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电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5:25:29 字数作文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电影字数作文

篇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之读后感

郭韵仪

我选择这本书作为我计划的第一本是有原因的,并且,看完后我也觉得这对我思想的成熟思维的转变很有帮助。

除了看完书,我还抽时间把电影看了。不过电影实在拍的好,主角的特点个性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有男主角实在太帅了,托马斯的坏与爱,特里莎的纯与真,萨宾娜的野与性。

据我的理解,这文主要讲的是托马斯在灵与性中挣扎,最终选择了灵魂。托马斯是一个很花心的人,他渴望女人,而且总把性与爱分开,不和每一个他的情人睡在一张床上,他享受这种充满激情而不用负责任的生活。直到他遇到特里莎,这个让他有除了肉体上需求的需求的女人,他享受与她一同牵手睡觉的时候,喜欢看她睡着的样子,沉迷于她工作认真的时候,他似乎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想要永远保护她。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是的,他的灵魂归属了她。可是,他却总是保持与别的女人在肉体上的接触,导致了特里莎的离开与背叛。

作者的文笔很好(不知是作者还是译者),文字中总透露很多灵动的思想,永劫回归、沉重便真的悲惨,而轻松就真的辉煌吗?、悲凉是形式,快乐是内容,快乐注入在悲凉之中。这些跳动着的思想试探着我,问我,你知道生命意味着什么?你知道孰重孰轻?你分得清爱与欲吗?他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

在一片求知与激动的混战中,我潜入了书中寻找答案。

生活本身比戏剧还要戏剧。作为本书的主角托马斯与特丽莎,他们的相遇,有六个极偶然的因素。碰巧他前面展开一本她读过的书;碰巧她在餐馆工作,他向她要了一杯白兰地;碰巧这时收音机里放着她喜欢的贝多芬的音乐;碰巧她送酒时强烈地感应到这乐曲;碰巧他住在六号房,她父母离婚的房子也是六号;碰巧他坐在她以前读书常坐的那张凳子。书、贝多芬、数字六、黄色公园长凳这一切的一切,是偶然、巧合,还是冥冥的安排?在作者身处的这样一个特殊的二战背景下,他描绘了一个戏剧化的爱情故事。

在这里,我不想多说主角托马斯的行为心理。我倒是比较想说说剧中的女主角,特丽莎的思想曲线及内心挣扎。

特里莎是一个专一的人,她坠入情网,爱上了托马斯。可是,托马斯的不断背叛却让她心生恐惧,难以承受。她常作噩梦,在梦幻中总是梦到死亡,而且置她于死地的竟是她最爱的托马斯,她因为知道托马斯有许多的女人而痛苦不堪,总是害怕离开她。可是当她真正离开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是这么深爱着他。

托马斯无疑是受到沉重感的诱惑,为他的选择一再付出代价,最后这个布拉格的知名外科医生,不得不在一个偏远的小镇落脚。萨宾娜一再地逃避媚俗的世态,为的只是那份“轻盈”,可这样一种“轻”注定是一生的漂泊不定,这无非是另一种痛苦。正如昆德拉说的是一种不能承受之轻。昆德拉提到斯大林之子雅可夫的死时,评论说是一种真正形而上的死,无论是托马斯的沉重,还是萨宾娜的轻盈都可以说是基于某种形而上价值观的选择。当人们回首往事,重新回味人生十

字路口的一次次选择,你曾经做出的决定是茫然随意的吗?那中间是不是也有一种东西被你坚持着,难道这些说不清的执着,便是我们今天种种痛苦的根源吗?

爱情是盲目而轻信的。我们只被那些自己自以为是的风度和外貌吸引,或为某些时刻的感动中自己营造出的诗意的幻想而倾倒不已。 我们何以令自己如此自信:爱是美的?生命是美好的?所以很多时候我在听罗大佑的那首歌中唱到“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的时候,我就不由的问我自己:“永远是什么?” 这是不是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想告诉我们的呢?

