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自然比人类更强大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24:50 作文素材
自然比人类更强大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人与自然作文

人与自然作文

人与自然作文(一)

我喜欢的电视节目——人与自然。

我喜欢的电视节目有很多,最令我着迷的是“人与自然”,它的画面引人入胜,>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语音委婉动听,知识丰富多采??把动物们的生活描写得绘声绘色,让人百看不厌。我在这个节目里,看到过凶猛的老虎,看到过可爱的小白兔,看到过恐怖的蜘蛛,还看到过憨厚的白熊,这些动物们玩耍时的情态、愤怒时的咆哮、捕猎时的机敏都让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看,犹如身临其境。看那一幕:跳蛛在向它爱慕的对象求婚呢,从节目中我了解到,雌蛛待在那里一动不动,雄蛛慢慢地尝试着向她靠近,它们之间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雄蛛就开始跳起舞来,舞步轻盈而有节奏,随即越来越疯狂,腹部在微微颤动,腿也在有规律的移动着,如果雌蛛喜欢这些舞蹈的话,那么他的求婚就算通过了,如果她不喜欢,那雄蛛必定会成为雌蛛的口中之餐。昨天我还看到了四只小虎和虎妈妈的故事,进入丛林的人们骑在高高的象背上指挥大象往前走,摄影机就挂在大象的鼻子上,摄影机把它们嬉戏、玩耍、捕食等的情景都拍了下来,同时也拍下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一面——它们的妈妈与侵入的陌生老虎搏斗时的情景,在播音员的娓娓道来中,这些镜头就像一道美味的佳肴一样,深深地把我吸引。在现实中你可能不会去海洋、山谷、丛林、雨林等地方探险,但你可以跟随摄影机的镜头了解它们的自然生态,了解那里可爱的小动物和千奇百怪的植物。亲爱的同学,我热情地邀请大家一起走进“人与自然”,分享动物世界的奇观。

人与自然作文(二)

人和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千百年来,它养育了人类,让人类生生不息,不断发展。人类是如此依赖大自然。人类拥有自然,但决不等于人类可以违背自然的意志,否则人类将遭受自然惩罚,只有遵循自然规律,人类才能绵延无尽,不然,会被一种更先进,更文明的生物所取代。

人类只不过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动物也如此。可一些人却残害他的“兄弟”,不断把自己抬出自然圈,并自以为是自然的主宰者。其实,你想错了,大自然制造了多少生物,而人类,连一个简单的微生物都造不出来,只能坐在一旁看着罢了,然后反复研究,得到结论。

一些人类大量的残害自己的“兄弟”,使生态不平衡,不断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并把大自然“母亲”看作仇人,责备他的“母亲”,使得“母亲”如此狼狈。这样下去人类碧将遭受自然惩罚。

若人类的破坏更加严重时,人类可能就会像恐龙一样突然蒸发于世界。取而代之的是更文明,更具有智慧生物。那时,他们眼里的人类就如我们眼里的蚂蚁。

因此,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大自然,制止那些非人类的做法,那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让我们更好的生活,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乐趣,并让兄弟姐妹更好的生活,享受母亲给予的乐趣。

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动物也是,植物还是。不能因为权、财而毁了我们生活的地方,毁了我们自己。

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并不卓越于其他生物。

要保护人类,就要保护其他兄弟姐妹,更要保护大自然。

人与自然作文(三)

当清晨第一屡阳光撒进你的房门的时候,你或许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可是,那时自然之神送你的第一声问好,这声问好很清晰。很温馨。

推开窗户,小鸟不停的再那放声高歌,你知道它的目标是谁吗?呵呵。戴玉强!清新的空气弥漫再四周。看啊。花儿的笑容绽放再你眼前,小草的脸庞浮现再你眼前,大树的腰杆直立再你眼前。这时。你是否再感叹自然的美好。

天上的小鸟再无忧无虑的歌唱,它是否正在金色大厅里用甜美的声音奏出美妙的交响:鱼儿再水里自由自在的游玩,它是否正在水立方里完成最美舞步:熊猫再山上轻轻松松的啃这鲜嫩的竹笋,那它又在干什么呢?你想象一下下吧!

抬起你的头,你的目光就锁定再了前面这一片大草地,草地上,一只小羊再安静的吃着新鲜的嫩草,它的眼神里充满了平静,眼眸里有这种说不出的安详,它和放牧员很友好。一只蝴蝶张开它美丽的翅膀,飞呀,飘到了一朵美丽的牡丹上,牡丹张开它美丽的臂膀,欢迎这一只小蝴蝶。小蝴蝶亲吻牡丹,感谢它,牡丹绽开甜美的笑容。蝴蝶和牡丹很友好。鱼儿在蓝色的水里。轻轻的游着,尾鳍摆动,轻轻的给湖水挠痒痒,湖水受不住,便抱住它,不让它乱动。

此时,我们,也就是生物中的人,在用一双神奇的眼看这一切,眼里满是喜悦,眼眸里波光粼粼,慈祥。我们张开我们的怀抱,迎接清新的空气,迎接美丽的花朵,迎接可爱的小草,迎接自由的小鱼,迎接美丽的蝴蝶,迎接华贵的牡丹,迎接最恬美的笑容,迎接绽放美丽笑容的自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这样,关系就是一张恬美的笑容。

