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月亮构筑的永恒情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29:30 体裁作文
月亮构筑的永恒情结体裁作文

篇一:文人的月亮情结

文人的月亮情结

财经111 付思宇 1105010108

摘要:月,是自古文人情感的载体,月的清辉穿越千年,普照着我们从牙牙学语到莘莘学子。是月,承载着古人的万千情愁;是月,将文人骚客的丝丝情感绵延至今;是月,带给了我们一次次对永恒的遐思。那么,让我们一起,回望月光,追寻一个个执着寂寞的身影,探索生命的本真。

关键词:月亮 情感载体 精神寄托 永恒 思念

正文: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

第一、 月亮是相思情感的载体

1.月亮有思乡思亲的象征

一般认为月亮是母亲社会温馨与和谐的象征,因此,自古文人墨客浪迹天涯甚至感到心灵孤寂的时候,月亮便成为我们精神寄托的对象,把自己的心情寄托于月亮之中,如此一来,月亮便牵系着相思的心灵,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似与远处的故乡故人“千里共婵娟”。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陪感其

浓烈的思乡之情;杜甫的“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让人感到独处异乡的孤独凄凉;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更是让人感受到中秋时无法与亲人一同赏月的悲凉思亲之情;还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都表达了故人借月亮表达出来的深切思乡之情。

2.月亮承载着对妻子夫婿,对深爱之人的思念

月亮的本意象征着美丽。爱情便是世界最美丽的事物,故此用月咏情的诗层出不迭。《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表达了一位思妇怀念远游丈夫被月亮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的感情;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将相恋中的男女心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了。二人相隔很远,心中爱的语言不能直接地向对方表达,只能望着月亮排遣相思之情。南宋吕本中的那首《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是几时?”则是最有趣的了,在此词中,月亮在上片是正面形象,它温情脉脉,反衬出丈夫的浪迹天涯和自己的无穷别恨。而词的下片,作者又从月亮的暂满还亏特征设喻,月亮此时又成了反面形象。这位思妇从分离的经久,又想到欢会的短暂,夫妻恩爱,相对厮守的时间总是稍纵即逝,恰恰相反如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月之中,团团当空,能有几时?亏缺的月亮又正面衬托丈夫离家时长日久和离愁别恨的痛苦。总而言之,月亮承载着古时无数痴情男女的相思相念,隐秘或热烈。

第二、 月亮有寂寞,失意的象征

《淮南子·览冥训》中有这一样一段记载:“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经过历代诗人的反复吟咏,这一神话原形逐渐成为失意的情感象征: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怀才不遇,仕途潦倒、孤独无依、屡遭苦难之时,也常常把这种情感寄托于月,月亮在失意者笔下成为了孤月、冷月、寒月。“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是唐代诗人李益失恋之作,无助伤感心灰意懒之意溢于文字;李白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独白,道出了其明知孤独,却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却依然旷达的胸襟;孟浩然在40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

出游吴越时曾做“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则是写诗人谢灵运在观雪是对时光流逝之飞速的惆怅感叹。如此借月云惆怅失意的诗词不计其数,每一句都饱含辛酸,饱含孤寂,让人看到月时不禁感叹其生活之苍凉。

第三、 月亮是永恒的象征

月亮孤悬天际,不仅仅是人们感情的承载物,也会在文人骚客赏月时引发他们对宇宙对永恒对生命的思考,月亮缺而又圆,周而复始,无限循环,启示着人们关于永恒的问题。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曾写道:“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天边悬着的一轮明月,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感慨人之渺小,宇宙之伟大,迷惘何为永恒。李白的《把酒问月》更是将月亮的哲理升发上升到一个高度:“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他通过对人与月在时间上的差距,突出人生的悲剧性,同时也提示了人生的价值:人生是短暂的,其间有不尽的坎坷、曲折、孤独、寂寞。但沉浮交替,幽寂虚静又正是宇宙万物的真谛,何须让有限的人生去承担那些无益的忧虑呢?只要明月常相伴,忘却尘世的一切,人生就会像明月一样自由自在。