篇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及其电影改编《布拉格之恋》的互文研究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及其电影改编《布拉格之恋》的互

文研究

中文摘要

在现今商业机制的运作下,文字艺术小说改编为视听艺术电影,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两者之间产生复杂的文本互涉现象。而米兰·昆德拉小说具有哲理,小说,散文的杂糅性,使它的电影改编作品必然有着与原著不同的审美追求。本论文以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及其由菲利普·考夫曼导演的电影改编作品《布拉格之恋》①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互文研究的方法,试图探究昆德拉小说的独特性,以及电影对小说的改编与颠覆。

关键词: 文本互涉;小说;电影;存在;情爱

The Intertextuality of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and Its Film Adaption

Abstract

In the commercial world, it becomes a cultural phenomenon that a novel is adapted to a film, which brings about the intertextuality. Among different novels, the works by Milan Kundera is a combination of philosophy, novel and essay. As a result, its film adaption should not copy the text literally. This essay,aiming at the intertextuality of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and its film adaption, try to discuss the uniqueness of Kundera’s novels and find out how the film director Kaufman conquers and inherits Kundera.

Keywords: intertextuality; novel; film; being; love and sex

①电影的英文名仍是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中文译法采用《布拉格之恋》易于区分

第一章 前言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年—)是捷克裔法国作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创作的小说包括《好笑的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等等,文学批评著作包括《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昆德拉从小就受过多方面的艺术熏陶。青年时代的昆德拉写过诗和剧本,学过哲学,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是捷克新浪潮电影的探索者之一。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最终,他选择了小说作为他终身事业。

昆德拉总是在广阔的哲学语境中思考问题,但并非以纯哲学的方式,而是用小说的方式,发现“唯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则沉重;表面随意,实则精妙;常常在抵达高潮之际又倏尔笔锋一转,进入非线性、非理性的情节。在昆德拉的小说中,叙事往往呈现出碎片化的倾向,戏剧性经常断开。叙事者的无处不在的议论与插话让读者无法专心投入故事。昆德拉所写的故事既非跌宕起伏,也不是惊心动魄,与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有很大区别,读者更多的是在叙述者的议论中体悟出小说的主题。

1984年,昆德拉发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这是他移居法国后发表的第二部作品,也是他

到目前为止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小说以“布拉格之春”及1968年苏俄入侵捷克为背景,讲述了人生的种种困境与矛盾,包括极权对个人自由的毁灭,个人在轻与重之间的徘徊等等。

1988年,好莱坞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改编成电影《布拉格之恋》搬上大荧幕。由美国导演菲利普·考夫曼掌镜,虽然是好莱坞导演,但考夫曼同时带有欧洲电影学院派气质,其改编也带上浓浓的欧洲文艺电影风味,而非单纯的好莱坞模式的成品。并由几位欧洲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 Michael Blake Day-Lewis),茱丽叶·比诺什(Juliette Binoche),和丽娜·奥琳(Lena Olin) 主演。本片也获得了1988年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的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英国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等,1989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和最佳摄影奖的提名,另外也被美国电影学会评选为美国电影史上100部最伟大的爱情电影之一。

由小说改编为电影,涉及到文本互涉现象。文本互涉(Intertextuality)①,也称为互文性,由法国后结构主义批评家克里斯蒂娃提出,指的是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它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因此,任何一个文本,都会与其他的文本产生互涉现象。尤其在小说及其电影改编中,两者构成共同叙事,具有很强的互文性。 ①文本互涉的定义,包括狭义与广义:狭义的文本互涉指一个文本与可以论证存在于此文本中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定义指任何文本与赋予该文本意义的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之总和的关系,而这些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形成了一个潜力无限的网络。

这两部作品相继产生并在各自领域获得激赏,在当时引起了评论界的热烈讨论,直至现在,依然反响不断。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说及其改编电影的研究中,已经有了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研究成果。综合来说,研究重心主要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昆德拉小说的不可改编性。昆德拉的小说具有深刻的矛盾性,他笔下的人物皆是服从于对主题的探询而非对传统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人物性格,因而很多评论家认为电影仅仅靠情节的推进无法表达出小说的深刻矛盾性。另外,也有评论家从电影自身的审美追求出发,认为电影重新诠释了小说的核心内涵。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都将其重心放在电影情节与原著的比较,较少涉及导演是如何通过拍摄方式、场面调度等电影手段来改编原著的,因此,本论文将让电影对小说的各方面改编都纳入论述范围。

