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林黛玉与薛宝钗比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5:21:36 作文素材
林黛玉与薛宝钗比较作文素材

篇一: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对比

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对比

陈睿正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角色,也是作者竭力塑造的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她们各有自己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让读者百读不厌。在黛玉和宝钗之间,我认为更多的人会喜欢林黛玉,喜欢薛宝钗的应该在少数。我的主观感情也倾向于黛玉。很多人都会拿她们来做一个选择题,就是谁更适合做贾宝玉的妻子?我被黛玉和宝玉的真情感动,当然就希望他们能在一起了。 下面我们就从各个方面来比较下林黛玉和薛宝钗。

一、性格。

从性格上看,黛玉是个很复杂的。她表现出尖酸刻薄、心胸狭隘、自卑多疑但又多愁善感、文弱善良,骨子里又是坦率、纯真、不畏强权、心高志洁的。从她的言行举止中,把这些个性刻画的入木三分。从她和宝玉在薛姨妈家吃饭,宝钗不让宝玉喝冷酒,她就借机讽刺宝玉,还有周瑞家的送来宫花,她不要别人挑剩的,以及叫袭人好嫂子等可以看出他的尖酸刻薄、心胸狭隘等。从宝玉摔玉时,她哭了以及她感怀身世、葬花等看出她多愁善感,文弱善良。另一方面,她常与别人说笑、讽刺等,虽表现出尖酸刻薄,但也突出她的坦率、纯真,感觉很真实,没有什么城府。除此之外,她也是关心别人,和善的,比如他对宝玉时时刻刻关心着,她对紫鹃、香菱等的和善友好。她的这些特点无疑和薛宝钗形成鲜明的对比。

宝钗是个很有心机,很世故、圆滑、无情,同时又是开朗活泼,内心很强势的人,更主要的是她的交际能力极强,可以用一定的手段为了赢得所有人的好感。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宝钗是和王熙凤一样的封建女强人。她毕竟出生商人家庭,多次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偷听小红、坠儿的私情话后转嫁给黛玉,金钏死后,她安慰王夫人说:“是她自己不小心掉进井里的,即便是自杀也是个糊涂人”或者“也就是多给几两银子的事”等可以看出她的心机、世故、圆滑和对下人生命的漠视。她赢得了贾府上下人的亲近,也是为了自己以后能顺利当上宝二奶奶。她在水亭执扇扑蝶却表现出她的开朗活泼人性本真的一面。但更多时候,她都把自己伪装起来。

二、外在形象。

从外在形象上来看,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举止得体、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纯真少女形象。宝钗貌美稳重、罕言寡语、虚伪矫情、冷漠无情、为人处处结交人心的“成熟”少女形象。

三、内在气质。

从内在气质上来看,她们都很有才学。黛玉知书达理,有教养,才思敏捷、机智、可爱,心态敏感,有很强的自尊心,寄人篱下的她又有很强的自卑感。但也表现出孤高傲世,清纯高洁的一面。宝钗是典型的封建淑女,才学出众、聪敏能干、精通世道、老练成熟、虚伪奉承。也有“大奸不奸,大盗不盗”的一面。

四、身体素质。

从身体素质来看,黛玉从小落下病根,体弱多病,要靠药来维持。宝钗也是从小有病在身,要靠冷香丸来维持,但是冷香丸的制作复杂得很,她是比黛玉强但也强不到哪去。

五、生活追求目标。

从生活的追求目标来看,黛玉追求自由,书香夜读,诗画浪漫,希望宝玉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走自己厌恶的仕途经济道路,只要能和自己永远在一起就知足了。宝钗追求仕途名利,更看重物质和传统上的东西,她认为男人就该走仕途经济的道路,而女人应该执掌家里上上下下,做男人强有力的背后人。

六、生活能力。

从生活能力来看,黛玉文弱也不上心,谋生能力自然很弱。宝钗各方面能力都好,谋生对她这个向往仕途经济和掌管家事的人来说自然不是难事。

七、她们对宝玉的爱情。

从她们对宝玉的爱情来看,黛玉一心只为宝玉,时时刻刻关心他。我们都能读出深深地真爱。紫鹃试宝玉后,她抱怨紫鹃“不如掐死我”,无疑她是最爱宝玉的一个。而宝钗,她一直追求权势名利,在选秀入宫为妃失败后,她才瞄上了贾府这个象征权势的深宅大院,宝二奶奶无疑对她来说是退(妃)而求其次的最佳选择。她对宝玉的爱情,我们很难看得出来,宝玉挨打后,她说“让人看着心疼”,我想任何一个“姐姐”看到“弟弟”挨打都会心疼。难以说这是爱情。或者说,她是封建淑女,要委婉含蓄不露,我想也牵强附会了。值得肯定的是黛玉

