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宣德龙纹铜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5:23:57 初中作文
宣德龙纹铜盘初中作文

篇一:历代瓷器中的龙纹浅谈(组图)

历代瓷器中的龙纹浅谈

青花赶珠龙纹瓷碗

高9.7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5.5厘米。

碗为撇口,弧腹,圈足。通体青花纹饰,内口饰如意云头文,内底绘云纹;外口饰如意云头纹,腹部饰二龙赶珠纹;底部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龙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龙为四灵之一,是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风播雨的神异动物,因此,装饰在远古时代陶器上的龙纹图案大都与氏族图腾崇拜有关。如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陶盘上的彩绘蟠龙纹图案,就“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

瓷器龙纹概说

瓷器自产生之日起,龙纹亦即成了青瓷和白瓷常见的装饰题材。东汉至唐代,龙纹多数以堆贴、捏塑、范印手法表现,典型器物有东汉堆塑人兽纹蒜头瓶、南北朝青釉莲花尊、隋朝白釉龙柄鸡首壶、唐代青釉凤头龙柄壶等。别具一格的是,此时的龙纹常常同人物、走兽、飞鸟、莲花等堆塑纹组合使用,反映了人神沟通的宗教思想。这种创作构思,当与该时人们信奉道教,又值佛教传入中土有关。

绿釉贴塑龙纹马镫壶

五代至元代,民间用瓷基本沿袭前朝模式,仍以贴、塑、模印为主。例如北宋吉州窑青白釉龙虎耳瓶、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皈依瓶、南宋龙泉窑青釉蟠龙盖瓶等。与皇权有密切联系的瓷器则

以刻划、模印的平面图案为主。从l966年浙江杭州钱元瓘墓出土的五代越窑青釉浅浮雕双龙纹罂,从流传有序的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北宋定窑印花云龙纹盘、扬州市博物馆所藏的元代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梅瓶及江西高安窑藏出土的元代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上我们可以窥见这一时代信息。此时,作为主体形象的龙纹,因常常与祥云、波涛组合在一起,遂被赋予了神圣的涵义。给龙纹以5爪和3爪、4爪的等级区别,则是已近元末的事情。至元二年(1336年)元廷下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元 史·舆服》),是龙纹最终变成封建帝王权威象征的发端。

图为北宋中期定窑生产的印花云龙纹盘,现藏北京故宫。

明清两代是龙纹的全盛时期,纹饰主要采用釉下、釉上彩绘方法,亦有用印花、划刻、堆贴等工艺技法制作。除了云龙纹、龙凤纹、云涛龙纹和海水龙纹题材外,蟠龙戏珠纹、双龙抢珠纹在明清两代更加盛行,契合于龙爱宝珠的民间传说;相对而言,元代宝珠一般较小,多数画成中空的圆圈状。明清宝珠通常较大,形如火球,又多数与火焰纹一端相连.故有火珠纹之称。尤为重要的是,明清两代龙纹的上颌部位出现了双须。同时,明清龙纹还出现了花间龙、莲池龙、翼龙、正面龙、立龙等形式,为前朝所不见。

而五爪龙纹则被官方垄断,并贯穿了明清两朝。

明清官窑龙纹青花瓷

龙纹的分期

纵观瓷器龙纹,其造型变化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东汉至唐为早期。龙的形体带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形制取决于器物的装饰需要,着重龙首的艺术效果,所以龙角卷曲,嘴部刻划细腻,但身躯较呆板,颈、腹、尾变化不大,龙爪似蹄。

篇二:1、宣德款识

宣德款识赏鉴

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葵口碗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

青花海水蕉叶纹尊

青花海水龙纹钵

青花夔龙纹罐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盖罐

仿汝釉蟋蟀罐

篇三: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盘鉴赏

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盘鉴赏

时间:2014-12-05 10:40:44 来源:国家文化艺术品网

青花海水白龙纹盘高4厘米 足径18.9厘米 底径12厘米,此器撇

口,园腹,里直外收式浅圈足,口沿内外为双兰圈纹饰,器内心在双

兰圈内绘海水露暗花五趾白龙一条,器外壁绘海水江石露五趾白龙二条,一回首相望,一昂首向前追逐似追赶戏耍之态。盘底在双蓝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六字二行楷书款。青花发色艳丽,有晕散现象。 龙是中国最大的神物,古人认为它是最高的祥瑞。因而龙纹仅用于宫廷及祭祀,民间不得滥用。此件青花海水白龙盘就是明代宣德时期流行的典型龙纹的官窑器代表之一,甚为精美。

篇四:元明清龙纹演变

除了纏枝花卉紋之外,「龍」也是青花瓷器上常見的紋飾,這個中國特有的題材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之後,威武有力、生動靈活,並且具有出神入化之姿的形象,早已成為各代龍紋的基調。但是在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器上,由於繪畫技法和審美觀念不同的緣故,各代的陶工們仍然賦予龍紋許多不同的變化,因此本文按照時代先後,說明青花龍紋的演變概況。

