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姑苏城外寒山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21:23 字数作文
姑苏城外寒山寺字数作文

篇一:姑苏城外寒山寺,饰

姑苏山寺,

城外寒

姑苏城外寒山寺,

姑苏山寺, 城 外寒

姑苏山寺,

姑苏山寺,城 城 外外寒寒

姑苏山寺,

姑苏 城外寒城外寒

山寺,

姑苏山寺, 城外寒

篇二:姑苏城外寒山寺

姑苏城外寒山寺

苏州的淡淡烟雨,寄托着一种思乡情趣,耐人寻味。苏州的园林古刹,更是令人难以忘怀,总是有种“不可言宣,只可会意”的诗情画意。其个中之真旨,久参不破,犹若棘手之禅宗公案一般,妙哉,妙哉!其无上之功用,足可令亲临其境者,窥谷忘返,望峰栖心。而地处京杭大运河畔之千年古刹——姑苏城外寒山寺,亦不例外,以其钟声、诗韵、塔影、碑刻、书院而名闻四海。 余自从寄幻身于空门后,99年春来苏州灵岩山寺报考佛学院,读书四年。而后奉命挂搭于寒山寺,并进寒山书院从事教学工作,至尽亦有四个春秋了。无心住在此寺中,穿衣吃饭两件事,青灯古佛一卷经;鸟啼花落,钟鸣鼓响;随四时之运转,寒暑之易节,悠闲度日,自有无限之乐趣与妙意。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楼一阁、一殿一堂,乃至清风明月、江枫渔火、画桥流水,皆为我人妙明心中所现之物耳!细心玩味,自可全丑即美、全恶即善、全假即真也。为表聊心,故今作文以记之。

一、古寒山寺名之由来

据《吴郡图经续记》、《吴郡志》等典籍的记载,寒山寺创建于南梁?天监二年(公元502—519),初名“妙利普明塔院”,至今也有1500余年的历史了,可谓是千年之古刹名蓝也。

寒山寺的前身是“妙利普明塔院”,招提名义,檀度因缘,皆以塔着。开山有塔,其来久矣!顾名思义,此寺最初只是供养妙利普明菩萨舍利的一个塔院而已,其规模不甚恢弘。但地处枫桥繁华区,邻居运河之要塞,为南北客必经之道,但在当时之影响颇为巨大。故自唐人张继题诗以来,四方游士凡至吴,无不知有寒山寺者。寓贤羁客,临流抒啸,无非霜天钟籁。

有史料可考,寒山寺亦称“枫桥寺”,最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宋嘉佑中改赐名“普明禅院”。范大成在《吴郡志》中载:“普明禅院,即枫桥寺也。在吴县西十里,旧枫桥妙利普明塔院也。”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仍称枫桥寺(孙觑《枫桥寺记》)。

元代始复寒山寺之名,元顾仲瑛、汤仲友等诗均题名为寒山寺。其后明、清、民国至今,一直均沿用寒山寺之名。

之所以古寺由最初之“妙利普明塔院”而改名为寒山寺,一是为了拓建伽蓝;二是为了纪念、追踪寒、拾之遗风。据明?姚广孝之《寒山寺重兴记》载:“唐元和(今注:当为贞观)中,有寒山子者,不测人也。冠桦皮冠,着木履,被蓝缕衣,掣风掣颠,笑歌自若,来此缚茆以居。暑渴则设茗饮,济行旅之渴。挽舟之人,施以草屩,或代共挽。修持多行甚勤。寻游天台寒岩,与拾得、丰干为友,终隐入岩石而去。希迁禅师于此创建伽蓝,遂额曰‘寒山寺’”。

如上之文,其意在于说明古寺得名之所以然,细想起来实有其深远意义与历史价值。关于普明

菩萨之久远劫前本事,广载于如来诸经论中。如《大宝积经》说,菩萨乃多宝世界,宝积佛前之弟子。《首楞严三昧经》说,文殊菩萨未来世成佛,其名为普明。又《华严经》说,菩萨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之代表,作华严法会之参席众。《法华经》说,释迦文佛受记声闻弟子陈憍如未来世成佛,其名为普明。”又“八十八佛名”中,亦有普明佛之名号。虽则诸经论所言不尽全同,然其旨味亦甚吻合,莫非是为了说明普明菩萨远本之难思难议。称“普明菩萨”,意谓菩萨乃倒驾慈航之佛位菩萨,为辅弼王法弘化而示居因位;言“普明佛”,则知菩萨久远劫前早成正觉也。总之,“妙利普明”的意思,就是说此菩萨能以光明普遍照破世间一切痴暗,使大地一切众生同沾妙利。