比她更爱宝玉。

八、家庭背景。

从家庭背景来看,黛玉家道中落母亲早逝,父亲也没了。她曾今也是深府小姐,受过很好的教育。可如今,也是寄人篱下,前途未知。她常常悲叹自己的不幸身世。宝钗确是出生富商家庭,一直养尊处优,从冷香丸的制作来看就很让人“羡慕”。钱财、地位都可想而知。家庭背景是她很好的依靠。后来她们互诉身世可以看出她们对家庭背景的重视。但谁强谁弱,我们自然有定论。

九、对封建社会的态度。

从对封建社会的态度来看,林黛玉是当时社会的异类。这主要表现在严谨的封建礼教大家庭里,她有着痴情女的叛逆性格。她追求自由的爱情,在那个年代,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不能做任何决定。可她还是有真性情,希望自己能和所爱的人永远在一起。读《西厢记》和《牡丹亭》也可以看出她的叛逆。宝钗是封建礼教的守护者,封建家庭教育大大地磨灭了她作为一个少女的本真的个性,她被造就成典型的封建淑女,她的言行举止都是封建深闺少女的典型表现。她批评黛玉看“淫词艳曲”会移了性情,可见她的保守。但她自己不也看了?否则怎么知道这些?这是她矛盾的一点。另一方面,封建社会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可黛玉、宝钗都很有才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们都是封建女性的先驱、先觉者。

综上几个方面来说,黛玉身上所拥有的美好的东西远远比宝钗的多,她除了身体稍不如宝钗,生活的能力和家庭背景不如宝钗之外,其它地方在我看来都比宝钗强得多。在她身上更多地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所以,在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比较中,我更倾向于黛玉。虽文弱,多愁善感,但是那人性的纯真,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却能吸引每一个人。对于宝玉来说,他长在贾府这个(目前)拥有权势和金钱的大家庭里,他厌恶仕途经济,追求自由、诗意的生活,这和林黛玉算是志同道合了,他自然会选择黛玉,黛玉也更适合做他的妻子。

篇二:林黛玉薛宝钗人物对比

姓名:廖晰遥 学号:77 年级:2010级 班级:机自1004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对比分析

1、黛玉是张扬个性的真女子,而宝钗把真性情泯灭,失去了率真

宝钗和黛玉无疑是大观园的美女,但她们的美有所不同。黛玉是因为可爱而美丽,宝钗则是美丽而不可爱。黛玉是中国文学史上“因为可爱而美丽”的第一人。她美在充分体现了自己的魅力,真正活出了自己。首先,黛玉很有女人味。传统的女性都不敢张扬自己的性别特征,不敢舒展自己的身体,更不敢舒展自己的灵魂。充分展现自己的女性魅力,这在古代是决不被允许的。其次,黛玉的可爱之处还表现在,她活得很纯粹。在她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功利色彩。黛玉并不爱世人所爱,当世人都拼红了眼睛去抢那个叫做“功名利禄”的东西时,她却根本无动于衷,并且绝尘而去。她对读书中举不屑,她对出将入相不屑,她对人情虚假也不屑。就是喝茶,也是和“琴棋书画茶”,而不是“油盐酱醋茶”。她更看重美,也更看重爱。黛玉的生活是最纯粹的,她把人生最纯粹的东西演绎得淋漓尽致。

宝钗虽然美丽却不可爱。黛玉是要舒展自己的性格特征,表现自己身上那些美好的东西。宝钗则正好相反,她就是要把自己的性格特征都磨灭掉,她和那些美好的东西、充满活力的东西都格格不入。相反的,她就是生怕自己可爱。还要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地让自己不可爱。最典型的就是吃“冷香丸”,“吃”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性别魅力都消灭掉。

宝钗的内心还很冷,这正是她最不可爱的地方。如王夫人逼死金钏后, 也掉下几滴眼泪, 想要黛玉的两套衣服为金钏装殓又不便出口。这时, 宝钗相时而动, 劝王夫人说:“姨娘是慈善人, 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 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 失了脚摔下去的。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 十分过不去, 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 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宝钗还是并不在意,反而提醒他们应及时酬谢家中那些贩货的伙计,“别叫人家看着无理似的”。宝钗的“冷”与“无情”正是建立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理之上。

