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读完学而思后的感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7:07:33 作文素材
读完学而思后的感想作文素材

篇一:学而思听课感悟

听课反思

从小想从事教育行业的我,就这样开始了在学而思的一段学习之旅。教育,是什么?一直是外界探讨的主要问题,学而思作为“好未来”最主要的部门,本着不仅教书更是育人的理念,令我折服。于是,我第一份求职,就选择了学而思,希望能成为学而思的一员,共同进步,帮助更多的孩子提高成绩并进一步激发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培训前篇

2次考核+1次校长面谈,让我获益匪浅。第一次考核,面对着那么多的武大本科生和研究生,让自认为还不错的我明白学而思的强手非常多。15%的清华和北大师资组成,我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课堂无法体会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第二次考核,600多的人就只剩下我们40多位老师,学而思的筛选严格可见一般,幸运的我,虽然实力不足,还是被选上了培训的队伍。和李威校长的面谈,让我进一步规划了自己的前景。学而思将是我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培训篇

培训已经持续了一星期,确实很累。每天早上6:30起来,晚上8:00才能回到寝室,然后就是努力40道奥数题的节奏,几次忙到晚上1点才睡,却也感到十分充足。进入大学,已经快忘记这种紧张的节奏了,毕竟高三每天都是奋斗的主旋律。学而思培训者中,我不是最优秀的,只有努力才能缩小我和其他优秀老师的差距,我愿意

接受这种挑战。每天早上从华师赶到水果湖,中午回到华师后又返回水果湖,已经成了我的一种生活习惯。

这是我第一次接受的教育企业培训,每天的安排既吸引也充满了很多道理。第一天的拓展,我现在仍然记忆犹新,团队的协作性和统一性,是现在社会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学而思”人,必须学会团队合作,做到1+1>2。当然,每天的晨读羊皮卷和PK环节,更是对我影响颇深。学生每天的课业压力很大,他来到学而思,希望感受到的是另一种教育氛围。而作为学而思的老师,我们要保持高度的激情,引领着孩子学习。而晨读羊皮卷和PK环节可以让我们学会时刻充满激情,不管是以后的教学还是继续学习,这种精神都是我们战胜困难的法宝。

听课反馈篇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讲课的技巧,学习其他学而思老师的教学优点,周末的时间我选择了3个风格不同老师的课旁听,分别是王文化老师的六年级重点班、陈富良老师的五年级提高班和朱珂老师的八年级尖子班,有自己的一番感受。

感触深的地方:

1.作为湖北本地人,我很能理解学生升学的压力。每节课,都会有很多的家长坐在后面陪着孩子学习,我很佩服这些家长。家长在这个年级,陪着孩子一起听着数学课,是非常煎熬的事情,但是爱孩子

的心能战胜一切,甚至很多学生的爷爷和奶奶拿着笔记录着每一道重点题,总是有着鼻子酸酸的感觉,

我会不停告诫自己一定要对孩子负责。所以,一定要有一颗爱着孩子的心。

2.孩子是单纯的,家长在孩子学习的问题上,也是单纯的。3节课,我与部分家长和孩子都有一定程度的交流。听完王文化老师的课后9:30我才去吃晚饭,在烧烤店我碰到和我一起听课的家长,她非常有礼貌的询问我:“方便打扰一下吗?我的孩子每次考试,附加题都能全对,但是前面的简单题却时不时出错,是什么问题?”同时,还有2个家长,也带着询问的目光看着我。也许我的解答不是最圆满的,我还是尽力解答:“您的孩子应该是个男孩子吧?能进入我们学而思学习的孩子,都是经过考核,比很多孩子优秀的。我小时候一段时间有这种想法,难题我都会做了,那些简单题就随便应付一下吧,到了真正大考的时候再认真。总结的说,就是一种小小的自负,呵呵,不过这确实代表您的孩子还很不错。”接着我看着家长马上打电话给自己的老公商量孩子的问题,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也许自己的一次小小建议会帮助孩子提高一段,这何尝不是一种开心呢?在陈富良老师的课堂上,我遇到一位家长,彼此聊天的过程中,她了解到我是华

中师范大学的学生,和她们住的虎泉很近,提出开车送我回去,虽然我拒绝了,但是心里暖暖的。也许家长在工作上是强势的领导,但是,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真的好善良,我心里越发坚定要当老师的决心。在朱珂老师的课堂上,我和一位女学生课间聊了很多,她不停了解着我当初的初中生活,课堂上,她不是反应最快的学生,下课后也是最后一个走的孩子。希望通过努力获得更多的进步,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的读懂了她的内心,但是我有一种帮助她进步的冲动。