在电影里,有着欧洲艺术电影中一贯对“性”的大胆表现,情节中包含偶然的奇遇场景,大量的梦境、幻觉与留白,让我们看到小说的艺术性在当代商业影视运作中的可能性。本论文将在具体的文本与影像间展开,旨在研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及其电影改编《布拉格之恋》,针对电影对小说中情爱,政治,存在主题的影像再现,比较在小说的主题中,有哪些部分被电影放大,哪些部分又被消解或扭曲,并分析其成因。运用互文研究的方法,探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电影是如何运用镜头语言表现小说这种文字艺术,以及两者各自的审美标准与价值取向是否相同。

第二章 小说叙事到电影影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影对于长于叙事的小说来说是一种冲击,电影作为视听兼备的叙事艺术,能够将小说用文字所描述的作为物象呈现为形象性叙述。尤其对那些具体场景中的细节,电影可以将各种内涵蕴含在一幅画面中,甚至可以让某些情节具有预兆性。

而在20世纪,对小说内涵和形式的创新,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小说已经不再局限于讲述完整的故事,追求情节的曲折起伏,而是有了自己新的“法则”,像对潜意识的呈现,碎片化的叙事,对变型世界的描绘。米兰·昆德拉正是“革新派”中的佼佼者,他的小说与传统的长于“说故事”的小说有明显不同,主要的两大特点是强烈的思辨色彩以及先锋的艺术特色,它像一个“大熔炉”一般,借助各种叙事技巧,在小说中表达他的思考,包括哲学的,政治的,文学的,社会的,人性的等等。在与他同时期的小说家中,米兰·昆德拉也显得十分另类,他将哲学话语置于具体情境中,在他的艺术蓝图中,小说是一种“最高的智慧综合”。昆德拉反对作家在小说中努力虚构出来的真实性,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他告诉读者:小说人物并非诞自母体,而是产生于一种情境,一个语句,一个隐喻,在《不朽》中,他直白的表示,阿涅丝诞生于老妇人挥手的姿势。在他的笔下,仿佛一切都只是一场游戏,一次筑梦之旅。小说中的人物并非社会中确证的人,而是用来探询存在的一系列符号,是在游戏与假设中构成的 “人的可能性,一种存在的基本方式”。在叙述中,作者超越个体的生活时间

篇三: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和布拉格之恋

篇四: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之读后感

摘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用四个人纠结的感情故事来向我们展示生活中“轻与重”的对立,从而探讨生命的本初问题,给我们以启示去寻找自己的生活态度。“轻与重”对立,让我们学会背负生活的重,然后把“轻”作为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面对生活,总是处于被动,为了能看清百态的世事,我们要学会谦卑的对待人生。

关键字:轻、重、灵魂、生命

一、轻与重的启示

1、学会背负生活的承重;

在米兰.昆都拉看来,人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源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把握。世上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生活,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不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都是无休止的重复前人,因此,最后陷入“媚俗”,然后又渴望脱逃,然后又陷入另外的纠结,人生更多的时候形成了一种循环。