2、从学识和做人来看,二人也有所不同

首先,黛玉是当之无愧的才女,但宝钗的学识却是黛玉所不及的。薛宝钗有着不凡的学识与才华。宝钗出身世家,生来美貌聪明。从小受父之爱,“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十倍。自父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在这样一个狭隘的生存环境中,宝钗凭借后天的努力获得自己的智慧。

其次,薛宝钗为人处事得体。宝钗注重对社会规范的服从,讲究礼节礼数,善以他人的意愿待人接物,多克己而少任性。在家中,父亲去世后,一心为母亲分忧解劳;她的准嫂子香菱因为她而得到生命中虽短暂却难得的呵护与快乐;她的婢女莺儿说到自己的小姐是发自内心的赞美与骄傲。在贾府,她对长辈极尽尊崇与孝顺,屡屡受到贾母、王夫人的赞扬,她是同辈姊妹兄弟的好友,最典型的有她为湘云出谋划策请客事宜,看望病中的黛玉,对邢岫烟的照顾。她还是众多下人的拥戴者,从袭人对她的多次称赞和赵姨娘感叹她会做人等无不显出她待人接物的周全。和宝钗相比,黛玉是懂世故而不屑于世故。香菱住到大观园之后,宝钗教她的第一件事是“做人”,黛玉教她的第一件事是“做诗”,这就体现了二人的不同。

3、二人对爱情的态度不同

薛宝钗和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表现出很多差别 ,也反映了她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薛宝钗严格遵循封建社会为人处事的规范。她想力争做一个封建淑女,这是她的性格,因而在感情上必然是深藏不露的。黛玉对宝玉的关心,对宝玉的爱就不像宝钗那样。薛宝钗的爱偏重于功利 ,而宝黛之间则心心相印,无纤无尘。

春尽花魂无觅处,人间再无潇湘子。有道是:万般磨难皆因痴。古今情场中,还不尽的风月债,都只因太过执著。但普天之下,痴男怨女之中,却总有这样一群人,因执著而被流传,比如世外仙姝林黛玉。她以一个少女全部的青春演绎了一段传世的绝恋。干净、纯真、绝望,黛玉的吸引力也正在此。黛玉是一个完全活在爱里的美女。黛玉一直反对仕途经济的科举制度,所以一往情深地爱着宝玉,绝不是仰慕对方的财势和才貌,更丝毫没有“夫贵妻荣,博得个五品诰封” 的鄙俗观念。黛玉是宝玉叛逆道路上的同行者、支持者。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封建 ,鄙弃功名利禄思想基础之上的心灵契合。纯真的爱是黛玉一生最大的追求,

她把爱情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 ,她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自己所爱的人及他们的爱情。黛玉与宝玉生活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思想认识上蔑视世俗的仕途经济、功名利禄 ,因而产生了如胶似漆的爱情。鲁迅先生也说:“宝玉与黛玉爱最深。”黛玉敢于追求纯真的爱情。《红楼梦》 中最动人的篇章是对宝玉和黛玉爱情的描写。

对于宝玉,宝钗的感情可能更为复杂一点。因为在宝钗的价值取向上, 她认同于儒家的“经世治国之道”, 她理想中的男子是应该 “读书明理” 能够 “辅国治民”的。所以看见宝玉成天只想着做个“富贵闲人,她当然是有所不满的。于是她屡屡规劝宝玉去关心仕途经济, 希望宝玉能够担气男人的分内之事,去做明理的读书人。但是宝玉却并不同她的价值观, 这对她来讲未尝不是一种缺憾。 她也喜欢宝玉,但她有她自己的道德操守, 并已将其纳入了礼法的范畴之内。她也深知宝玉心中只有一个林妹妹, 并不爱自己, 这个自尊的贵族小姐,却愿意李代桃僵,恪守礼教, 奉母命嫁给了宝玉。虽然尴尬的婚姻并没有带来幸福,她还是自觉地依“理”而行,竭力去维系她的不幸的婚姻。宝钗的一生都在极其自觉的道德自修中规范着自己, 维护着外在的和谐。最终赢了婚姻,输了爱情和幸福。

4、从二人的象征意义来看,也有很多不同

黛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象征了具有道家思想的士子形象;宝钗是封建社会的维护者,象征了具有儒家思想的士子形象。

薛宝钗是一个由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完美世俗形象,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品格端方,稳重和平。她对宗教哲学、文学艺术都涉猎广泛。同时孝顺,由责任心。她放弃对“书字”的爱好,承担起家族的“家计”责任, 具有儒家“克己复礼”的品格。