关于“寒山子”高僧之示显人间近迹,虽则生卒之年不可考,但《史书》中确有其人其事之记载,况且还有《寒山子诗集》的流传世间。明?姚广孝之《寒山寺重兴记》中亦言:“(寒山)方丈则设寒、拾、丰干之像,不敢忘其所自也。”不过此三老不被世人所识,但其行持超特。据说寒山子长年穴居天台寒岩中,不与世人争;丰干在国清舂米供众,骑虎游松门;拾得在国清为众烧火造饭,心甘情愿。其三老之事迹,具载于《高僧传》、《祖堂集》中。

世人怀疑寒山子是否曾到过苏州寒山寺?则有诗可作证。如:“一向寒山坐,淹留三十年。昨来访亲友,太半入黄泉。渐减如残烛,长流似逝川。今朝对孤影,不觉泪双悬。”这首五言律诗足以说明寒山子晚年曾取道古运河来苏省亲的事实,不必疑尔!

菩萨遁迹,游化人间,处处示灭,处处示生,身无定相,居无定所,高深莫测。天台人见大师合缝岩中,苏州人见大师缚峁枫桥。

开山有塔,以显本地风光之久远,原以宝塔乃如来法身之象征与代表,以示佛法高深广博之不可思议也。稀迁禅师拓建伽蓝,额名曰“寒山寺”,实乃遵循一大时节因缘,以纪念寒、拾、丰干三老示显人间的悲心与用意,进而光大发扬其随意自在的解脱精神。从而使名胜道场与高僧事迹相呼应,为古刹添光,为高僧谱写了光辉一页。可见,希迁禅师之良苦用心也。

“妙利普明菩萨”显远本,“寒山子”明近迹;塔表如来法身常住世间,寺表僧宝和合同修共住;开山建塔,以重法故;拓建伽蓝,因人名寺,以人显寺,以寺显人,可谓“道在人弘,非道能弘”,开一大时节因缘故。

元以“为本开迹”、“由迹显本”故,由塔而寺;更为令行人能尊重如来法宝,以“寒山子”之精神秉法而行,以得证如来法身故,额名曰“寒山寺”。如是,则古寒山寺之得名由来,则有深远意义也。

二、几多烟雨几多愁

佛说,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因缘的聚散,感召了人之生老病死,界之成住坏空。寒山寺作为娑婆世界之一隅净土,亦复如是。在自己古老漫长的15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烟雨稠缪,迭经世变,屡废屡兴。古寺之兴废,引发了后人的感慨与深思,几多烟雨几多愁,佛子之心可鉴也。君不见杜牧有诗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寒山寺,自南梁?天监年间创建以来,至唐?贞观年间因有号“寒山子”的天台高僧取道古运河省亲,在枫桥渔火湾“结茆以居”,以自己超特之道德与行持感化世人,奉行佛法,由是光大古寺门庭,重树妙利宗风。唐?玄宗时,有宗门特眼知识希迁禅师“于此创建伽蓝,遂额名曰‘寒山寺’”,由院而寺,规模成具,接机安众,列天下丛林之一。

“安史之乱”期间,诗人张继举棹返里,途经吴地,古寺钟声引发了诗人内心深处之感慨与警觉,作《枫桥夜泊》诗以抒志。因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故,“天下传诵,黄童白叟皆知有寒山寺也。”从是以后,寒山古寺名声大震,四海皆知,远至东瀛。

北宋?国初(976—978)年,节度使孙承佑重建佛塔七层,为古寺增色。

南宋?炎四年(1130),金兵南侵,古寺遭溃军肆意蹂践。《枫桥寺记》云:“寺僧逃匿,颓檐委地,飘瓦中人。卧见天日,四壁萧然,如逃人家。”

南宋绍兴四年(1134),有长老法迁者,不明其所自来,亲率徒辈,扶倒补败,节衣缩食,铢积寸累,艰苦备尝,惨淡经营,历时十二年之久,终使“栋宇一新,可支十世”。其见佛塔重修,即费时三年。况又新建水陆院,严丽靓深,为龙象所到之处栖。古寺重修后,其规模之恢弘,远胜往昔。

元末,寺、塔一并毁于兵燹。

明?洪武年间,僧昌崇发心重建。

明?永乐三年(1405),深谷昶禅师接踵而修。据明?姚广孝之《寒山寺重兴记》载:“圣朝永乐三年,深谷昶禅师老成有戒行,札授住持,赤手奋发,化募众檀,刜荆榛,畚瓦砾,先建佛殿;次立丈室、山门及说法之堂,楼禅之所,庖库湢溷,凡合有者皆备。”

