中国有线通信的发展与世界的差距在缩小,正在由通信大国向通信强国发展。

三、 中国光通信技术的发展

光纤通信设备和传输系统的研究与发展主要包括:PDH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SDH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DWDM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光进铜退及FTTH的发展。60年代末成立的武汉邮电研究院专门从事光通信系统的研究。从1976年国家决定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到2005年我国建成3.2Tbps连接上海至杭州的当时世界上最大容量的实用光纤通信线路,光纤通信从无到有,赵梓森——中国光纤之父,在1979年拉制出了我国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的光纤,同时也是他和他的同事们设计并安装了我国第一条实用化的光纤通信工程。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的光纤通信也达到3.2Tbps的夸张容量。1984年9

月,赵梓森领导的项目完成,我国最长的一条13公里的480路市话光缆通信系统在武汉三镇投入使用(1983年10月通过国家鉴定),提前完成了国家规划要求。从此中国的光纤通信进入实用阶段。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数字光纤通信的速率已达到144Mb/s,可传送1980路电话,超过同轴电缆载波。于是,光纤通信作为主流通信方式被大量采用,在传输干线上全面取代电缆。 2005年,3.2Tbps超大容量的光纤通信系统在上海至杭州开通,这是当时世界上容量最大的实用线路。现在光纤通信成为传输技术主体已经成为事实。

四、 中国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中国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时期是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自力更生创业阶段,短波通信、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在国家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并广泛应用于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微波通信系统的发展经历了模拟微波系统的发展、中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发展、大容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发展。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卫星通信技术研制的发展,卫星通信技术应用的发展。在技术研制发展阶段,经历了研制技术的开端、“东方红”系列卫星的研制与发展、卫星地面设备的研制与发展、卫星通信体制的发展、卫星通信频率与轨道资源的管理与分配。卫星技术的应用发展,经历了卫星通信应用的开端、卫星通信地面站的建设、卫星通信空间段的建设、卫星通信业务的运营。20世纪80年代,中国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和应用, 第一代是模拟网(大哥大)是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是1987年在广东省建成

并投入商用。此后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第二代是GSM数字网,第2.5代是GPRS,以及联通的CDMA网。并在此过程中建立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新时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08年3G牌照下发,开始了我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就是现在建设的:电信CDMA2000、移动TD-SCDMA、联通WCDMA。移动通信的空前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1999年6月29日,中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现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ITU(国际电信联盟)提出了3G通信的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标准。该标准将智能天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SDR)等技术融于其中,TD-SCDMA是ITU批准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中国制定的一个3G标准。如今第三代移动通信自主标准TD-SCDMA的成功研发使中国走在了世界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前列。并且作为TD-SCDMA的长期演TD-LTE即TD-SCDMA Long Term Evolution的研发正在进行,并正在上海世博园测试。目前我国移动通信网的增长速度名列世界第一位,移动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一位。

五、中国数据及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前通信技术发展缓慢,引进的国外电报机主要为军事服务。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促进了我国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并逐渐从以军事应用为主转向为以公众服务为主。整体来看,我国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与国际发展历程基本类似,也经历了电报、传真、数据网和互联网四个大的业务发展阶段,并从引进、消化吸收发展到自主创新,逐步赶上了世界发展的步伐。

篇五:中国的五十年服装历史发展变化

中国的五十年服装历史发展变化

从1950年到现在,中国服装已走过了整整半个多世纪的里程。抚今追昔,中国服装这50余年的变化好像是在叙述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人们可以从中**出这个“衣冠大国”的社会发展轨迹。

遥想50年代,具有布尔什维克革命意识的“娜塔莎式”大花布拉吉,“哥萨克式”小偏襟衬衫、灰卡其布列宁装,还有飒爽英姿中山装、人民装一直是渴求进步的人们的首选。那时,举国上下可谓是一片蓝色的海洋,蓝色的卡其布深受男女老少的青睐,但服装的款式异常单调,只有十几种之多。当时,人们可用在服装上的开销非常之少,买布要凭布票才能供应。人们同时被艰苦朴素的观念信条引导着,坚持要不奢华,以穿有补丁的衣服为荣耀,提倡“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着装风气,也仿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向质朴的工农大众靠近。在许多家庭中,衣服都无一例外地成了“传家宝”,它经爷奶传给父母,再由父母传给子女,由于是多子女制,一件衣服则又经常由长子再传次子,以此类推。

及至60年代,“**”开始前,原本单色的服装稍稍呈现出一点杂色,这在总是激情浪漫的文艺团体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所谓的“修正主义”苗子开始稍稍抬头,中国服装总算走近了张扬个性的时尚边缘。但很快,随着“**”的兴起,中国服装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它被淹没在了一片国防绿的军装里,军服成了这一时期的最高时尚。几乎所有的妙龄女郎都幻想着能“绿”装素裹,尽显“妖娆”。但由于军服的罕见,流行中便有真假之分,于是人们炼就出了一副识别真假货的火眼金睛,这也许是中国服装打假的最先源头。顺带一提的是,这一时期,江青领衔展示的“江氏服装”在国内的各大场合折腾了一阵子,但由于设计的失误和幼稚,很快便夭折了,没有形成任何气候。

在70年代,中国服装被老外称作是灰蚂蚁蓝蚂蚁,它们蠕动在大江南北的宽街小巷。无论男女老少,也不管是何种职业,大家都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千人一面,万人一体,个性不能被张扬,只能被**。后来,人们还对天蓝色及红色大翻领的运动装情有独钟,因为它们常穿在深受爱戴的乒乓国手身上,尽管他们还不敢被老百姓公然称作为心目中的偶像。1978年,中国服装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重大转折。从单一走向多元,它经历着改革前的剧烈阵痛。