米兰.昆都拉用了尼采的“永劫回归”开始了对轻与重的探讨。“永劫回归”隐含一种视角,它使我们所知的事物看起来是另外一回事,看起来失去了事物瞬时性所带来的缓解环境。在“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我们有着不能承受的沉重。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在追逐轻松地生活,诗意的栖息。我们不断地摆脱我们不喜欢觉得沉重的生活,渴望生活在别处。但是摆脱了一个困境我们又陷入另一个困境。文章中特丽莎从小就排斥母亲赤裸的躯体,像在“肉体巨大的集中营”,是看不见灵魂的,恐惧、害怕、厌恶伴随着她成长。她渴望逃离。托马斯是“是陌生者同时又是个与她有友谊默契的人”,她借助他逃脱她的世界,却又陷入另外的无法抗拒的世界。她不得不每天都生活在托马斯有情妇她不是唯一的境况里,想逃脱却又逃不脱。最后在矿泉小镇摆脱了这样的惶恐,却也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她终于获得了轻。其实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拼命的摆脱自己觉得沉重的生活,渴望自由,渴望“轻”。可当我们以为自己获得轻的时候,却发现那轻是自己不能承受的,我们又进入一种奇怪的境地:回不去,也不能向前走。有一种新的负担把我们压住。我们渴望灵魂浮出我们的肉体,我们可以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世俗宣战,可是最后才发现我们错了。只是面对生活的沉重,一刻不留的逃脱是对还是错?渴望“轻”付出的代价到底值还是不值?

生活本就是个沉重的命题,我们摆脱不了。我们努力挣脱生活“枷锁”,却发现我们被弄得遍体鳞伤,然后只是换了一副枷锁。我们依旧有新的不快,新的不开心。“重”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脱离的一部分。我觉我们应该承认生活中的“重”,即使我们不安于现状追逐“轻”时,我们也该明白的认识生活中的沉 重。我们生活在世俗中,不论我们怎么追逐,我们都必须承担生活的责任、担负生命本身赋予我们的负荷。基督教义里我们每个人一出生就有原罪,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赎罪。生活的沉重一开始就如此,如果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别处,每天都处于轻的状态,我们会不会“失重”呢?“轻”是我们生活的终极目标,而“重”让我们更好的落在地面上,从而让我们的灵魂更加充盈。接受生活的沉重,学会背负生命之重。

2、永远保持对“轻”的追逐

托马斯爱特丽莎,但是他不想承担婚姻的责任,却又不甘于平淡。他用“三三原则”周游在各情妇间。而当特丽莎不能忍受选择离开时,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轻”,而这种“轻”却是他不能承受的。到底在“轻与重”的对立间,什么才是我们的最终的归宿呢?萨宾娜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拒绝着“媚俗”却得益于“媚俗”。她拒绝自己国家,却因“媚俗”在美国居住安详,客死美国,扬灰风中。“轻”的追逐是想摆脱世俗,摆脱自己讨厌的境地,却又陷入新的困扰,我们都是带着镣铐生活在世间的生命个体。不论何种途径,我们很快又陷入

“重”。所以我们应该承认和接受生活的“重”,然后追逐“轻”。其实在我看来追逐“轻”的方式很多,不定是生活在别处,或是用极端的方式抗击。萨宾娜祖父的“黑礼帽”既是沉重的代表,却又是萨宾娜挑战“媚俗”的道具。尽管那是她和托马斯的性爱亢奋的道具,其实也是因为萨宾娜裸体带黑礼帽才让托马斯兴奋,因为那是他们抵抗沉重,追逐“轻”的亢奋标志。当萨宾娜带黑礼帽和弗兰茨一起时,弗兰茨却不理解,萨宾娜期待受挫。生活本就是沉重的,我们欲罢不能。我们只有承认了“重”,才能更好的追逐“轻”。就像国平先生说的一样,人出生到死亡,就是人的一辈子,是一个人的期限,活着就去历练吧!(周国平《人与永恒》)如果我们生下来到死都一直处于“轻”的状态,我们怎么体会生命的本初呢?只有生命的沉重才让我们真实的经历生命的这个过程。对于“轻”,我们要保持对它的渴求,把它做为生命的终极目标,达到灵魂的最终轻盈和充实。我们害怕被世俗同化,渴望用一种别样的方式区别于大众,却逃避生活的沉重,所以我们最终被世俗同化。我们要承认生活的“重”,勇于的承担生活的责任,才能更好的体会“轻”。我觉得生活中的沉重和痛苦是上帝给我的财富,我不会拼命的挣脱和逃避,但是我会用我自己的方式,追逐“轻”。即使在别人看来也许很愚蠢。我会努力的用我的有生之年去历练,去丰富我自己,用心的感受上帝给我的短暂的一生,然后从中获得“轻”。或许轻与重是对立的,但是万事无绝对,在我看来“轻”其实就是人自己对“重”体悟后的一种高层次状态。正如柏拉图所说的,灵魂是由理性、情感、欲望三个部分组成的,灵魂的本性是理性,情感和欲望都得服从理性。我们只有认真的体会生活中的情感纠葛,欲望的煎熬、理性与感性的斗争,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本真,才能获得理性,才能达到灵魂的至高境界。 灵魂的至高境界,我们才能真的感到“轻”。只有历经所有,才能获得明净的魂灵,灵魂才会飘出肉体,获得前所未有的“轻”。如果脱离了“重”,我们所追求的“轻”就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轻”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也是我们一生不懈的追求。

