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多重性格的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22:22 作文素材
多重性格的人作文素材

篇一:盘点著名的拥有多重人格的人

盘点著名的拥有多重人格的人

摘要:在一个人身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人格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心理现象。据文献报道,迄今为止只有100个得到证实的例子。

具有两个或多个人格的人都有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名字,他们在表现自己不同的人格时连写字的笔迹,甚至脑电波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一个人身上出现的两种或多种人格就等于是两个或多个具有各自思想和行为方式的独立的人。下面例举了一些比较著名的具有多重人格的人。

南希

国外报道一例患多重人格的女性病例,患者名南希。她一身兼具三个人格,除最常出现的人格“南希”外,又有“凯蒂”和“丽莲”两个人格。“南希”胆小怕事。常感焦虑和抑郁,生活中依赖性很强。“凯蒂”对“南希”和“丽莲”一无所知,似乎在一个“黑暗的地方”生活。而“丽莲”则表现得颇为狡猾、迷人和世故;“她”对“南希”的一切了如指掌;对“凯蒂”的行为也稍有了解。后在治疗中通过催眠诱导发现,“凯蒂”是从南希14岁的人格中分裂出来的,因为那一年她看到了母亲的不轨行为,于是拿起刀子杀死了母亲。其实当时她有杀母冲动,并无真正砍杀行为。但在“凯蒂”人格中,她一直以为她杀了自己的母亲。“丽莲”是南希生第二个孩子时分裂出来的人格。那一年南希的父母告诉她,他们看见南希的丈夫在路上吻了一个女人。这个消息令南希大为震怒,使她再度达到几欲杀人的程度———于是便又分裂出“丽莲”人格,以处理这种犯罪冲动。

玛丽?雷诺尔兹(1793-1854)

1815年由安德鲁?埃利科考提出的有关玛丽?雷诺尔兹身上出现的两种人格的发现,据信是历史上有关多重人格的首次文献报道。玛丽生于英国,4岁随父母迁至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定居。长大后她成了一个虔奉宗教、性格孤独和心情抑郁的女子。18岁开始她常常受到一种莫名奇妙的疾病的袭击,其中一次使得她接连几个星期视力和听力全部丧失,后来又有一次发作使她一度完全丧失了记忆,人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成了一个性情开朗、喜爱交际和常在户外活动的女子。可5个星期后,她突然陷入沉睡之中,醒来时,她又重新恢复到过去的状态,而且竟然对自己身上曾发生过的巨大变化一无所知。就这样这两种人格在她身上不定平地交替出现,直到36岁,她的第二种人格才占据绝对优势,并一直伴随到她生命的结束。

安娜?温莎

十九世纪60年代初平安娜?温莎由于心神错乱和右手瘫痪,前往埃拉?巴罗医生处求医。巴罗发现温莎女士在使用右手时会表现出另一种人格。巴罗把它称之为"旧树桩",它同第一种人格完全不同,当温莎处于这种人格状态时,她能写诗,能绘画。当她想用左手自杀时,也是这第二种人格保护了她自己。巴罗医生注意到,处于第二种人格状态时,温莎从不睡觉,在夜晚这右手会做手势同巴罗先生进行交谈,还会写信或敲打床架呼喊护士。

安塞尔?伯恩(1826-)

1857年安塞尔?伯恩开始患有剧烈的头痛病,该病后来导致他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并成了哑巴。可没过多久后,他竟然完全恢复了过来。他把这归功于上帝的恩惠,并决定用自己的有生之年传播上帝的教诲。在以后的30年时间里,他把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来布道,另一部分花在他在罗得岛的农场上。1887年1月17日他突然失踪。当同年3月4日他"醒过来"时,发现自己正在澳洲一个小镇居住,并经营一家杂货店。自己的名字也变成了阿诺德?布朗。1890年在精神恍惚之中,属于布朗的人格再次出现,他还详细地讲述了1887年他的那段经历。虽然布朗说他似乎听说过伯恩这个人,但他却没意识到自己曾经就是伯恩。作为布朗的人格以后再也没有自动地出现过,只是在处于精神恍惚的状态中才会重现。几年后这种人格开始逐渐消失。

约翰?波尔特尼(1888-)

