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封丘来历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7:13:15 字数作文
封丘来历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我的的故乡在河南省封丘县

魅力封丘 美不胜收

我的的故乡在河南省封丘县。这是豫北黄河岸边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县,在全国1700多个县里面可以说是悄无声息、默默无闻,甚至在河南省108个县里面也是不声不响、知之者甚少。它至今还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现在这里的老百姓大多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它用贫瘠的土地养育了世世代代质朴善良、勤劳诚恳的家乡人。虽然这里依旧很贫穷,但是我的心却会永远萦绕于此,今生今世再也没有这样一个地方让我心动。虽然我没有丰厚的资财捐助乡里,也没有显赫的权势造福桑梓,但是我有一颗拳拳之心和一介布衣之忧,我很早就想写写我的家乡,让人们能够了解它的历史,关注它的未来,今天终于凑齐了点资料,我要用我的笔写下我想要说的话,虽然不甚全面,但是也希望老乡们能理解我的心,更希望你们和我一起来关注咱们的家乡。

说到封丘就不能不说黄河,黄河流经封丘大约有五六十公里,只占了黄河总长度的百分之一而已,但是就是这百分之一的长度给我们带来了极度的苦难。中国人把黄河亲切的称为母亲河,但是这位母亲在这里却是喜怒无常、暴戾无度。据我所知从先秦到解放前约三千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决口泛滥就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五百九十三次,平均三年两次决口,大的改道也有二十六次。封丘也经常被这位母亲时而扔在南岸,时而又把它丢在北岸。封丘大地整个就是黄河的河床,黄藤藤河水携着滚滚泥沙肆意无度的冲刷着大片田地,冲倒了房屋,冲走了粮食,冲毁了前边的路;而这滚滚黄水带来的却是座座沙岗和片片盐碱地,还有那无边的瘴气和瘟疫。但是这里人们从来就没有失去过希望,房屋冲倒了日后再重建,粮食冲走了来年再播种,道路冲毁了马上重修。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勤劳的乡人就这样在毁灭与重建中辛苦度过,沧海桑田,天翻地覆,唯一不变的就是明天的希望。解放后黄河有了大堤的束缚,河道不能再随便的南北摇摆,所以家乡就再也没有受到过黄河决口的侵扰。但是由于黄河每年要携带大量的泥沙入海,在下游大概有四亿吨的泥沙淤积河道,日积月累使下游的河床逐年升高,在这里从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地上“悬河”奇观,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三到五米,在河南封丘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自清乾隆起,这里就成了治理黄河的重点工程。著名的曹岗险工就位于此。河在此决口的话真像是天上之水往井里倒了,我的家乡一直以来就流传这样的民谚“黄河一决口,一天冲到北京城。”尽管黄河曾经给封丘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每一个封丘人还是会因为黄河而骄傲。是黄河给了我们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是黄河给了我们与命运抗争的力量,封丘人民历经数千年仍然生生不息就是最好的证明。

黄河曾经的决口也给封丘大地带来了一颗明珠——位于曹岗的青龙湖(即我们当地人俗称“塘豁”的一个湖泊,这两字是方言,具体是哪两个字我不知道,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听人们一直以来都是这么称呼它的)。这是一个年轻的湖泊,它只是清乾隆二十年的时候黄河决口留下的遗迹。青龙湖与黄河只有一堤之隔且水底相连,它是黄河下游最大的一处天然湖泊,二百多年来从未干涸过。一千多亩的水面清静淡雅,水深色青,南北狭长,故名青龙湖。这里荷叶青翠,芳草碧绿,湖面波澜不惊,是我小时候无比向往的天堂。湖的四周有野生的芦苇和蒲草,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各类鱼儿畅游湖中欢快无比,偶有水鸟野鸭出没其中,喳喳苇中鸣,嘻嘻水中央。上百年来人们从未打扰过它的平静,到了这里,你会不自觉地安静下来,除了天籁之声就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了,直到现在也没有怎么开发,真是一个让人修身养性的仙境。

过了青龙湖再向东北行进两三公里就到了豫剧的起源地之一清河集了。当年在梨园界赫赫有名的许门科班就设立在此。清河集村是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早在光绪年间,以许门为主的祥符调就有八个科班。现代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等都是在清河集许门科班学的戏。许门科班在豫剧发展史上具有显著的影响,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近现代以

来有很多封丘籍的豫剧演员在戏曲舞台上大放异彩,广受群众的追捧和爱戴。像闫彩云、闫立品、金不换等名家大家不一而足。从解放前一直到现在他们为河南的戏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就在近期河南戏曲广播将要举办一期“走进封丘”的专题节目以纪念和表彰众多封丘籍的演员为豫剧做出的贡献。

以上说了那么多,下面再来说说我家乡的历史。封丘县是西汉刘邦统治时期设立的治所。相传楚汉战争中,刘邦被项羽打败,落荒而逃,路过延乡(今封丘县城西北隅),遇翟母便向她乞食,翟母赠饭。刘邦称帝后,不忘翟母增饭之恩要予以报答,但是这个时候翟母已死,刘邦决定在埋葬翟母的地方设治所——封丘县。这就是我们封丘县名的来历。

如果是更早的话,我们家乡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当时封丘为夏朝的一个小诸侯国。有史籍上说炎帝的裔孙名钜,曾为黄帝之师,夏朝时,封钜的后代被封于封父(即今天的封丘西),为诸侯国。后人曾经称他为封父,实际上是以地名为人名。周代,封父之国灭亡,其国人分为两姓,一为封父姓,一为封姓,称为封氏,世代相传。所以封丘为封姓的起源地,现代很多封姓人士寻根问祖都会到封丘来。