我选择这本书作为我计划的第一本是有原因的,并且,看完后我也觉得这对我思想的成熟思维的转变很有帮助。除了看完书,我还抽时间把电影看了。不过电影实在拍的好,主角的特点个性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有男主角实在太帅了,托马斯的坏与爱,特里莎的纯与真,萨宾娜的野与性。 据我的理解,这文主要讲的是托马斯在灵与性中挣扎,最终选择了灵魂。托马斯是一个很花心的人,他渴望女人,而且总把性与爱分开,不和每一个他的情人睡在一张床上,他享受这种充满激情而不用负责任的生活。直到他遇到特里莎,这个让他有除了肉体上需求的需求的女人,他享受与她一同牵手睡觉的时候,喜欢看她睡着的样子,沉迷于她工作认真的时候,他似乎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想要永远保护她。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是的,他的灵魂归属了她。可是,他却总是保持与别的女人在肉体上的接触,导致了特里莎的离开与背叛。作者的文笔很好(不知是作者还是译者),文字中总透露很多灵动的思想,永劫回归、沉重便真的悲惨,而轻松就真的辉煌吗?、悲凉是形式,快乐是内容,快乐注入在悲凉之中。这些跳动着的思想试探着我,问我,你知道生命意味着什么?你知道孰重孰轻?你分得清爱与欲吗?他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

爱情是盲目而轻信的。我们只被那些自己自以为是的风度和外貌吸引,或为某些时刻的感动中自己营造出的诗意的幻想而倾倒不已。我们何以令自己如此自信:爱是美的?生命是美好的?所以很多时候我在听罗大佑的那首歌中唱到“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的时候,我就不由的问我自己:“永远是什么?” 这是不是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想告诉我们的呢?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到此就结束了。对于生命的浅析就在此打个句号了,但是对生命的探讨还没有结束。

篇五: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郑佩奕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地意识到生命诚可贵这样的道理。听说顿悟一个道理,可能在某天喝水的时候,亦或是在洗手间解手的时候。而我意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正好躺在床上。假装思考我的人生。

我望着天花板。陈旧的墙体开始剥落,露出它泛黄的泥沙凝固体。中间的吊灯不知历经多长时光岁月,变成灰灰的黑色。在我的出租屋里,我第一次认真的审视这一切,而即使我在这里已经住了一个月。30天。240个小时。

240个小时,在这里仅仅也是休息。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躺在床上,等待朝阳的第一缕阳光溜进房间,让明亮的光线唤醒我沉睡的双眼。还有闹钟不断的折腾。岁月就这样静静的流过。距离毕业已经一年有多了。我们在逐渐的成长或老去,岁月轰轰烈烈的往前跑去,裹挟着你一路强行。

甚至,我还没有睡醒。睁开眼,发现你们都老了。

刷微博看到这样的视频。有心人做了穿越时空的相遇,将五队母子(父子)蒙上眼罩,而在此之前,母亲(父亲)已经画好了妆容,20年后的老妆。准备就绪。他们同时摘掉眼罩。我们观察他们彼此的眼神和表情。

“你的妆真丑!哈哈哈哈” “老爸,你老了还是那么帅”“哎,您化成好像爷爷?”从第一眼开始,我看到他们都是调侃,嘻嘻哈哈开心得不得了。

但是,开始对视后。一切静默无言的时候,儿女们不约而同都哭了。

她说,“不行了,不行不行,我看不了你这样。如果有一天你老了或者不在了我不知该怎么活下去”