月,早已不是一种单纯存在于世间的事物,它已成为浪漫的化身,情感的母体,时间的洗涤没有冲刷掉文人们对它的依赖,年复一年,让我们跟随着古人的脚步,随月,感受生命的叹息。

篇二:2013年11月七、八年级思品参考答案

2013年11月七年级思品参考答案

1-5 DCBBC 6-10 ABBAD 11-15 BACDC

16.(1)不能理解(体会)他人的感受(不能做到心中有他人/换位思考)的现象。(1分)实例略,不少于3例,每例1分。

(2)①要体谅别人的感受;②要将心比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 在自己得意的时侯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得意不忘形;④在自己失意的时侯不迁怒于他人;⑤在人际交往中要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等。

17.略。提示:①考生列举的问题应是教育教学方面的具体问题;②问题的发现或改进应体现个人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③每问答案不得少于四条,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明确,第二问的措施必须与第一问相对应。

18.(1)①大部分同学拥有宽容的健康心态(或包容之心);②不善于与他人交往的学生较多;③部分学生能了解老师,能与老师和谐相处;④少数学生性格孤僻,有自闭的倾向等。(考生答出任两条件即可得分。共2分)

(2)①缺乏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致使交往圈子狭小;②不了解、不熟悉自己的老师,不信任老师,致使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与老师交往;③过于注重自己的个性,不注意接受不同;④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等。(任三条即可得分,共3分,其他针对表格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①善用微笑,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交流;②善用幽默,润滑人际关系;③保持宽容的心态;④要真诚待人;⑤学会通过寻找共同爱好、主动交往等方式扩大交际面;⑥学会接受不同个性的人;⑦学会理解他人,做到换位思考;⑧对于性格(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月亮构筑的永恒情结)“怪异”之人,不要急于否定;⑨尊重、理解老师,以主动、热情、诚恳的态度与老师交往等。(任意4条即可得分,共4分)

19.(1)“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我与老师做朋友”,

(2)歌曲如:《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老师的眼睛》、《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师礼赞》等。 名言警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 /尊师则不伦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等。

典故:秦始皇拜荆条;汉明帝敬师;唐太宗教子尊师;子贡以太阳、月亮喻孔子;程门立雪; 陆佃尊师 ;张良三拾履 ;三顾茅庐等。

(歌曲、名言和典故各一个,只从一个角度答题只能得1分)

(3)①尊重老师,理解老师;②了解、熟悉老师,和老师和谐相处;③以主动、热情、诚恳的态度与老师交往;④以正确的态度接受老师的善意批评;⑤正确认识和对待错怪自己的老师,不要当场顶撞,克制自己,不冲动,通过缓和的方式消除矛盾和误会;⑥面对老师的违法失职行为,要敢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拆分答题者合并评分,本小题共5分)

2013年11月八年级思品参考答案

1-5BCCBC 6-10ADBCA 11-15CDCBA

16.(1)①学校的出发点是为了防止青春男女生过度亲密交往而产生“早恋”现象,学校的规定也有一定的道理;②青春期男女生交往很正常,而且还有很多益处,不应将所有的男女生交往都看成“早恋”行为;③学校应指导男女生正常交往,而不是简单地禁止,以防止产生逆反心理;④家长和学校都在用正确的方式对未成年进行青春期教育,不能只关注未成年人的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内心需要求。(可从学校、家长、学生、社会等角度评析,语句通顺,意思表述准确即可得分,每条1分,共4分).