篇二:自然与心灵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娱;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请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一、感悟

作文的第一步应该是感悟。写作是有感而发,是一种主动的情感宣泄或思想表露,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这句诗广为流传。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共同的“爱好”,也是今天人类的生活追求。千里翰海、万顷荒原、巍巍高山、莽莽苍穹,大自然以它的青春、活力总是在熏染着、启迪着、暗示着人们,给人以旺盛的、健朗的生命活力,给人以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给人以冬春相继的乐观信念。自然是人类的精神依托,人类在自然之中或寻求心灵的慰藉,或寻求生命的启迪。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山水间,大自然与那一个个易感的心灵共同构成了洞穿历史长河的审美生命、艺术生命。大自然,是人们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艺术之泉。

“自然与心灵”这一个话题中包含着两个概念“自然”、“心灵”,要想写好这一话题,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二、审题

自然比人类更强大作文

审视话题材料,明确写作重心,准确立意。从所给的话题“自然与心灵”来看,这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作文。从所给的话题材料来看,题中的“心灵”指的是人在“自然”中的感受。所以,本话题应阐述“自然”与“人的感受”之间的关系。在立意上要写出二者之间的联系,自然塑造心灵,心灵寄托于自然,自然心灵要和谐统一。写这个话题,如果在“保护自然”方面立意是不妥当的,应当注意它与“人与自然”的话题的差异。

三、构思

这则话题材料,较适合写成抒情或叙事散文。

1、可以写一次海边日出,一场大雪,林间的一次散步所带给你的心灵的感受;

2、可选取历代文人崇尚自然、陶冶性情的事例构思行文,表达自然给予人的心灵感悟;

但无论怎样构思行文,文章都要侧重写出“自然对于心灵的感受”。材料说的是“自然”对“心灵”的影响,如果运用逆向思维的写作方

式,写“心灵”反过来影响“自然”,那又是一种创新了。

花 之 感

走进花的世界,身心倍感清新,心弦也随之被触动。

纤细的水仙花,给我带来平凡的坚强。她就像一个温柔的女孩,伫立在一弯清澈见底的清泉中,伴随着潺潺的流水声,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她淡淡的微笑与喜悦。她的清香,像是把我带到了沙漠中的绿洲,带给我无限的希望。而就在这时,她的脸上泛起一线浅浅的愁容,你是在为我分担忧愁。我真想坐在她的身旁,注视着她,细心品味每一个问候和每一波微笑的芳香。

凄美的丁香花,一幅凄美的画卷,里面有个动情的故事,在等着你聆听。当她讲完,让我有了发自内心的呐喊,和充满寂寞的呼唤。渐渐的,她仿佛成了我照亮生活的明灯,展现出世间的人情冷暖。突然,有一股莫名的、强烈的暖流流遍全身,它带给我精神上的震撼,使我有了对生活的另一种诠释。故事的结尾是在寂寞中享受每一缕阳光,是那样柔和、温暖。

闭上眼,回忆着令人带有余味的香气,却有了另一种沉积的冲动。我想,这可能来自对尘世生活的反感、烦和对花园式生活的憧憬。

接着是荷花。在朱自清笔下,荷叶是亭亭的舞女的裙,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它如粒粒明珠,碧天的星星,靠着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我想坐下品尝,静静的享受着其中清香,它似炙热中午飘来的白云。看着洁白的莲在一片碧色中吐露鹅黄的蕊,感受着大自然如此的微妙??

再接着是牡丹、康乃馨、紫罗兰,她们静悄悄的传递自己的芬芳,夹杂着一种说不出的恬静。

在花的海洋,吹过一阵风,一阵花浪,我在放开怀欣赏。

花 之 感

信步走进花的世界,放眼望去,各种各样的花展现在眼前,她们用自己的语言向人们诉说自己经历,自己的性格。如果你融入了她们

的世界,你会发现,即使一朵小花,也能带给你震撼,带给你感悟。清新的水仙花,给我带来平凡的坚强。她就像一个温柔的女子,亭亭地立于一弯清澈见底的泉水带着淡淡的微笑与喜悦。她的清香,像是把我带到了沙漠中的绿洲,带给我无限的希望,也让我烦闷的心情慢慢恢复平静。我真想坐在她的身旁,注视着她,细心品味平凡中的每一个问候和坚强中的每一波微笑的芳香。

凄美的丁香花,一幅哀怨的画卷,里面有个动情的故事,在等着轻轻地诉说,静静地倾听,让自己沉醉于其中,任时光从耳边流过。人情的冷暖,命运的多舛,生活的无奈,都让我恍若自己就在画中,演绎那段生命。故事的结尾是在寂寞中享受每一缕阳光,是那样柔和、温暖。无论曾经多么辉煌,像太阳般炫目;无论曾经多么沉郁,如大海般深沉,这所有的一切都必将归于平静,归于自然。