1929年12月一个在洛杉矶街头流浪的男子被警察扣留,后被带到谢普德?弗朗兹医生处就医,此人自称是C.J?波尔丁。他详细叙述了自己在过去14年的生活,可对14年前,即1915年前的事情却毫无记忆。1930年3月,C?J?波尔丁再次迷失方向。当他恢复知觉时,他自称自己是约翰?波尔特尼。1888年生于都柏林(该情况得到他在爱尔兰的家人的证实)。目前正在爱尔兰军队服役,他还坚持认为这一年是1914年,一连好几个月,他一会儿陷入梦幻般的状态,一会儿又从中摆脱出来,他的人格也随之在人格1(1915年前)和人格3(1915年后)之间来回变动。另有一个弗朗兹称之为人格2的人偶尔也会出现,但人格1和人格3对人格2的活动一无所知。经过1年半的治疗,波尔特尼成功地把人格1和人格3结合起来,并回到他爱尔兰的老家。

茜比尔?多塞特(假名,1923-)

茜比尔大学毕业时,智商测验成绩为170,毕业后,她当中学教师,生活似乎很正常。但当她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由于记忆力衰退日益加重,她感到苦恼,她求助于精神病专家康纳利?威尔伯。威尔伯从茜比尔口中得知,她幼年时曾受到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亲的残酷虐待,为了使自己在心理上能适应这种境遇,茜比尔的人格早年就产生了分裂。在她身上交换出现3种新人格。在以后的20年里又出现12种人格。在这些人格中有宗教狂热者,有热爱家庭的主妇,有勾引男子的荡妇,有自称为安托瓦尼特的中心记忆型人格女子以及两个属于男性的人格。经过11年精心治疗,这16种人格慢慢地融合成一种新的、也就是第十七种人格。以后治疗停止了,她最后在纽约成了一个著名的艺术家。

篇二:曹操的多重性格及其表现

曹操的多重性格及其表现

谈到《三国演义》,不能不说曹操。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曹操的文学形象与民间形象不甚伟岸,“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流传千载。然而还原历史形象,曹操真是毫无瑕疵的纯粹的军事家、诗人、政治家吗?易中天先生在品评三国时有一段话非常中肯:曹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他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下面,就分别论述一下曹操的各种性格以及这些性格在作品中的体现。

一、世人都称曹操为奸雄,京剧脸谱中也将曹操画成白脸,那么首先就来看看曹操性格的负面。

1、狡猾奸诈。

这一性格在青少年时期就有明显的体现。曹操的叔父见曹操游荡无度,就向曹操的爸爸曹嵩进言,想让曹嵩严加管教。于是“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这样一来,曹嵩再也不相信弟弟的话了。这应该是曹操的奸计第一次得逞吧。

官渡之战中,曹操处于劣势,故人兼谋略家许攸来降。曹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足见其求贤若渴。可是,当许攸问及军中还有多少粮食时,曹操的回答从一年、半年、三月到只此一月,共变了四次,而且最后也没说实话,其狡猾奸诈可见一斑。

还有与刘备争夺汉中时,曹操怕人行刺,先放风说自己好梦中杀人,然后等待机会。终于有一次,“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然后“复上床睡;半晌而起”。这样一来,曹操再也不怕别人在他熟睡时行刺他了。当然,这一伎俩瞒不过杨修,杨修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2、生性多疑。

“多疑”最明显的体现当然在于误杀吕伯奢一家了。曹操刺杀董卓未果,在逃亡过程中,与陈宫借住于曹嵩的老朋友吕伯奢家。吕伯奢去买酒,曹操忽然听见磨刀声,于是曹操说“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窃听到的是“缚而杀之,何如?”(其实是想杀猪待客)结果误杀全家八口。如果说这勉强算是误杀,那么在杀人后,与陈宫匆忙逃跑时,撞见吕伯奢,又骗而杀之,则无论如何也说不通了。而且,曹操还在此时留下一句难以推翻的罪证,那就是著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可能是自觉平时作孽太重,临死之时 “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