3.有的家长很忙,不能陪着孩子呆整整3节课,但是朱珂老师的家长会,他们都尽全力来参加了。这是对孩子的负责表现,他们工作再忙都没有忘记给孩子足够的关心,每天晚上的夜生活也换成了和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状况,我愿意帮助这样的家长,和他们一起关心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值得学习的地方:

1.不管是哪个老师,他们的板书都是我学习的地方。整齐、清晰、排版合理,让我看着非常舒服。王文化老师这次上课的主要内容是评奖试卷,每道题都是按顺序整齐的讲解,让孩子看着易懂;陈富良老师讲解的主要内容是余数的性质,末尾系、和系、差系和截位系都是一类一类的书写,看着非常舒适;朱珂老师选得画图软件,对应于初中几何的动点问题更能使学生一目了然。注意自己的板书规范,可以让孩子学习更加轻松。

2.提醒学生注意题目的重要性。有的题目难,有的题目容易,有

的题目简单但是陷阱多易错,学生是很难自己去发现这些问题的,我们老师一定要时刻的提醒学生。所以,二次笔记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提醒学生,把重要的题目做二次笔记有助于他们对重点题目的多次回顾,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3.不要忽略每一个学生,注意和他们的互动。陈富良老师的课堂,我这点体会到很深,他互动时是按一种顺序,不会遗漏任何一个学生,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小班中得到老师的关注。朱珂老师的课堂,从头到尾都非常活跃,中午12点应该是学生非常疲惫的时间段,但是她的课堂,学生精神非常几种,气愤的活跃使学生忽略了身体的疲惫,很值得我学习。

4.不要忘记表扬学生,也不要忘记适当的时候批评学生。每节课,老师们都会用小印章和积分卡鼓励学生独立、快速做题;但是,部分课堂,有的脑子反应快的同学,会忘记其他人的存在,破坏课堂的纪律,这时候,老师们都采取了各自的手段,或批评,或提醒,告诫学生保持课堂纪律,没有家长对此表示不满。在不引起学生和家长不满的情况下,提醒他们遵守课堂纪律,是我以后要重点学习的地方。

5.这一点,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多想。每个老师3节课都2个课间,第一个课间都是上课1个多小时后,第二个课间是30分钟后。这点是遵循精神集中力度规律,非常科学,以后自己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后言

篇二:学而思10月感想

学而思培训感想

今天早上有幸听了学而思名师董静的关于教师综合素质的讲座。董静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她非常优雅,从衣着到举止谈吐都体现了一个优秀女教师的魅力。她用亲切风趣的语言在真诚的互动交流中跟我们分享了她在13年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向我们讲述了做为一名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听完讲座后我明白了想当一个称职的好老师的确是不容易,这项本领绝非一朝一夕能炼成,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想真正投身教育事业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素养,还要学会处理好师生关系,切实爱学生爱教育。这当中的学问和门道还需要我去慢慢摸索。进入学而思培训以来,从认识的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见贤思齐,她们是我的角色榜样,我会以此为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上进。

下午我们素质拓展的活动是让全班同学全部置身在一张报纸大小的地方。其间有人出主意,但没有贯彻;有人指挥,但准备并不充分;加上大家都不“舍得”,也没有放开自己无形的思想包袱,我们几次尝试都失败了。这是一个教训。当一个团队接受到任务时,团队成员应该是联合起来全力以赴,而不能仅仅各自尽力而为,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潜意识中就选择了更为容易的后者,这是我们今后要注意改正的地方。

之后的试讲是讲语法中的时态,今晚把课备的再充分些明天才能有更好的发挥。

篇三: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与“徙木立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管仲 B.齐桓公 C.孙膑 D.商鞅

2.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3.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

A.铁农具 B.选种 C.牛耕 D.治虫害

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力图称雄天下的

C.周王室日渐衰微 D.阶级斗争的尖锐

5.战国时期是( )。

A.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 B.封建制的确立时期

C.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D.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时期 二、填空题

1. 和 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秦国蜀郡太守 在岷江中游修筑的 ,是闻名世界的 工程。

3.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 ,发展 ,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 4.公元前 年,商鞅在 支持下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是富强的 国家。

5.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和 的矛盾。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战国时期的有( )