高雅的荷花。在朱自清笔下,她是纤尘不染的美人,随着微风翩翩起舞,散发着缕缕清香。我想坐下,静静享受着她的芬芳。自古,莲花就是文人墨客钟爱的对象,她的清高,她的“出淤泥而不染”都让人佩服。一朵柔弱的花尚能如此坚强,不畏艰难,那我呢?我陷入 凝视着她们,领略她们的心语,我的心情渐渐恢复了平静,开始整理我的思绪,思考我的人生。“以花为伴,感悟生命”。

我的水晶屋

王倩倩

一片悠蓝悠蓝的海,我的小岛就是这片蓝绸上的一颗绿宝石,我的小屋就那样立于海水冲击着的岸边。

没有白墙,没有金屋顶,我的小屋那般透明,不给这个世界加一点杂色。

岛上有一片竹林,一群亭亭玉立的绿衣少女,在每一阵风的拂过的瞬间,轻轻撩开她们的发,悄悄地拨弄发稍的细风,在我的屋里留下一张灵动的壁画。

我要在每一个太阳还在朦胧呓语的早晨,赤足踩在那被海水玩了又玩的沙滩上,让风任性在我的耳边旋过,又从我的发间穿过,荡起我的衣角。我沉默不语,向着那太阳将出现的地方微笑,让我的视线中逐渐映起一片晖红,让那片海逐渐被染成新娘头上的红纱巾,缓缓地在地平线上飘动。

我要吹起一支青色的长笛,长笛另一端红丝带翩然起舞,海水冲淡了我的脚印,淌过我的脚,又依依不舍地离去。

当这张缀满水晶的黑色的绸飘落,我会静静坐在我小屋前的那架秋千上,踮起脚尖,轻轻地荡,荡开心扉,也荡漾起快乐。

我要拉开淡紫色的窗帘,把夜色带进屋来,也让风飘进屋,竹叶的间隙映出月亮的倩影,那美丽无暇的光斑在我的屋子里欢快的跃动,有一道月光泻于天窗,照亮我的床??我就这样,躺在这银色的摇篮里,听着海的摇篮曲,睡着??沉醉于这个不曾加工不曾包装的真实的夜。

我要像个孩子般睡在沙滩上,堆起一座住着灰姑娘的城堡,再由海浪带到海底深处,又带给我一沙滩的贝壳,我会像个孩子般捡起贝壳兜在裙子里,给每个贝壳起一个名,摆在镜前,边哼着歌边编一个故事。直到我的银边吊兰拖着好长好长的叶盖住我的门,直到那片竹林第一次也好似最后一次开花,我就要消失,伴着我的小屋。

一片悠蓝悠蓝的海,还有一个小岛嵌在这片蓝绸上,只是这不再是我的小岛,而是一匹有翅膀白马的天堂。

自然所给予我们的

陈祉余

曾听一位老者说过,如果生命能重来一次,他希望自己可以在春天到来之前,早早的光着脚,直到秋末。不知道这位老人所讲的话究竟隐含了什么意思,只是觉得,如果可能,我也愿光着脚,踏在我们每天所踩着的却又隔了层鞋底还有钢筋水泥的土地上。我要光着脚在真正的土地上,去感受,用我的心去感受它带给我的温暖。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兔走触株,恰逢朱人耕于田,得兔,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不复而得,乃为宋国笑。如果可能,我也愿意守株待兔,哪怕成为所有人的笑资。只要我能在漫山野花的季节里,一个人静静地躺在草丛中,呼吸花儿呼吸过的空气,让微风像怜惜每一片树叶似的,轻轻拂过我的脸庞。然后,我可以像它们的朋友一样,和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每一只蝴蝶,每一只兔子说“早上好”。

也许,这都只能是我的梦,只能敬畏。也许我已经长大了,长大到只能用现实来衡量感官。我能听到声音,然而听到的只是那一种用物理名词来描述的声音。我能看到水,只是我想得更多的是:它是H2O,是一种可以解渴的流动物质。因为现在地球上缺乏水资源,所以我们要保护。很久以前,庄公就在思考“究竟是我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我?”我们的南唐后主李煜在沦为阶下囚,孑然一身时,面对滔滔东去的江水尚且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面对桃花凋零,这在我们现代人眼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自然现象,我们的林妹妹却赋诗一首——《葬花辞》,“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之两不知。”??

而我们呢?终日只知道“人定胜天”,我们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于是人们更多的是开发房地产,抑或拼命努力地工作学习。难道在你取得种种成就之后,你就没发现自己已经丢失了更多吗?

真的不知道,人类是否在前进,抑或是否退化了呢?