比较有意思的是,曹操之所以丧命不治,也和他生性多疑有莫大关系。曹操有痛风病,最后一次发作时,可能相当严重。手下人请来

名医华佗为其医治。可能曹操已经病入膏肓,华佗开的药方是“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操大怒曰:“汝要杀孤耶!”又说“臂痛可刮,脑袋安可砍开?汝必与关公情熟,乘此机会,欲报仇耳!”于是,将唯一有可能治好自己的一代名医下狱拷问,他自己也在不久之后撒手人寰。

3、好色之徒。

以曹操的地位而言,有几个女人,也许并不算毛病。可问题在于,曹操但凡看上了某个女人,往往不计后果,所以在这方面吃了许多亏。

刘、关、张协同曹操围攻吕布之时,关羽曾多次请求破城之后,请丞相将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杜氏赏赐给自己。而曹操发现杜氏“姿色出众”,结果自己捷足先登,弄得关二爷十分郁闷。据《三国志》的说法,许田围猎之时,关羽之所以要“於猎中杀公”,实际是为了这次“夺妻之恨”。而且关羽始终降汉不降曹,恐怕与此也不无关系。

攻破宛城之后,他又收编了降将张绣的婶婶,导致张绣恼羞成怒,再度反叛。害得曹操失去了爱将典韦、长子曹昂(按嫡长子继承制长子就是魏国未来的太子)、侄子曹安民。至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更是有关他的一段风流佳话了。

此外,曹操因破黄巾而起家,到最后位极人臣,必须残忍而多杀; 接见匈奴使者时,因个人形象不佳而让崔琰顶替,从而留下“捉刀”典故,可见其虚荣;挟天子以令诸侯、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又奠定其乱臣贼子、欺君罔上的罪名。

二、还原历史的真实,曹操值得称道的性格也不可胜数。下面再

说说他的正面人格。

1、领袖才能

《三国演义》第一回里,汝南许邵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里许邵概括了曹操这个人物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曹操的领导才能,这也为曹操日后成为真正的帝王之身埋下了伏笔,更是对他的人格的一种肯定。操初入仕途时,完全没有了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他担任负责京城洛阳北城区治安的北部尉时,“十常侍”之一的大宦官蹇硕的叔父犯禁,曹操毫不客气,用五色棒打死,自此声名大振。此后扫荡中原、平定天下,更是从容领导百万雄师,以其出众的人格魅力吸引文臣武将纷纷前来,与此共创大业。

2、多智多勇。

当董卓横行无忌时,是曹操勇敢的站出来,借献七星宝刀为名,欲行刺董卓;被董卓发现后,又急中生智,诈称献刀,从而免遭杀身之祸。

曹操讨张绣时,路上军士都口渴难耐,于是曹操举鞭虚指“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 ,“口皆生唾,由是不渴”。曹操不可能说清“望梅止渴”的科学道理,但是他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够凭一句话暂时解决百万大军的饮水问题,可谓聪明之极。

曹操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曹操有一次潜入当权宦官张让家行刺,被发觉后,曹操“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在赤壁作《短歌行》之前说:“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

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这几例均可见曹操之勇。

3、善于识人。

最能体现这一性格特征的莫过于“青梅煮酒论英雄”了。刘备列举了一系列所谓英雄,曹操一一反驳,而且十分中肯。他说袁术 “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袁绍 “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刘表 “虚名无实,非英雄也。”孙策“孙藉父之名,非英雄也。”;刘璋 “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谈到张鲁等,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最后一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更是见识非常。

4、善于用人。

先说说他的婚姻。他的妾氏卞夫人出身倡家,但她出身虽差,人品极好,做人非常地低调,她也给曹操生了两个好儿子,曹丕和曹植:一个是魏国开国皇帝、一个是建安文坛的中流砥柱。

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对曹操用人评价到:“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就是说他不管安排什么人做什么事都非常地合适,都非常地称职。

曹操还能以广阔的胸襟收留敌方阵营的人才,甚至就连吕布,曹操本来也是想招降的。到曹操去世前,他的谋士共102人,其中最重要的五大谋士,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都是自己投奔曹操的,其中有四个人是从敌营当中投奔曹操的,贾诩来投奔的时候还捎带了一个张绣。

