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楚王好细腰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3:21:13 小学作文
楚王好细腰阅读答案小学作文

篇一:东施效颦 楚王好细腰 测试题

东施效颦

一背写古文

二 翻译句词

1. 西施病心而颦( )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2.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 )妻子而去之走。

妻子 ;去 ; 走 ;

3.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三 寓意

四 成语意思

楚王好细腰

一背写古文

二 翻译句词

1.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尘皆以一饭为节,胁( )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2. 比期( )年,朝有黧( )黒之色。。

三 寓意

杨震暮夜却金 改错复习

1. 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怀:2.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故:为:

3. 密曰:“暮夜无知者。” 翻译句:

4. 密愧而出。翻译句:

5.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何也:

篇二:楚王好细腰

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午井镇中心小学导学案

科 目:语文 课题:《楚王好细腰》 主备人:田晓芳 审核人:刘建成 授课时间: 班级: 学生:

【学习目标】

1、 引导学生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内容。

2、 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能将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能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学习方法】1、通过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寓言,要求:读通、读顺。

2、对照译文读文言文,理解内容,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3、 根据理解,可以对照译文或查找工具书解释:昔者、好、皆、胁息、带、比、期年等字词的意思。

【知识链接】寓言是用短小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

【学法指导】1、读准字音 2、理解文意 3、明白道理

【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对照译文或借助工具书查找字词意思

1、对照译文解释词语:昔者:好: 带: 比: 期年:

2、《楚王好细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复述故事内容

合作探究

1、

2、

3、

拓展延伸

看到这样的情景楚灵王还乐得起来吗?你想对楚王和大臣说些什么?

总结提升

1、 谈谈你的学习收获2、教师总结 (宠信 投其所好 ) 达标检测

《楚王好细腰》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 ,结果 。 布置作业

背诵寓言

学习反思

自评: 组评: 师评: 这样做的效果如何?(用原文回答)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大臣们知道楚王好细腰后是怎么做的?(用原文回答)

篇三:六年级分班模拟题答案

模拟测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40分)

1、请给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每空0.5分,共计5分)

(1)我们趋( qū )行在人生这个亘(gan)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cuò)折里...

涅(nia)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bì.

( 避 )。

(2)人要高瞻(zhān)远zhǔ(瞩),应走出生活里的山谷与阴影,进入一望无际的高.

原,然后沉浸( jìn )在那阳光里,让灵魂áo( 翱)翔,让内心充满伟大的梦想,让生.

命、生活和热情恣(zì)意奔放。 .

2、找出下面词语的错别字,改正在下面的括号里。((每字0.5分,共计5

分))

风声鹤唳 妄自尊大 世外桃源 声名狼藉 风烛残年 司空见惯

在劫难逃 举一反三 无精打采 呕心沥血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2分) ( D )

A、晚饭过后,与会代表们兴致勃勃地观赏了美丽如画的南通夜景。 ....

B、听到这里,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

C、巴金的文学作品凝聚着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青藏铁路建设者攻克了大量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取得了今非昔比的巨大成就。 ....

4、下面句子中表达意思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2分) ( B )

A.这个人连校长都不认识。 B.两个学校的全体学生举行了联欢会。

C.李明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D.校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学生。

5、填入画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最连贯的一项是 (3分) ( C ) 有这样一种东西,它在我们面临断崖沟壑时,在我们面临激流险滩时,或是在我们处于 “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时,___________。

A.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桥,就是这种东西。

B.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帮助我们走出困境,桥,就是这种东西。

C.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它就是桥。

D.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它,就是“桥”。

6、下面一段话,只要改动一句就连贯顺畅了,请将这句话改写在横线上。 (2分) 生命要是只有一种经历,就失去了它特有的美。有喜与忧的交织,有泪也有笑,有叹息也有欢歌,有鲜花也有荆棘,这才是生命。

把“ 有喜与忧的交织 ” 句修改为 “ 有喜也有忧 ”

7、请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 4分)

(1)只要有勤奋、肯吃苦(“的精神”或“的干劲”),或删去“有”。

(2)将“非”改成“必须”、“要”、“得”

(3)将“是可想而知的”删去或将第二句改成“不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4)删去“在??中”或删去“去使”

8、 谁也免不了打破碗做错事,你也一样。要宽容别人 。(2

分)

9、请仿照句式,把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3分)

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破败的花园,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也会变得繁花似锦;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也会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

光 ;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 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也会变得葱葱郁郁、油油翠绿。

10、诗文名句积累与运用。(每空1分,共12分)

(1)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回。

(3)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4)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5)关公斗李逵—— 大刀阔斧 。(6)半夜三更放大炮—— 一鸣惊人

(7)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___”,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 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8)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9)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北京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_但愿人长久_,千里共婵娟”。

11、名著知识。(每空0.5分,共分5分)

1、林冲 2、猪八戒、沙和尚 3、诸葛亮

二、阅读题。(30分)

(一) 阅读下文言度文,完成文后各题。(共8分)

1、解释下列句中的字。(每个1分,共4分)