明?正统已末(1439),郡侯况锺再建。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僧本寂禅师铸钟建楼,钟遇倭变,销为炮。

明?万历四十(1612),晓山旭公发起募修,僧西流吾、松溪鉴二公建龙函阁。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大殿火,次年吾公、鉴公修复之。

清?顺治初,凡为汛署,僧天一力守勿废。

清?康熙五十年(1711),大殿又火。《苏州府志》载:“旧有水陆院,经久湮坏,塔亦莫知其迹。” 清?十九年(1774)甲午八月,住持僧宣能续建大殿、前轩。

清?道光年间(1821—1850),由于误食后园毒蕈,薛福成之《庸庵笔记》载:“寺僧之老着弱者,住持者过客140余人,忽一日尽死。”从此,古寺一蹶不振。

清?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兴,清军在溃败时纵火焚烧苏州阊门一带,一夕之间,寺舍化为灰烬。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程德全先后主持修复,经二公之苦心经营,得以古寺“几为吴下精蓝之冠”。

民国时间,香客稀少,寺僧星散,门庭冷落,古寺处于危境。日军侵占苏州时期,古寺殿堂僧舍一度沦为日军仓库马厩。

至1949年解放时,千年古刹,已成一片萧条景象。文革期间,古寺一度成为造反派之刑讯逼供牢房,寺院一切被查抄。

直至改革开放,宗教政策落实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开始修缮恢复圣祖道场。在性空长老的苦心营造下,殿堂初具,宝塔耸天。由是,寒山古寺又焕发出了时代新气息化,勃勃生机,盎盎春意。

可见,寒山古寺在1500余年中,伴随着因缘的生灭时兴时废,几多烟雨几多愁。寺之兴废皆任因缘,但道场之启建完全归功于有心人士的鼎力维持与苦心经营。虽说一切付出皆为“空华佛事、水月道场”,不必执着在意,但每次重兴中之“众志成城,风雨同舟”之精神与“坚定不移、永不退曲”之毅力,却不随因缘之生灭而有所改变,并天地永在,与日月同辉。

三、古迹

枫桥古迹有五:所谓的古河、古桥、古镇、古寺、古关。古河,即古运河,为隋炀帝所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古桥,即唐代所建之两座单孔石拱桥,江村桥、江枫桥是也。古镇,即枫桥古镇,俗云:“先有枫桥镇,后有苏州城。”古寺,即寒山寺,创建于南梁?天监二年,可谓千年之古刹也。古关,即铁岭关,亦名

姑苏城外寒山寺

枫桥敌楼,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巡按御史尚维持、知府温景葵、知县安谦等人筹建。这便是枫桥之五古。

寒山寺地处枫桥古镇,门临古运河,背面苏州市城西之阊门十里。其寺内之古迹亦有五:所谓的古塔、古佛、古钟、古诗、古碑。古塔,即古寺开山之塔——妙利普明塔,始建于南梁?天监年间。古佛,即铜铸、窑变二像,叶昌炽之《寒山寺志》载:“寺中旧有铜铸、窑变二躯,相传已久。”寺有铜铸、窑变之二躯古佛像是实,但年代不确,下落不明。古钟,即唐钟,此钟虽不明下落,但寺在唐时警钟长鸣是实。古诗,即《枫桥夜泊》诗,为唐人张继所作。古碑,即历代所余留之断石残碑,寒山寺已越千年,迭遭毁坏,碑刻散失,为数不少。其见诸史志者,有宋?王珪书张继《枫桥

夜泊》诗碑,宋?孙觌撰书《枫桥寺记》;明?姚广孝撰写《寒山寺重兴记》;明?文征明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碑;明?唐寅撰书《姑苏寒山寺化钟疏》等,所有这些碑刻,虽因年久剥蚀严重而自己难辨,且弥足珍贵。此则为寒山古寺之五古。

枫桥五古,则因河而桥、而镇、而寺、而关,河实乃人工所开凿,可谓人定胜天也。寒山寺五古,则因塔而佛、而钟、而诗、而碑,塔亦乃檀信施资所建,可谓事在人为也。不论是枫桥五古、还是寒山古,皆乃人工所成,并非天生与自然。可见,人乃万灵之真宰,有补天地参赞化育不周之功能与力用,故以躯躯七尺之身,堪与天地并称“三才”也。

枫桥五古、寒山五古,是古寺千百余年来的历史见证物,足以使古寺声传四海,名播寰宇,远至东瀛。故有四方人士远道慕名而来,以寻千古所留之胜迹,慎思追念先祖开山之维坚,亦使自己返朴归真,以求心灵的解脱与自在。

