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缘来鸡足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1:14:07 作文素材
缘来鸡足山作文素材

篇一:大理鸡足山简介

大理鸡足山简介:

鸡足山位于宾川县城牛井镇西北约30公里的炼洞乡境内,又名九曲崖、青巅山。距大理市100公里,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2822公顷。鸡足山山势背西北而面向东南,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形如鸡足。“前伸三爪,后支一距”,故名鸡足山。它是除了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和九华山之外最著名的中国佛教名山,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享有盛名,同时又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鸡足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大量的诗文。珍禽异兽、土特产品亦很多,是一个内涵非常广博丰富的旅游圣地。

迦叶殿也叫迦裟殿,位于鸡足山天柱峰半山腰的东面,传说鸡足山的开山祖师饮光佛迦叶尊者在殿内的大盘石上守衣入定500年而得名。也就是这样的原因,迦叶殿在鸡足山众多的庙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山中第一寺”和“山中诸寺之祖庭”。据史料记载,迦叶殿所在位置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或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时为道人修建茅庵。嘉靖年间庵废后僧人圆庆募化建寺,然后又重修和增修多次,到万历壬子(公元1612年)时,迦叶殿已有相当的规模,到清朝顺治年间时,有了山中第一寺的气势。殿内的藏经楼收藏有丰富的经书,殿前有高达8.6米的外饰金泊铜质万佛塔。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时,一场大火灾,塔与楼全部被烧毁,第二年僧人慧文重建,可规模大不如前。解放后,人民政府分别在1952年和1963年拨款对迦叶殿进行修理,到“文化大革命”时又被人为毁坏。现在游客看到的迦叶殿是1992年至1994年在原址上新建的,由四川成都市文殊院宽霖大和尚发起,他的大弟子宏道法师主持重建任务。

公元1639年正月,大旅行家徐霞客云游鸡足山众多庙宇之后,在《滇游日记》中曾多次提到迦叶殿和迦叶寺。从徐霞客的日记中我们知道,当时迦叶殿曾被迁移到天柱峰顶,那时山顶还没有金顶寺,只有一个被废弃的土主庙。迦叶殿迁建到山顶后,原来的遗址上建了一个迦叶寺。至于迦叶殿曾经搬迁至山顶的原因在史书中并没有详细说明,我们所知道的是后来迦叶殿又迁回到了原来的遗址上。 1994年重建的迦叶殿为三重殿(寺僧说四重,实为三重)。进了书有“福在云山”的大门即为一重殿,也就是天王殿。殿内中塑弥勒佛,左右两侧塑四大天王。天王殿之后为二重殿,也就是观音殿。殿内塑有千手观音(真铜),两侧的壁画为千手观音的32种化身。观音殿之后为第三重殿,也就是大雄宝殿。殿内中塑鸡足山开山祖师迦叶尊者像(香樟木雕,重达3吨多),殿内的壁画为“灵山会”场面,也就是释迦牟尼在灵鹫山为众弟子讲经道场的情景。紧靠大雄宝殿南侧为祖师殿(寺僧称四重殿),殿内塑有释迦牟尼王子像,殿内壁画为释迦牟尼和随身弟子十八罗汉。出祖师殿再往南,即是传说迦叶尊者曾入定500年的大盘石,也称盘陀石,上可坐数十人。大盘石旁是新建的“露天禅室”,有莲花座30个,是入门弟子的受戒之所。迦叶殿内还有方丈室、藏经室、诵经室、客房、斋房等配套房屋,与迦叶殿的主体建筑和谐为一个整体,内部也大胆采用了现代装璜材料进行装修。

游鸡足山不可不登金顶观日出。登数千级石阶上金顶需要好体力,但正如祝圣寺有一对联云:“退后一步想,能有几回来。”这富于禅意和哲理之言,道尽了登鸡足山的感受。鸡足山距宾川县城33千米,距大理103千米c到鸡足山可从昆明乘直达宾川县的长途汽车,或在大理市区乘中巴车到宾川县城。县城每天有数越中巴车往返于鸡足山,囚车价10元左右。登顶是到鸡足山的最艰苦的路程之一,如果没有足够的体力,到了慧灯庵有直达金顶寺的缆车。 鸡足山华首门,不但因为独特的奇、险而闻名内外,还因为相传它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迦叶守衣入定(即打坐参禅)的地方,所以它在整全个鸡足山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佛教称为“中华第一门”。华首门是鸡毛足山顶峰天柱峰西南的天然绝壁,笔直如

削,下临万丈深渊,宛若崖壁上镶上镶嵌着一道大石门。华首门高40米,宽20米,上部圆

形石崖出近3米,中间有一道垂直下裂的石缝出,把石壁分为两扇,“门”的中缝悬挂着距离大致相等的石,这就是“石锁”,檐口、门楣清晰可辨,酷似一道貌岸然相等的石门,游人至此,仰观峭壁危崖直摩苍穹,猿猱难攀,摇摇欲坠;俯瞰幽谷深涧,云雾缥缈,深不见底,若置九霄。徐霞客、杨升庵、李元、大错和尚、虚云和尚等见多识广的一代名士来到这里,无不叹为观止,留下了关于华首门的不少佳句,徐霞客赞这里“双阙高悬,一丸中塞,仰之弥高,望之不尽”。据传说,迦叶持边释迦牟尼的金缕袈裟、盂钵到华首门入定,等待未来佛弥勒出世时才开门向他传承佛祖衣钵,所以华首门是轻易不会打开的。华首门南侧有一眼金鸡泉(又称眼药泉),相传迦叶入定时徒弟赶不及,石门已关,在此痛哭,聚泪成泉,俗传此泉能治眼病,一些患眼病的朝山者常来这里以泉水洗眼。华首门北端,有泉名受记泉,佛教传说为迦叶尊者受记为僧处。

华首门居高临下,夏秋之际,远处山谷雷雨大作,这里却晴日当空,雷声、闪闪电光从远处传来,在此碰壁后。回音反射,声震寰宇,空谷留音,被称为“华首晴雷”,是鸡足山“八景之一”。