接下来的时间里在这里又发生了一场战争——鸣条之战。鸣条之战是中国夏朝和商朝交替的时候(约公元前16世纪,一说公元前17世纪),商汤率领军队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击败夏桀的一场具有转折性的战争。从此商汤开创了殷商王朝五百年的基业,这场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等计策的全面运用,最终达到战争速胜的一次经典战例。

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这里还继续上演着精彩的故事。让我们再把镜头对准风云迭起、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公元前482年,鲁国国主鲁哀公,晋国国主晋定公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约会夫差,举行会盟大典。夫差异常兴奋,因为鲁国与晋国都是老牌的诸侯国,在诸侯国中颇有影响,接到这两个老牌诸侯国的邀请盟,吴王夫差非常兴奋,急于提高吴国地位的夫差于是调集了全国所有可用的精兵,甲胄鲜明的朝黄池浩浩荡荡的出发去了。这个时候越王勾践得知消息,秘密在吴越边境集结了三万精兵,准备乘吴军精锐尽出,姑苏只剩老弱残兵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进吴国国都并占领之。等到吴王夫差回来的时候发现太子已经被杀,都城被占,不得已只好向越国求和,越国看到吴国还有相当的实力就答应了夫差的求和,从此吴越两国的力量对比就发生了改变,到公元前473年勾践终于打败了吴国,夫差自杀,越国从而一举灭吴雪耻。1995年12月24日,邮政部发行了一套名为《孙子兵法》的邮票,其中第五枚就以“黄池会盟”为主题,并引用了《孙子兵法》里的著名语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在春秋争霸时期,封丘这片土地上不光是各个诸侯国逐鹿厮杀的战场,在这里还曾经上演过一幕感天动地、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这就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相思树”的故事。当时的宋康王看中他的舍人韩凭的妻子息氏,就筑青陵台逼息氏成亲,息氏不从而跳台自尽。息氏死前曾要求死后与其夫合葬,但是宋康王不仅不允,还故意隔路相埋。传说,不久两墓中长出两棵梓树,两树相交,人谓之相思树。宋康王下令砍树,树上又出现鸳鸯,瞬间又化为蝴蝶。浪漫主义的传说传之甚久,成为我国梁祝化蝶的源头,比梁祝化蝶故事早一千余年。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骚客也为之抒写赞颂,王勃《春思赋》诗中写到:“游丝空绢合欢枝,落花自绕相思树。”李商隐《咏青陵台》诗曰:“莫许韩凭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

接下来,我们加快历史前进的步伐,来到战乱不断、政变如云的五代十国后期。公元960年,一场中国历史上的好戏大戏即将开演。这一年的春节刚过,镇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县)报称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攻打后周,声势很大,请求朝廷派兵援助。后周王朝遂命赵匡胤率兵北上迎战。到后来这次边关危机被证实是谎报军情,只不过是为日后的兵变作的铺垫而已。2月3日,军队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当时陈桥还在黄河南岸,距开封不足二十公里)时,赵匡胤发动兵变,授意士兵为他黄袍加身,

众将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立即率兵回师都城开封,接着后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就这样大宋王朝在没有残忍的杀戮和无边的流血中悄然诞生了,兵不血刃的建立一个强大的王朝,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唯一的一次。赵匡胤改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元年,定都开封,开创了大宋王朝300年基业,使中国由乱到治,由分裂走向统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陈桥兵变”。陈桥兵变发生在封丘大地,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封丘县在北宋属开封府管辖,实乃京畿重地。当时开封城的北门就以封丘命名,名曰:封丘门。现在陈桥驿遗址尚存,内有黄袍加身处大殿一座,越尽千年的“系马槐”槐树一棵等遗迹遗物。“系马槐”相传是赵匡胤当年拴马的地方,可惜的是此树早年已经枯死,只留下树干和些许枝丫。

尽管如此,当人们看到它那粗壮的树干和苍劲有力的枝丫时,仍然会被它那非凡的气度和沉重的沧桑感所打动。

历史的书籍在被我们一页页的翻动,它就像静静流淌的河一样,尽管悄无声息,但是却在一直的向前流淌着,时刻不曾停歇。就这样一直流到了我们的世界里,流到了我们身旁。也许历史都会让人感到有点沉重与枯燥,我们不必把历史看得太重,只要该记住的我们都铭记了,该遗忘的我们都抛却了,相信明天还是我们生命里新的一个起点就足以了。

故事还没有结束,关于家乡我还有话要说。不要没有耐心,这是我近来最专心的一次写字,我很有兴趣把故事讲完,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如果没有人聆听,我愿说给自己听。

不清楚是什么缘故,封丘自古土地贫瘠,战乱不断,官场黑暗,民生凋敝。像唐朝时候到封丘做过很短时间县尉(据说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长)的边塞诗人高适来说就很不适应在封丘的生活。素有“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的鸿鹄之志的高适,经过科举考试登第后只被授予了封丘尉这样的卑微小官,况且“到官数日秋风起”,“云山道欲穷”,令他不能宏图大展,大失所望。不久,也就是在任封丘尉三年以后,他就因不堪忍受“拜迎官长”、“鞭挞黎庶”而去职。其间他写下《初至封丘》、《封丘作》、《封丘感怀》、《登城北楼》等诗篇。高适的诗千百年来受到世人的喜爱,直到今天依然流传很广。因为他做过我们县的公安局长,所以我对他和他的诗也是钟爱有加。他那脍炙人口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名句,传唱千古,读后令人倍觉振奋;还有他那“生事应须南亩田,世事尽付东流水”的决绝和沧桑感让人顿觉悲凉之意。

高适可以挂印而去,“官游河西”,“浪走于梁、宋之间”。而我却不能像他那样潇洒的“挥手兹此去”,因为我是生于此,长于斯,因为我的根深植于这片土地。不管她是多么的贫瘠闭塞,我永远都是喝着她的乳汁长大的孩子,不管我走多远,终究我还是要叶落归根,回到她的怀抱里。这大概就是游子对故乡的情怀吧!

