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制作天平秤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32:06 作文素材
篇一:制作简易天平
制作简易天平
八年九班 白玉、王智颖
在物理课上,我们经常使用天平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这时,简易天平就帮了我们一个大忙。下面,就来看看简易天平是如何制作的吧!
首先,我们要明白天平的原理。天平是一种衡器,是衡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它依据杠杆原理制成。天平是等臂杠杆的一种应用。
那么,要如何制作简易天平呢?
第一步,要准备好材料。我们需要的材料有:三合板,带螺母的螺丝钉,硬纸板,刻刀,胶水,小铁钉,双面胶,记号笔,尺,铁丝,毛线,塑料盘,书皮纸等。当然,有些材料不是唯一的,可以用其他材料替换。比如:三合板可以用厚一些的硬纸板代替,塑料盘可以用纸盘代替等。
第二步,裁出适当大小的木板。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的大小来裁三合板。一共需要四块矩形三合板。两条较短、稍宽,最好长度相等。另外两条应该长一点,宽度适中。然后,为了组装天平更方便,我们要用刻刀在三合板上刻出豁口。在两条短木板较长边的中央刻出长度为较短边的一半的豁口。在其中一条长木板较短边的中央刻出大于或等于短木板较短边的长度的豁口。要注意,豁口的宽度应等于或略大于木板的厚度,否则天平将无法拼装。
第三步,组装天平。把两条短木板豁口相对,插在一起,组成底座。再把长木板插在底座上。在另一条长木板的正中间用小铁钉打出一个孔。同样,在轴的适当位置打一个孔,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孔的位置要在竖直木板的对称轴上,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简易天平更加精确。然后,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把这两个孔钻大一些,用螺丝钉将两条木板固定在一起。横梁要固定在轴的后面。但两条木板之间应该留些空隙,避免摩擦力太大使得天平不灵活。最后,用胶水在接口处加固。在组装完成后,我们的天平已经是初具雏形了。
第四步,装刻度盘和指针。在硬纸板上画出刻度盘的形状,也就是半弧形。用刻刀裁下来,再画上刻度。用三合板裁下一个小木条作为指针,也可以自己选材制作。然后,把指针用胶水粘在轴上,把刻度盘粘在横梁上。我们知道,一般天平都是指针动,但为了美观,在这里,我们改为指针不动,刻度盘动。
第五步,装平衡螺母和载物盘。将铁丝在横梁的一端绕两周,然后弯成环状。在塑料盘上打四个孔(可以用烧热的锥子),用毛线拴起来,挂在铁丝环上。将带螺母的螺丝钉固定在横梁的一端,螺纹向外。另一端同样如此。
第六步,装游码和刻度尺。用三合板裁出一个长度比横梁短,稍窄的木条。在上面画出均匀的刻度。用铁丝在木条上缠绕十周左右,尽量紧密而且可以活动,作为游码。用瓶盖或小木块固定在横梁上,要有一定距离。
第七步,装饰天平。在天平完成后,我们可以对天平进行美化和装饰。比如:在天平外包商书皮纸;制作一些小物件挂在天平上等等。也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就加入一些装饰性元素。
这样,我们的简易天平就制作成功了。但是,唯一的不足之处是它的精确度不高,不能做精确的测量。
篇二:科学小实验
科学小实验
物理实验:
巧用鸡蛋做实验
1. 做测量实验,体验生活
学了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后,先估计一个鸡蛋的质量,然后用天平进行测量,看你估计的是否准确。再用天平称出10个鸡蛋的质量,算出每个鸡蛋的平均质量,与你估计的值进行比较。
2. 做惯性实验,有惊无险
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
3. 做惯性实验,判断准确
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由于惯性,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
4. 做压强实验,直观明了
用手捏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
5.做大气压实验,妙趣横生
在瓶口比鸡蛋稍小的广口瓶瓶底铺层沙子,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待会儿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熟鸡蛋会被玻璃瓶吞进去。
6.做浮力实验,生动有趣
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
周村区第六届“新星”科技节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落实江泽民同志“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指示,激发中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提高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展示中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特长,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活动主题