华首门前,有两座小塔,称为“饮光双塔”,因迦叶又称“饮光佛”而得名。据明代李元阳所纂《嘉靖大理府志》载,南诏永贞年间,鸡足山有一位小和尚,与另外两个僧人同住华首门下一小庵内。小和尚入城化缘归来,向二位僧人要饭吃,二僧回答:“你从城里回来不带回粮食,反向我们要饭?”小澄听罢走向华丽首门,敲击石门,门开而入。二位僧人赶而来,华首门立即关上。二僧悔恨不迭,焚身门外,焚身处长出柏树二株。有人说小澄和尚就是迦叶的化身。后人在两株柏树生长处建造了“饮光双塔”。在双塔居中位置,有太子阁,阁为铜铸祀四角正方形,为清末僧人可禅募化修建,工艺精致,楼中祀铜铸太子一尊,临窗高立,过去游人有朝山求子的,多用硬币投入,俗称“打太子”,据说打中者即可得子嗣。当然,这年重新修复的,面积74平方米,阁楼改为铜架,外面用铁皮制成。

华首门距金顶寺仅670米,从左边小路可至后山,右返可经铜佛殿面是直上金顶寺。

鸡足山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享誉南亚、东南亚的佛教圣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理景区的主要景点,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

鸡足山雄峙于云贵高原滇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境内,总面积2822公顷,主峰海拔3248米,因山势"前列三峰,后拖一岭,俨然鸡足"而得名。全山有奇山40,险峰13,岩壁34,幽洞45,溪泉100余;有高等植物80多科500余种;有莽莽原始森林、名木古树、奇花异草;有珍禽异兽数十种。古人用一鸟、二茶、三龙、四观、五杉、六珍、七兽、八景来概括鸡足山的自然美景。

鸡足山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鸡足山历代高僧辈出。鸡足山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了无穷的文化内涵,明神宗颁藏经到山,赐紫衣圆顶;光绪、慈禧敕封"护国祝圣禅寺",赐銮驾、紫衣、玉印等珍贵文物。

吴道子的《瘦马》;李霞的《十八罗汉过江图》;徐霞客的《鸡足山志》;屈尔泰的《墨龙》;徐悲鸿的《鸡·竹·山》、《奔马》;杨升庵、李元阳、李贽、董其昌、孙中山、梁启超、袁嘉谷、赵藩、赵朴初等留下的大量诗文画卷,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鸡足山素以雄、险、奇、秀、幽著称,以"天开佛国"、"灵山佛都"闻名,徐霞客胜赞"器观尽收今古胜","实首海内矣!",徐悲鸿赋诗"灵鹫一片荒凉土,岂比苍苍鸡足山"。作为旅游胜地、佛教圣地"灵岳重辉"的鸡足山正"饮光俨然",企盼并欢迎您"灵山一会"??

篇二:鸡足山礼佛指南

鸡足山礼佛指南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8-21 02:54:43 来源:

您好 ! 欢迎您怀着无比虔诚的心和带着美好的愿望到鸡足山来,鸡足山是佛祖释迦牟尼首座弟子饮光迦叶的道场;是中国禅宗的祖庭;是迦叶奉佛旨守衣待弥勒的地方。因佛祖拈花迦叶微笑和入定华首门的殊胜因缘,又被尊为天下第一灵山。 1982 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大理景区的重要景点; 2003 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 AAAA 级旅游区; 2002 年、 2007 年连续评定为云南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为了让您能在这圣洁之地感受和体验佛教文化的内涵,享受礼佛的愉快心境,圆满人生美好的愿望,现将寺院礼佛敬香的方法介绍给您。

一、进寺院礼佛应穿戴整洁大方,不能穿露胸、露背、露腿的衣服和拖鞋。

二、进出寺院不能从门中央,应从左边进,从右边出,并且从左边进是时要先迈进左脚,以后则顺式行走。

三、在寺院内外,遇见出家人,不论是僧是尼都尊称为师傅。

四、拜佛时,在佛堂中佛龛前一般设有三个拜垫,中间那个拜垫是专为寺院住持设的,一般人不能在上礼拜,只能在两旁的拜

垫上分男左女右礼拜。礼拜时要缓慢庄严,一般要连续三拜,其含义是:顶礼佛、法、僧三宝。

五、敬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

六、敬香一般以三炷为宜,不可大把焚烧,也无需在每位佛、菩萨前都敬三炷,只需在每个殿前或大雄宝殿敬三炷即可。

七、礼佛一般是先敬香后礼佛。

八、礼拜时不能把香拿在手上,要先把香点燃,然后插在香炉中。顺序是每地支插在中间,含意为“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插在右边,含意为“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插在左边,含意为“供养僧,净而不染”。敬完香后,要面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

九、朝鸡足山千百年来的习惯是连续来三次,即第一次许愿;第二次还愿;第三次了愿。每次都要登金顶,且要顺时针绕楞严塔三周,以示对“佛、法、僧”三宝的虔诚和敬敬仰。

尊敬的游客,我们现在正在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和推进国家 AAAAA 级旅游区的创建进程,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配合,做文明游客,自觉遵守景区规章制度,爱护花草树木,维护环境卫生,不要践踏草坪、攀折树木、采摘花朵、随地吐痰、乱扔纸

屑和垃圾,不要在吸烟区外的地方用火、抽烟,要爱护景区的一切景观设施不要在上乱刻乱划。同时,真诚地期盼您给我们的管理、服务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祝您旅途平安愉快,吉祥如意!