①铁器的广泛使用 ②青铜器的普遍使用 ③牛耕的推广 ④管仲改革 ⑤都江堰的修建

A.①②②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2.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

①变法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②变法的内容代表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利益

③商鞅有革新的魄力,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④变法符合奴隶主贵族的心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已懂得用畜力代替人力进行生产耕作。做出这一判断的根据是( )

A.牛耕的出现B.马车的出现C.铁器的使用D.骡耕的出现

4.闻名世界的都江堰兴建于( )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D.东汉时期

5.“水旱从人,不知饥道,时无荒年,天下谓之无府也”所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六辅渠 D.白渠

6.对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防洪蓄水B.蓄水灌溉C.防洪排水D.防洪灌溉

7.商鞅变法中,否定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 )

A.废除井田 B.奖励军功 C.重视农业 D.建立县制

8.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

A.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 C.奖励战功D.推行县制

二、材料解析题

1.根据下图,请回答:

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1)你能说出上面这些农具的特点吗?它们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 )

(2)你能说说这些工具的出现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吗?

(3)想一想,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读完学而思后的感想)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

①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② 这句话是针对什么人说的?试对商鞅的做法加以评价。

拓展探究

根据商鞅变法内容回答:

(1)试用一句话来分析每一项内容的作用:

承认土地私有: 。

奖励生产: 。

奖励军功: 。

推行县制: 。

(2)依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说一说商鞅变法给地处西北之地的秦国带来了什么变化?

(3)商鞅自己最后因变法而惨遭杀害,有人说,商鞅被杀,说明商鞅变法失败了。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请说出你的观点。

知识链接

阅读下列故事,回答下列问题:

立水为信

公元前356年,泰国新上任的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贴出告示:“谁能把这根木杆拉到北门,赏十金。”告示下聚满了人,大伙直响咕:“这是什么难事,赏这么多金?”结果谁也不去拉。商鞅见没人响应,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人们更加疑惑了,不知这位新官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时候,一个壮汉上前扛起木杆就走,一口气是到北门。商鞅立即赏他五十金。看热闹的人纷纷议论:“这位新官说话真算数。” 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不久,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读完这个故事,请把你的感想写在下面。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D 2.C 3.C 4.A 5.B

二、填空题

1.铁农具、牛耕

2.李冰、都江堰、防洪灌溉

3.封建统治、封建经济

4.356、秦孝公、封建

5.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D 2.A 3.A 4.B 5.B 6.D 7.B 8.D

二、材料解析题

1.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上面这些工具都是铁制农具。它们是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

(2)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3)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铁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优越性;二是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

2. ①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办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

②针对反对变法的旧贵族势力。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拓展探究

点拨:回答第(3)问时,要从整体上去分析、看待历史史实,同时也反映了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新事物一定能战胜旧事物。 答案:(1)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奖励生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奖励军功:有利于废除旧贵族特权,打击腐朽的贵族势力。推行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2)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篇四:“学而思”征文优秀奖:学而思伴我成长

“学而思”征文优秀奖:学而思伴我成长

认识学而思,是在2006年,我正上五年级。

我的英语基础不错,学习兴趣浓厚。我从三年级开始参加公共英语一级考试,四年级参加公共英语二级考试,五年级参加公共英语三级考试,均通过并取得了相应的证书。

连着三年考了三级,无论是妈妈和我看到所取得的进步都非常高兴。下一步怎么办呢?我和妈妈都不约而同地说:"继续学"!

公共英语四级可不是那么好学的!当时连辅导班都寥寥无几。

妈妈问询了附近的几个培训机构都不开设四级辅导班,不是没有老师就是招不来学生。妈妈只好上网搜索,这让我和妈妈认识了学而思,从而走进了学而思。学而思的英语网站可谓消息灵通之地。你想获取什么信息吧,关于升学的,关于辅导的,关于竞赛的……应有尽有,让我们大开眼界。

从此注定与学而思相伴成长。学而思公共英语四级班入学要求非常严格,当时要求公二达到80分以上,公三达到70分以上才能报名,可见这个班的质量。开课后才知道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同学们都特别优秀,来自不同的重点中学。这个班在公共英语禁考后更名为重点中学英语实验班。带这个班的是学而思名师郭老师。