写到这里我感觉很沉重,因为好似我的家乡在历史上并没有让人感到振奋和轻松的事情可说,都是那么沉重而悲凉的故事在不断的演绎着,让人无法再继续平静的看下去。那么我换个角度,我说点别的。

先说说这里的气候吧。我们这里属于典型的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热相宜。这样的气候也造就了一些独特的家乡特产。我最想说的就是具有原产地标记的金银花,它又俗称“二花”。它的作用我就不多说了,这是一味很好的药材。因为封丘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宜金银花的栽种,所以当地产的金银花的品质在同类产品中相当优良。而且金银花在封丘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现在的种植面积又在不断的扩大,所以封丘被授予金银花之乡当之无愧。没想到原来用于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二花”今天竟然成了全身是宝的名贵特产,实在是让人慨叹。我记得小时候,有的人家种植了大片的金银花,到采摘的季节必须雇人去采。我们小学生放学后就成群结队的去帮忙,每摘一斤人家就给五分钱。在株株金银花间闻着淡淡的金银花的清香,想着一会还会有钱可以拿去零用,当时就别提有多兴奋了,我们就像幸福的蝴蝶一样在享受着这里的一切。现在长大了,很多事情都出现了不可预料的变化,像这样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说到特产,我还想说一下家乡的名吃。其中的烧鸡、卷尖、粉皮、石榴等早已大名远扬,广受人们的喜爱,如果你有机会去我的家乡,千万不要忘记品尝一下这些特产啊,虽然都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但是他们却是我们生活里最普通的组成部分,就像我们日子,无需华丽的装饰,只消平淡而以。

我对家乡的眷恋也是基于对家的无比热爱。我想每个人都和我一样,内心深处都有一份独特的感受——对于家乡,对于家。

篇二:河南县名得由来

河南县名得由来(完整版) 来源: 胡章思的日志河南省的县名由来久远,自春秋战国至今各代都有产生和演变。市名多由县名而来,是封建 帝制灭亡后的近几十年间才兴起的。县市名称的命名与变更,常常受到各个时代人为因素的 影响和控制。河南现有 127 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先后顺序看:春秋战国 4 个、秦汉 38 个、 三国至南北朝 5 个、隋唐五代 25 个、宋金元 12 个、明清 11 个、民国 16 个、新中国 16 个。 可以看出,河南县市名称的形成有 3 个高峰时期,一是封建社会初期的秦汉时期,二 是隋唐盛世,三是封建社会消亡后的近现代。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 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河 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本文仅就河南县市名称的命名及其 由来、含义作以下探讨。 一、与水有关的命名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 首先考虑的是接近水源。 河南以水命名的县市有 27 个。命名的规律如下: 1、因治所与河湖等水体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治 所在河流北岸,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有: 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 宜阳,在宜水之北。濮阳,在濮水之北。 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 汝阳,在北汝河之北。 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 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 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 “水南名内黄县” 。 有些县市由于治所迁移,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但名称仍保留至今。 比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却在沁河 之南。 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北魏县 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 ,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 2、因位于河流发源地或滨临河川命名。 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 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 栾川县,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演为“栾” 。 伊川县,因县境地处伊河川地,故名。 洛宁县,隋称永宁县,1914 年以地临洛水(今洛河)改称洛宁。 临颍县,西汉因地临颍河设县取名。 淮滨县,1952 年得名于地处淮河之滨。 3、因河流流经县境命名。如: 浚县境内有浚水(卫河、淇水合流曰浚水) ; 淇县境内有淇水(今淇河) ; 范县境内古有范水; 睢县境内有睢水; 漯河市境内有漯河(沙、澧二河在此汇流形成河湾,内多螺坑,清代称漯河) ; 淅川境内有淅水

; 唐河县境内唐河纵贯; 扶沟县境内有洧水沟; 潢川县境内有小潢河。二、与山有关的命名 河南因山得名的县市有 11 个。 1、名称直接使用辖区内的山名: 平顶山市内有平顶山; 鲁山县内有鲁山; 确山县内有确山; 桐柏县内有桐柏山; 方城县内有方城山。 2、取境内山名的一部分: 罗山县名出自境内的小罗山; 光山县名出自境内的浮光山; 中牟县名来自境内的牟山(今已无存) ; 新密市,西汉置密县,因县境西南有密岵山,县名源此。1995 年县改市时,因城区 东移取名新密。 3、因山在县市的相对位置: 南阳,因在“南山之南”得名; 嵩县因地处嵩山之西,境内外方山传为嵩山起点,故名。 、三、与地形、位置、交通有关的命名 河南地处中原,地形多样,位置重要,交通便利。这种地理形势在一些县市名称的 由来及含义中也有所反映。 1、 因地形、位置得名: 巩义市,原秦置巩县,因南依嵩山,北临黄河,东有虎牢关,西有黑石关,山河四 塞,巩固不拔,故以巩名县,1991 年改市。 陕县,秦置,因这里四面环山,周成王时,周、召二公以陕原为界,分陕而治,故 名。 夏邑县,金代改下邑县名而来,下邑因其地势洼下得名。 平舆县, 西汉置, 传古代这里的挚国人根据地势平坦的特点, 造了四轮车, “舆” 称 , 后人称此地为平舆,因而得县名。 鄢陵县,因城在土陵之上,故名。 西峡县,因县治位于“入秦孔道,扼楚咽喉”③的西峡口而得名。 三门峡市名,取自黄河中的峡谷三门峡。 2、 因水陆交通得名: 孟津、延津二县,名称均来自黄河渡口。津即渡口。 《尚书·禹贡》注,在孟置津, 谓之孟津。 北宋改酸枣县为延津县,因境内原有黄河渡口延津得名。 通许县,北宋以地邻东京(今开封)通往许昌的大道,取名通许。 四、与地名有关的命名 1、用古政区、古城邑等命名: 河南县市名称,源自古代的国、州、府、城邑、乡等的有 21 个,其中不少产生的 年代久远。 (1)以古国命名: 郑州和新郑,均源于春秋之郑国; 郏县源于郏国; 封丘源于封父国; 郾城源于郾子国; 虞城源于虞国; 项城源于项国; 上蔡和新蔡,均源于蔡国; 息县源于息国; 鄢陵源于鄢国。许昌源于许国。 (2)以古州、府命名: 林州市取名自金代的林州; 禹州市取名自明代的禹州; 孟州市取名自唐代的孟州; 邓州市取名于隋代的邓州; 卫辉市取名自明代的卫辉府。 (3)以古城邑、乡 命名: 叶县,汉置,因春秋为叶邑得名。 宁陵县,汉置,战国魏公子无咎封宁陵君在此,秦为宁陵城,故名; 鹿邑县,隋代因境内有春秋陈之鸣鹿