佛教节日拾趣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9-02 07:42:15 来源:

历史以来,鸡足山的佛教僧侣日常生活 为: 每天早晚上两次殿,念诵早晚功课五堂,早斋在中午前 10 点至 11 点左右,晚斋在下午 4 点左右,依《二时临斋仪》,用自己优良的斋先供养诸佛菩萨天圣众,同时为施主即捐功德者回向,为众生发愿,然后才到斋堂(五观堂)进斋。其它时间,做完寺内日常事务后,可以自行应用,学习教理、默诵经文、参禅念佛,农耕种菜、习武练功。每月的望日诲日两日,要齐聚一起。共诵《戒本》,自我检查,有没有违犯本寺戒律的地方,如果有违犯,则要依戒忏悔自责,洗去心灵深处的尘俗浊污,还却本来面目和一片净土。 一年之中,有“安居日”,时间为农历 4 月 15 日至 7 月 15 日三个月间,同时僧侣在各人所住寺内,专心修道,不得随意到其它地方去。所以,“安居日”又称为“坐夏”“坐腊”。安居日满,是指 7 月 15 日,僧侣诸众集合一堂,任凭他人对自己检查一切所犯轻重不如法事的言行举止,进行忏悔,这种措施称之为“自

恣”。经“自恣”后,受戒年龄才允许增长一岁(一腊),因此,“坐夏”也叫“坐腊”。

鸡足山中,有的节日融合了当地民族风情和民间节日,成为鸡足山特有的节日,正月初一至十五的饮光法会,是为开山祖师饮光迦叶专用的,以后,因民间善男信女香客居多,在此大法会都来朝拜,又称朝山节。还有民间在大年三十这个日子,到鸡足山烧高香还愿的,这一天各寺院要为诸天圣众上大供祭拜,所有菜蔬食品,在这一天为最完备齐备的供品,有时超过上百种。据佛教典籍记载,一年中,归盛大最隆重的的节日为: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的诞日,又称佛诞日。佛诞日要举行隆重的“俗佛法会”。在大殿内用一个盆盛满用沉香之类的名贵香熬制的香汤,把释佛诞生像即太子供在水中。全寺僧侣以及香客居士信众,要用香汤沐浴太子像,作为用以对释佛诞生纪念。其中太子像约 33 厘米,为青铜铸成赤裸童子站像,表层贴以金箔。童子像右手指天,左手指地,据说太子成这一姿式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有关佛教典籍载,释佛的诞生、出家、成道、涅槃,同是四月八日。但是,中国佛教习惯用四月初八为佛诞日,二月初八为佛的出家日,腊月初八为佛成道日,二月十五日为佛涅槃日。隆重的为太子诞生日,举行浴佛会,其它三日只在寺庵举行简单的纪念仪式。作为腊八日,又是一个盛大日子,这天是以腊八粥以供众生,以及七月十五的“自恣日,盂兰盆会日等”。

“打太子”,也是山中的一个节日,成为融合少数民族风俗的节日。白族青年新婚夫妇,要选择黄道吉日,到山中华首门太子阁去打太子。

篇三:云南鸡足山的崛起及其主要禅系

云南鸡足山的崛起及其主要禅系

侯冲

云南鸡足山是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境内的“天下名山”,“微特滇人谓鸡足为迦叶道场,凡宇内亦无不知之者。或缁流或羽士,百里千里外,杖锡飞凫,来朝兹山。”明清之际,谢肇淛称云南鸡足山为“益部之神丘,金方之福地也”,以之与嵩岳、华山相提并论;傅宗龙称“鸡足山为宇内所仰,埒三山而并五岳,与峨眉、牛首、天日、五台颉颃胪列”,陆翼也称“鸡山奇秀甲天下,与峨眉、九华、天台、雁宕相为伯仲”,对云南鸡足山的奇秀给予了较高评价。云南鸡足山称名于明初,崛起于明中期,至明末为其鼎盛期,从此成为云南佛教渊薮。研究鸡足山佛教禅宗法派,对于理清鸡足山周边地区佛教源头及鸡足山佛教对云南各地佛教乃至云南周围各省区佛教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苍洱妙香 鸡足称名

鸡足山在印度,这在佛教典籍如《法显传》、《大唐西域记》等书中都有明确的记载。云南为什么会出现鸡足山?云南鸡足山之名从何而得?是因为该山“前纾三距,后伸一支,若鸡足然”而被称名为鸡足山?还是因为佛教兴起而出现了鸡足山名?抑或是佛徒比附而出现?

事实上,尽管在《护国司南抄》等大理写经中有“鸡足山”一词出现,但这个佛教经典中习见的名词,指的是印度的鸡足山。云南鸡足山明代以前并不叫鸡足山。如元《混一方舆胜览·大理路·景致》称:

“九曲山,峰峦攒簇,状如莲花,盘曲九折,在洱河东北。”

明初依元代资料编成的《寰宇通志》也说:

“九曲山,在西洱河东北百余里,盘折九曲而上,顶有石门,高不可入。”

甚至依据明初资料成书的《大明一统志》和景泰《云南图经》也不称之为鸡足山。《明一统志》卷八十六云:

“九曲山,在洱河东百余里,峰岳攒簇,状若莲花,九盘而上,又名九重岩。上有石洞,人莫能通。”

景泰《云南图经》卷五云:

“九曲山,在洱海东北一百里,山多岩石,路盘九曲。上有石门,人不敢至。一名九重岩山。则虽山川灵秀,尚无佛法足书。”

不仅山不称名为鸡足山,就是山上的佛教也没有多少值得写在志书上的。

明代以前云南无鸡足山之名,云南鸡足山之名是何时才出现的呢?是明初《白古通记》成书以后。《白古通记》已佚,关于它的成书年代,以往一直众说纷纭。笔者在综合考察云南地方史志源流的基础上,考订其成书于明初。具体的年限可断定为明洪武十七年至永乐十四年之间。在所有云南地方文献中,《白古通记》是研究云南地方史志不能不有所了解的一本书。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傅友德、沐英、蓝玉率明军攻克大理,将“在官之典册,在野之简编,全付之一烬”后,《白古通记》横空出世,影响了明清时期有关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史志资料,从而在云南历史上产生了空前的影响。鸡足山之名在《白古通记》一书中出现后,很快成为佛教徒顶礼朝拜的圣地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白古通记》中,大理被称为是妙香佛国,旧在天竺幅员内,为阿育王故封国,故现存《白古通记》佚文有这样的文字:

“苍、洱之间,妙香城也。”

“释迦佛在西洱证如来位。”

“(点苍山),释迦说《法华经》处。”

“鸡足山,上古之世原名青巅山,洞名华阴洞。

……迦毗罗国净梵大王因其山形象鸡足,遂更名曰鸡足山,名其洞曰迦叶洞。”

“迦叶尊者由大理点苍山入鸡足。”