(2)①尽量避免一对一的单独会面;②多与父母老师沟通,不要有“神秘的举动”;③要与品德、修养良好的异性交往;④端正学习态度,举止大方,让父母老师信任自己;⑤与异性同学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保持适度的距离等。(考生从男女生如何正确交往角度答题,言之有理,条理清晰,每条1分,共4分)。

17.(1)①小强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渴望摆脱家庭、学校、社会的束缚,因而产生了逆反心理;(1分)②这样的逆反心理使他不能从成年人那里获得有用的经验,不能从别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不能从别人的成功中得到启迪,因而会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社会成熟;对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持拒绝态度,对负面的消极的影响表现的容易接受,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容易受社会不良青年的引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考生也可以从:对别人伤害,自己则可能付出惨重代价的角度答题,条理清晰,语句通顺,意思表达完整也可得分,共3分)

(2)从小强本人的角度:①培养多向思维,从偏激和逆反的思维是摆脱出来,换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②设身处地分析,当不能理解老师或父母的做法时,可以听听他们的理由,想想如果是自己该怎么做;③学会控制情绪,思考一下放任自己情绪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避免冲动行为的发生;④与父母老师多沟通,请他们尊重自己的人格和隐私等。

从父母或老师的角度:①理解小强自尊心和独立的愿望;②凡事多听听小强的意见;③善于站在小强的立场上想问题,不简单地训斥他;④家长要细心的发现他的需求,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来满足他的需求,多发现他的闪光点并不断

的鼓励他。

18.(1)①日记和信件属于公民个人的隐秘范围即隐私,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保护隐私权的内容。(考生若能答出具体的法律规定也可得分)。

(2)父母还没有习惯皮皮“长大”,不习惯皮皮追求独立自主的愿望和行为,对孩子不放心、要求严,过度关心与保护,造成孩子逆反心理。皮皮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拥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独立自主的权利)。父母与皮皮也没有很好进行沟通,语言生硬,不利于矛盾的化解。(要求至少从父母和子女两个角度分析做答,仅从一个角度分析只能得1分)

(3)作为父母,在关心子女生活的同时,要多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尊重子女的人格与隐私,给子女一片独立而自由的空间(2分);作为子女,要懂得自律,做到让父母放心,多与父母交流沟通,不用“神秘”的举动引起父母的猜疑,偶尔出现了冲突,要做到“小人不记大人过”,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体谅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认真倾听父母对自己的教导,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地场合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愿和不同意见等。(2分)(仅从父母或子女一个角度分析答题不能得满分。)

19.(1)中学生“追星”弊大于利或中学生“追星”利大于弊。

(2)中学生“追星”弊大于利

理论素材:望着天上的“星星”,掉进地上的“坑”里,部分青少年疯狂追星,让明星占据了全部心灵,迷失了自我,丧失了尊严。

事实素材:如某中学生为了一睹刘德化尊容,实现“零距离”接触的梦想,竟然在他下榻的宾馆内的床底下,忍着饥饿“潜伏”了17小时;几位女中学生为了争得影星胡兵的亲笔签名,不惜以酒相拼,酩酊大醉,丑态百出;兰州女子杨丽娟十几年疯狂追星,倾家荡产,父亲自杀等。(注:事例不胜枚举,要求表述清楚两例因疯狂追星而迷失自我的事例)

中学生“追星”利大于弊。

理论素材:追星是青春期青少年的正常心理需要;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要懂得真正的“星光”应是汗水的闪烁和内在美的光华,“星”也可以成为青少年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奋斗动力;青少年如果能在明星的成功中发现自己潜藏的

素质,逐渐加深对社会对自身的认识,不断地检验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整,那么“追星”过程也可能使青少年获得成功的“秘诀”及成才的方法。

事实素材:国总统的克林顿少年时受到政治明星肯迪尼的“感召”,立志像肯尼迪那样去当美国总统的,经过20年的艰难奋斗,终于当选美国总统;法拉第以当时著名科学家为榜样,刻苦钻研,最终发明发电机,引发了电气革命的到来;李连杰当年视李小龙这位把中国功夫带到好莱坞并红遍世界的前辈当作自己的偶像并立要像他一样,而成为国际影坛颇有影响力的功夫巨星;NBA巨星布莱恩特从小就把乔丹当作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这种朦胧的“追星情结”在其家人和老师的正确的引导和激励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他从小就刻苦训练球技,终于梦想成真,成了NBA新生代中和奥尼尔齐名的球星等。

