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手足口病的预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5:27:55 写作技巧
手足口病的预防写作技巧

篇一:手足口病的正确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的正确预防措施

手足口综合征,人们习惯称“(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手足口病的预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一种病毒性感染。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全年均可发病,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成人和大儿童也会传染上这种病,但是由于大部分以隐性感染为主,所以没有很明显的症状。 手足口病是,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玩具餐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三、易感人群:幼儿多发,小于三岁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常拌咽痛。发热一至二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一至二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常见于手掌、足底,也可见与臀部。

五、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人,要及时送诊、居家休息,及时隔离治疗,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2、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3、流行季节教室和场室等要保持良好通风;

4、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见下图);

5、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7、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6、中药具有清凉解毒作用,如: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

篇二: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是传播很快的一种儿童传染疾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很容易交叉感染,现在还没研制出防疫这种病毒的疫苗,所以一定要注意预防,特别是幼儿园里的孩子们要注意预防手足口。

手足口症状:

发热,体温达到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部、足部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幼儿园在本病的流行或高发季节应做好以下工作:

1、卫生消毒。幼儿园要保持每天放学消毒一次,有必要条件的应该中午一次晚上一次。孩子玩耍的教学玩具要用专门的消毒液浸泡消毒,通常使用的84消毒液,一般把教学玩具浸泡一小时左右就可以。地板和桌?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惨?4消毒液擦一遍。孩子们一般都是在幼儿园里面吃饭,孩子们用的餐具也要专门的餐具消毒液进行刷洗,保证环境的卫生清洁。

2、预防宣传。幼儿园老师要对孩子家长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孩子们回到家里以后,要让家长们多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在家里面如果孩子出现了发热,皮疹等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尽早的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孩子没有痊愈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让孩子接触其他的小朋友或者是上幼儿园上学。

3、卫生教育。幼儿园一定要加强在园孩子们的卫生教育工作,平时要教育孩子在吃饭之前、上厕所后都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教育孩子勤剪指甲的好习惯,还要教导孩子不随便乱弄东西,特别是在人口集中的地方更不要乱摸东西。教育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4、做好检查。幼儿园在教学期间也要注意孩子们的身体情况。如果发现孩子们在上学的时候有发热,出皮疹的状况的时候要立即通知孩子的家长,并把孩子及时隔离送医院检查治疗。在注意观察一下周围孩子是否有疑似症状的发生,如果是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必要时做好停课准备。

5、成立预防小组。幼儿园除了要做好卫生检查以外,应该专门成立一个预防小组,把每天入园孩子们的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从入园到出园都要做好详细记录,孩子每天的身体状况,饮食情况都注意。每天进出幼儿园的教室或者其他人员都要做好消毒动作,保证在园孩子们的健康。如果发现感染的孩子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并及时上报。

篇三: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4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4版)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和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手足口病常出现爆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情报告与

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

监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重点场所及

公众预防控制工作。

二、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肖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7、9、10、16型等,B组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猛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病毒

在4℃可存活一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

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

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和粪便就可检出病

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2、 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

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

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

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

水或食物传播。

3、 易感性 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

发病,以五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

童发病率最高。显性感染和隐形感染后均可获得特

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体内存留较长的时

间,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不

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

4、 流行特征 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

生,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幼托机构等易感人群

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形感

染比例较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

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

(三)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

般为7-10天。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

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

泡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

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一般

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可

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水肿、循

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后遗症。

(四)治疗原则

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苗。病例的治疗方法参考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

三、病例定义

(一)临床诊断病例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1. 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2. 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髓液异

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

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实

验室检测做出诊断。

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二)实验室确诊病例

临床 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诊断为实

验室确诊病例:

1. 自咽拭子后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疱

疹液、血清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

中分离到人肠道病毒(指包括CVA16或EV71等

有明确证据可以导致手足口病的人肠道病毒)。

2.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等标本中监

测到CVA16或EV71特异性核酸,或从脑脊液、

疱疹液、血清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

本中检测到人肠道病毒(指包括CVA16或EV71

等有明确证据可以导致手足口病的人肠道病毒)

的特异性核酸。

3. 血清标本人肠道病毒型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1:

256,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肠道病毒特异性中和

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三)聚集性病例

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

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

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

病病例;同一家族发生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四、疫情监测

(一)疫情报告

1.个案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如为重症病例,请在“重症患者”处选择“是”;如为实验室诊断病例,请在“实验室结果”处选择相应的肠道病毒病原学分型信息。