创意、创新、创造。
三、活动内容
1. 科普知识宣传月活动:
2. 科技创意,创新和创造活
3. 中小学生计算机竞赛。
4。 读书活动。
5. 探究性学习报告、论文。
四、实施步骤
l、宣传发动阶段(3月—5月)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新星”科技节活动组织工作,要从贯彻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全面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度出发,立足本校实际,按照区教委统一部署,制定本单位科技活动实施方案。各单位要以科技节为契机,加强科技教育,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要按照求,围绕“创意、创新、创造”的主题,发动广大师生参与,扎实开展科技活动。各校要努力营造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浓厚氛围,掀起中小学科技教育活动的高潮。
各单位科技节实施方案于4月30日前报区教委普教科。
2、组织实施阶段(6月—8月)
本届科技节将6月—8月定为活动具体实施阶段,各单位要在广泛宣传发动,做好活动部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暑假,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扎实开展科技调查,科技实践,科技制作和读书月活动。
(1) 科普知识宣传月活动。
定于6月1日—31日为全区科普知识宣传月。各单位要通过办黑板报,科技画廊、德育室、队室宣传、科教影片展映,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及专业人士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参观科技馆和向学生推荐科普书籍等形式宣传科普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技术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了解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区教委将组织人员对各单位宣传月活动进行巡视。
(2)中小学科技创意、创新和创造活动。
本届科技节中小学科技创意,创新和创造活动的内容是:
a、发明创造类: 指中小学生运用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做出的新颖独特,具有实用价值
的科技成果, 即通常人们所说“小发明”、 “小创造”、 “小制作”。
b、创意设计类: 指中小学生因原材料、工艺等限制未能做出发明创造的实物,但根据科学原理和发明创造方法完成的创新设计,此类设计应用详细的图示和文字说明。
C、电子作品类:指中小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而独立创作的展现个人或集体才华的宣传个人、学校、家庭、家乡的或科幻方面的内容健康的电子类作品,如电子动画、电子图书、 电子报刊等。作品如集体制作者不得超过5人。
各单位要为中小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和鼓励所有中小学生参与此项活动。并逐级开展分类评选。在广泛评选的基础上,选出优秀作品于7月20日前报区教委普教科。报送数量:发明创造类作品各镇(街道)教委分中学、小学组各报30件,区属各学校报送不少于20件。二中、实验中学分初中组、高中组各20件,实验学校、周村三中分小学组、初中组各20件。创意设计类、电子作品类作品各单位分组别、类别各报送10件。
(3)中小学生计算机技能比赛。本次比赛分小学、初中、高中三组进行,各镇(街道)教委区属中小学各推荐3名学生参赛。7月20日以前将参赛名单报区教委普教科, 比赛内容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材为基础,小学低年级以电子抄文为主,小学高年级以电子报刊、动画为主,初中、高中以网络下的探究性学习为主。比赛方式采用无纸化上机操作方式进行。
(4)读书活动。
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暑假期间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读名著和科普书籍,以强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科学态度,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 同时在学习中开阔视野,掌握科学知识。
(5)探究性学习报告、论文。 各单位要在上述科技活动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方面的探究性学习,并形成报告论文。各单位于7月30日前评选出优秀报告和论文报区教委普教科。
3.总结表彰阶段。
在广泛深入开展各项科技竞赛,评选活动的基础上,区教委将组织系列总结评比表彰活动,基层单位要认真搞好科技节总结, 区教委将对获奖情况予以通报。根据科技情况评选表彰部分先进单位和个人。基层科技节总结,有关材料,录像资料于8月20日前上报区教委普教科。
五、几点要求:
1、 加强领导。各单位要把科技教育列入中小学常规教育,把科技教育列入学校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组长政教处牵头,学校团队、少先队协助的科技节领导小组,切实把科技节举办的丰富多彩,富有成效。各单位举办科技节情况将列入年底千分制量化考核。