(3)经过了这次对中学生“追星”利与弊的辩论,我们看到了明星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我们应正确地看待明星,如果我们太过于沉迷于“追星”,对于正在求学的我们是百害而无一利,其实,崇拜明星并不是什么坏事,“追星”也有不同方式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以学业为重,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在追“星”上;②正确看待追星问题,可以追星,但要适度,不能太疯狂,不能让“星光”占据了我们的整个心灵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尊严;③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糠,要学习明星的优点;④对于明星,不必仿效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仪表特征,而要学习他们内在美的品质和实现人生目标的拼搏精神;⑤如果追星,可以从自己身边找一个能力比自己高的人,也会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注:导入语可以不纳入评分,但作为一个总结性发言,理应有一个导语)

篇三: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情结

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情结

一、 绪论

从《诗经·陈风·月出》、《古诗十九首》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再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直到张爱玲《金锁记》里高悬的明月,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几乎所有的文学家都对月亮这一宇宙天体表示出特有的青睐,从而使月亮意象成了中国文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种意象之一。

高悬于宇的明月,容纳着两千多年来无数中国文人的憧憬和幻想,希望和失落,困惑和烦恼,欢欣和感伤,沉静和觉悟??外国学者曾经用“高悬于中国文坛上空的月亮”这句话来表述中国文学的“月亮情结”。 中国文学四大传统主题:死亡、爱情、隐逸、怀乡,无论在哪一类中,涉月诗作皆举目可见,离乡游子、闺中思妇、边关戍士、风月男女、王侯将相、山野逸人??虽众生纷纭,却都有一种恋月情结充裕在心。他们将人生的喜怒哀乐、爱恨悲忧等等情绪都诉之于月,月亮成了负载文人情思的“心灵多媒体”,并进而产生了游子月、思妇月、离别月等诸多诗歌意

象。从整体上考察,这些意象固然常常伴随着四大文学主题的反复而交替更迭,然而其背后却大多缭绕着一种共同的心绪,一种或淡或浓的孤独和悲哀,从李白“对影成三人”的寂寥到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悲戚,从“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亘古无期到“月有阴晴圆缺”的聚散无常,再到“明月夜、短松岗”的人生凄凉。文人们的内心涌动着几丝遗憾和感伤。

二、月亮原始意象的形成

月亮作为意象绝不是文人结构而成的简单意象,而是一种镌刻在民族记忆中规范着我们民族思维、情感的自觉的心理范型。原型中所蕴涵的意义,既不是后天文化所赋予的,也不是某个伟大作家的独特创造。它是漫长的史前期由民族同一经验的无数次重复积累而成。如果我们要回答月亮何以会成为中国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并揭示这一意象中的深层意蕴,我们的目光就要注视到华夏民族心灵发展的内在历程,追溯到民族心理结构成型的神话思维时代,阐释月亮与华夏民族精神生活的艺术。

(一)月亮形象最早出现在神话中,关于月亮的神话:

1、《山海经》:“有女和月母之国……”

2、女娲、伏羲交尾产月的传说……

3、后羿之妻嫦娥奔月的传说……

如果说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反映了华夏民族对黄土高原血缘般的依存关系,进而形成故土难离的文化意识,那么嫦娥奔月的传说,则反映了华夏先民对月亮明而转暗,暗而复明,“死则又育”现象的思考。(嫦娥奔月的传说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奔月的嫦娥从美女变为了蟾蜍甚至永远独居月宫,是多大的悲哀。后世李商隐等许多诗人都在他们的诗作中表达了对嫦娥的痛惜。嫦娥奔月这一神话悲剧逐渐成为人性受压抑受束缚这一悲剧命运的象征,它逐渐涵括了包括男性在内的所有失败者的心灵。封建时代,当人性受压抑、人生价值被贬抑的时候,文人很难摆脱藏在心底的孤寂和哀愁,当他们处于月亮安静的照射时,他们潜意识中的悲怨情结就被

激活了。)

(二)关于月亮崇拜

1、什么是月亮崇拜?