郭老师教学严谨又不失幽默风趣,是个非常受欢迎的老师。

当时下午1点半上课,她总是1点准时就到,并且要求我们也提前20分钟到。她先在黑板上写一段话,让大家背下来。开始上课了,由她提问翻译并背诵这段话……就这样我们积攒了很多背诵资料。这些背诵资料一般是关于一篇文章的开场白或总结,有关于人物的,关于东西方文化的,关于社会问题的等等。郭老师还告诉我们,这些资料都是可以用于我们的写作之中。记得第一次课的内容是关于教育的,第一次课要求背诵的第一段文字我现在还记忆犹新。这段文字是:

"EDUCATIONISAJOURNEYTHATMAKESUSFROMTHEUNKNOWTOTHEKNOW……"。我就曾经在一篇英文作文中引用了这段话。郭老师的第一次课要求家长旁听,妈妈也跟着背了这段文字。妈妈还告诉我:她单位的研究生入学英语测试妈妈是考试老师,她曾经用这段话作为开场考了学生一些有关教育的问题。看来,我和妈妈都是受益者呀!郭老师的知识非常丰富,尤其是关于西方文化、社会背景等,使我们在英文学习的同时掌握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郭老师的另一大特点是要求我们早起听录音,她给起名叫"叫早"。上课时老师给我们做句子接龙游戏,看谁打嗑巴。按照老师的要求,我每天早晨坚持听,不知不觉周而复始,整整一篇文章从头至尾都能背下来了。郭老师的方法真好,如果专门要求我们多长时间背下来,我们反而有压力背不下来。

去年暑假重点中学英语实验班的一次作业,郭老师要求我们读一本英文小说,每天上课有一个人谈谈感想,再接受同学们的提问。后来郭老师看见外语教研出版社举办第六届中学生英文读后感大赛,郭老师就说,把你们说的写下来吧,参加一下。我们就写了,郭老师给批改后给我们报名了。没想到有好几个同学获奖了,我还获得了全国一等奖,是唯一获奖的小学生。我真的要感谢郭老师给我们创造的机会和给予我们的指导和锻炼。去年在郭老师的鼓励下,我又参加并通过了剑桥五级等级考试的PET和FCE,我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跟着郭老师和她的英语班。我想,我取得的成绩不光归于我,也归于郭老师和学而思。

郭老师非常平易近人。课下我们一起开玩笑,起外号,欢乐无处不在……到了期末考完试,郭老师还自己出钱为我们买奖品……

学而思已经伴我走过近三个春夏秋冬。为了方便,妈妈还把在别处给我报的数学班退掉转到了学而思,安排在同一天,同一上课地点。经过两年的学习,我在六年级时取得了EMC、迎春杯、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等数学竞赛的奖项。 我今年面临小升初,郭老师对我如何选择学校非常关心,经常打电话和妈妈沟通,为我和妈妈提供意见和建议。如果有什么学校的招生信息,郭老师就会第一时间通知我,毫无保留地将所知道的信息告诉我。小升初还没有结束。但无论我上了什么学校,我都会坚持选择学而思。

篇五:52.从张禾强老师《别了,学而思》一文谈对中国教育的感触

从张禾强老师《别了,学而思》一文谈对中国教育的感触

杜韵如

来到美国之后,常有人问我,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一直回答不上来,是苦于没有形象的例子可以说明,但今天,当我看到张禾强老师所写的《别了,学而思》一文,以及文下模仿高考的风格所提的问题时,我突然对这个问题有了答案。

张禾强老师的《别了,学而思》一文,主要是为了表达对母校学而思的感激和眷恋之情所写的一篇散文。在文中,张禾强老师回忆了他在学而思任教期间有苦有甜的奋斗经历,并且对于母校支持他自主办学表示了深切的感谢。文章之后,张禾强老师因为“觉得身为语文老师加上一些试题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的魅力和乐趣,”所以“仿照高考命题思路命制试题若干。”试题内容如下:

1、下列选项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时令特征,渲染了苍凉的氛围,为下文告别奠定情感基调。

B、QQ消息中“鳖哥”的称呼亲切生动,体现出土鳖和学生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

C、让明星教师背诵国学经典,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播国学,但为土鳖招来了“骂名”。

D、毕业后前来看望土鳖的学生在听到土鳖的道歉后才顿悟土鳖当年毁人不倦,但也只能安慰土鳖。

E、土鳖离开学而思创办心灵之翼是对“立志如山,行道如水”的行动化诠释,亦是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的人生追求的体现。

2、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来追忆在学而思度过的无悔青春的。(6分)

3、说说本文结尾处划线句“放下,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的内涵。(4分)