“阿难亲刻尊者香像于华首门。”

“三皇之后,西天摩揭陀国阿育王第八子蒙苴颂居大理为王。三塔见存。”

正是由于大理山河被认为旧在天竺幅员之内,点苍山被证明就是灵鹫山,西洱河即叶榆河的别名,宾川之九曲山,遂因“前伸三峰,后拖一岭,形象鸡足”而被称名为鸡足山。如此看来,鸡足山山名的出现,无疑与《白古通记》明初成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云南鸡足山之名不是佛教传人云南后就有的,也不是仅仅因其山形而得的名,更不仅仅是佛徒的附会。如果大理山河不被《白古通记》说成旧在天竺境内的妙香城,大理、丽江、鹤庆等地不被《白古通记》说成旧属阿育王故封地,大理喜洲居民不被说成是有印度血统的阿育王之后或九隆族之裔,或者说大理、鹤庆等地不被说成就是印度,那么九曲山至今也不会被人们说成就是鸡足山。 迦叶道场 僧俗共建

在佛典中,鸡足山是释迦牟尼佛大弟子迦叶尊者守衣入定之地。宾川九曲山被称名为鸡足山后,很快就被说成就是迦叶守衣待弥勒之所。明正德《云南志》卷三说:

“九曲山,在宾川州,去洱河泉余里。峰峦攒簇,状若莲花,九盘而上,又名九重岩。上有石洞,人莫能通。相传此山乃迦叶授金兰入定之所。”

,九曲山明初被称为鸡足山并传为迦叶授金兰人定之所后,遂不断有僧俗来山建寺。据范承勋《鸡足山志》卷四、卷五所记,鸡足山上寺院的修建由少而多:

永乐年间,商太监同僧普照重修古福缘寺(接待寺前身);

永乐、正统间,僧了通、了晓重建石钟寺;

天顺年间,僧智晓同徒慧云建云海庵;

成化年间,创建白井庵(隆祥寺前身);

弘治初年,僧悟禅创建大乘庵;弘治间,有僧建庵天柱山(金顶寺前身);圆明再修石钟寺;初创花椒庵(寂光寺前身);僧圆亨建龙华寺;僧慧彻建了空庵(西竺寺前身),其徒德林扩大之,更名古松庵;僧明正募洱海(今洱源)杨土官建白石庵;

正德间,僧圆成同北胜州土官高世懋建铸铜瓦殿(即传灯寺,原名迦叶寺);僧可秀习禅于慧灵庵。

迄嘉靖、万历年间,僧俗在鸡足山建寺修寺达到高潮:

嘉靖元年(1522),僧如月募众建五华庵;嘉靖初年,建报恩寺、觉灵寺;僧性玄同李元阳创建传衣寺;僧蔡关主建兜率庵;嘉靖四年(1525),僧昌玉同阿国祯重建铜瓦殿;僧圆清结茅于袈裟石,后构小阁;嘉靖乙未(1535),李元阳同僧真炳创建净云庵;嘉靖辛丑(1541),僧净月开建圣峰寺;嘉靖丙午(1546),僧圆惺同李元阳创建放光寺;僧真莲建净觉庵;嘉靖壬子(1552),僧圆庆募邓川土官阿子贤建迦叶殿;嘉靖癸丑(1553),僧惠寿建海会庵;嘉靖甲寅(1554),僧明玉同李元阳创建千佛寺;嘉靖戊午(1558),僧本贴同苏鹏程、杨舟建寂光寺;另载嘉靖年间,建瀑布庵;建文殊阁;建微笑阁;李元阳建普光殿;僧戒宽修建隆祥寺;陈流创建迎祥寺;僧能宗建观音寺;大理府卞对扬建怀恩寺;僧真圆建庵,后沐黔国属下的张、郭二总管扩为华严寺;僧周严建圆净庵;僧普周建无我庵;僧真山、真用同建涌泉庵;有僧建茅庵于钵盂庵右,后回禄,杨周改建为牟尼庵;僧圆光建法华庵;僧普宗迁建云海庵;僧圆炳建昙花庵(古名八角庵);僧海印建圆通庵;僧如松建弥陀庵;僧圆清建万松庵,古名兰宗寺;僧三昧建慈云庵;僧南嵩开建金华庵;僧大力建大力庵等。 隆庆元年(1567),僧德成建圆通寺;隆庆间,僧海众建般若庵。

万历初年,僧圆心建法界庵;僧圆贞建妙觉庵;寂光寺僧儒全同洱海杨宗尧建一小庵,至三十三年僧可全增大为大觉寺;万历甲戌(1574),僧明真建持心室;万历乙亥(1575),僧真鸾开建开化庵;万历丙子(1576),李元阳建观音庵;僧如正于白云寺下、罗汉壁前结茅,后周懋和、倪拱宸扩而为补处庵;万历丁丑(1577),僧周乐募建首传寺;僧德林建昊天宝阁于西竺寺内;万历庚辰(1580),僧古尔建龙泉庵;僧真慧创建宝莲庵;万历辛巳(1581),僧普宗创建祝国寺;万历壬午(1582),僧照能建广恩寺;万历己丑(1589),朱庭伟同僧普宗创建法明寺;僧宝会居静于法华庵右,建灵源庵,又称灵源精舍;万历辛卯(1591),僧普霖建大圣寺;万历壬辰(1592),僧如海迁建涌泉庵于净觉庵右,更名极乐庵,一名地藏庵,一名净宁寺;万历甲午(1594),僧周彻募杨续芳创建乡云庵;僧古事建白云寺,陶不退更名为定云庵;万历己亥(1599),僧性来募周懋和在华首门建二方塔,各高二丈三尺;僧真松募众建万寿庵;万历庚子(1600),僧圆恩建凌霄庵;万历壬寅(1602),僧如金建灵源庵;万历癸卯(1603),僧明悟建曹溪庵;直指宋兴祖立灵山一会坊;万历乙巳(1605),直指沈正隆创建三摩寺,征僧古言居之;僧灵骨建积行庵;万历己酉(1609),僧宝峰建弥陀室;万历庚戌(1610),僧如文募王麒创建毗卢阁;僧无为居福缘寺西里许建寺;万历壬子(1612),宪副冯时可为僧释禅建息阴轩;僧洪诏募造万佛铜塔一座;万历甲寅(1614),僧觉心建净云室;万历乙卯(1515),僧如显建大智庵(一名慧灯院);万历丙辰(1616),僧洪诏建万佛堂;万历丁巳(1617),丽江土知府木增延僧释禅建悉檀寺;僧通文同邓川庠生张瓒建翔龙寺;万历己未(1619),潘睿在天柱山建观风阁;僧圆灿建念佛堂;又载万历年间,创玉龙寺;僧大力习静于藏海莲居之下,开辟狮子林,为诸静室之始;建燃灯庵、白鹿寺、藏头寺、净土庵、普贤阁、觉容室;僧普明建威音寺;僧妙瑞建慈圣寺(一名幻居庵);天心和尚居古福缘寺,接待往来僧众,更名接待寺;黔国公建兰陀寺,延法师真澄居之;僧默庵建止止庵于般若庵之下,李元阳等迁建,改名雷音寺;赵日新建拈花寺;僧如堂建幻住庵;僧周科建善提场;僧真鸾开建无住庵;僧道备募众建云溪庵;僧圆升移瀑布庵于净云庵右,建慈圣庵;僧普润建奉真庵;僧可极建大悲阁;僧如唐建千手阁;僧觉融建自觉室;僧释禅建拈花精舍。