正因为原始初民将月亮视为神灵,将月亮女神视为华夏民族的母亲和保护神,所以就产生了月亮崇拜。

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情结就根植于月亮崇拜。上古先秦时期就有祭月之礼。到了隋唐时代这种因月亮崇拜而进行的君王祭月之礼已经深深影响民间,从而逐渐脱去祭礼的某些仪式,而在民间转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风俗习惯。从《西厢记》里崔莺莺拜月烧香祈求美好的爱情到《拜月亭》中王瑞兰拜月烧香祷祝亲人安康、夫妻团圆??上到统治阶层,下到平民百姓,地域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都从不同的动机和目的出发拜月祈愿。月亮崇拜一直是华夏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势必影响到作为精神生活活动的文学创作。从而在月亮原型形成以后,又在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特有的“月亮情结”

三、 古典诗歌中咏月诗词的发展

中国文学的传统是“诗的传统”,所以对中国古典诗歌中咏月诗词的发展作总体的把握,将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了解和看清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情结。

(一)咏月诗歌欣赏

1、《诗经·陈风·月出》 无名氏 ——开历代望月怀人诗之先河。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浏(留)兮。舒忧受兮,劳心搔(草)兮。月出皎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月亮很早就成为了女性的象征。自《诗经·月出》开始,天边的明月就和女子结下了难解的情缘。后世用月亮比喻人的文字很多,如韦庄的“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用花容月貌、闭月羞花等词语来形容女子之美。

2、《天问》 屈原——月亮有了永恒的意蕴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氾。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3、《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无名氏——开始将明月和闺思交融抒写,成为后世咏月诗词的重要母题。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月赋〉〉谢庄——月亮成为异地相思者共同的精神寄托。

……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 诉皓月而长歌。歌曰: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徨如失。又称歌曰: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5、《月下独酌》李白——月亮成了一个孤独者灵魂的缩影。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6、《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月亮升起落下之间见证了人间一切美好的愿望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

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7、《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苏轼——作者利用月亮的自然特征,暗寓了人世的悲欢离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亮意象上包含他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现实、人生所进行的不懈探索。现实层面:对家乡新友的怀念纠合他的人生感慨。哲理层面;将生命流逝的沉痛包含在豁达的人生观中,体现他对生命的清醒认识和主动把握"。在这两个层面上他继承前人,又有所开拓,更重要的是他将月的涵蕴提升到审美的人生境界的高度:阔大澄明,这是通过对水月的描写实现的。)

四、古典诗歌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孤苦的象征、自我的体验

月亮的孤独让人深悟了自我的孤独,代表作李白《月下独酌》。(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

篇四:中国月亮阅读训练答案

中国的月亮 阅读答案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但这些神话,已逐渐被冷峻的现代话语替代。

不过月亮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冰冰的。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我们这个民族,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主要的不是靠神话,而是从心灵的深处,从日常生活中,从感觉中,真挚地爱上了月亮。我们赋予月亮一种永恒不朽的诗趣。

我们这个民族,认为靠月亮,更能完成“文学上的不朽的图画”。李白让整个长安披上月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杜甫让月色为江流着色,“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田园诗人王维的《桃源行》里有松树,有房子,但不够,再添一个月亮才全盘美起来,“月明松下房栊静”。白居易有名的《琵琶行》里,也有三幅“月亮图”。如果把柔和的月光去掉,要少多少味道啊!

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李白下山,月亮送他,“山月随人归”。他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欲上青天揽明月”。有时还请月亮喝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三个知心朋友,但也多寂寞。于是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是“月友”,说过“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也陪着他:“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朋友,真挚的朋友。

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诗人张泌甚至说月亮会关怀人,是一个纯情痴心的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因为这样,中国人在面对明月的时候,好像躺上现代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童年、故乡、亲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了心头。

中国连儿童都会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下面那有名的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的。杜甫的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昌龄的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其他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这些月的诗句,中国人念起来津津有味,因为它跟月有关,因为它是美的。

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国人的“月亮节”。在这一天,我们应该为我们爱月的民族自傲,因为我们已经赋予那块在太空流浪的大石头不朽的生命,使月亮从古代到现代,一直活在人类的精神生活里。只有中国人,对“月亮”这个词才有那么丰富的“语感”。

1、问:我们这个民族,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主要靠的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从意趣或内容上看,第三节中有一句诗句与材料一相似,第六节有一个诗句与材料二相似,把它们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材料一:“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

游》)

材料二:”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西江月》)

3、选文第五段说月亮是“ 有情 ”的,“通人性”的,文中有描写吗?“因为这样”中的“这样”指代什么内容?