2、 坚持普及,注重实效,扎实开展好学校各项科技活动。各校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与实施课程改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面向所有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科技节活动的设计方案也要突出创新。学校对新颖独特、具有实用价值的发明创造,优秀的创意设计要及时发现,重点引导,提高科技活动的质量。各中小学要以科技节活动为契机,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科技节,促进科普知识的长期推广,形成浓厚的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
3、各单位要重视对科技节的宣传工作,积极争取各种宣传媒体的大力支持,深化科技教育的社会氛围及时推广科技教育经验,充分展现本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技才能。
篇三:科学小实验
玻璃杯中的雨
把一根带叶的植物枝条放入有水的玻璃杯中,置于阳光下。在水面上滴入薄薄一层食用油,然后在玻璃杯上覆盖一个大玻璃罩。在很短时间内,罩壁上就会聚集起水滴。由于油层不让水穿过,所以玻璃杯中的水只能通过叶子蒸发出来。实际上,是植物枝条所吸收的水分,通过叶面上的细小毛孔向空气中蒸发。阳光照射到玻璃罩上,使得里面的空气湿度饱和,于是就会出现蒸发现象:就像是细雨在冷的玻璃壁上结成水滴
会吃鸡蛋的瓶子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
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 熟蛋剥去蛋壳。
2、 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 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 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讲解:
1、 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
2、 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创造:当瓶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子外面的压力时,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漂浮的针
思考: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材料:一碗水、针、叉子、液体清洁剂
操作: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2、用一个叉子,小心地把一根针放到水的表面
2、慢慢地移出叉子,针将会浮在水面上
3、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
讲解:
1、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2、清洁剂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说明:针有危险,请家长帮助操作。
神奇的牙签
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 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 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
讲解:
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造: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肥皂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
空中点烛
思考:火柴在蜡烛的上空点燃,蜡烛为什么会燃烧呢?
材料:蜡烛、火柴
操作:
1、点燃一支蜡烛
2、燃烧一会儿的蜡烛顶端烧成了杯状
2、将点燃的蜡烛吹灭
3、吹灭后的蜡烛冒出了青烟
4、用火柴点燃刚刚熄灭的蜡烛冒出的青烟时,蜡烛会立刻复燃
讲解:
点着蜡烛后,可看到蜡烛顶端的蜡慢慢熔化,顶端明显地烧成了杯状,在“杯”中盛着熔成液状的烛油。然后,烛油沿着烛芯爬升上去,在烛芯上端达到燃点而烧起来,在燃烧产生的热量的作用下,烛油会汽化成“青烟”。显然,“青烟”就是蜡的气体状态。 创造:你知道水的气体状态是什么?你能用什么办法制造水蒸气?
汤匙变磁铁
思考:你知道金属汤勺为什么变成了磁铁?
材料:金属汤匙、磁铁、铁钉、曲别针
操作:
1、用金属汤勺去吸铁钉、曲别针
2、准备一支金属汤匙,手里拿一块磁铁慢慢地在汤匙上来回摩擦。
3、汤勺将铁钉、曲别针吸起来了
4、将汤匙在桌子上一敲,汤匙的磁力又消失了
讲解:
构成汤匙的金属物质可以被看成是一个个的小磁铁,但由于它们的磁场方向不同,作用被相互抵消,整个汤匙也就没有了磁性。而如果用一块真正磁铁的磁力将汤匙内部的小磁铁的磁场强行排列成同一方向,汤匙就会表现出磁力。将汤匙在桌子上一敲,其内部小磁铁的排列又被破坏掉,汤匙的磁力也就消失了。
创造:你还能把什么物品磁化,用来磁化的物品应该是什么物质制作的?