邑,更武平县名为鹿邑县; 沈丘县,隋代以位于春秋楚之沈丘邑地,改褒信县为沈丘县; 新乡县,隋代析汲县地置,取境内古代的新中乡之首尾二字命名。 (4)将两政区名称,各取首字命名: 1950 年撤销原武县和阳武县,合并后命名原阳县; 1954 年撤销兰封县和考城县,合并后命名兰考县; 1974 年析舞阳县一部分建钢铁厂,1977 年各取首字命名为舞钢区,后改舞钢市。 2.用其他地名命名: (1)县市名称来自辖地村名: 南召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 年)析南阳县北部置县时,以境内的南召店之“南召” 为县名; 新县, 1947 年改经扶县而来,因驻地在新集,故名; 鹤壁市,1957 年建市时,以驻地鹤壁村命名; 台前县,1978 年设置,因县政丶府驻台前村得名; 义马市, 1981 年设市,取驻地义马村为市名。 (2)县市名称来自古建 五、与人名有关的命名 1、用姓氏人名命名: (1)来自人名的有: 尉氏县,秦置,因此地春秋为郑大夫“尉氏”封邑,故以名县; 太康县,隋代以夏启之子太康在此筑城,城东有太康墓,改阳夏县为太康县; 清丰县,据《旧唐书·地理志》载: “以县界有孝子张清丰门阙,魏州田承嗣请为县 名; 襄城县,秦置,以春秋时周襄王避乱投郑国居于矱(音 “泛”),后楚灵王在矱西 1 公里处筑城,取名襄城,县以此为名。 (2)来自姓氏的有: 西华县,西汉置县,因昔为春秋宋华氏之地,此居西,称西华,据此得县名; 焦作市,1945 年置,因明代有 9 户焦姓在此经营煤炭作坊得名 2、因避皇帝讳改名: 开封县,原为秦置启封县,汉司马迁著《史记》时,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为 开封。 南乐县,五代唐晋王李存勖,因避其祖李国昌之讳,以县治在旧治之南,改昌乐县 为南乐县。 内乡县,隋代避文帝杨忠讳( “忠”与“中”同音) ,改中乡县为内乡县。 信阳市,因宋代避太宗赵匡义之讳,改义阳县为信阳县,后改市。 商水县和商城县,皆因宋代避宣祖赵弘殷讳(殷、商相通) ,改矲水县为商水县,改 殷城县为商城县。 正阳县,因清雍正元年(1723 年)避世宗胤祯之讳( “祯”与“真”同音) ,更名真 阳县为正阳县。六、与历史事迹有关的命名 修武县,秦置,取“武王伐纣、修兵演武于此”之意; 偃师县,汉置,取武王伐纣,于此“息偃戎师”之意,现为偃师市; 武陟县,隋置, “陟”意为兴起,取周武王兴起之意; 获嘉县,因汉武帝刘彻行至汲县新中乡,获南越相吕嘉的首级,以此置县; 遂平县,因唐元和十二年(817 年)唐将李硕平吴元济之乱,收复吴房,敕改吴 房县为遂平县; 镇平县,因金

正大二年(1225 年) ,境内五朵山农民起义被镇丶压平息,次年设 县称镇平; 西平县,汉代以古有西陵亭,当时已平夷,故曰西平; 登封市,由于唐代皇帝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 ,将嵩阳县更名为登封县,1994 年改市; 灵宝市,唐天宝元年(742 年) ,因在桃林县南函谷关掘得天宝灵符,遂改桃林县 为灵宝县,1993 年改市。 七、以良好祝愿和吉祥之词命名 历代统治者为了表达其政权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愿望,往往在给县市取名时, 赋予其祥瑞、祈福、平安之意的词语,以求吉利。如: 许昌县,三国时以魏的业基昌盛于许,将许县更名许昌县; 新野县,西汉置,春秋战国时此地称蒸野,在蒸野新建县,取名新野,有更新之 意; 洛宁县,隋代称永宁县,1914 年改今名,均寓太平安宁之含义; 永城市,隋代置县,因城屡遭水击而不破,故曰永城,以示祥瑞,1996 年改市; 新安县,含义中也有祈求新的安宁之意; 新县原称经扶县,1947 年建县,取“新”字,寓有中丶共新政权建立之意; 固始县,汉代取其“固久之固,当自此始”意置县,以示绵嗣吉祥之意; 社旗县,1965 年设立,县城驻赊旗镇,以谐音取“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意改赊旗 为社旗; 巩义市,1991 年县改市命名 八、与其他因素有关的命名 以植物命名: 杞县,秦置,因境内古多杞柳得名; 长葛县,隋置,以古代建城邑之始,有葛条附树,故名长葛,1995 年改长葛市。 以政治主张命名: 民权县,1928 年设立时,取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丶主义”之一的“民权”二字作县 名; 博爱县,1929 年置县时,依据孙中山建国大纲中的“博爱”二字取县名。 以用字读音命名: 辉县市, “辉”字来自境内百泉卫源庙清晖殿的“晖” (晖通辉)字; 郸城县的郸城来自谐音“丹成” ,传说春秋时老子在此将“丹”炼成,故名; 商丘市,名称源自上古时这里地应商星, “陶唐氏火正阏伯居商丘” ,以命名。综上所述,可以较清楚地看到,河南省县市名称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经历了漫长 的历史时期,而且其产生的过程直到现在也未结束。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 发达,新的名称还会产生,并且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篇三:河南各县市得名由来