答案:

1.我们这个民族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从感觉中,真挚地爱上了月亮,赋予月亮一种永恒不朽的诗趣。

2.月明松下房栊静;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3.月亮是通人性的,月亮能关怀人,孤独的人,寂寞的人,忧伤的人,痛苦的人,面对月亮的时候,都能获得心灵的慰藉。

处都是明月的伴随。

篇五:2013年浙江省杭州市2013届高三1月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2013届高三1月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

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13年1月28日)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粘贴(zhān) 肄业(yì) 逡巡(jūn ) 鳞次栉比(zhì ) ....

B.斡旋(wò) 皈依(guī) 结束(sù ) 绿林好汉(lù ) ....

C.旖旎(qǐ) 妊娠(shēn) 阴霾(mái ) 否极泰来(pǐ ) ....

D.哺乳(bǔ) 觊觎(yú) 助骨(lèi) 三缄其口(jiān )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建设美丽中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艰苦卓绝的努力,预计到建国100 年的时候,美丽中国的雏型会基本形成。

B.历史学家认为,文字的壁垒阻碍了信息的交流和文化的沟通,加深了民族间的隔阂,最终导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崩离析。

C.她演艺精湛,在剧中扮演八面玲珑、伶牙俐齿的女间牒,将其女性的魅力与干练、果决的性格演绎得淋演尽致,堪称经典。

D.烈士陵园门口树着一块“请保持安静肃穆”的告示牌,提醒人们恪守中华民族庄重肃穆、恭敬虔诚的祭祀传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网上看到那些”风水大师”端着架子,拿着稿子,字正腔圆地阐述考察莫言故居的重大意义的场面时,一句“滑天下之大稽”的古语,终究找到了注脚。 ..

B.北京京剧院重新排演《 徐九经升官记》 ,将这一传统剧目奉献给观众,也为几位正处于上升期的年轻演员提供了更多走过场的演出机会。 ...

C.在互联网时代,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已成为公民基本权利,因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对公众质询绝不能虚与委蛇,而要直面间题,承担责任。 ....

D.日前公安人员抓获的一伙犯罪嫌疑人,他们白天睡觉,凌晨驾车流窜于市区,攀爬雨水管道登堂人室,在居民家中实施疯狂的盗窃。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事件而陷于低谷,已经使商界投资、两国民间交流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冲击,中国企业到日本投资开始变得谨慎起来。

B.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面前,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对付各种挑战,其国际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政府能不能有效调整外交政策,以适应新的世界。

C.我市将用三年时间,力争形成更加合理的水泥工业布局,并将水泥年产能压减到1500 万吨左右,把水泥行业污染的现象降低到较理想的状态。

D.“人肉搜索”已经不再是普通的网络行为,而是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的损伤,这与传统的暴力事件性质接近,自然就进人了法律监管的范围。

5.下面是赵老师在家接听同学来电时的回话,请据此补写出这位同学电话中说的话。要求符合情境,语言得体。(4 分)

你好!我是赵老师。不晚,我还没有休惠。你有什么亨,慢慢说。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你的语文基础还是不错的。不要灰心,分析一下原因。作文偏题了,得分低是正常的,你自己明白就好了。明天中午你带着试卷来我办会室,我们再具体分析。

6.使用下面词语写一段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4 分)

秋夜 风声 窗外 落叶

7.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杭州地铁禁食的两条理由,并作简析。(4 分)

记者问:《 杭州地铁乘客守则》中,为什么明文规定列车内禁食?