四、钟声

寒山的钟声,源远流长,贯见于唐人诗句中,特别是张继诗人的《枫桥夜泊》诗,久负盛名。“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从而使寒山的钟声从唐朝回到了现在,唤醒了世人的灵智与觉慧。

据说“唐钟炼冶精超,云雷奇古,波磔飞动,扪之有棱”。诗人张继因逢“安史之乱”返棹归里,其途次之失意落泊情素实则难免,不料就在月落乌啼之际,江枫渔火之畔,因闻古寺夜半钟声之悠扬,而将人生之归宿处寄托于霜天钟籁之中,由是化解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愁眠。

原以“木铎徇于道路,周官所以警其顽愚;铜钟司其晨昏,释氏所以觉夫灵性。解魔王之战斗,上振天宫;缓众生之悲酸,下闻地狱。”故自古以来,各大寺院于晨昏皆扣钟以警九界之昏迷。苏州之地,在唐时皆以“夜半钟声”而着。古寺夜半之钟声,有警悟、提示、扣击物令、驱除烦恼、增长智慧等多种意义。如偈云:“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又诗云:“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冥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 钟声是古寺的灵魂,她有勃勃生机、盎盎春意。1979年以来,寒山寺每年元旦除夕夜举行“听钟声活动”,四海高朋满座,九州岛岛岛岛岛岛岛嘉宾如流,更使古寺钟声起到促进、激发人们上进、友好团结的功用,实为一大盛举。

要知古寺之悠悠钟声,的能消除众生烦恼,增长菩提智慧,悉使一切人离苦得乐也。但欲得闻钟真实利益,则贵在行人能摄耳谛听也。故愿凡来寒山古寺者,希能专心致志于悠扬婉转之钟声里,自获无量妙利也。

篇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美食

姑苏城外寒山寺的美食

正如歌谣传唱:“姑苏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软酥糯。生煎馒头蟹壳黄,老虎脚爪绞连棒……”苏州人对于美食特别讲究精细,很有心,让食客永远存着一点回味和思念。

苏式鲜肉月饼

南方人少有不爱苏式月饼的,看起来金黄油润,吃起来皮层酥松,口味甜咸多样。甜馅料有松子仁、核桃仁、玫瑰花、赤豆等;咸馅料有火腿、虾仁、香葱等。其中惹最多人回味无穷的,恐怕还是鲜肉月饼。老字号的摊位前,常年都能见到等待月饼出炉的队伍,中秋佳节更是供不应求。

推荐餐厅:胥城大厦

品尝法门:最要紧是皮薄馅大,酥层清晰不乱。胥城的鲜肉月饼,皮重30克,馅重35克,卤汁浓郁,全手工制作。

估价:3元/只,买5送1

鸡头米羹

苏州人吃“水中人参”鸡头米有很多讲究。一是要吃南塘的鸡头米,质量最好;二是买少量,一次吃完,吃的就是那带着水的气息的新鲜味道;三是一定要赶在中秋时节吃,一旦错过,就只能眼巴巴地等来年的上市了。

推荐餐厅:苏州饭店

品尝法门:鸡头米,凡入馔都为甜食,做羹做点心居多,且用砂锅烹煮最宜。

枫镇大面

鲜有一碗面,会像枫镇大面这样带给食客扑鼻的酒香,因为吊汤的时候除了常见的肉骨、鳝骨外,还加入了酒糟和螺丝。浇头是一块焖肉,但也和普通的焖肉不同,它是白色的,做法复杂,且焖制时不能放酱油,纯粹靠盐调味。于是,焖肉肥美,入口即化;面汤鲜滑,酒香醇厚。

推荐餐厅:黄天源等老字号

品尝法门:只在立夏到立秋两个节气之间供应。老苏州人总说,炎炎夏日,吃一碗雪白大面,出身大汗,自会觉得腋下生风。

红白汤奥灶面

红油爆鱼面,白汤卤鸭面,尝过奥灶面的人,多半难以忘怀那汤清面爽、浇头醇美的独特风

味。胥城大厦的国家级餐饮大师潘小敏十多年前亲赴昆山奥灶面馆学艺,让正宗奥灶面落户苏州,且不断改进配方和口味,汤水更精致,滋味更丰厚,浇头除爆鱼、卤鸭外,还添了焖肉和野生虾仁。