薛宝钗对人性看得很透彻,她是冷静理智的。而且她对自己也有比较深刻的体察,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儒家的信条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是并举的。薛宝钗既有深厚的学识修养,又有圆通的理家才能,成了具有儒家内外兼修品格的士子形象,象征了具有强烈进取心和治国才能的士人。 但由于儒家价值论、等级观念本身有所欠缺,“礼”脱离了内在的精神,“德”就沦为虚伪。薛宝钗表面上安分平和,清心寡欲,骨子里却时刻追求着显身扬名,青云直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的这种矛盾体现在对宝玉的态度上。她对整天无所事

事的宝玉不怎么看得上眼,称宝玉为“无事忙”,很有点不屑。但对有一个皇妃姐姐的宝玉提供的宝二奶奶的位置是暗中窥视的。薛宝钗为了家族的利益名声,调适了个人的内心情感需求。她对黛玉也存在两面性,在人前对黛玉的性格很是宽容,但背后就不知怎样了。同时她身上也存在令人心寒的冷酷无情。她根本就不重视一个生命,更不去想她的尊严。因此,宝钗象征的是封建社会士子的理性精神,是政治的,社会的,物质的,群体的。

林黛玉在精神境界上与庄子一脉相承,她的性格精神体现了道家文化的精神实质,在险恶的生存环境里,彻底否定了功名利禄,追求精神自由与人格独立,将人的生存境界诗意化,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精神的永恒。他们都热爱生命,情趣高远,将人生的痛苦转化为对大自然的诗意融入,对现实既茫然又清醒。林黛玉是一个具有悲剧意识的人,她有丰富的精神境界,率真坦诚,折射了一个没有强大家族势力做后盾的清贫世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映射出一个才华横溢而又命运多变的世人面对难以把握现实的痛楚。林黛玉虽然“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却非常谨慎,从她进贾府起,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步路”。此后她在贾府小心翼翼的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和人格尊严,养护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林黛玉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着清醒的认识,她有深沉的悲剧意识。她非常清楚自己在贾府的依附地位。

林黛玉的身世之感也非常强烈,这既是一种永恒的宇宙和短暂的个体生命的迷惑,也是一种文化生命和自然生命的冲突。而林黛玉的敏感多疑,好使小性,正是激愤与焦虑情绪的外在表现。体现出她对生命的期望,即使受到外在的挤压,仍然希望保持生命的本来状态。作者通过林黛玉形象的塑造,抒发了世子共有的对个体生命生命价值的追问,从而获得普遍永恒的感发力量。

林黛玉是几千年来清贫的才子士人在政权的夹缝生存的尴尬艰难形象,既希望能在统治者面前“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实现人生的价值,又希望能保持自己人格的独立,但往往事与愿违,更的时候是“未得展其抱负”。林黛玉是一个性灵已通的博学之士,她是一个饱读诗书之人,她的闺房就像一间上等的书房。她在贾府的人际遭遇就是文人在朝廷政治生活的缩影。她面对高层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但由于性格坦诚,终不能深藏而谨慎言语,落得杜鹃啼血,泪尽而逝。林黛玉虽注重精神生活,但也关注现实人生,并不是一个不吃人间烟火的人。她对现实有深刻的认识,不逃避现实。总之,林黛玉象征的是士子的情感世界,她

是天性的,自然的,个体的,精神的。

结语

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不一样的钗黛形象。以上所述只是我的一些见解,参考了一些大家的思想和观点。《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大书,每个人都能从里面看出不一样的东西来。黛玉是性灵女子,宝钗是世俗生活中高超的艺术家。对此王昆仑先生曾有一段精彩评论:宝钗在解决婚姻 ,黛玉在进行恋爱;宝钗把握着现实 ,黛玉沉酣于意境;宝钗有计划地适应社会法则 ,黛玉任性自然地表现自己的性灵;宝钗代表当时一般妇女的理智 ,黛玉代表当时闺阁知识分子的思想。如果说林黛玉让我们感到那一时代的压抑,那么薛宝钗让我们看到了封建主义虚伪的本来面目。林黛玉在精神境界上与庄子一脉相承,她的性格精神体现了道家文化的精神。总之,黛玉是个性解放、反封建的卫道士,而宝钗是封建社会的卫道者。

篇三:红楼梦解析——林黛玉和薛宝钗

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是知府的女儿,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女儿;一个追求完美,一个自云守拙;有的人看见这首诗中同时写了林、薛二人,以为找到了“钗黛合一”的证据,这是错误的。矛盾着的双方既然互为依存,为什么不可以在一首诗中并提林薛这两个在思想倾向上彼此对立的人物,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抑扬褒贬呢?