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最近一次看到田野是在什么时候?最近一次看到小动物时,是否和童年时一样,向它问好,而并不是想着如何将它摆在喧闹的市集中叫价或总是想象它肉质的鲜美。然后你会发现你已经离我们人类最原始的幸福很远了,尽管这个幸福是你唾手可得的。

史怀哲呼吁我们要“敬畏生命”,因为万物皆我,我皆万物。我们人类并不是世界的主宰者,我们更不是孤立的,又怎么可以将我们从自然中脱离出来呢?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的心灵与自然隔

篇三:人与自然作文素材

澳大利亚为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兴建奥林匹克公园时,曾因一群濒临绝种的青蛙,而让工程停了数星期,以修改工程设计,保护这数以百计的青蛙,有关方面本来设想把青蛙迁到别处,后经慎重研究决定还是保留青蛙的栖息地,用布将这块地围起来保护青蛙,并安排了新的设计配合,这样花在保护措施上的费用达到40万澳元。在澳大利亚,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会受到国家法令的处罚,违法者得坐牢2年,或罚款10万澳元。

日前,一位美国朋友慕名来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泰山。川流不息的索道缆车,店铺林立的岱顶闹市,使他根本不觉东岳之雄伟壮观。他遗憾地说:“泰山没有风景,只有商业。” 此语令我想起了周恩来总理保护泰山的往事。20世纪70年代,有关部门曾三次向国务院打报告,要求在泰山上修建公路。结果,周总理三次都不同意。他指示: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山,要登山,不能修公路。后来,他又强调:泰山是游览胜地,不能修公路,登泰山就要登,不能不登。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周总理有如此的远见卓识,不能不令人由衷敬佩。然而,今天的泰山,岂止是修建了一条公路。前些年,一些地方官员竟然提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把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等口号,于是,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真的把泰山变成了“经济山”,不仅有宾馆、饭店,还有娱乐城、电影院,非遗产商业建筑远远超过遗产建筑。如今,空中索道来来往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自然景观面目全非,泰山如同带上了沉重的镣铐。

近日,沈阳建筑大学校园里的一棵奇怪的大树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也引起了人们深思。 原来这棵树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干,绿叶则是废旧的暖壶壶壳,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长”得挺茁壮。这棵筷子树的制作者告诉记者:整个树干使用一次性筷子就达十万枝,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回来的。 大自然中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这样的筷子6000~8000双,而我这棵树虽然只有一米九,但它耗费了十万双筷子。记者了解到,沈阳市每天消耗掉的一次性筷子至少150万双,照此推算,沈阳人一年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要消耗掉两万棵大树。知晓了“筷子树”的寓意后,很多同学纷纷在“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条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有的学生们还想出好办法,就是随时在包里带上一双自己的筷子,在外进餐的时候使用。

老虎发现人类没有尾巴,感到非常好奇。虎:“你们人类怎么没有尾巴呢?” 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掉的。听说我们祖先也是有尾巴的。” 虎:“那蚊子、苍蝇要是咬你们,你们拿什么赶跑它们?” 人:“赶跑它们?我们要消灭它们!” 虎:“是吗?能否教教我们灭蚊之法?” 人:“不行。你们老虎太厉害了,我们人类的关键技术不能告诉你们。” 虎:“其实你不说我们也知道了——我们刚刚得到你们的杀虫剂配方。” 人:“你们得到配方了?不行,这里有知识产权。没有我们的授权,你们不能按配方生产。” 虎:“你们扒我们的皮,用我们的骨头做药,经过我们授权了吗?” 人类就是这样自大,蔑视着大自然的一切。人与大自然的搏斗一直是相当残酷的:开始是大自然残酷;现在是人类残酷。

我们与自然的距离

我们一定要热爱自然,这样才能热爱生活。——题记

前一阵子,听说史作家病逝,着实吃了一惊。我那时为自己的事情忙的焦头烂额,不可开交。可还是惊骇。有些时候听闻某某大名鼎鼎之人物仙逝,倒是心起一种“竟与其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惊奇的感觉。

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上,总能见史作家的事绩。多少都是带着感动与嘉许的情绪读完,却感觉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知道他“身残志坚',"顽强生活”。后来慢慢长大,自悟得一些人生道理。敬仰也如大海中波澜起伏,一浪盖过一浪。

等到现在,人心浮躁的时候再想起,想那一人一轮椅在荒草蔓生的地坛度过的十几载春秋,竟然有些羡慕了。生活给灵魂肉体的苦痛,同时也抽丝拨茧,洗掉了虚浮和烦躁。所以当史先生经历了孤独的顿悟,带着《我与地坛》回来的时候,可引起了怎样的轰动啊。

自然这东西让人敬畏。你得真的喜欢它。可惜没几个人能做到。把“自然”和“景色”混为一谈。我倒想到全世界去旅行,外国风情实在太美。可是有几个黄昏,或者下雨的下午,我慢慢把人与环境隔离开了。我想,一国一风物,吸引人的却是那里的人,那的文化。至于那里的山水,可以爱屋及乌的喜欢。但普天下哪里的景,说到底都是类似的。

有时候走在路上,街道两旁白雪堆积,路面碾的平实;或者晌午时分,人也疏懒。眼睛半睁,身心飘荡,似乎陷入时空隧道,整个吸进去,再吐出来,已是黄沙弥漫,布衣小车,依依呀呀有人哼小调。忽地一句“大胆刁民!”,嗬,吓得腿又软了。