推荐餐厅:胥城大厦

品尝法门:早茶时间的胥成奥灶面总是爆满,去前请记得预约。

估价:大碗光面18元/份、鲍鱼/卤鸭/焖肉浇头8元/份、野生虾仁浇头22元/份 蟹壳黄

蟹壳黄,形如蟹壳,色如蟹黄。苏州人嗜茶,旧时茶馆里,点单率最高的两种茶点之一,即是蟹壳黄。在曾经物质匮乏的年代,极偶尔的,能把蟹壳黄当作早点心,那种齿颊留香的感觉,注定要成为美好的永恒。颇受人喜爱的传统茶食中,椒盐味的袜底酥也是一道。小小酥饼,做工考究,一层层薄如蝉翼,真正见功夫。

推荐餐厅:大鸿运

品尝法门:入口既要酥又要脆,层层剥落。正好像有诗赞它“未见饼家先闻香,入口酥皮纷纷下”。 郑州旅游网http://www.maisui.cc

篇四:新建 苏州行:枫桥夜泊 姑苏城外寒山寺

苏州行:枫桥夜泊 姑苏城外寒山寺

12月22日17:18:48 文章来源:网易旅游论坛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十里的枫桥镇。从横塘乘40路车到苏州乐园,下车,转3路。从路边摘了根狗尾巴草咬在嘴里,带着青草的香味,有点涩涩的,微甜,这是关于童年回忆的味道,这几天总觉得自己越发的象小孩子了。

乘3路车至河山桥下车,辗转走了许多迂路,经过一片建筑中的工地,被渐已成形的社区设计吸引了,停下来拍了些照片准备带回公司作资料留存,职业病又犯!转过街角,到达这片社区正在建筑中的正门,它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寒舍”。

寒舍的创意概念如下:“一座故城的历史与典藏,一种生活的写意与真情,一种人文的怀念与传承,枫桥夜泊处纯中国式的庭院别墅”,到也有几分新意与独特,但还是欠缺了这座城市在历史沉淀中自然而然形成的那份味道。

走进来的这条路非常安静,人迹稀少,树木掩映,一旁的河道也是安安静静沉沉旧旧的流着。枫桥路走到底即到枫桥风景区,沿指示牌往寒山寺方向行进,路跟着寺院墙壁延伸着,钟声不断传来。

寒山别院出现在道路的左手边,那是一处竹苑,青翠茂密。路的两旁是高大的榆树,挂满了成串成嘟的榆钱串,有风吹来,通体舒泰,舒服之极之时停下脚步,伸开双臂,仰头去看那片被榆叶铺垫得层层叠叠的天空,阳光从枝叶间穿过来,闪闪烁烁,忍不住在原地转着圈,似乎这里只剩我一个人,是我的天地。

90度转角后,渐见寒山寺山门。一座高挑的石桥隐约得见,不时有人桥上桥下的来回奔跑,拍照留念,正在猜测是不是那座枫桥时,又在抬头间被榆树枝叶掩蔽的那片天吸引了,有层薄薄的云正在静静的飘过去,榆叶的绿,浮云的白,寺院一角高挑的檐角,拍了一个镜头,希望留住这份美丽。再回头去看桥,不是枫桥是江枫桥,一字之差却让我仿佛在与枫桥玩着一场游戏,它躲我寻。

又被山门侧面的那道寺墙给牵绊住了,等在路口待有人来时斜斜的靠着寺墙拍了张照片,喜欢整个背景里层次感,深遂而幽远。站在山门照壁前很久很久,甚至就那么坐在地上不动,不肯买票进去,老觉得好像正遗漏着一点什么似的,却实在不知道遗漏的会是什么。

手机短讯提示声起,朋友发来的,她说终于是提了离婚的事,她说看着他哭得象个孩子似的心里疼,她说似乎爱了十年的人在这个时候完全的没了感觉,这么一条短讯息看得我心里一阵阵的抽搐。我没法去安慰她,自己的痛只能自己舔,我只能不停的说什么时候我都陪着你,可这一回,我怎么陪才能帮她扛过来呢,十年呀,那么容易说放就放得开的吗?

终于还是买票进了寒山寺。寺院很小,有风淡云轻之感,轻巧的院落里种植着标志中日友好邦交的银杏树,据说此树有公、母之分,万物皆有伴,真好。

凑巧一群香港的游客进了寺院,导游讲解着关于寒山寺,关于十全、阿德和尚的典故,于是我也跟在团队后面听着讲解,想象着十全、阿德和尚之间的争争吵吵与领悟,想象着寒山寺多少年来繁华与没落。很虔诚的上了钟楼,朱红厚重的木制楼梯极为徒峭,前面游客的脚就在头顶上。合掌默颂,锤木而击鼓,一福二禄三健康,钟鼓之下的地藏菩萨在三道钟声之后会将地狱之门打开,祈福消灾。因为过于小心,第一击太轻了,钟声响起时,短暂,沉闷,嗡嗡然,看来自己是少福之人,心里暗笑。