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新时期红学正在呈现出百花争艳之势,然而对林黛玉而言,似乎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厄运,尤其是在年青人中,黛不如钗的论调又相当流行,甚至径直以“讨嫌”来目黛玉了。要正确评价林黛玉,我以为必须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时代的荧屏上去显影。不然就始终摆脱不了那个周而复始的被理解又被误解的怪圈。

黛玉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字“颦颦”,名号“潇湘妃子”潇湘妃子是根据她住的屋子命的名。林妹妹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

红楼梦里各个女儿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却只有黛玉美的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更能生动贴切些吧。

《红楼梦》中林黛玉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颗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灌溉,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然而仅修为女体,心中结一份难释之情,说 若他下世为人,我也随他世间走一遭,将毕生眼泪还与他,以报灌溉之恩。后,通灵宝玉下世,这才使整个故事得以发生……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然而,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为什么独有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呢?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她究竟美在何处、动人在何处?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则是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恐怕首先是指宝黛爱情的悲剧;其次是指青春少女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而其中最悲者莫过于黛玉之悲了。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用“造化钟神秀”的诗句,来形容东岳泰山的壮美在他心中引起的惊奇。意思是说: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丽都集中在泰山上了。贾宝玉在阐述他的“女清男浊说”时道:“天地灵秀之气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沫已。”他后来见到薛宝琴、李纹、李绮时、又不胜感叹道:“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曹雪芹这个“造物主”,也只把“精华灵秀”钟于女儿。并特别多地钟于林黛玉。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悲剧性格。而她的叛逆的悲剧性格,则是她生命的主旋律。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我们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她刚刚来到贾府。作者通过凤姐的“嘴”和宝玉的“眼”,描绘了她天仙似的人

品。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在宝玉的眼里,这“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则别有一种风范和神韵: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曹雪芹把我们民族的审美积淀进行了新的熔铸和创造,他把杨贵妃式的丰美赋予了薛宝钗,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给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像具有绝世的姿容;作者有意将林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并将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赋予林黛玉,还借宝玉之口给她取字“颦颦”,便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因其母名贾敏,“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

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她一开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压抑。她诗思敏捷,别人写诗,总是苦思冥想,而她却“一挥而就”。她对贾宝玉说:“你能一目十行,我就不能过目成诵?”的确,林黛玉的聪明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

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宝玉去看宝钗,正在一个“识金锁”,一个“认通灵”,不期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笑问“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又问“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又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聪敏的颦儿,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多么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敲而又点滴不漏。又一次,宝玉看着宝钗雪白的膀子发呆。这时,“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宝玉道:?何曾不是在房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嘴里说着,将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

这种机敏,这种讽刺与戏谑,只有林黛玉才能做得如此精纯而又天衣无缝。大观园里有几张利害的“嘴”,如凤姐的“嘴”,贾母的“嘴”,晴雯的“嘴”,尤三姐的“嘴”,红玉的“嘴”;黛玉也有一张更利害的“嘴”。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但凤姐等人的“嘴”与黛玉的“嘴”又有文野之分:凤姐多是“世俗取笑”;黛玉则显得典雅俊则。正如薛宝钗所说:“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言为心声,心慧则言巧。

其实,林黛玉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芥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

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叶琼章、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比如,她代题“杏帘在望”为宝玉解围的细节,很易使人联想到李清照与赵明诚比作《醉花阴》的轶事;“堪怜咏絮才”、“冷月葬诗魂”,则是将林黛玉比晋代的谢道温和明代的叶琼章的。但林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这就是曹雪芹赋予她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的个性特征。不过这种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她诗人的气质和诗作表现出来的。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远远高出于诸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所激赏,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和独持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例如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熬煎。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她的“柳絮词”,缠绵悱恻,优美感人,语多双关,句句似咏柳絮。字字实在写已,抒发了她身世的漂泊与对爱情绝望的悲叹与愤慨。尤其她的“菊花诗”,连咏三首,连中三元,艺压群芳,一举夺魁。她的诗不仅”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而且写得情景交融,菊人合一,充分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满纸自怜题素愿,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谐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等句,更写出了这位少女的高洁品格和痛苦灵魂。此外,像她的《桃花女儿行》、《秋窗风雨夕》、《题帕诗》和《五美吟》等。都寄寓着深意,诗如其人,感人至深。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作为她诗谶的《葬花辞》.这是林黛玉进入贾府

林黛玉与薛宝钗比较

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至于“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未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吟哦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葬花辞》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正在这里。