篇三:多重人格

定义

多重人格障碍是心理疾病的一种,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CM)中归类于第一轴的解离症的一种。是指一个人同时拥有不同的人格,而这些人格会在不同的时间表现出来.多重人格具有超过一个(若是2个则称为双重人格)的人格存在,就有如“在一个身体里住著好几个灵魂”。事实上它有过多种名称,在CCMD-3中称为“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属癔症;在ICD-10中称为“多重人格障碍”,属分离(转换)性障碍,在DSM-IV中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属解离型障碍。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将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定义为该病症的国际统一正式名称。

特征 1. 各有各自的年龄层,各自的性别,各自的价值观。每一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记忆、行为、偏好,可以独立地与他人相 。

2. 有一些人格知道其他人格的存在,有一些则各行其是。在特定时段内,至少会有一两个人格处于“值班”状态,不会出现好几个人格争夺控制权的混乱。

3. 不同人格之间的变换过程通常是突然且戏剧化的,但再好的演员恐怕也难模仿得唯妙唯肖,也因此病人常被误以为在装病。

4. 病人常有失忆症的现象;或者感到时间过得很快,又或不记得曾经做过的事。

5. 病人受暗示倾向很高,即易被催眠。

6. 在接受检查时,除了几乎找不到什么异样的地方;前面所提到的失忆症现象,单一次的检查通常是无法看出病人的异样,必须有长时间的观察期才能发觉病人精神状态上的病症。

7. 多重人格障碍通常是漫长或一辈子的病程。

临床症状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个人格都是稳定、发展完整、拥有各别思考模式和记忆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罗万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别、年龄、种族,甚至物种。他们轮流出现控制患者的行为,此时原本的人格对于这段时间是没有意识也没有记忆的。分裂出的人格之间知道彼此的存在,但原本的人格(即未产生多重人格前的人格,或称主人格)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所以即使患者发现自己的记忆有截断的现象,也无法知道自己已有多重人格。但分裂出的人格中往往会有一个是知道所有事的,如果这个人格愿意合作,治疗人员就能从中得知许多有益的资料。

治疗

多重人格往往由情感创伤引发———特别以童年期的精神创伤为多见。其治疗方法,有格式塔疗法、精神分析法、支持疗法等。但所有疗法都离不开家人、朋友、同事等人长期而耐心的配合。治疗时尤应避免激惹病源。 早在19世纪,一些医生如D· 佩雷(1840)、普卢默(1859)、阿扎姆(1887)等人就已著文指出,大多数多重人格患者将持续多年方见好转,而且非常难以治疗。然而,近年来,作为人格障碍研究的一个成果,有关多重人格患者治疗的若干原则已经问世:

1.催眠分析要比经典的精神分析更具疗效。

2.当治疗者与多重人格患形成一种良好的移情关系,避免对患当中任何一个人抱以反感或恶意时,治疗最具动力。

3.鼓励各分离的人格之间的内部交流,因为这种内部交流有助于“拆除”置于主体人格和后继人格之间的隔墙。

4.分离人格的产生有些是因为未能满足正常的需要,对此应考虑需要的功能,不能轻率处置。

5.治疗者的责任是帮助患者将后继的人格返回到它们最初的目标上来,以便转移后继人格与主体人格的对立立场。

6.坚决不能操纵或离间主体人格和后继人格,因为这种策略通常会导致治疗的失败。

7.后继人格一旦形成,它就会强烈抵御企图消灭它的一切努力。因此,治疗者不能去消除它,而应该注重它与主体人格的同一性,设法整合它们,使之像正常的情绪变化那样操作。

8.通过宣泄,把主体人格“诱导回来”,让其对原先无法接受的愤怒、不满、冲动等承担责任,并用更为建设性的办法处理它们。由于诱导主体人格的过程也是发泄后继人格的过程,因此置于两者之间的隔墙便会自动解体,两者的交流得以实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人们对多重人格研究的兴趣日益增强,但多重人格仍然是人格障碍中最难理解和应对的领域之一。