沿寺院正轴,向寒山寺七级之塔走去。不多不少七级,正是应了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佛屠之说。寺塔四面皆门,门外是围廊,塔楼檐角平挑,四角挂铃。拾级而上,至塔楼第二层,站在东塔门门槛上,风来,环绕在周身,强劲却又温和,我站在那儿不动,感受着风。

眼前即是寒山别院那片竹苑,一路走来看它时它是静态的,文雅的,而此时的竹林在风的逗弄之下是动态的,甚至有些恼怒的,竹林的梢端随风的起伏,兴起一阵绿色的浪,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在这个高度与角度看去,寒舍越发的吸引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更为强烈,那么大一片青瓦白墙古香古色的建筑在蓝天白云之下,与远处苏州城略显现代的建筑群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一个历史与时代共存的城市,但愿这两种文化内涵能一如既往的在这个城市里共存下去

依着栏杆,久久的闭着眼睛,去感触风的踪迹,去聆听风的声音,心开始慢慢从那条短讯息带来的伤感中一点一点释放出来。一个人静静的看天,看地,看水,看得自己都舍不得走。继续向上,至第三层,视角更为广阔,还是久久不肯离去,独自一人逗留在塔楼上长达两个小时之久,看其它的游客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自由。

算算时间知道也该离去了,选了一个最喜欢的角度,请游客帮我拍照,其实每当这个时候都不是很想拍照,因为总是让人看出我的孤单来,然而这是我在写游记,保留游园门票之余,另外一种保存自己对苏州的记忆的方法,我在努力的搜集着这些,搜集着苏州给予我的每一份回忆,也搜集着自己在苏州所能留下每一道痕迹。

准备离开时,听见有颂经的钟罄之声,赶至正殿,见寒山寺的僧侣们正在做法事,靠着殿门听梵音,因为对法事过程的好奇,一直坚持到最后,算是一份意外的收获。

出山门,已是下午5:10,游客已渐次散去,只我一人还逗留在寒山寺,越发冷清了。横穿寺院旁的购物街,对店主们热情的招呼始终笑而拒之。仍然没有找到那座枫桥,游戏还在继续中。至街的尽头,一堵被爬山虎密密实实履盖着的城门出现在眼前,风过,枝叶摇曳,如波浪涌过,斜阳晚照,此时真有些风声鹤唳之感,这就是铁岭关印象,再去遥想当年,铁马金戈,又会是怎样情景。

绕过铁岭关,哑然失笑,找了一个下午的枫桥就躲在铁岭关后,静静地等我,上桥,回头环顾,想起那首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城在水泮,桥在城旁,水在桥下,而钟声在城,桥与姑苏水域之间廽旋。忽然觉察,一路走来我总是把这首诗文的最后两句记成了“姑苏城外寒山寺,门泊东吴万里船”,明明是文人墨客儒雅之处硬是被我幻想成古战场萧杀之地,哈哈。

终于要离去了。静静走在来时的路上,不知道猴哥忙完了没有,有没有回家。很累,还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到公交车站,再见了,最爱的寒山寺。

一路走来竟与寒山寺出游的僧侣遭遇,他们可能也认出那个一直呆在殿门口听经的我来,不时回头来看,不予理会继续走路。快到公交车站时实在累极,坐在路边休息,头痛欲裂,正在难受之间,见一老伯领着只漂亮的小西施犬正在遛跶,小狗乐颠颠地前跑后跳,还在路旁的树根处洒了泡尿,看得有趣不觉失笑。

说来也巧,恰有一老婆婆牵着一只狐狸犬迎面来,小狐狸犬一见小西施犬狂吠不已,拼命地往小西施犬奔去,老婆婆连拉带骂才制止了它,看来小狐狸犬对小西施犬是一见钟情了。小西施犬呢,却是另一番神色,似乎诧异的看了几眼小狐狸犬之后,依然乐颠乐颠地跟着主人头也不回的走了,全然不去理会小狐狸犬的失意。

小狐狸犬望着小西施犬消失的方向,半天才无声地跟着主人沿着小西施犬来时的路走了过来,正当我为这番奇遇乐不可支的时候,最最有趣的事情出现了,小狐狸犬走到小西施犬洒尿的树根旁时不肯离开了,先是绕着树根转了几个圈,最后在主人的催促与喝斥之下,竟然跷起腿也在树根洒了泡尿,然后离开了。看着小狐狸犬的这番怪诞却又动情的行为,哈哈大笑,古人有诗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逑之不得辗转反侧。”如果用这句诗文中的君子来指小狐狸犬的话,会不会很形象呢,古人应该不会从古墓跳出来骂我吧。