富有诗人气质,并且被诗化的林黛玉,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无赖诗魔昏晓侵”,这是她的切身体验。诗,对于她,是不可一日无的。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然而,最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还是林黛玉的叛逆者的悲剧性格。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情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 林黛玉的精神之美,更集中更强烈地体现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之中。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靡它。然而,焰们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难免有痛苦、有不家,甚至要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再加上她诗人的

气质和悲剧的性格,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泄。

诗,前已叙述;哭,更是林黛玉的家常便饭。她来到人世,是为了“还泪”。她第一次见到贾宝玉,就是哭,脂砚斋说:“这是第一次还泪。”此后,“不是闷坐,就是长叹,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是自泪不干的。”林黛玉的哭,分明饱含着现实人生的血肉。哭是她悲剧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哭,是她对生活折磨的强烈反映;哭,是她发泄痛苦的方式;哭,是她诗人气质的种种感受的抒发。质言之,她是为自己的爱情而哭。爱情曾使她几死几生。当他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以生命相殉。这种爱情是怎样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鬼神,动人肺腑,撼人心灵!多少人为她洒下同情、痛惜和悲愤之泪!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微笑,最后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

林黛玉死去了,但林黛玉的纯美的精神,她与贾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他们所实践过的爱情原则,她的闪耀着艺术魅力的优美形像,将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共存;这一形像所含蕴的哲理与诗意,将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生活的启示和美感享受。

篇四: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成就极高的一部作品,其中吸引人的不仅仅有奢华的大观园,更有一群美丽聪慧的女孩,而这些水一般的女孩之中,有两朵特殊的奇葩——林黛玉、薛宝钗。那么她们二人的性格又有着怎样的差异呢?

(一)林黛玉:

林黛玉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教育环境的原因造就了她奇高的天分,极强的自尊心,特别敏感(甚至过度敏感),特别孤傲,如春花般的嫩弱特质,使她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表现为某种讽刺性甚至幼稚的攻击性。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挚友极少、知音难遇、婚姻无人做主、爱情未有保障的处境,又强化了她的以上性格特征和个性表现。但她的这种性格,是多向的、动态的、发展变化的。

黛玉的尖刻,既有姐妹之间、姑嫂之间的喜谑,如她和湘云之间的口角之争。而这类刁钻,令人只觉其伶俐可爱。同时又有针对脾性不合、品性相左的人,才显现出的真正的孤傲和讥锋。譬如对于“阴微鄙贱”、搞“魇魔法”害人,向贾政告密挑唆的赵姨娘,“林丫头把我们娘俩儿正眼也不瞧”。这恰恰包含着她纯正明朗、洁身自好、不歪不斜、不被不阿的为人品格。而对宝钗、宝玉,则是大量的、主要的,但属于爱情纠葛。前34回中黛玉三天两头的跟宝玉呕气吵闹,跟宝钗斗心眼儿,作者描写了黛玉的大小十几次争吵斗嘴:因宝玉在宝钗处“比通灵”,“喝冷酒”而“半含酸”;为夜访怡红院叫门不开而大吵;为不放心湘云的金麒麟而最后一次吵,等等。而这些主要是宝黛爱情正处在磨合期,正所谓“情因相爱及相伤”。同时也是出于对金玉之说的戒备。这种争吵的最根本原因,还是“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对立与争斗!

而另一方面,这位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少女,对于意趣相投、情性相合的姐妹、诗友乃至丫头、婆子,又是那样地谦和、尊重、友好、宽厚。妙玉嘲笑她“竟是大俗人,连水都尝不出来”,她也不反唇相讥,反而尊称妙玉为“诗仙”,虚心真诚地请教她改正自己的诗作。尤其是紫鹃,她是黛玉的贴身丫头,却可以批评她跟宝玉吵架“太浮躁了些”,“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宝玉”;也可以直面建议她“趁早坐定了大事要紧”,不要“耽误了时光”。晴雯这位俏丫头在宝黛之间,实际不自觉的充当了红娘,宝玉的那两条定情手帕,就是专让晴雯递送的。而黛玉对晴雯也是格外厚待。宝玉的《芙蓉诔》中“惭违共穴之盟”一句,黛玉听了却不妒不忌,反而赞赏这祭文新奇,甚至建议把其中一句改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

以上都说明黛玉并非一味地“小性儿”更多的倒是接人待物很有区别,尤其对待姐妹、诗友、丫头、婆子,表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友爱和主奴之间超越等级的近代民主色彩的平等思想萌芽。

林黛玉天生叛逆,人格理想跟贾府择偶标准乃至当时世道轩轾不合。她从不规劝宝玉为官做宰、立身扬名,大胆背叛贵族阶级的政治道路和人生规范。与宝钗相反,黛玉对贾母们“接待不周,礼教粗忽”,这正概括了她与礼法井井的贾府环境格格不入的叛逆人格。她的

傲世孤高,不是对随便什么人的浅薄低头的傲气,而是对浊世及其代表人物的傲骨、高傲、孤芳自重,决不低头!