(1)桓公患之 患: 担忧,忧虑 (2)谓左右曰 左右:身边跟随的人

(2)君何不试勿衣紫也 衣: 穿 (4)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 适:如果

2、翻译“于是日郎中莫衣紫”(2分)

译文:从这一天开始,没有侍卫近臣再穿紫色衣服了。

3、我们学过一个与此故事所讲的道理相关的成语是 上行下效 ,(1分)还有一篇寓言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这个寓言故事叫做《 楚王好细腰 》(1分)

(二)阅读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22分)

1、请结合你的理解,给文章命一个标题,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或《善良的普通人》。

2、请根据文中的拼音,补写出相应的词语或给加点的字注音。(每空0.5分,共3分) 毫不qia(怯)场 面面相qù (觑 ) chēng(瞠)目结舌 yà( 揠 )苗助长 悄( qiǎo )无声息 掷( zhì )硬币 ..

3、请先用一句话概括第6自然段的主要内容,(1分)然后思考:如果你是那个“奥数尖子”或“英语高手”,当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时在想些什么才导致你不愿退让?(2分)

答:主要内容: 女儿用投掷硬币的办法打破了奥数尖子和英语高手争抢的僵局。 我会想: 凭什么要让我先谦让?我可是高

手。

4、请根据你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把第七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空白的地方补写完整。(共6分)

① 仍是23名(仍是中等) ② 好相处 ③ 热心助人

④ 成绩一般 ⑤成为英

雄 ⑥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5、“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1分)请谈谈你对本句的理解?(3分)

答: 比喻和拟人。把女儿编织绒线的场景比作女儿在编织自己的美好的人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不想当英雄的女儿也一定会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6、文中女孩的妈妈先是“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后来听了女孩的回答“心里竟是蓦地一暖”,被自己的女儿深深打动了,你读完本文后是否也被女孩打动?女孩妈妈认为的“英雄”是怎样的孩子?(2分)女孩打动你的是什么?(2分)

答: 妈妈眼中的“英雄”:名列前茅,万众瞩目,出人头地的大人物; 围绕小女孩心态的平和与淡薄来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谦逊随和,乐于助人,甘当绿叶,单薄名利??

备注:此试卷难度适中,主要考察小学高段内容,分数段建议如下:75分以上为优秀;60——74中等;60分以下较差。

篇四:青少年一定要读的经典寓言故事_楚王好细腰

从前,楚灵王喜欢在上朝时看到臣子们有个如杨柳般婀娜多姿的细腰身,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叫赏心悦目,能使满堂生辉。有些生得苗条柔弱的大臣还因此受到了楚灵王的赞美、提拔和重用。

这样一来,满朝的文武大臣们为了赢得楚灵王的欢心和宠信,便千方百计地实行减肥,拼命使自己的腰围变小。他们不约而同地注意节制饮食,强迫自己一天只吃一餐饭,为此经常饿得头昏眼花也在所不惜;有的大臣更是摸索出了一套快速减肥的绝招,那就是在每天早晨起床穿衣时,首先做几次深呼吸,挺胸收腹,然后将气憋住,再用宽带将腰部束紧。经过这样一番折腾之后,许多人便渐渐失去了独立支撑身体的能力,往往需要扶住墙壁才能勉强站立起来。

如此这般,经过整整一年的折磨以后,楚国的满朝文武官员们全都变成了面黄肌瘦、形容枯槁、弱不禁风的废物,这又怎么能担当得起治理国家、保卫疆土的重任呢?

“楚王好细腰”的闹剧说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灵王以个人的好恶去规范臣下的行为,并以此决定亲疏,这就必然会引起下属臣僚的刻意逢迎和拼命邀宠。如此上下互动,渐成风气,势必会酿出大祸,危害国家,毁掉个人。应该说,这个历史故事,对于今天的人们如何安身立命,也不失为一个深刻的教训。

篇五: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答案

答案

(一)孟母戒子

1.①?的样子。②为什么。③同意,赞同。④哪里,哪一点。

2.諠 是

3.D(助词,的。其余皆为代词。)

(二)铁杵磨针

1.成(成功) 去:(离开) 方:(正)欲(想要)

2.她(老妇人) 它(学问) 它(这幅画) 它(这件事)

3.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三)凿壁偷光

1.而(连词,表示转折) ) 偿(报酬) 怪(奇怪)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D)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C )

4. 匡衡在墙上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翻开书本就着烛光读书。

5.