河南省的县名由来久远,自春秋战国至今各代都有产生和演变。市名多由县名而来,是封建帝制灭亡后的近几十年间才兴起的。县市名称的命名与变更,常常受到各个时代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控制。河南现有127 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先后顺序看:春秋战国4个、秦汉38个、三国至南北朝5个、隋唐五代25个、宋金元12个、明清11个、民国16个、新中国16个。

可以看出,河南县市名称的形成有3个高峰时期,一是封建社会初期的秦汉时期,二是隋唐盛世,三是封建社会消亡后的近现代。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本文仅就河南县市名称的命名及其由来、含义作以下探讨。

一、与水有关的命名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首先考虑的是接近水源。河南以水命名的县市有27个。命名的规律如下:

1、因治所与河湖等水体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治所在河流北岸,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有:

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

宜阳,在宜水之北。濮阳,在濮水之北。

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

汝阳,在北汝河之北。

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

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

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水南名内黄县”。

有些县市由于治所迁移,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但名称仍保留至今。 比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却在沁河之南。

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北魏县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

2、因位于河流发源地或滨临河川命名。

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 栾川县,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演为“栾”。

伊川县,因县境地处伊河川地,故名。

洛宁县,隋称永宁县,1914年以地临洛水(今洛河)改称洛宁。 临颍县,西汉因地临颍河设县取名。

淮滨县,1952年得名于地处淮河之滨。

3、因河流流经县境命名。如:

浚县境内有浚水(卫河、淇水合流曰浚水);

淇县境内有淇水(今淇河);

范县境内古有范水;

睢县境内有睢水;

漯河市境内有漯河(沙、澧二河在此汇流形成河湾,内多螺坑,清代称漯河);

淅川境内有淅水;

唐河县境内唐河纵贯;

扶沟县境内有洧水沟;

潢川县境内有小潢河。

二、与山有关的命名

河南因山得名的县市有11个。

1、名称直接使用辖区内的山名:

平顶山市内有平顶山;

鲁山县内有鲁山;

确山县内有确山;

桐柏县内有桐柏山;

方城县内有方城山。

2、取境内山名的一部分:

罗山县名出自境内的小罗山;

光山县名出自境内的浮光山;

中牟县名来自境内的牟山(今已无存);

新密市,西汉置密县,因县境西南有密岵山,县名源此。1995年县改市时,因城区东移取名新密。

3、因山在县市的相对位置:

南阳,因在“南山之南”得名;

嵩县因地处嵩山之西,境内外方山传为嵩山起点,故名。、

三、与地形、位置、交通有关的命名

河南地处中原,地形多样,位置重要,交通便利。这种地理形势在一些县市名称的由来及含义中也有所反映。

1、 因地形、位置得名:

巩义市,原秦置巩县,因南依嵩山,北临黄河,东有虎牢关,西有黑石关,山河四塞,巩固不拔,故以巩名县,1991 年改市。

陕县,秦置,因这里四面环山,周成王时,周、召二公以陕原为界,分陕而治,故名。

夏邑县,金代改下邑县名而来,下邑因其地势洼下得名。

平舆县,西汉置,传古代这里的挚国人根据地势平坦的特点,造了四轮车,称“舆”,后人称此地为平舆,因而得县名。

鄢陵县,因城在土陵之上,故名。

西峡县,因县治位于“入秦孔道,扼楚咽喉”③的西峡口而得名。 三门峡市名,取自黄河中的峡谷三门峡。

2、 因水陆交通得名:

孟津、延津二县,名称均来自黄河渡口。津即渡口。《尚书·禹贡》注,在孟置津,谓之孟津。 北宋改酸枣县为延津县,因境内原有黄河渡口延津得名。

通许县,北?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缘亓诙ń窨猓┩ㄍ聿拇蟮溃∶ㄐ怼?/p>

封丘来历作文

四、与地名有关的命名

1、用古政区、古城邑等命名:

河南县市名称,源自古代的国、州、府、城邑、乡等的有21个,其中不少产生的年代久远。

(1)以古国命名:

郑州和新郑,均源于春秋之郑国;

郏县源于郏国;

封丘源于封父国;

郾城源于郾子国;

虞城源于虞国;

项城源于项国;

上蔡和新蔡,均源于蔡国;

息县源于息国;

鄢陵源于鄢国。许昌源于许国。

(2)以古州、府命名:

林州市取名自金代的林州;

禹州市取名自明代的禹州;

孟州市取名自唐代的孟州;

邓州市取名于隋代的邓州;

卫辉市取名自明代的卫辉府。

(3)以古城邑、乡命名:

叶县,汉置,因春秋为叶邑得名。

宁陵县,汉置,战国魏公子无咎封宁陵君在此,秦为宁陵城,故名; 鹿邑县,隋代因境内有春秋陈之鸣鹿邑,更武平县名为鹿邑县; 沈丘县,隋代以位于春秋楚之沈丘邑地,改褒信县为沈丘县;

新乡县,隋代析汲县地置,取境内古代的新中乡之首尾二字命名。

(4)将两政区名称,各取首字命名:

1950年撤销原武县和阳武县,合并后命名原阳县;

1954年撤销兰封县和考城县,合并后命名兰考县;

1974年析舞阳县一部分建钢铁厂,1977年各取首字命名为舞钢区,后改舞钢市。

2.用其他地名命名:

(1)县市名称来自辖地村名:

南召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析南阳县北部置县时,以境内的南召店之“南召”为县名;

新县, 1947年改经扶县而来,因驻地在新集,故名;

鹤壁市,1957年建市时,以驻地鹤壁村命名;

台前县,1978年设置,因县政丶府驻台前村得名;

义马市, 1981年设市,取驻地义马村为市名。

(2)县市名称来自古建

五、与人名有关的命名

1、用姓氏人名命名:

(1)来自人名的有:

尉氏县,秦置,因此地春秋为郑大夫“尉氏”封邑,故以名县;

太康县,隋代以夏启之子太康在此筑城,城东有太康墓,改阳夏县为太康县;

清丰县,据《旧唐书·地理志》载:“以县界有孝子张清丰门阙,魏州田承嗣请为县名;

襄城县,秦置,以春秋时周襄王避乱投郑国居于矱(音 “泛”),后楚灵王在矱西1公里处筑城,取名襄城,县以此为名。

(2)来自姓氏的有:

西华县,西汉置县,因昔为春秋宋华氏之地,此居西,称西华,据此得县名;

焦作市,1945年置,因明代有9户焦姓在此经营煤炭作坊得名

2、因避皇帝讳改名:

开封县,原为秦置启封县,汉司马迁著《史记》时,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为开封。

南乐县,五代唐晋王李存勖,因避其祖李国昌之讳,以县治在旧治之南,改昌乐县为南乐县。

内乡县,隋代避文帝杨忠讳(“忠”与“中”同音),改中乡县为内乡县。

信阳市,因宋代避太宗赵匡义之讳,改义阳县为信阳县,后改市。 商水县和商城县,皆因宋代避宣祖赵弘殷讳(殷、商相通),改矲水县为商水县,改殷城县为商城县。

正阳县,因清雍正元年(1723年)避世宗胤祯之讳(“祯”与“真”同音),更名真阳县为正阳县。

六、与历史事迹有关的命名

修武县,秦置,取“武王伐纣、修兵演武于此”之意;

偃师县,汉置,取武王伐纣,于此“息偃戎师”之意,现为偃师市; 武陟县,隋置,“陟”意为兴起,取周武王兴起之意;

获嘉县,因汉武帝刘彻行至汲县新中乡,获南越相吕嘉的首级,以此置县;

遂平县,因唐元和十二年(817 年)唐将李硕平吴元济之乱,收复吴房,敕改吴房县为遂平县;

镇平县,因金正大二年(1225年),境内五朵山农民起义被镇丶压平息,次年设县称镇平;

西平县,汉代以古有西陵亭,当时已平夷,故曰西平;

登封市,由于唐代皇帝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将嵩阳县更名为登封县,1994年改市;

灵宝市,唐天宝元年(742年),因在桃林县南函谷关掘得天宝灵符,遂改桃林县为灵宝县,1993年改市。

七、以良好祝愿和吉祥之词命名

历代统治者为了表达其政权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愿望,往往在给县市取名时,赋予其祥瑞、祈福、平安之意的词语,以求吉利。如:

许昌县,三国时以魏的业基昌盛于许,将许县更名许昌县;

篇四:河南各县地名由来

河南各县市得名由来

河南省的县名由来久远,自春秋战国至今各代都有产生和演变。市名多由县名而来,是封建帝制灭亡后的近几十年间才兴起的。县市名称的命名与变更,常常受到各个时代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控制。河南现有127 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先后顺序看:春秋战国4个、秦汉38个、三国至南北朝5个、

隋唐五代25个、宋金元12个、明清11个、民国16个、新中国16个。

可以看出,河南县市名称的形成有3个高峰时期,一是封建社会初期的秦汉时期,二是隋唐盛世,三是封建社会消亡后的近现代。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本文仅就河南县市名称的命名及其由来、含义作以下探讨。

一、与水有关的命名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首先考虑的是接近水源。河南以水命名的县市有27个。命名的规律如下:

1、因治所与河湖等水体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治所在河流北岸,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有:

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

宜阳,在宜水之北。濮阳,在濮水之北。 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 汝阳,在北汝河之北。

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 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

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水南名内黄县”。

有些县市由于治所迁移,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但名称仍保留至今。

比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却在沁河之南。

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北魏县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

2、因位于河流发源地或滨临河川命名。 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

栾川县,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演为“栾”。

伊川县,因县境地处伊河川地,故名。 洛宁县,隋称永宁县,1914年以地临洛水(今洛河)改称洛宁。

临颍县,西汉因地临颍河设县取名。 淮滨县,1952年得名于地处淮河之

滨。

3、因河流流经县境命名。如:

浚县境内有浚水(卫河、淇水合流曰浚水);

淇县境内有淇水(今淇河); 范县境内古有范水;

睢县境内有睢水;

漯河市境内有漯河(沙、澧二河在此汇流形成河湾,内多螺坑,清代称漯河);

淅川境内有淅水;

唐河县境内唐河纵贯;