黛玉在气质上是个诗人,她的人格、理想主要从她的诗词中流出。“碾冰为土玉为盆”的白海棠,正表现着她品格的高洁。“孤高傲世偕谁隐”的秋菊,有表现着她孤傲的骨气。“疏竹虚窗时滴沥”的竹子,更表现着她宁折不阿的节操。黛玉的《葬花吟》根式其人气质的浓缩:“风刀霜剑严相逼”,岂止是王氏、贾母之类的凌逼,更是严酷现实的写照。春光寓意着她的青春,她自怜自恼,又无可奈何。但她“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她宁死也要保持品格的高洁、人格的价值!

(二)薛宝钗:

薛宝钗出身名门,自小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使得她颇具淑女风范,也不愧为作者所誉的“山中高士”,有才貌、有学问、有头脑,修养极高,功夫很深,处理人事的水平、技巧,超出常人。

宝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而引人深省的也正是她的“无情”。第27回宝钗在滴翠亭外展扇扑蝶,显出的是一种少女的青春情趣。但是她无意听到小红与坠儿的谈话,她便用计嫁祸颦儿,结果小红真以为是林姑娘听了,走露了风声。宝钗眼看得逞,“心中好笑”。宝钗的“脱壳计”,动机与效果、行动与道德准则都明摆着,难道还难以判断其损人利己的本质吗?宝钗的圆滑,不是灵机一动的偶尔为之,而是有着一贯的指导思想的。

宝钗的为人准则是“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守己,自云守拙”。这给人留下端庄的印象,但她明明不愚不拙,还要藏着掖着做什么?宝钗的藏愚守拙,跟探春的“朴而不俗,直而不浊”一对比,便显出宝钗的装蒜、圆滑甚至虚伪,而不是谦虚。

与黛玉的大胆追求、直率表露不同的是,宝钗的爱情总是发乎情而止乎礼,决不贸然逾规越矩,分外隐蔽曲折,又是反而远着宝玉,而她爱得越深,越表现为规劝宝玉“务正”,十分满意和有意支持袭人的箴谏。宝钗对于金玉良缘是力争的,且属于暗争。宝钗是第一个觉察宝黛私情的,因此她也是第一个讥刺黛玉:“如来佛有管林姑娘的姻缘了”。她明明知道姨妈王夫人嫌黛玉对儿子多心,要补黛玉的心,她却有意当着王夫人的面,让宝玉“陪着林姑娘走一趟吧”,“快瞧瞧林妹妹去吧”,“她心里打紧不自在呢”!

并非宝钗没有爱宝玉的权利,也不是说她没有跟黛玉争夺爱情的资格,而是宝钗的心计、策略、手段不当。她摸清了宝玉的情感取向,便知趣地退出与黛玉的莺斗燕妒,把自己的金玉婚姻让其母薛姨妈去张罗了。而后宝钗的“解疑癖”、“金兰语”,薛姨妈的“慰颦儿”,看似温馨,却是骗取了黛玉的一片真心。

宝钗是一个封建家族秩序的忠实捍卫者,她很符合当时的道德准则。她性格的悲剧归根到底是封建伦理纲常的模式制约出来的,窒息了她幼时纯真烂漫的天性,最终成了封建礼教和没落贵族的殉葬品。

但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上还是有共同点的。她们对爱情同样的执着,并各自争取。她们同样地聪慧过人,并且都很有理财能力。

篇五: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形象比较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形象比较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部《红楼梦》,说不尽几多唏嘘。而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大观园中最美丽的女子,总令人不由自主地分成“拥林派”和“拥薛派”。其实,拥林也好,拥薛也罢,她们都是书中的主角。尽管大多数红学家认为,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对立的。但我却认为,黛玉和宝钗在本质上是合一的。

首先是二人的“貌”。第三回中,曹雪芹就借凤姐之口和贾宝玉的眼写出了黛玉的美。凤姐惊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在宝玉眼中,黛玉就更是一位“神仙似的妹妹”了:“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嗔微微。闲静似娇花照人,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又送黛玉一字“颦颦”,将黛玉与西施相比,渲染了黛玉的病态美。