案例一

国外报道一例患多重人格的女性病例,患者名南希。她一身兼具三个人格,除最常出现的人格“南希”外,又有“凯蒂”和“丽莲”两个人格。“南希”胆小怕事。常感焦虑和抑郁,生活中依赖性很强。“凯蒂”对“南希”和“丽莲”一无所知,似乎在一个“黑暗的地方”生活。而“丽莲”则表现得颇为狡猾、迷人和世故;“她”对“南希”的一切了如指掌;对“凯蒂”的行为也稍有了解。后在治疗中通过催眠诱导发现,“凯蒂”是从南希14岁的人格中分裂出来的,因为那一年她看到了母亲的不轨行为,于是拿起刀子杀死了母亲。其实当时她有杀母冲动,并无真正砍杀行为。但在“凯蒂”人格中,她一直以为她杀了自己的母亲。“丽莲”是南希生第二个孩子时分裂出来的人格。那一年南希的父母告诉她,他们看见南希的丈夫在路上吻了一个女人。这个消息令南希大为震怒,使她再度达到几欲杀人的程度———于是便又分裂出“丽莲”人格,以处理这种犯罪冲动。

案例二

48岁的英国单身母亲Kim Noble 由于小时候受到过虐待,从小就患上了一种极罕见的“多重人格分裂症”,她身上最多时候曾经拥有20个不同的“人格”,后来渐渐减少并稳定在了12个左右。

2005年,Noble 听取一位艺术治疗师建议,开始学习绘画,因为绘画是一种让自己放松的方式。做梦也没有想到,Noble 体内的12个“人格”竟然个个都是天才画家,而且每个“人格”的绘画风格都毫不相同,有的画风忧郁,有的画风明朗,有的擅长抽象画,甚至还有一个喜欢雕刻。

Noble 的每个人格还都有各自的名字,平时她经常在12个不同的“人格”之间转换角色,而每个不同的“人格”都会按自己的意图和风格创作出自己的艺术品,不会受到任何其他“人格”的影响。10个月后,Noble 就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画展,展出了她体内12个“画家”创作出来的不同画作。

Noble 每个“人格”画家的作品都让专业人士深感惊讶和认可。更加有趣的一件事情是,曾经在英国奇切斯特市的一场艺术竞赛甚至破例允许Noble 身上的5个“人格”代表5名参赛者一起报名参赛。她身上的12名“画家”在过去4年中已经创作出了200多幅画风各异的作品,在欧洲各国的艺术馆中举行了27次画展,其作品在艺术鉴赏界赢得了一片喝彩声,并被越来越多的艺术鉴赏家高价购买和收藏。

案例三

安娜·温莎(?-?) 十九世纪60年代初平安娜·温莎由于心神错乱和右手瘫痪,前往埃拉·巴罗医生处求医。巴罗发现温莎女士在使用右手时会表现出另一种人格。巴罗把它称之为"旧树桩",它同第一种人格完全不同,当温莎处于这种人格状态时,她能写诗,能绘画。当她想用左手自杀时,也是这第二种人格保护了她自己。巴罗医生注意到,处于第二种人格状态时,温莎从不睡觉,在夜晚这右手会做手势同巴罗先生进行交谈,还会写信或敲打床架呼喊护士。

有关多重人格的作品

24重人格

《24重人格》是一本纪实性的文学作品,作者卡梅伦·韦斯特以刺激性的细节和令人心碎的清晰描写揭示了羁患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对家庭的影响,作者身兼“人格分裂”患者和心理学家两重矛盾角色。

在《24重人格》一书中,韦斯特将他自己的人格分裂的令人心碎的经历,以及他治疗满是创伤的心灵的过程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在他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他尽力维持他与妻子、儿子的关系,渴望过一种正常的生活。

《化身博士》

出自英国著名作家史帝文生笔下,书中讲述杰克喝了一种试验用的药剂,在晚上化身成邪恶的海德先生四处作恶,他终日徘徊在善恶之间,其内心属灵的内疚和犯罪的快感不断冲突,令他饱受折磨。这种貌似荒诞无稽的故事,其实蕴含了最深刻的人性命题:人,到底是黑白分明,一成不变的非善即恶,还是既善亦恶,时善时恶?《化身博士》是史帝文生得意的代表作之一,因为书中人物杰奇和海德善恶截然不同的性格让人印象深刻