坐在路边石栏上写今天的游记,在寒山寺里的感受太细,写不出来。有时觉得自己过于感性,不好,容易自寻烦恼的。

在公交车站等车,因为累所以蹲着休息,每次都是这样,到无法支撑时就蹲着休息。上3路车回家,错过了最佳的转站点,走了近10分钟到达下一个40路车站台,才发觉误了最后一班车,决定坐的士回横塘。一直以来在苏州游走,多为步行,不肯坐车,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对方向感,对把握能力,对适应能力,对判断力,对应变能力等等的一种磨练,我戏称为修炼。

篇五:江苏苏州枫桥、寒山寺介绍

江苏苏州枫桥、寒山寺介绍

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使得栅格和寒山寺都成为蜚声中外的名胜,

这也许就是诗歌的力量。枫桥与寒山寺前的江村桥遥遥相对,寒山寺是我国的十大名寺之一。

景点信息

地址:位于苏州古城3.5公里处

门票:枫桥25元,寒山寺20元

开放时间:7:00---18:00

交通:公交9、10、45路或游3线到来枫桥下,沿枫桥路步行10分钟到韩山寺。

景点相关资料

枫桥景区距苏州古城3.5公里,占地面积10公顷。

景区历史悠久,隋唐以来由古运河孕育出繁荣的枫桥古镇;始建于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续至今;唐代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描写出这里空灵而阔大的意境,使

景区成为中外游人向往之地;明代抗击倭寇,留下遗迹铁岭关、成为苏州西大门的一道貌岸然屏障。

近年来景区又恢复了唐灯、明清街坊、江枫草堂、惊鸿渡等旧观;增添了古戏台、渔隐村、听钟桥等民俗建筑;“漕运展示馆”利用先进的光影技术、四十多只船模和图文,介绍和展示了漕运历史文化;“苏艺名人坊”聚集了苏州十几位民间艺术大师,展示作品并表演技艺;以红枫等百余种树木营造出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现已形成规模较大、历史遗迹众多、吴地风味浓郁、文化内涵丰富、观赏趣味性较强的风景名胜区,是解读苏州的最佳选择。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到了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这座寺庙,历经数代,屡建屡毁于火,现在的建筑是清末重建的。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该寺便闻名了。 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内两侧壁内镶嵌的是36首寒山的诗碑,还有悬挂于两侧的十六罗汉像。殿内的两个石刻和尚就是寒山与拾得。寒山,又称寒山子,唐代贞观年间,原居住于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擅长诗词文章,写有诗300余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拾得,本是孤儿,由封干携入天台山国清寺为僧,故取名为“拾得”,与寒山是好友。后人辑其诗附于《寒山子诗集》中。这幅石刻画是一种意笔画,寥寥几笔便刻画出他们两人春风满面、拍掌而笑的栩栩如生的神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大殿前院两侧,有6棵五针松,就是日本爱媛县各界友好访华团(一行26人,团长为爱媛县知事白石春树)的朋友们于1976年4月10 日下午栽种在该寺的,这树是在日本爱媛县生长的,日本叫:’五叶松",当时已生长了五年。大雄主殿的右侧悬挂着一口日本友人于清末送来的支那铜钟。钟面上镌有记述铸钟缘由的铭文。此钟一式共两口,一口悬在日本馆山寺,一口送来寒山寺。

藏经楼

藏经楼系原来收藏陈放经书处,楼屋顶有《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悟净的雕塑像。一楼内墙壁上嵌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文(系禅宗)。还嵌有董其昌(1555一1636,上海松江人,明代杰出的书画家)等人的书法碑刻。 钟楼

钟楼为二层,八角。楼下石碑为重修寒山寺时所立,正面碑文为程德全所撰,碑的背面刻有重修寒山寺时募捐者的名字和金钱额。传说张继诗中的钟就是悬于原来这里的钟楼楼上。但现在的钟楼建筑和这里的钟都不是唐代的了,现在这口钟是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铸的,距今有9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钟楼是解放后按原样修复的。

《枫桥夜泊》诗石刻碑文

《枫桥夜泊》诗石刻碑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传说诗人张继去唐时首都长安(今西安)赴考后,落第返回时,途经寒山寺,夜泊于枫桥附近的客船中,夜里难以成眠,听到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有感而作。 《枫桥夜泊》诗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日本的小学生把这首诗作为课文来讲授和背诵。今天,日本人到苏州旅游,也无不以一睹张诗碑刻为快。