(四)螳螂捕蝉

1.攻打 早晨 你 伸

2.螳螂 螳螂 黄雀 黄雀

3.蝉 螳螂 黄雀

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不能顾此失彼。

4. 这三个东西,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

(五)郑人买履 1. “坐”同“座”,座位。“反”同“返”,返回

2.D 3. (1)反归取之(代词,代尺码。)(2)何不试之以足(代词,代鞋。)

(3)至之市而忘操之(动词,到,)(代词,代尺码。)4.略

5. 说明了书本上的东西和经验并不一定可靠,从客观实际出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六)买椟还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做,制造)缀(装饰,连结)饰(装饰)还(归还)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代词,代楚人) 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代词,代郑人)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这个) 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这)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这可以认为擅长卖匣子的人,未必可以说擅长卖珍珠。

4、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① 楚人: 擅长卖匣子的人,就不要去买珍珠。

② 郑人: 不要只求外表,不看本质,不能主次颠倒。

(七)自相矛盾

1.D 2.A有的人,有时B用C的,到D来,但是

(八)鹦鹉灭火

1.集:停留 辄:总是 去:离开 遥:远远地 足:能够 云:说

2.翻译划线句:鹦鹉回答说:「我也知道我这点小力救不了火,但我曾经在这山上居住过,山里的动物们曾带我如兄弟,我实在不忍心见它们面临这场大火,只好尽我所能来帮助它们!」

3. 鹦鹉具有怎样的精神?文中鹦鹉的哪些举动体现了这种精神?

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

(九)割肉相啖

1、其:其中。 涂:通“途”,路途中。 姑:姑且。 子:你。

2、酒

3、勇若此,不若无勇。

4、二个莽夫为了争夺“勇敢”的名声,竟然相互割对方身上的肉吃,直到最后,由于流血太多,两个人都死了。他们两个人相互自残,实际上是误解了勇敢的内涵。什么叫做“勇敢”?勇敢不是表面的鲁莽,而是一种理智的信念。人的勇敢有大小之分,不顾结果冲动行事,是毫无用处的。而真正的勇敢的人为求得有道的结果去做常人不敢做的事。如果将勇敢的真正的含义误解,而以一种冒失的方式进行的时候,就会造成许多无意的行为,包括浪费生命。这两个人错在把杀人和被人杀,吃人和被人吃的野蛮残忍行为当成了勇敢的表现。

(十)歧路亡羊

1)解释下面“之”字

杨子之邻人亡羊————的

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后面的那个“之”)————羊

(2)补出句子中的省略成分

既反,(杨子)问:“获羊乎?”(邻人)曰:“亡之矣。

(3)翻译句子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岔路里面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在哪条路上,所以就回来了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如果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会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诫的那样,到头来是会一无所获。

“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或用心不专而迷失本性、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一无所成,后果严重。

(十一)南辕北辙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今者臣来 臣:我 B.方北面而持其驾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 之:往,去 D.吾用多用:用处 2.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为现代汉语。

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3.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不超过30字,2分)

行动与目标要保持一致,否则只能背道而驰。

(十二)破缸救友

1.C 2. 3,机智勇敢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楚王好细腰阅读答案)

(十三)狐假虎威

1、A

2、狐假虎威

3、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权势招摇撞骗的人

(十四)杨布打狗

(1)解释下列句中的字。

天【雨】,解素衣。

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岂能无【怪】哉。

怪:对??感到奇怪。

(2)解释下列句子。

衣素衣而出。

(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

衣:第一个衣是名词的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穿衣;第二个衣是名词,衣服。

迎而吠之。

(狗)迎上去(冲杨布)大叫。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样悟出来的?

这则故事讲述的道理是:人们看问题,如果只注意表面现象,不抓住本质特征,同样会犯类似低级错误。现实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不能用旧的眼光看待变化了的事物,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原文中“假如刚才你的狗离开是白色的而回来变成了黑色的,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就提示了这个道理

(十五)三人成虎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 距离 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反-返(返回) ..2.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人对事不能轻信多数人说的,而要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做事要善于调查研究,不要轻信于他人。

(十六)害群之马

1、 A

2、治理天下的人,与放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3、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4、示例: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或:要虚心向他人请教;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等等。)

(十七)郑人逃暑

1.⑴:移动 ⑵:离开 ⑶:通“返”返回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十八)曾子杀猪

1.D

2.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撒谎啊。

3.答: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十九)画蛇添足

1、赏赐 够 画上脚 失掉 2、D 3、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4、画蛇添足 5、不要多此一举 或: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二十)刻舟求剑

一、 解词

1、渡 2、立即,匆忙 雕刻 3、从 到 4、这 不译

5、像 这样 6、迷惑,糊涂

二、1、他的 2、他

三、 翻译句子

1、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2、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四、主旨

告诉我们应懂得随着形势的改变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的道理。

(二十一)东施效颦 1.pín qiè

2.认为(觉得)??美 紧紧地 妻子和儿女 3.C 4.略

5.东施效颦—说明了不能盲目地效仿别人的做法,应考虑本身的特点来决定自己应怎样做。 (二十二)楚王好细腰

1.昔:过去 故:因此 皆:都 朝:朝廷

2.故去楚灵王喜欢细腰的人

(二十三)鹬蚌相争

1.(1)将要 (2)使??劳苦(贫困) 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

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

4.(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二十四)掩耳盗铃

1、解释文中的实词:

亡:逃亡 负:背

恶:害怕 悖:荒谬

2、翻译下列句子: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3、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二十五)滥竽充数

1.①、给。 ② 通“悦”,喜欢。2.①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②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3.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不好的冒充好的。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