80年代,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这20年中,中国服装也首次引进了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行样式,踩蹬裤、牛仔裤、直筒裤、牛筋裤、喇叭裤、老板裤、萝卜裤、夹克衫、蝙蝠衫、皮大衣、西装、晚礼服、休闲装、喇叭裙、一步裙、A字裙,甚至超短裙、迷你裙,这些时装新概念铺天盖地卷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分辨着、感知着、追踪着、模仿着、争议着,新旧杂陈,确实有点令人措手不及。

据说踩蹬裤最早唤醒了中国女性的审美和独立意识,它也一度大规模地泛滥流行,从学校的小女生到工厂的女工再到菜市场监工的老大妈,她们几乎人人都具备这样的裤种。到后来,踩蹬裤被弃置一旁,无人再去问津。但是,它的功劳不可辱没,有了它,也才有了日后的超短裙、露肩露背裙……不管怎样,它算得上是千篇一律女性服装的最初反叛。

此外,喇叭裤可能是最受争议的一种服装,它的大肆繁衍及迅速流行的确令人瞠目结舌,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喇叭裤加长发戴蛤蟆镜的男青年形象几乎成了不正经、不三不四、流里流气的代号。通过关于喇叭裤的功与过、罪与罚等问题的探讨,人们不得不承认,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张扬个性、尊重自我的年代。那种千人一面的现象是一去不复返了。

但在着装方面,我们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句顺口溜叫做“不管多大官,都穿甲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大家在选择衣服时有一种盲目的从众性和趋同性,就像风行一时的红茶菌、甩手疗法、君子兰、呼啦圈等等。一时间,要么街上都流行红裙子,要么都流行黄裙子、黑裙子、白裙子……大家在街头或聚会场所,经常能看到和自己穿着等同的各色人,

但通常并不感到尴尬,而且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当时还有一种说法是:“里长外短一大怪,短裤穿在长裤外”。但真正怪的还不只这些。为了追求新潮前卫时髦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一些年轻人故意将新衣服作旧,或者掏个洞,或者磨破边,有的还干脆撕破裤边的侧缝线招摇过市。还有,长裙及至脚面,短裙刚好盖臀。在开始睁开朦胧睡眼看世界的同时,中国服装业也跃跃欲试地想在世界时装领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90年代,休闲装深受人们的青睐,服装的功能性被人们广泛地认同和重视。以?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髁鞯氖鄙幸驯涞醚刍ㄧ月遥?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目不暇接。这一切不单单是彩发、黑嘴唇、松糕似厚底鞋、鱼网装、透明装、露肚脐装、缩手装、乞丐服、PONK服,及内衣外穿、半袖衫穿在长袖衫外等等服饰现象所能函概得了的。紧接着,牛仔装这一西方服装新概念也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经过不断的熏陶和磨砺,人们慧眼独具,能清晰地辨认出GUESS、MARLBORO、WERSAGE、PORTS及ESPIRIT这一类顶尖世界名牌,人们在购买服装时也越来越出手不凡,可以花近万元买一件皮衣,也可用上千元消费一件西装,为的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穿出档次穿出品位。服装的概念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固定框架,也不再拘泥于弊体御寒甚至美观等几项简单的内容,它几乎变成了某种时尚的代言人及某种生活方式的表达和宣泄。

同一类衣服不同的穿法,也能折射出穿者的千姿百态。有人曾戏谑说,穿化纤西装而不打领带的是民工,打上领带就成了上门推销或在街头发传单的大学生。换成毛料的西装,打上难看领带的是国企领导或乡镇企业的小老板,换成三粒扣总穿白衬衫的是年轻的白领,只有外资企业的中层以上干部才恢复了西装的名誉。看上去能让人眼睛一亮的是那些洋文不错的**人。

着装以言志,这是90年代末中国服装的另一种现象。1998年末,洪水曾肆虐中国南北局部地区。官兵们身着迷彩服日夜抗洪,深得民心,那以后各种迷彩或变异迷彩装又在人们的生活中流行开来了。甚至连女孩子们也都穿上了各式各样的迷彩T恤。

在本世纪的最后一个夏季,中国的女装也变得越来越透明,这种露还不是那种坦胸、露背、露肚脐的简单暴露,它们朦朦胧胧、遮遮掩掩,既含蓄又引人入胜。其中有小立领与前胸稍敞的些微透,吊带裙与披风配套的朦胧透,透明衣加内衫的立体透,还有针织衫与镂空工艺或镶拼蕾丝的局部透。至此,中国女人在着装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大胆。

当然,中国服装从来也没淡忘过要走向世界,已经开始在世界服饰舞台上崭露头角。与世界服装接轨,成了这一时期中国服装业贯穿始终的主题。“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在舶来服饰的猛烈冲击下,人们也越来越怀念传统的味道十足的中式服装———第一个扣子扣得紧紧的、严丝合缝的中山装,小立领的棉布或麻布衬衫,带团花或寿字图案的丝棉袄,大红色的中式坎肩……

正如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所说:“古典意味着持久永恒的特质,现在看来不时髦的东西,10年后可能好看一些,20年后甚至可能恰到好处。”以经营“中国意念”而誉满全球的香港服装设计师张天爱在这方面旗开得胜,到目前为止,她已在上海和北京各开了一家服装**店,除此

中国发展变化的资料

以外,还有潮流紧追人士所开的“兰花布馆”、中式衣店,真是不一而足。北方农村姑娘的那两个红彤彤的脸蛋也被设计师移植到了中外模特们的脸上。经过改良和各种设计理念演绎的中式服装依次亮相登场,跨入新世纪后,中国服装又开始了一番新的轮回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