综合如上统计材料可以看出,从永乐至正德年间(1403—1521)的一百多年时间里,鸡足山上新建的佛教建筑是小庵而不是寺,而且寺的数量比较少。在嘉靖至万历间近百年时间(1522—1620)里,僧俗在鸡足山建起近三十座寺院,四十多座庵,还有殿、阁、室、塔、坊等。在鸡足山八大寺院中,除石钟寺外,其他七座都是这一时期新建的。一般的寺院中,只有罗汉寺建于元代。方国瑜先生因此说:“鸡足盛名,明季已播海内,已成滇中佛法渊薮,而兴盛则为嘉靖、万历间事。……明初叶未闻鸡足胜事也。”这一方面说明鸡足山兴盛的具体时间,另一方面也说明,鸡足山并不像有人想象的“三国蜀汉时即有佛庵,唐时此山佛寺多达百余所”,认为元代以前已经是云南佛教名山。所谓鸡足山明代以前佛教已经兴盛的说法,找不到任何依据。

除建寺外,僧俗对鸡足山为迦叶道场的宣传,也是不遗余力的。僧人的宣传是在山上找遗迹,而文人则是对九曲山为鸡足山进行论证提供佐证。

僧人寻找遗迹以净月为始。范承勋《鸡足山志》卷六说:

“净月,圣峰寺开山僧也。弘治间人……人以白斋呼之,遂历湖海印证。末旋滇。入鸡足,先憩峰顶,后于明歌坪建寺,掘地得碑,有迦叶入定、八大明王相送之说;遂营缉咸寺。” 卷四“圣峰寺”条按语也说:

“此寺址为明歌坪者,净月初建寺时,掘地得碑,上云:迦叶入定时,八明王歌咏颂佛于此地,古称明歌坪云。”

这就为九曲山确实为迦叶人定之所找到了实物依据。文士的宣传见于当时的游记。如谢东山为证明鸡足山为迦叶道场,遂说道:

“余惟昔释迦佛生周昭王之世,迦叶为之大弟子,是时滇中为西域之境,未与中国通,故迦叶得占鸡足为道场。及二十八传至达磨,持迦叶所传衣钵 ?入中国,六传至卢能,则唐之中叶也。其时南诏尚僭称王,与中国抗,天下虽知有鸡足,然以限隔之故,欲游不可得。” 他的这一说法成为不少文人后来证明鸡足山为迦叶人定之所的蓝本。李元阳的宣传方式与他人不同。他在游记中有摄身光的记说,是最早的鸡足山佛光的记载。而他对鸡山的宣传,主要是通过捐资建寺修殿来进行的。范承勋《鸡足山志》卷六载:

“李中溪,讳元阳,大理府太和县人,嘉靖丙戌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建宾苍阁,读书山中数年。开建放光寺,捐资置常住田数百亩。山中寺院,凡倾颓者,无不修茸,兼为撰文。鸡山之盛,公为首功矣。”

鸡足山既为迦叶道场,遂有不少佛教信众前来朝圣。一些佛教寺院为方便信众得以修复兴建。李元阳撰《迦叶殿记》说:

“院在山半,去大顶六里。永乐间羽人结庵,成化间庵废,僧圆庆始创兹院。以此山为迦叶尊者守衣之处,故名袈裟云。岁元旦,四方慕圣迹而来者以万计。未至石门五六里,山益峻,磴益陡,游人至此,骑者止,徒行者息,饥者待铺,渴者求浆,然岩倾屋狭,置炊无所,客颇病之。庆乃凿岩拓地,为殿,为楼,为门堂,为厨滔,置陶甓,作旨蓄以供客。于是宾 至如归,游者日以众。”

鸡山迦叶道场,至明万历年间时,已可谓大备矣!

禅门法派 临济曹洞

关于鸡足山与佛教的关系,云南地方史志有这样的记载:

“时世尊在灵山会上,有六梵天王请佛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大众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我今所有大慈大悲,四禅三昧,无量功德,以自庄严,而迦叶比丘亦复如是。”乃以正法眼藏、教外别传付嘱于迦叶尊者。复授金缕袈裟,命之传付弥勒。” 由于鸡足山被认为是迦叶守衣人定以待弥勒之所,所以“或缁流或羽士,百里千里外,杖锡飞凫,来朝兹山。”②又由于迦叶是佛教禅宗西土初祖,所以有大批禅宗僧人来到鸡足山,使禅宗成为鸡足山的主要佛教宗派。