这就是自然神秘的力量了。信奉“不可知论”的人自知无法与其抗衡。百年以前明黄大袍统治天下,民国老宅深深深几许,或者满天繁星遥远的未来……无一不牵动着人的心。

还喜欢听雨声。雨一轰鸣的落下来,世界就仿佛被填满了,整个城市下沉到水中,澄澈的水里,上演一番卡夫卡式的家庭澡盆喜剧。

想起一本捍卫自然的书,“极静极静的”“一个人的”书。梭罗一家又不是疯子,只是在汽笛初响蒸气时代开启的当时,人已经不赞美原始而美好的自然了。

可是每一本书,每一篇小说,都有自然或多或少的影子,有些是抽剥下来的时代气息。像卡波特的闪光百老汇,格蕾丝最不喜欢的;或者拜雅特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老宅;哈代的古祭祀群可以写部史诗了。

我们离时代这么近,现代科技把我们包裹成装甲战士,变形金刚。可是,只有我们自己明白,甲壳动物的外部再坚硬,却是它全部的骨骼。我们渴求的内里,心脏,却柔软而软弱。日复一日的期盼着,在愈演愈烈的时间洪流里,渴望与自然的贴合,渴望返祖,悲戚又荒凉。

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

愚 茶

20世纪人类最爱说的就是 "征服自然",还爱说"……展示了人类的力量"。征服自然,怎么叫做征服了呢?爬上山去踹两脚,这就是征服了吗?十几个人准备了一年半载,满负物资装备,还得有人为他们准备好一个又一个前站营地,惴惴不安地躲避着暴风和雪崩,侥幸爬到了山顶插上旗子就可以说征服高山乃至征服自然了吗?

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走出沙漠之后,她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久。当有记者问她为什么时,她极为真诚地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通过。"

同样,登山是可以的,但登山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是你征服了高山,而应感谢高山允许你攀登。其实反过来想想,那么多的人不遗余力地去爬高山,那么执著那么强烈地要登顶,当他们怀有"壮志"的一瞬间,是不是已经被山的魅力征服了呢?

至于通过登山来展示人类的力量,则大可不必。我们的"力量"大自然早已经领教过了:几百年长成的大树,人只用3分钟就能让它倒下;几万年才长成的一片热带雨林,人可以几天之内将其变成一片赤土;大自然花几百万年才生成的物种,人可以用几十年就让它消失。山,可以炸平;湖,可以填满;海洋,可以当作自家后院的垃圾场;天,都可以戳个窟窿……还有什么我们办不到的?

老子说过:"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用力量征服别人仅证明自己孔武有力,靠自知之明和自律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

从古猿到现代人的进化过程中,我们一直都是在使用自己的智慧而不是力气。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继续用智慧消除自身的贪婪、自大和狂妄的 "征服欲",做个真正有力量的强者呢?

什么是真正的力量,我联想到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一个片断:辛德勒问纳粹军官为什么我们要杀掉这么多无辜的人,军官回答,因为我们有权力。辛德勒说不对,这不叫权力。军官很惊讶,追问什么是真正的权力。辛德勒告诉他,有一个小偷犯了偷窃罪,被带到国王面前,国王本可以处死他,但国王对他说,我赦免你。这才是权力!

一棵参天古树,本可以用来做家具,但人没有伐倒它;一只珍稀野生动物,可能被投进汤锅,但人保住了它;一片平静的湖水,人没有让轮船隆隆驶过;一座圣洁的高山,人们放弃登顶,而停下来欣赏她神秘且宁静的美丽,并把她的圣洁和神秘代代相传。这,才叫做力量。

野性的生命

电视节目《动物世界》深深地吸引着我,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看电视。喜欢它,并不是因为难得见到那些凶猛的大型野生动物,而是因为那在莽原旷野中驰骋天地间的自由与剽悍,那捍卫生命的勇猛搏斗和艰辛觅食的生命意志,那生命与我同在的独立、自尊和自信。

曾经见过一幅照片,并深深地为之振奋。那是雪地里一双狼的眼睛,坚定、深遂、英气逼人、慑人心魄。它积聚着强悍的力量,蓄势待发,随时准备发起攻击或者反攻击,捍卫生命的存在和尊严。

还见过一幅荒漠上奔腾的两匹斑马的照片,那飞扬的尘土更突出了它们高昂着头仰天嘶鸣的奔放气势;其雄浑与豪迈,在铅灰色的沉沉乌云的映衬下,越发激荡人心,如同风尘古道上一首回肠荡气的战歌。

而这里是海拔5000多米的高寒缺氧地带,任何动物都可能因缺氧而亡,生命的存在极其艰难。但是它们依然凭借着对生存的强烈渴望和不屈的意志,远距离地迁徙寻找水源和草场,在充满危险的环境中顽强地生活着,构成了茫茫草原上跳动的生命旋律,成为美丽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欣赏,是有的。毕竟在城市中,生活在钢筋水泥构筑成的空间里,需要面对和应付工作中的压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极其难得有机会见到野生动物,尤其是大型野生动物;更不要说亲眼目睹其在山林间、草原上、旷野中自由地纵横驰骋了。

但更多的是,常常被这种野性的激情感染着,渴望如它们一样生机勃勃,激扬奔放。玲听它们强劲的生命节拍和旋律,心灵深处就会荡

起强烈的回应和信念,那是人类原始时期就与生俱来的对生命的真诚信仰。

正是由于自然界其他万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的存在,人类在这个世界中才不致孤独。野生动物不仅仅是人类的朋友,更是世界中与人类平等的生命,有个性,有灵魂,更有张扬的激情 为生命的尊严和追求奋斗拼搏酌激情。

自由、自信、奔放、激昂,生命本该如此。如果没有了野生动物,已经被文明越来越远地隔绝了自然的我们,又该从何欣赏生命的激扬,领悟生命的真评呢?