扶沟县境内有洧水沟;

潢川县境内有小潢河。

二、与山有关的命名

河南因山得名的县市有11个。

1、名称直接使用辖区内的山名: 平顶山市内有平顶山;

鲁山县内有鲁山;

确山县内有确山;

桐柏县内有桐柏山;

方城县内有方城山。

2、取境内山名的一部分:

罗山县名出自境内的小罗山; 光山县名出自境内的浮光山;

中牟县名来自境内的牟山(今已无存); 新密市,西汉置密县,因县境西南有密岵山,县名源此。1995年县改市时,因城区东移取名新密。

3、因山在县市的相对位置:

南阳,因在“南山之南”得名;

嵩县因地处嵩山之西,境内外方山传为嵩山起点,故名。、

三、与地形、位置、交通有关的命名

河南地处中原,地形多样,位置重要,交通便利。这种地理形势在一些县市名称的由来及含义中也有所反映。

1、 因地形、位置得名:

篇五:河南省的县名由来

河南省的县名由来久远,自春秋战国至今各代都有产生和演变。市名多由县 名而来,是封建帝制灭亡后的近几十年间才兴起的。县市名称的命名与变更,常 常受到各个时代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控制。河南现有 127 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 先后顺序看:春秋战国 4 个、秦汉 38 个、三国至南北朝 5 个、隋唐五代 25 个、 宋金元 12 个、明清 11 个、民国 16 个、新中国 16 个。 可以看出,河南县市名称的形成有 3 个高峰时期,一是封建社会初期的秦汉 时期,二是隋唐盛世,三是封建社会消亡后的近现代。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 变看,都是名之有因。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 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 密切相关。本文仅就河南县市名称的命名及其由来、含义作以下探讨。一、与水有关的命名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首先考虑的是 接近水源。河南以水命名的县市有 27 个。命名的规律如下: 1、因治所与河湖等水体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 名。治所在河流北岸,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有: 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 宜阳,在宜水之北。濮阳,在濮水之北。 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 汝阳,在北汝河之北。 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 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 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水南名内黄县”。 有些县市由于治所迁移,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但名称仍保留至今。 比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 却在沁河之南。 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 北魏县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2、因位于河流发源地或滨临河川命名。 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 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 栾川县,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演为“栾”。 伊川县,因县境地处伊河川地,故名。 洛宁县,隋称永宁县,1914 年以地临洛水(今洛河)改称洛宁。 临颍县,西汉因地临颍河设县取名。 淮滨县,1952 年得名于地处淮河之滨。 3、因河流流经县境命名。如: 浚县境内有浚水(卫河、淇水合流曰浚水); 淇县境内有淇水(今淇河); 范县境内古有范水; 睢县境内有睢水; 漯河市境内有漯河(沙、澧二河在此汇流形成河湾,内多螺坑,清代称漯 河); 淅川境内有淅水; 唐河县境内唐河纵贯; 扶沟县境内有洧水沟; 潢川

县境内有小潢河。二、与山有关的命名河南因山得名的县市有 11 个。 1、名称直接使用辖区内的山名: 平顶山市内有平顶山; 鲁山县内有鲁山; 确山县内有确山; 桐柏县内有桐柏山; 方城县内有方城山。 2、取境内山名的一部分: 罗山县名出自境内的小罗山; 光山县名出自境内的浮光山; 中牟县名来自境内的牟山(今已无存); 新密市,西汉置密县,因县境西南有密岵山,县名源此。1995 年县改市时, 因城区东移取名新密。 3、因山在县市的相对位置: 南阳,因在“南山之南”得名; 嵩县因地处嵩山之西,境内外方山传为嵩山起点,故名。 、三、与地形、位置、交通有关的命名 与地形、位置、河南地处中原,地形多样,位置重要,交通便利。这种地理形势在一些县 市名称的由来及含义中也有所反映。 1、 因地形、位置得名: 巩义市,原秦置巩县,因南依嵩山,北临黄河,东有虎牢关,西有黑石关, 山河四塞,巩固不拔,故以巩名县,1991 年改市。 陕县,秦置,因这里四面环山,周成王时,周、召二公以陕原为界,分陕 而治,故名。 夏邑县,金代改下邑县名而来,下邑因其地势洼下得名。 平舆县, 西汉置, 传古代这里的挚国人根据地势平坦的特点, 造了四轮车, 称“舆”,后人称此地为平舆,因而得县名。 鄢陵县,因城在土陵之上,故名。 西峡县,因县治位于“入秦孔道,扼楚咽喉”③的西峡口而得名。 三门峡市名,取自黄河中的峡谷三门峡。 2、 因水陆交通得名: 孟津、延津二县,名称均来自黄河渡口。津即渡口。《尚书·禹贡》注,在 孟置津, 谓之孟津。 北宋改酸枣县为延津县, 因境内原有黄河渡口延津得名。通许县,北宋以地邻东京(今开封)通往许昌的大道,取名通许。四、与地名有关的命名1、用古政区、古城邑等命名: 河南县市名称,源自古代的国、州、府、城邑、乡等的有 21 个,其中不 少产生的年代久远。 (1)以古国命名: 郑州和新郑,均源于春秋之郑国; 郏县源于郏国; 封丘源于封父国; 郾城源于郾子国; 虞城源于虞国; 项城源于项国; 上蔡和新蔡,均源于蔡国; 息县源于息国; 鄢陵源于鄢国。许昌源于许国。(2)以古州、府命名: 林州市取名自金代的林州; 禹州市取名自明代的禹州; 孟州市取名自唐代的孟州; 邓州市取名于隋代的邓州; 卫辉市取名自明代的卫辉府。 (3)以古城邑、乡 命名: 叶县,汉置,因春秋为叶邑得名。 宁陵县,汉置,战国魏公子无咎封宁陵君在此,秦为宁陵城,故名; 鹿邑县,隋代因境内有春秋陈之鸣鹿邑,更武平县名为鹿邑县; 沈丘县