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可爱的浮水印
思考:宣纸上漂亮的图案不是画出来的,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半盆) 操作:
1、在脸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轻轻碰触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扩展成一个圆形。
2、拿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后轻碰墨汁圆形图案的圆心处,看看有什么现象。
4、把书法用纸轻轻覆盖在水面上,然后缓缓拿起,纸上印出什么图案呢? 讲解:
1、棉花棒碰触时,墨汁会被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图形。
2、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会影响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会呈现不规则的同心圆图形。
创造:
试试其他的方法,改变水面上墨汁的图形。
六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1. 做测量实验,体验生活
学了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后,先估计一个鸡蛋的质量,然后用天平进行测量,看你估计的是否准确。再用天平称出10个鸡蛋的质量,算出每个鸡蛋的平均质量,与你估计的值进行比较。
2. 做惯性实验,有惊无险
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
3. 做惯性实验,判断准确
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由于惯性,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
4.做压强实验,直观明了
用手捏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
5.做大气压实验,妙趣横生
在瓶口比鸡蛋稍小的广口瓶瓶底铺层沙子,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待会儿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熟鸡蛋会被玻璃瓶吞进去。
6.做浮力实验,生动有趣
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
几个简单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1.瓶口吞蛋 做法:在广口瓶中放入一些沙子,将燃着的酒精棉花放入广口瓶中,这时会发现塞在瓶口的鸡蛋被迅速地吞入瓶中。
2.有孔纸片托水
大家知道,凡是有孔的东西,都是会漏水的。可是,现在你将看到一张满纸都是小孔的薄纸片,居然能托起一斤重,甚至两斤重的水,而滴水不漏。
①.器材
大空瓶一个,用大针穿许多小孔的纸片一张,有色水一大杯。
②.表演过程
在大空瓶内盛满有色水;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并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如图,然后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表演时要注意,瓶子用小口瓶(如用大口瓶时、纸片要用硬一些的),瓶内装水越满效果越好。倒转瓶口后,手要慢慢地轻轻地移开,以免纸未盖平而漏水,甚至使水倒出来。 ③.解释
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3.凸透镜成像。
放大镜(凸透镜)一个,白纸板一块,蜡烛一个,火柴一盒。
①、将白纸板竖起,
②、蜡烛点燃,并与竖起的白纸板排在同一条直线上。
③、在白纸板与蜡烛之间竖起一个凸透镜。
④、调整白纸板、凸透镜和蜡烛之间的距离,使白纸板上有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
带电的气球
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 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操作:
1 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 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 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 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
篇四:简单的科学小实验
简单的科学小实验
(1)神奇的牙签
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
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 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
讲解:
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造: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肥皂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
(2)有孔纸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操作:
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讲解:
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
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手绢的秘密
思考:在水龙头下把手帕撑开摊平,打开水龙头,水是不是透过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个、手帕1条、橡皮筋1条
流程:
1、 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
2、 让水冲在手帕上。
3、 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
4、 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
说明:
1、 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
2、 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水不会流出来。
延伸:
如果盖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进出情形会怎样呢?