对自然而言,每一个生灵都是平等的、自由的,生命是充满激情的。自然界充满了残酷的竞争:有骄傲的胜利,有惨烈的失败,更有无情的死亡;有甘甜,更有艰辛和苦难,但是无论如何,不能也不会没有生命的激情。

自然竞争是残酷的、野性的,然而整个自然界是和谐的、完善的。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个分子,向往野性,回归自然是人类内心深处埋藏着的本性。

约束自己,善待生灵,敬重生命,保护自然。地球上不能只剩下人类自己,地球也不只为人类而存在。

人,真的很聪明吗

人类从远古的荒原走来,一直走到高楼林立的城市;人类从蒙昧落后的部落走来,一直走到文明开化的现代社会,不愧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

近百年来,人类的聪明才智更是发挥到了极致:蒸汽机、电、核能、生命密码DNA……然而,仅凭这些,就可以断言人类是最聪明的吗?

仰望天空,候鸟凄厉的叫声,带来远方战火依然的消息;俯视大海,海面漂浮着海兽的尸体;驰骋高原,再也见不到藏羚羊奔跑的矫健身姿;进入密林,再也听不见猛虎的长啸……这一切是谁造的孽?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许多人受功利的驱使,不惜以先进的科研成果为害人类。近代的战争多数已非单纯为了正义,更多的是为了物欲和私利,这充分暴露出人性贪婪、自私和暴戾的一面。部分人为了征服对手,研制出贫铀弹、细菌弹等杀人武器,丝毫不顾对环境的破坏,导致大量无辜者患自血病和癌症。这不仅仅是愚蠢,更是道德的沦丧,是犯罪。

还有,由于人类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致使环境恶化,生物种类大幅减少。300亿年前地球上约有25亿个物种,现在仅存1亿个左右。这已经灭绝的24亿个物种当中,60%是在本世纪灭绝的。从1600年起,动物的灭

绝进入了加速度时期。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现在仅存的1亿个物种中,鸟类每两年灭绝五种,兽类每一年就灭绝五种,而今后,植物将每小时灭绝4种,动物每天灭绝壬种。我不禁想问,仅有的这些物种在地球上还能支撑多久?大海雀、渡渡鸟、旅鸽、卡罗莱纳鹤鹅、高加索野牛……这些早已被人类灭绝的动物,如果能够复活的话,我们在它们眼中看到的将是平和、善意,还是愤怒和敌意?事实上,现在连看一看敌意的目光也成了奢望。

人类只是地球生命之网上的一段绳索,人类施之于这网的,也是施之于自己的。人类的文明已经让这张网变得千疮百孔。人类用科技阻止小行星将地球咬出一个缺口,是聪明的,但自己将地球这张生命之网撕扯得破败不堪,那就不能不说是糊涂了。也许有时残缺是一种美,但对整个地球生态环境来说,残缺决不是美。我们需要完整而美好的地球。造物主给了人类美丽的地球,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情与之和谐相处。

21世纪的晨钟早已敲响,我们是否应该将 20世纪乃至前几个世纪人类的所作所为放在两头分别是聪明和愚蠢的天平上称一下,看看哪头更重?因为对未来而言,这能使我们免生许多遗憾。

篇四:高一作文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神说,看那,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做食物。”(旧约 创世纪第一章 1:25-1:28)

人诞生时所被赋予的责任是管理世界万物,使万物各得其所。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这段摘录中可略窥一二。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很难定义。人作为万物之子,既要使自然为自己所用,使自己的文明向前稳步发展,又不能伤害自然,穷凶极恶,吃光用尽,让自己的子孙无所适从。这两点分踞天平两侧,人类就在这架天平上加减着砝码。

人类的发展就意味着对大自然的索取,人类也开始逐渐意识到坐吃山空的现状,开始实行可持续发展等建设目标,但是感觉空洞洞的口号并没有实际的效用。私以为盲目地让人们去环保环保,大家是不会理睬的,又没有实际的好处,环保也是无力的。杜伊斯堡市长阿道夫·绍尔兰德的解释很能给人一些启迪:“如果一提环保就意味着要增加某些人的负担,显然这不是真正的环保。我们提倡但不依靠人们主动去做环保事业,也不施加压力逼迫人们去做,而是用我们的智慧去规划和部署,让环保事业也成为一种营利事业,从而实现真正的环保。”