,隋代以位于春秋楚之沈丘邑地,改褒信县为沈丘县; 新乡县,隋代析汲县地置,取境内古代的新中乡之首尾二字命名。 (4)将两政区名称,各取首字命名: 1950 年撤销原武县和阳武县,合并后命名原阳县; 1954 年撤销兰封县和考城县,合并后命名兰考县; 1974 年析舞阳县一部分建钢铁厂,1977 年各取首字命名为舞钢区,后改舞 钢市。 2、用其他地名命名: (1)县市名称来自辖地村名: 南召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 年)析南阳县北部置县时,以境内的南召店 之“南召”为县名; 新县, 1947 年改经扶县而来,因驻地在新集,故名; 鹤壁市,1957 年建市时,以驻地鹤壁村命名; 台前县,1978 年设置,因县政丶府驻台前村得名; 义马市, 1981 年设市,取驻地义马村为市名。 (2)县市名称来自古建 五、与人名有关的命名 与人名有关的命名1、用姓氏人名命名: (1)来自人名的有: 尉氏县,秦置,因此地春秋为郑大夫“尉氏”封邑,故以名县; 太康县,隋代以夏启之子太康在此筑城,城东有太康墓,改阳夏县为太康 县; 清丰县,据《旧唐书·地理志》载:“以县界有孝子张清丰门阙,魏州田承 嗣请为县名; 襄城县,秦置,以春秋时周襄王避乱投郑国居于?(音 “泛”),后楚灵王在? 西 1 公里处筑城,取名襄城,县以此为名。 (2)来自姓氏的有: 西华县,西汉置县,因昔为春秋宋华氏之地,此居西,称西华,据此得县 名; 焦作市,1945 年置,因明代有 9 户焦姓在此经营煤炭作坊得名 2、因避皇帝讳改名: 开封县,原为秦置启封县,汉司马迁著《史记》时,因避景帝刘启之讳, 改启封为开封。 南乐县,五代唐晋王李存勖,因避其祖李国昌之讳,以县治在旧治之南, 改昌乐县为南乐县。 内乡县,隋代避文帝杨忠讳(“忠”与“中”同音),改中乡县为内乡县。 信阳市,因宋代避太宗赵匡义之讳,改义阳县为信阳县,后改市。 商水县和商城县,皆因宋代避宣祖赵弘殷讳(殷、商相通),改殷水县为 商水县,改殷城县为商城县。 正阳县,因清雍正元年(1723 年)避世宗胤祯之讳(“祯”与“真”同音), 更名真阳县为正阳县。 六、与历史事迹有关的命名修武县,秦置,取“武王伐纣、修兵演武于此”之意; 偃师县,汉置,取武王伐纣,于此“息偃戎师”之意,现为偃师市; 武陟县,隋置,“陟”意为兴起,取周武王兴起之意; 获嘉县, 因汉武帝刘彻行至汲县新中乡, 获南越相吕嘉的首级, 以此置县; 遂平县,因唐元和十二年(817 年)唐将李硕平吴元济之乱,收复吴房, 敕改吴房县为遂平县; 镇平县,因金正大二年(1225 年

),境内五朵山农民起义被镇丶压平息, 次年设县称镇平; 西平县,汉代以古有西陵亭,当时已平夷,故曰西平; 登封市, 由于唐代皇帝武则天“登嵩山, 封中岳”, 将嵩阳县更名为登封县, 1994 年改市; 灵宝市,唐天宝元年(742 年),因在桃林县南函谷关掘得天宝灵符,遂 改桃林县为灵宝县,1993 年改市。七、以良好祝愿和吉祥之词命名历代统治者为了表达其政权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愿望,往往在给县市取 名时,赋予其祥瑞、祈福、平安之意的词语,以求吉利。如: 许昌县,三国时以魏的业基昌盛于许,将许县更名许昌县; 新野县,西汉置,春秋战国时此地称蒸野,在蒸野新建县,取名新野,有 更新之意; 洛宁县,隋代称永宁县,1914 年改今名,均寓太平安宁之含义; 永城市,隋代置县,因城屡遭水击而不破,故曰永城,以示祥瑞,1996 年改市; 新安县,含义中也有祈求新的安宁之意; 新县原称经扶县,1947 年建县,取“新”字,寓有中丶共新政权建立之意; 固始县,汉代取其“固久之固,当自此始”意置县,以示绵嗣吉祥之意; 社旗县,1965 年设立,县城驻赊旗镇,以谐音取“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意 改赊旗为社旗; 巩义市,1991 年县改市命名八、与其他因素有关的命名1、以植物命名: 杞县,秦置,因境内古多杞柳得名; 长葛县,隋置,以古代建城邑之始,有葛条附树,故名长葛,1995 年改长 葛市。2、以政治主张命名: 民权县,1928 年设立时,取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丶主义”之一的“民权”二字 作县名; 博爱县,1929 年置县时,依据孙中山建国大纲中的“博爱”二字取县名。 3、以用字读音命名: 辉县市,“辉”字来自境内百泉卫源庙清晖殿的“晖”(晖通辉)字; 郸城县的郸城来自谐音“丹成”,传说春秋时老子在此将“丹”炼成,故名; 商丘市,名称源自上古时这里地应商星,“陶唐氏火正阏伯居商丘”,以命 名 综上所述,可以较清楚地看到,河南省县市名称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经 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而且其产生的过程直到现在也未结束。随着社会的进步, 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发达,新的名称还会产生,并且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