在明末成书的《曹溪一滴》和《滇志》中,元代以前鸡足山只有小澄和尚及苦行僧慈济两位僧人。由于《曹溪一滴》和《滇志》都受到《白古通记》的影响,因此有关小澄和慈济是否是鸡足山僧人尚不能确定,更遑论是否禅僧。到了元代,由于普通到内地参访中峰回到云南后,曾结庵山中,故鸡足山元代时已有僧人在活动,不过人数非常有限,影响也比较小。可考的僧人也就源空、普通、本源和妙观四人,而且只有普通德存可以肯定是禅僧。一直到了明代中后期,鸡足山上僧人才逐渐多了起来。

明代中前期云南较为著名的禅僧是昆明僧人古庭和净伦,但当时鸡足山尚处开拓创建时期,没有他们二人及其弟子到鸡足山的确切记载。从各地到鸡足山来的禅僧不少,但大多行实不详,其禅学系谱较难稽索。就目前来看,鸡足山一些重要佛寺明确的禅宗系谱源出临济和曹洞两宗,具体是:

二、本贴(1517—1570)传的寂光寺系及其支系

“寂光寺在鸡足山,禅师本贴之所建也。”尽管历史上暂住寂光寺甚至结庵潜修的僧人不少,但只有本贴的嫡传才可以算得上寂光寺系的僧人。李元阳《寂光开山定堂禅师塔铭》说: “师讳本贴,号定堂,俗姓杨氏,世为云南杨林人。年二十,偶听人唱雪山偈,遂感悟浮生,嫁妻出家,从瑶玲山白斋耆宿剃落。久而理信自开,不学而能习诵。白斋门下百余人,师独

颖出,为白斋所称许。受具足戒,师志向坚确,发誓立禅,二十余年胁不沾席。……入大理鸡足山,立金龙庵以处徒众。三年,复建寂光寺。道俗相从者甚众。其徒兴彻、海慧、兴丛辈,皆为时闻僧,可以不坠其绪矣。”

本贴的师父白斋,是嵩明的道心和尚。《续修嵩明州志》卷七说:

“道心,字觉空,号白斋。杨林周氏子,少捕鱼为业。一日获鳝有省,遂焚网。参宏海禅师于秀崧山顶,构茅而居,不茹油盐,人以白斋称之。庵本乏水,心以诚求,遂有龙泉涌出岩下。众问庵名,心曰:?三界空华,庵素亦何有??遂名为何有庵。一日辞众作偈,端坐而逝。” 道心的弟子为本字辈,有三人见载于《续修嵩明州志》卷七“仙释”条。本贴是其中的一个。正是由于本贴“从瑶玲山白斋耆宿剃落”,所以本贴的再传弟子儒全水月被称为“瑶玲定堂之嫡孙”。以往由于本贴的师父道心号白斋,而在《鸡足山志》、《滇释记》等书中,鸡足山圣峰寺开山净月“日食一餐,积久道重,人以白斋呼之”,也有白斋之号,大部分学者不辨此白斋非彼白斋,都将本贴看作是净月的弟子,于是编撰了一个以净月为首的鸡足山禅宗系谱。由于不少僧人相互间没有明确的传承关系,这样的谱系显然是根本不存在的。

本贴“为人刚直简易,早得无念法门。云南自古庭之后,得道可数,师其一也。”“固老饮光之嫡孙,而寂光之鼻祖也”。本贴创建寂光寺以后,兴彻等门徒“不坠其绪”,法嗣绵长。《鸡足山寂光寺开山传衣法嗣纪略碑》对本贴系法嗣谱作了明确记载:本贴定堂“道俗相从者甚众”,都是兴字辈。但“得师旨者,有古林、太空、觉安、发光四人”。四人中较著名的一是太空(一作大空)兴彻,他以立禅不坐卧为誓,传记见于《滇释记》、《鸡足山志》等书。另外一个是“外朴内朗,宗融通”的古林(或作古材)兴丛(或作兴崇)。古林的名字屡见于碑记,但没有专门的传记。古林的著名门徒有二,一为用周(儒全、水月)(1546—1609),一为大力(儒施)。大力尽管“道声翔洽,远近皆闻”,但徒众不及被李元阳称为“大法器”和被傅宗龙称为“名山梵刹之领袖也”的用周。用周在寂光寺的弟子为广字辈,有克心(广能)、悦峰(广怡)、海山(广润)、野愚(广慧)、无念(广正)、明空(广睿)、朗空(广月)、善安(广驯)、性安(广持)、心地(广平)、灵骨(广会)、素芳(广梅)、心宗(广傅)、无量(广寿)、十方(广闻)、觉容(广鉴)、虚明⑥(广融)等。广字辈的法嗣为读字辈,有见晓(读彻)、天泽(读皋)及读璋、读玄、读贤、读灵等二十余人。读宇辈的法嗣为书字辈,有书湛、书佑、书记、书畅等四十余人。书字辈的法嗣为学字辈,有学蕴、学秘等四十余人。才到读字辈时,寂光寺已经成为“鸡山最胜道场”。

由于道心的师父是宏(弘)海禅师,道心的弟子为本字辈,康熙二十八年重修寂光寺的僧人是学彦、通智,故从可知材料看,寂光寺的祖师谱系中,必须包括有“弘道本兴儒广读书学通”等数字。在桂林《栖霞寺志》中,有“(栖霞寺)临济正宗。云南鸡足鹅头祖师,传栖霞禅林法派二十字——成佛宏道本,兴如广读书,学通宗智远,续尚祖师图”的记载,由于“如”通“儒”,故这个谱系与寂光寺历代祖师字谱正符,这一方面说明栖霞山传的法派,就是鸡足山寂光寺的法派,另外一方面也说明,栖霞寺的法脉确实溯自鸡足山,具体说来就是寂光寺系。

寂光寺系的支系为儒全水月所创。“儒全即用周”,“用周名儒全”,“瑶玲定堂之嫡孙,发光、大方之法侄,构水月庵以居,因水月号焉。”儒全“清规整肃,戒律森严。修建大殿,讲演《楞严》、《维摩》。移年,别建水月清凉阁暨积行庵。比蒙圣母恩垂鸡足,钦差妙峰无心上人赍藏至山,赐水月和尚紫衣一顶,金粉写观音一轴,缁素归依甚众,于是常住日增。”所以在寂光寺历史上,儒全是继本贴定堂之后有重要影响的僧人。据傅宗龙《明鸡足山寂光寺用周禅师道行碑记》载,还在明万历年间,儒全水月就已经新创了一个禅宗法派:儒宗正国施