我想举一个例子,莱茵河畔有大大小小3000家企业,每年会排放大量的污水。在许多企业看来,污水处理是一种成本负担。而对于德国的企业来说,处理污水却意味一种能够得到回报的产业投资。在杜伊斯堡这座德国最大的内陆港城市,以两家大型的药品厂和一家造纸厂为例,这三家企业合建了一家污水处理厂,再由政府来管理监督。这样一来,本来三家企业要各自承担,现在变成了三家合力。若附近有新的企业成立,政府就提议,不必自建,只需把污水排进这家污水处理厂,每年只需交纳一小笔污水处理费。而污水处理厂所收到的这笔费用,就是它所创造的效益。市民也并非无偿享受,他们需根据各自的使用量交纳污水处理费。而增收的这个费用,又成了污水处理厂的利润。同时,那些处理干净的水又会被循环利用,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当地的园林绿化部门,作为工业和农业用水。这又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这个例子就证明了环保也并非是负担,而是可以成为一种盈利方式,让人们乐得去做,主动去做,从而实现真正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人类通过这样的方法得到了利益,赚鼓了钱包,而自然也免于遭受污水的摧残,给我们的后辈留下了更好的自然环境。这样,天平的两端不但互相平衡,且各自得益。

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结果也变得迥异。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莱茵河为什么总流淌着清澈的河水;也不难理解,同样作为一个国家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为何总是那么污不忍睹。

我相信,在别的领域也能想出此类妙计,避免狼尽鹿滥,酸雨温室等一系列天灾人祸。 我相信,人与自然的各自发展,绝不是不可调谐的。这两者是可以实现双赢双利的。 我相信,人类的智慧只要好好利用,不但可以改变世界,还能够使人与自然各得其所。

篇五:自然社会人生作文

李白豪放飘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杜甫沉郁顿挫,心怀家国之志;陶渊明诗风平实晓畅,让人读起来琅琅上口??他们的人生因个性而辉煌。

人生如画

于是,我便懂得,人生亦是如此,长久着眼小处,难免狭隘慌乱不得其法,于此时退一步,将眼光放远,心胸放宽,角度放高,抽离事外,自然旁观者清,小处小事小绪小节也自然迎刃而解。

“留白”是让内心重归平静的人生哲学。画国画,讲究“疏可跑马,密不透风”。 “疏可跑马”就是“留白”。留白是在紧凑密集的画面上留出空留出白,有了留白,就突出了重点,就分出了层次,这画就有了魂,有了情趣,有了意境。而人呢,在当代社会中,匆匆忙忙庸庸碌碌蝇营狗苟,事情太多时间太紧速度太快,不免逼仄,此时就该在身体上留白,留一点时间,留一点情趣,劳逸结合享受生活;同样利欲之下,不免熏心,此时在内心留白,无论读书赏画听琴下棋,哪怕只是林间散步,半夜听雨,给自己一个留白的机会,沉淀内心的欲望,洗涤精神的淤泥,换一次水,清一回心,扔下浮躁,卸下负累,让内心重归平静,我们才能有更多的力气走更远的路。

就像人生,我有我的人生,你有你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都有与众不同的人生。但画这人生之画的方法却都一样,严谨踏实‘放远眼光,放空心境,不抄袭不照搬,坚持自己的本真特色,画自己做自己,自然就是一幅好画,一段好人生。

对“社会与我”的思考

2012届高三12班 越雪娇

当自然的野趣闲逸离人们越来越远;当郁郁症、亚健康笼罩职场阴魂不散;当急功近利的育儿方式剥夺了孩子美好的童年;当留守儿童无人关爱……,当如此多的不正常状态出现的时候,我开始反思,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无疑,飞速增长的GDP数值用数据证实着社会的发展,但在如同坐上火箭直升太空的社会数据背后,依然有众多的蚁居人群望楼兴叹;当我们坚信勤劳能致富,踏实肯干就能过上好日子的同时,飞速增长的房价却让我们感到,如果不啃老,恐怕工薪阶层穷其一生都不能买起一套房子时,当富二代,官二代还在那里炫耀的时候,我的学习还有意义吗?我得拼搏奋斗多少年,才能和他们坐到一起喝咖啡?当前方举办奥运会,后方却爆出“三鹿”事件;当和谐社会的口号喊得最响亮时,小悦悦身边漠然走过的路人一次次的冲击着社会道德的底线,在充满陌生人而非“同胞的”社会,学会明哲保身,封存内心的人们,能不能再一次回想起雷锋精神的光芒?我又沉思了!我该怎么办?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曾经那样的让我们自豪,爱与尊重,诚信与良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人类道德之根本。因为爱与尊重,我们在漫长的人类征途中化解了无数次的仇恨和冲突,破除了无数次的误解与隔阂,因为诚信与善良,让我们看到朋友之间肝胆相照,亲人之间不离不弃,福祸同当……所有的这些,难道过时了吗?