篇四:多重性格 乐天达观 成熟稳重

小说人物性格术语

多重性格 乐天达观 成熟稳重 幼稚调皮 温柔体贴 活泼可爱 普普通通 内向害羞 外向开朗 心地善良 聪明伶俐 善解人意 风趣幽默 思想开放 积极进取

小心谨慎 郁郁寡欢 正义正直 悲观失意 好吃懒做 处事洒脱 疑神疑鬼 患得患失 异想天开 多愁善感 淡泊名利 见利忘义 瞻前顾后 循规蹈矩 热心助人

快言快语 少言寡语 爱管闲事 追求刺激 豪放不羁 狡猾多变 贪小便宜 见异思迁 情绪多变 水性扬花 重色轻友 胆小怕事 积极负责 勇敢正义 聪明好学

实事求是 务实实际 老实巴交 圆滑老练 脾气暴躁 慢条斯理 诚实坦白 婆婆妈妈

坚强 刚强 顽强 钢铁(钢铁的意志) 铁石(铁石心肠) 不屈 刚烈 刚直 刚毅 沉毅 强项 硬气 烈性(烈性汉子) 血性(血性汉子) 血气(有血气的青年) 硬(硬汉) 刚(性子刚) 百折不挠 百炼成钢 威武不屈 坚强不屈 坚贞不屈 宁死不屈 至死不屈 不屈不挠 万死不辞 誓死不二 之死靡它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脆弱 软弱 薄弱(意志薄弱) 懦弱 软(心软) 听人穿鼻 婆婆妈妈 娇生惯养

坚定 坚(坚守阵地) 坚决 坚忍 坚贞 坚忍不拔 矢志不移 锲而不舍 斩钉截铁 海枯石烂 坚定不移 破釜沉舟 恪守不渝 岿然不动 雷打不动 精卫填海 磨杵成针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成语有:

百伶百俐 冰雪聪明 聪明伶俐 聪明正直 聪明智慧 大巧若拙 精明强干 冥顽不灵 足智多谋 夜郎自大 大智若愚 桀骜不驯 刚肠嫉恶 落拓不羁 心直口快 心浮气躁 傲骨嶙嶙 不劣方头 沉静寡言 动心忍性 刚中柔外 乖僻邪谬 蕙心兰质 姜桂之性 文如其人 习与性成 严气正性 外强中干 元龙豪气 外圆内方 秀外慧中 直内方外 色厉内荏 奴颜媚骨 不拘小节 老成持重 跋扈自恣 刚愎自用 高傲自大 孤芳自赏 固步自封 骄傲自满 妄自菲薄 两面三刀 自高自大 自命不凡 自轻自贱 自以为是 斤斤计较 优柔寡断 虚怀若谷 心口如一 好为人师 矜

才使气 目空一切 目中无人 天真烂漫 老奸巨滑 刁滑奸诈 刁钻古怪 刁钻刻薄 口蜜腹剑 赤胆忠心 胆大心细 心灵手巧 心直口快 谨小慎微 豪放不羁 表里如一 刚正不阿 光明磊落 口是心非

词语褒义的有:

朴素 憨厚 大方 诚实 忠诚 诚恳 谦虚 虚心 果断 天真 幼稚 活泼 聪明等等

贬义的有:

圆滑 狡猾 虚伪 自私 任性 骄傲 贪婪 愚蠢 奸诈等等

篇五:我对多重人格 完结

我对“多重人格”问题的思考

【摘要】 人格分裂,是指性格的多重性,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双重人格。在学名上称为“解离症/间歇性人格分离(Dissociative Disorders) ”别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将引起他内在心里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以保护自己,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Identity)的整体性。此类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而常见于戏剧,小说中。人格分裂大致可分为两类:心因性失忆症(Psychogenic Amnesia)和多重人格症。

“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

《心里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1980)

【关键词】 多重人格 心因性失忆症

多重人格障碍(即MPD,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1)同一人身上存在2种或多种不同的人格或人格状态,每种人格或人格状态均有相对恒定的对环境和自身的感知、关系和认识方式。(2)这些人格或人格状态中至少2种经常完全控制该人的行为。

多重性格的人

多重人格真的存在于现实中吗?