篇四:云南鸡足山僧人隐修茅棚遭强拆 千年古风将消失

云南鸡足山僧人隐修茅棚遭强拆 千年古风将消失

2014年02月10日 07:26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沈亦

核心提示:大理鸡足山是佛教禅宗发源地,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大弟子饮光迦叶衣入定鸡足山华首门,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元、明两代,形成了以迦叶殿为主的8大寺71丛林。鼎盛时期发展到36寺72庵,常驻僧尼达数千人的宏大规模。鸡足山隐修茅棚古来有之,住山僧与当地民众从来各得其所,相安无事。海拔3359米的象王峰是茅棚的核心区。整个茅棚区的面积有1万5千亩,现有8个茅棚、3个山洞,常年有僧众住山修行。

图中白线为大迦叶尊者入鸡足山守衣入定的路线,沿途有三位尊者留下的脚印。(资料

图)

鸡足山茅棚区住山僧(资料图)

大理鸡足山相比于其他佛教名山,有其独特的传统和鲜明的特征。自古以来,鸡足山就盛行大迦叶尊者倡行的头陀家风,佛陀大弟子大迦叶尊者一生都住阿兰若处,即树下冢间、茅棚山洞等寂静处,因此,鸡足山隐修茅棚古来有之,住山僧与当地民众从来各得其所,相安无事。

鸡足山的后山木香坪历来是出家人隐修之地。木香坪为大理市双廊镇辖地,林权为居民李俊一家所有,无偿提供给修行者住山修行,因其突出的宗教与自然风貌,吸引许多信众前往朝圣。

2014年春节前夕,云南大理州政府相关部门强行拆迁鸡足山隐修茅棚区,驱赶僧众。一些住山僧无处容身,只得含泪离开;一些住山僧默默坚守,在雪地里支起了帐篷,誓与圣山共存亡。

据悉,大理州委政府之所以不顾鸡足山千年佛教传统,拆除隐修者茅棚,是因为大理州委政府提出要大力弘扬鸡足山“妙香佛国”文化,发掘其中的经济价值,将佛教旅游资源开发作为提升大理旅游的主要助缘。清理规范隐修者茅棚也就成为政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按照大理市宗教局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当地曾自发成立了鸡足山木香坪释子茅棚区护持组,由大理州佛教协会和大理市佛教协会指导,护持组的工作包括护持住山人员、搞好护林防火工作,做好环境保护等。但根据《大理州宗教事务局关于对州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130号提案的答复》文件的要求,茅棚区被建议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办理宗教活动场所或固定处所登记证。但由于诸多因缘,政府迟迟未予办理,这便为政府强拆茅棚区创造了“合法性”。

殊不知,鸡足山如果没有茅棚,没有示现苦行的修行人,就无法标立鸡足山的佛教文化特色。相关部门不了解鸡足山佛法缘起,急功近利,杀鸡取卵,为发展旅游经济而清除鸡足山最具佛教特色的隐修者茅棚区,势必引起佛教信众的不满和社会各界的质疑。

早在去年10月,云南鸡足山茅棚区就曾遭遇强拆之险,存亡堪忧。网友兰若山居曾于2013年10月12日,写过一首《致鸡足山茅棚区住山僧》诗,全文如下:

染剃志求无上道,恪守古训入深山;

黑熊苍鹰作法友,糙米清粥饭一餐。

秋苦冷雨湿衣被,冬忍冰雪刺骨寒;

最愁莫过石壕吏,强使老僧尽迁单。

长悲浊世多魔乱,几人铁围得心安?

时下庙产经济几有横扫佛教的趋势,佛教的生存环境十分堪忧!鸡足山前途未卜,但愿大理州委政府三思后行,妥善处理隐修者茅棚,为佛教圣地鸡足山留下千年传承、留下一片净土。

篇五:鸡足山佛教浅议

鸡足山佛教浅议

大理州博物馆 李云晋

鸡足山作为佛教名山,随着旅?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档姆⒄梗浞鸾汤肺幕诤辉嚼丛蕉嗟娜嗣撬刈ⅰT绲矫鳌⑶迨分揪投约ψ闵降姆鸾汤肺幕捌渌纬傻乃略航ㄖ隽思锹加胨得鳎院笕说难芯刻峁┝酥匾奈淖肿柿稀?/p>

明代正德《云南志》、明万历李元阳《云南通志》和谢肇涮《滇略》、明崇祯徐弘祖《鸡足山志》;清代范承勋《云南通志》和《鸡足山志》、大错和尚《鸡足山志》、高甭映《鸡足山志》,比丘释园鼎和尚《滇释记》等史志都详细记载了鸡足山佛教情况。通过这些史志的记载,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迦叶受释迦佛咐嘱入定鸡足山的传奇神话。高甭映在《鸡足山志》“迦叶缘起”一文中说:“如来入灭,以金镂衣付饮光(迦叶尊者),禅定于鸡足山华首窟中,待弥勒诞生,于龙华树下求捧衣,遂补佛处。饮光献衣讫,作一十八变化,乃入灭。阿难(尊者)捣名香作像,又手镂饮光形。”《云南通志》也载道:“大迦叶尊者受世尊(释迦佛)咐嘱,入定鸡足山,地在今宾川。”这些有关大迦叶波守衣入定鸡足山,待弥勒复出的佛教传奇神话使鸡足山日后成为佛教圣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佛教信徒、出家修行者云集鸡足山,结庵修行,开山建寺,佛事活动日益频繁,佛教日趋兴旺,成为一佛教“圣地”。佛教信徒、近代名僧慕名敬仰,前来朝拜、修行。佛教文化、佛教气氛十分浓厚,使之成为闻名中外的佛教名山。 鸡足山佛教何时传入,没有详实的文字记录和实物证据。现有史

志关于迦叶入定鸡足山的描述,又纯属附会之传,实不可信。明代徐弘祖编纂的《鸡足山志》及高甭映著《鸡足山志》在记载古迦叶殿和石钟寺时,认为它们创于唐代,不知其史料依据从何而来。有的资料干脆笼统地说有二、三千年的时间,这是一种含糊其词的说法。