也许我听到的负面报道太多了,我曾经一度感到迷茫,我的刻苦拼搏还有多少意义哪?但是当我听到美丽的女教师用自己的身躯挡住疾驰的汽车,挽救了学生宝贵的生命;当湖北的“信义兄弟”说出“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话时;当中央电视台女记者刘薇用自己的娇躯扛起正义的时候;当照顾养母12年的善良孝女孟佩杰走来的时候。。。。。。我哭了,我为自己的浅薄和无知而哭泣,同时我也被深深的感动了,我猛然发现,在自己的身边依然有至刚至柔的大爱,有千金一诺的诚信,有义无反顾的责任,有风雨无阻的信念,他们的坚守唤醒了我生命最深处最值得珍视的东西,这就是我需要的。

我终于知道我该怎么办了,我曾经犹豫彷徨,曾经抛弃的信念在这一刻又被重新唤起,古人云:瑕不掩瑜,也许这个社会并不完美,但只要有这么多的火种在燃烧,那么星星之火必会燎原。我要努力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用我的知识和爱心教导我的学生,让他们打开心扉,让文明和美德进驻心间,让互助和宽容充满我们的社会,让勤劳和善良伴随我们美好的一生。

立于社会,利于社会

2012届高三12班 王天

社会由与我一样的无数个个体构成,而我也正是社会中的一份子。社会与我是紧紧相连、息息相关的。我与社会之间,应是我立于社会,并利于社会。

我们无法脱离社会,而想要在社会上站稳脚、立于社会,我们应开放自己、接触社会。在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中,我们必须不断地适应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如别里科夫那样的“套中人”,将自己裹在密不透风的大衣中,终将被社会所淘汰。开放自己、接触社会可以说是立于社会的前提。

然而仅仅开放自己仍不够,我们在接受万千社会变化的同时,还应做到坚守自我。正因为社会的变化与我们对社会的接触,我们才容易被他人所误导,迷失于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以坚持自我是必要的。就像李白那样“不畏权贵”,周敦颐那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坚守自我使我们立于社会之中,真正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是立于社会的保障。

做到了开放自己接触社会,并且坚守自我,我们才能立足于社会。但是社会为我们提供立足之地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呢?

这是当然!我们立于社会的同时,我们也应利于社会。

利于社会,说白了,就是为社会做贡献。为经济创收,为国力强盛,为生活美好,这些伟大目标都将利于社会。然而,是每个个体的“我”为社会做贡献而付诸实践,仍然不如说的那样简单。我想,这需要一种思想、一种精神来指导,这其中关键,就在于我们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传承下来的文化思想,将引领我们利于社会而付诸实践。

文化传承需要我们传承孝道。“空巢老人”的寂寞正是孝道的缺失,传承孝道,于小家之社会,是有利的。文化传承需要我们传承汉语。汉语在各等院校为英语让路,是民族文化的消逝,汉语传承,于大家之社会,是有利的。文化传承更需要我们传承人性的美好。“小悦悦”躺在地上的几十分钟,是我们人性的冷漠。不仅在中国,人性的美好也是全世界应该寻回的。传承人性的美好,于世界之社会,是有利的。文化传承下来的思想与精神指导我们的实践,使我们利于社会,并立于更美的社会。

立于社会并利于社会,便是我与社会的关系。

与自然相融

2012届高三12班 李梦垚

徐志摩在《翡冷翠山居闲话》中曾道出自己顶一头蓬草,踏一双旧鞋,无须约伴也不必带书,与自然相融的极大乐趣。这是乡里人所怀念的,是城里人所向往却又不敢实现的。其实,在面对与自然的关系时,每一个作为个体的“我”都可选择与它相融。

身与自然相融,接受自然的洗涤,寻一份高洁的精神。古代多少文人墨客选择隐居山中,避开现实的黑暗,保持自己一颗清洁的心?陶渊明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菊花为伴,与自然为友;诸葛亮也曾避世于草堂,躬耕与南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自然的环境中,一切世俗纷争、名心利欲都淡去,人能更清楚地聆听生命的叩问,收获高洁的精神。

心与自然相融,则能获得内心的释然,那是一种更为高尚而超脱的情怀。当无法亲身踏入自然之中,无法摆脱现实的束缚时,何不把心灵的边界拓宽?所谓“心远地自偏”就是这个道理吧。如今的人多生活在都市里,对那些画框里的山水感到可望而不可即。其实这只是一种借口。心怀自然,处处便皆有自然之情趣。

当然,无论是肉体还是心灵,与自然交融都不意味着完全脱离现代社会去寻那份原始的宁静生活。因为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每一个作为个体的“我”都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如今我们的脚步走出了自然,却并不意味着永不回头。我们生存于人类社会的高楼大厦中,也并不意味着与自然的完全隔离。与自然交融,是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也是一种将自然作为家乡,将自己看作孩子,落叶不忘归根的虔诚心态。

然而现实中的人们却并没有留住这份与自然交融的心态。功利的人们毫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资源,成片的森林化为平地,本应与人类平等相处的其它生物也成了人们的盘中餐。这种与自然相融的方式,不是交融是破坏,不是感恩是背叛。其结果呢?看看近年来迅速增多的自然灾害报道就知道了。每一个作为个体的“我”该作怎样的选择?这想必也是不言而喻了。

由此可见,在处理“我”与自然的关系时,与自然相融,并不仅是为了满足于自身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找慢节拍,在物质利益面前回归精神家园的愿望,更是为了让自然,这个人类共同的故乡得到保护与发展。

与自然相融,是一种心态,更是一份责任。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