杭州地铁集团工作人员回答:如果有人在封闭的地铁车厢内吃韭莱包子、葱油讲、糖蒜等带刺激味的食品,坐在旁边的你一定很不舒服吧?万一不小心把油蹭到你身上,那就更是“悲剧”了。倘若食物残渣、水滴、牛扔、油性食品等,洒落在地上,不但容易使乘客滑倒,还极易引来蚊绳、蟑螂和老鼠。老筑咬断电路就会造成通讯、信号中断,甚至引发火灾。

二、现代文阅读(共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 一10 题。(9 分)

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言意关系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对诗歌创作与诗歌欣赏影响至深。注重言外之意,这不仅是中国诗歌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丈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其中的美学观念是相通的,都要求虚中见实。《 列子· 汤问》载:韩娥鬻歌“余音晓梁,三日不绝”。那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白居易的《 琵琶行》描写琵琶曲暂停时的情景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是深得中国艺术妙趣的。古代的绘画要术在有限的形象之外寄托不

尽的意趣,往拉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启发观者自己去想象、补充,正如包世臣《安吴论书· 述书上》引邓石如的话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奇趣乃出”在戏曲....................

舞台上,不设道具或仅设极少的一点道具.也主要是靠演员的动作暗示种种生活场景,给现众留下许多想象的余地。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都是以有尽窝无尽。语言作为思堆的工具,不可能没局限性.不一定能够完全表达人们所想的东西。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在一首诗里,言总是有尽的,绝句不过四句.律诗不过八句,写得再长也有终结。但是这有尽的言所包涵的意味,它们所给予读者的启发却应当是无尽的。任何一首诗都有它的主题,可是不同时代的读者,或同一时代的不同读者,联系各自的生活经脸,对它就会有不同的体会。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中国古代的诗论特别重视诗歌语言的这种启发性。作诗最忌太直、太露,读诗最忌太滞、太凿。一览无余的作品算不上其正的艺木,拘守章句的读者也不是真正的鉴赏家。一个懂得艺术的鉴赏者,可以从吟诵的诗句中看到图画,也可以从画在纸上的图景中听到真意。李白听蜀僧弹琴,联想到万壑古松;杜甫看了刘少府舀的山水障,仿佛听到山上的猿声。龚自珍《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互然只有十四个字.却能抽出读者不尽的思绪和想象。

含蓄不等于隐晦.注重言外之意,追来含蓄不尽,并不是有话不说,而是引而不发。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人浮想联翩、思想感情的飞跃接近极顶时.自然达到的艺术境界。最后的一跃已经开始,无限的风光即将展现。诗歌语言保持在最饱满、最富有启发性的状态之中,给读者留下了最广阔的想象余地。

强调含蓄并不排斥病快。直抒胸臆,淋漓痛快也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全看诗人的造诣知何.

8.下列对文中引用“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奇趣乃出”的作用,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书画创作要疏中有密、虚中见实,才能使创作者在有尽中寄托无尽。

B.书画创作要虚实相生、变化无穷才能使创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

C.书画创作要疏中有密、善于留白,才能调动欣赏者在有尽中想象无尽。

D.书画创作要虚实对比、含蓄隐晦,才能调动欣赏者在有尽中补充无穷。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它们的艺术表现形态虽不同,

但对中画传统美学思想的追求却一致。

B.作诗切忌太直太露,读诗避免太滞太凿,因此,要真正实现诗歌的艺术鉴赏,作者与读者必须相互激发,诗歌鉴赏才能完成。

C.李白听琴联想到万壑古松,杜甫看画仿佛听到山上的猿声,由此可见,读诗不仅要从吟诵的诗句看到图画,还要从画在纸上的图像中听到声音。

D.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尽,是诗人及一切艺术创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鉴赏者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

10.根据文意,概括诗歌创作注重“言意关系”的两点意义。(3 分)

( l )

( 2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 一15题。(20 分)

月光满地

马新朝

翻开唐诗宋词,翻开元曲,几乎满篇月光,中国古代文人,鲜有不写月光的。月光历世照著我们,总是那样如期的圆,如期的缺,那样的清辉,那样的如水。

只是近些年来,我见得它少了,模糊了。它缓缓隐退于我的生活,数月,经年,没有清到它在窗前升起。它曾是那样皓皓满天,现在它怎么了,我已很难见到它。然而,我知道它仍在,仍存在于天空,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锈迹斑斑。 ....