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2.聚集性病例报告。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区)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爆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情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二)病原学监测

各省区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医疗机构卫生机构开展病原学监测,了解病原动态分布变化。所有重症和死亡病例均需采样。此外,以县(区)为单位,每月最少需采集5例首次就诊的普通病例标本;当月县(区)病例总数少于5例时,全部采样。

以省(区、市)为单位,在手足口病流行年份中每年至少采集20对EV71和10对CVA16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双份血清,以阐述和分析EV71和CVA16感染后IgG和IgM抗体的动态变化,评价血清学抗体试剂盒的敏感性盒特异性。

篇四: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婴幼儿童身上。其主要的特征是在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皮疹或泡疹样颗粒,一般情况下,通过及时治疗能在一周内恢复健康。但也有个别重症患儿因病情发展得较快,而导致死亡。

由于手足口病是一种可以通过直接与间接传染的病菌,所以一旦发现小儿患上该病,应立即将患儿隔离,以防传染他人。另外,家长也在日常也需做好预防措施,以免孩子受到此病的侵害。

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后、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治疗原则

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可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有合并症病人可肌注丙种球蛋白。孩子患病期间,家长应加强护理,帮助孩子做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应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品为宜。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弛缓性麻痹等病症,患儿应及时就诊、复查。

专家提醒市民: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回家后,要把工作场所穿的衣服换下来,把手洗干净,再进厨房准备食物,抱孩子玩耍。在给婴儿喂食时,一些不好的习惯一定要改掉。如有些家长在喂食前先把食物放在自己的嘴里嚼碎,或用嘴唇试温等,这些都是传播病毒的危险行为。

原文地址:http://jibing.qiuyi.cn/szkb/2014/0726/184183.html

篇五:预防手足口病的小常识

预防手口足病的小常识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渠道

1、体表传播: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物品。患病者接触过的公共健身器械等。

2、呼吸道传播: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

3、饮食传播饮:用或食用被患病者污染过的水和食物。

4、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5、直接接触患者。

★手足口病发病持续时间及症状表现

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内可康复,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手足口病具体表现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发病特征分析:

1、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2、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

3、临床上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

4、患儿尿黄。

5、重疹患儿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

★如何预防

下面具体介绍做好儿童个人及家庭卫生防范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的治疗

*西医治疗

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复查。

*中医治疗

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6克,黄连3克,煎水漱口。

如果疼得厉害,或者牙龈有红肿,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芩、黄连、丹皮各10克,红花6克,煎水浸泡。

如果感觉瘙痒,可用生地、丹皮、板蓝根、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忍冬藤20克,红花6克,煎水清洗患处,每日3次,连用1周。

★防治手足口病食疗方

专家指出,儿童出现手足口病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而家长除了注意居家卫生外,还可以熬一些汤粥,帮助孩子防病治病。下面是几款防治手足口病的食疗方:

1、红萝卜1条,白茅根15克,竹蔗1节,生薏仁15克,每日1剂、煎水代茶。

*功效:红萝卜健脾和胃、清热解毒、透疹、降气止咳;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竹蔗清热泻火、解烦;薏仁健脾利湿。此方剂具有补肺健脾、清热化湿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手足口病、麻疹、水痘、幼儿急疹、流感的易感人群。

2、灯芯草5扎 ,蝉蜕3g ,木棉花1朵 ,鸡骨草10g ,瘦猪肉50g, 煲汤饮用 。

*功效:灯芯草利尿通淋,清心降火;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痛;木棉花清热、去湿、解暑、利尿;鸡骨草清热解毒。此方具有疏风清热,化湿解毒的功效。

3、荷叶粥:鲜荷叶2张 ,白米50克 ,将荷叶切碎煮粥吃。

*功效:鲜荷叶理脾活血,祛暑解热。

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其它问题:

1、有没有治疗手足口病的疫苗?

答:手足口病目前并无疫苗。

2、感染手足口病一次后,还可能再感染吗?

答:此病在学龄前高发,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小孩容易得此病。成人一般会是隐性感染,隐性感染与发病比例是100:1。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很多,但只要感染过,就有终生的免疫(是同型病毒终生免疫)。

3、手足口病有没有吃一些就可以马上痊愈的特效药?

目前医学上现在还没有针对这种病种的疫苗,也没有特效药物,只能从日常生活上去多注意。即使是重型的手足口病在规范的医院,通过一些抗病毒药物的控制,病情也是能很快得到治疗的。而且现在有些医院还发现有些中草药对这种病也是有独特的疗效。

写作技巧