一、元代龍紋元代陶工以線條勾勒龍紋的形狀,龍首作斜角側視狀,嘴巴微張,舌頭從中吐露,圓形的雙眼有如戴上眼鏡一般,前額微微凸起,頭部的毛髮與腿上的關節毛都呈飄帶狀,體表以細線描繪鱗片紋或網格紋,四肢各有三爪或四爪,爪子尖長,如同鷹爪一般銳利。

例如圖一為元代的青花龍紋,此龍位於元代青花扁壺上,該器的壺身略呈上寬下窄的梯形,表面用雲頭紋區隔出二種紋飾題材,在雲頭紋內部繪滿繁密的纏枝花卉紋,並有兩隻鳳鳥穿梭其間;而在雲頭紋以外的器表上,則有兩個龍紋以一升一降、左右並列的形態,戲耍於波濤之上。我們從圖中所擷取的局部特寫裡,看到元代龍紋以粗細並用的線條勾勒出張口吐舌、拱身舞爪的形象,長條狀的毛髮分散飄揚,以富有律動的線條呈現出活潑生動的風格。相同的龍紋也可見於土耳其托普卡比宮博物館所收藏的青花飛龍紋扁壺上,雖然該器的壺口改用金質套管,肩上雙繫也已缺佚,但是壺身仍舊完好,表面除了有雲頭紋包圍的纏枝花卉之外,正中處描繪一個龍紋,獨自飛舞於波濤上方,龍紋的肢體靈活彎轉,長鬚和毛髮冉冉飄揚,從它的眼鏡眼、鷹爪、吐舌、前額微凸、體施鱗片及分開飄帶狀的毛髮來看,都是元代龍紋的典型特徵。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宣德龙纹铜盘)

二、明代龍紋明代的青花瓷器雖然是在元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是龍紋的形象已經有了顯著的改變,這種改變表現在龍首、龍身及龍爪上最為明顯。

例如圖二為明代宣德朝所製作的青花葵口盤的局部特寫,盤的內底以青料描繪一個昂首挺胸、跨步行走的遊龍,身邊綴以雲朵,猶如在雲中翻騰一般。龍首部份維持眼鏡龍的形式,然而嘴巴閉上,唇部向上翹起,額頭較平,頭上的毛髮成束往前飄,身體表面以青料塗繪一片片的鱗片,五根腳爪分布均勻,好似風車一樣,整體風格顯得頗為穩重。而這種眼鏡眼、翹嘴唇、平額頭、風車爪及成束往前飄的毛髮,正是明代龍紋的最大特徵,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宣德朝青花瓷中,即有不少以龍紋為飾的缽、碗、杯、盤等器物,都具有上述的特質。不過,到了明代嘉靖時期以後,青花龍紋在繪畫技法的改變下又有一些變化。

例如圖三為明代萬曆朝青花盤的局部特寫,圖中所示的龍紋繪於圓盤的內底,龍首仍是斜角側視像,頭上的毛髮成束往前飄,張開的五爪如同風車,造形與宣德時期近似。但是龍紋的身體以簡單的線紋勾勒鱗片,再用長筆平塗法填上均勻

的顏色,趾骨和尖爪部份一筆畫成,內部也填上相同的色彩。這種簡化的筆法與平塗式的填色方法,讓明代後期的龍紋顯得比較草率,例如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屬於嘉靖、隆慶、萬曆的青花瓷器,即有不少龍紋呈現如此的簡化風格。

三、清代龍紋清代的青花瓷器既有模仿明代的仿古作品,也有當代創新的款式,這種現象自然也反映在龍紋的製作上,不過清代的仿明龍紋大多有形無神,無法與明代龍紋相比,但是當時所設計的新式龍紋,卻因為有了全新的氣象而成為此一時代的象徵。清代的新興龍紋一改明代晚期的簡單草率,以更加威猛、更加寫實的形象出現。此處因為缺乏青花龍紋圖片,所以暫時用圖四所示的黃地綠彩龍紋來做說明。

此一龍紋繪於黃綠彩盤的內底處,是清代康熙朝的作品,龍首作張口咆嘯狀,眼睛略為突出,額頭向上隆起,下巴長如戽斗,頭上的毛髮蓬鬆散亂,身上的鱗片具有寫實性的立體感,五爪張開成「四加一」的形式,猶如雞爪一般,四肢關節毛短少,成為清代龍紋的典型特徵。相同的龍紋可見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康熙朝青花海水雲龍紋瓶與青花海水龍紋印盒上,其扭身騰躍、威猛有力的形象,呈現康熙龍紋特有的氣勢與精神。到了乾隆時期,以正面像為首的龍紋開始興起,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乾隆朝青花龍壽紋螭耳六方瓶,是由當時的督窯官唐英親自設計,為乾隆皇帝祝壽的器物。該器的瓶身呈六邊形,由瓶口至圈足各有不同的紋飾,其中位於器身腹部的六個龍紋是全器的主紋,龍首由正前方