1. 做测量实验,体验生活
学了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后,先估计一个鸡蛋的质量,然后用天平进行测量,看你估计的是否准确。再用天平称出10个鸡蛋的质量,算出每个鸡蛋的平均质量,与你估计的值进行比较。
2. 做惯性实验,有惊无险
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
3. 做惯性实验,判断准确
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由于惯性,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
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
4. 做压强实验,直观明了
用手捏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
5.做大气压实验,妙趣横生
在瓶口比鸡蛋稍小的广口瓶瓶底铺层沙子,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待会儿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熟鸡蛋会被玻璃瓶吞进去。
6.做浮力实验,生动有趣
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
生物实验:
植物叶脉标本的制作方法
一、 实验目的:
1、 学会制作叶脉标本
2、 培养动手能力和对生物课有兴趣
二、 药品:
NaOH(具强腐蚀性,使用时应特别小心)、Na2CO3、双氧水(或漂白粉)、
染料。
三、 器材:
烧杯、电炉、大号镊子、牙刷、塑料盘子、玻璃棒、小塑料桶、吸水纸(或草纸)
四、 操作步骤:
1、 选材:选取叶质较厚、大小适中、叶面平整、叶脉丰富的叶片(如桂花叶、菩提叶),用清水洗净备用。
2、 配制溶液:称取35gNaOH和25gNa2CO3放入烧杯中,加入1L水混溶,使之溶解,制成溶液。
3、 加热:把溶液放到电炉中加热,近沸时把叶片浸入溶液内,此时把电沪温度调低些,边加热边搅拌;加热时间长短要根据叶片而定,可以过两三分钟取一片子出来观察,直至叶片变成褐色(或叶肉有脱落)即可。
4、 漂洗:停止加热,用镊子取出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小塑料桶中漂洗干净(一般在两次以上)
5、 刷洗:将叶片放在塑料盘子中,加入一层水,把牙刷打斜(与水平面大约成45度角),顺叶脉轻轻地刷净地肉,刷时注意:只向一个方向刷(绝对不能来回刷),以免将叶脉刷坏。刷时先从背面开始,刷净背面再刷正面,主叶脉边沿处可用敲出法。刷洗干净后放到吸水纸(或草纸)上晾干。
6、 漂白:用20%的双氧水(或漂白粉)漂白叶脉。
7、 染色绘图:可以用红药水、紫药水、品红和染料等对叶脉进行染色,也可以在叶脉上绘图。
8、 粘贴、过胶:晾干后,可用纸粘住,过胶保存。
1 0
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著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
篇五:让中班科学区活动“活起来”的策略探究
让中班科学区活动“活起来”的策略探究 作者:夏雪花
来源:《学周刊·下旬刊》2014年第12期
科学区活动,即一种幼儿个别化的、对周围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是提供与科学内容相关的材料,给幼儿一个自我观察、自主探究、自我学习及和同伴进行合作游戏的活动形式。中班的幼儿正处于一个对外界事物、现象都十分好奇的阶段,科学区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知识,也是幼儿个性化教学的最佳方式。有效的设置科学区环境、加强教师指导能更好地提高中班幼儿科学区活动的效率。
一、优化环境,营造探索空间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科学区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能有效地体现环境育人的作用。使幼儿在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活动环境里,与材料积极互动,自由发展。
(一)区角设置,自由开放
班级科学区主要包括“自然角”和“探索区”。 班级里的“自然角”里有盛开的蝴蝶兰、翠绿的文竹、游动的小金鱼,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丰富而鲜活的微型自然界,在这里不仅可以种植植物、尝试种子发芽的实验,还可以饲养小动物,如小蝌蚪、蚕宝宝等,在日积月累的观察与记录中,初步萌发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探索区”里,幼儿通过放大镜、天平秤、传声筒等来了解自然、认识世界。各类科学小实验、科技小制作活动给了幼儿自由探索,探寻科学奥秘的机会,幼儿可以在开放的环境里,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我操作、自我探索、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也可以在这里选择同伴共同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的过程,通过“玩中学、问中学、想中学、做中学”,培养科幼儿探索态度和创新能力。
(二)内容选择,贴近生活
科学区的游戏主题内容安排要有一定的计划性,结合教学计划,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有意识地选择科学探索的内容。但是,活动区内容既有预设,又有生成,教师应根据幼儿实际操作情况、需要与兴趣的转移等,进行及时地调整。
如玩“娃娃家”时,幼儿都喜欢摆弄厨具,我灵机一动,何不扩大娃娃家的“厨房”,使厨房更现代化,更具有可操作性,于是在我们的提议下,幼儿从家里带来许多“锅碗瓢盆”,并加入不少“厨房小工具”,这些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小工具,如削皮器、压纹器、简易榨汁机等。幼儿在做饭炒菜的同时,认识了各种厨房工具的本领,并能积极探索使用各种小工具,初步了解其中的科学小原理。