作者也赋予了宝钗天仙般的容貌:“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假若说曹雪芹将黛玉比作西子恰如其分,那么他将宝钗比作杨贵妃也毫不为过。作者对于两位主角,无论是西施般的清瘦还是杨贵妃般的丰腴,都是给予极高赞美的。换句话说,黛玉是美如芙蓉,宝钗则是艳若牡丹。芙蓉和牡丹都是花中之王,因此黛玉和宝钗在“貌”上是合一的。

再者为二者的“才”。黛玉出身书香门第,父亲从小就请先生教她读书。《葬花吟》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字字含泪,控诉着封建礼教对自己的迫害,深深地表示了自己在贾府中的无奈和痛苦。

宝钗同样也饱览经书,博学多才。元春省亲作诗时,她建议宝玉将“绿玉”改为“绿蜡”。连读了甚多杂书的宝玉尚且不知“绿蜡”的出典,宝钗阅书之多由此可见一斑。她还为湘云解释“棔树”,使湘云甘拜下风,佩服得五体投地。

宝钗和黛玉的诗作多次在海棠诗社中夺魁。黛玉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宝钗的“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都将她们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黛玉和宝钗在“才”上也是合一的。 再次之为黛钗的性格。拥林派认为黛玉感性,天真,认为宝钗虚伪、世故、工于心计。而拥薛派则认为宝钗温柔、稳重,认为黛玉清高、多疑。

但是,宝钗又何尝没有黛玉身上的“多疑”呢?第三十回中,宝玉随口问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答道“我怕热”。宝玉又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贵妃,原来也体胖怯热。”这本是一句玩笑话,但宝钗听说,“不由得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又“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时逢宝钗应选皇宫才人,她是落选者,宝玉的话不偏不倚触着她的心病,宝钗立即变脸,这难道不是“多疑、敏感”的表现吗?

黛玉同样也有“温柔平和、为他人着想”的一面。第四十五回中,宝玉夜里去看望黛玉,要回怡红院时,黛玉亲自挑了适合在雨里点的灯笼,又告诉宝玉如何打灯笼,叮嘱他路上小心。这难道不是体贴人的表现么?对待下人,她也是如此。黛玉的贴身丫鬟紫鹃与她情同姐妹,甚至在黛玉归天之后毅然出家,用青灯古佛相伴终生。蘅芜院的婆子送来燕窝和雪花洋糖,黛玉道声“费心”,又让她在外头吃茶,还“笑着赏了婆子几百钱”。香菱要学诗,黛玉也“诲人不倦”地教她。这不也是“为他人着想、温柔平和”的表现吗?所以,黛玉身上有着宝钗的性格,宝钗身上也有黛玉的性格。在性格上,她们是合一的。

黛玉和宝钗的结局也同样充满了悲剧性。黛玉在宝玉和宝钗成婚的时辰含恨归天。宝钗尽管遂了她的心愿,嫁给了宝玉成为宝二奶奶,还怀上了宝玉的孩子。但宝玉的出家使她只

能独守空房,禁锢了自己的青春。

由此,我想起第五回中,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仙姑奉上的“千红一窟”和“万艳同杯”。细细想来,不正是“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这两个美好的女子,却都有着悲剧的一生。

《红楼梦》中对黛玉、宝钗的判词写道:“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曹雪芹将黛玉和宝钗并列排于“金陵十二钗”首位,而后则为元春、探春、湘云、妙玉、迎春、惜春、凤姐、巧姐、李纨及秦可卿。可见作者亦认为二人是合一的,没有谁优谁劣之分。

然而,我确是偏爱黛玉的。她的天真率性,显然也要比宝姐姐的圆滑虚伪要更胜一筹。黛玉的“多疑多惧、性情乖诞”,皆因她的病在作怪,并无甚可恶之处。她的诗才也比宝钗敏捷,当别人为作诗而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时,黛玉或弄花草,或与他人闲聊,或与小丫鬟嬉闹,片刻即可“一挥而就”,而且常以构思的奇谲,风流别致而夺魁。

黛玉是书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她身上所具有的人性解放思想和叛逆性格,与宝钗严守封建道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宝钗所恪守的封建信条,例如她主张“女孩子不认得字到好,即使认得,吟诗作对也只能权当游戏,必只做些针线纺织的事才是”,正是我不喜欢她的原因。此外,她一味地迎合他人,时时刻刻不忘充当一个“老好人”的形象,为自己能成为宝二奶奶而费尽心思,早已丧失了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的天性。因此,我更偏爱黛玉。

无论如何,黛玉和宝钗仍是合一的。她们的容貌同样美丽,才情同样出众,性格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着同样悲剧般的一生和结局。“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