她说,“我知道我的脾气很臭,我什么时候才能改····”

妈妈说,“你姥姥就是我的将来,我就是你的将来。”

从上大学开始,我几乎极少回家。所有的放假的时间几乎都在做兼职。大学4年,一共回家4次,都是在春节的时候。甚至曾经还冒出春节也不回家去打工的想法。好在没有实行。 而从工作以后,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少。即使春节回家,也似乎想度假旅游一样,停留片刻便匆匆离去。我住在海边,每次回家总能看到一片蔚蓝的海。当然,天气不好的时候,看到海和遥远的天际线一样灰暗。长途的大巴上,听听歌看看书,时间总是很快打发。那天回家参加姐姐的婚礼,看到遥远的远方,黑沉沉的乌云,依然一个人形模样的佝偻的老头,带着斗笠,在一条漂泊的小舟上折腾着什么。我似乎看到一个黝黑的强壮的汉字在漂泊的舟上大汗淋漓的干活,或者有收获的时候还会抬起头露出那洁白的牙齿。我想到我亲爱的姐姐,脑海中想电影一样播放着我们的过往。她4岁就带着我上幼儿园,有人欺负我就跟人干架,打架的对象都是男孩子。5岁就会带我们兄弟出去看世界,但是我们要当她的小跟班。出门前要帮她穿戴好,系好鞋带。她带我们买零食,偷吃垃圾食品,被发现挨揍就是她一个。我看着她被老爸揍的时候哭得比他还惨。带我们读小学,初中。然后她开始工作,从放下书包开始,就没有休息过,直至成为别人的新娘。我在电话说,姐恭喜你。她忽然却哭了起来,她说她不放心,不放心我们兄弟两个。我说,你到了适嫁的年龄了呀。人总是要走向这个过程。 而其实我自己对这句话的认同度有多高?我不知道。

我只是知道,窗外的风景在漫长的岁月中开始细微的变化,我们丝毫不在意,等我们恍然觉悟的时候,确是面目全非。

我看着我的父亲挽着你走出家门,按照风俗我不能陪同,你不能回头,要一直往前看。母亲

躲在房间,对着无尽的黑暗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确信你出了家门上了车后,她才从房间出来,红着眼睛说很了却一桩心事,父亲落寞的独自去睡觉。我看着父亲,工人身体一向强壮,父亲以前揍我们的时候别提多狠,他那头浓密的头发如今掉的稀稀疏疏。身高开始变矮,变瘦。像个小老头。走路也变得轻声,肺活量似乎也没有那么(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电影)大了。我想到在往后漫长的时光中,我能陪伴的时间和次数,不禁红了眼睛。

天津爆炸的时候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或许情侣刚刚吵完架和好,或者儿女刚刚做了决定从今以后对父母好点,在好点。又或者,想明天工作要怎么开展,刚刚拟写好一好的方案。 无数的可能性,从火焰高高串起,每一次爆裂的耀眼光芒中消失殆尽。我们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

新闻报道那个未满18岁的消防员牺牲的时候,无数人唏嘘感叹,人们在感慨一条鲜活生命奉献的同时,也打上了英雄的封号。只是,极少有人去关心,他那对痛失爱子的父母。他没有办法看父亲逐渐老去的背影,不能陪伴他们走完人生,如果救援和上战场一样是一样使命和责任,知道去了回不来的可能性太大,多少消防员在执行任务都在心里默默地当成最后一次的别离。他们可以承受这样失去生命的任务,但是却不能承受这种因为失去生命亲人撕心裂肺的痛楚。

一个消防员在接到紧急任务的时候,默默的在家里磕了头。

一个消防员在即将前往前线的时候,跟兄弟说,以后我爸是你爸。

即使生命可以失去,但是父母的这份养育之情确是辜负不起。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

当你老了,眼眉低垂

灯火昏黄不定

风吹过来,你的消息

这就是我心里的歌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