国外报道一例患多重人格的女性病例,患者名南希。她一身兼具三个人格,除最常出现的人格“南希”外,又有“凯蒂”和“丽莲”两个人格。“南希”胆小怕事。常感焦虑和抑郁,生活中依赖性很强。“凯蒂”对“南希”和“丽莲”一无所知,似乎在一个“黑暗的地方”生活。而“丽莲”则表现得颇为狡猾、

迷人和世故;“她”对“南希”的一切了如指掌;对“凯蒂”的行为也稍有了解。后在治疗中通过催眠诱导发现,“凯蒂”是从南希14岁的人格中分裂出来的,因为那一年她看到了母亲的不轨行为,于是拿起刀子杀死了母亲。其实当时她有杀母冲动,并无真正砍杀行为。但在“凯蒂”人格中,她一直以为她杀了自己的母亲。“丽莲”是南希生第二个孩子时分裂出来的人格。那一年南希的父母告诉她,他们看见南希的丈夫在路上吻了一个女人。这个消息令南希大为震怒,使她再度达到几欲杀人的程度———于是便又分裂出“丽莲”人格,以处理这种犯罪冲动。

在一个人身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人格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心理现象。据文献报道,迄今为止只有100个得到证实的例子。具有两个或多个人格的人都有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名字,他们在表现自己不同的人格时连写字的笔迹,甚至脑电波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一个人身上出现的两种或多种人格就等于是两个或多个具有各自思想和行为方式的独立的人。事实证实多重人格症是肯定存在的。

下面例举了一些比较著名的具有多重人格的人。

一个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变身为12个天才画家

47岁的英国单身母亲Kim Noble 由于小时候受到过虐待,从小就患上了一种极为罕见的“多重人格分裂症”,她身上最多时候曾经拥有20个不同的“人格”,后来渐渐减少并稳定在了12个左右。2005年,Noble 听取一位艺术治疗师建议,开始学习绘画,因为绘画是一种让自己放松的方式。做梦也没有想到,Noble 体内的12个“人格”竟然个个都是天才画家,而且每个“人格”的绘画风格都毫不相同,有的画风忧郁,有的画风明朗,有的擅长抽象画,甚至还有一个

喜欢雕刻。

Noble 的每个人格还都有各自的名字,平时她经常在12个不同的“人格”之间转换角色,而每个不同的“人格”都会按自己的意图和风格创作出自己的艺术品,不会受到任何其他“人格”的影响。10个月后,Noble 就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画展,展出了她体内12个“画家”创作出来的不同画作。

Noble 每个“人格”画家的作品都让专业人士深感惊讶和认可。更加有趣的一件事情是,曾经在英国奇切斯特市的一场艺术竞赛甚至破例允许Noble 身上的5个“人格”代表5名参赛者一起报名参赛。她身上的12名“画家”在过去4年中已经创作出了200多幅画风各异的作品,在欧洲各国的艺术馆中举行了27次画展,其作品在艺术鉴赏界赢得了一片喝彩声,并被越来越多的艺术鉴赏家高价购买和收藏。

Noble 身上的第一个“人格”画家名叫Bonny,她喜欢用

五彩缤纷的颜色画画

Noble 身上的第二个“人格”画家名叫Abi,她喜欢画非

常时尚的插图画。

Noble 身上的第三个“人格”画家名叫Dawn,喜欢画一些具有心

理创伤风格的场景。

Noble 身上的第四个“人格”画家名叫Anon,她更喜欢在早晨时分画一些色彩。黑暗的油画,她的油画代表作《edge of the circle》颇具艺术创意和想像。

Noble 身上的第五个“人格”画家名

叫Kenny,更喜欢用画布和颜色画一

些色彩缤纷的图画。

Noble 身上的第六个“人格”画家名

叫MJ,她喜欢画一些抽象画。

Noble 身上的第七个“人格”画家

名叫Patricia,性格非常敏感,喜欢

用不同的色彩画一些沙漠景色。

Noble 身上的第八个“人格”画家名叫Suzie,她总是爱 画一个抱著婴儿跪著的母亲。

Noble 身上的第九个“人格”还没有定性,所以这位“人格”画家也没有名字,她喜欢用黑色画一些蒙著眼睛的裸体儿童的画面,显然是Noble 童年时代遭遇虐待的记忆。

Noble 身上的第十个“人格”画家名叫Judy,饱受厌食症和易饿病困扰,她的一幅代表作名《Eating Disorder(饮食紊乱症)》。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