取像,額頭高高凸起,雙眼圓睜,嘴巴張開露出獠牙,蓬鬆的毛髮由雙頰兩側及頭頂處向上飛揚,正是乾隆朝龍紋的最大特色。

然而,到了嘉慶時期以後,以威猛寫實形象著稱的清代龍紋也開始發生轉變,如圖五所示的龍紋來做說明,此龍繪於光緒朝青花龍紋蓋碗的內底,高額頭、雙凸眼,頭髮蓬鬆散亂,爪子如雞爪般張開,以及關節毛短少的現象,都是清代龍紋的典型特徵。不過,散亂的頭髮向後垂下,身體用簡單的線紋勾勒鱗片,再以近似平塗法的方式填色,不僅缺乏清代早期龍紋的立體感和寫實性,龍紋的精神也不像早期一般威武了。中國古代的青花龍紋,在不同的繪畫技法下呈現活潑、穩重及寫實等特色,不僅反映出相異的時代風格,也是我們鑑賞青花瓷器的依據。

篇五:龙纹特征

洪武时期:大多以云龙纹绘制,龙头小、细颈、蟒身、作腾飞状,头部描绘简单,独角或双角,龙身大多有后掠的披发,晚期绘有竖发。爪有三爪至五爪的,三爪龙较多,爪与爪之间绘的分开,呈车轮状。鳞呈小圆弧形,留白边,立体感强烈。常伴有云纹、云形粗短,向一侧弯曲。

永乐朝:龙纹和前朝类似,细颈,蟒身,但龙身开始出现肥胖的身形,龙首有竖发和披发的,龙爪有三、四、五爪之分。

宣德时期:继承永乐风格,龙形威武、四肢雄健,龙爪遒劲有力。 宣德时期:龙粗壮,闭嘴较多,有胡有须,头上披发与眉向上,双角短粗,四肢饰一大束毛发,五爪者为常见,龙五爪的前四爪等距离分开,做向前爬行状。

正统时期:龙形粗壮,怒目圆睁,龙肩高耸,毛发前冲,龙爪犀利,龙腿交错呈奔跑状,辅助纹常配火珠纹和十字形灵芝祥云,画面壮观。 成化时期:龙身比较细,龙睛平视好像带了副眼镜,长颈歪斜,夔龙造型奇特,嘴唇上翻如象鼻,嘴里咬着一束莲花。

弘治时期:整体线条简单,龙身细、龙嘴变长、龙爪无力、眼睛大。 嘉靖时期:龙嘴似猪嘴,少数龙嘴大张,首次出现正面龙,龙体绘得细弱无力。大多绘成爬行状,已无法和宣德朝器宇轩昂的相比。 正德时期:龙闭口,特别是龙发较长,向后飘动。

嘉靖时期:龙嘴似猪嘴,有少数龙嘴大张,第一次出现正面龙,龙体细弱无力,螭龙大多绘成爬行状,气势不足。

万历时期:绘画的较草率,龙嘴特别长,龙口张开,龙鳞简化成锯齿

状,也有成方格形的,大多是侧龙身,也有正面龙,头如狮子头,龙形呆滞,气势不足。

永乐龙纹梅瓶:器身线条变化比较平缓,肩部丰满圆润,足略外撇,画面多留空白地子,视觉疏朗。闭嘴,角粗短, 细颈,龙身粗壮,有须有发,龙首有竖发,四肢饰有毛发,五爪,周围衬托以海涛、波浪纹、云纹。有腾飞状,突显了龙的凶猛和气势。

万历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瓶口细高,器身瘦长,肩部不如前朝饱满,足部外撇。绘制草率,工艺大不如前,构图繁密,采用多层装饰的方法,双眼突起,龙嘴长且大张、上唇长于下唇,鼻似如意头形,两侧有须,龙鳞成锯齿状,龙体细长如蛇、扭曲瘦弱,苍老无力,周身饰以缠枝菊纹,体现当时统治阶级的软弱无能。

造型硬朗、凶猛、挺拔有力,少部分身躯隐于水中,气魄威武,龙须短而粗,张嘴、上颚短于下颚、舌伸出下垂而舌尖上卷,鬓发分束向后,龙鳞呈小圆弧形,爪间留白,身 下饰以波浪海水纹、身周饰火焰。(画法)先沟线后渲染。充分代表中国龙文化精神。

同治云龙纹:画面混沌,笔法无力草率。多撮短发,龙身臃肿,扭曲成弓形,其腹下有一段下坠,酷似蛇的腹部,龙鳞简化成网格状,龙腿长而无力,龙纹的绘制呆滞,线条简化,毫无威严之感。周身饰以朵云纹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