枫江第一楼

枫江第一楼原来该寺的枫江楼已于三百年前塌毁。这幢建筑是苏州市人民政府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在1954年修整寒山寺时,将苏州城内修仙巷内宋宅著名的“花篮楼”移建于此。花篮楼,在建筑风格上,与众不同,有其一定艺术价值。这样大的楼房只有两根主柱,恰似花篮的提手,承受着全楼的重量,而一般的楼房,起码要有四根以上的柱子。一楼在大梁与前檐的接榫处,换上了两个雕刻精细的花蓝。盘旋而上的螺旋式的楼梯,只依靠一根圆柱来承受全楼梯的重量。

枫桥景区从1986年开始规划建设,被国家旅游局纳入国家旅游发展计划。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旅游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具有江南水乡古镇风

貌的风景名胜区。现开放景点有枫桥苑、枫桥铁铃关、特色旅游项目“枫桥古镇水上游”、枫桥书场等。

枫桥苑是一座古典庭园式建筑,陈列展示了枫桥景区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共分3个展室:“枫桥五古”、“枫桥胜迹”、“远景规划”。其中《枫桥胜迹》立体微缩景观,全长20米,艺术地再现了明末清初姑苏城外枫桥一带的繁华景象和民俗风情。坐落在庭院中的唐代诗人张继的青铜像,神态端庄,?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鹫谀窦剖?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摆脱烦恼的寒山寺108下钟声。庭院后集字恢复的宋代宰相王《枫桥夜泊》诗碑,为“张继诗第一石”,极具欣赏价值。

由寒山寺门前向北,穿过工艺古街寒山寺弄,步行几十米就到了枫桥铁铃关。 枫桥,在寒山寺北,距山门不过百步之遥,犹如一弯新月横跨在枫江之上。枫江,又称枫桥塘、枫里星河,南接胥江、越来溪,是苏州古城和太湖的另一条北上水道。南宋范成大《吴郡志》曰“枫桥,在阊门外九里道傍,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末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张祜的《枫桥》(一作杜牧《怀吴中冯秀才》)也是广为传诵的佳作,诗云: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忆重游岁月遥。

惟有别时因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当年投笔从戎,西赴巴蜀,途径苏州,深感任重道远,写下了思虑深沉的《宿枫桥》,诗云: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风月末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

历代文人雅士的吟咏之作不胜枚举,明人高启在《泊枫桥》中发出这样的感叹: 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

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

枫桥,旧又作封桥。北宋朱长文在《吴郡图经续记》中指出:

普明禅院,在吴县西十里枫桥。枫桥之名远矣,杜牧诗尝及之,张继有《晚泊》一绝。孙承祐尝于此建塔。近长老僧庆来住持,凡四五十年,修饰完备,面山临水,可以游息。旧或误为封桥,今丞相士郇公顷居吴门,亲笔张继一绝于石,而“枫”字遂正。

文中提到的“今丞相王郇公”,就是宋仁宗时大学士王硅,曾书写《枫桥夜泊》诗碑,立石寺中。王硅和朱长文都认为桥名当作“枫桥”。但是,明初卢熊在《苏州府志》中则有不同的见解:

枫桥,去阊门七里。《豹隐纪谈》云旧作封桥。王郇公居吴时,书张继诗,刻石作“枫”宇,相承至今。天平寺藏经多唐人书,背有“封桥常住”四字朱印。知府吴潜至寺,赋诗云“借问封桥桥畔人”,笔史言之,潜不肯改,信有据也。翁逢龙亦有诗,且云寺有藏经,题“至和三年曹文迺所写,施封桥寺”。作“枫”者非。熊尝见佛书,曹氏所写,益可信云。

其实,在苏州古地名中,歧文异字是常见的现象。据《吴郡图经续记》、《吴郡志》载,“阊门"又作阊昌门”,“匠门”又作“将门”,“葑门”又“封门”,都是信手拈来的实例。“枫桥”与“封桥’,大概也只是正称和俗称之别。

枫桥是苏州有名的古迹,始建年代不详。当年张继夜泊时所见的唐代古桥早已不存,现在的这座半圆形单孔石桥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的。桥长三十九点六米,宽五点二七米,跨度十米,东堍与铁铃关相连。游人可乘坐画肪,穿行桥洞,在水上饱览古桥、古关、古镇、古刹的清幽景色,领略《枫桥夜泊》的意境。 铁铃关,又称枫桥敌楼。据方志记载,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倭寇烧阊阎门枫桥一带,“焚掠殆遍”,“积蓄纤悉无遗”。一年后,倭寇又自浒墅关窜犯枫桥。经苏州军民英勇奋战,终于全歼寇贼。明人郑若曾在《枫桥险要说》中记载:“天下财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