4、本文最后一段“别了,学而思!”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5、在许多人眼中,商业和商人都是冷血的、逐利的,商场如战场。但学而思却让作者感受到了许多温情。你认为商业和情感矛盾吗?为什么?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人生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不少于200字。(12分)

下面,我将结合我到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求学两年半以来所看到的美国老师的命题方式来详细阐述一下我眼中中国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些问题:

一.过分要求学生们理解作者“原意”

从以上命题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命题人有着对文章强烈的个人解读,并且他们把这种解读编入了他们所写的题目中。如在第一题当中,命题人明确提出了“下列选项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这一问题,显示出了对对于文章的“正确”理解的看重。然而,仔细想想,对一篇文章,真的有所谓的“正确”的解读吗?同样一篇文章,由于每个人经历和价值观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所谓的“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然而,通过不断地让学生们判断何谓“正确”的解读,中国的命题人们其实在逐渐剥夺中国学生自主解读文章的权利和能力。有些人可能会争论这种判断是为了培养学生们正确理解作者原意的能力,但这种观点有两个问题:一,大部分时候考试的命题人都不是作者本人,他们对作者原意的揣测也不一定正确。二,就算是由作者本人命题,如在《别了,学而思》这一例子里,作者对自己文章过度的解释也会限制读者们对文章的解读。比如在第一题中,我们看到作者给出了如下几个选项:

A、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时令特征,渲染了苍凉的氛围,为下文告别奠定情感基调。

B、QQ消息中“鳖哥”的称呼亲切生动,体现出土鳖和学生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

C、让明星教师背诵国学经典,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播国学,但为土鳖招来了“骂名”。

D、毕业后前来看望土鳖的学生在听到土鳖的道歉后才顿悟土鳖当年毁人不倦,但也只能安慰土鳖。

E、土鳖离开学而思创办心灵之翼是对“立志如山,行道如水”的行动化诠释,亦是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的人生追求的体现。

这些选项无一不是作者本人对于文中句子的解读,看到这些现成摆在眼前的观点,读者们哪里还会花时间琢磨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呢?何况,是人都有从众心理,当我们看到一个观点摆在自己眼前时,第一反应都会是直接认可它,而非再思考它跟我们自己原来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也许有人会说,题目当中已经说明了要判断哪些观点是不正确的,这是在鼓励学生们批判性地看待这些观点,不要全盘接受。然而,从本题的参考答案中可以看出,命题人的目的并非如此。参考答案中写道:本题答案是C和D。其中C选项的错误在于“作者以自嘲的口吻写自己对明星老师的管理,而非真正的招来‘骂名’”,而D选项的错误则是“作者如今写作的心态是在多年教学之后成长的反思为基础的,在文中用‘毁’来写只是扯淡狗血的伪谦逊,并非真正毁人不倦”。不得不说,初看到这个答案时,我的内心(犹如有一万匹草泥马狂奔而过)十分震惊。从答案中可以看出,这道题中命题人所谓的“不正确”并不是指选项中的观点的逻辑有错误,而是它们还不够理解作者的言下之意。如C答案中的“作者以自嘲的口吻写自己对明星老师的管理,而非真正的招来‘骂名’”强调原选项没有理解原文中“骂名”一词是反语;而D答案中“作者如今写作的心态是在多年教学之后成长的反思为基础的,在文中用‘毁’来写只是扯淡狗血的伪谦逊,并非真正毁人不倦”则是强调选项没有理解原文中“毁人不倦”一词的自谦含义。由这份答案可以看出,在高考中若想拿高分,必须绞尽脑汁去揣测文章作者的“原意”,不管作者的语言本身里有没有给出足够的提醒。为什么读罢“‘臭名’昭著的明星师资特训营需要老师背诵国学经典,让土鳖在坊间被传为恶魔,成为老师进入网校的最大障碍”之后学生们不能认为张禾强老师确实曾被人埋怨?又是为什么看到“如今授课从容了许多,忆及当年,颇有“毁人不倦”之惭愧。常对毕业后前来看望土鳖的学生忏悔,得到的竟都是宽恕:“我觉得您教得很好啊??”补偿你们的最好办法,是教好后来人”这样的描述后,不能认为张老师是真的觉得曾经的自己教得不够好?(虽然如此,我仍然认为“用‘毁’字是扯淡狗血的伪谦逊”是张老师在写这篇文章时的主要心情,为犀利地指出了这一点的周同学点赞!)对文章的理解是因人而异的,作者写作时的心情也是复杂多变的。刻板地只推广一种对原文的理解是对学生们理解力的不尊重,也是对作者想要传达的复杂感情的忽视。