(三)材料投放,关注兴趣
科学活动区中提供的材料,可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提供有趣多功能的游戏材料,能使幼儿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给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
如“镜子变魔术”游戏,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块平面镜、一张画有圆形的纸,引导幼儿思考:怎样可以变出两个圆形?幼儿用镜子一照,镜子里外各一个。教师再引导幼儿思考:怎样可以变出三个圆形?新的问题引发新的探究,激发孩子们不断尝试。继而再提供“半个物体”的图形卡,怎样巧妙利用镜子变出完整的一个物体。看似平淡的小魔术,却在不经意中紧紧抓住幼儿探究的欲望,涌动着兴趣的激流。
二、恰当指导,激发深层探索
在科学区活动中,教师从集体活动的引领者转变成区角活动的支持者和推动者,更多使用的是“支持性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发展层次的孩子,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从而促进每一个幼儿向最近发展区靠近。
(一)巧用图示,自主操作
科学区所采用的图示法,是使用图示的方式呈现科学小实验或科技小制作的步骤图。教师绘画的图示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有利于引起幼儿的注意,图示配上数字,体现顺序性,便于幼儿领会并使科学操作有条理性。图示法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落实教育目标,帮助幼儿积累自主学习的经验。
如科学探索活动“爆米花跳高”,几颗小小的爆米花如何跳高,这个奇怪的景象怎么让幼儿相信,又怎么去操作。光靠教师说是不行的,所以通过图标的作用,将三个步骤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第一步在桌上放一张白纸,然后在纸上放几颗爆米花,第二步撕下一张保鲜膜,攥成拳头大小的一个团,并在白纸上迅速摩擦10-15次,第三步是立刻把保鲜膜移到爆米花上方,这时爆米花会跳起来,粘到保鲜膜上。让幼儿十分清楚地看到怎么样一步一步的尝试,通过观察图示,自主操作,亲身体验,充分了解整个过程,最后也揭开了爆米花跳舞的秘密。
(二)耐心等待,适时介入
在活动中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少教师常常急于介入活动,这样容易使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活动因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教师应学会等待,让幼儿通过充分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只有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或是遇到操作瓶颈无法跨越时,教师的干预才是适时的。
如幼儿在家都种了小豆子,幼儿天天去看它们、关心它们,并进行观察与记录。一开始,幼儿的兴趣浓厚,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淡下来。这时,通过集体的交流能梳理幼儿的经验,
激发新的观察与探索的兴趣。因此,一周后,我们进行了集体谈话活动“豆豆的变化”,可以请幼儿直接描述豆豆现在的样子,也可以说说自己看到过的印象最深的现象,如:小豆豆脱皮的样子;大小颜色的变化;因照顾不周豆豆干掉或烂掉的;有一些味道等等。可以引导幼儿用观察记录图或照片来说明,让幼儿在慢慢的观察和交流中进一步梳理出种子发芽生长的规律,以及种植的常识。
(三)搭建平台,有效促进
在科学区活动中,教师观察的同时,也可成为探索活动的共同参与者。当幼儿科学探索活动受阻时,教师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在幼儿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通过为幼儿搭建一个平台,巧妙地把“球”抛还给幼儿。在接抛的过程中起到指导的目的,从而提高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如探索活动“潜水员”,幼儿根据科技小制作的步骤图,使用剪刀等工具一步步制作出纸质的“潜水员”。如何使潜水员正好漂浮在水盆里呢?潜水员的靴子明明是按照图示用轻粘土做的,怎么潜水员就沉到水底了?幼儿在反复尝试均失败后,来寻求我的帮助,我提示:“想想为什么会这样?靴子是重了还是轻了?潜水员放入装满水的瓶子里,有什么办法让他快乐的潜水,一会儿上浮,一会儿下沉呢?”教师放弃了示范与讲解,用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引发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问题或提示如同一个脚手架,使他们努力向上跨了一步,教师再顺利把孩子的“球”抛了回去,引导孩子不断尝试与创新。教师对幼儿学习时间、空间的退让上,包含了对幼儿自学能力的引导和鼓励。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科学区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我们应努力为幼儿创设积极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使科学区活动真正“活起来”,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责编 张景贤)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