关于鸡足山佛教情况,可以从一些名僧到

缘来鸡足山

鸡足山活动的踪迹中得到点信息。鄂尔泰《云南通志》卷二十五记载道:“小澄,南诏时鸡足山僧也,与二僧同住一庵,澄入城乞食,南诏王问其识何法门,澄云能今死者生极乐园,或愿生人入棺中试之,王如言属(当作嘱),澄起棺开视则诚死矣,王代垦乞活,澄许三,其人复娃,言所生境界与澄言同,后还旧庵,门食于二僧,二僧日:汝在城乞食许久不裹粮来,反欲食耶?逐之。澄遂走,叩迦叶石门,门匍然中开,澄入,二僧追至,门己闭如故,及大海恨,焚身门外,焚处生柏二株,或渭澄迦叶化身也。”这是鸡足山最早僧人的记载,但仔细分析,仿佛觉得是一段僧人神话传说,实让人感到它是否具有真实性。而《滇释记》和《曹溪一滴》对鸡足山元代僧人的记载就颇具说服力。《滇释记》“元释”说:“德存普通禅师,赵州人也。童年出家,遍游讲席,演大小乘,后叩中峰和尚,因问三乘十二分教,明得与祖师意是同是别。峰曰:‘你举教意来看。’师曰:。‘拟举即差’。峰曰:‘凭么则汝讲的经论呢?’师拟议,峰便喝师,不觉汗下,因此服膺,峰为示法语有参玄上上人须识巧方便之句。后南归结庵鸡足山。”《曹溪一滴》也记载了德存禅师初入鸡足山出家,编历讲席,后结庵鸡足山中。另高甭映《鸡足山志》也有妙观和尚到鸡足山修行的记录:妙光,至元间人,讲《华

严经》感金甲神现象之异,集《楞严纂要注》十卷。又习静鸡足山,诵《金刚经》,有白光如轮,久而不散。这三则史料真实地记录了元代已有佛教僧人结庵鸡足山,闭门修行,念诵佛经。之后,历代名僧如:宗玛名僧、大机禅师等,纷纷前往鸡足山,习静坐练,有名绩可考的就有近百余人。鸡足山何时开山建寺,这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南诏时期就已建寺的说法缺乏史料依据。从史志对寺院记载的情况来看,位于中峰之麓,背靠传衣山岗的接待寺建寺时间较早,大错和尚《鸡足山志》说:创建先朝,年代莫考。永乐年,商太监同僧普照重修,后毁。高甭映《鸡足山志》也说道:创白元间。永乐间,内监商允神福同僧普照重修,后毁。由此而看,明代以前建寺史料记载混乱不清,证据不足,故不能确定。我认为明代初叶开山建寺比较恰当。据志书记载,永乐年间就有寺院的修建。此后,修筑佛教寺院之风便开始兴盛起来,到明代中后期至明末(即弘治至崇祯时期),寺院及佛教建筑修建达到鼎盛阶段,大量的寺院、庵院、阁楼殿塔祠、习静庵轩凡等各种形式的佛教建筑接踵而建,象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鸡足山的佛教也步入了一个兴旺发展阶段。

鸡足山的佛教主要是禅宗。禅宗是大乘佛教传入我国,按照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封建地主阶级需要而创立,它是纯粹的中国式的佛教,是我国佛教的重要派别。“禅”是天竺语Dhyana一词音译,“禅那”的简称,旧译为“思维修”、“静虑”,现通译“禅定”,就是安静地沉思,是佛教讲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鸡足山禅宗的表现形式,可以从大理国《梵像卷》中悟出些道由。

《梵像卷》第42至第55开通过运用重复法说明画面间联系来表现云南禅宗谱系:迦叶一阿难一达摩等中土六祖(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宏忍、慧能)期一神会一张惟忠一买纯嵯一纯陀一法光。而鸡足山如来入灭一以金镂衣付迦叶一待弥勒生,类似于这一禅宗谱系。它是禅宗佛教思想和理念的具体体现。

禅宗进入云南大理,确切的时间不详。万历《云南通志》卷十三说:“赵波罗,南诏景庄时,居荡山波罗岩修禅观。"《中峰道行碑》中说:“南诏僧玄鉴,素明教观,辩博英发。每日:吾闻大唐有禅宗,使审是耶,吾将从其学,使或未当,吾将易其宗旨而俾趋教观,由其国(指滇)来,一闻师言,便悟昔非,洞法源底。方图归以倡导,而殁于中吴。鉴之徒画师像归国,南诏遂易教为禅祖。”《中峰和尚行录》亦载道:“南诏沙门,素闻教观,东来问法自玄鉴始。鉴尝于师言下有省,继而普福等五比丘画师像南归,至中庆(昆明)城,四众迎像入城,异光烛天,万目仰观,翘动倾信,由是兴立禅宗,奉师为南诏第一祖。”说明在南诏时期云南大理已有禅宗活动的踪迹,但由于大理地区盛行巫教和密教,禅宗的活动范围有限,影响面较小,其作用微乎其微。到了元代初年,大批禅僧进入云南大理,这期间,禅宗高僧辈出,禅宗教规、教法、教义深得民心。他们大建寺庙,广布禅法。据方志统计,元代新建寺庙,小寺不算,比较重要的大寺有九十余座,较之前代,元代佛寺不仅分布面广,禅寺比例增多,而且规模更为宏大。足以见得禅宗的影响超过佛教其它任何派别。在这种背景下,一部份禅僧必然会云集到鸡足山,他们结庵修行,建寺讲经布教,禅僧

数量逐渐增加。到明代中后期,禅僧已成为鸡足山佛教僧侣的主体,禅宗寺院遍布鸡足山。经过几百年禅宗寺院的修建及布教,留下了众多的禅宗建筑和遗迹,成了鸡足山独具特色的禅宗佛教历史文化。

参考书目:

l、吴棠著《云岭丛谈》,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2、杨学政主编《云南宗教史》,云南出版社。

3、王海涛著《云南佛教史》,云南美术出版社。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