是夜,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我援步登上楼阁晾台,向天空望去,可它在哪呀?前面一栋黑糊糊的大楼,遮住了半个天空,我看不到它。

我脱下便衣,换上西装,绘上皮鞋,下得楼来,直奔市区的紫荆山公园,因那里地势相对开阔,建筑物又少,接近自然。我穿过车流如水的金水大道,那些没有烧透的汽油味与尘土味,混合在一起,在空气中执浮迷漫。在一人造小山上,我看到了它,它在东边群楼的缝隙中,左冲右突,艰难地上升。它怎么了?竞有些黯淡,也小了许多,全然不像旧时月。我看到它的脸,有不易察觉的愁容和倦意,它病了吗?那么无力、微弱、无奈,像老人被无边暗哑所围绕。它淡淡地照着我,照着我身边的假山、沉睡的石头、无语的松粕,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体内的残缺。多年了,月光渐远,我一直生活在没有月光的生活中,那无边的琐.....

碎、烦恼、不安,遮蔽了它。谁能说没有月光的生活不走一种残缺。

我童年的月光,可不是这个样子。

彼时,月光是明亮、洁净的,一尘不染,尚带有原野上植物那丝丝的甜味。在南阳盆地腹地,一个小村庄中,木格子窗内,煤油灯结着浅浅灯花,我和李白、杜甫、陆游等我所敬仰的诗人先贤,频频相会在一本本发黄的书里。每每抬头,向窗外望去,满院皆是月光,那月光像水,似银,从高空流淌下来,在地上铺厚厚的一层,把方方正正的小院子撑满。枣树叶子一明一暗,像无数闪动着的小眼睛。蛐蛐在墙角处鸣叫,青蛙声在村边此起彼伏。村西就是终年流清着的润河,水草浮动,鱼灯成群,清徽见底。此时,正无声地把大片大片的月光,运向不知道的远方。我的母亲和邻居家的三婶,坐在院中纳鞋底,她们很长时间不说一句话,.月光带着高天的凉意和香气,游走在她们中间,她们便成了月光的雕像。此时,月光已融入了我的身体,融入了我的生命。它照在土地上,因此也就变成了土地;它照在村舍里,因此也就成了村舍。后来,无论我到何处,在有月亮的晚上,我总要留意向天上看去,月亮就成了我的一个情结。只是我很纳闷,为柯再也看不到故乡那样明亮、干净的月光了。我所看到的月光,总像是掺了某种不洁的杂质,某种病态。这是为什么呢?莫非若古人所说:月是故乡明。有一次回乡,我故意选择了有月光的日子,目的是看月,寻找往昔失去的月光。奇怪的是,故乡的月光也同样含有杂质和病态。一次,我把这种对于月亮的感觉说给一位朋友听,他说他也有同样的感觉,说罢.二人相对无言.心中有着深深的失落。 一个人,要深人月光,首先要有一种心境成为月光,才能感受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才能长出更为繁茂甘甜的如水似银的月光。只是现代人无法深入到月光的内部。

何处才能找到我幼时的月光?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 分)

① 我知道它仍在,仍存在于天空,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是锈迹斑斑。 ....

② 它淡淡地照着我,照着我身边的假山、沉睡的石头、无语的松柏,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体内的残缺。 .....

12.文中写“我童年的月光,,具有怎样的作用?( 4 分)

1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① 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

② 一个人,要深人月光,首先要有一种心境成为月光,才能感受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才能长出更为繁茂甘甜的如水似银的月光。

14.探究本文中“月光”的象征意义。(4 分)

15.作者认为“只是现代人无法深人到月光的内部”,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4 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