在这里,我还想插一句关于作者本人过度解释自己作品这一现象的题外话。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认为过度解释对作者本人亦是不利的。通过解释(如,自己说明“QQ消息中“鳖哥”的称呼亲切生动,体现出土鳖和学生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等),作者将自己的意图清晰地传递给了读者,然而这反而使作者失去了获得读者反馈的机会。写作者们最想要实现的目标应该是通过文字描述让读者们自然而然地了解自己的心情,因此聆听读者们对自己文章真实的理解可以很好地帮助写作者们进步。我就常常拿自己所写的东西给别人看,并且询问他们认为该文是在表现什么。让我惊讶的是,很多时候读者们从文中所看到的东西和我想表现的东西并不一样,而造成这些不同的,除了个人价值观的不同之外,还有我写法上的问题。有时,我过于含蓄,使得读者们不清楚我想表现什么;而更多的时候,我又解释过度,过低地估计了读者们的理解力。因此,我将读者的反馈看做我写作中最宝贵的财富。如果没有它们,我永远都不会知道我辛苦写成的文章能传达多少我想表现的观点。我不赞成作者不停解释自己“原意”的做法,因为文章最终是写给读者看的,百年之后,我们谁也没办法再站在读者身边,帮他们理解文章中的深意。

题外话结束,下面进入第二个话题。

二.命题中的导向性过强,限制了学生们的思路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五题的题干当中:

5、在许多人眼中,商业和商人都是冷血的、逐利的,商场如战场。但学而思却让作者感受到了许多温情。你认为商业和情感矛盾吗?为什么?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人生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不少于200字。(12分)

从本题当中的第一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命题者其实已经很明确地暗示了他所希望看到的答案是什么。转折句的句式“在许多人眼中??但??”着重强调了该局的后半段,即“学而思却让作者感受到了许多温情”。这种与一般人看法截然不同的体验正是证明商业与情感不互相矛盾的最好证据。命题人在此如此强调这一点,想来正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对后面“你认为商业与情感矛盾吗”这个问题作出否定的回答。参考答案也说明事实的确如此。然而,这样引导出的答案真的能代表学生们的本意吗?我相信,就算读了张老师的这个故事,很多人也依然会觉得商业和情感是矛盾的,学而思只是一个幸运的例外而已。甚至,很多人可能

都不愿承认学而思是一个例外,而会认为张老师和学而思高层有什么特殊关系,才让学而思心甘情愿放人。这些观点都没有错,相反,我认为读者们有这些观点才是正常的。张老师的经历毕竟只是一个个例,而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千千万万,怎么可能都与张老师的经历相同呢?若是不同,为什么当我们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并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之后,这道题却算我们错呢?长久以往,大家必然会认为,自己的真实经历是不被老师们所承认的,而老师们所宣扬的道理,必然是不合实际的。这种过分限制所导致的反向极端心理,正是当前主流的“幻灭”思潮的主要成因。就是因为大家觉得语文阅读题里的观点都“不实际”,所以大家才会觉得“语文没有用”,才会“折翼”。

反观美国文学课上所出的题目,导向性的微乎其微。以下是我这个学期刚在伯克利所上的一门比较文学课上的题目:

The Tower of Babel—the biblical story ofthe confusion of languages--is one of the central motifs of Survival inAuschwitz, one that Levi returns to several times over the course of his book.Write an essay in which you explain of Levi’s use of this image and itsrelevance to his experience in the concentration camp and his subsequentwriting of his book.

巴别塔--圣经中表现人们说多种语言导致混乱的故事--是普里莫·莱维所作的《奥森维茨集中营生还》(《如果这是一个人》)中的主要意象,曾在书中反复出现多次。请写一篇议论文分析莱维对该意象的使用,他是怎样把它和他在奥森维茨集中营的经历联系起来的,以及该意象是怎么启迪了他写出《奥森维茨集中营生还》这本书的。

将该题目与《别了,学而思》中的第五题对比可以看出,该题的题干中没有任?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痪浠氨硐至嗣?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期望看到学生们作出怎样的回答,所有用词都是中性的,陈述式的。我们班同学所交上的答案也证明了这一点。全班当中,没有任何两个人对教授提出的问题做出了一样的回答。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门,互相抵触,但教授在判分时却是一视同仁。因为对于美国论文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学生的观点是什么,而是学生是否能够用有力的证据支撑他/她的观点。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